论归化和异化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浅析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中国医生》为例

浅析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中国医生》为例浅析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中国医生》为例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在国内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尽管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可以直接通过图像和声音向观众传递信息,但字幕翻译作为电影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2019年上映的电影《中国医生》为例,探讨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是两种常见的翻译方法。
归化翻译指的是将外语翻译为目标语言时,尽可能贴近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使译文更容易被目标语言群体接受和理解;而异化翻译则更强调原语言的风格和特点,保留原汁原味的表达方式,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原文所特有的文化氛围。
《中国医生》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中国援非医疗队在非洲执行任务的故事。
在该片的字幕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都能够体现出对原文内容的恰当表达。
首先,归化翻译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可体现在对电影标题和人名的翻译上。
归化翻译在这方面的特点是注重目标文化的语言习惯和审美趋势。
在《中国医生》的字幕翻译中,将电影标题直接翻译为中英双语的“中国医生/ Chinese Doctors”,既保留了原文的简约性和直观性,又便于国外观众快速理解电影的主题。
而在人名的翻译上,归化翻译则可体现在对非洲人名的音译上,例如将英文名字约翰翻译为“乔恩”,更符合国内观众对名字的习惯,同时也减少了语言障碍。
其次,在对话的翻译中,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应用也有所差异。
归化翻译注重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对话的内容,因此会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删减,省略部分重复和冗长的表达,以确保字幕的流畅度。
例如在电影中,当中国医生与非洲病人对话时,字幕翻译采用了比较简洁的方式,用直接的表达方式传递了对话的核心内容。
这种归化翻译的应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容易理解对话的情节,获得对电影整体故事的连贯性认知。
浅谈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浅谈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浅谈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引言: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无疑对于观众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字幕翻译常常需要进行归化或异化的处理。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作为一部展现中国文化和乡土风情的作品,其字幕翻译中也存在着归化与异化的现象,本文将从译者的角度对《我和我的家乡》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进行探讨。
一、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归化:将外来文化或语言翻译为本国文化或语言,使其更加贴近本国观众的认知和习惯。
归化翻译强调的是目标语文化的接受和认同,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并接受影片中的内容。
异化:保留原文的特色、呈现原文的意思和风格,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外来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异化翻译强调的是源文化的表达和传播,充分展现外来文化的风貌和特点。
二、《我和我的家乡》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现象1. 归化翻译的例子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有一段描述年轻人在城市工作的情节,片中出现了“996工作制”这个词汇。
译文将“996”翻译成了“加班加点一天无休”,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996”这一特殊的工作制度传达给观众,不仅有助于观众理解影片中的情节,也符合观众对工作制度的认知和理解。
2. 异化翻译的例子电影中有一段描写了一个家庭团圆的场景,家人们围坐在一起享用饭菜。
原文中的台词是“先喜盈门,再桃李满堂”,译文将其翻译成了“先开开心心,再家庭圆满”,这样的翻译形式既保留了原文的风格和特色,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中国文化中重视家庭团结和美满的传统价值观。
三、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对于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这样涉及到地域文化和特定话语的影片来说,字幕翻译的策略也需要灵活运用归化与异化的手法。
1. 对于影片中的乡土文化和传统风情对于原文中的一些固定搭配和谚语,可以选择采用异化翻译的方式,以保留原文的韵味和特色。
例如,对于“日子过得真快”这个表达,可以将其翻译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样的翻译方式既传达了原文的意思,也展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诗意和哲理。
基于归化和异化理论角度上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功夫熊猫》电影为例

基于归化和异化理论角度上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功夫熊猫》电影为例基于归化和异化理论角度上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功夫熊猫》电影为例引言: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形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深受观众喜爱。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障碍,字幕翻译成为了将电影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实践案例,并以《功夫熊猫》电影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归化与异化的基本概念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中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分别强调翻译与原文的接近和翻译与目标文化的接近。
归化翻译指的是将目标文化背景下的语法、词汇和文化特点融入翻译中,让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更符合目标文化的审美和习惯。
异化翻译则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点,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文化内涵和美感,让读者感受到原文的独特之处。
二、《功夫熊猫》电影的归化翻译案例分析1.本土化翻译《功夫熊猫》是一部集动作冒险、喜剧与温情于一身的电影,主要通过动物角色展现了中国功夫文化的魅力。
在字幕翻译中,为了让国外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采用了本土化翻译策略。
例如,在饺子店的场景中,原文中的“饺子”一词被翻译为“dumplings”,符合国外观众对食品的命名习惯。
2.文化转换在电影中,不同角色的命名和对白经常涉及到文化差异。
为了让国外观众能够理解原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字幕翻译采取了文化转换策略。
