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教案

1、身边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

(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问题:

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的钥匙,用力试试!会弯吗

生齐:不会。

教师: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学生:是用铜做成的。

教师:钥匙是用材料铜制作成的。请同学讨论一下: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

(二)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

学生2:铜也不能开锁啊!

学生3: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我们来开锁的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

学生汇报:老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的,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为材料。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多好啊!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有一定的功能;可材料只能用来组成物品。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

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把物品的名称写在书的圆圈中及探究记录单中,好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物品是哪些材料组成,完成探究记录单;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教师:像木材,纸,金属,塑料这些材料,还有哪些物品是由它们制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同学知道了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那么所有的物品都是由种材料组成的吗看图片上的物品,你们分析分析!

小组分析图片,汇报。

教师:桌子由两种材料组成,本子由三种材料组成,铅笔是由五种材料组成等。同学你们发现没这些物品与刚才的物品在材料组成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它们是由二、三、五种等多种材料组成。

教师:是啊,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板书:

身边的材料

材料——物品

| (组成)

木材、金属、纸、棉花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明白了物品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下面请同学看这四幅图。(出示图)(二)认识材料:

教师:它们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回答:杯子用来喝水;椅子用来坐;背心人用来穿;砖用来盖高楼。

教师:想想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学生分析,汇报。

教师:塑料、木材、棉花与土都是材料,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出这四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分组讨论:塑料是人加工成的。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教师:是啊,塑料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加工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石油、木材、棉花与土都是在大自然中原来的,是天然的所以我们称它们是天然材料,

像塑料等材料是由人们加工的成的,我们称为人造材料。下面同学自学P3下面的图。看一看花瓶是怎么制成的

学生自学。

教师:谁谈谈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叫它人造材料呢

学生:需要人们加工的材料。

教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不信我们各小组在我们的教室里找找看,看这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不能把材料分一下类比比哪组找的最多。

由组长组织在教室里找材料。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小组交流找的情况。

汇报。

教师:刚才几个组都找到了不少的材料,试想一下,它们与我们有什么联系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材料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材料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很对,今后环保、节能、新颖将是未来材料的首选。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多注意各种各样的材料,了解关于它的知识。(三)拓展:

教师:我们回家后,在家进行一下家庭用品材料的调查,填写《材料调查记录表》,下节我们在交流好吗

2、塑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的研究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3、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4、STSE目标:

(1)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2)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

(3)能描述工厂加工塑料的大体过程。

二、教学准备: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有关新材料的图片若干张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能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的一些性质。

2、能利用统计表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记录、比较。

3、能举例说出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各种各样,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塑料这种材料的特点及用途。老师布置你们回去调查身边常见的塑料制品,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调查结果。

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塑料。

1、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组内汇报。

2、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3、出示几件塑料制品或图片,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4、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

1、教师出示一把塑料尺子与一把木头尺子,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相同那些特点不同并记录在下列表格里。

2、学生分4人小组进行观察活动,填写记录表。

3、师巡视,在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可提示他们。

4、学生分组汇报观察结果。

5、提问:这两种尺子除了以上特点,还有什么其他特点,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6、引导学生认识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预测,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塑料其他性质的问题。

3、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热水和冷水,对塑料进行比较看看塑料还有什么优、缺点。二、探究过程:

(一)塑料杯遇热水会怎么样

1、猜想: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遇到冷水又会怎样

2、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3、汇报讨论结果。

4、分小组实验: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塑料瓶里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

观察两个瓶子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师巡视指导。

6、汇报实验及观察结果。

7、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8、关于塑料,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戴手套

1、预测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会有什么样的感

2、汇报预测结果。

3、到室外阳光下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的手套放入水盆中,体会两只手的感觉。摘掉手套

后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第三课时认识新材料

活动目标:

1、能主动收集一些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能发现新材料对自己生活的好处。

3、能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于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设法制造了许多人造材料。随着社会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造出了许多性能越来越好的材料,如:纳米、人造纤维等材料。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材料。

二、探究过程:

1、学生汇报搜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可从4个方面进行汇报:(1)材料的名称、来源;(2)简单的制造过程;(3)有什么特点;(4)有什么用途。把搜集、整理好的资料。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交流。

3、在交流各自信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认识新材料的感受。

4、关于新材料,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三、拓展:小调查

1、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使用的塑料垃圾袋个数,再计算全班同学家中一周内使用塑料垃圾袋的个数,讨论怎样处理这些垃圾袋。

