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

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

曾国藩,晚清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人格、学问与治术贯穿了他的一生,并成为了他的传奇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探讨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的内涵,并分析它们在他的人生舞台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曾国藩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坚定的信念、严谨的自律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上。他秉持着“君子慎独”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修养上成为典范。在面对困难时,他始终保持冷静和坚定,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去应对。然而,曾国藩在处理与同僚和上级的关系方面略显固执,表现出过于强势的一面,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发展。

曾国藩的学问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他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学说。他坚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并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曾国藩将学问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管理家庭、教育子女还是治国理政,他都游刃有余。同时,曾国藩也重视西方文化,积极推动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国藩的治术思想强调“中庸”和“权谋”,在领导风格上,他注重

恩威并施,以德服人。在管理方面,他提倡制度化管理,注重细节,并强调团队精神。在决策方面,他审时度势,善于权衡利弊,力求做到最优。同时,曾国藩在执行方面也展现出高效的行动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他的治术思想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也给后世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无疑是他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在人格方面,他的自律、坚定和领导能力使他在逆境中屡次崛起,并影响了无数人。在学问方面,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造诣,并善于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在治术方面,他的智慧和行动力使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领导者。

然而,曾国藩也有他的局限性。在处理与同僚和上级的关系时,他过于强势和固执。在洋务运动中,他的保守思想使他的一些举措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如此,这些并不影响他在整体上的人格、学问与治术的评价。

曾国藩是一位具有人格魅力、学问造诣和卓越治术的传奇人物。他的智慧和勇气不仅在晚清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故事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去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学者,他的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本文将从曾国藩的阅读动机、阅读方法、读书笔记等方面探讨他的文献阅读实践,并分析他的理论贡献。同时,本文将通过与同时代其他政治家的阅读实践进行对比,分析曾国藩在读书方面的优势,并总结其文献阅读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启示。

曾国藩的阅读动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对读书有着极高的热情。他作为一名政治家,深知读书对于提高自身修养、丰富政治知识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将阅读视为一种必要的修行。

曾国藩的阅读方法十分独特。他注重精读,而非泛读。对于每一本著作,他都会仔细研读,并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形成独到的见解。他还提倡“读书三到”法,即眼到、手到、心到。他认为,阅读时不仅要认真看,还要动手做笔记,用心去理解和体会。

曾国藩的读书笔记是他阅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每读一本书都会做详细的笔记,不仅记录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还对书中的精华进行摘录和总结。这些笔记不仅反映了他的阅读成果,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料。

曾国藩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传统读书哲学的反思和对现

代阅读教育的思考上。

曾国藩对传统读书哲学进行了深入反思。他认为,读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德行的修炼。这种思想在他所提倡的“内圣外王”理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即读书人应该追求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政治成就相统一。

曾国藩对现代阅读教育进行了积极思考。他提倡教育改革,重视实用主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他的教育思想对后来的现代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同时代其他政治家相比,曾国藩的阅读实践具有明显优势。他非常注重精读,善于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坚持做读书笔记,这不仅有助于巩固记忆,还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他致力于反思传统读书哲学,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阅读教育思想。

综合以上分析,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对读书的热爱和执着精神,积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应该借鉴曾国藩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同时注重精读与思考相结合。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传统读书哲学,不断探索

现代阅读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贡献。他的影响力深远,对于清朝和现代中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围绕曾国藩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展开,引入关键词“湘军”、“淮军”和“洋务运动”,阐述曾国藩与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和互动。

曾国藩在政治方面有着显著的贡献。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推崇“中体西用”,试图通过改革来强化清朝的统治。他积极参与洋务运动,推动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举措。例如,他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他也是清末新政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在军事方面,曾国藩创建了湘军和淮军,为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立下了汗马功劳。湘军和淮军是当时中国最为现代化的军队之一,拥有先进的武器和战术,成为了清朝统治的重要支柱。同时,曾国藩还积极推动军事改革,试图将军队现代化,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除了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贡献外,曾国藩还在文化方面有着显著的贡献。他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极推动近代教育的发展。他创办了安庆举

