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考试重点

1、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3、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4、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5、感觉: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应。

6、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是反映。

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

7、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8、思维:对客观思维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9、情绪: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10、智力: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11、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2、智力激励法:借助团体的力量,以专题讨论会的形式,通过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发散思维进行思维共振,互相启发、激励,使创造性设想活构思产生连锁反应。

13、前(后)摄抑制:先(后)学习的材料对后(先)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14、人格: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5、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1、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差异包括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2、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学研究目的(任务):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4、研究环节: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

5、脑潜能的开发:(1)大脑潜能的发挥有无线的空间;(2)挖掘大脑潜力: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充电,使大脑不断获得有益的刺激;第四,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发大脑潜能。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基本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系:a、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b、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c、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属于成长需要。

评价: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具有普遍性;b、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比较客观、准确地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缺陷:a、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去看待人性,强调潜能的作用;b、强调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c、该理论的许多概念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7、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对活动做深入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等。

8、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因素: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等;客观因素: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等。

9、注意品质的培养:a、自我暗示法;b、情境想象法;c、培养间接兴趣;d、自我奖励法;e、训练听课技巧。

10、知觉特性: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

11、影响遗忘的因素:a、受时间因素的制约;b、材料的重要性;c、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d、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e、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12、增进记忆的方法:a、直观形象法;b、图表法;c、谐音记忆法;d、归类比较法;e、联想法;f、歌诀法。

13、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14、问题解决过程:a、提出问题b、分析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评价当前状态。

1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a、迁移的作用b、原型启发c、定势的作用d、情绪与动机。

16、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培养宽广的胸襟;理性地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快乐。

17、不良情绪的调控

控制暴怒情绪:第一步,自我意识自己的暴怒;第二步,对暴怒情绪进行归因;第三步,寻找制怒的方法。

控制过度焦虑:a、积极进入放松状态是消除焦虑的重要方法;b、以新压旧c、对他人陈述自己心中的忧虑。

控制过度紧张:阻断导致紧张情绪的有关环节或途径;改善环境;改善和培养个体的应对能力;言语放松训练。

控制抑郁情绪:a、大哭化解抑郁情绪b、可以安排较愉快的事件转移注意力c、语言暗示法d、请人疏导法e、环境调节法f、自我表达法。

控制自卑情绪:正确看待客观现实;积极克服自身心理弱点;扬长避短;培养自信心。

18、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19、智力开发的必要性:关乎国家国力;关乎民族素质;关乎民众智力水平;关乎教育发展。可能性:环境与教育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条件;智力开发可从智力训练非智力训练入手;教育和科学本身就是智力开发条件。

20、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1)教育和教学中的智力开发。a、学科教育中的开发b、元认知与智力开发c、自我效能与智力开发(激发智力活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控制学习行为);(2)特定的智力开发训练。a、波诺的方案b、“应用智力”方案c、PIFS方案。

21、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

22、创造力开发的法则:a、综合法则b、对应法则c、移植法则d、离散法则e、换元法则f、逆反法则g、群体法则。

23、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遗传的作用;环境的作用(产前环境、出生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阶层、社会文化)。

