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转移性骨肿瘤诊断中的特点及应用价值
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MR成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临床应用

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MR成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临床
应用
骨转移瘤常常难以及时诊断和治疗,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痛苦。
对于骨转移瘤的诊断,全身骨显像技术一直是医生们的首选检查方法。
然而,全身骨显像技术在发现早期骨转移瘤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该技术可能会错过小的肿瘤或不具有放射性的肿瘤。
一些疾病,如软骨肉瘤或高级别的骨肉瘤,可能对同位素治疗不敏感,因此需要其他检查方法。
MRI是一种重要的成像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和非侵入性检查。
因此,将全身骨显像联合MRI成像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骨转移瘤的情况。
99mTc-MDP全身骨显像是一种常见的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常常被应用于骨肿瘤诊断中。
该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来回溯实现成像,该放射性物质特异性连接到骨矿物质,通过放射性成像技术可提供准确的信息,看到病理性骨改变的细节。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于骨转移瘤显影清晰,能够快速定位骨转移瘤的病灶区域。
然而,这种技术仅仅具有非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成像技术来评估病变类型、位置和程度。
MRI作为基于磁共振成像原理的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和非侵入性检查,如骨髓造血区的状态和神经和血管的情况等。
MRI对于骨骼肉瘤和某些转移瘤的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同时,MRI技术还可以提供不侵入性的导向诊断,以便进行组织活检或治疗。
以上两种成像技术的组合,可以有效提高对骨转移瘤的诊断准
确性,特别是在早期骨转移瘤的诊断中。
结合篇幅而言,建议结合多名患者的数据或病例以充实篇幅。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上的应用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上的应用任志刚;刘枫;刘淑华;刘致俊【期刊名称】《广州医药》【年(卷),期】2001(032)001【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经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534例,其中肺癌197例,乳腺癌128例,鼻咽癌107例,前列腺癌11例,消化道(食管、肝、胃、结、直肠)肿瘤47例,妇科(子宫、卵巢)肿瘤9例,泌尿道(肾、膀胱)肿瘤4例,其它肿瘤(甲状腺、纵隔、下颌、喉等)27例和原发灶不明的肿瘤4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534例各种类型恶性肿瘤患者中,经骨显像检查发现骨转移者279例,骨显像阳性率52%,其中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和鼻咽癌显像阳性率依次为71%、51%、45%、和33%.结论:全身骨显像在诊断恶性肿瘤有无骨转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高于X线检查;结果显示骨显像阳性病例中骨痛症状存在与否,约各占半数,因此骨痛症状存在与否并非骨显像指征.借助于骨转移瘤在骨显像上特征性改变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有无骨转移的主要依据.【总页数】2页(P54-55)【作者】任志刚;刘枫;刘淑华;刘致俊【作者单位】广州市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广州市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广州市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广州市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鼻咽癌骨转移诊断上的应用 [J], 任志刚;刘枫;刘淑华;刘致俊2.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联合核素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应用价值 [J], 魏强;程洁;田丛娜;边艳珠3.99mTc-MDP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张婷;姚昊;王志忠;何宝明4.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临床应用 [J], 陈跃;张光莹;杨西群;尚昌玲;范旗;邱陵5.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 [J], 金善姬;李明浩;崔时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核素骨显像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核素骨显像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核素骨显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而骨转移则是其最常见的远处转移方式。