院、江苏举院等近代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同时,他还支持了许多文化事业,如纂修《江苏通志》等,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湘军”、“淮军”和“洋务运动”是曾国藩历史作用和地位的重要体现。湘军和淮军是曾国藩创建的军队,他们为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成为了清朝统治的重要支柱。而洋务运动则是曾国藩积极推动的举措之一,旨在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强化国家的实力。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步,而曾国藩则是这一进程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试图通过改革来强化国家的实力。他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推动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他还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有着显著的贡献。他的影响深远,对于清朝和现代中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引入关键词“湘军”、“淮军”和“洋务运动”,阐述了曾国藩与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和互动,展现了他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曾国藩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对于清朝和现代中国的发

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曾国藩为人处事

曾国藩名言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勿过多怜悯以体察人才为第一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心至苦,事至盛也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禁大言以务实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无好小利◎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须先立坚卓之志 ◎家和则福自生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智慧愈苦而愈明◎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曾国藩的八大学问

曾国藩的八大学问 新高考新视野 2010-12-19 0740 5cc149a20100nk80 曾国藩的八大学问 点灯的心的博客 一、砥砺自我的学问强者总有挺身立世的时候 人生之学问有万千。对弱者来说,他们理解的人生学问,大多是相信“借人成己”,因此总习惯去寻找“第三只手”,但对强者来说,他们坚守的人生学问则是砥砺自我,善于从中争取自己挺身立世的方法。人生之成,成在何处?有人以为是靠别人来获得成功的跳板,从而让自己一步登天。这是一种最可笑罪愚钝的人生谬误。这种人自然会是弱者——软如泥。脆如草。真正的人生是有强者来完成的,他们善于磨砺自我,找到自己行动的目标,靠顽强的毅力打开人生的缺口。曾国藩自然属于强者,他的一生皆是在“磨砺”两字中度过的,不断的强化自己的心智,强化自己的能力,从而寻找到了一条被他称之为“人之龙”的成功之路。这就是曾国藩磨砺人生的学问。这个学问,直接决定了他的腾空而起,一飞冲天的基础。 二、改变性格的学问人生就是一个自习的大课堂 “性格误区”是现代人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因为性格之误乃为人生之大误。显然,性格问题是人生的一大学问。为此,有些人总是傲慢骄横,以为它是天下学问最高的,世上他的气势是最壮的,所以常作出一副总裁的样子,指东划西,吆三喝五;为什么又总是有些人唉声叹气眼泪汪汪,只会羡慕别人,而不懂得让自己开始长征路,所以人生总是一片渺茫。这些皆因性格之病而起。曾国藩的一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改变自己的性格。尽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状态,应对人生风云。可以看出,曾国藩把整个人生当作了一个自习的大课堂。以改变性格为学问,去成就自己心中的大事。

曾国藩的十三套学问

曾国藩的十三套学问 《家书》、《冰鉴》、《求阙斋文集》、《奏议》、《家调》、《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治学论道之经》、《处世交友之道》、《修身养性之诀》、《疆场竞斗之计》、《持家教子之术》、《为学之道》 《治学论道之经》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术》 著名历史学家钟书河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 二、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

