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歌
土家族民歌分类探究

土家族民歌分类探究作者:陈跃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1期【摘要】土家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既继承了本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又兼容了部分的楚文化蜀文化以及明清以来的汉文化,形成了丰富的土家文化。
他们的古代歌谣、神话故事、口头散文、诗歌,摆手舞、打溜子、花锣鼓、哭嫁歌、是土家族有代表性的艺术之花。
研究土家族民歌分类,对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家;民歌;分类;探究一、土家族民歌的特点“土家人爱唱歌,山歌就是解病药;三天两天若不喝,口吃凉水不解渴”。
这首湘西歌谣生动的反映出土家族人民喜爱唱歌的天性。
按其风俗土家山寨每年都举行赛歌盛会,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土家族人民既唱祖先传下来的古歌,也即兴编唱大量的新歌,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土家人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具有土家族独特风格的音乐文化,它是土家人民生活的亲切伴侣,劳动中的助手,社会斗争中的武器,是交流情感,传播知识,娱乐消遣的工具;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社会、民风民俗的宣馈资料,具有人文研究价值。
土家族的民歌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沧桑随着历史车轮不断发展演变,土家人创造出多元化的音乐。
如砍材放牧,可根据人畜的和谐唱出山歌,在田间劳作可以唱出载秧歌,在婚嫁的吉日会唱出婚嫁歌,祭祀祖先的时候也唱着祭祀歌,婴儿处在襁褓之中母亲唱着摇篮歌,逢年过节风俗歌也是传播大街小巷,处处散发出土家族的民族气息。
二、研究现状土家族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容形式极其复杂,很多人对分类作了分析研究。
常见的有按题材内容分类,按体裁演唱场合和功能分类;按地理环境民族地区分类;按音乐形态分类;按演唱者的年龄分类如此等等。
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各有其长短优劣,个人认为:此分类方法是按土家族的传统习惯把民间歌曲分为5种类型。
这种方法较为笼统,不能清楚的明确其分类标准,且仍有些土家族民歌未能包含在此分类之中。
如:山歌中包括采茶歌、砍柴歌、放牛歌,儿歌中把催眠曲划分得过细。
听音乐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

听音乐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汇报材料、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发言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material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听音乐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通过实践和总结,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为自己打下坚实基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心得是很难给人带来启发的,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听音乐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福建省福安市畲族民歌发展传承现状调查探究

福建省福安市畲族民歌发展传承现状调查探究摘要:本文以福建省福安市畲族民歌为调查对象,通过个别访谈和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走访了福安市畲歌传习所、畲族学校、畲族歌舞团,采访了畲歌艺人,参加了畲族婚礼,观看“三月三”畲族歌会等,对福建省福安市畲族民歌的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畲歌发展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关键词:畲族民歌民歌类别传承模式在畲族传统歌会中总能听到独特的畲族民歌,畲歌独特的演唱方式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促生了笔者对自己家乡福安市畲族民歌现存状况调查的兴趣和想法。
本文采用个别访谈和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展开调查,希望通过此研究展现畲族传统民歌的自身魅力,并在此基础之上能引起大家更多的关注,共同探求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使这一民族瑰宝得以持久传承和发展下去。
笔者的调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采访畲歌专业团体――宁德畲族歌舞团,并且去福安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福安康厝畲族乡的康厝中心小学进行考察;第二阶段采访福安当地的畲族歌手以及畲歌老艺人,希望能通过青年歌手以及老艺人来了解目前畲歌现状及传承状况;第三阶段参加2016年福安举办的畲族“三月三”歌会活动,从中直观地了解畲族的节日仪式与畲族民歌之间的重要连带关系,体会畲歌在节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一、福安畲族现存民歌的类别据笔者调查获知目前福安现存的传统畲歌主要有劳动歌、婚嫁歌、小说歌、历史歌和杂歌。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福安畲歌的现存情况,笔者走访了福安畲歌传习所,因为这里是福安畲歌教唱的主要机构。
笔者在这里采访了传习所里年纪最大的畲歌老艺人雷青凤。
雷青凤老人今年七十岁,他生活在福安板中大林畲族村,�男⊙�习畲歌,老人现在在传习所教唱畲歌,主要教唱小说歌、杂歌、时政歌和历史歌。
随后,笔者在板中当地人的指引下又找到了一位板中畲族年轻歌手――蓝英,她今年三十二岁,她是板中现在能唱畲歌的年轻人中对民歌类别了解最多的。
笔者在采访总结当前福安畲族民歌传承中最具代表性的畲族中老年艺人的基础上,一并结合笔者所认识的畲族同学以及畲族亲戚的口述资料,就现存畲歌传统民歌情况分述如下1.劳动歌用歌唱的形式来表达在劳动生产中应如何遵循自然规律,并介绍一些生产知识,表达了用辛勤劳作来获取美好生活等方面的歌曲。
汉中民歌分类及其艺术特点简析