普通心理学考试要点

普通心理学考试要点 一、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就是研究有关心理现象的科学。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而使自己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的心理,而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有以下四大方面: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 1.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2.行为 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有的行为较简单,有的行为则较复杂,这些行为由一系列的反应动作组成,成为各种特定的反应系统。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叫刺激。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和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的复杂性引起的。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个体不同的反应,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有丰富的主观世界。另一方面,人的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由于行为能显示人们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即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这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人和动物都有心理。但人的心理不同于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3.意识 人的意识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第二,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人的心理除了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多数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人们一般不能预先计划梦的内容,也无法支配梦境的进程。 4.个体心理与团体心理 前面所提到的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都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我们称之为“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人是社会的实体,人作为社会的成员,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中,并与其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由于社会团体的客观存在,便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团体心理是在团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团体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1心理学:是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组成整个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位。神经元由胞体和突体组成。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5错觉:错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6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7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里过程。8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错误地再认和回忆。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10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里过程。11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12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3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14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里过程。15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里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在头脑中的反映。16动机:就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里倾向或动力。17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里特征。18气质:是指表现在心里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里特征。 19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里特征。 二、选择填空解答 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2.大脑皮层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以这几条沟裂为界,可把大脑半球分为四大区(或叶),即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3.脑机能的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4.对人的错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效应 5.知觉的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6.直观教学的形式: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言语直观。 7.信息加工过程观点: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再认和回忆则是提取和输出的过程。三者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 8.记忆表象是记忆的重要内容和形式。9遗忘的规律:(1)现快后慢的进程。(2)识记材料的特点对遗忘有显著影响。10.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后摄抑制的区别)、压抑说、同化说。11.保持策略——科学复习(1.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结合 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 3.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结合4.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5.科学用脑,劳逸结合)12.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系统化与具体化)1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知识表征的方式 2. 迁移的作用 3.原型启发 4.定势的影响5.动机和情绪状态 6.个性特征)14.有意想象的分类: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 幻想15.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 创设有利于创造精神形成的氛围 3. 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 4.培养创造性的人格 5.善于培养激发和捕捉灵感)16.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 合理的组织活动 3.稳定的间接兴趣4.坚强的意志力)17.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18.生理唤醒是指与情绪相伴随的生理反映。(测谎仪)1 9.情绪的外部表现:(1.面部表情 2. 姿态表情 3.语调表情)20.情绪的功能:(1.信号功能2. 适应功能 3.组织功能4.动机功能)21.情绪的行为调节方法:(1.参加群体运动 2.聆听优美音乐 3.接触快乐之人 4.整理视觉范围 5.接触大自然)22.意志行动的过程:(1.采取决定阶段 2.执行决定阶段)23.马斯洛需要层次的基本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 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求知的需要 6. 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4. 动机的三种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 25.根据能力表现的活动领域,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26.一般能力即认识能力,又叫智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五种,其中核心是思维力。27.二因素论:1904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一切智力活动都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构成的。28.卡特尔的智力理论的两种成分: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29.能力类型的差异:(1.知觉 2.记忆3.思维与想象)30.能力的形成与培养(1.加强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2.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能力的基础途径3.兴趣、爱好、勤奋是能力发展的内部动力4.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5.早期教育是能力早期发展的决定条件)31.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32.卡特尔的特质理论又称为“特质因素分析论”。(1.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2. 16种人格因素)33.健全人格培养的途径:(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发挥学校的人格教育优势 3.净化社会环境,倡导、发扬文明、健康的人格精神4.培养道德自律精神) 三、论述题 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2.简述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基础考试重点

1、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3、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4、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5、感觉: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应。 6、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是反映。 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 7、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8、思维:对客观思维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9、情绪: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10、智力: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11、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2、智力激励法:借助团体的力量,以专题讨论会的形式,通过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发散思维进行思维共振,互相启发、激励,使创造性设想活构思产生连锁反应。 13、前(后)摄抑制:先(后)学习的材料对后(先)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14、人格: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5、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1、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差异包括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2、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学研究目的(任务):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4、研究环节: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 5、脑潜能的开发:(1)大脑潜能的发挥有无线的空间;(2)挖掘大脑潜力: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充电,使大脑不断获得有益的刺激;第四,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发大脑潜能。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基本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系:a、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b、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c、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属于成长需要。 评价: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具有普遍性;b、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比较客观、准确地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缺陷:a、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去看待人性,强调潜能的作用;b、强调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c、该理论的许多概念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7、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对活动做深入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等。 8、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因素: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等;客观因素: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等。 9、注意品质的培养:a、自我暗示法;b、情境想象法;c、培养间接兴趣;d、自我奖励法;e、训练听课技巧。 10、知觉特性: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 11、影响遗忘的因素:a、受时间因素的制约;b、材料的重要性;c、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d、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e、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12、增进记忆的方法:a、直观形象法;b、图表法;c、谐音记忆法;d、归类比较法;e、联想法;f、歌诀法。 13、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14、问题解决过程:a、提出问题b、分析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评价当前状态。 1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a、迁移的作用b、原型启发c、定势的作用d、情绪与动机。 16、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培养宽广的胸襟;理性地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快乐。