近代历史名人曾国藩的思想分析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分析 曾国藩其人,初名子城,字伯涵,谥号文正。公元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湘乡县。官至一品大员,是晚清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同时也是“湘乡派”的创始人。曾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攻克天京,是湘军的创立者兼统帅。 曾国藩一生的政治思想颇多,涵盖了军事、官场政治,做人处事、政治学术、民生观念、招揽人才等各个方面。下面,就由我来一一做个分析介绍。 一、政治思想态度:他最主要的政治思想便是“忠君爱国”,不管是在对待太平天国的态度上,还是他一向主张的、比较出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他这种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跟出生后一直所受的的教育渊源非常大。 曾国藩出身于豪门地主家庭,其父又是私塾先生,他六岁开始进私塾读书,接受封建儒家教育,学习礼仪廉耻和仁信礼义,试问一个从小就被灌输“君是天,臣是民,民必须得爱君忠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伦理纲常的人怎可能不忠君爱国?而且,湖南那时理学风气盛行,曾国藩明显就受到了理学的很大影响,其思想表现为“王道”与“霸道”的结合。这一点他在对待太平天国的态度上尤是如此。 曾国藩对太平天国的血腥镇压,只能用“残酷”两个字来形容,为此他还得到一个颇为滑稽的称号,名曰“曾剃头”。他这种对待农民革命血性态度源于他对法家“霸道”思想的全力贯彻。曾国藩对太平天国的较量,其实就是一场西方神学思想与中国封建旧儒学思想的较量,曾国藩为了维护封建儒学思想和封建地主统治,一方面,在上书《讨粤匪檄》这片文告中指责太平天国诋毁孔孟之道扫荡前年礼仪人伦,指出:历世圣人扶持名教,孰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屡不可倒置;一并攻击太平天国破坏封建等级制度的朴素平等思想,是“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显然,曾国藩在这种情况下宣扬“礼治”,就是要配合对农民群众的武力镇压,用纲常名教的枷锁来禁锢农民群众的头脑,消弭他们的反抗精神,从而维护并强化地主阶级的思想统治。另一方面,他又不惜号召知识分子的力量,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可以说,他其实是中国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山祖师。说起来他的这种“镇压”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愚昧神学在中国的传播。 在对待西方科学技术上,曾国藩还是很开明的,一方面,他痛恨西方的侵略,人为卧榻之地,岂容他人安睡?一方面,他又不拒绝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安庆军械所和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近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二、政治军事思想: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统帅们,在战争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以儒家学说作为建军、治军之本的军事思想,对晚清及以后的军事活动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曾国藩著有《疆场竞斗之计》,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曾国藩本是文人,但在长期和太平天国的武装斗争中,依据亲身经验,发展出一套自己独特的军事思想。他这一套军事思想总结起来一共有四个方面: (一)军礼,即是军队里士兵对上级必须行军礼,这样才符合儒学中的“礼学”,符合封建秩序。 (二)行军之本,即是仁礼忠信、忠君卫道。极力用用儒家学说来武装他的“湘军”,用仁礼忠信去进行训导,使之成为忠将和良将来为封建社会服务。 (三)用兵之道,即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作为战争指导原则,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有思想、能同仇敌忾、不畏牺牲、不怕死亡的队伍。 (四)用兵之法,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即动静结合,灵活用兵;“扎硬寨,打死仗”,即是该硬拼时应一鼓作气势如虎;“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即要学会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先自治,后制敌”,方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即为斩草先除根等等。 作为地主阶级的改革派和洋务派,他的有关军事改革思想及实践,是有清一代所未有的,打破了清王朝

曾国藩治家之道

曾国藩教育子弟的成功,已是近百年家教史上的热门话题。曾国藩教育子弟、子女的成功,不仅当时即引起了他的僚属的竞相效法,如左宗堂、彭玉麟、李鸿章等人的《家书》,许多内容都直接取法曾国藩。而且,后代如毛泽东、蒋介石、蔡锷、杨昌济、梁启超等人在子女教育方面,受其影响更大。本书为您解读曾氏家业不衰,为百年名人所取法的奥秘。 xx治家之道 ■内容综述□xxxx 《曾国藩教子经》把其治家之道归为十四个方面: 典范、立志、劝学、择业、婚姻、为人、处事、交友、修养、治家、孝敬、勤俭、家风、成才典范 xx历观往代,总结出居家有四败: 奢淫、骄怠、不和、侮师慢客。避免四败,方有“悠久气象”。为此他严于教子,言传身教之余,注重营造良好的家教氛围,并把“爱子以其道,不搞特殊化”作为主要教育原则,把培养子女们的自立自强作为家庭兴衰的“可大可久之规”。 立志 “志高则品高,志下则品下”。曾国藩告诫子弟: 有了远大志向也可能一事无成,但没有高远志向则断不能成功。他提出立志可以金丹换骨,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行止,尤其强调“志患不立,尤患不坚”。曾国藩说自己“平生有三耻”,并写下遗嘱,令纪泽、纪鸿“雪父之耻”。 劝学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里,读书不仅可以“卫身”“谋食”,且可以变化气质,明辨事理,陶冶情操。因此曾国藩向家人表示“愿代代有读书种子”,他还说自己平生喜好四种学问,并向子弟开出十二种必读书。不仅如此,曾国藩对怎样学习,如何对待考试,如何对待师长等都有独到而精当的见解。

