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有个非常漂亮的曾孙女

合集下载

鲁迅与家人的故事

鲁迅与家人的故事

鲁迅与家人的故事鲁迅的原配名为朱安,一位传统的旧式中国妇女。

她身材娇小,一双小脚,目不识丁而忠于自己的男人。

鲁迅是家中的长子,他的婚事自然是大事。

自从鲁迅的父亲去世之后,周老太太更是整日的寻思琢磨,给鲁迅找媳妇。

当时鲁迅已经家道中落,门第高的看不上他们,门第低的他们看不上。

找来找去,就找着了朱安。

朱安出生商人家庭,但是祖上也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小官,加之朱安本分温顺周老太太看了很喜欢。

而朱家认为周家虽然经济拮据,但周老爷曾经在京中当过大官,后来虽然被问罪,但周家也还算是绍兴名门。

两家都还挺满意,这婚事也就定下来了。

当时鲁迅在新式学堂读书,对这门婚事虽然提出了反对,但是周老太太坚持,于是只好作罢。

但他也给朱家提了个要求,希望朱安放了小脚,去新式学堂读书。

朱家是传统人家,听了这话十分震惊,并没有按照鲁迅说的去做。

于是这婚事也就耽搁下来,后来鲁迅去日本留学,更是没有成婚的打算。

最后还是周老太太熬不住了,连写了几封信,谎称自己生病了,将鲁迅给骗回来成了婚。

婚礼依照的是旧式礼节,繁琐而严肃。

当时鲁迅已经剪掉了辫子,成亲的时候还戴了条假辫子。

朱安坐在喜轿里被抬到周家,一路上吹吹打打,透着与日后清冷空虚生活不同的喜庆。

喜轿落地,轿子里伸出一只不大不小的绣花鞋。

因为轿子有点高,一时没有踩到地面上,然后绣花鞋就掉了,露出里面尖细的小脚。

朱安听说自己未来的丈夫不喜欢小脚的女人,于是穿了双正常大小的绣花鞋,里面塞满了棉花。

本想着讨好丈夫,却不想闹了笑话,而这似乎也昭示着这段婚姻的不幸。

许多人都害怕新郎闹起来,但鲁迅却全场沉默的配合了。

这倒不是说鲁迅没火气,而是选择了沉默的对抗。

他本来就不满意自己的妻子人选,加之被母亲从日本骗回来,心里压着火气。

成婚的第二天,鲁迅没有按照规矩去祠堂,晚上也没有回新房,而是独自睡到了书房。

第三天就收拾行囊,去了日本。

周树人

周树人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20日),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20世纪中国的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生平[编辑]早年[编辑]1881年9月25日(中国农历八月初三),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名为周樟寿。

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

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

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

1892年,11岁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1898年,17岁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并与陈衡恪结下友谊,1901年毕业。

1893年(光绪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

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资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

家道开始衰落,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

家庭的变故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而童年的生活场景,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来源。

鲁迅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留学日本[编辑]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笔记,上有藤野先生的注解鲁迅像(仙台市博物馆)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

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1904年9月赴仙台)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

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

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

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下面为大家带来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快来看看吧。

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夫人,她是一个身材矮小、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那时的鲁迅在日本潜心学医,“他是不懂爱的”。

因为在日本接到一通发自家里的电报,称母亲病危,鲁迅便决定归国。

回家一看,房已修理好,家具全新,一切结婚的布置都已停当,只等他回来做新郎了。

鲁迅既然不忍拂逆母亲的意思,那么就只能牺牲掉个人的意志,默默地接受了。

鲁迅像木偶似的走完了这一系列麻烦的仪式,可是新婚燕尔的他却做得很决绝,搬出新房,睡到了母亲的房中。

结婚后他很少向外人诉说自己的婚姻生活,仅对好友许寿裳说过一句沉痛的话:“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婚后第四天,鲁迅就携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离开了母亲强加给他的女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与世长辞,本就扑朔迷离的时局再次发生动荡。

此前一天,鲁迅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中痛陈北京教育界的黑暗现状,笔下充满忧虑和苦闷的`文字向鲁迅请教:“有什么法子在苦药中加点糖分,加糖是否即绝对不苦?”信末署名是:“谨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