心理学考试重点考点完整版

心理学考试重点考点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章绪言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和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务地特征与联系的心理活动。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是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的动机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2、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的关系: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而后两者可以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发展和深入。 第二章个性心理 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是人的心理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是多种心理特征地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差异。 第三章?暂时神经联系 1、什么叫做“暂时神经联系” 暂时神经联系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本来对动物有机体没有意义的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在大脑的相应区域引起了兴奋,同时无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的另一区域也引起了兴奋,经过不断反复,两个兴奋中心之间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从而形成条件反射,这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 2、心理活动的反映形式有哪些特征 (1)它不仅能对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做生物学上的反映,而且能对刺激物的信号意义做出反映,后者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2)心理的反映形式是在个体的生活中不断形成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能行为。(3)心理的反映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分析和综合过程实现的,并随着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完善而不断提高其分析综合水平的。 3、意识的概念是什么 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其中语言和思维是意识活动的核心因素。情感和意志也是人的意志的必要组成部分,因为意识也表现为一种内心体验的形式。 4、什么叫做意识的水平意识有哪些水平 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最高级的心理反映形式,具有各自不同的水平。意识水平反映了个体在某一私见里对自身活动机器状态的觉知的程度。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1)无意识水平:无意识水平是指个体对其内在的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的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况。例如,个体的生理变化。 (2)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 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1、脊神经发脊髓,穿椎间空外出,共31对。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脊髓和脑组成。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 2、和第一神经的最下端为界。 3、脊髓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4、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5、大脑的组成: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机器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地神经节组成,它从前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6、总之研究者比较一致认为左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在语言的较多方面,左半脑出现加工优势。 7、挖掘大脑的潜力: 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重充电。第四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大脑潜能。 地三章行为和动力 第一节需要 1、什么是需要: 需要时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脑中的反应、 2、需要的特征: 第一对象性。第二动力性。第三社会性。

3、需要的种类:1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连的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我们把那些为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产品的需要称为物质需要。所谓精神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对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5、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中水平。马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的需要。基本需要时个体在生活中因身体上或生理省某种的缺失而产生的需要。成长需要则u同,它虽然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他同时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成长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满足这种需要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第二节动机 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诱因按其性质分为两种: 凡能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凡是驱使个体远离或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 3、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1激活功能2引导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4、动机分类1生理动机1)饥饿2)渴3)性4)睡眠2社会性动机1)兴趣2)权利动机3)交往动机。 5、动机冲突或动机争斗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基础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理性的基础学科。 其内容分为: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需要:人的心理活动都有其内部推动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人的需要。以欲望、要求表现出来。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活动。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动的支配。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些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相当于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性格是人格的核心,人格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心理过程: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及意志活动。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 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思维。感觉低于知觉。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心理学发展史: 冯特,1879年,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5创办《心理学研究》。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冯特的学生),发展构造心理学。助长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和安吉尔,詹姆士为这一学派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基础。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行为主义:华生(美):反对构造心理学。主张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巴浦洛夫:只要确实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 斯纳金:典型环境决定论和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墨、科勒和科夫卡(德)。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他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把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把人的行为归结为本能和原始冲动。荣格是新精神分析学家。把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认为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认知心理学: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 生物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 1、客观性的原则(一要有科学的手段,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2、辩证发展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的细胞体(细胞核和细胞质)和树突是灰色的。 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髓鞘:是轴突外部有一层白色的薄膜。起绝缘作用。 神经系统包括: 外周神经系统:(就是遍布全身的神经)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把神经中枢与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机构。 躯体神经系统(是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分为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具有拮抗的作用。

心理学考试重点

心理现象分为:个体心理现象和社会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1;心理状态:注意意识无意识 2: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心理动力: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人生观和价值观 4: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心理测量法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具有三种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 2、社会知觉: 知觉的四个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分类1、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4、动作记忆 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称为情绪记忆。 记忆的三种系统:1、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 思维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高级的认识活动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活动的凭借物不同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类(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3根据思维过程是否有明确的意识分类(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以下几个环节:(简答)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形式的氛围。 3: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指导 4:开展创造性活动。 情绪:按典型状态划分,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是一种具有持续性、弥漫性的微弱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 应激:是人面对危险状况或出乎意外的紧张情景时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激情:与心境相反,它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情感的种类: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情绪的外部表现与识别:1.面部表情 2.体态表情 3.言语表情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想练习的心里过程。 特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品质:1直觉性 2 坚定性3果断性4自制力

心理学考试重点

心理学考试重点 1.1、 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研究心理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1.2、 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以 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 、 和 三个方面; 1.3、 1.4、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首先, ;其次, ;最后, ; 1.5、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是脑的机能,并不等于说脑能自发的产生心理; 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1.6、 心理的环境基础 ✧ :气候、噪音、污染和灾害等; ✧ :造成从众心理; 1.7、 是行为主义观点的创始人之一; 1.8、 提出的精神分析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唯一在临床上应用的; 1.9、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 ; 1.10、 单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1.11、 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 了解观察法: ; (二) 了解调查法: ; (三) 了解测验法: ; (四) 掌握实验法: ; 心理现象 ——注意、心境、激情、犹豫、灵感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 ——性格、气质、能力