2、鼓励学生计算塑料垃圾袋的污染面积。

3、鼓励学生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3、倾听声音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合适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存在着种种声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三、教具学具

小鼓、方形管、钗、尺、黄豆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大家倾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风声),(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课题:3 倾听声音

(二)探索研究

1、学生分组寻找声音。

(1)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还听到哪些声音

(2)把你找到的声音记录下来。

(课件的录音:风声、水流声、唱歌声、朗读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狗叫声、猫叫声、牛叫声、狼叫声等)

2、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活动。

(1)向同学描述自己听到哪些声音。

(2)比一比,谁模仿的更好。

(3)你能制造出声音来吗用的是什么方法

3、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1)分组讨论,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2)分组汇报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归纳如下)

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风声、水流声、歌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请同学们一起模仿羊叫声,青蛙叫声、制造出掌声。

2、出示第一课时学生提出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

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选择问题3来学习研究吧!

板书: 3 倾听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活动:观察物体发时的现象。

(1)实验1:把鼓平放,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击鼓面,你发现什么

(2)实验2:板动你们手上的直尺,用手接触直尺,手有什么感觉

(3)实验3:把没有玻璃纸的一端方形管放入嘴里,用嘴吸气,有什么现象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2、指导学生归纳振动发声的规律。

(1)分组讨论汇报以上实验:

①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引导学生归纳(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分组实验汇报

①分组实验: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

②分组讨论: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4、物体传声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

3、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5、能解释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靠特殊装置相互传递声音的原因。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是靠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2、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肯定,然后用实验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信服。

3、给学生讲医生用的听筒发明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出声音传播的途

径。

4、实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小组,让学生亲自做木头可以传声的实验。

活动中教师要提出要求:a 小组成员交替操作,使每个学生

都能体验完整的活动过程;b 学生挠桌面时用力要适中,切

勿敲桌面或发出较大声响;c 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

效果。

(4)讨论:声音可以通过木头传播吗

(5)小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6)鼓励学生通过其它方法验证结论。

第二课时

一、提问:

除了木头之外,其他物体能够传声吗以引起学生思考,并导入新的活动。

1、实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教师指导学生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并对实

验提出具体要求:轮换操作;在水中摩擦砂纸用力要适当。

2、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说明了什么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二、拓展活动打电话

用两个纸杯,在杯底正中各钻一个小孔,再用一根长线穿过纸杯底的小孔,把两只杯连起来。然后,两个同学各拿一只纸杯,把线拉紧,就可以通“电话”了。

三、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能够传声。

5自制小乐器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

(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

(2)、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②、试试

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牛皮纸

鼓面塑料布发出声音不同

气球薄膜

第2课时

(一)、引入

1、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2、指导学生运用配套材料制作排萧乐器。

(1)、排萧制作材料:

塑料固定架2只,饮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

(2)、制作方法:

①、把两个塑料固定架对插扣住。

②、把4根吸管分别按下列数据截成两段:125和36、110和43、95和58、88和73。

③、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并不能漏气,把8根及管开口向上,由长到短整齐排列插入固定架中,这样排萧就做好了。

(3)、使用方法:

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1、2、3、4……7、i八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萧吹出简单的乐曲吗

3、同学们讨论交流:

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组织学生对各组制作小乐器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

(二)、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6 声音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时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

2、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进生活。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间”和“噪音”。

2、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但噪声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2、能体会到运用一些技术和设备可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减少噪音的办法。

三、教具学具: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呤……”。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它给我们能递什么信息呢(上课了)

2、板书课题:6 声音与生活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活动。

(1)、提出活动要求:

①、查阅资料并做好简单的笔记。

②、围绕“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声音帮助我们做什么,声音能使我们心情变得怎样等几个问题,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③、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情况。

(3)、交流:声音还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①、乐音是指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演奏乐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能使我们心情愉快。

②、噪声是琐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听起来有嘈杂的感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如机器的轰隆声、汽车喇叭的鸣叫志、不和谐的乐器声、鞭炮志、青蛙或其他动物的鸣叫声。

2、指导学生进行“减少噪声”活动。

(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自查资料中有关噪声的内容。提出:什么是噪声

(2)、交流生产和生活中造成噪声的原因及噪声对人的危害。提出:噪声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3)、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在减少噪声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及运用到的一些技术和设备。

①、城市设“禁止鸣喇叭”。

②、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

③、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三)、应用拓展(提出要求后可作课外作业完成)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1、向学生提出设计前要考虑的问题:

(1)、设计前要考虑用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

(2)、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

(3)、“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2、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向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

(2)、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以减少噪声的传入。

(3)、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

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听听他们的建议。

(四)、板书设计

声音与生活

声音───传递信息

乐音───使人心情愉快

噪声───对人有危害

7 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2.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3.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能从多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二、背景资料

光源就是发光的物体。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太阳、火、闪电、萤火虫等都是自然光源;白炽灯、荧光灯、烟火、电视等是人造光源。教学建议

三、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二部分。

活动1 寻找光源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教案

2015 2016学年第2学期 年级: 教师: 学科: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 “动物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 “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

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 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 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2)“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4)“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q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全册备课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比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来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6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太阳与时间》单元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开始,通过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对太阳观测中,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意识到每天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意识到

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也期待学生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而且,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电的本领》单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探究方法揭开一个个与电有关的谜,同时认识电这种能源的特点、作用,并能够组装简单的电路,正确使用常见的用电器,指导如何安全用电,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通过探究认识到科技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意识到要关注新科技,新发明,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身体》单元包括4部分教学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第1课“我们的身体”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并尝试着以功能的不同划分身体的结构,引出深入的思考。第2、3、4课“骨骼、关节、肌肉”通过观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上肢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肌肉的功能、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活动之后身体的各种变化及需求为线索,帮助学生建立人体各个部位协调工作的认识。本单元学生在讨论中要回顾、梳理本单元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通过画图等方式将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将“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作为对健康的理解。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而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又将会感受到人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科学课》教案 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师姓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一)挖一挖,找一找。 1. 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 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3.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3.小组合作研究。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5.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6.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7.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三)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2.了解土壤中砂土、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提问激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土壤是什么样的? 2.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等) 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4.播放土壤的颜色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几种颜色? (三)研究土壤的成分 1.学生实验 (1)拿出一号信封里的土,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了……(学生交流)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过一会儿又看到了…… (3)搅拌以后,你看到了……,静止一段时间之后,又看到了…… 2.学生交流汇报 3.阅读第5页最后一小节资料。 4.播放土壤的种类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哪几种?生回答交流。 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2010年2月 李学明

