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典型植物物候的影响_顾润源
《内蒙古草原植物植硅体固碳潜力及其与气候关系的研究》范文

《内蒙古草原植物植硅体固碳潜力及其与气候关系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表面重要的碳汇之一,其固碳潜力和与气候的关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内蒙古草原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草原生态系统,其植物植硅体在固碳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草原植物植硅体的固碳潜力及其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植硅体是植物细胞壁的一部分,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对碳的固定起到重要作用。
内蒙古草原因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因此植硅体固碳潜力巨大。
然而,目前关于该地区植硅体固碳潜力的研究尚不充分,特别是其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其次,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植物的植硅体样本;最后,通过实验室分析,测定植硅体的碳含量和固碳潜力,并分析其与气候的关系。
四、研究结果1. 植硅体固碳潜力通过对内蒙古草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植物的植硅体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发现植硅体的碳含量差异较大,这主要与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及生长周期有关。
总体而言,内蒙古草原植物植硅体具有较高的固碳潜力,是潜在的碳汇资源。
2. 植硅体与气候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植物生长旺盛,植硅体的碳含量较高;而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植硅体的碳含量相对较低。
此外,季节性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植硅体的固碳能力。
在生长季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量碳,形成植硅体;而在非生长季节,由于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等不利因素,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固碳能力降低。
五、讨论与建议1. 固碳潜力的提升途径为提高内蒙古草原植物植硅体的固碳潜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提高植被覆盖率;二是推广耐旱、耐寒等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三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垦和放牧。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中部草原优势牧草生长季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中部草原优势牧草生长季的影响李夏子;韩国栋;郭春燕【摘要】研究温性典型草原优势牧草生长季与气候因子变化的关系,对于监测草地环境变化及保护利用,评估区域气候变化对优势牧草生长的影响,指导畜牧业生产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内蒙古中部草原3个牧业气象试验站1983-2009年克氏针茅和羊草的物候期、气象资料,对返青、黄枯日期、生长季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7a间,该区的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春季升温幅度最大,气候倾向率为0.71-0.84℃/10a;各时段降水量变化除春季呈微量增加趋势外,总体呈减少态势.可见,内蒙古中部温性典型草原区暖干化趋势明显.(2)27a间,锡林浩特克氏针茅和羊草返青日期表现为推后趋势,并与4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镶黄旗和察右后旗克氏针茅和羊草返青日期呈提前趋势,并与3-5月气温、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气温每升高1℃、降水量每增加10mm,优势牧草返青日期约提前3.0-5.1d和1.3-2.1d.(3)该区克氏针茅和羊草黄枯日期均呈提前趋势,与8-9月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降水量为正相关,气温每升高1℃,克氏针茅黄枯日期提前1.7-10.7 d,羊草黄枯日期提前3.5-11.3d,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弱.(4)该区克氏针茅生长季延长趋势明显,羊草生长季缩短趋势明显.克氏针茅生长季与4-10月均温正相关系数最大,羊草生长季与水热系数的正相关系数最大.【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3(033)013【总页数】10页(P4146-4155)【关键词】内蒙古中部;气候变化;牧草生长季【作者】李夏子;韩国栋;郭春燕【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51;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呼和浩特010051【正文语种】中文草原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2]。
《2024年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内蒙古荒漠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其生态、经济及社会意义,以期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内蒙古荒漠草原概况内蒙古荒漠草原位于我国北方,是我国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
该区域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
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三、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具体影响(一)植被变化气候变化导致内蒙古荒漠草原的植被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的改变使得一些耐旱、耐寒的植物种类得以繁衍,而一些对水分要求较高的植物种类则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此外,植被的覆盖度也发生了变化,整体呈现出向干旱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二)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加剧了内蒙古荒漠草原的土壤退化问题。
持续的干旱和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导致土壤水分流失严重,土壤沙化、盐碱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植被的生长,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植被和土壤的变化,内蒙古荒漠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些物种因无法适应新的生态环境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一些外来物种则可能在该区域得以繁衍,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四、应对措施与建议(一)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应加大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保护的投入力度,实施一系列生态恢复措施,如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针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问题,应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因过度灌溉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
(三)加强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降雨量与草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范文

《降雨量与草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典型草原作为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温带草原之一,其生态环境具有特殊的意义。
降雨量和草地利用方式作为影响该区域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该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本文将针对这两个方面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二、降雨量变化对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降雨是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水源,其变化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首先,降雨量的增加往往导致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由于水分供应的增加,原本稀疏的草地会逐渐变得茂密,植物种类也会增加,特别是那些耐湿性较强的植物种类会得到更好的生长。
