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收集处理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副产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长期以来,我国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运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提升。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作物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作物秸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建立完善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农作物秸秆的收储面临着技术、政策、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挑战。
在农村,农民对秸秆的利用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焚烧或抛弃的阶段,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农作物秸秆的储备和运输环节也存在着管理不规范、设施陈旧等问题,影响了秸秆的有效利用和市场化推广。
深入研究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及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为了促进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必要对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只有全面了解现状及问题,才能有效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概述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我国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运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作物秸秆的收储方式落后,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传统的人工收割和堆放方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导致很多农作物秸秆被浪费。
农作物秸秆的运输体系不完善,存在着运输距离远、运输成本高、运输效率低等问题。
由于运输环节存在瓶颈,导致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秸秆无法及时运往需要的地方。
由于农作物秸秆的储备不足,很多地区在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存在困难。
一些农作物秸秆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针对以上问题,亟需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改善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共3篇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共3篇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1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秸秆资源是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农村地区是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区域,秸秆的数量庞大,远远超过城市地区。
然而,目前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率还较低,未得到充分利用。
本文将从我国秸秆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秸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我国秸秆资源分布秸秆是农作物垄断的茎、叶、壳等部分,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我国的农作物主要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等,其中秸秆资源的主要来源是粮食作物。
据统计,我国年均秸秆产量达到15亿吨左右,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
我国秸秆资源的分布情况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北方地区的秸秆产量较高,其中以东北地区最为突出,主要由于该地区种植大量粮食作物和玉米。
南方地区的秸秆产量相对较低,主要由于该地区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而水稻的秸秆品质较差。
此外,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农业发展滞后,秸秆产量也相对较低。
二、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状况目前,我国的秸秆资源主要用于畜牧业饲料、农业废物处理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其中,畜牧业饲料是秸秆利用的主要途径,占用了秸秆资源的大部分。
农业废物处理主要是指秸秆的堆肥利用,堆肥除了能够减少秸秆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土地肥力和土壤结构。
另外,秸秆能够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如秸秆能够用于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纸浆和木质板材等,还可以作为蘑菇、食用菌的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然而,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的状况还不够理想。
一方面,我们在利用秸秆时存在某些技术难题,如秸秆的使用效率不高、质量参差不齐、分离难度大等。
另一方面,农民对秸秆资源的利用意识不足、没有秸秆资源利用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给秸秆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带来阻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秸秆资源的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加利用率,既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农作物秸秆是指庄稼收割后剩余的根茎、叶子和秸秆等植物遗物。
在农业生产中,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广泛用于土壤覆盖、饲料料、燃料等领域。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作物种植结构的改变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运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经济效益低等,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一、问题现状1. 资源浪费严重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较低,大量的秸秆被随意焚烧、堆放或直接丢弃,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根据统计,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秸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收储运体系,秸秆处理更加困难,这就加剧了资源的浪费。
