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三杰(20200530230537)
美术之三杰

美术之三杰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前半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鼎盛,出现了“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达·芬奇以《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作品驰名于世。
米开朗基罗是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他的代表作《大卫》雕像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人体的健美和力量。
拉斐尔是画家和建筑家,他笔下的众多圣母没有神圣的宗教色彩,而是人间温柔、典雅,充满人情和母爱的女性。
达·芬奇中文名称: 达·芬奇性别: 男生卒年: 1452-1519国别: 意大利生平文件:达·芬奇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
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
一、天才少年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诞生在意大利芬奇镇附近的安基亚诺村,芬奇镇靠近佛罗伦萨。
达·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
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
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琵琶,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
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
达·芬奇的家庭是当时佛罗伦萨有名的望族,父亲皮埃罗希望达·芬奇象自己一样当律师,可后来由于发生了一件事情而使皮埃罗改变了想法,决定让小芬奇学画。
当时,皮埃罗受一位农民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
他听说儿子会画画,想试试儿子的画艺,便将这任务交给了小芬奇。
小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骇人的妖怪。
美术三杰简述

Renaissance
Leonardo da Vinci
Italian painter, sculptor, architect, engineer, musician, and scientist. The most versatile genius of the Renaissance, Leonardo filled 5000 notebooks with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observations that were in some cases centuries ahead of their time. In painting he stressed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al states. As a painter Leonardo is best known for The Last Supper (c. 1495) and Mona Lisa (c. 1503).
美术三杰

美术三杰2010-04-27 16:20:55|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介绍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 da Vinci,Leonard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
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
其父为律师兼公证人,母为农妇。
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
达芬奇的画只能说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达芬奇的风格是神秘中的恬静与平衡. 。
达·芬奇15岁开始在画家A.del韦罗基奥的作坊学艺。
1472年入画家行会。
15世纪70年代中期个人绘画风格逐渐成熟。
1482~1499年居留法国,除为米兰公爵服务外,还从事其他艺术和科学活动。
这期间他的绘画作品不多,但《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则是他的代表作。
1500年出游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
1506年回到佛罗伦萨,创作《圣母子与圣安娜》和《蒙娜丽莎》,还着手为市政厅绘制壁画。
1507年再去米兰,并服务于法国宫廷。
1513年移居罗马,1516年又到法国,最后定居昂布瓦斯。
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死后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
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
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出生于佛罗伦萨。
他的艺术创作在人文主义思想支配下,加上受萨伏那罗拉(Savonrola)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奋斗的精神。
文艺复兴三剑客(三杰)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制作:王旭东图、文:源于网络2011年8月1日E-mail文化传播网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 ~ 1519﹞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美术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
绘画方面,他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
他的思想活跃,从不迷信教条,认为艺术应该体验人自身在自然之中获取的经验。
他所选的模特儿都是一些活生生的人,而非图像或虚构出来的,切实表达人的心理状态及感情。
其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莉萨》等。