成才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企盼。曾家后代人才辈出,和成功的家教有直接关系。曾国藩通过对子弟的成才教育,得出“扶植特长,切莫自弃天分”、“兼收并蓄,不拘守常格”等诸多成功结论。其中不让子弟介入公事,又给以锻炼才能的机会尤其发人深思。 择业 士农工商,所择何业?为官为民,所谋何职?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择业是人将以何种方式步入社会的关键一步。孔子当年也有“作射手还是作车夫”之叹。曾国藩主张做官为将都是偶然之事,因此希望子孙“做士民之想”。不过,他又提出,“公私两利”即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职业为“第一义”。 交友 “择交是人生第一要事”,交友有“四戒”、“四成”,而要点是不可为势力之交。曾国藩把友朋分为“戚友”、“益友”、“挚友”、“良友”、“损友”等多种,认为“引人向上是良友”,做好事为求报答能成“久友”。 婚姻 是“举案齐眉”、“红袖添香”?还是“覆水难收”、“大难来临各自飞”?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人们很容易迷失自我,酿就婚恋的苦果。“不择高室名门”、“不贪他人富贵”,也许早已“不合时宜”,但曾国藩在子女婚恋上提出的夫妻“可久可贵之道”足以给今人以启迪。 治家 曾国藩将家庭的兴盛分为“礼让之泽”。“诗书之泽”和“稼穑之泽”三种。 每一种都开列了具体可仿效的“标杆”,他提出的治家“十人箴规”堪称家道不衰的猛剂良方,足可为今人借鉴取法。 为人

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

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 曾国藩,晚清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人格、学问与治术贯穿了他的一生,并成为了他的传奇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探讨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的内涵,并分析它们在他的人生舞台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曾国藩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坚定的信念、严谨的自律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上。他秉持着“君子慎独”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修养上成为典范。在面对困难时,他始终保持冷静和坚定,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去应对。然而,曾国藩在处理与同僚和上级的关系方面略显固执,表现出过于强势的一面,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发展。 曾国藩的学问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他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学说。他坚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并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曾国藩将学问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管理家庭、教育子女还是治国理政,他都游刃有余。同时,曾国藩也重视西方文化,积极推动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国藩的治术思想强调“中庸”和“权谋”,在领导风格上,他注重

恩威并施,以德服人。在管理方面,他提倡制度化管理,注重细节,并强调团队精神。在决策方面,他审时度势,善于权衡利弊,力求做到最优。同时,曾国藩在执行方面也展现出高效的行动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他的治术思想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也给后世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无疑是他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在人格方面,他的自律、坚定和领导能力使他在逆境中屡次崛起,并影响了无数人。在学问方面,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造诣,并善于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在治术方面,他的智慧和行动力使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领导者。 然而,曾国藩也有他的局限性。在处理与同僚和上级的关系时,他过于强势和固执。在洋务运动中,他的保守思想使他的一些举措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如此,这些并不影响他在整体上的人格、学问与治术的评价。 曾国藩是一位具有人格魅力、学问造诣和卓越治术的传奇人物。他的智慧和勇气不仅在晚清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故事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去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曾国藩思想智慧拾萃

曾国藩思想智慧拾萃 曾国藩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智慧影响了中国近 代的各个领域,为中国近代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下是曾国藩思想智慧的拾 萃。 一、道德修养 曾国藩强调君子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仅要自我修炼和修身养性,更要践行道德 规范。他认为:“凡君子必学道德,为不成者过也。”他主张道德要求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不断加强修养,直到达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境界。 二、纪律严明 曾国藩非常重视纪律,他认为纪律是军队的生命。他倡导“以官为范,以律为纲,以 勇为主”,并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纪律。他的纪律观点不仅适用于军队,也适用于政府和 社会组织,影响深远。 三、教育思想 曾国藩注重教育思想,他主张“以学为先,以体为本,以道为中,以德为重”。他认 为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国民素质,推进国家发展。同时,他强调教 育要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培养人才的全面发展。 四、统治思想 曾国藩主张从领导者到百姓都要遵循法律的原则和守护社会道德。他认为权力是一种 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权利。他以身作则,以严明、公正的法律和纪律管理人民和官员。他 的统治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体制和民族文化。 五、开放思想 曾国藩推崇开放思想,他认为要拥抱世界,与时俱进,保持开放的思想。他倡导与外 国人交流和学习,使中国文化能够与世界文化融合。他的开放思想为中国在封闭的时代走 向现代文明打开了一扇大门。 六、崇尚实践 曾国藩崇尚实践,他认为真正的学问要以实践为基础,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理论,才能 推进科学的发展。他通过不断实践,在军事和政治领域获得了卓著的成就,并为后人提供 了实践经验和成功模式。 七、创新思想

