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治疗
核医学知识点整理

核医学整理核医学显像核医学的PET、SPECT显像侧重于显示功能、血流、代谢、受体、配体等的改变,能早期为临床、科研提供有用的信息。
1.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仪(如SPECT)对选择性聚集在或流经特定脏器或病变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发射出的具一定穿透力的射线进行探测后以一定的方式在体外成像,借以判断脏器或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代谢及其功能变化,从而对疾病实现定位、定性、定量诊断的目的。
2.基本条件:用于示踪的放射性核素能够在靶组织或器官中与邻近组织之间形成放射性分布的差异。
3.用于显像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通称为显像剂(imaging agent),显像剂在机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显像的主要机制4.诊断和治疗用(含正电子)体内放射性药品浓集原理1)合成代谢2)细胞吞噬3)循环通路:血管、蛛网膜下腔或消化道,暂时性嵌顿。
4)选择性浓聚5)选择性排泄6)通透弥散7)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8)被动扩散9)生物转化10)特异性结合11)竞争性结合12)途径和容积指示5.核医学仪器的基本结构:探头、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甄别器、定标电路、数字显示器常用显像仪器:γ照相机、SPECT、PET等。
二、分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显像剂和示踪剂)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品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品。
γ射线能量为:141KeV三、SPECT显像方法:1.每例检查均需使用显像剂2.给药方式:iv,po,吸入,灌肠,皮下注射等3.仪器:SPECT4.给药后等待检查时间:即刻,20--30min, 1h, 2--3h5.每次机器检查时间:1—20min6.检查次数:1—10次(一)显像的方式和种类1、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和病变处的浓度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可采集足够的放射性计数用以成像,影像清晰可靠,可详细观察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放射性分布;脏器的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计算出一些定量参数, 如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葡萄糖代谢率(参数影像或称功能影像).2、动态显像: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即电影显示;利用感兴趣区技术提取每帧影像中同一个感兴趣区域内的放射性计数,生成时间--放射性曲线。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断上有 时易造成 误诊 , 本文 对 3 O例亚 甲炎患 者进 行 S E r PC 甲状腺显像 , 果如 下。 结
。
于服药后 2h6h 2 、 、4h测定其摄” I 。 。率
1 资料 与方法
11 资料 本 文亚甲炎患者 3 例 , 5 , 2 例 , . O 男 例 女 5 年龄 2 5 岁 ~6 , 8岁 平均年龄 4 . 。就 诊时 间均在有 症状 2周 内, 3 8岁 所有病例均 经本 院按 照亚 甲炎诊 断标 准确 诊I 。患者 在 就
诊时有急性感染症状 , 甲状腺为双侧或单侧肿 大 , 甲状腺均 有 明显疼痛 、 触痛和血沉增快 , 所有患者在行 甲状腺显像前均 测
l 2. l
自理 学说 是美国护理专家 O mm于 l7 年首 次提出的护 91
理理论 , 包括治疗性 自理需求 、 理力 和 自理缺 陷。O e 处 rm认 为, 当个体 的自理力无法满足 其治疗性 自理需求时 , 就出现 自
( 稿 日期 :0 6  ̄ J 收 20 A0
放 射 性核 素 显像 在 亚 急性 甲状 腺 炎 诊 断 中的应 用
维普资讯
实用医技杂志 2 0 0 7年 2月第 l 4卷第 4期( 刊 ) J M 。 e m r. 0 7 v 11 , 0 ( s d vr T nD y) 旬 P T Fb a 20 。 0 4 N . I u ey e as y . 4 护 理
的主观能力 , 动和激发患者主观能动作用 , 调 使患者从 被动接 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 护理 , 其有助 于早 日回归家庭 、 回归社会并提高生活 质量 。
核素治疗

体
血尿常规 甲功检查 必要时查肝功能 ECG等 对 症 降心率 心率过快 镇 静 精神紧张 详细讲解 治疗的效果 注意事项 并发症 近期 远期 填写治疗同意书
检
治疗剂量的确定
治疗剂量(MBq) 重量(g)×每克投与131I量/最高摄131I率 计划投与131I剂量 2.96-4.44MBq(80-120μCi)/每克 甲状腺大小和病情 决定剂量时应注意的因素 甲状腺大小 最高摄131I率和有效半衰期 严重程度 年龄 个体敏感性
剂
量
修
正
适量增加 肿大明显 质硬 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史长 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 有效半衰期短 首次效果不明显和重型甲亢者 敏感性差 适当减少 肿大不明显 病程短 未药物治疗 有效半衰期长 年轻人 轻型甲亢 甲亢手术后复发 首次治疗已明显改善但未痊愈 敏感性高
给药方法与注意事项
