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语系词汇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跨语言对比视野中的汉藏语系动量词语义特征分析

跨语言对比视野中的汉藏语系动量词语义特征分析

跨语言对比视野中的汉藏语系动量词语义特征分析汉藏语系的语言多数都有动量词,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看,不同语言动量词与动词搭配的语义选择是有区别的。

通过对汉藏语系多种语言动量词语义的考察,分析出动量词系统的语义特征,并对其进行细化描写,在此基础上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动量词语义参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多语言动量词语义参项的共性和个性。

标签:类型学动量词语义特征对比现代汉语语法的一个特征是有丰富的量词,而汉藏语系的很多语言也有量词词类。

在有动量词的语言中,动量词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动量词是和动词搭配使用的,动量词和动词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具体表现是什么?不同语言的搭配规律有什么共性和差异?能否通过跨语言比较的类型学研究找出动量词的普遍语义参项?这一点,目前的研究鲜有涉及,因而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

一、现代汉语动量词系统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动量词和动词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动量词的语义特征是相互选择的过程。

我们在整理分析现代汉语动量词语料的基础上,对动词作出更细化的语义分类。

通过分析与之搭配的动量词的语义特征,总结出现代汉语动量词编码的语义参项,在此基础上对每一个动量词进行详细的语义分析,进而总结出了汉语动量词系统的语义特征①。

现代汉语动量词的语义参项分三个层级,其中一级语义参项为:通用属性、时间属性、人类动作属性和非人类动作属性。

二级语义参项为:时间属性下的短时属性、长时属性,非人类属性下的自然界风雨动作,人类动作属性下的行走位移动作、言说动作、手的动作、文体活动动作、饮食动作、农耕动作。

三级语义参项为:行走位移动作下的一般行走位移动作和环绕义行走位移动作。

现把以上语义参项列表如下:表1:现代汉语动量词系统的语义参项表语义参项动量词一级参项二级参项三级参项通用属性次、回时间属性短时属性下1、下2长时属性气、阵、场1人类动作行走位移动作一般行走位移动作趟、遭1环绕义遭2言说动作番、通、遍手的动作把文体活动场2农耕动作茬饮食动作顿二、藏缅语族动量词系统语义特征刘丹青(2002)认为,藏缅语量词的发达程度受地域的影响超过受谱系的影响。

汉藏语形容词研究现状

汉藏语形容词研究现状

汉藏语形容词研究现状摘要:本文对汉藏语形容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在汉藏语形容词研究中汉语形容词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且研究深入、系统,但非汉形容词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和系统。

关键词:藏缅语,壮侗语,苗瑶语,汉语,形容词,研究现状一、藏缅语形容词研究现状藏缅语形容词研究成果本人搜索查询到在1981年至1999年公开发表的专题论文共有6篇,2000年至2016年公开发表的形容词研究专题论文共查询到10篇,从不同角度对形容词进行研究。

从形容词重叠方式和重叠后表示的意义方面研究的成果有,杨焕典《纳西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1984)从“重叠式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与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三方面来阐述了纳西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构型方式。

提出重叠式的特点是运用增音手段来表示语法意义。

王会银《现代藏语拉萨话形容词重叠形式》(1987)探讨了藏语拉萨话形容词的7种重叠式,即AA 式、AAA式、ABB式、ABAB式、AABB式、ABArkja?式、aBAB式。

认为运用好形容词重叠式能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准确、更严密、更细腻。

从形修名语序方面研究的成果有,戴庆厦《景颇语形修名两种语序对比》(2002)从语序类型学的角度对景颇语“名+形”和“形+名”形修名两种语序作对比,分析出了对两种语序的制约条件主要是语法,此外是语义和语音方面。

对两种语序的性质及其历史演变做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景颇语先有“名+形”,而“形+名”是后起的。

戴庆厦,傅爱兰《藏缅语的形修名语序》(2002)用类型学跨语言的比较法,探讨了1.复合词的形修名与短语的形修名语序。

2.“形容词定语和指示词定语、数量定语共同修饰名词时的制约关系。

” 李泽然《哈尼语形容词修饰名词的语序》(2003)从语义与语法角度对哈尼语“名+形”、“形+名”的语序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共时层面的对比,认为目前“名+形”复合词多于“形+名”,但是“形+名”的结构式未来可能会呈不断增多趋势。

汉藏日常交际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汉藏日常交际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汉藏日常交际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本文通过对汉藏日常交际语言进行对比,以语言为突破口,分析汉藏民族在日常交往中体现在寒暄语、亲属称谓语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与发展。

标签:寒暄语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影响因素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很多人往往只学到语言的表层意义,而不顾交际的场合、对象以及目的语民族的文化因素,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被误解。

