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保健的策略与措施

预防保健的策略与措施
预防保健的策略与措施

第五篇预防保健的策略与措施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后,国际间的卫生合作与交流得到很大的发展,人类的健康问题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宣告:“享受最高标准的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当今世界,人类健康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预防保健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类的健康素质.

第二十六章初级卫生保健

学习要点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及其基本含义;实现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的全球卫生政策;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内容、特点与实施原则。

第一节全球卫生战略目标

卫生保健战略目标是指一个组织或国家乃至全球在卫生保健方面对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所预定达到的总体目标。

一、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及其基本含义

WHO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卫生保健与社会经济关系密切,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卫生和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发展趋势都不能令人感觉满意或鼓舞。各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还在进一步扩大,而且在同一个国家内部也存在着城乡、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居民的生存条件恶劣,全世界154个国家中,有70多个国家的人均期望寿命不到55岁,有50个国家的婴儿死亡率在100‰以上,发展中国家大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能够得到清洁的饮用水;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意外事故等发病率上升;文化教育不普及,成人识字率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人口剧增和老龄化。这些都成为保健工作的负担和重点。

针对上述状况,卫生工作的重点应从大城市、大医院转移到农村基层;从治疗疾病为主转移到预防疾病为主;从为少数人服务转移到为大多数人服务。WHO从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经验中受到了启发,提出了使人人得到保健服务的设想。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卫生目标应该是:“到2000年使世界所有的人民在社会和经济方面达到生活得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提出了“2000年人人健康”的战略

目标。我国更确切地将其译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即HFA/2000)。

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旨在改变卫生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局面,促使人人享有预防保健。目标的重点是针对发展中国家人人能够得到最低限度的卫生保健服务。“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并不是指到了2000年时人们不再生病,也不是指到了2000年医护人员能治疗好所有疾病,而是有其更为深远和广泛的内涵。其具体含义是:

①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场所-社区、家庭、学校、工厂等都能保持健康;

②人们将运用更有效的办法去预防疾病,减轻不可避免的疾病和伤残带来的痛苦,并且通过更好的途径进入成年、老年,健康地渡过一生;

③在全体社会员成员中均匀地分配一切卫生资源;

④所有个人和家庭,通过自身充分地参与,将享受到初级卫生保健;

⑤人们将懂得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有力量摆脱可以避免的疾病。

二、“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卫生目标

为了实施“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策略,监测和评价全球卫生目标的实现程度,1981年第34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12项供全球使用的最低限度目标:

1.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已得到批准,作为官方最高一级的政策;平均分配足够资源;;为国家卫生发展建立一套适宜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程序。

2.已经建立吸收人民群众或社会团体参加初级卫生保健计划与实施的机构,能广泛听取人民的要求和意见。

3.至少有5%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

4.有一个适当比例的卫生经费用于初级卫生保健。

5.资源分配公平,即在不同人群或地区中,按人口平均分配卫生资源。

6.发达国家的卫生经费中至少有0.7%转拨给不发达国家,以支持“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

7.全体居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至少达到:

(1)在家中或步行15分钟的距离内有安全饮水,在家中或邻近地方有适当的卫生设施;

(2)全面推行白喉、破伤风、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类和结核的免疫接种;

(3)在步行或坐车1小时行程距离以内有初级卫生保健,包括得到至少20种药物;

(4)有经过培训的人员接生,以及至少1岁内的儿童得到保健服务。

8.儿童的营养状况相当于:

(1)至少90%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达到2500g以上。

(2)至少90%儿童体重符合平均数±2个标准差的参考值。

9.婴儿死亡率在50‰名以下。

10.出生平均期望寿命在60岁以上。

11.成年男女受教育比例超过70%。

1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美元。

三、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政策

卫生政策是为实现卫生战略目标所制订的主要行动纲领,它是有关部门具体工作中所应该遵循的行动准则。WHO和各成员国共同提出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政策如下:

(一)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要利,是全世界的一项目标;

(二)当前在人民健康状况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必须大大地加以缩小,为此要求在各国内部和各国之间合理分配卫生资源,以便人人都能得到初级卫生保健及其支持性服务;

(三)人民有权利,也有义务单独或集体地参加他们的卫生保健计划和实施工作;

(四)政府对人民的健康负有责任;

(五)各国要使自己全体人民都健康,就必须在卫生事业中自力更生,发挥本国的积极性,尽可能自给自足,卫生策略的制订和实施需要国际合作;

(六)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需要卫生部门与其他社会经济部门协调一致地工作,特别是同农业、畜牧业、粮食、工业、教育、住房、公共工程及交通等部门协作;

(七)必须更加充分、更好地利用世界资源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这些基本政策充分体现了医学的社会化、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政府的责任、人民大众的参与及各部门的协作等基本方针。

第二节初级卫生保健

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简称PHC)又称基层卫生保健,是指对居民实施的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充分体现社会平等权利,个体、家庭、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一种卫生保健服务。“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和初级卫生保健相统一,前者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和目的,后者是实施手段、策略和关键性措施。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关键和基本途径。

一、初级卫生保健的含义

1978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阿拉木图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明确指出:“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受社会欢迎的技术和方法,通过社区、家庭和个人积极参与可普遍享受,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各个发展时期依靠自力更生的原则能够负担得起的。它是国家卫生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心职能和主要环节。它是个人、家庭和社区同国家卫生保健系统的第一接触点,是使卫生保健深入人民生产、生活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要素。”。

1990年,我国卫生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联合颁布的《关于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中深刻指出:“我国农村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和基本策略是在全体农村居民中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是全社会的事业,是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方面。”。

具体来讲,初级卫生保健至少包括下面四层含义:

⑴从居民的需要和利益来看,初级卫生保健是:①居民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②居民团体、家庭、个人均能获得的;③费用低廉、群众乐于接受的卫生保健。

⑵从它的卫生工作中地地位和作用来看,初级卫生保健是:①应用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的方法和技术;②最基层的第一线卫生保健工作;③国家卫生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④以大卫生观念为基础,工作领域更宽,内容上更加广泛。

