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利用现状及技术综述
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情况汇报

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情况汇报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所剩下的茎秆和叶子,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过去,秸秆大多被焚烧或堆放在田地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以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短缺问题。
下面将对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情况做一份汇报。
一、秸秆综合利用最新情况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我们在农村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通过粉碎秸秆后还田,既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又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其次,我们鼓励农民将秸秆用于生物质能源利用,推广秸秆颗粒燃料和秸秆包覆饲料的生产和利用,提高农村生活和生产用能的自给能力。
另外,我们鼓励农村进行秸秆生物质化肥的研发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化肥的依赖。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认知度不够,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
其次,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交通不便,秸秆的收集、运输和加工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外,当前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尚未形成,缺乏完整的市场体系和产业配套设施。
三、下一步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其次,加强对秸秆收集、运输和加工设施的建设,完善产业链条,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
另外,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投资者参与,促进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
四、秸秆综合利用带来的积极影响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推进,不仅可以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农产品价值链的效益,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秸秆综合利用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五、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景展望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重视。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共3篇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共3篇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1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秸秆资源是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农村地区是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区域,秸秆的数量庞大,远远超过城市地区。
然而,目前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率还较低,未得到充分利用。
本文将从我国秸秆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秸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我国秸秆资源分布秸秆是农作物垄断的茎、叶、壳等部分,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我国的农作物主要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等,其中秸秆资源的主要来源是粮食作物。
据统计,我国年均秸秆产量达到15亿吨左右,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
我国秸秆资源的分布情况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北方地区的秸秆产量较高,其中以东北地区最为突出,主要由于该地区种植大量粮食作物和玉米。
南方地区的秸秆产量相对较低,主要由于该地区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而水稻的秸秆品质较差。
此外,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农业发展滞后,秸秆产量也相对较低。
二、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状况目前,我国的秸秆资源主要用于畜牧业饲料、农业废物处理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其中,畜牧业饲料是秸秆利用的主要途径,占用了秸秆资源的大部分。
农业废物处理主要是指秸秆的堆肥利用,堆肥除了能够减少秸秆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土地肥力和土壤结构。
另外,秸秆能够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如秸秆能够用于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纸浆和木质板材等,还可以作为蘑菇、食用菌的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然而,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的状况还不够理想。
一方面,我们在利用秸秆时存在某些技术难题,如秸秆的使用效率不高、质量参差不齐、分离难度大等。
另一方面,农民对秸秆资源的利用意识不足、没有秸秆资源利用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给秸秆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带来阻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秸秆资源的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加利用率,既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和建议

做好秸秆综合利用近些年秸秆产量随着粮食等主产品单位产量的不断提高迅速增加,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逐渐被弱化和淘汰,大量剩余秸秆的处理成为农业生产中凸显的问题,一些农民采取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焚烧或随意堆弃,不仅浪费宝贵的资源,还造成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
秸秆资源数量多,开发价值大,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对于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农作物秸秆目前主要有五种利用途径(简称五料)。