本选题以汉藏日常交际中的寒暄语和亲属称谓语为切入点,对汉藏寒暄语和亲属称谓语进行对比,找出造成汉藏日常交际语言中的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

通过了解汉藏语言的文化内涵,减少汉藏民族交往中产生的误会和冲突,促进汉藏跨文化交际。

二、汉藏民族在日常交际中体现在寒暄语方面的差异寒暄语是指人们见面时互相问候的话语,它能反映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历史背景。

“吃饭了吗?”是一种最常用的问候语,它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对对方的关心,二是确认对方是否吃饭。

在笔者小组的调查中,对这一问题,汉族学生选择“打招呼”的占37%,藏族学生选择“打招呼”的占27.30%;选择“关心你是否吃饭”的比例,汉族占8.60%,藏族占24%。

大部分汉族学生认为对方问你“吃饭了吗”只是打招呼,而藏族学生则认为有可能是表示对他人的关心或打招呼。

这表现出汉族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而藏族学生则相反。

在汉藏的日常交往中,隐私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类似“结婚没有?”“你的工资是多少?”等,在汉族人看来,这些问题都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心,这种话题会让人感到温馨、体贴。

但是调查中,有占比例为68.4%的藏族人不喜欢询问和被询问这种问题,藏族人对自己的隐私情况相较汉族人而言,比较保守,不喜欢询问他人的个人事情,尤其是涉及到金钱、婚姻、年龄这些方面的问题。

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汉藏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

三、汉藏民族在日常交际中体现在亲属称谓语方面的差异称谓语是言语交际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称呼语,能使交流顺利进行,不恰当的称谓会使得对方感觉不舒服,导致谈话发生冲突、矛盾。

试论汉藏语系核心词比较研究

试论汉藏语系核心词比较研究

收稿 日期 :0 6 3 2 20 —0 —0
作者简介 : 黄树先 (9 1 , , 16 一) 男 湖北黄陂人 , 文学博士 , 中科技大学教授 , 华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为历 史语言学 。郑春兰 , , i 女 博
生。
维普资讯

8・
维普资讯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 报 20 06年第 2 期
Ju a o a g o gP l e h i N r l iest or l f n Gun d n oy c nc oma v ri t Un y
试 论 汉 藏 语 系核 心 词 比较研 究
经典的比较语言学认为 , 语法 ( 形态) 简单的语言 , 法 。

保罗 ( 7 : — ) 1 2 3 4 却有不同的看法 , 9 他认为:汉藏语系 “
汉语 核 心 词研 究 回顾
汉藏语 系核心 词 的 比较研 究 , 首先 应该 以汉语 核 是根据藏~克伦语和汉语所共有的一系列单音节词根 最 汉 建立起来的。正如下面所显示 的,关于这些词根的某 心 词 的研究 为基 础 。 近若 干年 , 语 核心 词 的研 究 开 最 大体 些语音对应规律可以肯定下来 。我们没有理 由怀疑这 始 引起 学 者 的注意 。 近几 年 的研 究 , 上有 以下 比 个材料所揭示的发生学上的联系。汉藏语系两个分支 较 明显 的趋 势 : ( ) 一 研究汉语核心词 的替换 王力先生在 《 汉语 都以使用单音节词根和声调系统的发展为特征 ,不过 史稿》 中讨论了“ 汉语基本词汇的形成及其发展” 这可 , 这些 特征 没有什 么 重大 的价值 ,因为 这两个 特 征其它 语系( 台语 、 苗瑶语) 也都有。以句法来说 , 汉语和克伦 以看作是早期汉语常用词的研究。蒋绍愚先生很早也 倡导研究常用词 , 张永言 、 汪维辉 (95 对蒋绍愚先生 1 ) 9 语的宾语在动词之后 , 而所有藏缅语则毫无例外 , 宾语 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蒋绍愚先生曾经设想 ,可 “ ‘ 律放在 动词之 前 。就藏 缅 语形 态一般 是古 老 的性质 来看 , 人们可以假定藏缅语的语序是一种原始的形式 , 以根 据 一些 常用 词 语 的更 替来 考 察 词 汇 发 展 的 阶段 ’ (91 9 1 1 《 19 年 月 33 从词汇史看列子 的撰写时代》 就 一 而汉语和克伦语 的词序则都是受了动词加宾语类型的 文致张永言信 ) 。在新出版的《 蒋绍愚 自选集》 又多 中, 邻 近语 系 ( 台语 、 瑶语 、 苗 孟高 棉语 ) 的影响 。克 伦语 和 次论及这一问题 , 还有专文《 白居易诗中与口有关的动 汉语在句法上出现的一致性 ,就其来源来说是次要

