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高压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高压连接器(电动汽车系列)技术规范标准

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系列高压连接器(以下简称连接器)的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规定、试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GB/T 18384.3-2015规定的B级电压电路的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规范,但提倡使用本规范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8384.3-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5095.2-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二部分:一般检查、电连续性和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压应力试验GB/T 5095.3-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3部分:载容流量实验GB/T 5095.5-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5部分:机械负荷和寿命试验GB/T 5095.6-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6部分:气候试验和锡焊试验GB/T 5095.8-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8部分:连接器、接触件及引出端的机械试验GB/T 28046.3-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_机械负荷标准GB/T 28046.4-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_气候负荷标准GB/T 28046.5-2013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5部分_化学负荷标准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 2048-2008 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QC/T 413-2002 汽车电子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QC/T 29106-2014 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GB/T 282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SAE J2223-2-2011 Connections for On-Board Road Vehicle Electrical Wiring Harnesses—Part 2: Tests and Gener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SAE_J1742-2005Connections_for_High_Voltage_On-Board_Road_Vehicle_Electrical_Wiring_HarnessesSAE USCAR-2-2013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Automotive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sLV215-1-2009 Electrical/ Electronic Requirements of HV Connectors3.1 总则连接器应符合本规范所有要求。
高压连接器(电动汽车系列)技术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系列高压连接器(以下简称连接器)的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规定、试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GB/T 18384.3-2015规定的B级电压电路的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规范,但提倡使用本规范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8384.3-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5095.2-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二部分:一般检查、电连续性和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压应力试验GB/T 5095.3-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3部分:载容流量实验GB/T 5095.5-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5部分:机械负荷和寿命试验GB/T 5095.6-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6部分:气候试验和锡焊试验GB/T 5095.8-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8部分:连接器、接触件及引出端的机械试验GB/T 28046.3-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_机械负荷标准GB/T 28046.4-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_气候负荷标准GB/T 28046.5-2013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5部分_化学负荷标准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 2048-2008 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QC/T 413-2002 汽车电子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QC/T 29106-2014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GB/T 282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SAE J2223-2-2011 Connections for On-Board Road V ehicle Electrical Wiring Harnesses—Part 2: Tests and Gener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SAE_J1742-2005 Connections_for_High_V oltage_On-Board_Road_Vehicle_Electrical_Wiring_HarnessesSAE USCAR-2-2013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Automotive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sLV215-1-2009 Electrical/ Electronic Requirements of HV Connectors3.1 总则连接器应符合本规范所有要求。