2. 环境污染严重未经有效处理的农作物秸秆易导致环境污染。
一方面,秸秆焚烧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对空气质量和人民健康造成危害;秸秆的露天堆放容易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给环境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社会经济效益低当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的混乱处理不仅带来了环境问题,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经济效益的降低。
农作物秸秆本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资源,可以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但是由于秸秆的收储运体系不完善,导致了生物质能源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应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运管理,建立健全的农作物秸秆收购、储存、运输等体系。
鼓励发展专业的秸秆收储运企业,引导农民将秸秆卖给专业公司,以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2. 推广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秸秆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农作物秸秆问题的有效途径。
可以采用秸秆还田、临时集散点处理、生物质能源利用等技术,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意识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农作物秸秆处理的认识和重视,引导他们采取科学合理的秸秆处理方法,如还田、压塑秸秆砖等,减少焚烧、露天堆放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秸秆,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
秸秆收储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农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但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一、现状问题1.秸秆收购难目前我国秸秆收购价格相对比较低,加之收购方式单一,导致农民秸秆卖不出去,只能任其散落在田间地头,影响田间地头的整洁、卫生,更重要的是,秸秆露天堆放易燃易爆,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2.存储条件不足许多农民缺乏科学的存储方法,将秸秆直接堆放在室外露天,往往会因为风吹雨打等自然因素而腐烂变质,从而丧失其利用价值,造成资源浪费。
3.运输方式落后由于我国农村交通条件有限,许多地方仍然采用人力、畜力或简易车辆等传统的运输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于秸秆快速高效运输的需求。
二、对策1.采取多元化的秸秆收购方式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秸秆收购市场,促进秸秆收购方式多元化,提高农民秸秆销售意愿并获取合理的利润,加大政府和社会投资,建设相关设施,促进秸秆集散地点建设,开发网络化、数字化秸秆交易平台等手段,加强信息交流,降低交易成本。
2.推广先进的存储技术政府应该资助优先投资于秸秆存储设施建设,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秸秆存储技术,如密闭式秸秆储藏室、压缩式秸秆储藏、酸性固态发酵储藏等方式,确保秸秆长期储藏,保持其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防止或减缓其变质、热量损耗或堆积堵塞问题,提高秸秆使用效益。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支持田间作业机械化、运输车辆智能化,推广和培育秸秆专业运输公司,完善秸秆运输网络,解决秸秆运输中的远程运输、中转、集散、转运等难题,确保秸秆快速高效地运输到目的地。
总之,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是环保和生态农业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这方面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民秸秆灰利用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生态效益。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秸秆积累量巨大,给农村带来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1. 收秸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我国各地对秸秆的收集和利用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导致秸秆收集和利用效率低下。
2. 收秸人力成本高。
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和设备,秸秆收集和埋肥等方式成为主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人力成本高,同时也无法保证秸秆的品质。
3. 储秸能力不足。
我国农村储秸条件差,很多地方缺乏现代化的储秸设施,导致储存不当,秸秆易腐烂变质,损失率高。
4. 运输成本高。
我国农村道路条件相对差,秸秆的运输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同时还存在着诸如秸秆超载等违法行为,导致运输成本高。
2. 鼓励农民使用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还可以减少秸秆污染和消防隐患。
国家可以通过政策补贴和土地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农民使用秸秆还田。
3. 建设现代化的储秸设施。
国家应加大对储秸设施建设的支持,建设现代化的储秸设施,提高秸秆的质量和保存效果。
4. 改善农村道路建设。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扩大交通运输网络,降低秸秆运输成本,同时惩罚秸秆超载等违法行为,确保秸秆运输的安全和规范。
总之,在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中,应加强国家规划,鼓励农民利用秸秆还田,建设现代化的储秸设施和改善农村道路建设,从而提高我国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效率和质量。
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进展情况工作总结范文(2篇)

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进展情况工作总结范文一、背景介绍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剩余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农民们头疼的问题。
长期以来,秸秆大量堆放在农田中,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容易引发火灾和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积极推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并在2024年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工作总结在2024年,国家与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发展。
下面从四个方面总结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进展情况。
1. 秸秆收集和处理技术的突破2024年,为了提高秸秆的收集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我国在秸秆收集和处理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首先,研发了高效的秸秆收集设备,实现了机械化秸秆收集,极大地提高了收集效率和质量。