2.1、能够区分应激状态:; 2.2、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2.3、单选注意具有如下三项功能:①;②;③; 2.4、简答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一)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 2.; 3.; 4.; (二)主观状态包括: 1.; 2.; 2.5、简答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一); (二); (三); (四); 2.6、随意注意可以发展为随意后注意; 2.7、注意的特征 (一); (二); (三)区分; (四); 2.8、论述题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与调节学习的过程 (一); (二); a); b); c); (三); 3.1、区分感觉与知觉感觉是;知觉是; 3.2、选择感觉的种类:; 3.3、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阀限成关系; 3.4、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3.5、“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就是; 3.6、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两种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吃完苦药 后喝白开水,会觉得水变甜了 3.7、叫做联觉;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一件红色的羽绒服给人的 感觉,要比一件白色或蓝色的羽绒服温暖 3.8、判断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3.9、空间知觉:; 3.10、时间知觉:; 3.11、运动知觉:;

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况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 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 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 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 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 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 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2、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 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 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3、形式训练说,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人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 能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 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 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 4、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 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 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发生变化, 产生了偏爱的心理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心理与 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5、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 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遗忘的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 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 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 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 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 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8、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 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 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的 我的认识。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 完善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10、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 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 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11、教学风格,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 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 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12、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心理学复习资料 1、三大心理学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 第一势力:行为主义。强调客观和实证,提高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把人视为动物。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其次势力:精神分析。以潜意识为心理学的探究对象,探究方法如自由联想、梦的解析、过失行为的分析等。把人视为精神病人。心理玄学。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本善,强调探究美妙的人性。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2、心理现象框架图 ●心理过程:相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留意 心情情感过程〔喜怒哀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 意志过程〔采纳确定和执行确定阶段〕 ●特性心理:特性倾向性〔须要、动机、爱好、信念等〕 特性心理特征〔实力、气质、性格〕 3、心理学探究的任务及其关系 总:提醒心理的本性和规律运用这些规律,为社会实践效劳。主要任务是描述、说明、预料和限制人的行为。它们之间是层次递进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合理说明变量间关系的根底,只有合理的说明才能产生正确的预料,依据正确的说明和预料才能进展有效而符合预料的限制。 4、感觉的定义和规律 感觉是人脑对干脆作用和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相应刺激的感受实力。分为确定感受性和差异感受性。感觉阈限分确定感觉阈限和差异感觉阈限。韦伯定律:增加的刺激量和原有的刺激量的比是一个常数。 感觉的适应:感觉器官在持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感受性变更的现象。视觉〔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味觉〔厨师做菜、喝茶、辣椒〕 感觉的相互影响:感觉的比照〔同时和继时〕,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拔牙〕 感觉的补偿:盲人的听觉和触摸觉、空间障碍知觉 5、知觉的规律 ●选择性: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征、标记、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 ●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依据过去的学问经验来说明它、判定它,把它归入必须的事物系统之 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动它。 ●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必须范围内发生变更时,知觉的映像任然保持相对不变。 ●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有不同的局部、不同的属性组成的。当它们对人发生作用的时候,是分别作用或者先 后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但人并不是孤立地反映这些局部、属性,而是把它们结合成有机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6、留意的定义、特征 定义:心理活动对必须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特征:选择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视了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留神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下面就是为大家汇总的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定义: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3、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4、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想象等。 5、情绪和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7、需要: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8、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9、能力:是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 10、人格:(个性)批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