汽车电动汽车用电机及控制器布置规范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控制器布置规范1范围本蟒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电机及控制器(以下荷称电机及控制器)及其相关附件的布置形式和布置原则°本标准适应于本公司生产的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所有新能源车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仪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量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OC JT108-2008整车二维数模装配间隙设计3术语和定义Q/OC TU08—200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L4布置形式4-1分类电机及控制器布置可简单分为前丘、后置,控制器一般布置在电机正上方。
4.2纯电动汽车本公司研发的纯电动汽车的电机布置一段为前置,其布置形式如下二a)纯电动汽车电机前过,电机与减速器同轴布:a,与整车ZX平面垂直,如图1所示:b)貌电动汽车控制器前置.为了接线方便和缩近堆束长度,控制群布置在电机接战盒位置的正上•方与整车ZX平面垂直,如图2所示工图1前置电机布置形式I图2前亘控翻器布克形式]<3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机布置M以前置也可以后置,其布置形式如下,El)混合动力汽车电机前置,电机与发动机同轴布置与整车ZX平面垂直,如图3所示:b)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楼而置,为了接线方便和筋短缓束长度,同时要避让发动机及其附件J控制器布置在电机上方与整车ZX平面垂直,如图4所示Fc)混合动力汽车电机及控制器后置,为了实现四强功能,发动机前置,电驱动桥后:B・电机及控制器后置,电机与旗速器同轴布丘修整车ZX平面垂直.图3前五电机布适形式n图4前置控制赤布置形式II图5后置电机布置形式对于电机、控制器及其附件的布置,底保证工作川配J井能灌足整车布置的需要和整车性能的发挥;应保证机舱与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之间布置和设计的合理也电机及控制器的通风散热.诏音隔热良好,与其他零部件最小间隙合理、拆卸方便F同时还要保证安装T艺性、有足热的刚度和强度.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布置考出r动、除占间隙要求工装配工艺性要求;雄脩方便性等要求:。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技术规范

Q/TEV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TEV 157—2014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设计规范2014-04-30发布2014-05-15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性能要求 (2)5 设计输入、输出要求 (4)6 装配要求 (6)7 关键件选用规范要求 (7)8 设计计算 (7)9 安装、试验要求 (9)10 安全使用要求 (10)前言本规范由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电气技术部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谭志红、张群政、汪帆、吕永宾、张沛伟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高压线束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设计准则,布置要求,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要求,性能设计要求,设计计算方法,安全使用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新能源客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盐雾试验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2528-2008 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轨道交通车用电缆GB 14315 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GB/T 14691 技术制图字体GB/T 18384.2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3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487.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8.1 电动汽车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条件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TEV 100 整车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编号规则Q/TEV 31306 电动汽车线束号编号规则Q/TEV 31307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线号编号规则SAE J1654 高压电缆 High Voltage Primary CableSAE J1673 电动汽车高压电缆总成设计 High Voltage Automotive Wiring Assembly Design SAE J1742 道路车辆车载电线束高压连接-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Connections for High Voltage On-Board Vehicle Electrical Wiring Harnesses-Test Methods and Gener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3 术语和定义3.1 工作电压在任何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气系统可能产生的交流电压(均方根值rms)或直流电压的最高值(不考虑瞬时电压)。