饲料,喂家禽;肥料,施于田;燃料,直接用于燃烧或经气化、沼化集中供燃;基料,用于培养食用菌;原料,用于制作工业纸浆,新型建材板等。
一是过腹还田。
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饲喂畜禽,通过发展畜牧增值增收,同时,秸秆过腹还田。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形成节粮型畜牧业结构,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畜牧业发展道路。
二是秸秆还田。
秸秆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加以利用是目前最普遍的利用方式。
还田利用方法有三种:秸秆堆沤还田、机械化秸秆还田和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施于田。
三是能源建设。
目前主要有两种秸秆转化为燃气的方法:一是秸秆气化。
即通过作物秸秆缺氧燃烧,产出以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二是秸秆厌氧发酵产出沼气。
即通过作物秸秆适配人畜粪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出含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
这些气体在稍高于常压的状态下,通过PVC管道送往农户。
四是生产食用菌。
由于秸杆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很适合做多种食用菌的培养料,通过生物转化生产食用菌,不仅可以很好地减少秸杆焚烧现象,而且蘑菇产后废料经过堆制发酵是很好的有机肥,可用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还可以用于其他农作物、花卉果树、畜牧业的生产。
五是工业原料。
秸秆经辗磨处理后的秸秆纤维与树脂混合物在金属模中加压成型处理,制成各种各样的低密度纤维板材。
秸秆还可代替木材和棉花生产高质量的人造纤维浆粕,可作为化纤制品和玻璃纸生产等的主要原料,使用后可自然生物降解,无毒无害,还能用作饲料和肥料,不产生任何环境污染。
北方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北方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农业废弃物产生量较大,其中玉米秸秆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
玉米秸秆是指玉米植株的茎、叶和残茬,通常在玉米收割之后被留在田间或者直接焚烧处理。
对于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资源特点、现状分析和利用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北方玉米秸秆的资源特点1.产量大: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玉米种植区之一,玉米秸秆产生量较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亩玉米田地可产生约1.5吨的玉米秸秆。
2.含量丰富:玉米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成分,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进行利用。
3.降解速度慢:玉米秸秆属于难降解的农业废弃物,如果直接堆放在田间长时间不能被分解,容易导致土壤污染和病虫害的滋生。
二、北方玉米秸秆的现状分析目前,北方地区玉米秸秆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焚烧处理:部分农民为了节省人工成本和提高田间作业效率,选择把玉米秸秆堆放在田间然后进行焚烧处理。
这种处理方式虽然简单快捷,但会导致环境污染和土壤质量下降。
2.留在田间:一些农民选择将玉米秸秆留在田间进行还田,起到覆盖土壤、保墒保肥的作用。
但过多的覆盖会导致土壤通气性差,影响底层作物生长。
3.错峰撒播:部分地区农民采取错峰撒播的方式,将玉米秸秆破碎后撒在土地上,利用其覆盖作物间隙来抑制杂草生长。
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但也存在能源资源的浪费。
总体来说,北方地区玉米秸秆的处理方式多样,但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寻找更有效的综合利用途径。
三、北方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途径1.生物质能源利用:玉米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以通过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生产生物质燃料、生物质炭等能源产品,在工业和家庭用能方面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2.土壤改良利用:将玉米秸秆破碎后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作物生长。
3.动物饲料利用:将玉米秸秆加工成粉碎饲料,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动物饲料品质,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秸秆综合利用总结

秸秆综合利用总结秸秆是农作物的残余物,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农业废弃物。
然而,经过适当处理和利用,秸秆可以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实现综合利用。
本文将对秸秆综合利用进行总结,包括秸秆的种类、利用途径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秸秆的种类秸秆是指农作物的茎、叶、壳等部分,不同作物的秸秆种类各异。
常见的秸秆包括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等。
每种秸秆在形态和性质上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综合利用过程中需对其进行分类处理。
二、秸秆的利用途径1. 生物质能源利用: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作为生物质能源进行利用。
通过秸秆的气化、发酵等方式,可以生产生物质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等,为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提供可能。
2. 土壤改良利用:将秸秆还田或制成秸秆堆肥,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工业原料利用:将秸秆进行纤维化处理,可制成纸张、纤维板等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等领域,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4. 动物饲料利用:适当处理后的秸秆可作为动物饲料,提供动物所需的纤维和能量,减少饲料成本,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三、秸秆综合利用的未来发展方向1. 技术创新:加大对秸秆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秸秆的加工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
2. 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体系,出台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
3. 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秸秆的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综上所述,秸秆作为一种农业废弃物,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潜力。
通过不断创新技术、完善政策、发展产业,可以实现秸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化转型。