如果能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的骨转移,可以有效地指导治疗和提高生存率。
核素骨显像专门用来检查骨骼系统代谢的变化,它通过注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来进行患者扫描,从而可以获得身体骨骼系统的全景图。
乳腺癌骨转移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局部骨密度增高、骨骼结构改变、甚至出现骨折等。
核素骨显像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早期发现骨转移灶,对病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其损伤小、无痛苦、不需要住院等特点,使得许多患者可以方便地接受这种检查。
此外,核素骨显像还可以用来评估治疗效果,通过检查多次的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治疗是否有效。
此外还可以为骨转移的及早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如化疗、激素治疗、放射治疗等都需要及时精准的诊断成果。
总之,核素骨显像在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其检查简便、无痛、重要意义清晰,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虽然该方法仍有其不足之处,但仍然是当前乳腺癌骨转移检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癌诊断的应用进展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癌诊断的应用进展摘要: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如今已经成为临床上对骨转移癌作出诊断的常规方法之一而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为一项诊断技术,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预后方面均有重要的价值,其方法简便,一次显像就能为检测骨转移癌提供灵敏的信息,但其较突出的缺点是特异性较CT、MRI低。
正鉴于此,我们参考了数十篇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想就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癌诊断的原理及其应用方面作一个简要地阐释,以寄对临床医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主题词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癌应用进展APPLIED PROGRESS OF 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IN DIAGNOSIS OF METASTATIC OSTEOMAABSTRACT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nowadays has become one of formal methods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metastatic osteoma, which has been attached much more importance to by the clinical doctors. As a diagnosis technique, 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has a very important value in the early diagnosis、reasonable treatment and evaluement of prognosis, which is a simple method and provides very sensitive information in detecting the metasatic osteoma by imaging all over body once. however, more distinctive shortcomings of it is the lower sensitivity than CT and MRI.. As a result of it, we have referred to tens of related articles at home and aboard. As far as the fundermenta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in metastatic osteoma are concerned, a simple explanation is illustrated so as to have a certain referring value for the clinical doctors.KEY WORDS: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DIAGNOSIS METASTATIC OSTEOMA APPLIED PROGRESS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一种无创伤和灵敏度高的骨病诊断方法,尤其是对临床疑有骨转移癌的患者,更能够早期诊断和一次完成全身扫描,这具有与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ECT全身骨显像在肿瘤临床的应用分析