⑶人政府职责和任务来看,初级卫生保健是:①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职责;②各级人民政府全民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疾苦的重要体现;③各级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卫生保健活动的有效形式。

⑷从社会和经济发展来看,初级卫生保健是:①社会经济总体布局的所生果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③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

(一)四个方面基本内容

1.增进健康包括健康教育、保护环境、合理营养、饮用安全卫生水、改善卫生设施、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卫生、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等。

2.预防疾病通过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找出健康和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从而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

3.合理治疗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和有效药品,以避免疾病的发展与恶化,促使早日好转痊愈,防止带菌(虫)和向慢性发展。

4.促进康复对丧失了正常功能或功能上有缺陷的残疾者,通过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的综合措施,尽量恢复其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八项任务

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3.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6.预防的控制地方病;

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8.提供基本药物。

在1981年第3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又增加了“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通过影响生活方式和控制自然、社会心理环境来防治非传染性疾病和促进精神卫生”一项内容,把工业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可能带来的职业损害、慢性病、外伤和肿瘤的预防及精神卫生等内容纳入初级卫生保健。

三、初级卫生保健的特点

初级卫生保健具有社会性、群众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

1.社会性使所有人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社会性目标,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性措施。居民健康既受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和医疗卫生条件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初级卫生保健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2.群众性初级卫生保健的对象是全体居民,初级卫生保健关系到全世界每个居民、家庭和社区。居民不仅有享受卫生保健的权利,同时有参与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义务。通过初级卫生保健,不断教育、组织群众自己起来同不卫生的习惯和各种疾病作斗争,采纳合乎卫生要求的生活方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形成健康行为,提高自我保健与家庭保健的能力。

3.艰巨性不论是从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卫生问题来看,还是从我国卫生状况来分析,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我国已经存在若干的卫生问题:农村的经济、文化和教育水平还比较差;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步,初级卫生保健经费不足,缺少所需要的适宜人才与技术,医疗卫生事业满足不了人民对医疗保健目益增长的需要;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城乡之间、沿海内地之间卫生状况差别甚大;不少农村人口仍然饮用不合卫生要求的水,绝大部分粪便尚未得到无害化处理;在相当多的地区,传染

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仍然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遗传性疾病等在全国已上升为对人民生命的主要威胁等。并且,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还要带来很多新的卫生问题。这些都亟需研究解决。

4.长期性我国初级卫生保健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卫生保健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仅要求有医有药,而且追求健康长寿。因此,初级卫生保健的范畴要随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展;②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化,预计到2000年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保健将上升到重要位置;③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心理因和社会因素等成为致病的重要原因,医学模式逐渐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预防保健工作要从理论、技术、方式方法上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四、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

1.合理分配卫生资源目前,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它造成卫生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浪费与匮乏并存。因此,应该从卫生资源可得性的角度出发,通过改革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减少和纠正卫生资源分配不公现象,体现卫生保健制度的公平性。

2.社区参与发展基层卫生保健,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医疗机构搬到社区,各种医疗、预防和康复服务还必须通过个人和家庭的积极参与才能达到普及。此外,政府必须对居民的健康负责,对当地卫生保健活动进行管理和评价,保证初级卫生保健活动顺利实施。

3.预防为主通过预防保健可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突出预防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显著特征。各国的实践也证明,预防服务是最经济有效、收益面最广的卫生服务。

4.适宜技术适宜技术指学术可靠、适合当地实际、使用方便、群众乐于接受、费用低廉的方法、技术和设备的总称。适宜技术是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基础,全体居民平等享受卫生服务要以它为依托。发展适宜技术一定不能脱离当地的实际卫生问题、文化习俗和经济发展水平。

5.部门间行动初级卫生保健活动实践证明,人群健康状况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获得健康的基础是要有较好的生活条件,满足个人生活中最基本和最低的生活需要,如营养、教育、饮水供应和住房等。因此,“使所有人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仅靠卫生部门是不行的,必须依赖卫生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密切合作,相互支持。

思考题

1.“2000年人人健康”是年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的,我国将其译为“

”,即HFA/2000。

2.说出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3. 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和基本途径。

第二十七章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

学习要点自我保健的概念、意义、内容与方法;健康教育的概念、意义与形式。

第一节自我保健

在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并不是完全由医生所赋予的,威胁人们健康的很多危险因素是由人们自身造成的,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身健康,也就是说,要靠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去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一、自我保健的概念

WHO认为,自我保健(self health care)是指由个人、家庭、邻里、亲友和同事自发的卫生活动,并做出与卫生有关的决定,包括维护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自我诊断、自我治疗(自我用药)以及在医疗机构诊治后的继续自我保健等内容。可见,自我保健就是让人们对自己的健康负起责任,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多依赖自己,少依赖医生”。但是,自我保健并非单纯指自身的医学照顾,而是要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在社会和医疗卫生保健部门的支持下,运用自助和互助的方式,采取一切有利于健康的形式和措施,达到卫生保健的目的。

二、自我保健的意义

(一)自我保健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有效措施

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措施和途径,而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需要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广泛参与。因此,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必须依赖自我保健。“21世纪我国的卫生服务把将转变为卫生保健型体制,突出预防为主和自我保健;人们应学会自我诊治、自我照顾,由求助于医疗机构,向求助与自助方向发展。”,自我保健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

(二)自我保健可以让人们获得最充分的身心健康

自我保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在保健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控制和改变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各种不利因素(生态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使自己的健康得到最充分的保证。

(三)自我保健促进新型医患关系的建立

自我保健促进人们学习和掌握了更多的保健知识,促使人们从过去单一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决策自己的保健行为,促使医生由过去单纯地看病、开处方、写医嘱,逐步转变为指导、咨询、教育和共同参与决策保健行为。这样,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疗保健的供求矛盾。