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关注和重视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共同努力打造资源循环利用的美好未来。
秸秆利用现状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据估计,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达7亿多吨。
尽管现在已有大量秸秆用于还田、饲料和工业原料以及农民生活燃料等方面,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秸秆直接在田间焚烧,而且由于热利用率低,造成生物质能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带来的大气污染和消防安全问题危害也极大,甚至影响交通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一、秸秆利用技术目前,中国的秸秆的利用技术主要是:秸秆还田技术,能源化技术,饲料化技术,工业应用技术等。
1、秸秆还田技术目前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主要有4类: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过腹还田和焚烧还田。
秸秆粉碎翻压还田能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充分保留在土壤里,不仅可以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中的养分状况、培肥土壤,缓解氮、磷、钾肥比例失调的矛盾,而且操作简单。
但也应该注意到:机械粉碎还田成本高,能耗大,会造成尘埃污染,在山区、丘陵地区机械使用有限;而且秸秆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会与植物幼苗争夺养分、土壤孔隙变大,通常需要在秸秆还田时增施氮肥和磷肥,适时灌水,增加了农民的成本。
秸秆覆盖还田是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覆盖在地表,这样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达到保墒的目的,腐烂后刻增加土壤有机质。
但是这样会给灌溉带来不便,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播种。
这种方式比较适宜于再干旱地区,进行小面积的人工整株倒茬覆盖。
过腹还田就是把秸秆作为饲料,在动物腹中经消化吸收一部分营养,其余变成粪便,施入土壤,培肥地力。
而秸秆被动物吸收的营养部分有效的转化为肉、奶等,提高了利用率,这种方式是最科学、最具有生态性的。
秸秆焚烧,有效成分会变成废弃排入空中,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同时影响交通及百姓生活,已成为一大公害,应坚决采取措施禁止焚烧。
2、能源化技术我国的生物质能量大,能源转换的方式有固化、直接燃烧、气化、液化、热解和生物转化等技术。
生物质的热解气化是热化学转化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主要用于集中供气。
不仅价格低廉,经济实惠,而且能减少或防止秸秆污染,净化环境。
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篇一: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一、工作背景和目标随着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通过合理的利用可以转化为能源、饲料、有机肥料等,对减少废弃物污染、缓解能源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年度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数量,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二、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秸秆,但目前利用率仅为30%左右,大量秸秆被焚烧或遗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三、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和途径1. 秸秆还田: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秸秆饲料:将秸秆进行氨化、青贮等处理后,可转化为牛、羊等动物的饲料。
3. 秸秆能源:秸秆燃烧值较高,可作为生物质能源用于发电、供热等领域。
4. 秸秆原料:秸秆可被用于生产纸张、纤维板、保温材料等。
四、秸秆综合利用的成效和影响通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效:1. 秸秆利用率显著提高:通过宣传引导和技术支持,秸秆利用率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和企业参与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行动中来。
2. 废弃物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将秸秆转化为能源、饲料等有用物质,废弃物数量大幅减少,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
3. 农业可持续发展得以促进:秸秆还田等措施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1. 技术水平不高:目前部分地区秸秆利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转化效率不高,影响了综合利用的效果。
2. 资金投入不足: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购置、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技术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技术农作物秸秆是指农业活动中剩余的植物性废弃物,它包括谷壳,棉花秆,棉籽,草本,蔬菜饼,芦苇,稻草等。
这些营养丰富的农作物秸秆有着潜在的使用价值,可以利用这些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从而减少农作物的秸秆的浪费。
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就给农业综合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如何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以达到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的目标。
目前,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的技术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热利用、生物利用和化学利用等。
其中,热利用是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焚烧,发电,热泵抽油等,并用于蒸汽、热水、生活蒸汽、发动机燃料等。
其中的生物利用,主要是将农作物秸秆制成有机肥料,用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化学利用,是指将农作物秸秆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获得可以用于工业的有机原料。
此外,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还有一些其他技术,如生物发酵、高效提取、精深加工等。
生物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从而获得高蛋白质、多糖和多营养成份的动物饲料;高效提取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提取秸秆中高价值成分,如植物提取物、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精深加工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将农作物秸秆加工成为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新产品。