其次,降雨量的减少则会导致相反的效果,草地植被覆盖率降低,部分植物因缺水而死亡,导致草地退化。
此外,降雨的时空分布也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不均匀的降雨分布可能导致某些区域植被生长受阻。
三、草地利用方式变化对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草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主要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对草地的影响。
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植被破坏严重,土壤裸露,土壤侵蚀加剧,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恢复。
此外,过度放牧还会导致草地营养失衡,某些植物种类因过度消耗而逐渐消失。
而适当的草地休养和恢复则有助于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植物种群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过度开垦同样会破坏草地的生态平衡,减少植物种群数量和多样性。
合理的草地管理措施如轮作、休耕等则有助于缓解这一现象。
四、降雨量与草地利用方式的交互影响降雨量和草地利用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影响。
在干旱年份或区域,如果加上过度的草地利用方式,会导致植被的破坏更为严重,进一步加剧草地的退化。
相反,在充足的降雨量和适当的草地管理下,草原植被可以更快地恢复并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此外,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一些具有强抗逆能力的植物种群可能能够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下通过自我调整来适应环境变化。
五、结论综上所述,降雨量与草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生长模式具有显著影响。
《2024年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篇一一、引言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焦点问题,对于中国而言,内蒙古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作为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更是受到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具体影响,以期为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气候变化背景概述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陲,气候类型多样,荒漠草原是其主要生态类型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内蒙古地区的温度和降水分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据气象数据表明,内蒙古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呈现出上升趋势,季节性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现象也愈发频繁。
三、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具体影响(一)生物多样性受损气候变化导致荒漠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
一方面,由于气温升高和降水量的变化,部分耐旱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而一些适应新环境的植物种类则逐渐占据优势地位。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分布,还对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种群产生了连锁反应。
另一方面,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其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逐渐减少。
(二)荒漠化程度加剧气候变化使得内蒙古荒漠草原的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
持续的干旱和少雨导致土壤表层的水分蒸发加快,土壤逐渐失去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同时,风力侵蚀加剧了土地沙化现象,使得原本脆弱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还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三)水资源变化气候变化导致内蒙古荒漠草原的水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部分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使得原本依赖自然降水和地表水为生的生物和植被面临着严重的水分供应不足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降雨量增加或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河流和湖泊的洪涝或干涸问题,从而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一)建立生态系统保护机制为应对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系统保护机制。
《降雨量与草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范文

《降雨量与草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典型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植物生长模式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降雨量的变化以及草地利用方式的调整都成为了影响该地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降雨量与草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选择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二)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和实验数据,对降雨量与草地利用方式变化对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三、降雨量变化对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一)降雨量的分布与变化趋势内蒙古地区降雨量分布不均,且近年来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降雨量的增加或减少都会直接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对植物生长周期的影响适宜的降雨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少或过多的降雨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周期产生不良影响。
研究发现,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也会相应增加。
(三)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降雨量的变化会导致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
适量的降雨有利于植物种群的繁衍和更新,而过多的降雨则可能导致某些不耐水湿的植物种类减少或消失,从而改变群落结构。
四、草地利用方式变化对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一)过度放牧的影响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地的生态环境,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二)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的对比人工干预草地管理(如补播、施肥等)可以有效地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恢复,而自然恢复则需要较长时间。
适当的草地管理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三)不同利用方式的对比分析不同的草地利用方式(如季节性休牧、轮牧等)对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也不同。
《降雨量与草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范文

《降雨量与草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典型草原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环境特点。