空腹 口服 2h后可进食 影响吸收 一次全量 间隔 5-7天 注意休息 防止感染和避免精神刺激 勿揉压甲状腺 2周内 禁用碘剂 溴剂 抗甲状腺药 服药后1-2天的尿液特殊处理 3-6月内避孕
紧急措施
计算错误 口服过氯酸钾 多饮水 利尿剂
200-300mg
日三次
靶向内照射治疗
由一种放射性药物
特异性地浓集到有病的部位 照射治疗 释放的射线集中在靶内 首先显像 同一放射性药物 目 的 诊断证明它在靶内的浓集 靶内照射 显像用量的多倍剂量
βα 发射体
131I 32P 153Sm 89Sr 常用 被开发应用 186Re 188Re 90Y 165Dy(镝) 俄歇电子的射程更短 能量更高 对微小的病变治疗更为合适 125I 111In 211At(砹) 发射α粒子 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放射免疫治疗
核医学科操作方法

核医学科操作方法核医学是一门研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可以被用于诊断疾病、评估组织和器官功能、发现疾病早期病变以及指导治疗。
核医学操作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选择、制备、注射或服用,以及核医学设备的操作和数据解读。
下面将详细介绍核医学科的操作方法。
首先,核医学科的操作需要预先选择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
选择同位素时,需要考虑其半衰期、放射性能、能量特性以及与目标器官的亲和性等因素。
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碘-131、锗-68、铊-201、锇-194和锶-89等。
不同的同位素适用于不同的检查和治疗目的。
其次,核医学操作通常需要制备放射性药剂。
制备药剂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放射性药剂的剂量和纯度,以确保安全和准确性。
药剂制备通常涉及到配合剂的加入、溶剂的准备、无菌技术的应用以及药剂标记程序的控制。
接下来,患者需要接受注射或服用放射性药剂。
注射通常用于核医学显像和治疗过程中,而口服通常用于甲状腺扫描。
在注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准确计量放射性药剂的剂量,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注射。
注射后,通常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然后,核医学设备的操作非常重要。
核医学设备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素显像设备和核医学治疗设备。
放射性核素显像设备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仪(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仪(PET)等。
这些设备用于获取患者体内放射性同位素的显像图像。
操作人员需要准确控制设备参数,如扫描速度、敏感度、能量窗口等,以确保取得高质量的显像图像。
核医学治疗设备主要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的治疗,如放疗和放射性核素治疗等。
操作人员需要准确设置放射性治疗设备的参数,如辐射剂量、治疗时间等,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最后,核医学科的操作还包括对显像和治疗结果的数据解读。
显像图像通常由核医学科医生进行解读,医生需要准确判断图像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浓度和代谢情况,以得出诊断结果。
治疗设备的操作结果通常由放射治疗师或核医学科医生进行评估,医生需要准确判断放射治疗的剂量和范围,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放射性核素治疗ppt课件

• 3.3. 适应症和禁忌症 • 1. 适应症: (1)转移性骨肿瘤并伴有骨痛患者。 (2)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性肿瘤病灶异常放射
性浓聚。 (3)恶性骨肿瘤因种种原因未能手术切除或手
术后有残留癌肿,且骨显像证实有较高的放射 性浓集的患者。 (4)白细胞不低于3.5×109/L,血小板不低于 100×109/L。
或骨显像显示转移灶数目减少50%以上; Ⅲ级(好转): X射线检查证实转移灶的体积减小或其钙化
>25%,或骨显像显示转移灶数目减少>25%; Ⅳ级(无效): X射线检查证实转移灶的体积减小或其钙化
<25%,或无变化,或骨显像显示转移灶数目减少<25%或无变化。
3.6. 用药方法 均为静脉缓慢注射。注射前注意核对药名、
期进行血像检查、生化检查。 (4)必要时进行X线检查和骨显像检查。
3.10. 注意事项
(1)治疗应在核医学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在有专
门防护条件的活性室注射放射性药物。
(2)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按防护要求注意自
身的安全防护,注意用药器皿的回收保管。
(3)应告诉患者该方法为姑息治疗,止痛有效率
为80%~90%。
(3)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血小板计 数一过性下降,经对症处理后恢复,发生不可逆 性骨髓抑制极为罕见。
3.9. 治疗后观察与随访 (1)观察期间应密切注意和记录骨痛消
失、开始缓解、缓解维持和复发的时间。 (2)观察和记录食欲、睡眠和生活质量
的变化,并和治疗前比较。 (3)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治疗反应要定
治疗后有WBC和血小板有下降。
3.13. 骨显像评价疗效的价值 骨转移癌病灶农具骨显像放射性药物是使用放