曾国藩智慧及其启示

曾国藩智慧及其启示 中共新田县委党赖明水 曾国藩其人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曾国藩给后世的影响 曾国藩的文集一出版,就成了当时人的必读书。他的家书、日记、书信、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许多成名的人物,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 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国藩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做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将《曾文正公全集》常臵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对曾国藩的评价 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领黑脚杆的朴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臶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 性格决定命运,抱负决定成就,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在优秀的领导者身上,我们总是能发现许多优秀的特质。但是没有天生的领导,这些特质无一不是从修养中来的。自我修养,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起点。早年的曾国藩同平常人一样,也有很多缺点,然而他凭借着自己的修身工夫,确立了良好的品格。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身艺术。 欲正人先正己 曾国藩语录: 1.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 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一些人有好为人师的毛病,总是轻易对别人的作为指指点点,甚至横加指责,满口仁义道德,但是,自己的作为却难以服众,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人别人是会敬而远之的。 曾国藩说,正人先正己,“以己所向,转移习俗”。他恨官气,因此摒弃官府排场,禁止部下迎送虚文;他恨懒惰,自己首先做到放醒炮即起。 当然,曾国藩的这些认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自身经历中得到的教训。 曾国藩被朝廷任命为两江总督后,为了树立威信,整饬腐败到了极点的官风吏治,仿效当年武则天的办法,在总督衙门口设置了一个举劾匦(与今天的举报箱类似),号召军民将官吏奸弊等情事写成举劾书投入匦内,由总督大人亲自阅览。 这个举动引起了一些人的极大恐慌。当时两江总督衙门驻节祁门县,祁门县令包人杰就有大祸临头之感。他不惜重金,向一位当过48年刀笔吏、侍候过十多位县太爷的施七爹讨教对付办法。施七爹略施小计,便让曾国藩败了兴。 曾国藩开匦所拆开的第一封举劾书,就是检举其弟曾国荃打下吉安后偷运两万多银两回家的事情。接下来还有揭发曾国藩打仗无功,争权有术,办事不按国法等内容的举劾信。曾国藩

曾国藩治心13篇

一、治心篇 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曰忿,阴恶曰欲;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刚恶曰暴,柔恶曰慢;治口之道,二者交惕,曰慎言语,曰节饮食。凡此数端,其药维何?礼以居敬,乐以导和。阳刚之恶,和以宣之;阴柔之恶,敬以持之;饮食之过,敬以检之;言语之过,和以敛之。敬极肃肃,和极雍雍,穆穆绵绵,斯为德容,容在于外,实根于内。动静交养,睟 面盎背。 肝气发时,不惟不和平,并不恐惧,确有此境。不特弟之盛年为然,即余渐衰老,亦常有勃勃不可遏之候。但强自禁制,降伏此心,释氏所谓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亦不仅余与弟为然。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降龙以养水,伏虎以养火。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释儒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 而已。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治心之法,而人力可以自为主持者,约有二端;一曰以志帅气,一曰以静制动。人之疲惫不振,由于气弱。而志之强者,气亦为之稍变。如贪早睡,则强起以兴之;无聊赖,则端坐以凝之;此以志帅气之说也。久病虚怯,则时时有一畏死之见,憧扰