(四)自我保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自我保健投资少,见效快。有些医学专家预言,加强自我保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可以使医院的就诊病人减少三分之一,从而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三、自我保健的内容与方法

(一)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调节能力

1.生理调节良好的生理调节可以使自身处于良好状态并促进健康。生理调节的方法包括坚持体育锻炼;合理的营养;有规律地生活;睡眠充足;可以用睡眠和休息的方法来消除各方面带来的疲劳和紧张;对即将出现的紧张工作和生活要提前做好准备等。

2.心理调节心身和谐是心身健康的基础。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能促进健康。实践证明,生活中如何认识、评价和对待紧张刺激,将对健康产生重要

影响。心理调节就是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试,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保持健康心理。平时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自我宽慰、自我解脱,运用情绪转移、改变环境等方法来暂时避免心理上的困扰和减轻心里压力,要正视现实,遇事不能耿耿于怀。

(二)形成良好的生活保健习惯研究表明,目前在所有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中,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排第一位。因此,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保健习惯十分重要,是自我保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我国医学家提倡的保健习惯为:不吸烟;

②少饮酒;③少盐、新鲜、营养合理膳食;④坚持经常运动;⑤每天按时吃饭;⑥充足的睡眠;⑦维持标准体重。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主要有吸烟、酗酒、有害的娱乐活动、生活无规律、缺乏体育锻炼、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讲卫生等。这些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是在长年累月中无意形成的,或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形成的,因此,在对这些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进行矫正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从小抓起,培养良好习惯;②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造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③采取积极的行为矫正措施,如限制吸烟、饮酒、有害的娱乐活动等;④不断控制不良行为者的不良行为的发展,用最优化的行为改造其不良行为,使之成功;⑤教会不良行为者在行为矫正过程中进行自我检测。

(三)改善周围环境自我保健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身心调节,同时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人们要致力创造一个卫生、整洁、舒适、安全、有美感的生活和社会环境,让自己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四)提高自我预防、自我诊治能力自我预防能力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能运用各种措施增强体质,保持健康。自我诊治能力是指对自身疾病有一定判断能力,能自觉进行定期健康检查以早期发现疾病;掌握常用药的使用,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小病小伤能自行用药和治疗;疾病发生后,能主动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配合医生治疗,以提高疗效,阻止疾病发展,促进康复。

(五)参加社区保健活动社区居民都应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预防保健活动,例如,参加健康教育,改善环境卫生,接受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等,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第二节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自觉与危害身心健康的各种因素进行斗争的一项根本措施。

一、健康教育的概念

1988年8月,在第13届国际健康教育大会上,104个国家的代表探讨了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教育是研究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它旨在通过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来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人们的认识、态度、行为,鼓励人们养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利用现有的保健措施,为建立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创造条件。1988年和1990年召开了13、14届国际健康教育大会,100多个国家的有关专家和学者指出,健康教育不是一般的卫生知识的传播、宣传和动员,它的着眼点是行为问题,帮助人们建立与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健康教育是一个“知、信、行”的过程。通过健康教育,首先使人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健康行为。具备了这种知识,然后开始相信它,继而有了正确的态度,才能下定决心改变不良行为,付诸行动实践。就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二、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三级预防中第一级预防的核心,它作为预防战略的根本,已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认。健康教育作为全民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意义:

(一)健康教育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关键

《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实践证明,实现初级卫生保健所需的基本条件,如领导重视、群众参与、部门协调等均需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发、组织和协调。因此,健康教育在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健康教育是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才能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降低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达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实践证明,许多国家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降低了慢性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如美国从1963年到1980年吸烟率下降了27%;白酒消费量下降了33.3%;食用动物性油脂下降了38.8%,而蔬菜与植物油消费量增加了57.6%;同期美国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近40%;脑血管病下降了近50%。

(三)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

健康教育促使人们自愿放弃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自身制造的危险,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高的保健措施。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指出,如果美国男性公民不吸烟、不过量饮酒,寿命可望延长10年,而每年数以千亿美元提高医疗技术投入,却难以使全美人口寿命增加1年。这说明,让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将大大减少有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

(四)健康教育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渠道

自我保健是指人们为维护自身健康,自己采取的卫生行为及作出的与卫生有关的决定。健康教育通过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来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人们的认识、态度、行为,鼓励人们养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健康教育的任务

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⑴主动争取和有效开发领导决策层,从而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

⑵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通过发展个人自控能力,帮助人们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人们在面临健康相关问题时,能明智、有效地做出抉择。

⑶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建立广泛的协作和支持系统,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⑷积极推动卫生服务部门转变观念与职能,从单纯的医疗服务向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⑸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尤其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引导他们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关键。

四、健康教育的原则

1.科学性传播医学知识,内容要正确无误,引用数据可靠,举例实事求是,切忌哗众取宠,片面绝对。例如,妊娠初三个月感染风疹引起婴儿畸形的可能性约25%,危险性最大是发生在母亲还不知道已经妊娠的时候,传播内容既能指导预防,又要避免造成群众的误解。

2.群众性健康教育的根本是以健康为中心,面对全社会人群的全民性教育。健康教育应从幼儿园抓起,对于造就一代有良好健康文化素质的新人,具有决定性意义;健康教育要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各种形式。

3.艺术性为了保证健康教育取得较大社会效益,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有关危险因素,根据不同对象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自我保健要求,组织直观形象教育和视听电化教育,提高群众接受的兴趣。

4.针对性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整个人群,每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均有不同的健康问题,不同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的人在认为水平、心理状态及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方面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不同人群、不同卫生保健需求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进行因人施教。学校校医以合理营养、良好卫生习惯、戒烟、性知识、体格锻炼、意外伤害、口腔卫生等内容为主;工农村医生以戒烟、酗酒、合理营养、卫生道德与卫生习惯、破除迷信、农药与意外伤害、传染病与地方病、口腔卫生、婚前、产前检查等内容为重点。