2024版年度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教案完整版

21
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
01
02
03
04
立即切断电源
在发现高压系统异常或事故时, 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事故扩
大。
疏散人员
将现场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触电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
使用绝缘工具
在处理高压系统事故时,应使 用绝缘工具进行操作,防止触
10
03
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2024/2/3
11
高压电池组成及工作原理
高压电池种类与特点
介绍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常见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池的种类及其 特点。
高压电池结构
详细阐述高压电池的内部结构,包括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 组成部分。
工作原理
解释高压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池管理系统(BMS) 对电池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的机制。
高压部件布局
将高压部件布置在车身结构较为安 全的区域,避免在碰撞时受到直接 冲击,同时采用防护罩、绝缘材料 等进行隔离保护。
16
电气设备安全防护设计
高压电气系统隔离
采用高压电气系统隔离技 术,将高压电路与车身、 底盘等隔离,避免漏电、 短路等安全隐患。
2024/2/3
高压部件绝缘保护
对高压部件进行绝缘处理, 如使用绝缘材料包裹、喷 涂绝缘漆等,提高电气系 统的绝缘性能。
13
充电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01
充电系统种类
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方式,包括慢充、快充、无线充电等。
02
组成结构
详细阐述充电系统的内部组成,包括充电口、充电线路、充电桩等部分。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设计规范

常工作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 因此整车控制器的设计基于高要求、 高可靠的基 础进行设计。整车控制器的软硬件的整体需求为:
适用于 12V 的纯电动客车需求,电压的工作范围为 6~18V; 工作的温度范围 -40 ~ 105℃; 软件和硬件架构标准化和模块化; 基于实时多任务调度的软件结构; 电源反接保护; 电源的浪涌,过压保护; ESD 保护 (防静电 ); 功率器件过压,过流,过温保护; 输入和输出管脚对地,对电源短接和开路保护及诊断; 所有的传感器都具有故障时的默认状态。 符合 GB/T 2423.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A :低温试验方法》 的规定。 符合 GT/T 2423.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B:高温试验方 法》的规定。 符合 GB/T 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试验发放 试验 Fc 和导则:振动(正弦) 》的规定。 符合 GB/T 4942.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的要求。 符合 GB/T 17619《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的规定。
及控制系统的初步测试,减少现场联调测试周期和费用。
3.1 整车及控制策略仿真
采用仿真为主, 硬件在环测试和实车标定为辅的方式相结合来研究整车的控 制策略,首先利用 Cruise 建立纯电动客车的整车模型。在 matlab/simulink 下建 立整车的控制策略模式,利用 Cruise 和 matlab/simulink 相互耦合就可以在不同 的工况下计算并评价车辆的经济性能、 动力性能及控制的平顺性等, 从而可以评 价控制策略的优劣和车辆的性能。如图 4 所示。
度等信息计算电机功率分配,进行有效的能量管理,以保证车辆能量效率达 到最优。 8) 坡道驻车辅助控制 9) 坡道起步时防溜车控制
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设计规范--

电池管理系统执行电池系统的管理,对电池的电气参数和热参数测量,完成电量计算和安全管理以及均衡管理。
综合维护终端主要应用于车辆调试和标定过程中显示整车各个系统的状态,并完成匹配标定工作,同时通过综合维护平台可以远程监控车辆的数据和位置。
纯电动客车动力总成CAN总线通讯系统的拓扑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采用CAN2.0B的扩展格式,通信速率采用250K。其中CAN总线上的节点主要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发电机控制、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维护终端等。
整车控制器通过采集司机驾驶信号,通过CAN总线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调度,分析和运算,针对所配置的不同车型,进行相应的能量管理,实现整车驱动控制、能量优化控制、制动回馈控制和网络管理等功能。
3整车控制器开发流程
现代的开发流程是采用计算机辅助工具来进行的,可以支持从需求定义直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图2表达了这一流程的简化模式—V模式。自顶向下,开发逐渐细化最终形成开发的ECU原型。从下向上,通过测试形成与最初设想一致的产品。提供支持这一流程的工具一直是研究部门与工业厂商的重要课题。德国科技部门联合汽车制造商、开发商、工具提供者、与研究部门共同制定新的开发流程。经过对国外汽车著名开发商如: Audi, AVL, BMW, Bosch, Ricardo Engineering, Siemens, Ford等的了解,他们普遍采用现代的设计开发流程:离线功能仿真—快速控制原型—自动代码生成—硬件在回路仿真—参数标定所构成的“V模式”。新的开发流程符合国际汽车行业标准(ASAM/ASAP)。