达芬奇观察到,物体越远,在人的眼中看起来其轮廓就越模糊;还发现雨、物、浮尘等大气效应会影响视觉,色彩本身会随距离而变化,如远山看起来就带着蓝色,这就是他发展出的“大气透视”理论:空气成为我们周围世界的一部份,受致于每日的大气条件,如在《基督受洗图》中,风景的轮廓并不那么鲜明,而且在光幔下体积也显得不那么实在。
从《岩洞中的圣母》到《圣母、圣婴和圣安娜》等作品中,达芬奇继续他的观察,提高他的想象力:空间变得深广优远,山脉的轮廓变得模糊、虚无飘渺,雾中的风景随着不定的空气而若隐若现。
年轻时的达芬奇就有意运用明暗法和颜色的渐变,使人物从背景中凸显出来,在《柏诺瓦的圣母》中,他熟练地运用明暗来界定形状。
他还发现,光线除了用于加强人物之外,还可以他们显得柔和,创造出一股神秘的气氛,《岩洞中的圣母》就有这样的效果。
圣告图﹝The Annunciation﹞1472 ~ 1475 年油彩.画布,98 x 217 公分乌菲兹美术馆,佛罗伦萨,意大利这幅《圣告图》是达芬奇年轻时创作的。
画面描述天使长加百列来告知童女玛莉亚,她已获选受胎,生子耶稣,即主所预言的救世主。
玛莉亚平静地接受加百利的报讯成为这幅作品的基调,画面因而显得安谧而浓郁。
矮墙把油画布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水平横带。
在矮墙上,树丛在画面中央断开,显露出蒙眬的远景,与树木的暗影相对照,此处静止的树木之深色轮廓和迷蒙的远景,也加强了这一基调。
美术三杰

美术三杰课程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本讲内容涵盖了文艺复兴时期诸多画家及作品,而这一时期又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拥有众多杰出的画家,一课时很难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全面又很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我把这一讲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节着重介绍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作品,分析解读文艺复兴绘画的人文思想.第二节介绍文艺复兴时期其他画家,重点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技术成就.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欣赏文艺复兴三杰的绘画作品解读其思想性,因此本课的课题为《文艺复兴三杰绘画》.而文艺复兴三杰的绘画作品也很多,本节课则以赏析达·芬奇作品为主,其次是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事物已有自己的点滴见解,对权威说法及权威理论开始有所怀疑甚至是反对与挑战.因此,教学中本着保护学生个性思维并积极引导的思想,给学生更多地参与,思考的机会和空间.设计理念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感受,并理解美术作品意蕴的活动.因此,本节课大量运用讲解,讨论,比较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文艺复兴三杰的代表作品及其思想性.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感知,鉴赏文艺复兴绘画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赏析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并以达芬奇为主,进一步认识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中心思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道具(无线遥控器)教学过程播放音乐创设情境放映以亲子画面为主题的幻灯片,背景音乐为《摇篮曲》准备上课.【设计意图】: 稳定学生情绪,创设课堂情境,为新课作好铺垫.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听到的是首表达母爱的歌曲,听到的是一些小动物们的亲子画面.那么母亲在我们心中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母与子间的亲子感觉又是怎样的呢师:同学们说出了你们心中的母亲形象和亲子感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两张描写圣母子的绘画作品,看看是否符合我们的想象.(放映两幅中世纪《圣母子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师:大家好象都不太满意这两张画中的形象,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幅圣母子的画像.(放映拉斐尔的《椅中圣母》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对两幅画感受)师:在这幅画上,我们看到圣母露出了淡淡的微笑这,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大师的绘画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题实施目标师: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文艺复兴运动的概况,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中世纪的欧洲在宗教思想是一种什么状况.(板书:一,文艺复兴运动的概况及背景)时间:14世纪——16世纪)地点: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背景:中世纪沉重的宗教束缚,文艺复兴是人类人文意识的觉醒【设计意图】: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会有点滴了解,让他们说既能巩固历史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涌现出很多杰出的画家,大家都知道哪些画家(板书:二,代表画家及作品赏析)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文艺复兴三杰的绘画师: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达.芬奇(板书:一,达·芬奇)师:大家知道达芬奇有那些事迹?.