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设计浅析
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目一 盟一
~
一
建筑之目有街道甘隔。 H的方洼∞剖口置%成, 米到儿}米不等.#成连续的带状演水绿地。
2、按唧滴承擐地的卒目形奋粹蛭,我们通咎将片分为H r -娄:
(1 J点拭绿地,通常过#诚水绿地由干前期派水匡域R发的
艘作为小型域觑《水绿地盛鳃节点c
JL
(2)线址绿地。这类壤水绿地通常沿水边建成带状,宽1
r一个城市拇瞎体黝意史重大,艟市旌扼嚣骝空闻一足构成艟
洋毗邻帕十*业建筑城镇‰近柬体的口廿?接其毗邻水体性
质的T目q骨*诃滨、“滨、湖滨、海滨等. 般地“轴市淳水繁观”达溉念&具蔷蛆T要点: 第 它属f城m公共绿地*畴,且有城fH&共绿地的形态
#征㈨晰被性系统性、隹志性等);
掉,自足属于城市演水E的m畴.足城市范囤自水域(Ⅻ、
辽宁北四达景观园林】程设”建设有限公司/Ⅱ宁美术职业学院 <Ⅱt沈阳 110000))
【摘要】“壤水地Ⅱ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赘a.对城市£展
来说也是一十i有挑战-B的机遇.也带来在城市生≈十自女}嗄 新鲜空≈日机会”目恕自自.摩水景璁在一十域市景境十∞作 月是非目十■的,i怎2营造一十人m满意可现童的淳m景巩是 每一个m计"*自*占々难题,笔者认为,淳*景观设计是^m荨 重自然的目时运月Ⅱ廿B堆进行设计,在镕护自%,日晨自然的 日时.《m先进鞋术、t重美学观点的{断创新、做到T特蛙盅
潮,晦等)与陆地(主霹是绿地)相接的一定范围由的区域;
第j.它是属于城市公拱空同的m畴,这意味着它受城市多 种园索的制约,要承载城市活动,执行城市功能,体现城市形象r 反映城市问题等等。 从城市构成层面来看,城市滨永景现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
问的篮蔓组成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敲空问中兼具自然地景和 人I景现的匡域,水体和绿化的存在尤显拜独特和重要之址;在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生态、美观和休闲功能。
而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市民休闲需求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关于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研究成果,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休闲功能等多个角度分析滨水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滨水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地位和作用1.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其生态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市民的身心健康。
而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具有较强的生态功能,可以提升城市公园的生态环境。
河流、湖泊等水域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带来清凉舒适的气候环境;水体周边的滨水植被能够增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水体对于城市的防洪排涝也具有重要作用,减少城市的自然灾害风险。
在城市公园规划中,滨水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还能够改善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
2. 提高城市品质滨水景观的优美和水体的清澈,不仅可以增加城市景观的立体感,更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
优美的滨水景观和清澈的水体是城市的一大亮点,可以增加城市的宜居感和美感。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滨水景观可以大大提高城市公园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游玩、休闲,从而提高城市品质。
3. 改善市民休闲需求城市公园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滨水景观也能够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优美的滨水景观和清澈的水体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以进行散步、晨练、垂钓、游泳等各种休闲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
滨水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市民休闲需求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生态优先在城市公园的滨水景观设计中,生态优先原则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提升水体生态,增加物种多样性,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滨河路绿地

3.2.4滨河路绿地
• 滨河路是城市近临河、湖、海等水体的道路。 这种道路由于一面临水,空间开阔,环境优美, 是城市居民游憩的良好地方(见图3-40)。水 体沿岸不同宽度的绿带称为滨河绿地,这些滨 河路的绿地往往给城市增添非常美丽的风景。
图3-40滨河路设计图例1
பைடு நூலகம்
• 一般滨河路的一侧是城市建筑,一侧是滨河绿 地(带)。在水面不十分宽阔,对岸又无风景时, 滨河路可以布置得较为简单,除车行道和人行 道外,临水一侧沿岸可设置栏杆,修筑游步道, 成行种植树木,树间安放坐椅,供游人休憩。 如果水面宽阔、沿岸风光绚丽、对岸景色也较 好,沿水边就应设置较宽阔的绿化地带。设计 时根据人有亲水的习惯,应将游步道尽量贴近 有水一侧,铺装场地及设施的安放也应便于欣 赏水景。在可以观看风景的地方应设计成小形 广场或凸出岸边的平台,以供人们凭栏远眺或 摄影;在水位较低的地方可以因地势高低,设 计成两层平台;在水位较稳定的地方,驳岸应 尽可能砌筑得低一些,满足人们的亲近水面条 件;在具有天然坡岸的地方,可以布置为自然 式的游步道和树木。