汉中民歌分类及其艺术特点简析学校:西安美术学院院系:艺术教育学院班级:音乐1009姓名:卜春鹏学号:20105001002指导教师:姚远时间:2014.6[摘要] 汉中民歌历史悠久,音乐流畅,体裁广泛,旋律柔美;语音朗朗上口,情感表达酣畅淋漓;其地方色彩浓郁,歌词寓意深刻,启发教育性强;题材内容丰富,艺术风格丰富多彩。
传承和创新发展汉中民歌有利于文学与艺术的繁荣,对于继承人类文化遗产,丰富音乐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和拓展汉中旅游文化环境意义深远。
[关键词] 汉中民歌生态文化特征创新发展研究一、汉中的多元的人文背景和多彩的艺术特征汉中市位于陕西南部,北屏秦岭,南靠巴山,东达邢襄,汉中民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别于北方民歌的悲壮淳朴,字句音韵间无不体现出汉中独特的靡丽细腻、婉约饱满、妙趣横生的地域特色。
它是发端起源于民间,体现民众心声而即兴创作的口头文学形式的歌谣;汉中民歌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独特的文化载体,是来自民间文学大花园里的一朵绚丽的奇葩,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地上文物宝藏。
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了传唱和记载。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战乱和人口的迁徙等,流传在辖区内的传统民歌,其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它融巴蜀文化、陇南文化、荆楚文化、秦汉文化等多元性民族因素于一体,因而受到了历代文人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历史上,汉中是中华民族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
最近,在汉中市西南十公里处发现了旧石器时期的龙岗寺遗址。
汉高祖刘邦最初以汉中为基地,后出兵入据关中占领咸阳建立了西汉王朝。
明清时期从四川、两广、两湖移民来此开发垦荒者络绎不绝。
汉中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艺术种类被保护和挖掘也是近几年的事,长期以来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汉中民间歌曲,其题材广泛、形象、生动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和斗争,表达了他们的感情和愿望以及与当地人民生活的习俗、艺术欣赏、情趣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汉中民歌长期流传在群众之中,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
本土音乐进入普通高校音乐专业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城步苗族音乐文化为例