例如,主人公的名字“熊猫宝宝”被翻译为“Po”,在原文中“Po”有“宝宝”的意思,符合中文观众对熊猫的命名习惯,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可爱和宝贝般的地位。
三、《功夫熊猫》电影的异化翻译案例分析1.保留原文语言韵味异化翻译强调保留原文的语言表达和特色。
在电影的对白中,主人公经常说一些幽默搞笑的台词。
为了保留原文的幽默感,字幕翻译不仅尽量保持对白的文字形式,还尽可能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和效果。
例如,主人公用“我怎么可能是这样的天才!”来戏谑自己,在字幕翻译中保留了原文的语言韵味和幽默感。
影视字幕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应用

影视字幕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应用摘要:影视作品是文学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文化交流的载体。
翻译文本通常需要面对各种翻译策略的选择,但更多的情况下要在归化和异化之间做出选择。
尤其在影视翻译的过程中,在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最初选择上的不同将影响整部影视作品的翻译。
本文旨在探索在影视字幕的翻译中,对于这两种翻译策略应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影视字幕翻译文化词语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一、引言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对外开放的日益加深,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引起了越来越多翻译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然而,相对于影视作品对于社会的巨大影响,对于影视翻译的研究显得尤为不足。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影视作品的翻译不仅承载着娱乐大众的功能,而且担负着传播他国文化的使命,影视字幕翻译与跨文化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而影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其字幕翻译不仅包括了语言层次,同时也包括了文化层次。
因此,在影视字幕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字幕翻译的特点影视字幕的翻译既与一般文学翻译有共同之处,又具有自身的独特个性。
影视是视觉和听觉等多方面综合的艺术形式,比一般的文学作品更形象、更生动。
但同时也因口型、肢体语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影视字幕翻译。
影视字幕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或非文学翻译,李运兴教授在提到字幕的功能及文体特点时指出:“字幕是闪现在屏幕上的文字,一现即逝,不像书本上的文字,可供读者前后参照。
”[1]字幕是不可逆的,具有瞬时性,这种瞬时性要求影视中翻译的字幕,观众一遍就能看懂。
不考虑观众是否能接受翻译字幕这点,是行不通的。
影视翻译不只是语言转换,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接受文化需求的制约。
研究影视字幕翻译,必须处理好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关系。
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中介,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减少文化差距。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定文化区域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
”[2]在影视作品中,源语语篇中会有许多含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词语,它们为译语文化所不知、不熟悉,甚至难于理解和接受。
基于目的论角度分析《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电影字幕翻译的归化异化策略

基于目的论角度分析《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电影字幕翻译的归化异化策略【摘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一部备受关注的电影,其字幕翻译涉及到归化和异化策略。
归化策略在本片翻译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保留和传达,使观众更易理解和接受。
而异化策略则在一些特定场景中突出表现,以体现原著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
两种策略的运用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归化与异化策略对电影字幕翻译的效果也得到了积极评价,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地道的观影体验。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字幕翻译通过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巧妙运用,使得跨文化传播更加顺畅和有效,进一步拓展了该电影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关键词】《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电影字幕翻译、归化、异化、目的论、效果评价1. 引言1.1 介绍研究背景该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目的论角度分析《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电影字幕翻译的归化异化策略。
字幕翻译作为将影片中的对话文字化的重要环节,在传达原意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一部改编自中国古代名著《西游记》的动画电影,故事情节源自经典的西游记故事,但在现代语境下进行重新解读,呈现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本研究将通过对该电影字幕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分析,探讨如何在传达原著精神的同时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电影字幕翻译中的策略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和传播效果,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概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电影及其字幕翻译《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一部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为蓝本改编而成的3D动画电影,由田晓鹏执导,郝杰、杨博克编剧,张磊、陈慧琴等人配音。
该电影于2015年7月10日在中国上映,讲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被玉帝贬斥下凡历经千辛万苦屡次攻克重重困难,最终成真传统神话故事的动人结局。
在这部电影中,字幕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观众了解电影内容的桥梁,更是传达导演意图和影片情感的重要媒介。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电影《绿皮书》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电影《绿皮书》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从目的论角度分析电影《绿皮书》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全球化的推进,外语电影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字幕翻译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皮书》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讲述了一位黑人钢琴家和一名白人司机在种族歧视盛行的1960年代美国南部展开的一段特殊的旅程。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分析《绿皮书》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现象。