另外,在优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适当的技术、设备和合理的生产管理,以及技术投入和收益不相符等。
因此,有必要通过大力开发和完善技术,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进程。
综上所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作物产量,减少农作物秸秆的发生,并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
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技术政策和市场体系,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
同时,还要组织培训和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技术和产业发展氛围,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率,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利用现状及技术综述一秸秆利用现状 (3)1.1 秸秆缘何成为雾霾“祸因” (3)1.2 秸秆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3)1.3 秸秆综合利用面临五大难题 (4)1.4 内蒙古安兴萌正打造秸秆产业示范基地 (4)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需因地制宜 (4)三河北省处理秸秆案例 (7)3.1 肥料化利用 (7)3.2 饲料化利用 (8)3.3 能源化利用 (9)3.4 秸秆生物化 (9)四技术要点 (10)4.1 粉粹还田技术 (10)4.1.1 容易出现的问题 (10)4.1.2 技术要求 (10)1.1.3 在同一块田里是否可以进行秸秆连年还田 (11)4.2 秸秆饲料技术 (11)4.2.1 秸秆物理处理技术 (11)4.2.2 秸秆生物处理技术 (11)4.2.3 秸秆化学处理技术 (12)4.3 秸秆燃料技术 (12)4.3.1 秸秆致密成型技术 (12)4.3.1.1 螺旋挤压式成型技术 (12)4.3.1.2 机械或液压活塞式压块成型技术 (12)4.3.1.3 压辊碾压式颗粒成型技术 (13)4.3.1.4 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存在的问题 (13)4.3.2 秸秆燃气技术 (14)4.3.2.1 秸秆气化技术 (14)3.2.2 秸秆沼气技术 (14)4.4 秸秆发电技术 (14)4.4.1 秸秆直燃发电技术 (14)4.4.2 秸秆气化发电技术 (15)秸秆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和重要资源,秸秆资源化和商业化利用前景广阔。
传统上的刀耕火种,秸秆焚烧和闲置现象在粮食主产区和沿海地带普遍存在,秸秆焚烧可以消灭一部分杂草种子和细菌虫卵,燃烧秸秆剩下的草木灰作为有机肥还可以有效增加地力。
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禁止秸秆焚烧,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过腹还田技术及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引导和扶持秸秆制板、秸秆发电、秸秆沼气等综合利用项目,但是,秸秆利用率低、产业链短、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还远未解决。
一秸秆利用现状秸秆是宝贵的农业资源,有机质含量平均约为15%,还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元素。
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秸秆6亿吨,含氮300多万吨,含磷70多万吨,含钾70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目前化肥施用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付之一炬实在可惜。
1.1 秸秆缘何成为雾霾“祸因”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指出,过去农民收入水平低,秸秆是家庭能源的重要来源,用于做饭取暖。
随着农民收入提高,秸秆越来越不适合直接作为家庭能源使用。
“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对于留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来说,把大量秸秆收集起来运输回家是一件既苦又累的事。
一把火烧掉,既省力又肥田。
这是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1.2 秸秆综合利用意义重大在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唐珂看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事关保护耕地、林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气污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据他介绍,我国每年产生相当于8、9亿吨的秸秆,相当于2亿吨粮食的营养价值。
所以说做好秸秆的综合利用就等于找回来了农业的另一半。
随着我国粮食产区十一连增的历史性成就,秸秆的收集量也在逐年增加。
目前全国每年约有20%的秸秆在农村腐烂或焚烧,没得到有效利用。
据专家测算,如果这2亿吨的秸秆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相当于增加了20%左右的耕地、淡水和其它农业投入品等资源,相当于现有农业经济系统增值20%。
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五料化利用,既有利于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又有利于缓解农业资源约束,转变发展方式,既是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径,又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为了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各地在政府的支持下,研究开发了多种秸秆处理和循环利用的新技术。
目前,我国循环利用了40%以上的各种秸秆,有的地区,如安徽阜南,秸秆回收加工成新型能源、制成有机肥、生产食用菌等,秸秆利用企业按照用途享受政府给予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使得该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接近100%。
秸秆利用得好,一方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村环境污染,改变脏乱差面貌,对正在开展的农村环境整治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将秸秆加工成饲料转化为清洁能源,变废为宝,对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和推进农村牧区生态文明建设都将产生重要作用。
1.3 秸秆综合利用面临五大难题2014年全国秸秆的综合利率用达到7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面禁止露天焚烧,实现疏赌结合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秸秆回田还田成本高。
根据农业部对八省市区的调研测算,秸秆还田的成本大约为单季作物纯收入的9-15%,回田是指就地堆放不包括长距离的运输,回田的总成本在15-30%。
秸秆还田的总成本约占当季作物纯收入的24-45%,加上秸秆集中收集的时间短、储存的时间长、占用场地大,进一步增加了秸秆利用的成本。
二是缺乏科学的还田标准。
目前部分地区普遍存在秸秆还多少、多久还、还什么等技术标准和方法不明确的问题,实际操作过程中凭感觉靠经验现象比较普遍。
三是贮存难,秸秆收集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要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有一定的贮存量,但秸秆比重轻,体积大,堆入的存贮场占用土地较多,且秸秆收获后仍处于后鲜期,在打包、堆垛后极易发热、霉变,还需进行防雨、防潮、防火和防雷等设施建设,投资成本和维护费用高,储存风险很大。