于胸中,即梦魂亦不甚安恬,须将生前之名,身后之事,与一切妄念,扫除净尽,自然有一种恬淡意味。而寂定之余,真阳自生,此以以静制动之法也。 二、养心篇 庄生云:“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东坡取此二语,以为养心之法。尔熟于小学,试取在宥二字之训诂体味一番,则知庄、苏皆有顺其自然之意。养心亦然,治天下亦然。若服药而日更数方,无故而终年峻补,疾轻而妄施攻伐强求发汗,则如商君治秦、荆公治宋,全失自然之妙。柳下厚所谓名为爱之其实害之,陆务观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皆此义也。东坡游罗浮诗云:“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下一存字,正合庄子在宥二字之意。盖苏氏兄弟父子皆讲养生,窍取黄老微旨,故称其子为有奇志。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杂,切身日夕用得着的,不过一两句,所谓守约也。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实,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

曾国藩家书中不可不知的4个核心,附家训30条经典教育语录

《曾国藩家书》中不可不知的4个核心,附家训30条经典 教育语录 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出生显赫,生在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礼》、《史记》文选。最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翰林庶吉士,封一等毅勇侯,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军事家、文学家。“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在曾国藩的倡议下,清政府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所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下“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含近1500封信集“的不得不看的育人经典名著---《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中共收录了曾国藩书信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之辈,所以涉及围甚广,是自古以来被研究研习的著名教育典籍。今天我们就主要看一下其核心的4个面的容(俗称干货),以便大家日后在相夫教子、为

人处世中熟知和运用。1.关于读书学习“业精之法在于专,读书应有恒心;读书贵在有常,学习贵在有恒。定要坚持‘看、读、写、作’。”其意思就是说,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工作都要专注、有恒心,读书要经常读,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且要贵在坚持。读书学习的时候也一定坚持“看、读、写、作”这四个法则。现在由于受到电子化设备的冲击,纸质书籍受到了极大的冷落,好在及有关教育部门提出大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等,还有社会上出现的《朗读者》、《约读书房》、《教子有》等读书性质的节目、公司和协会,这对纸质书籍的保护和传播都是一件好事情。父母一定要多带孩子一起读书按照曾老说的,我们在读书上,不仅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认真看着读,读完最好是写一篇读后感。尤其是对孩子而言,读书的时候要让他们用“乾坤指”去读(伸直食指和中指,小拇指和无名指向前弯曲后由大拇指按住,掌心向上),这样读一遍相当于读两遍,可加深印象。然后孩子每读完一本书,都要让他们写读后感,哪怕总结几句话也行,这样就更能加深对书籍的印象以及对书中容的理解。 2.关于为人处世“大官之家不应讼涉公庭,不应存当官发财之私念。对绅士贵在奖之以好言,与人交往应酬须讲究礼节。”和那些当大官的不要在公堂法庭上去争辩(这个就很讽刺、很现实啊!);当官就好好当官,不要为了一己私念,就想着利用权力去捞发财(这个前段的《人民的名义》就表明的很

曾国藩的励志名言

曾国藩的励志名言 关于曾国藩的励志名言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名言吧,名言是我国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那什么样的名言才是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曾国藩的`励志名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的励志名言1 1、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2、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4、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5、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6、事事谨慎——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7、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8、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9、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10、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11、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2、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13、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

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14、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15、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16、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17、谦以保泰,谦以进德——“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劳而逸,谦而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个谦字。” 18、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19、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20、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1、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22、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23、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24、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25、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26、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27、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

曾国藩家书 经典摘录

《曾国藩传》经典摘录 曾国藩是位杰出的理论家,他一生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重要的一点,与他的理论水平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读他留下来的文字时,发觉了很有意思的一点,那就是他使用一些数字表述,将深奥的理论寓于浅显的告白中,富含哲理,提炼归纳非常经典,即使时至今日仍不失其参考借鉴价值。随便举一例,他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我们评析一下,这段话粗看文采飞扬,再看哲味悠然,细思让人莞尔。不是吗?人生的乐事或许我们从来没弄清过,他老夫子弄清了,乃此三乐也。曾国藩使用数字将这样的箴言表达出来,内容非常之多。他在咸丰九年十一月初二日的日记中说道:日来,每思吾身,能于十“三”字者用功,尚不失晚年进境。十“三”字者,谓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寡也。他于同治四年正月初二日的日记后留了一个附记也写了一段这样的话: 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不三经三史 三子三集三实八本八常八德八败 八国八源八理八文八考八书 以上这些“三”和“八”条目其实就是他自己对这些格言警句的归总,他时时以这些文字来反省和约束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完善自我教育和人格修养,这些,不但,让他成就了不朽

