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0.1 难点重点归纳

西方宏观经济学是由三个理论发展而来的,具体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

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货币数量论,它是关于货币数量变化决定价格水平变化的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

①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MV=PT,后一种形式已经不太流行)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Y=kPy),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它们被认为是早已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表达形式。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方程:

式中L为对货币的总需求;

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2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为利息率;P为价格水平;特别是其中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但是它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②弗里德曼根据自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他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

度V(或者

)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而是决定V值的函数,V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V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自然率假说

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根据自然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一个货币主义的结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

主要观点:(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具有决定作用;(2)长期中,货币数量主要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而不影响就业和实际国民收入;(3)短期可以改变实际变量;(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稳定性。

政策主张:(1)反对凯恩斯的财政政策;(2)反对“斟酌使用”(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3)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尽力避免国家干预。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解释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其四个假设条件如下:

(1)个体利益最大化。

(2)理性预期。即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包含3个含义: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错误。

(3)市场出清。即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和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给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所以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

(4)自然率。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

(1)宏观政策无效论。其原因在于理性预期。货币主义仅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更进一步。

(2)适应性预期错误论。其原因是人们进行预期时候不但要根据过去的事实,还要考虑将来的变化。

(3)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卢卡斯批判”。

5.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和新古典模型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建立自己的经济模型的时候引入了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AD的变化可以由意料之中的因素(如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和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 有影响的理论流派。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人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 y=zf(k)。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为节省篇幅,这里只说明其基本思路。首先,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建立了解释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各种理论,其中包括长期劳动合同论。其次,新凯恩斯主义导出了短期总供给曲线。最后,利用短期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察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回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衰退或高涨状态)。 (3)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反对政府干预。早期的理性预期学派就曾断言,由于人们的合理预期,规则的政策对产量变动是无效的。因而,为了避免因政策的突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政府应按稳定的政策规则行事。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财政政策有效性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财政政策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是两种经济思想流派,分别代表了市场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种经济理论的观点。虽然它们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下文将讨论它们各自的核心理论和立场,并简要探讨它们对于经济政策的影响。 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主导经济学的流派,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个体理性行为。其核心观点认为,市场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自由度越高,经济效率越高。他们相信,供求关系的自动调节可以在经济中产生均衡状态,从而使资源得到最佳分配。 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它忽视了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即市场不能完全自我纠正的情况。新古典经济学很大程度上排除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这可能导致对市场冲击的无法处理,进而导致经济危机。正是因为这些局限性,新凯恩斯主义才崛起。 新凯恩斯主义是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思想为基础的,它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干预。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出现失灵时,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就业增长。凯恩斯主义还认为,经济波动是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因此应通过适度的政府干预来刺激需求。 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有效需求”,即消费者和企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和。凯恩斯认为,如果有效需求不足,市场自身无法自我调节,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开支、减税或贸易保护等手段来增加有效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新凯恩斯主义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批评者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此外,政府干预的实施和效果也往往受到政治和行政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⒈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凯恩斯主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或反对自由放任〕的原因。 答:凯恩斯学派认为经济循环波动,起因于市场经济部的*些因素,可运用政府的控制手段进展调节消除,提供一个经济开展的稳定环境。而新古典经济学派析纸币与信用扩对于贸易的影响,并以此解释经济循环,经济循环起因于外部因素。认为经济循环起因于政府对于货币与信用市场的干预。两个学派最明显的分歧是承不成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成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到达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因而,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并且突如其来的干预可能使经济走向更大的非均衡。 2.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由于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和边际消费倾向这三大心里规律作用,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导致有效需求补足,依靠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也缺乏以使经济到达充分就业均衡,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到达市场出清。在经济从非均衡走向充分均衡这样一个长期过程,政府的干预的各种手段,可以补足社会的有效需求缺口,到达充分就业的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减损,因此,政府的干预是有益而且有必要的。 ⒉"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容。〔萨伊定律〕 答:1、理论上,凯恩斯反对萨伊定律,提出有效需求理论,认为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就业〕,而在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下,有效需求缺乏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市场机制无法调节这种失衡。 2、方法上,凯恩斯回到了重商主义研究宏观经济问题时使用的总量分析方法,并克制了"二分法〞,将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结合起来。另外还运用了短期分析和比拟静态分析方法。 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展积极干预和调节。 ⒊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特征。〔综合表达〕 答:①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相结合——最显著的理论特征。 ②将凯恩斯所强调的短期分析与新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长期分析相结合。 ③将凯恩斯所主的政府干预调节机制与新古典经济学所主的市场自行调节机制相结合。 ④将凯恩斯所强调的财政政策与新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货币政策相结合。 ⑤将凯恩斯的非均衡分析方法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相结合。 ⑥广泛吸收其他学派的观点。 ⒋新古典综合派"混合经济〞理论的根本容以及混合经济的概念。 答:混合经济:在以市场机制为根底的前提下,国家干预经济活动。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体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同时,政府必须根据市场情况,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的均衡增长。 混合经济理论体系: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 三个模型所构成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收入—支出模型:对凯恩斯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论的描述。 IS—LM模型:表达了凯恩斯将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合为一体的方法论指导思想,同时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融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决定论。 总需求—总供应模型:考虑到总供应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把总需求和总供应结合起来解释经济现象。