ECT全身骨显像在肿瘤临床的应用分析ECT(全身骨显像)是一种诊断放射学检查方法,平铺扫描大部分患者的全身骨骼,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全身骨代谢活动,显示骨骼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方法,对于骨骼系统的恶性疾病的检测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肿瘤临床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ECT全身骨显像在肿瘤临床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首先,ECT全身骨显像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筛查:骨骼是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通过ECT全身骨显像可以对全身骨骼进行快速全面的检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肿瘤的转移灶,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2.评估治疗效果:肿瘤患者接受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ECT全身骨显像可以对治疗后的骨骼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医生了解治疗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3.术前定位:在肿瘤手术前需要准确定位肿瘤的转移部位,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
ECT全身骨显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肿瘤的转移灶,提高手术成功率。
4.治疗监测:对于接受放疗或化疗的肿瘤患者,ECT全身骨显像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评估预后:肿瘤患者的预后情况与肿瘤的转移情况密切相关,通过ECT全身骨显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然而,尽管ECT全身骨显像在肿瘤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假阳性结果:有些炎症、感染和创伤也会导致骨代谢的改变,从而产生假阳性结果,容易造成误诊。
2.不能确定病理性质:ECT全身骨显像只能显示骨骼的代谢情况,不能明确肿瘤的病理性质,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3.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如肾功能不全、放疗后等情况会干扰结果的准确性。
4.辐射剂量大:ECT全身骨显像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示踪,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对较大,对于孕妇和儿童患者需慎重使用。
因此,在使用ECT全身骨显像进行肿瘤临床应用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结果,避免误诊。
核素骨显像在骨转移瘤中的实用价值(附100例分析)

核素骨显像在骨转移瘤中的实用价值(附100例分析)
翟全宜;单桂芳;黄淮
【期刊名称】《河北医学》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对100例骨转移瘤进行了分析,阳性率63.7%,以胸部受累最多。
讨论了其它方法报告不同的原因是检查时机、灵敏度、范围和方法不同所致。
核素骨显像灵敏度高,检查范围大,是早期寻找骨转移、划分病期、引导病理活检和判断疗效的理想方法。
随着(153)钐的应用,给骨转移瘤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确认核素骨显像对转移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均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总页数】3页(P71-73)
【作者】翟全宜;单桂芳;黄淮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5
【相关文献】
1.SPECT核素骨显像联合MRI增强成像鉴别诊断骨转移瘤100例临床观察 [J],
汤志谋;许海富;李明智
2.核素骨显像及X线对骨转移癌的诊断价值(附81例病例分析) [J], 李学
3.核素骨显像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附206例分析 [J], 蔡宗萍;吴桂英
4.骨转移瘤全身核素骨显像与X线检查比较(附70例分析) [J], 陈锐平
5.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94例分析 [J], 张成君;罗修文;关楚文;欧阳亮;李俊雄;奚宝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核素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 ] 杨少芳 , 1 吴开俊 , 李逊 , 等.微创 经皮 肾穿刺取 石 术 治疗4J 肾结 石 [ ] 中 国 内镜 杂 志 ,0 39 "L , J. 20 ,
( ) 1- 3 1. 8 :2 1 ,6
[ ] 李建 兴 , 2 田溪泉 , 张军晖 , 等.经皮 肾镜 下气压 弹 道碎 石联合超声 碎 石术 治疗 复杂 性 肾结 石疗 效 观察[ ] 临床 泌 尿 外 科 杂 志,20 ,1 :54 J. 04 9 3 —
除 F 工作鞘 , 2 0 置入 F 或 F 工作鞘 , 。 。 利用李逊镜镜体 小 、 动范 围大 、 通过 狭 窄 肾盏 的特 点 , 合气 压 弹 摆 能 配 道碎石, 将盏颈狭小 的肾盏内结石取净。因经皮肾通 道 已形成 , 不会 因更换 工 作 鞘 而 出现 出血 或工 作通 道 的丢失 、 以及灌 注液外 渗引起 后腹膜积 水 。此外 , 二期 PN C L手 术时 , 由于 出血 少 , 野 清 晰 , 中无 需 使 用 视 术 高压 灌注泵 来维持 肾盂高 压灌 注 , 免 大量 灌 注液 高 避 压灌注导致灌注液吸收 、 细菌及外毒素逆流引起感染 , 减少发热、 菌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第l 6卷 第 7期 2 1 7月 00年
河 北 医 学
HEBE1 MEDI NE CI