• 滨河绿地内的设施可多样化,园桌、椅、 坐凳,栏杆、景墙,花台,山石,雕塑, 花架、亭、廊等都可以设置,但一定要适 当。
滨河路设计效果图1
滨河路设计效果图2
河滨路绿地实例1
河滨路绿地实例2
河滨路绿地实例3
河滨路绿地实例4
河滨路绿地实例5
河滨路绿地实例6
• 滨河绿地上除采用一般街道绿化树种外,在低湿 的河岸或一定时期水位可能上涨的水边,应特别 注意选择能适应水湿和盐碱的树种。在绿化布置 上,靠近车行道一侧的种植应注意减少噪声,以 保证游人安静休息和卫生、安全;临水一侧为便 于人们观赏和眺望风景,树木不宜种得过于闭塞, 但林冠线要富于变化,乔木、灌木、花卉、草坪 配合使用,以丰富景观。滨河路的绿化,除有遮 荫、美化的功能以外,有时还具有防浪、固堤、 护坡的作用,因此要注意斜坡上的绿化处理。可 以与花池结合起来种植花卉、灌木,也可以用护 坡砖结合草皮、树木,来避免水土流失、美化水 岸。
浅谈城市河道两侧景观绿化设计--以九院沙河河道两侧景观绿化为例

浅谈城市河道两侧景观绿化设计———以九院沙河河道两侧景观绿化为例李俊文(太原市文瀛公园山西太原030000)摘要:本文从我国城市河道两侧景观绿化现状出发,以九院沙河为例分析了城市河道两侧绿化现状,阐述了景观设计的思路,为河道两侧景观绿化提供类似设计经验借鉴。
接着笔者又分析了河道两侧绿地工程竣工后的优势及劣势。
最后,笔者结合多年自身工作研究经验对完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工作提出了改良性建议。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绿化设计;改良性建议中图分类号:TU98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0)10-0013-021城市河道两侧景观现状目前我国城市的河道主要以防洪、蓄水的功能为主,河道两侧多为生硬的混凝土河道护坡,对河道的生态环境以及两侧的景观绿化考虑较少,导致河道模式的僵硬化,生物物种的单一化,相应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改善生存环境质量的需求,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意识到将园林景观绿化融入到河道景观绿化中的重要性。
2河道两侧现状分析太原市九院沙河道路两侧景观绿化工程,全长约10km,规划红线宽15m,绿线宽30m。
项目启动前期,业主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
根据距离城市中心的距离以及附近建筑物的密度分为三段:城市段、半城市段及郊野段。
滨河西路以西至西中环大约5200m为城市段,该段河道两侧多为居住区和商业活动区,为人口集中段。
其中,滨河西路至新晋祠路段,河道两侧以高层住宅为主,南侧现状绿地种植杏树,长势良好;新晋祠路至千峰南路段,河道北侧有保利海德公园、万水装饰城、山西省博物馆,南侧有较多临时用地、建材城等;千峰南路至和平南路段,河道北侧临和平公园,南侧多为住宅小区;和平南路至西中环段,河道北岸临南内环西街林带,河道南侧有气源厂、十二院城住宅小区等。
西中环以西至红沟靶场大约3200m段为半城市段,此段商业活动区较少,居住区密度相对较小,人口密度也相对较小。
太原市滨河路园林景观解析

2019年5月'「设计太原市滨河路园林景观解析宋仁杰(太原市滨河公园,山西太原030006)[摘要]滨河路是太原市最重要的城市主干道,经过历年的园林绿化建设,已建成绿化面积600余万m2,100km多的景观大道。
随着“绿水青山”发展理念的深入,城市建设的扩展以及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的召开,滨河路的园林景观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滨河路;景观设计;植物绿化;汾河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5-0052-02太原市地处山西省中部,东西两面群山夹峙,中部为汾河冲积平原,汾河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城市依河而兴。
滨河路依河而建,汾河东岸为滨河东路,汾河西岸为滨河西路。
截止目前已建成道路总长度100km多,是太原市纵贯南北的城市主干道,更是太原市的景观大道。
滨河路绿化总面积600余万赤,共栽植植物品种200余种。
1滨河路的历史沿革(1)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滨河路还只是一条泥泞土路,是汾河两岸的护河堤坝,杂草丛生,大风吹过黄沙漫天。
一九九O年在汾河堤岸开始建设滨河路防护林带,当时只是简单成排栽植了杨树,国槐,白蜡,仅仅起到了城市防风固沙的作用。
(2)随着汾河治理美化,蓄水工程及道路的建设,迎来了园林绿化蓬勃发展,建成了最初滨河路的绿化雏形。
在各届政府的努力下,经过了历次南北延伸建设,构筑了滨河路南北发展的框架,同时也奠定了太原市城市南移西进发展的格局,形成了滨河东路中北大学迎宾桥,滨河西路柴村桥清徐,绵延100km多的绿色长廊。
(3)为了促进太原市经济发展,建设绿色太原,进一步提升省会城市中心区域的辐射功能,近年来太原市政府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带动了滨河路进一步扩展。
随着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太原的召开,滨河路的建设和绿化景观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2滨河路园林绿化设计理念滨河路红线宽110m,其中绿线宽65m o依次分为四个板块,50m宽林地,3m宽机非隔离带,2m宽中心路心池,10m宽风景带,加之各跨汾河桥区间互通绿化,街头游园等组成了滨河路的整体园林景观。
滨河景观设计理念

滨河景观设计理念滨河景观设计的理念是以滨河作为景观的核心元素,通过设计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公共空间。
滨河景观设计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与自然相融合、与城市环境相连的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首先,滨河景观设计要注重自然环境保护和修复。