现代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现代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现代经济学派是指以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两大学派。两者在经济理论与政策上存在一些差别,但共同致力于解释和预 测经济现象,以及提供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本文将探讨这两个 学派的主要理论和政策观点,以及它们在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时的应用。 一、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它在上世纪中叶至今 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其核心理论是供求理论和边际分析。新古典经济 学认为,经济行为主体是理性的,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做 出决策,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概念,如效用边际递减、供 给曲线、需求弹性等。这些理论和概念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市场竞争、 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等微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也被用于分析宏观经 济现象,如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同时,新古典经济学也为现代经 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是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 学派。梅纳德·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这一核 心观点,认为市场在短期内可能处于不完全就业状态,因此需要通过 政府政策来刺激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并不完全有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竞争等问题,因此经济政策的干预是必要的。对于宏观经济管理,新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并通过适当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福利政策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对于解释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期间,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宽松政策的应对方案,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恢复就业。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对比与结合 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一些理论观点上存在分歧,如市场的有效性、经济政策的作用等。然而,在实践中,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结合和补充。 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两个学派的观点可以共同参考。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和边际分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提供了基础,而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失灵、不完全就业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也为新凯恩斯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为新凯恩斯主义的模型构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使其更加严谨和合理。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学派的两大学派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分别以供求理论和边际分析、总需求决定总产出为核心观点。两者在解释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时可以相互结合和补充。我们应当根据具体

新古典与新凯恩斯

新古典、新凯恩斯与其他 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 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新货币数量论 弗里德曼根据自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他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 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k 1)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自然率假说 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根据自然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一个货币主义的结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主要观点:(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具有决定作用;(2)长期中,货币数量主要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而不影响就业和实际国民收入;(3)短期可以改变实际变量;(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稳定性。 ※政策主张:(1)反对凯恩斯的财政政策;(2)反对“斟酌使用”(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3)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尽力避免国家干预。 新古典经济学派 (1)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解释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 (2)其四个假设条件如下: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即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市场出清:即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和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给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所以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自然率。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①宏观政策无效论。其原因在于理性预期。货币主义仅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更进一步。②适应性预期错误论。其原因是人们进行预期时候不但要根据过去的事实,还要考虑将来的变化。③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卢卡斯批判”。 (1)公债非中性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不仅把公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也认为公债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为此,他们还提出了所谓的“公债哲学”,其要点是:第一,公债的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欠公众的债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

西方经济学考研(宏观)第10章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0.1 难点重点归纳 西方宏观经济学是由三个理论发展而来的,具体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 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货币数量论,它是关于货币数量变化决定价格水平变化的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 ①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 y =MV 和MV=PT ,后一种形式已经不太流行)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 Y=k P y ),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它们被认为是早已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表达形式。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方程:,)()(),(21r L y L r y L P M +== 式中L 为对货币的总需求;1L 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 2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 为利息率;P 为价格水平;特别是其中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但是它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②弗里德曼根据自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他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k 1)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自然率假说 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根据自然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一个货币主义的结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 主要观点:(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具有决定作用;(2)长期中,货币数量主要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而不影响就业和实际国民收入;(3)短期可以改变实际变量;(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稳定性。 政策主张:(1)反对凯恩斯的财政政策;(2)反对“斟酌使用”(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3)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尽力避免国家干预。