其次,利用先进的生物质能源技术,实现了秸秆的有效利用和能源化转化。
不仅能够生产生物质能源,还可以生产生物质炭、生物柴油等产品,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和燃料。
2.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壮大2024年,我国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秸秆收集、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秸秆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秸秆生物质能源产业、秸秆炭制品产业、秸秆肥料产业等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农民们通过将秸秆卖给秸秆加工企业或直接参与秸秆加工,既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秸秆的处理问题,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3. 秸秆综合利用政策的完善和推广2024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和措施,促进了该工作的发展。
政策方面,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手段,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此外,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政策的操作性和适用性,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在地方方面,不少地方政府制定了具体的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和措施,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保障。
4. 秸秆综合利用意识的提高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意识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进展方面。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运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利用对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的现状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问题的现状、原因分析和对策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工作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现状问题分析1. 收储成本高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的收储成本较高,主要体现在收割、打包、存储、运输等环节。
目前农民在秸秆的收割和处理上主要采用人工操作和简单机具,工作效率低下,成本较高。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滞后,秸秆的运输成本也相对较高,加大了农民的收储成本负担。
2. 存储能力不足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民的经济条件有限,无法购置足够的存储设施,因此导致农作物秸秆的存储能力不足。
一旦秸秆收割过多,农民就只能将其堆放在田间地头或者临时储存设施中,这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3. 缺乏专业化运输渠道当前我国对于农作物秸秆的专业化运输渠道并不完善,大部分秸秆的运输仍然依靠农民自身或者中间商。
这样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导致秸秆的损耗和浪费现象。
4. 没有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目前我国在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上并不完善,很多地区的秸秆处理方式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焚烧和填埋。
这种方式不仅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也无法充分利用秸秆的资源价值。
1. 技术水平低下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设备,农民在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人工操作和简单机具,这使得收储成本和效率都无法得到提高。
2. 基础设施滞后由于我国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滞后,秸秆的运输成本和效率都无法得到保障。
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秸秆运输设施和渠道,这使得农作物秸秆的流通难度加大。
3. 缺乏政策支持当前我国对于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政策尚不完善,对于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还没有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和鼓励,这使得农民对于秸秆的收储和利用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秸秆的收储运体系关乎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效益。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收购价格低、收购渠道少、储存设施不足、运输成本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建立合理的收购价格机制,增加收购渠道,加大对秸秆储存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秸秆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提高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实现农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建议加强政府管理与引导,促进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对策、收购价格、储存设施、运输成本、建议措施、发展方向、农业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引言农作物秸秆是农田种植后残留的茎秆和叶片,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生物质资源,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我国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运体系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收储运体系,大量农作物秸秆被随意焚烧或丢弃,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收储运体系中存在着收购价格低、收购渠道少、储存设施不足、储存条件差、运输成本高、运输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和建议,推动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义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其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庞大,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收储运体系,导致部分秸秆被焚烧、乱倒等处理方式,影响了环境质量,甚至引发了火灾等安全问题。