Vo . 6, . 1 1 No 7
J i 2 1 u .,0 0
我院采 用 C臂数 字减影 x线 机定 位 , 其具 有 比传 统 x 线 C臂机显 影 清 晰 、 断 床 及 c型 臂 移 动 灵 活 的特 诊 性 , 以根 据结 石 或 肾盂 集 合 系统 的走 形 及 位 置 , 可 控 制诊断床 的移 动 、 转 c臂 的 角 度 , 旋 多角 度 投 照 获 得结 石或 肾盂集 合系统 的立体轮 廓 , 设定 穿刺部位 , 多 以后排 中盏为 主 , 肾镜 到达的 肾盏 最多 , 而最 大限 使 从 度地取 出结 石 , 必要 时增 加 穿 刺通 道 , 以便 取 净 因 后排 中盏穿 刺通道无 法到达 的肾盏 。确定穿刺 位置及 角度后 , 转 C臂 进行 侧 斜 面 投 影 监测 进 针 深 度 , 再旋 穿 刺成功后 置人 介 人导 管 和介 入 导 丝 , 头 端 均 为 J 其 形 , 节能力 、 过能力 和 支持 力 都优 于 斑 马导 丝 , 调 通 利 用导 管介 入方法 , 过 捻转 、 送 、 通 插 抽拉 导 管 导丝 等手 法, 调节 导管方 向 , 以很容 易地将导丝 穿过结 石与粘 可 膜 之间 的缝 隙而越过 结 石 , 而 将导 丝插 入 输尿 管 直 从 至膀 胱 。由于显 像 清 晰 、 位 准 确 、 效 监 测 进 针 深 定 有 度、 导丝走 向及瘘道 扩张 的过程 , 而避免周 围脏器 组 从 织损 伤 , 增加穿刺成 功率 。 PN C L治疗上尿路 结石 一般 分 微创 经皮 肾镜 手术 和新型经皮 肾镜 手 术 为 主。MP N C L由 于扩 张通 道 细 小 , 中术后 出血 少 , 术 一般 不 需要 输血 , 中使用 腔 镜 术 镜体 纤细 , 中摆 动 和转 动 的范 围可 较 大 , 以 肾盂 、 术 可 输尿管上 段和大部 分 肾盏 , 至可 以通 过 狭小 的肾盏 甚 颈进入小盏 , 具有创 伤小结石 清除率 高的优点 , 也存 但 在视野小 、 时间 长的缺点 ; 型经皮 肾镜取 石术 由 手术 新 于工 作通道 和镜 体较大 , 视野清 晰 , 并能结 合超声 气压 弹道碎 石系统取 石 , 大大 提高碎石 清石的效 率 , 因工 但 作通道 和镜体大 的限制 , 型经 皮 肾 镜不 能过 度 摆 动 新 镜体 、 以进入 狭 窄 的 肾颈取 石 , 难 因此 结 石 残 留率 增 加 。 ,ur a 。 K ke 等 研究 发现 P N j C L出血 主要 在于 肾盏 颈撕裂 等严重手术 并发 症 , 因此过 度 摆 动镜 体 容易 引 起盏颈撕 裂导致 出血 。二期 P N C L治 疗 肾巨大 鹿角 型 结石时 , 我们先置人 F 加工 作鞘 , 用新 型 经皮 肾镜镜 利 腔大 、 能配合应 用超声 弹道 碎石 , 加取 石 效率 , 短 增 缩 取 石时间 。待取 净 肾盂 和大 部分 肾盏 的结石 后 , 拔 再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黄之杰;霍红艳;李正勇;王庆旭;孙志勇【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SPE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8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影像学表现,SPECT选择99Tcm -MDP作为显像剂,综合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性病变的SPECT扫描特点.结果乳腺癌SPECT扫描以多样性表现为特点;SPECT影像检出率达94.0%,但其缺乏特异性.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合临床资料,能够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e of bone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scanned by 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 ( SPECT ).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68 women with confirmed bone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hey all received SPECT using 99Tcm- MDP as an imaging agent, and then the imaging featur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X - ray, CT and MRI ones. Results SPECT image of bone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was characterized by multiformity. Its sensitivity to bone metastasis was high ( 94.0% ) compared with that of X - ray ( 28.1% ), CT ( 56.7% ) and MRI ( 82.6% ), but the specificity- was poor. Conclusion 99 Tcm- MDP 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combined with clinical data can detect and localize bone metastasis early,and therefore provide evidences for tailored management.【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1(021)008【总页数】2页(P847-848)【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SPECT;99Tcm-MDP显像剂【作者】黄之杰;霍红艳;李正勇;王庆旭;孙志勇【作者单位】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成都军区联勤部长寿桥干休所;成都军区成都药材仓库;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骨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