本土音乐进入普通高校音乐专业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城步苗族音乐文化为例张驰邵阳学院摘要: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要培养他们的音乐教育和教学研究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培养他们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能力。
城步地区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涵盖了声乐、器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将这些文化进入音乐专业课堂,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更有利于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传承、发展。
关键词:本土音乐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7-0102-03地处湘西南的城步,素有“神话、传说、故事之海” 和“歌舞之及乡”的美誉。
这里以苗族为主体的十多个 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有着古朴而优秀的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遗产,尤其是民间文学和民间歌舞 浩如烟海,流传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它鲜明的 民族特色、浓郁的乡土气息点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艺 术宝库。
作为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切身体 会到搜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整个工作、 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需要我们坚持经常采 风,长期积累,利用一切机会泅入民间艺术的海洋深处 去探骊采珠。
一、民间歌谣进入课堂教学民间歌谣是人民集体创作的韵文作品的总称。
它 包括各种形式歌、民谣作品。
城步的民间歌谣犹如瀚海 沙数,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真实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与理想愿望。
由于它数量特多、内 容丰富、形式多样等,因此,分类法也有以下几种:(一)按其内容,参照其功能,可分为劳动歌、时政 歌、风俗歌(包括仪式歌)、节令歌、情歌、生活歌、历史 传说歌、儿歌童谣、其他等九大类、六十二细目。
劳动歌类里又可分为田歌(包括插田歌、踩田歌、 挖土歌、薅畲歌等)、渔歌、猎歌、牧歌(包括放羊歌、牧 童歌等)、采茶歌、伐木歌(包括砍柴歌等)、搬运歌(包 括拖木歌、放排歌等)、夯歌、劳动号子、矿歌、工匠歌 (包括鲁班歌、上梁歌、砌堤歌等)十一细目。
简论羌族传统音乐

简论羌族传统音乐作者:黄涛来源:《当代音乐》2019年第08期[摘要]羌族传统音乐是流传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地区的音乐艺术,它是羌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积淀起来的民间音乐文化的艺术结晶。
本文通过对羌族传统音乐进行分类简介,从而对其传统音乐所包括的民间歌曲和民间歌舞的概貌进行了解和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对其探根溯源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
[关键词]羌族;传统音乐;民间歌曲;民间歌舞[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19)08-0083-02一、民间歌曲(一)劳动歌劳动歌,羌语称“直布勒惹木”。
是耕地、收割、运粮等农事活动中,伴随生产劳动过程而演唱的歌曲。
羌语又称作“日布谷勒察”或“织布如”。
其类别有犁地歌、下种歌、积肥歌、薅草歌、背背子歌、收割歌、打场歌、撕玉米皮歌、砍柴歌、打房背歌、拉木歌等。
按不同工种,曲调可分为两类,即直接配合劳动节奏和间接配合劳动节奏,前者节奏轻盈跳跃,情绪炽热红火,后者节奏自由悠缓,曲调明快流畅。
演唱形式常用独唱、齐唱和集体重句对唱。
从其反映的音乐结构、生活内容及表现风格等方面看,这类民歌似是羌民族由游牧转向农耕初期的产物,它的形态至今仍保持着旋律结构短小精悍、音乐节奏鲜明有力、集体性强及紧密伴随生产劳动而生存等古朴原始的特点和风格,如今羌地村寨随处可闻其独特声韵。
[1](二)山歌山歌,羌语称“喔都惹木”。
其中,“喔都”意为山野,“惹木”意为歌曲。
它是一种节奏较自由、旋律多曲折抒情的一类民歌。
以叠溪海子以南颇为流行的“纳吉纳娜”最具代表性。
其歌词大多是四句四言体固定格式,并常冠以“纳吉纳娜,纳玛尤西,尤西惹那,惹那扎沙”(意为“祖先的歌,不能不唱,唱起来吧,别忘祖先”)四句固定歌头,故取其第一句为此类民歌定名。
为二声部歌曲,乐曲节奏较自由,旋律多曲折抒情,主要做上下级进式运动,同时,喜爱在一些长音拖腔位置上慢速向下滑行,构成独特风格色彩。
将康巴民族民间音乐渗透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