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的主要指针之一,所以 治疗后常用骨显像观察疗效。 3.14. “闪烁”骨痛 临床有5%~10%的骨转移癌患者在给予放射性 核素治疗后2~10天,骨痛加剧,持续约2~4天, 这就是骨痛的“闪烁”现象(flare of pain) 或称为“反跳痛”。为一过性,一般无需特殊 处理,或仅对症处理,但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 情况,使患者有思想准备,以避免患者对治疗 产生疑惑。
诊疗一体化在核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Radiology2021Mar 鸦44穴2雪:207-211诊疗一体化在核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宋爽唐立钧*【摘要】核医学中的诊疗一体化是指将放射性核素显像和内放射治疗相结合。
目前针对生长抑素受体、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CXC 族趋化因子受体4和纤维母细胞活化蛋白等不同靶点已研发出多种化合物,将用于显像和治疗的核素分别标记于上述化合物后可实现多种肿瘤的诊疗一体化。
核素显像是指导治疗方案的基础,也是内放射治疗的必要前提。
诊疗一体化在肿瘤的诊断、分级与分期、治疗、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实现肿瘤个体化医疗的关键。
就上述靶点的诊疗一体化在核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诊疗一体化;生长抑素受体;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趋化因子受体;纤维母细胞活化蛋白;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放射性核素治疗中图分类号:R73;R445.5文献标志码:A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ranostics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medicine SONG Shuang,TANG Lijun.Department ofNuclear Medicine,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TANG Lijun,E-mail:******************.cn【Abstract 】Theranostics in nuclear medicine refers to the combination of radionuclide imaging and internalradiotherapy.At present,various compound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different targets such as somatostatin receptor,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C -X -C chemokine receptor 4,fibroblast activated protein.Radionuclides for imaging andtreatment can be used to label above compounds respectively,which can achieve the theranostics of multiple tumors.Imaging is the basis for guiding treatment regimens,and is also a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internal radiotherapy.Therapeutic diagnos i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diagnosis,grading,staging,treatment efficacy monitoring and prognosis judgment.This is the key to therealization of personalized medical treatment.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theranostics of these targets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medicine.【Keywords 】Theranostics;Somatostatin receptor;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Chemokine receptor;Fibroblast activated protein;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Radionuclide therapyIntJMedRadiol,2021,44(2):207-211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南京210009通信作者:唐立钧,E-mail:******************.cn *审校者基金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基金项目(ZDRCB2016003)DOI:10.19300/j.2021.Z18317在个体化医疗时代,诊疗一体化具有重要的地位。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值 之 间存 在 一 定 的 相 关 性 .对 骨 质 疏 松 症 的 诊 断 和 鉴 别 诊 断 具有 一 定 的 临床 指 导 价 值
关 键 词 :放 射 性 核 素 :全 身 骨 显像 :骨 质 疏 松 症
中图 分 类 号 :R681.4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1—8174(2013)04—0901—01
3 讨 论 精 神 分 裂 症 作 为 一 种 常 见 的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精 神 疾 病 .