五、健康教育的形式

健康教育信息传播的基本形式有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

(一)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指卫生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面对面进行卫生信息交流的传播行为。除了面对面的形式,在信息传递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移动电话、互联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也已普遍运用于人际传播当中。卫生服务人员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时,需要经常深入社区与人们进行面对面交流,所以,人际传播在健康信息传播中成为一种最重要的传播形式。

人际传播应用口头、文字、视听等方式,通过健康咨询、讲授示教、专题讨论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如医院向社会、向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幼儿园及学校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和工厂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愿望并提供达到健康愿望的方法和技术的一种健康教育形式,也是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人际传播是一种双向式传播,适用于小范围的健康信息传播,传播者能及时得到教育对象的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的内容。人际传播具有提高行为的有效性,协调和加强人际关系,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及发挥心理保健的功效等作用。

(二)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指特定的卫生服务团体、组织或机构通过印刷材料(如报纸、杂志、书籍等)、电讯(如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向社区群众表达和传递有关保健信息的过程。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上网等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已不可缺少,大众传播通过借助于印刷和电讯媒介等对群众中存在的影响健康问题,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是传播卫生知识的极好形式。我国开展的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也是一种动员与教育人民自觉改变某些不卫生行为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形式。

大众传播形式是单向式传播,传播者一般无法直接了解教育对象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和反馈,但传播迅速并具有时空上的优势,如电视与广播,覆盖面大,仅电视覆盖率已达70%,是大规模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大众传播具有以下功能:传播新闻、提供信息;加强社会准则,维护道德规;制造舆论氛围;授予某些事物或人一定的社会地位;教育社会大众及提供信息,丰富生活等。

六、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就是针对健康教育项目活动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估,即对计划目标实现的程度进行客观评价。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一)近期效果评价

近期效果评价主要是针对目标人群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价。一项健康教育计划活动的近期效果,重点表现在目标人群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上。近期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平均分数、健康信念形成率等。

(二)中期效果评价

中期效果评价主要指目标人群行为的改变,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健康行为形成率(如单纯母乳喂养率)、行为改变率(如戒烟率)等。

(三)远期效果评价

远期效果评价是对健康教育计划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远期效应进行的评价。远期效果包括目标人群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评价的指标有:①健康状况指标:生理指标(如身高)、心理指标(如智力测验指标)及疾病与伤残指标(如患病率);②生活质量指标,如生活质量量表(LSI)、生活质量指数(PQLI)、功能状态量表(ADL)等。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实行健康促进,其成效大小往往取决于人们的文化素质、个人毅力、知识信念、生活条件、社会条件及经济基础,而人的总体素质是关键性因素。

知识小卡片:目前我国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2003年6月份,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陈秉中同志和中国代表团一起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科教组织和世界健康教育联盟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联合召开的第十四届世界健康教育大会,结合我国实际,陈秉中所长对今后健康教育的任务讲了五点意见:

第一、健康教育在我国各地首要的还是开发领导,转变观念,这是健康教育工作得以深入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二、要充分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和其它各种宣传教育形式依靠广大卫生人员和一切能从事传播的力量,针对各地情况和需要,大力和持久地传播卫生知识,唤醒民众,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健康的价值,懂得健康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激发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增强实行

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紧迫感。

第三、坚持从小抓起,紧紧抓住儿童和青少年这一重点人群,千方百计加强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

第四、重视设计和评价,推动健康教育逐步朝着有计划和有精心设计与评价的方向发展,以期更好地达到健康教育旨在促进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第五、加强学习和注意研究新问题,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要有计划地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和召开不同专题的研讨会,培训业务骨干。

思考题

1.说出自我保健与健康教育的概念。

2.简述健康教育的意义。

3.健康教育信息传播的基本形式有和。

4. 自我保健的一个明显特点是“”。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HFA)”的战略目标; 1978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PHC)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1988年41届世界卫生大会再次声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将作为2000年以前及以后年代的一项永久性目标。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含义 ①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场所都能保持健康; ②人们将运用更有效的办法去预防疾病,减轻疾病或伤残带来的痛苦,并且通过更好的途径进入成年、老年,最后安乐地死去; ③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均匀地分配一切卫生资源; ④所有个人和家庭,通过自身充分地参与,将享受到初级卫生保健; ⑤人们将懂得自己有力量摆脱可以避免的疾病,赢得健康,并且明白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是应用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又受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也是社区和国家依靠自力更生原则精神能够负担的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形式。 疾病的三级预防 21世纪我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以控制慢性病为主的第二次卫生革命提前到来,面临着防制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的双重任务。 一、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WHO提出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一级预防的基本原则,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减少对致病因子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可采取以下形式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health ducation)是一项通过传播媒介和行为干预,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避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促进健康目的。 2.自我保健自我保健是指个人在发病前就进行干预以促进健康,增强机体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一般说,自我保健是个人为其本人或家庭利益所采取的大量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此外,不性乱、远离毒品等也很重要。 3.环境保护和监测环境保护是健康促进的重要措施,旨在保证人们生活和生产环境的空气、水、土壤不受“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和“生活三废”即粪便、污水、垃圾,以及农药、化肥等的污染。避免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二)健康保护 健康保护是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 一、一级预防 开展一级预防常采用双向策略(two pronged strategy),即把对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对高危

老年人五大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老年人五大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主讲人——丰燕 身体健康是老人安度晚年的前提,也把目光投向他们的健康领域,关注老年疾病的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老年病,通常是患者由于感冒、吸烟、机体过敏、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原因,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反复受到感染和刺激所致。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身痛、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咳嗽、喘鸣几乎终年不停,并呼吸困难,继续发展可并发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 防治措施:老年人在气候变化大的季节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感冒后要及时就医;平时应少吃或忌食生冷、过咸、辛辣、油腻及烟、酒等刺激性的东西,减少或避免对呼吸道的刺激;多吃止咳、平喘、祛痰、温肺、健脾的食品,如白果、枇杷、栗子、百合、海带、紫菜等增强免疫力;居住的室内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床单、被褥、衣物要勤于更换和清洗,减少过敏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利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原因医学界普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环境因素参与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常所致。高血压既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又会导致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