通过恢复河岸的自然植被、湿地、河流等自然要素,提高空气质量、水质水量,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
同时,要合理规划绿地、树木和植物的种植,使滨河景观设计更能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和谐。
其次,滨河景观设计要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保护和传承。
滨河地区通常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历史特色的滨河景观。
例如,可以在滨河地区设置文化纪念碑、雕塑等艺术品,以展现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另外,滨河景观设计还可以将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和文化内涵的滨河建筑群。
滨河景观设计还要注重人文关怀和社区参与。
滨河地区通常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体验,创造一个宜人、舒适的空间。
比如,在滨河景观设计中可以设置跑步道、自行车道、休闲广场、运动设施等,满足人们的健身和娱乐需求。
此外,还可以设置座椅、观景平台等设施,让人们可以在滨河边休息、观赏风景。
另外,设计师还可以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景观设计的过程,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滨河景观的建设中,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最后,滨河景观设计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创造出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滨河景观。
例如,在滨河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还可以合理规划交通和出行方式,鼓励可持续的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等,减少汽车的使用。
综上所述,滨河景观设计的理念是以自然环境保护和修复为基础,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保护和传承,关注人文关怀和社区参与,追求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滨河景观可以成为城市的风景线,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2024年某滨河公园景观设计实例应用研究

2024年某滨河公园景观设计实例应用研究首先,在滨河公园景观设计的初期,我们注重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和分析。
该公园位于城市河流旁,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自然景观。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打造出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园。
首先,我们根据河流的形态和流向,合理规划公园的布局,确保公园的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河流的曲折变化,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使得公园在视觉上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在景观设计中,我们注重植物配置和绿化设计。
滨河公园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我们选用了大量本地特色植物进行绿化。
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较强的适应力,还能有效地提升公园的生态效益。
同时,我们根据不同的景观节点和功能需求,合理配置植物,形成了丰富的植物景观。
例如,在公园的入口处,我们设置了由高大乔木组成的林荫大道,既增加了公园的绿化率,又营造出一种庄重大气的氛围。
此外,在公园内部,我们还设置了多个特色景观节点,以丰富公园的景观层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滨水步道的设计。
这条步道沿着河流蜿蜒前行,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在步道的两侧,我们设置了亲水平台和休闲座椅,供游客休息和观赏河景。
同时,为了增加步道的趣味性,我们还在其中设置了一些景观小品和雕塑,使得游客在漫步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美妙的景观。
除了自然景观的设计,我们还注重公园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
滨河公园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将其融入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
例如,在公园的某个角落,我们设置了一个以当地传统建筑为原型的小品,既展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又增加了公园的景观亮点。
在公园的设施配置上,我们也充分考虑了游客的需求。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休闲需求,我们设置了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在公园的中央区域,我们建设了一个开阔的草坪,供游客进行野餐、放风筝等活动。
在公园的边缘地带,我们还设置了健身器材和篮球场等运动设施,供游客进行锻炼和娱乐。
滨河景观设计理念

滨河景观设计理念滨河景观设计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舒适、美丽的设计理念。