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第一课《定位置》内容标准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够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能力培养学会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乐于与人合作。设计意图“定位置”是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就定位置、辨方向、学会看地图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常常需要判断自己与周围环境相对位置的关系,所以需要运用方位及相关名词。本课借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解方位的概念,从学生熟悉的自己身边的位置入手,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继而体验自己与周围事物的相对关系,再借助情景,活学活用。通过“教学楼的位置”这个亲历活动,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科学的描述能力,慢慢过渡到能根据一个参照物的位置来描述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教学流程观察――提问――观察――记录――交流――运用。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位置”的概念,通过定位置的活动,让学生在“说说自己的位置”、在“位置‘接力’“等活动中知道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难点是在参照系上建立坐标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班级学生座位表、学校平面图、标明方位的卡纸、游戏活动卡片、绸带、南海海洋地图、船模型、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同学们,我们科学课的好朋友妍妍和我们一样都升上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她来到新的课室,课室里的同学就给她出一个难题。(出示课本图片。)妍妍的位置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帮她找找吧。汇报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汇报。讨论为什么每个人的说法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坐的位置不同,标准不同,所以说法不同。)小结我们应怎样确定位置呢?二、活动一说说你的位置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自己在课室里的准确位置吗?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说自己的位置。讨论自己的位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说清楚自己的位置吗?看谁说得最多,描述得最清楚。小组讨论,共同商讨好描述方式。汇报各小组用比赛的形式描述自己的位置。指导为什么描述位置时都要借助其他的物体来说,不借助其他物体可以吗?小结你认为要确定一个准确的位置需要怎样的条件?(参照物、方向等)先看看教室里面有哪些东西,它们分别在你的前、后、左、右哪个位置,然后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位置说一说自己坐在哪里。他们可能会说“我在靠近门窗的一边”、“我旁边有什么”、“我在某某的后面,我在某某的前面,我在某某的左面,我在某某的右面或我在谁和谁的中间“等等。当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以后,教师可以显示座位表,请每一位同学依照表格写出与自己相隔两个位置的前后左右同学的名称(如果座位是靠边的可不分不写),然后上交,老师随机抽取表格,请大家找出是谁写的,比一比谁找得快(作者不得参与)。从游戏中学生可能发现同一个同学的位置有不同的表述,让学生知道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知道在参照物上建立坐标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从而知道有很多种表达自己位置的说法。注意老师应准备一些空的表格给学生(每个格子代表一个座位),在第几排与第几座交叉的地方做上记号,代表自己位置的格子。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坐标图”的方法来描述自己的位置。但在教学中,注意不要出现“坐标”一词,只是让学生知道能用这样一种形式对位置进行描述就可以。也可以让学生面对教室的四个面,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或者有什么东西,想一想有什么发现,面对不同方向,前后左右的物体就不同。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上课伊始,先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在教室的位置”,提问“如果不借助其他物体,能不能说清楚自己的位置?”从而使学生真正地意识到位置的确定是相对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用“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排?从左往右数,你是第几座?”或“从左往右数,你是第几行?从前往后数,你在第几座?”的方式说出自己的位置。新-课-标-第-―-网三、活动二位置“拉力”准备写有“前”、“后”、“左”、“右”和“1"、“2”、“3°、“4的卡片。活动玩一个游戏让一位同学在这两叠卡片中各抽出一张卡片(方位词和数字词),出示卡片,这时与卡片对应位置的同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土壤与生命》单元的起始课,是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去亲近土壤,感受土壤的形态,了解土壤里有什么,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这一课主要在室外进行。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引发学生展开关于土壤的讨论,了解学生对土壤的已知情况和想知道些什么,引发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2、指导学生亲近土壤,发现土壤中的物质(如:植物的根、落叶、石头和蚯蚓……)。 3、指导学生认识土壤中的动物及其生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2、知道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亲近土壤。 2、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学生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说说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板书课题讨论: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 (1)说文解字:“土”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小结,激发学生实地观察的愿望。 (3)提问: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2、外出实地考察,观察校园绿地一角的土壤。 教师讲解并提出要求:先观察表层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然后注意观察土壤中有哪些动植物,思考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最后注意观察表层土下约2厘米处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边观察便记录,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等。) 3、回到教室,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三、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在回家后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 也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下节课带来)。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13——2014学年第2 学期 科学教案 年级:三年级 教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 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2)“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4)“磁铁”单元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免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粤教科技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定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表述来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来确定物体。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饿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准确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置身情境,研究位置。 (一)小动物情境。 1、小朋友,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瞧!(出示一排小动物)徐老师最喜欢的排在第3个,是谁呢?(两种答案) 你是怎样数的?(课件演示) 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我是从左往右数的,我最喜欢(小青蛙) 对了,像这样一排小动物,只要告诉你是从左往右数第3个,马上就知道是小青蛙了! 2、小动物们知道我们今天在这儿上课,又跑来了好多。(出示)一排、两排、三排,多整齐呀! 现在第3个还是小青蛙吗?(只有小青蛙吗?)

那小青蛙的位置应该怎么说呢?同桌商量商量。 ①学生说位置,多种。(卡片出示)我越听越糊涂了,小青蛙只有一个呀,怎么有这么多的说法呢?(方向不同) ②哦!那第2排第3个(出示卡片)是怎么看的呢? (2-3生说,师领、同桌、完整地说)所以小青蛙排在第2排第3个。 ③我们按照这样的观察方法来看看其他小动物的位置。(师说生答3个,你是怎么看的) ④你喜欢的小动物排在哪里呢?谁愿意上来,说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3名学生) 3、我们知道了第2排第3个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数的,那这些(指其他的说法)又是怎样看的呢?(生说) 小朋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的位置就不一样了! 4、小朋友看,当只有一排小动物的时候,我们只要说从左往右第几个就可以了,让出现几排动物的时候,就要用第几排第几个(板书)来表示小动物的位置。 (二)教室里的位置。 1、小朋友在教室里也有自己的位置。你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呢?(板书)谁来介绍一下?(第4组3名学生回答) 他们是怎么观察的呀?(生说) 所以他就在第4组第1个,他是第4组第2个,他是第4组第3个,那后面呢?(4.4;4.5)2、就按照这样的看法,在座位卡上写出自己的位置。(写完跟同桌说一说) 3、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坐得最端正了,他在第X组第X个,是谁呀?(生说)向他学习! 4、说说你的位置;你呢;你说;……(指第2横行一个一个说)一个一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英语实验学校CHANG DE YING YU SHI YAN XUE XIAO 任课教师 教学科目科学 教学年级三年级 使用时间 英语实验学校 年上学期科学学科教学进度表

20XX年上学期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五、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全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植物

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 四、全册教学重难点: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