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痛苦 , 所 以应争取在伤后第 一时间就诊 。
术后 4 8 例 患者 x线片示 固定物 正常牢 固 , 复位满意 , 切 口全 部愈合 。随访 5 一 l 6个月 , 骨折全部 达到临床 愈合 标准 , 无 骨折 畸形 愈 合发 生 , 踝关 节 功能 恢复 良好 。根 据 A O F A S 踝关 节评定标 准 , 本组优 3 6 例, 良8 例, 可 4例 , 优 良率为
螺钉或 张力带钢丝 固定。 固定后 向外轻拉外 踝 , 以排除胫腓 疗 踝关节骨 折最有效 的方法是手术 切开复位 内固定 , 手术治 关节受损 , 如活动范 围超过 3 c m , 则需 固定下胫腓联合 , 于踝 疗 可及时恢 复踝 关节及下胫腓关 节的解剖结构 和生物力学稳 关节上 2 e m处用长皮 质螺钉贯穿腓骨和胫骨外侧 皮质 固定 , 使踝穴生 理结构恢复 。及 时修 复没有 内踝 骨折而三角韧带 及
少外 固定 时间 , 能更有效 的恢复踝关 节功能 。踝关 节骨折在
伤后数 小 时内会发 生肿 胀 , 8 h以 内组 织水 肿和皮 肤 张力性
水泡 尚未形成 , 大部分 为血肿 , 此 时进行 手术 , 预后效 果最
1 . 3 术后处理
锻炼 。
2 结 果
常规使用抗 生素 3 ~ 7 d , 消肿药 物 3 d , 引流
—
的受力 值 , 在 内翻位 时 2 2 % 的负荷 经胫 距 关节 面 的 内侧 部 分传 导 , 外翻位 时 1 0 % 的负荷经 关节面 的外侧部分 传导 。 踝关 节骨折是 最常见 的关 节 内骨折 之一 , 骨折发生率 为关节 内骨折 的首位 。踝关 节损伤一般 由直接暴力 和间接旋转 、水 势不 同 , 可引起不 同类 型的踝 关节骨折 ¨ 。诊断 时除明确的 踝关 节损伤表现外 , 要 重点参考影像学诊 断指标 , 常用正位 、 侧 位 、两个 方位 的 x线 片和螺旋 C T诊断 , 分别 可显示踝 穴
核素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探讨肿瘤骨转移的特点 、 以及核素骨显像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 法 总结 92 比例 0 例
肿瘤患者(I ) 9 组 和 6例无肿瘤史伴不 明原因骨痛患者( Ⅱ组 ) 的全身核素骨显像特征 , 统计骨转移所 占的比例和转
移 特点 。结 果 I : 92例 患 者 中 , 发 现 肿瘤 骨 转 移 的 患 者 为 5 9例 , 组 在 0 未 7 可疑 患 者 9 7例 , 明确 肿 瘤 骨 转 移 的患 者
u d r e ti v r ain.Re ut I ru I。tee w r 7 ainswi o b n tsae n 7 ss e td n ew n n e eyp t t e sl s n go p h r ee 5 9 p t t t n o e meatssa d 9 u p ce e h
【 关键词 】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肿瘤转移 ;骨转移
Cii l au fk l a it rp yi ig oio e tl tsae ai t w t ac o M N l c le e tlcni a h dan s f k l a atss np t ns il ri ma n av os e s g n s s e me i e lc n E G Q, - k .WA G z -h n,W G F n,L ho- u,J NG E f ltd N nig Fr opt f N nig Meia N i zeg AN eg IS a h a I .A i e ajn itH silo aj d l A i a s a n c
09 99 7 。.%(/8 .%(/8 )0 6 69 7 o发现转移病灶个数分别 为 35 5 54 13 9 15 17 169 、3 7 、2 7 7 、8 、7 、0 、6 、l 、1 、5 7 、6 1 、 ,共计 24 1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转移性骨肿瘤诊断中的特点及应用价值
作者:李明浩崔时珍玄日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转移性骨肿瘤诊断中的特点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10例因各种病因引起的经临床或病理证实为恶性骨肿瘤的患者进行核素全身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对110例临床或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发现骨转移者64例,占58.18%,对其中27例阳性进行X线对照摄片,仅12例阳性,为24.55%。
转移性骨肿瘤中转移病灶“热”区(即放射性核素摄取增高的区域)比“冷”区(即放射性核素摄取减少的区域)多见。
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全身一次检查骨显像时就可以显示出全身骨骼的形态学与病理改变,还能够反映出骨骼各个部位的代谢变化与局部血液供应情况,对于骨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很高,对转移性骨肿瘤的及早诊断与早期治疗方案的确定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转移性骨肿瘤
骨骼是恶性肿瘤转移好发的部位,常常在无痛症状时即已发生转移,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肿瘤转移诊断比X线片检查早发现且灵敏度高,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因各种病因引起的经临床或病理证实为恶性骨肿瘤的患者进行核素全身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10例因各种病因引起的经临床或病理证实为恶性骨肿瘤的患者进行核素全身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临床病例资料。
1.2 显像剂与方法
1.2.1 常用显像剂 Tc-亚甲基二膦酸盐(Tc-MDP)。
剂量为740-1110MBq(20-30mCi)。