将康巴民族民间音乐渗透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摘要:幼儿教学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康巴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分析康巴民族民间音乐体裁及其表现形式、论述康巴民族民间音乐渗透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康巴民族民间音乐;幼儿园;一日活动我们生活在康巴地区,有着较多的康巴民族民间音乐,一首“康定情歌”世界传唱。
康巴民族民间音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遗产,一直在康巴地区生生不息。
新的经济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致使康巴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有恙。
社会发展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落后地区的新变化也是势在必然。
不过,我们还是希冀能通过努力,把生活中质朴的、灵魂的、精神的美流传下来,绵延后世,化育心灵,泽福后代。
一、康巴民族民间音乐体裁和表现形式分析。
参考[1]“藏.阿金《康巴藏族民歌和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艺术特色》一文,本文简单归纳康巴藏族民族民间音乐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八种:(一)卓体民歌(锅庄类)。
(二)谐体民歌——弦子类(巴塘弦子、酒歌、点卦歌、热巴弦子、格达弦子)。
(三)鲁——山歌。
(四)热巴舞(祝词即说唱、铃鼓舞、弦子舞、儿歌)。
(五)夏卓——甘孜踢踏舞。
(六)民俗类歌舞(颂经歌、告别歌、摇蓝曲)。
(七)仲谢——说唱类故事(1.卡白-民间故事。
2.仲谢-神话寓言故事。
3.折嘎-说唱吉祥词者。
4.格萨尔仲-即格萨尔说唱。
5.麻尼龚柯-六字真言转经轮。
6.喇嘛嘛呢-评话喇嘛。
7.百翁-牛角琴说唱。
8.热巴谢-热巴说唱)。
(八)劳动歌曲(打墙歌、挤奶歌、打麦歌、打阿嘎歌、打土巴歌、砍柴歌、耕地歌、薄草歌、背柴歌、下种平地歌、运肥歌、划皮船歌、抬石头歌等)。
(九)藏戏音乐。
(十)寺庙吹打乐。
康巴藏族民歌和民间音乐旋律均为五声音阶,调式多为羽调式、商调式;节拍有2/4、4/4拍子,还有不少是3/4、3/8和6/8等拍子。
康巴藏族民歌和民间音乐大部分表现形式突出旋律与舞蹈完美结合;2/4、4/4拍子旋律低沉有力、舞姿奔放、动作矫健有力;3/4、3/8和6/8等拍子旋律柔和、舞姿优美。
土家族文化

一、土家族服饰
3、小孩服饰
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龄、季节确定帽形: 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 “冬瓜圈”, 冬季戴“狗头帽”、“鱼尾帽”、“风帽” 等。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丝线绣“喜鹊闹 梅”、“凤穿牡丹”和“长命富贵”、“易 养成人”、“福禄寿禧”等花鸟和字外,还 在帽沿正面缝上“大八仙”、“小八仙”、 “十八罗汉”等银菩萨。
4、沿河土家八仙
五、沿河土家山歌
1、沿河土家山歌简介 土家山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 发展进程中,在特定的山地自然环境中形 成并传唱的,以传递土家族历史记忆、社 会发展、军事战争、宗教信仰、民族情感、 民风习俗、生产生活等信息为内容的歌曲 总称。
2、种类 沿河土家山歌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质朴无华, 情感真挚热烈,内容丰富,取材多样,构思精巧, 语言清新,几乎覆盖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所有内容。 生活气息浓郁,民族色彩独特。 按题材和劳作的方式分类,土家山歌有号子、 砍柴歌、翻山歌、打渔歌、田歌等,被统称为劳动 歌。歌者主要是为了消除孤独、疲劳与传递情感, 内容多为鼓劲、协调、调侃、逗趣,表现和传达劳 动的愉悦与节奏,传递美好的爱情。 土家山歌也体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风俗,土家 人在红白喜事、祭祀请神、修房建屋、男女谈情等 活动中,也要唱山歌。按风俗分类,有梯玛神歌、 跳丧歌、哭嫁歌、仪式歌等。 按唱腔分类,有高腔、平腔和低腔山歌。按歌 唱形式分,主要有独唱、对唱、组合唱、一领众合 唱等。
3、沿河“土家八仙”传说
龙清潭——麻阳河里的仙子——沿河旅游资 源未开发的处女地。 我们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下游西岸边,有 个叫天门槛的地方,沿着这道门,转过九十 九道弯,翻过九十九座山,跨过九十九条河, 爬过九十九根坎,就可以到达一个叫龙清潭 的地方。 龙清潭里有两个潭,潭的四周野草四季常青, 从没凋零之态,景色实在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