降雨量和草地利用方式是影响这一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子,特别是对于草地植物的生长发育、物种组成及空间分布格局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篇论文将就降雨量与草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二、研究区域与背景内蒙古典型草原位于我国北方,属于温带草原气候区,降雨量和蒸发量较大,加之受到人为因素(如过度放牧、土地开发等)的干扰,导致草地利用方式和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中,草地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随着环境和利用方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种变化反映了该生态系统的自我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生态学和地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
包括收集近几年的气候数据(特别是降雨量数据),调查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的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等数据。
同时,还采用了遥感技术对大范围的空间变化进行监测。
四、降雨量变化对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1. 降雨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直接的。
充足的降雨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而降水的不足或过多则可能抑制植物的生长。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年降雨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的积累。
2. 通过对不同年份的降雨量与植物生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年降雨量的增加,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都有所提高。
但过量的降水也可能导致土壤水分饱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五、草地利用方式变化对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1. 草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到草地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过度放牧会使某些种类的植物因竞争压力过大而减少或消失,而另一些种类的植物则可能通过适应性调整占据更多的空间资源。
2. 草地管理措施(如休牧、轮牧等)的改变也会对植物生长模式产生影响。
适当的休牧期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分含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轮牧则可以避免过度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2024年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其对我国各个地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显著。
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区的内蒙古荒漠草原,更是经历了显著的生态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其现状与未来趋势,并基于此提出应对策略。
二、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荒漠草原的现状内蒙古荒漠草原位于我国北方,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这一区域成为生态环境研究的重点对象。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内蒙古荒漠草原出现了明显的生态变化。
1. 温度变化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内蒙古荒漠草原的年均温度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这种温度变化导致草原的生长季延长,同时也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2. 降水分布改变降水是影响草原生态的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导致内蒙古地区降水分布发生改变,部分地区出现降水减少的趋势,这直接影响到草原的水分供应和植被生长。
三、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1. 植被结构变化由于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内蒙古荒漠草原的植被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些耐旱、耐高温的植物种类得以生存和扩展,而一些依赖较多水分的植物种类则逐渐减少或消失。
这导致了植被类型的重新分配和草地生产力的下降。
2. 土地退化与沙漠化加剧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的土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土壤水分的减少和风力的作用,土地沙漠化现象愈发严重,这不仅影响了草原的生态平衡,也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3. 生物多样性受损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志。
气候变化导致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和栖息地的改变,许多物种面临着生存威胁,生物多样性因此受到严重损害。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面对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与建议:1. 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改良等措施,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phenological phase of herb in the main grassland in Inner Mongolia
GU Runyuan1,2 ,ZHOU Weican1 ,BAI Meilan2,* ,LI Xicang2 ,DI Ruiqi2 ,YANG Jing2
内蒙古草原区植物物候观测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有 24 个气象站观测植物物候,并科学地分布于不 同草原类型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等区域。根据区域、分区域分植物和观测资料具有的代表性、连 续性、准确性的“三性”研究原则,选取植物物候和不同时段的光、热、水气候资料年代为 1983—2009 年; 各区 域代表站选取分别为草甸草原区选取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巴雅尔吐胡硕气象与物候观测站、典型草原区选 取察右后旗气象与物候观测站; 荒漠草原选取巴彦高勒气象与物候观测站。根据收集到观测资料的完整性、 资料年代的长短,以及春季最早开花的植物比晚开花的植物对温度的响应敏感度高等原则,选择草原区分布 最广的马兰草( Kalimeris indica ( L. ) Sch. -Bip) 和草场中最早返青的牧草( 本文羊草、贝加尔针茅等牲畜食用 的植物统称为 牧 草) 作 为 内 蒙 古 草 原 草 本 植 物 的 代 表。荒 漠 草 原 区 选 取 霸 王 ( Sarcozygium xanthoxylon Bunge) 、典型草原区选贝加尔针茅( Stipa baicalensis Roshev) 、草甸草原区选取羊草( Leymus chinensis ( Trin. ) Tzvel) 作为研究对象。均选取植物的萌芽( 返青) 期、开花期和黄枯期 3 个生长发育关键阶段进行物候变化特 征研究。 1. 2 研究方法
Key Words: grassland type; phenological phase; climate change; phenological phase response
自然物候期是气候变化最直观的植物信号记录,自然物候变化是气候与自然环境变化的综合指标。通过 对物候资料和现象的分析研究,掌握植物物候的变化规律,不仅能清楚地了解气候变化情况及其对植物物候 的影响,而且对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寻找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预测、鉴定气 候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影响方面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 Menzel、Walther G R、Chmielewski 等[1-3]人研究表明: 欧洲一些树木的春季开花和展叶期平均每 10a 提前 2—2. 7 d,秋季叶变色和落叶期平均每 10 a 推迟 0. 9—1. 6 d,据此,植物物候生长季节每 10 a 延长 3—4 d 等。我国有关植物物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郑景云、张学 霞等[4-13]人根据中国科学院物候观测网络 26 个观测点的物候资料,分析了近 40a 我国木本植物物候变化及 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得到由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季增温,东北、华北等地区物候期 提前等结论。据此,气温被认为是影响植物物候期和生长季节的关键气象因子。由于数据的缺乏,到目前为 止,国内外对草原植物物候的研究一直很薄弱。内蒙古地区植物物候的相关研究较少[14-17],主要集中在 2000 年之后,侧重于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植物群落演替、草原退化、植物春季物候变化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等方面,但主要针对典型草原区春季物候变化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没有从整个区域角度和植物生长季等方面 分析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气候变暖在植物整个生长季影响显著。因此,从区域和植物生长季尺度的角 度,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区域气候和植物物候的变化规律,对评估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植物的影响,指导当地 的农牧业生产、监测生态环境变化及生态保护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768