学生回答:(略)生答后老师予以补充讲解,简单介绍达芬奇(板书:一,达·芬奇(1452——1519):伟大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师:提到达芬奇一定会想到(示意启发学生回答)那就是《蒙娜丽莎》(放映《蒙娜丽莎》并板书;1,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发言是否认为她美,此处一定会有很多同学答不美,对其如此著名不理解,甚至还会有人指出很多反对意见,针对学生具有共性的问题一一解答,指出此画是对对宗教束缚的反抗,对宗教歧视的挑战,然后通过面人物造型,色彩,构图等绘画因素分析画面)师:因此,我们认为她微笑的意义有两点;(1),画中主人公至今难以琢磨的微笑(2),是画家向宗教禁锢的挑战,是人类思想得以解放的微笑(讲解并板书(1),画中主人公至今难以琢磨的微笑(2),是画家向宗教禁锢的挑战,是人类思想得以解放的微笑)【设计意图】:通过画脸练习让同学们更直接的理解画家的情感与画面情境的相互关系,提高对绘画具有思想性的认识.师:说到情绪变化,我有一个设问,如果大家突然听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突变发生,而且是灾难性的突变,对这个消息,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和表情.请同学们表演并予以说明.生:表演并说明(略)师:很好,同学们是这样一些感觉,那么达·芬奇用画笔也演绎了这样一个突然的变故,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表现人们当时的表情的.(放映《最后的晚餐》并板书2,《最后的晚餐》)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下这个画面中的故事呢学生回答:(略)(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鼓励并做相应的补充)师:现在我们来表演一下画家笔下人物的表情(请同学们表演,并分析表情的含义,假设自己是犹大会怎样表现,在画中找出犹大,分析画家是怎样描写犹大的)【设计意图】结合美学原理中"感情移入"学说的理论引导学生将自身转换成艺术品的一部分,经由直觉性的感官体验,建立与艺术家意象沟通的可能性,让学生最直接的认识理解作品. 师:我们同学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那么其中很多观点和画家的初衷相吻合,也就是说穿越500年的时空,我们通过赏析这见作品与画家与大师做了一次对话,我们离大师更进了一步,祝贺大家!(放映其他画家的同题材作品,比较分析达·芬奇绘画的过人之处)老师总结《最后的晚餐》的艺术特点:深入传神的内心刻画巧妙的构图,科学的透视营造静穆,神圣的气氛(并板书,引导学生分析一字型构图与该壁画所在地的相互关系以及给人产生的联想.深刻领会其艺术性.结合两幅作品引导学生分析画家的风格特点并板书:2,风格特点:庄严,理性,严谨)师:达·芬奇远去了.人们说:"大自然再也没有能力创造这样一位巨人了"表达了人们对达芬奇的崇拜.而另一位画家的墓志铭上则写到:"他活着,大自然怕他超过自己,他死了大自然害怕自己也会死去."表达了人们对这位画家由衷的喜爱,他就是英年早逝画圣母画得最美的拉斐尔. (板书:二,拉斐尔(1483——1520):用平民画圣母,而且是画圣母画得最美的画家,简介画家生平,放映《椅中圣母》引导学生讨论)小结画中母亲的形象(板书:1,代表作品:(1),《椅中圣母》:充满世间的母爱,温馨,美好放映《西斯廷圣母》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师:(小结学生的讨论)这幅画表现的是圣母奉神的旨意送圣婴耶稣降临人间的情节,拉斐尔以纯洁而朴素的世俗情感和母爱情结,在神秘的宗教气氛中融进生活气息,使虚幻的天国世界回落到真实的现实空间.板书: (2),《西斯廷圣母》:庄重,静穆,无奈,凄凉)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拉斐尔的风格特点(学生分析讨论,老师小结板书:2,风格特点:端庄,朴素,柔美)师:与柔美,随和的拉斐尔形成反差的是强劲,倔强的米开朗基罗(板书:三,米开朗基罗(1475——1564):一个崇尚雕塑美的倔强的艺术家放映《创世纪》并引导学生分析,并请男同学做健美动作展示双臂肌肉快与画中的女先知比较,进一步理解作品的雕塑感,体积感,初步体会画家风格.【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让同学们更直接的理解画家的画面人物的强劲有力,提高对画家风格的认识.板书:1,代表作品:《创世纪》对旧势力的抗争,充满激情与力量放映《创造亚当》引导学生分析作品蕴涵的即将迸发的强大的力量)师:我们来分析一下画家的风格特点(引导讨论总结并板书:2:风格特点:强劲,有力,充满激情)三, 讨论总结强化目标师:我们欣赏了三位杰出画家的作品,画家风格不同,我们的审美观点也各不相同,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位画家的哪件作品并说说理由.(提示学生可以通过表演辅助说明.)学生回答:(略)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作相应的解释与讲解,并给同学们以鼓励【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人的感官能力,经验及喜恶性格都有差异,所以对作品的诠释将会带有个人的主观性,是很自然的事,应该给学生忠实地发表个人见解的空间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无论他们的风格是理性的,柔美的还是强劲的,都在极力表现平凡人的情感.现在我们来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中心思想.生讨论回答(略)师:(小结并板书):三,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尊重人的思想情感,赞美人的力量,崇尚科学反对虚伪的神学.四, 表演体验目标延伸师:一节课我们穿越时空,与大师们对话,感悟着大师笔下人物的情感变化.对这些大师及大师的作品一定有了新的感受,现在我们放松一下,我这里有一些道具,让我们来演绎和体会一下《蒙娜丽莎》那神秘谜人的微笑.(组织学生表演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意图】结合美学原理中"感情移入"学说的理论引导学生将自身转换成艺术品的一部分,经由直觉性的感官体验,建立与艺术家意象沟通的可能性,让学生最直接的认识理解作品.激发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美术鉴赏的热爱师:感谢大家热情的表演,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感受.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人的情感及创造力的伟大,让我们知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艺术家.好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去领略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技术技巧上的其它成就.好了这节课到这里,下次课再见!(附相关图片)。