在字幕翻译中,归化和异化是两种常见的翻译策略。
归化即将对外文化的翻译与本国文化相融合,使得翻译结果更加符合本国观众的认知和习惯。
而异化则保留原文的独特性和文化特色,尊重原文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
在电影《绿皮书》的字幕翻译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两种翻译策略的运用。
首先,通过归化的翻译策略,电影《绿皮书》的字幕翻译加入了对中国观众的背景说明和解释,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情感。
例如,片中主人公使用了一种疑似典型的南方口音,翻译时通过在字幕中插入“南部口音”字样,使得观众们更容易理解他们的对话背景。
同样,对于片中使用的大量种族关键词,翻译时在字幕中使用括号注释其具体含义,如“吉普赛人(Gypsy)”,“黑鬼(Negro)”等。
这种归化的翻译策略,有助于观众更直观地理解文化差异,并减少观影过程中的困惑和误解。
然而,在字幕翻译中,我们也能够观察到异化的翻译策略的运用。
异化的翻译策略保持原文的特色和风格,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和情感。
在《绿皮书》中,主人公的口语表达时常出现非标准用法和口头语,这些特点为角色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个性。
而在字幕翻译中,这种非标准用法和口头语被较为保留地翻译,如“你挺机灵啊,巧立名目”(You are quick. Name your price.)等。
这样的异化翻译策略使得观众进一步了解角色的形象,并更好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亲情和友谊。
除了以上两种翻译策略,字幕翻译中还运用了其他策略来平衡归化和异化之间的关系。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电影《绿皮书》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从目标论角度分析电影《绿皮书》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加深,电影成为跨文化沟通的重要载体,字幕翻译在实际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以电影《绿皮书》为例,从目标论角度出发,深度探讨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现象。
通过分析片中涉及的语言、文化难题以及翻译方式的选择,探讨目标论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1. 引言电影作为全球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翻译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电影《绿皮书》,以一个黑人钢琴家和一个白人司机共同观光的故事为背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字幕翻译作为电影中最常使用的翻译形式之一,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平衡归化和异化的干系,成为字幕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 目标论理论基础目标论是一种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实际应用目标。
在字幕翻译中,目标论被广泛应用。
归化与异化是目标论中的两个重要观点,其中归化指将源语文化融入到目标语文化中,使译文更符合目标文化的认知习惯;而异化则是尽量保留源语的文化特点,让观众感受到源语文化的奇特性。
3. 《绿皮书》中的归化与异化现象3.1 语言问题在《绿皮书》中,片中涉及到多种语言,如英语、意大利语、法语等。
针对不同的语言难题,字幕翻译面临着如何处理语言差异的问题。
在归化和异化之间做出选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3.2 文化问题电影《绿皮书》以1950时期美国南部为背景,涉及到种族卑视和文化隔离等议题。
在字幕翻译中,如何表达出源语文化中蕴含的文化特点和情感是一大难题。
翻译者需要思量如何通过翻译方式实现归化或异化,以达到更好的传达原作的效果。
4. 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选择4.1 归化策略选择在电影《绿皮书》中,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干系,归化策略被广泛使用。
翻译者将许多外来语归化为中文,并提供注释来诠释背后的文化背景。
这样一来,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文化细节和剧情进步。
4.2 异化策略选择然而,在某些状况下,翻译者也会选择异化策略。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导语: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具有跨越国际的特点,因此其字幕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学中常用的两种翻译策略,它们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效果和影响。
一、归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归化翻译策略是指将源语言的文化特点、表达方式等尽量保留在目标语言中,使受众更容易理解并接受。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电影原作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1. 保留源语言元素的文化内涵电影是一种充满文化特点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许多源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元素。
以《功夫熊猫》中的“Dragon Warrior”(龙战士)为例,如果直译为“龙战士”,可能会使观众误解为龙和战士之间的角色,无法体现这个称号的特殊意义。
因此,在归化翻译策略下,字幕翻译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将其翻译为“至尊宝”或“神龙大侠”等,更好地传达了“龙战士”这个称号所蕴含的神秘和尊贵。
2. 保持源语言情感及笑点的传达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形式,注重情感和喜剧元素的传达。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保持源语言中的情感及笑点,提升受众的观影体验。
以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为例,“In Zootopia, anyone can be anything!”(在动物城,每个人都能成为任何事!),这句台词传达了电影的核心主题。
在字幕翻译中,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可以将其翻译为“在疯狂动物城,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或“在动物城,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等,更好地传达了源语言中的情感和电影的主题。