许广平是广东番禺人,比鲁迅年轻近二十岁,对社会运动充满热情,她是如此敬仰鲁迅,在年轻女学生许广平的面前,鲁迅也开始变得柔软。

在冲破世俗最终走到一起后,许广平写下了一篇情绪激昂的散文诗: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同类也罢,异类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与我们不相干,于你们没关系!鲁迅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爱的。

1926年底,鲁迅准备离开厦门大学之时,思念在广州的许广平,靠在一个有个“许”字的墓碑上合影,寄给了她。

1932年,鲁迅编成他和许广平往来的书信,题名《两地书》,并指定说等儿子海婴长大以后留作纪念。

鲁迅逝世后,许广平常应邀写各种回忆文字,她的故事里没有奇闻亦无猛料,但因为主角是鲁迅,便被多方重视。

鲁迅先生的亲戚

鲁迅先生的亲戚

鲁迅先生的亲戚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影响了无数读者和作家。

除了他的文学成就,鲁迅先生的家族也有一些令人感兴趣的亲戚。

弟弟:周树人鲁迅先生的弟弟是周树人,他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周树人在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妻子:许广平鲁迅先生的妻子是许广平,她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女性权益倡导者。

许广平积极参与了女性解放运动,她主张男女平等,并致力于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和机会。

她的思想和努力对中国的女性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曾祖父:朱熹鲁迅先生的曾祖父是著名的宋代文学家朱熹。

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的思想包括了儒家思想的一些重要观点,他也致力于推动教育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贡献。

堂弟:鲁迅AA除了周树人之外,鲁迅先生还有一个堂弟,名字常被记作鲁迅AA。

鲁迅AA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擅长独特的艺术创作和表达方式。

尽管他的名字与鲁迅先生相似,但他追求的艺术形式和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有所不同。

鲁迅AA的艺术作品在中国艺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结论鲁迅先生的家族中有许多杰出的亲戚,他们在不同领域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从周树人的教育改革、许广平的女性权益倡导、朱熹的学术研究,到鲁迅AA的独特艺术创作,他们都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了解鲁迅先生的亲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家族背景和影响。

第21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统编版五四制)

第21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统编版五四制)

写法借鉴
倒叙的运用 从全文内容看,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面各 部分是以具体事例作答;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 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
写法借鉴
大家试着写一写 请运用倒叙的写作顺序,以“难忘”为话题,写一个片段。 示例: 曾几何时,我在滚滚红尘中寻找美好的人或事物。经历小学
拓展积累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8、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9、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1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当堂演练
一、基础扫描练
1.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A. 追悼(dào)
学法小结
阅读方法解密:概括事件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作者回忆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事,其中人物描写
的关键句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
运用:在
事件中,
这句话运用
了 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
的形
象或特点。
学法小结
从“谈《水浒传》”事件中,“伯父摸着胡子,笑了 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的 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 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这 句话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鲁迅的 率真、有情趣,以及对晚辈的热情关怀、谆谆教诲。
阅读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给各部分拟小标题。
2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对鲁
迅的爱戴之情。
3 学习课文夹叙夹议的叙述方法,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外
貌、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技巧。
4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

鲁迅生平介绍

鲁迅生平介绍

鲁迅生平介绍家庭背景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

周家做官经商,人丁昌盛,至鲁迅出世,周家已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大户。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由翰林改官,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后任北京任内阁中书,对鲁迅教育十分开通。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

后因肺结核而死。

鲁迅的母亲鲁瑞(1858~1943)是绍兴当地举人鲁希曾孙女,思想颇为开通,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能力。

早年经历鲁迅于1881年八月初三出生。

1886年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大人都称鲁迅为“胡羊尾巴”。

赞扬鲁迅小而灵活。

1892年正月,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书。

在塾中,喜欢趁空余时间描画,并搜集图画。

鲁迅外公家在安桥头,聚族而居。

1893三月鲁迅曾祖母去世,鲁迅祖父从北京回到家。

秋,祖父因为科场舞弊案犯事下狱,父亲周伯宜公又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当铺及药店间很多年。

后来搬迁到皇甫庄、小皋步等地方。

1896年九月初六日父亲伯宜去世,年三十七。

父亲去世后,家境越发艰难。

1898年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

课余阅读译本新书,尤其喜欢小说,有时候会外出骑马。

1901年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这一年1月至3月间,鲁迅先生撰有名诗《自题小像》。