美术三杰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
•
先知以赛亚
• 衣服的皱纹和衣服下 面身体的关系处理得 多么的好。 多么的好。一 大堆的 布纹, 布纹,下面是有骨有 肉,不像现在有些画 家,弄不清楚这些关 系,乱画一 气,美其 名曰:“虚掉了”。 名曰: 虚掉了” 这种对待艺术的严肃 的态度, 的态度,值得我们学 习。
洪水 挪亚方舟
创世不久, 创世不久,上帝发现人类不 服上帝的管教,肆意犯罪, 服上帝的管教,肆意犯罪,决 定发洪水消灭人类。但是, 定发洪水消灭人类。但是,挪 家八口却是好人, 亚 一 家八口却是好人,上帝就 只方舟, 叫挪亚按吩咐建造了一 只方舟, 并将世界上所有动物一 公一 母 放入方舟。洪水发了40天 放入方舟。洪水发了 天。之 后挪亚为了要知道洪水退没退, 后挪亚为了要知道洪水退没退, 只鸽子, 放出一 只鸽子,不久鸽子衔回 根橄榄枝,说明洪水退了。 一 根橄榄枝,说明洪水退了。 家出了方舟。 于是一 家出了方舟。鸽子衔橄 榄枝象征和平即来源于此。 榄枝象征和平即来源于此。据 说汉字《 说汉字《船》为:舟 八口亦源 于此.
• 《雅典学院》中,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一个 雅典学院》 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 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指指着他前面的世界, 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指指着他前面的世界, • 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和亚里士多 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 德的唯物主义。 德的唯物主义。 • 以他们两人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形象生动, 以他们两人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形象生动, 丝毫不显得杂乱。 丝毫不显得杂乱。
• 达芬奇:于1452年出生 达芬奇:
于佛罗伦萨,全名列奥那 多·迪·塞尔·皮耶罗·达·芬奇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 名的画家、科学家、人类 智慧的象征,是意大利文 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 术大师。他不但是个大画 家,同样还是一位未来学 家、建筑师、数学家、音 乐家、发明家、解剖学家、 雕塑家、物理学家和机械 工程师。
人间的圣母——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人间的圣母——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由于雕塑的榜样,透视学的发现,解剖学的研究,造型技术的进步,肖像画的运用,绘画关心到真实的血肉之体。
——丹纳《艺术哲学》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盛期,也是整个文艺复兴伟大文化的最高潮。
这个阶段虽然历时短暂,但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却是空前的。
土耳其、法国、西班牙等国的相继入侵,使意大利先后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罗马教皇的独裁野心造成各地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萨伏那罗拉民主政体的失败、美第奇家族的复辟到再度被逐,使佛罗伦萨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然而同时,地理大发现与太阳中心说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外国列强的群雄逐鹿导致了意大利民族自觉的迅速高涨,也从另一方面扩大了意大利本身社会经验的范围;1530年佛罗伦萨共和国的灭亡使传统积淀厚重的罗马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意大利的文化艺术中心。
在这复杂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宇宙观发生了根本变化,大批成就卓著的新型美术家带着强者的风范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认知,以积极的创作态度及严谨的科学精神,塑造出众多庄严健美、生活高尚的人体,令人想到“更豪迈、更强壮、更安静、更活跃,总之是更完全的人类”(丹纳)。
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的莱奥纳多、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正是这个新时代涌现出的旗帜性的代表人物。
与时代的变化相适应,盛期文艺复兴美术彻底摆脱了国际哥特式传统的束缚,从而以其全新的概念建构出一种具持久生命力的艺术规则和程式。
1.建筑综合体与艺术综合体的进一步扩大,将建筑、雕刻、绘画及镶嵌装饰等纳入一个完整的造型体系,如布拉曼特(Bramante)的梵蒂冈(V atican)观景楼(Belvedere)、拉斐尔的梵蒂冈教皇宫“签字大厅”壁画、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Sistine)教堂天顶画等。
2.艺术语言的高度概括。
一方面从题材的选择、情节的安排和形体的布局上,抓住最本质的因素加以刻划,同时注重创造精神与肉体完美结合的理想化、典型化人物形象,并赋予人物以鲜明的个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三杰
课程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本讲内容涵盖了文艺复兴时期诸多画家及作品,而这一时期又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拥有众多杰出的画家,一课时很难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全面又很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我把这一讲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节着重介绍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作品分析解读文艺复兴绘画的人文思想•第二节介绍文艺复兴时期其他画家,重点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技术成就•