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异化翻译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源语言的特色,而不向目标语言靠拢。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保留源语言的味道和情感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语用学理论在经贸英语口译中的应用2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3 Charlotte Bronte’s Concept of Marriage--Comment on Jane Eyre from angle of true love4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5 Jude the Obscure and Hardy’s Wo rld View6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汉语商标的英译策略7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Edgar Allen Poe’s Gothic Stories8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比较9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10 中西节日习俗之比较11 文化语境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12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比较13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14 从《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浅析海明威的战争观15 《蝇王》中的象征16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7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18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19 希腊神话在占星学中的体现20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21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22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23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24 英语中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主要神祇姓名词汇的认知探索25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26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2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8 论“成长的烦恼”中的美国家庭文化29 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0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浅谈吉祥语的翻译31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听力能力32 从性别歧视浅析两位复仇女性之困境——美狄亚及莎乐美33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34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35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原型分析36 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37 《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分析38 归化与异化在翻译策略中的研究39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40 分析《宠儿》中塞丝的创伤与愈合4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2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43 遗忘曲线在记忆英语词汇中的运用44 电影英文片名汉译的原则45 《当幸福来敲门》之美国文化价值观分析46 浅析“冰山理论”调动读者参与的作用47 《达洛维夫人》死亡意识解读48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海明威作品解读49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50 从跨文化角度浅析化妆品商标翻译51 肯克西《飞越疯人院》的女性主义批评52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53 现代汉语量词英译研究54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55 A Tentative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Wine Culture and Western Wine Culture56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57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的观察者与实践者角色评析58 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之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59 时政词语翻译原则与难点60 英汉被动句语义特征对比分析61 英文电影对白中俚语的翻译62 解析喜福会中美籍华裔妇女的冲突和身份问题63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意向分析6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5 A Glimpse of Intercultural Marriag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66 汉英礼貌原则对比浅析67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68 英语法律文本翻译原则69 英语新闻的互文性研究70 广告英语的特色与翻译技巧71 从对照艺术看《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塑造72 傲慢与偏见的电影与原著比较73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itiation Story74 《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75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76 《看管人》下的“品特式”77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78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体制化对个人的影响79 观音与圣母之比较8081 英汉标点符号比较82 从意象理解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83 谭恩美《灶神之妻》文化解读84 论中美两国的现代中年女性观念之差——以美剧《欲望都市》为例85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当代启示86 论不同语境下广告语中双关语的翻译原则87 学习策略与听力理解88 The Import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Kinesics in English Classes in Primary School89 《蝇王》中的人物原型研究9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的性格分析91 论《好人难寻》中的哥特特征92 小学英语课堂任务设计的研究93 《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分析94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消除语言歧视的策略95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96 从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97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及对策98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99 A Humanistic Study on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100 V 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Pragmatic Approach101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102 从跨文化视角看文化定势及偏见在非言语交际中的影响103 浅析英语中的“假朋友”现象及其原因104 爱米丽与祥林嫂悲剧的比较研究105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106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107 