其 一 般 性 治 疗 与 社 会 功 能 恢 复 治 疗 都 具有 一定 的典 型性 。尽 管 现 代 科 学 与 医 疗 技 术 的 发 展 能 为 精 神 分 裂 症 等 精 神 疾 病 的一 般 性 治 疗 带 来 福 音 .但 对 于 患 者存 在 的 不 同 程 度 的社 会 功 能 障 碍却 一 直 束 手 无 策 .对 患者 病情 的 彻 底 恢 复 造 成 了 障 碍 .增 加 患 者 家 庭 及 社 会 负担 自我 管 理 是 一 种 将 精 神 病 患 者 作 为 康 复 主体 的 一 种 新 型 治 疗 方 式 .能 通 过 各 项 活 动 的制 定 及 评 分 、 奖励 等激 励 机 制 鼓 励 患 者 主 动 参 与 到 自我 约 束 、
Mod Diagn Treat 现代 诊 断 与治 疗 2013 Apr 24(4)
·901·
2 结 果 管 理 组 患 者 依 照 既 定 方 案 实 施 训 练 管 理 之 后 .各 自训 练
管 理 前 、后 的 NORS评 分 均 有 明 显 降 低 ,且 管 理 组 实 施 自我 管 理训 练 后 NORS评 分 31.341+10.161分 .明 显 低 于 常 规 组 的 43.691+12.969分 ,P<0.05。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两 组 专 业 训 练 管 理 前 后 护 理 观 察 量 表 评 分 对 比 见 附 表 。
放射性核素治疗-8年制09new_OK

且为暂时的。
33
32P治疗增生性血液病
• 32P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常用口服法:口服总量为148~296MBq(4~8mCi),可一次口服,也可采用 分次给药法,即每次口服32P74-148 MBq(2~4mCi),两次给药应间隔 7~10天。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如果不治疗,50%的患者寿命为18个月。单用放血 疗法者生存期平均为6.7年,用32P治疗的患者,生存期平均为13.2年。
14
服用去除 剂量后全 身扫描图
15
去除扫描见 残留灶及颈 纵隔淋巴转 移灶
16
131I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
17
适应证与禁忌证
• 适应证 • DTC患者 • 手术切除原发病灶 • 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 • 131I全身显像显示病灶 • 有摄碘功能 • 手术不能切除转移灶 • 一般情况良好 • WBC不低于3.0×109
2. 血管瘤:3-7天皮肤血管变暗紫色, 1月后血管逐渐萎缩,海绵状血管瘤则 皮肤变平、血色变淡,3月后留下暂时 的黑色色素沉着。以后逐渐消失。
38
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治疗
• 新的治疗方法:韧致辐射或鹅歇电子。 • 原理:通过手术或介入方法把放射性粒子植
入肿瘤周围,辐射使肿瘤缩小或阻止发展。
• 插植的优点:
有效:原吸131I病灶数减少或吸碘下降,无 新病灶出现,Tg≤10ug/L;X线或B超检查原 病灶数减少或缩小
无效:出现新病灶或原病灶增大;Tg增高X线 或B超检查原病灶数增加或增大。
24
甲状腺乳头状 癌术后,残留 去除后,131I 治疗用药15D 全身扫描图。
25
同前患者 X胸片
26
全身显像 见肺、骨 多处转移 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有助于骨髓炎的诊断
10
99mTc -MDP全身和局部骨显像技术
注射显像剂
静脉注射740-1110MBq(20-30mCi) 注射部位避开已知或怀疑有病的一侧或部位
显像前病人准备
注射显像剂后多饮水 (1000ml,显像前排空膀胱,取出衣袋内金属物品)
显像
49
骨转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化疗) 神经松解术 外照射治疗 内分泌治疗 放射性核素治疗
50
治疗骨转移骨痛的放射性药物
SrCl
51
153Sm-EDTMP临床应用
适应症
有明确的恶性肿瘤病史 骨痛 骨显像见多发性浓聚提示骨转移 近二个月不考虑化疗,近期不考虑放疗 化疗后二个月,放疗后一个月
26
过度显像特征(超级骨显像)
27
闪烁现象