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设计规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者:
电动汽车高压安全要求

电动汽车高压安全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具有环保节能、零排放等优点,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日益增加。
但是,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其高压电能系统对车辆安全带来的潜在风险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电动汽车高压安全风险在电动汽车中,高压电池是车辆的心脏,电池容量越大,电压和电流也会越高。
高压电池连接着车辆电机、电子控制器等关键设备,如果系统运行不当,可能造成燃烧、爆炸等严重后果,对车辆和乘客的安全构成威胁。
此外,电动汽车的高压部件数量多、布局复杂,如电缆、接头、熔断器等,这也增加了电动汽车高压安全的风险。
电动汽车高压安全要求为保障电动汽车乘车安全,推动电动汽车持续健康发展,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电动汽车高压安全要求。
1. 安全防护措施对于车辆高压部件,应该尽可能减少其和其他部件的接触,并给予密封防护。
车辆车门应使用不锈钢和铝板制作,以适应高温高压和静电环境。
此外,高压电池的物理隔离和电隔离也是重要的保障措施。
2. 设备保护高压安全保护设施是电动汽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们在电动汽车发生故障时起到最后防线的作用。
除了应备有电子控制器,还应当设置保护装置、熔断器等,以避免车辆漏电和短路造成的风险。
3. 产品质量要求电动汽车的质量是保障其传达的价值的前提,同时也是保障驾驶员和乘客安全的重要因素。
车辆设计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如电池电压标准、充电铜爪标准等,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
4. 技术规范要求电动汽车的高压安全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是保障电动汽车安全的前提,需遵循相应的技术标准。
研发人员应根据车辆的功能、结构及其市场需求,进行科学的技术规划,以在车辆外观、性能和使用质量等方面达到其产品预期的服务能力。
结论电动汽车高压安全风险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只有加强对电动汽车高压安全的规范,才能保证用户安全。
当然,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相关的技术和规范会更加健全,为电动汽车的推广提供必要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电动汽车
高压控制系统设计规范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说明:
1.本文件适用于ME纯电动汽车。
2.本文件定义了纯电动汽车高压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3.本文件一经发布即时生效,在更新版本文件发布之前持续有效。
4.本文件由新能源产品部发布,如有问题请即时反馈。
M纯电动汽车高压控制系统设计规范书
一、编写目的
指导开发人员设计开发高压控制系统,规范电动汽车高压控制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ME纯电动汽车高压控制系统设计开发
三、设计规范内容
1,设计原则规范
①需求驱动原则。
即围绕总体需求及各阶段的需
②安全优先原则。
即保证安全性前提下,设计系统结构,防止触电、
漏电、高压短路等原则。
③可靠性优先原则。
即设计是否成功要以能否确保可靠性为标准。
④器件抗震原则。
必须在系统设计选器件时,保证器件抗震,符合车
辆要求。
⑤屏蔽原则。
必须保证高压控系统工作时不干扰车辆其它系统。
2.开发流程规
开发过程应包含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及过程控制、系统联调、文档归档及验收申请等环节。
具体地,又划分为:
➢项目立项流程
接受任务后,根据与项目经理交流中领会公司的任务意图并结合市场调研和现有知识水平,完成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完成
系统设计;完成任务分解,提交项目开发策划书,供領导审决。
➢项目实施管理流程
建立项目开发团队;
产生各阶段文档;
评审各阶段文档及任务实施结果;
➢系统开发流程
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含方案书)进行任务理解、分解,生成各单元控制模块任务书;
实施设计书;
生成各阶段文档;
评审文档及开发结果;
➢系统测试工作流程
测试工作分解在开发各阶段;
建立各单元控制模块任务测试用例;
根据测试用例实施阶段测试和系统测试;
3,文档规范
项目开发策划书接受任务后,根据与客户或领导交流中领会的任务意图并结合市场调研和现有知识水平,完成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提出任务分解结果和工作内容;提出资源(人力、财力、时间)需求;
4.高压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分层设计结构
高压控制系统设计按车辆用电系统分单元设计控制电路。
(1)牵电机控制器及电动空调高压控制单元
根据车辆牵引电机控制器及电动空调电机具有大电容电特点,在此两大用电系统的输入端加预充电电路,防止上电瞬问电流过大引响电池寿命及用电系统的安全。
预充电后,再将进口的,专用大电流继电器圾合,满足用电要求
(2)PTC加热高压控制单
根据车用PTC的配置要求,采用高压通过发热丝,对车辆进行制热,电流较大,采用进口的高压大电流继电器,井电流有足够的余量, 防止冲击将继电器烧坏。
(3)DC/DC高压控制单元
车用DCDC输入电压高,但功率较公,目前,市场上没有高电压小电流的继电器,在节约成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MoS管加隔离的方式给DC/DC供电。
➢机械设计与安全防护
由于车辆前机舱环境恶劣,必须抗震,抗三防,保安全,必须有符合GB/T18384.1—18384.3—2001
➢电磁兼容性设计
在汽车电子环境中,特别是电动汽车,有电机和大流,而ECU又多,为了ECU的安全,高压控制系统必须使用全金属壳体,并且接地,减少对其后控系统的干扰。
➢系统测试
实验室环境的测试
(1)用兆欧表测试各个高压触点,的绝缘电阻必须大于10兆;
(2)将主继电器的控制信号接12V,用万用表测主继电器两端是否在设定时间内由60欧姆变为0欧姆
(3)将PTC继电器的控制信号接12V,用万用表测PTC继电器两端是否在上电的瞬时由无穷大变为0欧姆;
4)将DC/DC的控制信号接12V,用万用表测DC/DC的输入和输出两端是否在上电的瞬时由无穷大变为0欧姆。
➢
➢
➢➢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