威廉•麦克佩斯•萨克雷《名利场》的道德研究108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研究109 论英语奢侈品牌的文化及其翻译110 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为例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现象111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马贩子的女儿》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现象112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113 论《格列佛游记》的社会意义114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115 论杰克•伦敦《热爱生命》的主题思想116 Joy Luck Club:Chinese Tradition under American Appreciation117 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118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校训的汉英翻译原则119 浅析广告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120 论商务谈判口译员的角色121 从解构主义视角分析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中小说中心的消失122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123 “美国梦”的幻灭——论《人与鼠》的社会悲剧124 公益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125 济慈六大颂诗的意象126 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127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128 Psychological Portrayal in an Epistolary Novel----On Samuel Richardson’s Pamela 129 《推销员之死》中丛林法则的牺牲品130 文化差异对于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31 浅析《我弥留之际》中达尔的悲剧132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133 A Summary of Symbols of The Scarlet Letter134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的研究135 动物词汇的英汉互译策略136 言语幽默产生的语音机制137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冲突及对策138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139 从七个C看商务信函的可读性140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41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142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143 由国内“外语早学潮”看关键期假设144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145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of Inqui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46 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147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拼写差异148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49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名汉译中的应用150 《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151 Western Women’s View on Love in The Thorn Birds152 中西方诚信文化对比153 中英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154 现代英语演讲中的范式分析155 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156 《分期付款》中英语长句的分译策略157 浅析父权体制下黛西的“他者”形象158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159 《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160 论归化和异化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161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162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163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房地产广告差异164 论《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自然主义特色165 章回体小说开篇叙事标记语翻译初探——以四大古典名著为例166 从女性主义解读《胎记》167 探究哈利波特的英雄成长之路168 中英身份名词翻译中的不对等性169 奥巴马竞选总统获胜演讲的文体分析170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老人与海》看虚无主义中的抗争及其发展171 跨文化背景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探讨172 艾丽丝•沃克《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73 当代中美青年恭维言语行为对比研究174 《到灯塔去》的象征性隐喻分析175 从跨文化角度对中美语言禁忌的浅析176 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17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8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179 从弗洛姆的社会过滤理论看中国诗词翻译中的文化传递180 鲁滨逊荒岛生存技能的分析181 比较《百万英镑》和《阿Q正传》182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祝》结局的文化对比研究183 从电影《阿凡达》透视美国文化184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 185 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186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187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论中国饮食文化资料的英译188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 189 论《简爱》中话语的人际意义190 《红字》的悲剧成因分析191 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192 会议交替传译中习语的翻译193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194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Novel to Film195 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寓意及翻译196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197 A Study of Cohesion in English Trade Correspondences198 情感范畴在转喻中的认知体现199 国际商务合同的用词特点及翻译200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