1902年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

课余喜欢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其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3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

1904年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去世,年六十八。

1904年八月,往仙台入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六月回家,与朱安女士结婚。

同月,再次去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弃医从文。

1907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因为预算不够而没有印刷,后来为《河南》杂志撰文。

[关于鲁迅的资料]家庭背景

[关于鲁迅的资料]家庭背景

[关于鲁迅的资料]家庭背景[关于鲁迅的资料]家庭背景出生情况出生日期(时间):清朝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

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称鲁迅为伯父。

家庭背景在绍兴,周家算得上一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观,所以到鲁迅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是大户了。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

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

周家门上那一钦点翰林的横匾,正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

鲁迅真是幸运,他的人生长途的起点,就设在这样一处似乎距乐园相当近便的地方。

中国是个讲究父权的国家,独钟那种粗暴专横,将子女认为私产的父母。

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里,倘若遇上这样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会被糟蹋的。

鲁迅的运气如何呢?周介孚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却显得相当开通。

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总是直接就读四书五经,叫一个六岁的孩子天天去念学而时习之,他会多么痛苦?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先读历史,从《鉴略》开始,然后是《诗经》,再然后是《西游记》,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

即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后再读李白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开蒙的苦闷。

祖母更是特别疼爱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让鲁迅躺在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摇着芭蕉扇,在习习的凉风中给他讲故事,什么猫是老虎的师父啦,什么许仙救白蛇啦,鲁迅直到晚年,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兴味和惬意。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神态一本正经,却比祖父更为温和。

他家教虽严,却从不打小孩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那一篇《五猖会》中,记过他一件事,就是在小鲁迅那样快乐的时刻,偏偏逼他去背书。

衍太太和鲁迅的故事140字

衍太太和鲁迅的故事140字

衍太太和鲁迅的故事140字1、《琐记》中的"衍太太"有现实人物原型的,她是鲁迅的一位叔祖母。

在鲁迅老家绍兴覆盆桥周氏房族中,鲁迅所属的"智房"一系又分为"兴房"、"立房"和"诚房",衍太太就是"诚房"叔祖周子传的太太,人称"衍太太"或"二太太"。

但是,衍太太自己不姓衍,夫家姓周自然也不姓衍,因此有一说是鲁迅因讨厌她而美其姓"衍",实则为"厌恶"的"厌"。

鲁迅一生最是同情女性,生命中也仅有两个厌恶的女人,衍太太便是其中之一,可见其在鲁迅心目中的地位。

2、在鲁迅的记忆中,衍太太不仅面目可憎、心地险仄,而且还爱飞短流长、恶意中伤他人,是个典型的市侩形象。

尤其对鲁迅的流言蜚语,让鲁迅憎恶,因此说流言是"畜类的武器,鬼蜮的手段","只配当作狗屁"等。

所以衍太太在文中的身份是"流言家"。

初读难懂衍太太。

初读《琐记》不懂衍太太,后仔细读来才明白:她对孩子们的好极其虚伪,是最可怕的"捧杀",而这样的"捧杀"又是极其致命的。

如同《知否》里顾大娘子对顾二的"捧杀",顾二以为是真心对他好,也就按其教育方式随性而为,最终变成目中无人、专横跋扈之人。

3、洐太太对孩子们还有思想上的毒害。

她给鲁迅看不健康书籍,让鲁迅感到受了极大侮辱。

还教唆并污蔑鲁迅偷了母亲首饰去卖,同时四处制造偷窃流言。

让鲁迅气愤痛骂“流言家”的卑劣行径,同时感到“仿佛自己真是犯了罪",无颜在故乡立足。

这就是流言的威力,“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鲁迅只得“好,那么,走吧”,离乡外出求学。

4、洐太太作为一个长辈,对孩子们非但没有关心和爱护,却还进行负面教育和戮力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有个非常漂亮的曾孙女
周璟