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0.1 简答题 1.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问题上有什么差别? 答:尽管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都坚持市场非出清的假设,但两者的市场非出清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主要在于:(1)凯恩斯主义市场非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黏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但是调整是缓慢的;(2)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理论缺乏微观基础,没有阐明为什么价格和工资具有刚性,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则增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定。 一个就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另一个就是理性预期,这一假设来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2.试说明: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价格呈黏性的原因,以及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的影响。 答:价格黏性指经济变动中价格调整缓慢的倾向,价格黏性分为名义价格黏性和实际价格黏性。名义价格黏性指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的调整不能按照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变动;实际价格黏性是与“名义价格黏性”相对而言,是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工资的黏性,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黏性,一种价格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黏性。 (1)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之所以有黏性,原因是主要有:①市场的不完全,存在垄断竞争。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价格黏性,但实体经济中完全竞争市场只占有很小的部分,非完全竞争是市场的主体,在这种市场上,企业可以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当变动其产品价格的时候需求付出一定的成本,因而导致了短期内价格无法立即作出调整,出现价格黏性。②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解释原因等等措施都会带来费用和成本,类似于饭馆改变价格重新制作菜单一样,如果价格变化很多,成本会增加,顾客可能也不满意,这就使企业不会轻易变动其成本。造成价格黏性。③协调失灵。当一个社会无法取得一个可行的、所有人都认可的结果时,社会就出现了协调失灵。因为一个经济单位要改变自己的价格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决策还要看其他相关经济主体的决策,因为他们的收益状况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在协调和谈判过程中不能达成一致,就会延缓价格调整,同样也会造成价格黏性。④有效劳动需求。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一定的需求水平和一定的工人工作的努力程度下,一个经济单位要改变自己的价格,就要相应地改变劳动的投入数量以改变价格,因为有工会等劳工组织、劳动协议书的存在,企业不可能随时对劳动投入进行调整,工资也存在黏性,所以也发生价格不能及时调整的后果,出现价格黏性。 (2)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的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学家认为在长期里,价格经过充分地调整之后,经济会处于一个均衡的状态,此时劳动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处在均衡中,但是在短期内,由于价格的黏性,整体经济会偏离一般均衡,使价格高于或低于均衡时的水平,总需求大于或者小于供给,国民收入出现短期波动。 3.“两个剑桥之争”争论的主要焦点是什么? 答:两个剑桥之争是指美国新古典综合派和英国新剑桥学派之争。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对《通论》中若干论点的理解和现实问题的看法发生分歧,逐渐形成两个对立的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以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中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九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九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 恩斯主义经济学 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南开大学考研) 解答:(1)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四,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2)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可概括为如下三点:其一,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其二,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其三,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即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 2.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解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 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微观经济学表明,理解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其最大利益。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 所谓理性预期是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

致的预期。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市场出清的假设是说,无论是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向于相等。 自然率假说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3.推导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解答:解答:一个典型企业i的供给函数由下式给出 y i=h(P i-P)+y; 其中y i为企业的产量,P i为其产品的价格,P为价格总水平,y;为企业的潜在产量,h表示企业对其产品价格与价格总水平偏离的一种反应,h>0。 用P e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P的估计,从而有 _-士 y i=h(P i-P e)+y j(1) 进一步地,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假定按下式进行 __A.A P e=P+b(P i—P)(2) 式(2)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该社会的有关机构预测并公布的价格预测值P;另一部分是企业根据其经验对预测值P的调整,参数b为调整系数。 将式(2)代入式(1)并整理,得 Yi=h(1-b)(Pi-P)+y* 从整体上看,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将所有企业的供给曲线加

货币、新古典、新凯恩斯主义.