命器官病变,从而产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塞、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极大。 防治措施:老年人应特别注意合理膳食,控制热能和体重,减少脂肪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宜控制在6克以下;每日摄入足量的钾、镁、钙;戒烟酒或严格限制烟酒;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不同运动方式,控制好血压,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注意心理平衡及情绪的调整,减少精神压力。 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而引起,病变的根源在于患者平常饮食不合理,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使得血脂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的硬化、血栓、堵塞,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塞,使心肌大面积坏死,危及生命。 防治措施: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应慎食或节食油腻、炙燥、辛辣、生冷食物,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和食糖摄入,多吃能降脂的蔬菜,如芹菜、萝卜、西红柿、黄瓜、苦瓜、大蒜、香菇、海带等;不吸烟、不酗酒;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积极防治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的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其诱发因素有: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教学内容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 措施

春夏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提教职工对幼儿传染病的认识,保证幼儿健康,减少传染病的得病率,现成都指南针幼师学校介绍一些幼儿保健知识。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病初,可经飞沫传播,当皮肤疱疹溃破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播。 症状: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初起时为红色丘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存在,皮肤搔痒。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症状:潜伏期约10~21天。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出诊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三)流行性感冒(流感)现在包括甲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常发生流感大流行。 症状: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头痛、倦怠乏力、关节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的全身症状明

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儿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发热3~4天后逐渐退热、症状缓解,法理可持续1~2周。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 症状:潜伏期为14~21天。一般先于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4~5天消肿。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咀嚼时疼痛。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出现嗜睡、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食物等,经手、口传播。 症状: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高热、寒战、腹痛、腹泻。一日可泻十到数十次,为脓血便。排便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少数病人,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很快昏迷、抽风。 (六)手足口病(发疹性口腔炎) 春、夏季是好发季节,一般七、八月份达到高峰期,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2~7天。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一般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幼儿园和家长朋友们都要注意预防,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儿在

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一、小学生不传染的常见病 1.龋齿 龋病及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牙周病患病尤为突出。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升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龋齿是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附着在牙齿上经过发酵产生酸形成牙菌斑。可将龋齿分为三度即浅龋、中龋和深龋。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 2.近视 近视是青少年的一种常见病,是指看远看不清,看近清晰的屈光异常。青少年近视多数是假性近视。其主要原因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睫状体过度紧张而逐渐形成近视眼。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真性近视。它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 3.贫血 贫血是青少年最常见疾病之一,它不但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学生的智力行为及免疫功能等有很大的危害,是学生常见病中重点防治疾病之一,青少年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属营养性贫血,所以防治工作的重点是饮食调整膳食结构和合理营养。 4.营养不良和单纯性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当前中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 5.蛔虫感染 蛔虫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疾患之一,对儿童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长期的不良影响。 6.脊柱弯曲异常

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与措施(参考模板)

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与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常见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特针对一些常见病的情况落实有关防治措施与计划。 1、营养不良和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生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学校计划针对此种情况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同时也希望家校配合,帮助学生改掉偏食习惯,做到热量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2、近视眼的预防与治疗 轻度近视即应引起注意,尽量找出原因以防程度加深,原则上讲,患近视眼后,应在眼科医生验光之后,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使视物清晰,减轻视觉疲劳。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及早预防: ①、不在暗处及行进的车船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

②、阅读写字时,桌面上的照明不低于25W,姿势要端正、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 ③、在看电视时,应保持室内一定的亮度,人距电视2.5-3米左右,并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 ④、看书学习1小时之后,可眺望远方的绿色花草树木。 ⑤不要戴别人的眼镜,以免对眼睛造成损害。 3、沙眼 沙眼在学生中发病率也较高,这种疾病是由沙眼依原体感染引起的。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如发现孩子眼睛红肿、流泪、有异物感、眼屎多等现象,应及时去医院治疗,或用利福平、10-30%磺胺醋铣钠液等眼药水点眼治疗。 4、红眼病 做好宣传工作,红眼病好发于夏秋季。预防要避免与病人接触,若接触病人,要用肥皂洗手;不用手揉眼,手帕、毛巾、脸盆等应个人专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酒;患病后不到公用澡堂洗澡、游泳池游泳。一旦发现红眼病人,立即隔离治疗。 5、预防龋齿、牙周病

春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

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6、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

学校常见病及预防措施

学校常见病及预防措施 沙眼的预防方法: 预防沙眼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又由于沙眼衣原体常附着在患者眼睛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因此,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保持面部清洁,不用手揉眼,手巾、手帕要勤洗、晒干;学校宿舍应进行分隔和通风,应分盆分毛巾或流水洗脸,合理处理垃圾,改善厕所环境,减少或消灭苍蝇,并要注意水源清洁,以阻断沙眼传播的途径,减少感染的传播,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 第一,要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保持洗漱用具的清洁。 第二,要保护眼部清洁,手帕、手和脸都要勤洗,不要用脏手揉眼睛。 第三,要定期检查眼睛,及早发现,积极治疗。 结核的预防方法 结核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此外还可以通过消化道、皮肤、胎盘和生殖器等途径传染。防止结核病的传染是控制和消灭结核病的重要手段,首先对易感人群中未受自然感染的儿童进行人工感染接种卡介苗,对已感染者主要预防咳嗽传染与尘埃传染。 预防方法是:结核病患者应戴口罩,不能对着健康人面对面近距离(2米内)咳嗽、打喷嚏、喊叫及唱歌;不与肺结核患者同住一居室,不要并头睡觉。 1、对有家庭病史者,要做到定期体检;