的事业,也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研究曾国藩,不能脱离“古为今用”的思想,要吸收他优秀的东西,有选择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每个人去把洋洋数千万字的《曾国藩全集》读完,可能不大可能,但要记住他这些极具经典性的数字箴言,却是很容易的。读着这些箴言,弄懂了他的内涵,我们对曾氏也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一点,他这些数字箴言,一直到现在,我们尚可资利用。他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现在,我们就从修身、治家、为政治事、相人、艺文、求学、养生等方面来分析学习一下他的数字箴言。 修身 曾国藩的修身类箴言是很多的,人们称他为“理学大师”,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后一位集大成者,他的修身哲学具有中国儒家的典型特点,从下面这些修身的数字箴言中就可以看出来,读透他。 四课: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曾国藩所列的以上四课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核心思想,也可以说是中国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他一生念念不忘此四课,直到他临死前,犹将此四课剖析,不厌其烦的向两个儿子讲解: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慎独”就是指一个人独处,也就是在没有人管束的情况尚能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曾国藩说:“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

曾国藩一生的格言,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曾国藩一生的格言,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的心念,是最难控制的。 所以,内省就成了第一步的功夫,善念也罢,恶念也罢,首先要能够省察清楚;然后才谈得上第二步的功夫:“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而要清楚地察知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心静”又是前提。一个人若是天性恬静,自知极明,则没有话说;若这一方面的禀赋有所不足,则不得不借助于静坐等手段,以牢锁心猿,紧拴意马。宋、元以后,许多儒者都试用过这一办法、曾国藩也不例外。 一个人若要慎独,其前提是心静,假如欲火炽然,心粗气浮,则慎独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曾国藩对这一点有很深的理解。他在这一年l O月27日的日记里说: …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心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 静坐目的在于心性修养上的提高。我们今天亦有许多人学静坐,且名之曰“气功”,但也多半是求一些身体上的效应,这是很低的一个层次,曾国藩能够很快从这一层次突破出来,与他深厚的理论素养和高远的人生理想有关。 初学静坐,自然如初学骑马,或初学驾车一样,功夫很不容易上路的。我们且看看曾国藩蹒跚学步的足迹吧: 初3日:“一早,心嚣然不静……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意;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14日:“因心浮,故静坐,即已昏睡,何不自振刷也!‟‟ l 9日:“饭后,会客一次,静坐不得力。。‟ 25日:“昨日今日,俱无事出门,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静坐功夫,须是习熟,若不勉强苦思,更说甚?” 28日:“起,杂思,静坐半时,不得力。” 11月13日:“树堂来,与言养心养体之法。渠言舍静坐更无下手处,能静坐而天下之能事毕矣。因教我焚香静坐之法。所言皆阅历语。静中真味,煞能领取,心微浮则气浮矣,气散则心亦散矣。‟‟ 14日:“起亦不早,焚香静坐半时。饭后……仍静坐,不得力,枕肘睡去,醒来心甚清……

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平天下

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平天下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湖南一乡村,豆油灯吐出微弱 的光芒,一个少年正勤奋读书,有一篇文章他反复诵读,直到三更半夜,可就是背不下来。那晚,少年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只听少年翻来覆去诵读,贼人实在忍不住了,跳岀来大声说道:“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贼人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少年一眼, 扬长而去。 小偷的话使少年从此知耻而后勇,刻苦治学,奋发图强, 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封建社会中罕有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奇才。 这个少年,就是日后名扬天下的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年),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近代儒学宗师,晚清著名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道光十八年四月,年近30岁的曾国藩在正大光明殿参加科考复试,列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得赐同进士出身。此后,他正式更名为国藩,取国之屏藩之意。从此,他便以儒家思想为修行做事指导,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风雨 飘摇的大清政府撑起了一片天空。 修身,是做人之本。曾国藩一生严以修身,践行儒家思 想,身体力行,终身不辍。 殿试获得功名之后,曾国藩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二品大员。但初出茅庐,涉足官场,曾国藩的修身之路上盛开的