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欣赏文艺复兴三杰的绘画作品解读其思想性,因此本课的课题为《文艺复兴三杰绘画》•而文艺复兴三杰的绘画作品也很多,本节课则以赏析达芬奇作品为主
其次是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事物已有自己的点滴见解,对权威说法及权威理论开始有所怀疑甚至是反对与挑
战.因此,教学中本着保护学生个性思维并积极引导的思想,给学生更多地参与,思考的机会和空间•
设计理念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感受,并理解美术作品意蕴的活动•因此,本节课大量运用讲解,讨论,比较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
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文艺复兴三杰的代表作品及其思想性•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感知,鉴赏文艺复兴绘画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赏析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并以达芬奇为主,进一步认识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道具(无线遥控器)
教学过程
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放映以亲子画面为主题的幻灯片,背景音乐为《摇篮曲》准备上课•
【设计意图】:稳定学生情绪,创设课堂情境,为新课作好铺垫•
师侗学们我们刚刚听到的是首表达母爱的歌曲,听到的是一些小动物们的亲子画面•那么母亲在我们心中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母与子间的亲子感觉又是怎样的呢
师:同学们说出了你们心中的母亲形象和亲子感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两张描写圣母子的绘画
作品,看看是否符合我们的想象•
(放映两幅中世纪《圣母子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师:大家好象都不太满意这两张画中的形象,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幅圣母子的画像•
(放映拉斐尔的《椅中圣母》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对两幅画感受)
师:在这幅画上,我们看到圣母露出了淡淡的微笑这,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大师的绘画作品•【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课题实施目标
师: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文艺复兴运动的概况,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中世纪的欧洲在宗
教思想是一种什么状况•
(板书:一,文艺复兴运动的概况及背景)
时间:14世纪一一16世纪)地点: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背景:中世纪沉重的宗教束缚,文艺复兴是人类人文意识的觉醒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会有点滴了解,让他们说既能巩固历史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涌现出很多杰出的画家,大家都知道哪些画家
(板书:二,代表画家及作品赏析)
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文艺复兴三杰的绘画
师: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达•芬奇
(板书:一,达芬奇)
师:大家知道达芬奇有那些事迹?•
学生回答:(略)
生答后老师予以补充讲解,简单介绍达芬奇
(板书:一,达芬奇(1452―― 1519):
伟大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
师:提到达芬奇一定会想到(示意启发学生回答)那就是《蒙娜丽莎》
(放映《蒙娜丽莎》并板书;
1,代表作品:《蒙娜丽莎》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发言是否认为她美,此处一定会有很多同学答不美,对其如此著名不理解
甚至还会有人指出很多反对意见,针对学生具有共性的问题一一解答,指出此画是对对宗教束缚的反抗,对宗教歧视的挑战,然后通过面人物造型,色彩,构图等绘画因素分析画面)师:因此,我们认为她微笑的意义有两点;
(1),画中主人公至今难以琢磨的微笑
(2),是画家向宗教禁锢的挑战,是人类思想得以解放的微笑
(讲解并板书(1),画中主人公至今难以琢磨的微笑
(2),是画家向宗教禁锢的挑战,是人类思想得以解放的微笑)
【设计意图】:通过画脸练习让同学们更直接的理解画家的情感与画面情境的相互关系,提高
对绘画具有思想性的认识•
师:说到情绪变化,我有一个设问,如果大家突然听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突变发生,而且是灾难性的突变,对这个消息,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和表情•请同学们表演并予以说明•
生:表演并说明(略)
师:很好,同学们是这样一些感觉,那么达芬奇用画笔也演绎了这样一个突然的变故,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表现人们当时的表情的•
(放映《最后的晚餐》并板书2,《最后的晚餐》)
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下这个画面中的故事呢
学生回答:(略)
(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鼓励并做相应的补充)
师:现在我们来表演一下画家笔下人物的表情
(请同学们表演,并分析表情的含义,假设自己是犹大会怎样表现,在画中找出犹大,分析画家是怎样描写犹大的)
【设计意图】结合美学原理中"感情移入"学说的理论引导学生将自身转换成艺术品的一部分经由直觉性的感官体验,建立与艺术家意象沟通的可能性,让学生最直接的认识理解作品•师:我们同学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那么其中很多观点和画家的初衷相吻合,也就是说穿越500年的时空,我们通过赏析这见作品与画家与大师做了一次对话,我们离大师更进了一步,祝贺大家!