2、不与结核病人接触,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 近视的预防方法: 一、光线需充足,反光要避免舒适的光线,可以得到良好的视觉信息,光线过强或过暗都会给眼睛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青少年平常看书的书桌应有边灯装置,其目的在于减少反光,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二、连续阅读时间不宜过长青少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电脑,几个小时不休息,有的学生甚至到深夜才睡觉,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使眼睛负担过重,容易引起调节性(或称功能性)近视,即假性近视。而且还会使眼外肌对眼球壁的巩膜组织产生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因此,学生看书学习每隔50分钟休息片刻为宜。 三、坐姿要端正,距离适中不要弯腰驼背,或趴在桌上看书,更不能躺在床上,侧着身看书。眼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30—35厘米,身体与课桌保持一掌——大约10厘米的距离,书本与课桌的角度要保持在30—45度。如书本水平放在桌面上,看书时就要向前稍低头,这样就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加重眼睛负担2—3倍,从而引起颈部肌肉和颈背的疲劳,而不自觉的向前倾斜,长期下去就会导致视力下降。 四、少看电视,少用电脑尽量减少与对人眼产生辐射的电视、电脑、游戏机等电器设备的接触,因为,显象管辐射出的X射线可大量消耗视网膜中的视紫质,可以使视力明显减退。电脑最好选用液晶显示器,以减少电磁波对眼睛的伤害。经常玩游戏机的同学更易损坏视力,而且自幼即玩游戏机的低视力同学,配镜连矫正视力都上不去,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潜伏期平均为14天。水痘的前驱期可无症状或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持续1—2天迅速进入出疹期。皮肤初为红色斑疹,经数小时成为红色丘疹、疱疹。水痘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数日痂皮脱落。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为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患者应从发病日起隔离10日。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 二、预防措施: 1、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流行期室内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打扫卫生时,先洒水后扫地,免得把飞尘飞扬起来。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或吃东西前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过劳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确诊传染病要及时在家隔离,以免扩大范围。

学校学生常见病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5-2016 年学生常见病分析及预防措施 自2015年以来,我校学生的常见病防治、数据的统计、资料的归类等方面也更规范。从校领导到学生防病意识不断增强,发病率也明显下降。 一、龋齿、牙周疾病 在龋齿、牙周疾病的防治工作上,我们着重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对低年级学生组织观看爱护牙齿、口保健的录像,使学生从小树立爱牙护牙的健康行为。 第二,定期对学生牙齿保健检查,发现龋齿及时通知家长充填,同时教育学生多吃含钙和纤维丰富的食物,少吃甜食,每天早晚用含 氟牙膏和保健牙刷刷牙,刷牙时间坚持三分钟左右。 第三,注意口腔卫生,让学生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并且及时矫正牙齿。 二、视力低下防治 为了有效地控制发病,学校每年两次对学生进行视力测验,发现有视力低下者与学生的饮食、读写姿势、学习负担过重等有一定的关系。首先进行大量地用眼卫生宣传,同时发一份家长告知书,让家庭同学校联系起来,做好防治工作。其次召开座谈会,畅所欲言地讨论怎样预防视力低下,包括重视平时的读写姿势,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等,还组织收看爱护眼睛的录像。 三、心律不齐、心脏杂音 一般的表现为:1、心悸(一种患者自身能够感觉到的心跳变快加重)2、心跳缓慢3、不规则心跳4、心跳之间心脏暂停。

严重疾病引起的心律不齐,多伴有一些症状,常见有头晕、胸 闷、胸痛、气急、多汗、颜面苍白、四肢发冷、抽搐、昏迷等。轻微的心律不齐仍可以照常工作和学习。[ 1、若有心悸。胸闷及头晕的症状,有可能是心律不齐,需要给心脏科医师检查,以确定有没有心律不齐,若有,应进一步了解是否对健康及生命有影响,是否需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2、若使用药物控制,千万不可自行停药,减少,或增加药量,以免发生危险 四、转氨酶异常 转氨酶只不过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体检中 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是丙氨酸转氨酶(ALT),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如果发现自己转氨酶高了,不要过于紧张,不要担心自己患了严重的肝脏疾病,但是也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好好休息。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有效的防治及控制学生常见病的发生,这将有益于学生一生的 健康。 武胜驿镇初级中学 2015 年9月