1.2.2 方法静态骨显像:指静脉注射Tc-MDP后2-3小时全身或局部的静态骨显像,注射后大多已从肾脏排泄,此时血液内的放射性本底明显降低,进入骨组织的使骨骼显像清晰,采用左、右两侧比较对称部位的放射性物质来鉴别病变部位和正常骨组织的一种方法。
动态骨显像是指三时相的骨显像技术,在静脉注射Tc-MDP后于不同时间进行多次显像摄片,分别采集延迟(静态)骨显像、血流的资料,获得病变部位及其对称部位的动脉灌注系列
影像,骨骼部位连同邻近软组织内放射性异常增高提示骨骼局部动脉灌注增强,是恶性骨肿瘤的常见表现,在静脉注射后2-4小时采集,反映显像剂在骨骼内的沉积情况,因此称为延迟骨显像或静态骨显像。
2 结果
对110例临床或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发现骨转移者64例,占58.18%,对其中27例阳性进行X线对照摄片,仅12例阳性,为24.55%。
3 讨论
放射性核检查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对疾病进行诊断和研究的一类方法。
将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后,以脏器内、外或正常组织与病变之间对放射性药物摄取的差别为基础,根据病变部位摄取放射性药物是否高于或低于正常组织,分为热区显像和冷区显像。
前者病变显示为放射性浓聚,后者病变显示为脏器影像中的放射性淡区静态显像是在放射性药物引入人体一定时间之后进行脏器或病变的显像,主要是观察脏器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病变的有无、数量和大小。
动态显像则是在放射性药物引入人体后连续地或多次间断显像,通过一系列的影像来观察放射性病变部位聚集和排出的速度和量,据以病变部位的血流灌注、血容量、等情况,并可通过计算机PET/CT处理获得很多参数用于评估诊断疾病。
PET/CT较单独的PET和CT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1]这种动态显像把生物化学、功能、血流和形态的信息结合有一起加以显示,具有明显的特点,有助于很多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成人骨转移多见于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如主诉有固定的骨骼疼痛,但实验室各项检查及X线摄片等显示正常结果时,应做骨显像以早期发现转移病灶。
在继发性骨肿瘤骨显像对于乳腺癌转移性骨肿瘤[2-3]以及肺癌患者转移性骨肿瘤[4]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本资料表明对110例临床或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发现骨转移者64例,占58.18%。
在肿瘤转移的早期就伴有局部骨组织代谢异常,因此骨显像发现恶性肿瘤骨转移灶可较X线摄片早3-6个月。
对其中27例阳性进行X线对照摄片,仅12例阳性,为24.55%。
骨显像应为此类病人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属何种类型的肿瘤,临床需结合年龄、病变部位、病变数量、显像图的形态等综合分析。
转移性骨肿瘤中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动脉相亦有早期充盈,延迟相表现为局部放射性异常浓聚,能显示骨质代谢异常的范围,精确确定原发骨肿瘤的范围大小。
杨国仁等[5]对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的计划判定都是非常重要的。
刘洪彪等[6]放射性核素显像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显示骨肿瘤的实际范围、为手术过程中切除提供充分的依据,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转移性骨肿瘤的及早诊断与早期治疗方案的确定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Uematsu T,Yuen S,Yukisawa S,et parison of FDG PET and SPECT for detection of bone metastases in breast cancer[J].Am J Roentgenol,2005,184(4):1266-1273.
[2] Israel O,Militianu D,Goldberg A,et al.PET-CT assessment of bone metastases-FDG avidity and CT patter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J].J Nucl Med,2004,45:79.
[3] Gayed I,Vu T,Johnson M,et parison of bone and 2-deoxy-18F fluoro-D-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bony metastases in lung cancer[J].Mol Imaging Biol,2003,5(1):26-31.
[4] Gallowitsch HJ,Kresnik E,Gasser J,et al.18F fluorodeoxy glucose positron-emission of tum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es in the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rcinoma:A comparison to conventional imaging[J].Invest Radiol,2003,38(5):250-256.
[5] 杨国仁,李敏,李国梁,等.骨显像评价高强度聚集超声治疗原发恶性骨肿瘤疗效[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22(5):294-295.
[6] 刘洪彪,叶小娟,占宏伟,等.骨肉瘤放射性核素骨显像50例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05,20(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