(放映其他画家的同题材作品,比较分析达芬奇绘画的过人之处)
老师总结《最后的晚餐》的艺术特点:
深入传神的内心刻画
巧妙的构图,科学的透视
营造静穆,神圣的气氛
(并板书,引导学生分析一字型构图与该壁画所在地的相互关系以及给人产生的联想•深刻领会其艺术性•
结合两幅作品引导学生分析画家的风格特点并板书:
2,风格特点:庄严,理性严谨)
师:达芬奇远去了•人们说:"大自然再也没有能力创造这样一位巨人了”表达了人们对达芬奇
的崇拜•而另一位画家的墓志铭上则写到:"他活着,大自然怕他超过自己,他死了大自然害怕自己也会死去•"表达了人们对这位画家由衷的喜爱,他就是英年早逝画圣母画得最美的拉斐尔•(板书:二,拉斐尔(1483―― 1520):用平民画圣母,而且是画圣母画得最美的画家,简介画家生平
放映《椅中圣母》引导学生讨论)
小结画中母亲的形象
(板书:1,代表作品:
(1),《椅中圣母》:充满世间的母爱,温馨,美好放映《西斯廷圣母》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师:(小结学生的讨论)这幅画表现的是圣母奉神的旨意送圣婴耶稣降临人间的情节,拉斐尔以
纯洁而朴素的世俗情感和母爱情结,在神秘的宗教气氛中融进生活气息,使虚幻的天国世界回落到真实的现实空间•
板书:(2),《西斯廷圣母》:庄重,静穆,无奈,凄凉)
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拉斐尔的风格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老师小结板书:2,风格特点:端庄,朴素,柔美)师:与柔美,随和的拉斐尔形成反差的是强劲,倔强的米开朗基罗
(板书:三,米开朗基罗(1475―― 1564):一个崇尚雕塑美的倔强的艺术家放映《创世纪》并引导学生分析,并请男同学做健美动作展示双臂肌肉快与画中的女先知比
较,进一步理解作品的雕塑感,体积感,初步体会画家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让同学们更直接的理解画家的画面人物的强劲有力,提高对画家风格的认识.
板书:1,代表作品:
《创世纪》对旧势力的抗争,充满激情与力量放映《创造亚当》引导学生分析作品蕴涵的即将迸发的强大的力量)
师:我们来分析一下画家的风格特点
(引导讨论总结并板书:2:风格特点:强劲,有力,充满激情)
三,讨论总结强化目标
师:我们欣赏了三位杰出画家的作品,画家风格不同,我们的审美观点也各不相同,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位画家的哪件作品并说说理由•
(提示学生可以通过表演辅助说明.)
学生回答:(略)
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作相应的解释与讲解,并给同学们以鼓励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人的感官能力,经验及喜恶性格都有差异,所以对作品的诠释将会带有个人的主观性,是很自然的事,应该给学生忠实地发表个人见解的空间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无论他们的风格是理性的,柔美的还是强劲的,都在极力表现平凡人的情感•现在我们来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中心思想
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并板书):
三,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
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尊重人的思想情感,赞美人的力量,崇尚科学反对虚伪的神学• 四,表演体验目标延伸
师:一节课我们穿越时空,与大师们对话,感悟着大师笔下人物的情感变化•对这些大师及大师的作品一定有了新的感受,现在我们放松一下,我这里有一些道具,让我们来演绎和体会一下
《蒙娜丽莎》那神秘谜人的微笑•
(组织学生表演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设计意图】结合美学原理中"感情移入"学说的理论引导学生将自身转换成艺术品的一部分
经由直觉性的感官体验,建立与艺术家意象沟通的可能性,让学生最直接的认识理解作品•激发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美术鉴赏的热爱
师:感谢大家热情的表演,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感受•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人的情感及创造力的伟大,让我们知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艺术家•好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文艺复兴时
期的绘画,去领略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技术技巧上的其它成就
好了这节课到这里,下次课再见!
(附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