不同水平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比研究

不同水平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比研究
问卷按照里克特五级量表(Likert Scale)形式计 分,分别从“完全不同意”(1 分)到“完全同意”(5 分)。 将所有被试的该项分数统计后,取均值。均值 0-1 分 表示几乎从不使用该项策略,1.1-2.0 分表示通常不使 用该项策略,2.1-3.0 分表示该项策略运用情况一般, 3.1-4.0 分表示通常使用该项策略,4.1-5 分表示总是
本研究中,词汇水平测试 2000、3000、5000 级别试 题数目相同,均有 5 组 15 个单词,每个单词 1 分,满分 45 分。每组试题包括 6 个英语单词和 3 个英语释义, 要求被试从每组的 6 个单词中选出与释义相符的 3 个 单词,并将正确单词的序号填写在意义一栏前面的横 线上。具体如下:
1 ceiling 2 office 3 some thing that tells time 3 watch 5 main body of a tree 4 vehicle 6 a tool used for writing 5 trunk
问卷回收后,按照统计学大家吴明隆(2010)高低 分组临界国际通用划分标准 27%和 73%为界,将被试 的词汇水平测试总分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前 27%归 为低分组,后 27%归为高分组,低分组 38 人,高分组 44 人,以此作为分组变量,运用 SPSS 21.0 统计软件进 行独立样本 T 检验。
国内外学者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大量探 讨。在众多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中,语言学习者现有 语言水平引起了研究者们广泛注意[1- 。 2] Lawson & Hogben(1996)指出,区别两组学生现有语言水平的一 个明显特征便是语言水平测试得分的高低[3]。就现有 词汇水平而言,即指词汇水平测试得分的高低。
1 研究设计

汉语、英语、藏语词汇对比

汉语、英语、藏语词汇对比

论文标题汉语、英语、藏语词汇对比——以学校教学词汇为例论文标题Chinese,English,Tibetan vocabulary ——with the school teaching words as an example论文作者论文作者内容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在各族文化交流中,本民族语言不再是单一的语言形式,许多其他词汇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本民族的语言内容,更使语言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本文通过汉语、藏语、英语之间的词汇比较研究探讨其三者在构词、日常用语、文化渊源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是否具有一些深层共同性,是否具有某种亲密关系,为探究汉、藏、英间语系的亲缘关系提供一点线索。

Abstact: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e ,and culture is closely linked to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in an ethnic and culture exchange ,the national language is no longer a single language form ,many other words used not only enriched the national language ,the language exhibits a plurality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hinese ,Tibetan ,between English vocabulary comparison of the word-building ,in everyday language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general charter and individual charter ,whether to have some deep in common ,whether they have any intimate relationships ,to probe Chinese ,Tibetan ,English languag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vides a clue .关键词:词汇词汇特点词的感情色彩构词法词义文化渊源Key Words:V ocabulary Lexical features The emotional words Word formation Word meaning Cultural origin目录内容摘要 (3)正文目录 (5)一、比较几门语言的词汇特点及差异 (6)二、词汇的语法对比 (6)三、构词方法对比 (7)四、语言源流与文化渊源的差异 (11)五、在教育教学中三种语言词汇的教学问题 (12)注释 (13)参考文献 (13)附录 (13)后记(致谢) (14)汉语、英语、藏语词汇对比——以学校教学词汇为例“语言,像文化一样,但很少是自给自足的¹。

西夏语在汉藏语系比较研究中的地位

西夏语在汉藏语系比较研究中的地位

L ANGUAGE AND L INGUISTICS 8.2:447-470, 20072007-0-008-002-000018-1西夏語在漢藏語言比較研究中的地位龔煌城中央研究院西夏語是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語言,它擁有十一、二世紀的文獻記錄,是漢藏語系四大古典語言之一,在原始漢藏語與原始藏緬語的構擬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西夏語中所保存的漢藏同源詞,有助於解決漢語上古音構擬中所發生的若干爭論,而它所保存的藏緬同源詞則提供給藏緬語比較研究非常寶貴的材料。

可惜在以往的漢藏語以及藏緬語的比較研究中,西夏語幾乎完全受到忽視。

本文舉了一些具體的例證,討論西夏語中所保存的漢藏與藏緬同源詞,對漢語上古音的研究以及原始藏緬語的構擬提供了哪些重要的資訊。

關鍵詞:西夏語,原始藏緬語,原始漢藏語,比較研究1. 前言西夏語是十一世紀至十三世紀中國西北地區黨項羌族所使用的語言,在譜系上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西夏人創制了獨自的文字,發展了高度的文化。