秸秆的有效利用也直接影响农田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产量,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秸秆收集处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在农业生产中,会产生很多农作物秸秆。
农作物秸秆属于一种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正日益得到重视和利用。
不过,影响其综合利用发展的重要环节就是对农作物秸秆的收集。
本文简要阐述当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的收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尽早实现我国农作物秸秆的规范化收集和处理。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收集;处理
尽管很多地方都采取了多种方式杜绝秸秆焚烧现象,如向农民发放补贴、加重罚款等,不过收效还是不够理想。
特别是每年的夏收、秋收季节,为了保障下一季粮食的丰收,农民一般会直接把秸秆扔掉,或者分期、晚上进行焚烧。
这样,不仅白白浪费了庞大的秸秆资源,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致使农村生态环境以及农民的人居环境都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埋下安全隐患,引发各类交通安全事故等。
1.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基本特征
我国农作物秸秆数量庞大,种类很多,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等秸秆。
在我国农作物秸秆总量中大约90%都是这三类秸秆。
其它秸秆种类还包括豆类、薯类、棉花、油料作物等秸秆。
由于秸秆密度偏低,自然形态比较松散,在堆放储存时占地面积大,并且它的物源密度也极低,导致对其的收集、储存、运输、装卸的效率低、成本高。
同时,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土地复种指数一般超过90%。
在
交替种植农作物时,为了确保下一季农作物产量,要求对田间秸秆处理要迅速,通常只有十多天时间。
因此,收集秸秆的时间十分有限。
2.对农作物秸秆的常见利用方式
2.1实现秸秆能源化利用
实现秸秆能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包括直接燃烧、沼气、气化、液化、固化成型、发电等。
其中,由于秸秆沼气成本低、可行性强,在农村已进行大量推广应用。
而焚烧秸秆的方法主要存在于偏远落后的地区。
而秸秆气化、液化、发电、固化成型等不仅技术要求高、成本也高,很多配套技术还没有跟上。
因此,大多数都还在示范及试用阶段。
2.2秸秆还田
秸秆内包括了极为丰富的有机质、n、p、k及微量元素,经粉碎还田后,能进一步改良土壤,提升耕地基础地力。
2.3秸秆的其它利用方式
对秸秆的综合利用方式还很多,比如,秸秆造纸、秸秆加工饲料、青贮氨化等。
不过,部分技术由于比较复杂,不易掌握,还未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3.农作物秸秆收集中的主要问题
3.1农艺方面的影响
由于耕地面积的紧缺,我国农业生产一般采取多季生产,农艺时间安排紧凑。
这样,绝大部分秸秆都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晾晒时间。
因此,收集到的秸秆中湿气重。
若直接进行储存极易发生霉变。
通常利用打捆的方式进行收集,并且,还要重新解开进行晾晒。
随着农作物套种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减少了农业生产时间。
不过,收获小麦或水稻后,大多数秸秆仍散落在田地中。
这时,二茬作物也已长出,秸秆覆盖在其上面,收获机也无法进行低茬收获。
3.2秸秆收集成本方面的影响
尽管秸秆的自然成本极低,但在对其收集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会导致秸秆成本升高。
加上各地投入的资金有限,缺乏相关的配套设施,导致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迟缓。
3.3秸秆收集技术方面的影响
当前,我国在秸秆机械化收集存储方面还属于初级水平,很多核心技术与装备均处于空白区,基本依靠进口。
也没有用于秸秆装卸码垛搬运的相关装备。
绝大多数秸秆收集处理都属于粗加工,在精细加工处理技术上还有待提高。
4.对农作物秸秆收集处理的建议
4.1积极构建产业化创新及服务体系
可以利用网络,搭建由多部门协作的秸秆收集处理推广平台,充分发挥出农机、农业、畜牧、能源等各部门作用。
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形成企业牵头、农户参与,县、乡镇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处理体系与物流体系。
这样,才能推进秸秆处理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建设专门的秸秆储
存基地,用以应对市场的余缺。
同时,要积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选择种植规模较大的农区作为主要的推广地区,成立秸秆收集处理示范区,并加快相应的配套建设,比如成立乡、村秸秆加工饲料配送中心。
此外,还要积极推广“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秸秆收集处理合作组织,生产品种优良的饲料。
还应积极鼓励农机大户成立专门的流动性服务点,专门用于提供秸秆收集处理服务,方便广大农户对秸秆的加工需求。
4.2从资金、技术层面上加大扶持力度
首先,要结合当地实际,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
一方面,应加大相关的资金扶持力度,提高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的补贴额。
另一方面,应将秸秆收集处理企业或相关产业作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循
环经济鼓励和扶持的对象。
针对相关企业与农机服务组织在购置用于秸秆处理机械时,可提高一定的信贷支持,并积极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
同时,还应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更多的科研资金,组织相关科研部门或高校,重点研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和相关的收集、处理技术。
4.3抓好相关的技术宣传和引导工作
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实际的宣传活动,向广大农户宣传秸秆收集处理的意义,并经常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现场演示等活动。
还可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进一步提高大家对秸秆收集处理的认识,自觉遵守禁烧秸秆的要求。
各地还应根据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要求,加大对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如
农业示范区耕地、道路、交通、水电、机库、油库等配套设施,为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4.4重视示范推广工作
为了让农户更好地配合秸秆收集处理工作,可以通过树立典型人物,搞示范点,让事实说话,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好处。
同时,还要注重引导,以点带面,让他们向榜样学习,学习好的经验与做法,从而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
地方政府还应确定关于秸秆收集处理的年度目标与工作方案,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合作,通过齐抓共管、通力合作,保证秸秆利用成果的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吕宸,吕建强,王国平,崔军海.我国农作物秸秆收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农业,2012,(22).
[2]张晓东,盛国成.甘肃省农作物秸秆收集处理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农机化,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