周璟馨,1985年出生,身材苗条,亭亭玉立,清新时尚,喜欢蔡依林, 追求时尚靓丽。

2004
年,周璟馨参加台湾综艺天王吴宗宪的《我猜我猜我猜猜 猜》“人不可貌相”版块竞选“千金大小姐”, 在节目中她自曝称她的爸爸的爸 爸的爸爸是大文学家鲁迅。

在节目中,她表示自己只读过两
三篇曾祖父的文章, 而且看不明白,也不感兴趣。

想想她在台湾长大,肯定是不太可能看到鲁迅多少 文章,也肯定没想过在大陆其曾祖父是如此地出名。

周璟馨祖父周海婴,是鲁迅与许广平的独子。

鲁迅的这位曾孙女从小生长在 台湾,身高1.60
米,体重只有43公斤,她说话的声音甜甜的。

在她的印象中, 台湾的年轻人大多对鲁迅不太了解。

听说过鲁迅的人,一般也只知道他是个有名 的文学家。

学生时代,曾经很多次,有同学问她:“既然鲁迅是你曾祖父,怎么
一个姓鲁一个姓周呢?
卜、
周璟馨在电视中做节目
高中二年级时,为了陪伴爷爷奶奶,周璟馨被父母从台湾送到北京。

爷爷周海婴为她选择了离家很近的鲁迅中学。

这一年,她学到了鲁迅的文章《药》,对其中“人血馒头”的情节印象深刻,但她没有完全读懂。

她还记得讲到那一课的时候,老师先是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后来干脆说:“周璟馨要特别注意认真听。

”也是这一年,周璟馨终于明白自己的曾祖父鲁迅是怎样一个“大人物”。

她常常看到许多人前来拜访爷爷周海婴。

从他们的谈话中,她觉出,在北京,人们对鲁迅的热忱就像“台湾人崇敬国父一样”。

在北京读了一年书之后,周璟馨回到台北。

不仅因为想念妈妈,也因
为许多课程没有学过,没办法在北京参加考试。

她的生活重新脱离了鲁迅光环的笼罩。

在台湾,只是偶尔有朋友问起:“听说你是鲁迅的曾孙女啊?”她便骄傲地回答:“没错,我就是。

”但是话题总是到此为止,“因为大家都不了解鲁迅,没有更多的话题可谈,也没有更多的感觉”。

读大学以后,周璟馨选修了一门《中国文学》,其中“近代文学”的章节里有对鲁迅的介绍。

她原本以为,这是一个了解曾祖父的好机会。

可是,这个章节却被老师一下子跳过了。

老师的理由是,那个时代离现在有些遥远了,大家可能不会感兴趣,不如省下时间多读些当代作家。

即便在家里,父母也不要求女儿阅读鲁迅的文章,更不要求她作为鲁迅的后人应该怎样怎样。

“爸爸虽然有一套《鲁迅全集》,但早就收起来了。

” 周璟馨说。

“为什么一定要读鲁迅?”谈到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周令飞毫不含糊,“小孩子就应该无忧无虑,为什么非要去背负那些沉重的东西?”
周璟馨的父亲周令飞
周令飞浓眉、长脸、一撇标志性胡子,非常像鲁迅,他曾有一段传奇的经历:上世纪80年代初,周令飞在日本留学期间,爱上了来自台湾的女同学张纯华。

这段普通的同学恋情,却因为政治的原因变得波澜起伏。

台湾和大陆方面都曾竭力阻止。

为了爱情,周令飞决定到台湾定居。

临行前,他在机场发表声明:此举纯粹为了爱,没有其他目的。

但是,周令飞的这一举动,一度还是被冠以“叛逃”之名。

其父周海婴的工作不久后受到影响。

周令飞在台湾也生活坎坷,曾经因为来自大陆并且是鲁迅的后人而找不到工作。

“鲁迅孙子”的光环在周令飞身上一罩就是几十年。

而几十年后的今天,每当有人介绍他时,首先要吐出的依然还是这几个字:“鲁迅的长孙……”或许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宿命,周令飞极力为女儿留出一片不被鲁迅光环笼罩的天空。

而在周璟馨看来,鲁迅只是她们家里一个非常值得怀念的亲人而已。

周璟馨小时候的全家福
周令飞说:“鲁迅曾经说,中国五千年文化,要求每一个人都做父母的孩子,权威的子民。

而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创造自己的价值,做自己希望成为的人。

”正是在父母的这种宽容下,周璟馨毫无负担地走在与先辈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

她坦言自己对文学没有兴趣,平时只会读些“资讯类的书”。

她爱好唱歌、游泳和打“撞球”。

对影像合成、网页设计比较在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