某些肿瘤的病灶经过治疗后的一段时间, 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但复查骨 显像可见病灶部位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 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消退
28
骨显像与X线骨片比较
1. 骨显像的优缺点
敏感性高 较X线片早3-6个月发现病灶 一次成像可显示全身骨骼形态,可作筛选手段 特异性不高
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核医学科 朱蓓玲
1
核医学的分类
2
骨显像的原理
将趋骨性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引 入人体,可使骨骼显像。
它不仅能显示全身骨骼的形态,而且能反 映各个局部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情况。 作出定 位诊断。
3
常用的骨显像剂
1) 理想的骨显像剂应符合以下要求:
亲骨性能好 血液清除快,组织本底小
3. 酶和酶受体结合部位也是骨摄取骨显像剂的 影响因素之一
8
骨显像的方法
骨动态显像 骨静态显像(全身
局部平面或断层)
三时相和四时相显像
9
三时相和四时相显像
血流相 1期 注射显像剂后即刻2-3秒采集1帧 共采集30秒
血池相 2期 注射显像剂后5min采集1帧 延迟相 3期 注射显像剂后2-4小时显像
通过化学吸附
99mTc -MDP可与碱性膦酸钙晶体表面的钙离子结合 (离子交换)
在碱性膦酸钙表面脱位,一水合氮化锡及二 氧化锝的形式与骨结合
在表面积大的部位,如生长中心和反应性骨 病部位,化学吸附可增强
7
99mTc -MDP被骨骼摄取的机理
2. 与有机基质结合 99mTc -MDP可直接与有机基质 特别是未成熟的胶原结合
23
• 炸面圈型
骨显像图上 病灶中心呈显著放射性缺损区 而周围为异常放射性增高影
1)创伤 无菌性坏死 颅骨切开术 不愈合的骨折 2)炎症 急性骨髓炎 3)肿瘤
24
炸面圈型
25
• 过度显像特征(超级骨显像)
1)全身骨骼放射性呈均匀、对称性的异常浓聚 2)软组织活性很低 骨骼显影非常清晰 3)双肾不显影 常见于恶性肿瘤广泛骨转移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外科手术 骨移植等 4)炎症 骨髓炎 骨脓肿等 5)其他
19
骨静态显像
20
• 放射性缺损区(冷区)
1)破骨型或混合型转移性骨肿瘤 2)外科手术切除术后 3)体内外致密物阻挡、钡剂、心脏起搏器、
乳房修复术、硬币、首饰,皮带金属扣 4)多发性骨髓瘤 5)骨囊肿、梗塞
21
放射性缺损区
22
放射性缺损区
35
鼻咽癌
36
病理性骨折
37
尿液污染
38
乳癌术后
39
乳腺摄取
40
软组织摄取
41
污染加局部
42
胸水
43
腰椎病变
44
异常
45
注射点
46
骨质疏松-椎体异常
47
椎体异常
48
放射性核素治疗
1. 放射性核素治疗原理
放射性核素治疗采用各种途径将治疗用放射 性药物引入靶组织内或贴近靶组织,放射性核 素衰变发出β-射线,通过电离和能量传递作用, 造成生物大分子键断裂,水分子自由基形成等 辐射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8
89Sr临床应用
价格 7000元/次 供药方法 每天供药 治疗方法 3-4mCi/次,静脉推注 毒性反应 纯β 射线,副作用小,轻度白细胞、
血小板下降 止痛有效率 80%以上 疼痛缓解持续时间3-6个月
59
建议
单个骨转移灶 疼痛剧烈 首先考虑外放疗 多发性骨转移 合并脏器转移 首先考虑化疗 多发性骨转移 骨痛剧烈 无脏器转移(或已作
一周内血象W.B.C>4.0╳ 109/L 血小板>100╳ 109/L者 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无感染迹象 无明显病理性骨折可能 预期生存三个月以上
52
153Sm-EDTMP临床应用
禁忌症
1. 存在感染 2. 明显血象降低 3. 肾功能或尿常规明显异常
慎用下列患者(任一点)
1. 高龄 2. 脊柱有明显破坏者 3. 有强烈综合治疗欲望者
61
131I-MIBG治疗
治疗方法
1. 病人准备 停用影响131I-MIBG摄取的药物,如可卡因,利血平 治疗前3天用卢卡氏碘液封闭甲状腺,10滴tid,直到治