一、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中的争论 1.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货币主义的出现旨在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及理论进行批判。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使用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在于控制利率。由于长期执行财政政策, 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压低利息刺激投资, 使得西方国家在提高国民收入的努力中, 忽视了货币数量的增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货币主义试图从理论上对凯恩斯主义进行批判 [2],说明货币数量在长期中对价格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是影响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原因。从而在政策上, 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 主张使用稳定货币供给的经济政策:单一的政策规则。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如下: (1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古典的货币数量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古典货币数量论认为价格水平决定于货币数量; 反之, 货币数量变动的后果是价格水平的变动而非国民收入的变动。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则认为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 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 主要理由是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利率的变动, 进而影响投资的变动, 并最终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货币主义试图在使货币数量理论在复杂假设的情况下重新得到同古典货币理论相似的观点:一方面, 从长期的观点讲, 货币数量增加的最终结果是价格水平的变化而非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 另一方面, 货币主义也承认在短期内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 17供给学派的理论是针对凯恩斯主义强调社会经济的需求方面而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 只有采取措施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才能医治美国经济中的疾病。 18 货币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仍然是在传统研究范式内进行的, 这就不同于前面介绍的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因此在效果上不如前者。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的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在给定的货币国民收入的条件下,或在给定的 p 、 y 条件下 ,而凯恩斯理论则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不稳定的(在 p 、 y 稳定的条件下,由于金融市场内货币需求随利率而变动,从而货币流通速度是不稳定的。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 究 序言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探讨着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规律。 在经济学研究中,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两种重要的理论体系。新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供求关系对资源分配的决定作用;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波动。本文将就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差异和应用进行对比研究。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新古典经济学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歇尔经济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自 发调节作用。新古典经济学基于一些基本假设,如理性个体、完全信息、充分竞争等。其核心原理在于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分配。新古典经济学主张,在市场自由的条件下,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将会最终导致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的有效性和效率,通过分析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规律来指导经济政策。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 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并非总能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的增长。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主动干预经济活动,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控来解决失业和经济波动问题。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总需求的决定作用,即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提高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差异

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一些基本假设和观点上存在差异。首先, 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个体行为具有理性性质,追求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强调人的经济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理性。其次,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自发达到均衡的机制,强调供求关系决定资源分配;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存在自发不足和波动,主张政府通过政策调控来干预市场。再次,新古典经济学倾向于将经济问题研究归结为供给方面的问题,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需求方面的问题。 四、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应用 新古典经济学主要应用于市场机制的研究和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对供求关系 和价格形成规律的研究,可以指导产业政策、质量监管等活动。新古典经济学研究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效率,对于资源的配置和效益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控。通过对总需求的分 析和调节,可以指导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从而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在经济危机和深度衰退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观点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活动。 结论 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两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对于理解和 指导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注重供求关系对资源分配的决定作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强调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波动。两种经济学理论在基本原理、观点和应用上存在差异,各有其适用范围和限制。在实际经济管理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两种经济学理论,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福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差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依靠于四个假定条件,即:个体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的假说。 对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的假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宏观经济理论一定拥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切合追查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对于理性预期的假定。理性预期包括三层意思:其一是,作出经济决议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为了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他们老是力争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其二是,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老是会力争获得相关的全部信息。其三是,经济主体在预期是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也就是说,经济主题会随 时依据他所看到的新的信息修正预期。所以,从整体和中长久来看,人们会正确地预期到会趋势于实质数值的经济变量的值。 对于市场出清的假定是指薪资和价钱都拥有充足的灵巧性,都能够依据供求状况快速进行调整。这样市场就不会出现超额供应。因为假如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应时,价钱就会降落直至商品价钱降到使购置者愿意购置为止,相同的,假如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应,薪资就会降落,直到使雇主愿意在某一薪资水平上雇用失业者。所以,每个市场都会处于平衡状态。 对于自然率的假说。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都存在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目等要素。经济政策能够临时影响实质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大小关系,但在长久中无效。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成效就在于使经济社会离开

自然失业的状态,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以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这类做法是不 必需的,即便有必需,依照理性预期的假定条件也不行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凯恩斯主义者以为人们只好依据过去的信息而展望未来,而新古典学派以为这类预期是错误的,人们在展望未来时,除了已过去的事实作为依照也要考虑事态在未来的变化。比如,人们在预计某商品的价钱时除了考虑历史价钱,也会考虑到未来的变化对供应的影响。所以说这类预期不切合现实。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为薪资和价钱是刚性的。他们以为,固然从理论上说, 薪资和价钱应当灵巧的涨落以便保持平衡,可是,实质地察看表示两者其实不随时发生改动,所以两者的刚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凯恩斯主义者以为,正是因为工资和价钱的刚性,所以市场上的供求量未必常常相等,即市场处于非出清或不出 请的状态,这一点与新古典学派完整相反。 凯恩斯模型在短期中有效,而古典模型在长久中有效。价风格整的速度也就是总供应曲线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从水平转为垂直是一个正在踊跃探究的领域。