不是鲜花,而是荆棘。在晚清官场上,曾国藩不爱钱的性格为世俗所不容,他自己总结曾经受到了五次耻辱:“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 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 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屡败屡战, 坚忍实干,在屈辱中,曾国藩坚守高洁的灵魂,以一颗历经修炼的心来看天下,以“拙诚”、“坚忍”行事,把坚忍功夫做到了极致。 曾国藩自我要求极严,每天黎明即起,“三省吾身”,坚持读经和诸子百家,几十年坚持不懈,于经、史、训诂等皆有深入研究。在熟读儒家经典的同时,曾国藩更是以圣人的标准耍求自己,终生养成了三个好习惯:一是反省的习惯。 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而存在的不足。二是读书习惯。曾国藩曾说“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他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书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三是常写家书,在家书中讲述修身之要。 天资平平的曾国藩认为,一勤天下无难事,他的一生成 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勤勉守恒所致。勤于事功,故能够建立奇功异勋;勤于学业,故得以遗存著述卅卷;勤于修身,故值得被家族后人尊为楷模;勤于教子,故随能使晚辈桃李成荫。曾国藩说:“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他认为,勤如天地之阴气,立身居家,作官治军,都是依赖阳气鼓荡。勤则兴旺,隋则衰颓。可以说,勤于修身是曾国藩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齐家,是立业之基。曾国藩曾经持续写家书30多年, 留下了齐家的经典故事。 曾国藩官至极品,但他的宦囊并没有因此而丰富。初出山之时,曾国藩表示:“不要钱,不怕死。”统兵之后,可以支配的金钱虽多,但他为“风示僚属”和“仰答圣主”,把自己的部分收入捐给了战区灾民,寄回家的钱反而比以前更少。曾国藩不多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治理湘军、洋务运动)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天津教案、镇压太平天国)。作为汉族人,他能在满清的统治下官至一品,同时言、行、德又为后人所传颂。因此,作为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他的思想和学识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其中《曾国藩家书》作为其代表作,与《傅雷家书》、《一生忠告》并称三大家书。《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 修身篇中:“凡人作事,便须全部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忧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通,行得通也” 劝学篇中:“盖世人读书,第一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交友篇中:“凡事皆贵之,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涂以扩其只,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当然,曾国藩是功还是过,后人如何评价,历史终究是客观和公正的。正如丘吉尔所说:“建筑师造就了建筑物,建筑造就了建筑师。”对于曾国藩,历史造就了曾国藩,曾国藩也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2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3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着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着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__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此刻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体会5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体会5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 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细读《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到这句话其中的深意,仿佛是在与一位满腹经纶的长者对话,书中一行行细腻的文字,一封封深情的信件,让我感受到了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对于自身,他注重讲德,讲求诚心、正意、修身、齐家的道理,努力做到不负父母生养之德。他终其一生都在严格要求自己,体察人才,一直都心存善念。从他的家书中,不难看出他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每天都要用小册子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失败教训,以便及时克服。他“吾日三省吾身”,在自省中谨言慎行、孝顺父母、疼爱兄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我们时常懒散,在一件事情上即使是有了去实现的想法,最终却做不到知行合一。因此,我们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讲德行、讲孝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对于工作,他尽心尽力。欲成大事者,一定要有大格局、大气魄。做一件事情,要心思缜密、注重细节、全神贯注,自始至终不松懈。人没有恒心,做任何事都不会有成就。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是神圣的,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工作中遵规守纪、安分守己、踏实做人、干净干事。对当事人负责到底,心中时刻记得群众,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和心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好各种法律问题。时刻讲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做有品位、有品质、有品德的人。对于学习,曾国藩在《致诸弟》中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的方法。关于读书与修身养性,他教育儿子和兄弟子侄读书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学,坚持早起,拥有恒心。他勉励兄弟自立课程,还为他们设立了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读书到写字再到修身养性,详细至极。作为青年干警,我们始终要注重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在学习书本上知识的同时,更要运用到实践中,和同事讨论学习,互帮互助,努力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同时对照标准要求,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做到从心灵深处查找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从工作态度中查找工作落实上的不足,从生活态度中查找在自身要求上的不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