预防保健的策略与措施

第五篇预防保健的策略与措施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后,国际间的卫生合作与交流得到很大的发展,人类的健康问题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宣告:“享受最高标准的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当今世界,人类健康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预防保健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类的健康素质. 第二十六章初级卫生保健 学习要点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及其基本含义;实现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的全球卫生政策;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内容、特点与实施原则。 第一节全球卫生战略目标 卫生保健战略目标是指一个组织或国家乃至全球在卫生保健方面对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所预定达到的总体目标。 一、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及其基本含义 WHO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卫生保健与社会经济关系密切,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卫生和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发展趋势都不能令人感觉满意或鼓舞。各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还在进一步扩大,而且在同一个国家内部也存在着城乡、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居民的生存条件恶劣,全世界154个国家中,有70多个国家的人均期望寿命不到55岁,有50个国家的婴儿死亡率在100‰以上,发展中国家大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能够得到清洁的饮用水;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意外事故等发病率上升;文化教育不普及,成人识字率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人口剧增和老龄化。这些都成为保健工作的负担和重点。 针对上述状况,卫生工作的重点应从大城市、大医院转移到农村基层;从治疗疾病为主转移到预防疾病为主;从为少数人服务转移到为大多数人服务。WHO从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经验中受到了启发,提出了使人人得到保健服务的设想。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卫生目标应该是:“到2000年使世界所有的人民在社会和经济方面达到生活得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提出了“2000年人人健康”的战略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感冒及预防措施 有些幼儿,一到秋冬季,经常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经治疗稍有好转,停药后,又反复出现。这是因为孩子抵抗力差,要从增强体质着手,增加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次数。预防措施:1.保障室外活动时间,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2.活动室及卧室经常通风,常晒被褥,室内空气保持清新。教室配备空气净化器,每天使用2-3次,每次1-2小时。3.随着气候的变化,督促各班保育员及时为孩子添减衣服。入秋之后,不可添衣过快,一般比成人多一件即可。适当地让孩子经受冷、暖不同气候的刺激,使他们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4.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通过游戏、跑步、做操。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5.做到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订带量食谱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营养标准。少吃肥腻、甜食品。6.在感冒流行期间,对幼儿采取预防发病措施,口服板兰根冲剂:每次1包,一日2次,连续服3-5天,流感季节,提醒家长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 腹泻及预防措施 秋冬季,小儿特别容易患腹泻,一般多是由饮食不当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炎。 预防措施: 1.防小儿腹泻,关键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做好食具的消毒工作,培养幼儿形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2避免腹部受凉。腹部受凉后,肠蠕动加快,除感到疼痛外,会使食物、水分和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时间缩短,吸收减少,同时出现腹泻。 龋齿及预防措施 龋齿即蛀牙,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口腔中有细菌存在,会产生酸菌种,食物在口腔中经过细菌作用发酵产酸,与牙齿接触而致龋齿。一般乳牙出后不久就可患龋齿,6-8岁达高峰。预防措施:1.少吃含糖高的食品;2.督促教师要坚持3岁以下幼儿饭后嗽口,3岁以上幼儿每日早晚刷牙一次,配备合适的牙刷,掌握正确的上下刷牙方法,配用氟化牙膏。3.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如吮手指、咬指甲、口唇、铅笔等。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4.发现龋齿,及时治疗,早些填补。 发热护理及预防措施 小儿纯阳之体,易得外感性疾病,得病后容易发烧。所以要及时进行护理。预防措施:1.卧床休息,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在患儿身上,室内光线不易太强。2.多给患儿喂些开水:发热的幼儿热量消耗大,水分丢失多,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但切忌一下喂得太多,以免引起恶心或呕吐。3.恶寒期:如因感染性疾病引起,体温升高时都可有明显的恶寒、怕冷、怕风、甚至颤抖,皮肤苍白、四肢冰凉。此时应注意给患儿保暖,加盖衣被,脚部可放置热水袋,同时应饮用热的饮品。4.发热持续期:患儿体温持续升高,可见面赤、头痛、口渴、呼吸脉搏加快,此时可在患儿头部用冷水浸过的毛巾外敷,也可以用温水擦浴降温,还可用30%-40%的酒精擦浴降温。如体温过高,可在患儿颈部两侧、腋下及两腹股沟处放置冰袋,作物理降温。同时,做好口腔护理,用淡盐嗽口、口唇干裂时,可用甘油外涂口唇周围。

常见地方病及其预防常识

第二章常见地方病及预防地方病,又叫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指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在地球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育,使在地球上某一地区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化学元素过多或缺少,使当地的动物、植物以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环境与地方病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不能脱离其周围的环境而独立存在,必须同周围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建立一种动态平衡。在地球演变过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种种原因,使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一些特异性的带有地域性质的疾病,既地方病。地方病按病因可分为: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包括鼠疫、布鲁鼠疫、布鲁氏菌病、乙型脑炎、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肺吸虫病、包虫病、麻风病、SARS等。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病因为当地水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或化合物过多、不足或比例失常,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疾病,元素缺乏性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等;元素中毒性 第一节病症分类 地方病在一定地区内流行年代比较久远,而且有一定数量的患者表现出共同的病征。地方病分为化学性地方病和生物性地方病。化学性地方病又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人的生长和发育同一定地区的化学元素含量有关,出于地质历史发展的原因或人为的原因,地壳表面

的元素分布在局部地区内呈异常现象,如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等,因此,在当地居民人体同环境之间元素交换出现不平衡;人体从环境摄入的元素量超出或低于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就会患化学性地方病。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鼠疫、地方病之大骨节病和布鲁氏菌病7种。 第二节自然疫源性及预防 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包括鼠疫、布鲁鼠疫、布鲁氏菌病、乙型脑炎、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肺吸虫病、包虫病等。其中布鲁氏菌病比较严重。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患有布病的牛、羊、猪是主要传染源,人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布病。出现布病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接触牛、羊等动物的贩运人员、屠宰工、饲养员、挤奶工、接羔员、育羔员、兽医以及进行布鲁氏菌分离培养的实验室人员是易感人群,应做好个人防护以及消毒工作。 第三节化学元素性及预防 病因为当地水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或化合物过多、不足或比例失常,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所。环境中的地球化学元素不仅是构成人体基本组成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来源,在人的生长发育、衰老、疾病和死亡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元素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分布在人体各部位,以维持机体和环境之间的平衡。由于地球化学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均匀,致使平衡受到破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措 施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感冒及预防措施 有些幼儿,一到秋冬季,经常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经治疗稍有好转,停药后,又反复出现。这是因为孩子抵抗力差,要从增强体质着手,增加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次数。 预防措施: 1.保障室外活动时间,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2.活动室及卧室经常通风,常晒被褥,室内空气保持清新。教室配备空气净化器,每天使用2-3次,每次1-2小时。 3.随着气候的变化,督促各班保育员及时为孩子添减衣服。入秋之后,不可添衣过快,一般比成人多一件即可。适当地让孩子经受冷、暖不同气候的刺激,使他们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4.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通过游戏、跑步、做操。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5.做到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订带量食谱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营养标准。少吃肥腻、甜食品。6.在感冒流行期间,对幼儿采取预防发病措施,口服板兰根冲剂:每次1包,一日2次,连续服3-5天,流感季节,提醒家长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 腹泻及预防措施 秋冬季,小儿特别容易患腹泻,一般多是由饮食不当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炎。 预防措施: 1.防小儿腹泻,关键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做好食具的消毒工作,培养幼儿形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避免腹部受凉。腹部受凉后,肠蠕动加快,除感到疼痛外,会使食物、水分和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时间缩短,吸收减少,同时出现腹泻。 龋齿及预防措施 龋齿即蛀牙,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口腔中有细菌存在,会产生酸菌种,食物在口腔中经过细菌作用发酵产酸,与牙齿接触而致龋齿。一般乳牙出后不久就可患龋齿,6-8岁达高峰。 预防措施: 1.少吃含糖高的食品; 2.督促教师要坚持3岁以下幼儿饭后嗽口,3岁以上幼儿每日早晚刷牙一次,配备合适的牙刷,掌握正确的上下刷牙方法,配用氟化牙膏。 3.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如吮手指、咬指甲、口唇、铅笔等。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4.发现龋齿,及时治疗,早些填补。 发热护理及预防措施 小儿纯阳之体,易得外感性疾病,得病后容易发烧。所以要及时进行护理。 预防措施: 1.卧床休息,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在患儿身上,室内光线不易太强。2.多给患儿喂些开水:发热的幼儿热量消耗大,水分丢失多,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但切忌一下喂得太多,以免引起恶心或呕吐。 3.恶寒期:如因感染性疾病引起,体温升高时都可有明显的恶寒、怕冷、怕风、甚至颤抖,皮肤苍白、四肢冰凉。此时应注意给患儿保暖,加盖衣被,脚部可放置热水袋,同时应饮用热的饮品。 4.发热持续期:患儿体温持续升高,可见面赤、头痛、口渴、呼吸脉搏加快,此时可在患儿头部用冷水浸过的毛巾外敷,也可以用温水擦浴降温,还可用30%-40%的酒精擦浴降温。如体温过高,