四是成功的商业模式较少。
收集秸秆成本高、启动资金缺乏、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目前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利用商业模式较少,龙关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不足。
五是扶持政策不完善。
从国家层面看全国至今还没有出台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法律,也没有制定规范化的剂量和补贴标准,个别出台标准政策的省市补贴标准明显偏低,基层普遍反映,国家对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亟待刺激用地、用电、税收和信贷几方面的体制政策。
1.4 内蒙古安兴萌正打造秸秆产业示范基地兴安盟是革命老区,原生态保存完好,绿色农牧业资源特别富集,现有耕地面积1641万亩,农作物秸秆总产量约1100余万吨。
兴安盟2014年开始推进秸秆产业化,累计投资近1.5亿元,建设村级秸秆加工厂230余家,并引进中农绿能、赤峰元易等10余家从事秸秆转化的企业,初步形成了秸秆颗粒机械制造、燃料炉具制造、秸秆制瓦、秸秆制天然气、秸秆生产有机肥等产业链。
通过两年来的示范宣传推广,试用秸秆产品的农民亲身体验到秸秆燃料的充足热量、秸秆饲料的育肥成效、秸秆还田的真正好处,秸秆利用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需因地制宜(专访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目前,秸秆处理主要技术有秸秆肥料化技术、秸秆饲料化技术、秸秆发酵以及沼肥技术、秸秆炭气油联产技术、秸秆成型燃料技术、秸秆发电技术和秸秆热裂解技术、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秸秆气化甲醇二甲醚技术和秸秆材料利用技术等。
1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发布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14)》(下称《目录》),指导各地推广使用实用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以确保实现“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目标任务。
那么,此次《目录》中的19项技术是否适应全国推广?推广时有没有困难?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
技术性文件加快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力度中国经济导报:此次发布的《目录》有何意义?齐建国:多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作物秸秆已经从重要的农民家庭能源来源变为农业废弃物,导致农民在土地换季节耕种之前为了清理土地而直接在农田里随意焚烧秸秆的现象十分普遍,成为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农作物秸秆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可以通过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利用,既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可以防止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为此,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
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等规划中都对秸秆综合利用提出了量化目标,要求到201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
近几年,全国各地政府都把秸秆禁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多种行政管理措施,监管和引导秸秆综合利用,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手段,例如,对秸秆的收集运输、综合利用给予财政补贴,对焚烧秸秆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
这些措施对减少随意焚烧和提高综合利用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大提升了秸秆综合利用效率。
根据农业部的评估,2012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4.1%。
2103和2014年没有全面评估的数据公布。
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秸秆综合利用的体制机制尚不稳定,焚烧秸秆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2014年即将过去,实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的目标仅剩明年一年了。
因此,实现目标任务依然不容乐观。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发布的《目录》,目的是加快推进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广大农村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运用成熟技术和有关标准,以便多渠道、多途径加快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率,确保实现目标。
中国经济导报:与之前发布的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文件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此次目录中,有没有哪些技术是之前没有的?齐建国:过去十几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环保部等部门或联合或单独制定颁发了一系列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文件。
例如,2008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明确确定了到2015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该《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于2009年发布了《关于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指导意见》,2011年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在各地报送的“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国家《“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13年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
这些文件都对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做出了系统的规划和部署,并就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提出了方式方法和政策性意见,对一些技术路线做出了说明。
相比之下,此次目录是技术性文件,是在对过去多年进行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试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原理和优化技术路径,适用范围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等。
对各地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有较强的技术指导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