疗后4周 2. 131I-MIBG剂量:3.7-11.1GBq 3. 给药方法 : 静脉滴注,速度缓慢,60-90分钟滴完 4. 注意事项 :
静脉注射后2-4小时显像,采用高分辨率低能准直器, 显像后多排尿
11
骨断层显像
目前本科有SPECT/CT
一次检查可将骨断层与CT图像融合(同机融合)
可精确的解剖定位,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2
骨断层显像
13
骨显像的适应症
早期诊断转移性骨肿瘤,明确恶性肿瘤有无骨 转移
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及其病变侵犯范围的确定 原因不明的骨痛,排除骨肿瘤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 诊断各种代谢性骨痛及骨关节痛 观察骨移植存活情况 早期骨髓炎的诊断 评价治疗后疗效 判断应激性骨折和其他隐匿性骨外伤
14
图像分析
一.骨动态显像 1.正常图像
血流相 8-12秒局部大血管显影 逐渐显示软 组织轮廓,骨骼放射性少
血池相 软组织轮廓更加清晰 大血管显影 骨 内少量放射性摄取
延迟相 骨骼显示清晰 血液中放射性明显降低
15
二. 骨静态显像
1. 正常图像
全身骨骼放射性呈对称均匀分布,长骨放射 性摄取较少,松质骨或扁骨放射性摄取较多
29
骨显像与X线骨片比较
2. X线骨片的优缺点
特异性较强 骨骼解剖结构显示清晰 早期骨骼病变 局部脱钙达50%左右
脱钙区大于1.5cm,X线平片才能显示 只能探查局部病变
30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1.恶性肿瘤骨转移
诊断首选方法 99mTC-MDP, 18F-FDG可检出小病 灶,对定性有帮助
10岁以下儿童,全身骨骼影像普遍增浓,骨 骺端更为明显
骨显像剂经尿路排泄,正常肾脏及膀胱显影
16
正常
17
2. 骨动态显像异常图像
局灶性血供增多 弥漫性血供增多 局灶性血供减少
18
二. 骨静态显像
2. 异常图像 放射性浓聚区(热区) 最常见
1)成骨型或混合型转移性骨肿瘤 2)骨原发肿瘤 3)创伤 新鲜骨折 应力性骨折
53
153Sm-EDTMP临床应用
重复治疗
1. 指征 骨痛未完全消失或有复发,前次核素治 疗有一定效果
2. 重复治疗间隔 一般为6周 3. 血象要求
白细胞不低于4.0╳ 109/L, 血小板不低于100╳ 109/L
54
153Sm-EDTMP临床应用
价格 1700元/次 供药方法 每月二次 治疗方法 按0.8mCi/kg体重,静脉推注,依据
多饮水,及时排空小便,住院隔离5-7天 重复治疗3-5个月后进行
62
32P胶体腔内治疗
适应症
癌症胸腹水,经穿刺排液通畅,无包裹性积液 无严重贫血和未发生全身衰竭者
禁忌症
明显恶病质 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患者 体积小的包裹性积液(可能产生局部放射性坏死) 伤口渗液无法关闭体腔者 儿童及妊娠妇女
聚,且较均匀 软骨肉瘤 浓密的斑片状放射性摄取 多发性骨髓瘤 表现为多样性,病灶多发为主,
“热”区、“冷”区合并
33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3.骨创伤
骨折 X线片为首选,急性期和亚急性期(12周内), 表现为骨折部位放射性异常浓聚;愈合期:放射性浓 聚减少,逐渐转为正常。病理性骨折可持续放射性浓 聚
表现为多发性的、无规则的放射性“热”区 脊柱最常见,其次是肋骨、骨盆、四肢骨近端、
胸骨,颅骨 四肢骨远端较少见 乳腺K、前列腺K、肺K,易骨转移
31
恶性肿瘤骨转移
32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2.原发性骨肿瘤
成骨肉瘤 “热”区中可见到“冷”的斑块 Ewing氏肉瘤 骨及软组织内均有放射性异常浓
使骨/软组织(血液)比值高 有效半衰期短 γ 辐射能量适中 人体吸收剂量低
4
常用的骨显像剂
2) 目前最常用的骨显像剂
锝[99mTc] 亚甲基二膦酸盐( 99mTc-MDP) 其他骨显像剂: 99mTc-PYP
18F
5
骨显像常用的放射性药物性能
6
99mTc -MDP被骨骼摄取的机理
1. 化学吸附
病情酌情增减,总剂量不超过65mCi 毒性反应 一过性血像下降,治疗3次以上毒性
反应会增加 止痛有效率 80% 疼痛缓解持续时间 平均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