生态学报
32 卷
These dates are also influenced by precipitation in different grasslands. The date of the yellow withered stag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verage monthly temperature before withering and yellowing in desert grassland and typical grassland. The date of the yellow withered sta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recipitation and daylength prior to withering and yellowing in meadow grasslands,but i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emperature. Third,with climate warming,the growing period for K. indica has shortened. The growing period for S. xanthoxylon,S. baicalensis and L. chinensis has lengthened with the length of the growing period for S. baicalensis in typical grasslands increasing the most. The duration of the growing period in desert grasslands also increased while the growing period in meadow grasslands showed the least amount of lengthening.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典型植物物候的影响
顾润源1,2 晶2
(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2. 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呼和浩特 010051)
摘要:自然物候期是气候变化最直观的植物信号记录,自然物候变化是气候与自然环境变化的综合指标。基于 1983—2009 年 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区典型植物马兰草、霸王、贝加尔针茅和羊草生长期物候观测资料和同时段的气象观测 资料,利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不同草原区典型植物物候期与气候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 1) 1983—2009 年内蒙古 草原区植物物候期总体呈提前趋势,但地域差异明显,典型草原区植物萌芽返青、开花及黄枯期等物候提早趋势最为明显,说明 不同草原区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区域响应不同。( 2) 内蒙古草原区植物物候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春季 3—5 月累积气 温与植物萌芽返青期和开花期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为正相关,降水量对其影响不同草原区差异较大。荒漠草原和典型草 原区植物黄枯期早晚与黄枯前 1—2 个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草甸草原区植物黄枯期与前 1—2 个月的降水量和日照时数 有关,与气温关系不显著。( 3) 随着气候变暖,马兰草生长期缩短,霸王、贝加尔针茅和羊草生长期延长,其中典型草原区主要 植物针茅生长季延长趋势最为明显,荒漠草原次之,草甸草原延长最少。 关键词:草原类型; 植物物候; 气候变化; 区域响应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CCSF2010-1)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07BAC29B04)
收稿日期:2011-06-30;
修订日期:2011-11-18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nmghrq@ sina. com
http: / / www. ecologica. cn
第 32 卷第 3 期 2012 年 2 月
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 32,No. 3 Feb. ,2012
DOI: 10. 5846 / stxb201106300979
顾润源,周伟灿,白美兰,李喜仓,邸瑞琦,杨晶.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典型植物物候的影响. 生态学报,2012,32( 3) : 767-776. Gu R Y,Zhou W C,Bai M L,Li X C,Di R Q,Yang J.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phenological phase of herb in the main grassland in Inner Mongolia. Acta Ecologica Sinica,2012,32( 3) : 767-776.
1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2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limate Center,Hohhot 010051,China
Abstract: Phenology is the most intuitive signal of climate change. Changes in phenology reflect changes in climat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o both understand and manage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ecosystems we need to search for ways to forecast climate trends and for ways to mitigate climatic deterioration. We used statistical analysis,meteorological data and typical plant phenological periods in different grassland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enology and meteorology. We studied Kalimeris indica ( L. ) Sch. -Bip. ,Sarcozygium xanthoxylon Bunge,Stipa baicalensis Roshev and Leymus chinensis ( Trin. ) Tzvel. in meadow grasslands,typical grasslands and desert grasslands in Inner Mongolia from 1983 to 2009. First,the analysis considered the phenology of these plants of the grasslands of Inner Mongolia,looking at three stages,the return of green sprouts,the blossoming stage and the stage at which the plants became yellow and withered. Plants in different grasslands are responding differently to climate warming. When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spring ( March to May) increases by 1° C,the flowering period will be earlier by 7. 2,4. 1,and 2. 5 days in typical grasslands,desert grasslands and meadow grasslands,respectively. Second,the phenological phases of these grassland pla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The date when green sprouts appear and blossoms form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umulative temperature in spring ( March to May) ,and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day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