西夏人以西夏文著述,包括韻書、詞書、語彙集等、並翻譯了大量的佛經及許多重要的漢文典籍。

這些著作成為我們今天研究西夏語言、文字的重要材料。

西夏語是漢藏語系四大古典語言之一,在漢藏比較語言學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在這四大古典語言中,藏語由於保存著完整的韻尾以及豐富的複聲母而成為構擬原始漢藏語聲母與韻尾系統最重要的依據。

緬甸語也因為保存入聲與鼻音韻尾而成為可與漢、藏兩個語言互相印證的材料。

另外,緬語也保存了許多帶 -r-與 -l- 的複聲母,因而能提供構擬原始漢藏語,甚至漢語上古音複聲母的重要線索。

至於西夏語則由於它保存原始漢藏語的三等介音,以及一些韻母的區別,而可以與漢語互相印證,成為構擬原始藏緬語以及原始漢藏語韻母系統不可或缺的語言。

很可惜的是,西夏語的研究似乎沒有引起一些重要的藏緬語學家的重視,以致西夏語的研究成果,在漢藏比較語言學中沒有扮演它應有的角色。

揆其原龔煌城448因,主要在於西夏語學者未把他們的研究成果以方便其他學者能利用的方式出版,才造成了現在的結果。

汉藏语系语言

汉藏语系语言

汉藏语系语言一概说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早期曾称为“印支语系”(Indo—Chinese Family),也有的称为“藏汉语系”(Tibeto-Chinese Family),现在通称为汉藏语系。

这是由于这个语系中的汉语和藏语的历史文献最丰富,使用人口较多,因而用这两种语言的名称来概括与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群。

汉藏语系一般认为包括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三个语族。

壮侗语族在国外有的称为侗台语族或台语族。

最早提出这一分类法的是李方桂先生。

他在《中国的语言与方言》(1937)一文中就提出汉藏语系分汉语、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的论点。

1954年罗常培、傅懋勣先生在《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一文中提出的汉藏语系分类表与李方挂先生的分类法大致相同。

汉藏语系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老挝、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孟加拉、越南、柬埔寨等亚洲各地,此外,在世界各地还有不少使用汉藏语系语言的人。

中国是汉藏语系语言的集结点,据孙宏开、胡增益、黄行编的《中国的语言》,已确定的语言有120多种。

国外学者有的并不清语言和方言的区别,以族称或地理分布为依据,把方言也认作语言,认为中国的语言总数有三、四百种之多。

这个结论不可靠。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各民族杂居的较多。

汉藏语系各语族、语支的语言,形成许多语言交错的地区。

汉语分北方、吴、湘、赣、客家、粤、闽等方言,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藏缅语族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即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外分布在缅甸、印度、锡金、不丹、尼泊、泰国。

苗瑶语族分布在中南、西南和东南地区,即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广东、海南;国外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1975年越南战争后,有一部分难民移居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等西方国家。

壮侗族语分布在中南、西南地区,即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贵州、湖南、广东、海南、四川;国外分布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藏语系词汇对比研究
汉藏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之一,包含了许多语言,如汉语、藏语、缅甸语
等等。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各种语言在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本文将通过比较汉藏语系中几种语言的词汇,探讨它们的异同点。

首先,我们来比较汉藏语系中两个最为重要的语言,即汉语和藏语。

汉语作为
世界上最大的语言之一,其词汇量达到了十万以上。

而藏语则是一种在喜马拉雅山区广泛使用的语言,它的语法极其复杂,而其中的词汇却非常纯粹,几乎没有外来词。

在比较汉语和藏语的词汇时,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词汇来源截然不同。

汉语中
许多词汇来源于古代汉字,而藏语则几乎所有的词汇都来源于单词,这使得藏语的词汇非常纯粹,没有太多的变异。

其次,我们来比较汉语和缅甸语。

缅甸语是一种在缅甸南部广泛使用的语言,
其特点是语法复杂,而且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

和汉语相比,缅甸语的词汇量相对较少,但种类非常丰富。

在词汇上,缅甸语往往和印度语、泰语等南亚语言有着相似之处。

最后,我们来比较一下汉语和印度语。

印度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使得印度语的词汇在世界语言中也是一枝独秀。

在词汇方面,印度语经常使用复合词,这使得印度语的词汇量相对汉语而言更加丰富。

此外,印度语中的一些词汇也对汉语产生了影响,如“咖喱”、“香橙”、“卡马克”等。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汉藏语系中各个语言在词汇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汉语的词汇量极大,而藏语则非常纯粹,而缅甸语和印度语则在种类和用法上较为独特。

尽管这些语言在词汇方面有着诸多差异,但它们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