中小学常见病及地方病预防措施

14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 第1篇: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与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与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与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学生常见病防治 按照《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对学生常见病进行预防、矫治,有序地进行防治工作,使学生常见病得到有效控制。 1、预防学生常见病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与健全学校卫生档案、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健康体检,掌握学生的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并进行健康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卫生保健措施。 (2)定期做好学生健康监测工作,重点要做好学生的视力不良、龋齿、沙眼、贫血、营养不良、肠道寄生虫等常见病的监测与预防工作。 (3)做好学校常见病防治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统计监测覆盖率、患病率、防治人数、防治效果评价等指标。 (4)督促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 2、预防常见病的具体方法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与生活、饮食习惯。其次,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开展免费接种工作,以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其三,学校与卫生部相接合,经常开展对学生的卫生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知道怎样预防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卫生部门要对学校定期进行预防性卫生监测。发现疫情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妥善处理,以免疫情扩散。 三、传染病的防治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与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与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2)校医每天进行巡视;(3)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4)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5)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开展个案与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与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与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

防治职业病的措施与对策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防治职业病的措施与对策 正式版

防治职业病的措施与对策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第一,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第二,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

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第三,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第十一章 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

1.high risk strategy 2.primary health care 3.health promotion 4.secondary prevention 5.disease surveillance 6.active surveillance 7.passive surveillance 8.sentinel surveillance 9.two pronged strategy 10.Secondary Generation Surveillance 填空题 1.我国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__为重点,__为主,____,依靠_____,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 2.一级预防又称__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是时针对____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3.二级预防即___、___、___,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4.疾病监测是指__、__、__地收集疾病的____及____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传达给所有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单项选择题 1.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通过的时间是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E.2004年 2.下列哪组传染病采用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和麻风病 C.艾滋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艾滋病、肺炭疽、麻风病 E.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风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下列哪一种是用来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的措施A.检疫 B.消毒 C.预防接种 D.疾病监测 E.卫生监督 4.1992年我国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范畴的疫苗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B.流行性脑脊髓炎疫苗 C.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D.狂犬病疫苗 E.乙型肝炎疫苗 5.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是 A.发热 B.腹泻 C.接种部位炎症反应

常见的牛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常见牛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一、口蹄疫 这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 (一)症状:口腔粘膜(即内壁)、蹄部发生水泡、烂斑,严重时蹄壳脱落。病牛体温升高时泡未破裂,而水泡破裂后体温便降至常温。 (二)防治:每南是此病的常发地区,为此应用口蹄疫病毒灭活菌进行免疫注射,免疫期半年。发现病牛时,应即采取隔离及其栏圈消毒措施。对病死牛尸体要进行深埋处理。对病牛要加强护理,喂给易消化的粥料和嫩的牧草,多饮水。并用0.1%高锰酸钾或1%-5%硼酸部洗口及蹄壳。 二、炭疽病 这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多发生在夏季。 (一)症状:发病初期,病牛体温升高到42度,食欲和反刍停止,呼吸极度困难,粘膜发紫,有出血点。初期便秘,后期腹泻带血,有的发病数小时即死亡。亚急性型的病情缓和,症状在体表各部,如喉部、颈部、胸前、腹下、肩甲等部皮肤,以及直肠、口腔粘等处出

现肿胀、甚至坏死。死后瘤胃胀气,口、鼻、耳、眼、肛门等孔窍有色泡沫流出,粘膜、皮下有出血点。 (二)防治:每年要给牛注射一次无毒炭疽芽孢苗或二号炭疽芽孢苗进行预防。对于病牛,早期用抗菌素以及磺胺类有效。成年牛每次可肌肉注射青霉素100-300万单位,每日4次,后期治疗效果不大。 三、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 这种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新生牛犊急性腹泻综合症。它常感染一周左右的初生牛犊。它可通过病牛的粪便及呼吸道传播。本病一旦流行,常成群暴发,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初乳不足、气候寒冷、卫生不良等因素可诱了该病,并增高病死率,此病多发生于冬季。 ((一)症状:病犊牛精神不振,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厌食。排黄色或淡黄色液状稀粪,有时带有粘液或 血液,严重时,呈喷射状排出水样粪便,有轻度腹泻。 腹泻时间长了,会造成严重脱水和酸中毒而导致死亡。 1、治疗:内服高锰酸钾水即可收到较((二)防治: 好的效果,每次4-8克,配成0.5%的水溶液灌服,每天2-3次,或者内服磺胺咪(每次10-20克,每天2-3次)、痢特灵95-10毫克/公斤体重,分2-3次内服)等药物。下痢不止时,应内服次硝酸铋(5-10克)或活性物。(10-20克),以保护肠粘膜,减少毒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