滨河景观设计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凸显滨河的自然风光,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服务,让人们在滨河之间享受自然、放松心情。
首先,滨河景观设计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滨河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在设计中体现出自然的美和生态价值。
设计中应包括植被的选择和布局,以及景观元素的设计。
植被的选择应考虑滨河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生长并能提供阴凉和观赏价值的植物。
同时,景观元素的设计应考虑滨河的独特性和主题,如河流、湖泊、湿地等,将它们融入滨河景观中,使其成为滨河的一部分。
其次,滨河景观设计强调公共空间的营造。
滨河景观是供人们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因此,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活动。
设计中应设置休息区、散步区、观景区和游乐设施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设计中应注重公共空间的开放性,让人们可以自由进入和使用滨河景观,增加人与自然的互动。
再次,滨河景观设计强调文化和历史传承。
滨河地区通常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设计中应注重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传统建筑、艺术品和习俗,展示当地的独特魅力。
此外,滨河景观设计也可以以历史事件和名人为主题,通过雕塑、纪念碑等方式展示历史和英雄人物的贡献,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滨河景观设计注重可持续发展。
滨河地区通常是城市的绿肺,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设计中应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设计中应设置垃圾回收容器和排水系统,保护滨河生态环境。
此外,设计中可以结合城市绿化计划,增加绿植的种植面积,提高滨河地区的生态价值。
总之,滨河景观设计以人为本,追求和谐、舒适、美丽的设计理念。
滨河景观设计将自然、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互动、休闲放松的场所。
滨河景观设计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设计浅析
本文介绍了城市滨河绿道的相关概念及构成,并对国内滨河绿道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分析,总结当前城市滨河绿道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生态保护、地域文化特色以及绿道流线延续性差等问题。
通过总结并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设计,综合考生态、地域文化、连续性、通达性等多种因素,提出彰显地域特色和多元化的人文活动空间、软化硬质驳岸以及绿道网络优化的观点,以期实现城市滨河绿道景观的固有价值。
标签:城市滨河绿道;绿道;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河道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重要场所。
然而近年来由于城市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大量的城市河道被侵占、填埋、污染,城市与水的关系由共生转变为排斥。
这无疑是一种违背可持续发展下作茧自缚的行为。
滨河区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城市功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环境及人民生活质量上有重要意义;同时绿道建设依附于河道景观形成复合型景观空间,其改造建设不仅直接影响着城市环境的好坏还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一、城市滨河绿道景观概述
1、滨河绿道概念
城市绿道从区域层次上讲,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它往往互相交错形成网状结构解决城市中相邻空间的“孤岛”状态;从地方层次上讲,可以把它理解成满足区域居民休闲散步功能的带状线型公园或道路。
其中滨河绿道是较为突出且重要的一种绿道类型,涉及“绿道”、“滨水区”研究领域。
根据地理类型可分为自然生态型绿道、综合型绿道以及城市河流型绿道,其中城市河流型绿道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宝贵资源,具有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空间、供人休闲娱乐的作用。
2、滨河绿道景观功能
城市滨河绿道具有休闲游憩、美化环境、调整城市微气候、功能连接等功能。
同时从宏观范围来看,城市河流作为“线”可以改善由建筑单位形成的“面”造成的的单调、同质化问题,从而转变成由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融合统一的点、线、面关系。
同时滨河绿道景观可以通过绿道的线性空间属性连接城市不同的块状空间,延续城市地域文化、因水的自然属性还具有调节沿河两岸的城市微气候功能。
3、國内滨河绿道景观设计的发展
早期国内关于绿道的研究多属于国外概念的引入及案例的分析。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人民对宜居生活的追求,城市滨河景观设计开始发展的十分活跃。
在理论上,俞孔坚提出“景观生态设计”、“可持续景观”等理论思想的运用以及北京建筑大学提出的“海绵城市”、营造生态河岸等为近年来我国滨河绿道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实践中,我国早期滨河绿道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对河渠、堤坝沿线进行绿化美化、强调防风固土、美化环境等功能,实现了小尺度简单绿化和美化,与现代意义上的多功能性滨河绿道有着较大的差别。