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1、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先有心理过程,而后逐渐形成了人格。 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具有制约的作用。 12、心理是脑的功能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识记):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 动植物和植物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 像环节动物只有一条简单的神经索,它们只具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它们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对事物外部的整体加以认识了;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 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物质,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1.人格五因素模型中,开放性得分高者的特征是。 开放性得分高者有活跃的想象力,自发的接受新观念,有较好的发散性思维和好奇心,是不依习俗的、独立的思考者。 2.荣格认为“情结”的形成与和有关。 情结的形成多与早期童年的创伤经历或特殊经验有关。 3.大五人格模型理论中,人格五因素包括。 人格五因素包括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和尽责性(C)。 4.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准备就叫定势。 5.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形成心理表征,表征通常是以的方式存在。 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将这些信息转换成自己可以理解与操作的形式,形成心理表征,表征通常是以图式的方式存在,例如物体图式、社会事件图式、自我图式等。 6.“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说的是知觉具有。 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是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会看的人看其中的门道,也就是事物的本质,需要用过去的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不会看的人看热闹,这部分的人只看事物的现象。 7. 抑制型儿童在新环境中表现出退缩的反应模式,心理学家称之为。 抑制型儿童是自我控制良好、温和有礼,能良好行为控制能力的儿童。抑制型儿童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焦虑,心理学家称为新异焦虑,是一种在新环境中表现不自在,退缩的反应模式。 8.与易受暗示性和武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意志的自觉性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 9.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感觉阈限低的,很弱的刺激就能感受到,其感受性高;感觉阈限高的,需要比较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其感受性低。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的关系。 10.人格因素问卷的编制者是。 英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构成人格的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他找出了16 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根据此编制了《16 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11.按照剌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 感觉是由物体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还是内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2.阿德勒认为,很少受到父母关注的儿童在长大后容易变得。 阿德勒认为,很少受到父母关注的儿童在长大后会变得冷漠多疑,成年后,较难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 13.生物节律给人提供了判断时间的信息,所以,这种节律也可叫。 机体生理变化是有节律的,这种节律往往会引起人的行为也表现出一定的节律,这种节律叫生物节律。这种节律像一座鈡,它给人提供着判断时间的信息,这叫生物钟。 14.脑干包括。 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延髓)、桥脑和中脑三个部分。 15.声波的特性包括。 声波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产生震动后,使周围的空气产生共鸣,形成声波。声波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幅、波形三种。 16.遗忘的主要原因包括。 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

心理学必考知识点-考编必背

心理学必考知识点-考编必背!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 情绪、情感过程;(3) 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 ( ”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 个性 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 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 第一篇导论 1.在1979年,德国哲理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 2.名词解释: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 4。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 (2)相关研究法:是发现人的人格特质、行为或事件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的方法 (3)实验法:只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4)心理测验法:是运用标准化测验工具(问卷或量表)度量个体间对某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或情景中的反应差异 (5)调查法:是指就某种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 (6)其他研究方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5。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1.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 2.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实践意义:1。有助于搞好教学 2.有助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 4。有助于掌握学习规律方法、学习策略 5。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 第二章1.科学心理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是动物这一有生命的物质的生物反映情况 2.科学心理观的含义(判断题):(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4)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3.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结构一样,功能不同 4.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本能就是无条件反射 5.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是在个体生活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反射,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 6.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试验 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纳金操作性条件反射 第三章1。注意的概念(名词解释):注意是之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他有两个基本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和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在某个瞬间,人的心理活动或有意识有选择的反映一定的事物,而离开或忽略其他对象;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停留在被选择事物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2.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解与监督功能 3.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新异性(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4)刺激物的对比 2。人本身的状态:(1)需要和兴趣(2)情绪情感状态(3)期待的事物(4)有机体状态 (二)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客观题知识点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第一信号系统是以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如:望梅止渴;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如:谈虎色变。 3、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左半球主管言语和抽象思维(言语优势半球);右半球主管形象知觉、形象思维和调节情绪。 4、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5、感觉适应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明适应、暗适应。感觉对比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老师用彩色粉笔。感觉后象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如电影电视的原理。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暖色调(红、黄)和冷色调(青、蓝)。 6、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选择性(猎人进山只见禽兽,樵夫进山只见柴草)、理解性(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整体性(窥一斑而知全豹)、恒常性(变与不变) 7、三种直观教学形式:实物直观(实物)、模象直观(教具)、言语直观(语言)

8、晕轮效应指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的清晰鲜明的印象掩盖了其余品质,特征的知觉。如:一俊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等。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9、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一目十行)、注意的稳定性(保持时间)、注意的分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的转移(有计划、有目的)。 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人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概括性和间接性是其主要特征。 11、抽象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形态,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之处。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探求多种合乎条件答案的思维,也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直观动作思维:通过实际动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也叫操作思维、实践思维。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新颖性是其根本特征,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 12、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实质,揭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宏观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经过测量和计算,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灵活地思考问题。它表现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地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 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