但近年来,由于理论层次的提高,我国在实践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此外,全国各地城市在此类滨河绿道景观的建设中都显现出较强的重视度。
二、我国城市滨河绿道景观现状问题
由于早期相关理论上的缺乏,多数已建成的滨河绿道景观存在一定问题,出现不能够满足当下城市居民需要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生态景观的保护
城市的快速扩张让生态环境被大量占用,其中城市河流及沿岸方面表现较为严重。
我国城市段河流护岸多采用耐久性好的混凝土,改变了原始相对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导致河流自我调节功能减弱。
对河床挖沙取石让河道蓄洪功能大打折扣,雨季一来极容易造成洪涝灾害,而垂直护岸又让河流沿岸植被大量缺失,造成洪涝后的路面积满淤泥杂质等。
同时对河道日常保护的疏忽又让河流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其结果往往在于不断的恶性循环,让当地生态景观日趋恶化。
2、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我国早期的滨河绿道景观设计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设计的实践大都直接套用国外思想。
造就今天的滨河绿道景观形成“千城一面”的现象,表现在没有独具特色魅力的区域识别性,缺乏对城市文化和居民生活需求的理解,仅仅是简单的美化及通行功能,让整体景观显得生硬呆板,缺乏互动。
同时城市家具方面如景观座椅、灯具、护栏等大多存在千篇一律、虽然美观但似曾相识的情况。
3、生硬的绿道连接功能
早期的滨河绿道景观还存在延续性差、过渡性弱的问题。
常出现同段流域出现分层现象如风格的分层、文化的分层等,没有良好的衔接与过渡。
虽然绿道的基本功能已实现,但总体上无论是与城市绿地的联系还是与建筑、人的融合联系,依然显得比较生硬。
三、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1、城市绿道网络的伸展连接
城市滨河绿道是城市绿道网络系统下的重要部分,滨河绿道依托河流将城市中现有的分散绿地进行更具亲和力的串联,从而形成更具整体性、生态性的城市绿地系统。
在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设计中,因以区域绿道网络整体规划为主导,在滨河绿道路段中设置次级绿道节点垂直河岸延申连接区域其他绿道及绿地,形成以滨河区为核心的辐射型生态空间并引导人们的流向。
以期实现滨河绿道的游憩、社会和景观价值。
2、生态安全的亲水驳岸
较大高差的垂直驳岸及其暴露的混泥土阻挡了人们的亲水参与性,同时也一定层度影响了环境美观度。
在城市滨河绿道景观中,由于河流本身就是一种景观元素,其驳岸设计更应亲近而非隔离,在原有保障安全的垂直驳岸下构建由草皮、芦苇等水生植物构成的生态护坡,通过斜坡改善原有驳岸的美观度和生态性并提升河流的调节能力。
同时综合汛期、枯水期、平流期的平均流量高度构造不同时节性的亲水平台,满足居民的功能需求,提供丰富的游憩方式。
3、彰显地域特色和多元化的人文活动空间
城市滨河绿道景观作为连接城市功能区块和满足市民游憩活动的重要空间,在表现城市独具一格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上有重要作用。
在专项设计中应充分理解当地历史文化与发展,提炼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及图案并通过“差异化”设计应用于道路铺装、构筑物、景观小品中,通过文化符号的元素叠加强化人们的记忆,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空间,从而增加城市居民的归属感,传承城市文化并良好的发扬。
在可达性设计中,将周边相连的城市公园、旅游景区、重要建筑等地进行相对应的出入口设计,并在宏观区域范围中梳理文化等级关系,寻找整体文化价值并对不同功能地块的“卡口”区域通过道路铺装的变化、小品形变等进行过渡化设计,从而形成大范围内统一且有序过渡的景观空间。
此外,在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该区域与周边环境、建筑的呼应关系。
根据周边环境与建筑功能的不同从而规划相应的功能分区,合理的弱化景观边线。
同时基于人天性亲水的行为特征,设计大量的亲水景点如亲水栈道、亲水广场、内地景观池等。
沿河道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设计用于骑行慢跑的绿道、活动展演中心等突出滨河绿道的游憩功能,凸显亲水魅力。
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都是依水而居,其中滨河区作为城市亲水地段,具有承载城市文化和形象的功能。
随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提升,滨河绿道景观也逐渐展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地域特色,成为人们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
因此在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设计中,要综合考生态、地域文化、连续性、通达性等多种因素,通过合理设计,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态,休闲场所、为城市增添极具魅力的形象名片。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城市滨水区发展的景观化思路与实践[J].建筑学报,2007(7):11-14
[2]杜春兰,代劼.滨水景观设计[J].时代建筑,2002(1):28-31
[3]俞孔坚,城市绿道规划设计[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66-80
[4]成捷.城市滨水空间人文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原则及要点[J].居舍,2018(3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