(完整word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完整word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依赖于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的假说。 关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的假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追究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关于理性预期的假定。理性预期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其二是,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总是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三是,经济主体在预期是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也就是说,经济主题会随时根据他所看到的新的信息修正预期。所以,从整体和中长期来看,人们会准确地预期到会趋向于实际数值的经济变量的值。 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设是指工资和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都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这样市场就不会出现超额供给。因为如果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价格就会下降直至商品价格降到使购买者愿意购买为止,同样的,如果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工资就会下降,直到使雇主愿意在某一工资水平上雇佣失业者。因此,每个市

场都会处于均衡状态。 关于自然率的假说。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都存在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因素。经济政策可以暂时影响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大小关系,但在长期中无效。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就在于使经济社会脱离 自然失业的状态,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即使有必要,按照理性预期的假设条件也不可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人们只能根据过去的信息而预测未来,而新古典学派认为这种预期是错误的,人们在预测未来时,除了已过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也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例如,人们在估计某商品的价格时除了考虑历史价格,也会考虑到将来的变化对供给的影响。所以说这种预期不符合现实。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刚性的。他们认为,虽然从理论上说,工资和价格应该灵活的涨落以便保持均衡,但是,实际地观察表明二者并不随时发生变动,因此二者的刚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正是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所以市场上的供求量未必经常相等,即市场处于非出清或不出请的状态,这一点与新古典学派完全相反。 凯恩斯模型在短期中有效,而古典模型在长期中有效。价格调整的速度也就是总供给曲线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从水平转为垂直是一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原凯恩斯主义

1、比较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着重分析他们对经济波动的看法?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失业、市场不出清是经济的常态”的说法,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在经济体系中是重要的,认为古典二分法(注)失效,重视短期分析;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不完全竞争);赞成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新凯恩斯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工资、价格黏性(刚性),市场不出清、斟酌使用经济政策的观点。但同时也吸收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和微观基础,例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 关于经济波动 整个宏观经济问题被归结为两个问题:总需求是否等于总供给,如果不相等会引起经济波动;用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波动。不同的经济学派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根据萨伊定律,图中的投资口和储蓄口总是连在一起的,投资恒等与储蓄,总供给总是等于总需求,不需要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 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刚性或其他原因,投资口和储蓄口之间没有管道相连,投资未必等于充分就业状态的储蓄,总供给未必等于总需求,所以管道中流动的国民收入会因此而上下波动。为稳定宏观经济,国家必须干预。新古典综合的观点也是如此。 随着新古典综合的衰落,以货币主义为先驱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出现。 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的错误在于忽视了货币发行过多的消极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增发货币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没有顾及通货膨胀的后果。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西方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货币主义认为,这不过是用政府投资替代了私人投资。政府投资往往用于非生产投资,而私人投资的用途总是生产性。生产性投资减少,企业雇工人数减少,部分地造成失业;生产性投资减少,社会生产量减少,部分地导致通胀。 可以说,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都认为经济运行的问题出现在需求方面。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而货币主义则反对财政政策,主张着重货币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用企业的不完全信息来解释宏观经济学中波动问题。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人力图对经济变量做最准确的预期,避免行动盲目性。但是,在短期内,由于信息不充分,预期未必准确,随着时间的拉长,信息会越来越多,在长期,人们能够正确预期到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供给量,根据预期到的总供给量决定自己的行动。市场机制会是实际产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改变了总需求,而总供给不变,后果是价格上涨,而产量不变。即,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在短期,由于人们的信息不充分,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会使总供给量变动,就业量、产量可能会偏离充分就业水平。即使这样,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也难以奏效,因为,政府的信息也不充分,无法做出正确的预期。 新凯恩斯主义,他们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工资、价格刚性,认为两者的刚性根源于资本主义体制和行事通则,完全符合理性预期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等原则,为它的宏观经济学找到了微观基础。在外界力量冲击下,产量和就业量会偏离充分就业水平,由于工资和价格刚性,使社会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有必要采用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一方面,可以低于外来冲击,另一方面,可以使经济在受到冲击后迅速恢复,避免长期的偏离。 可见,新凯恩斯主义认为,投资口和储蓄口之间存在着一个连接的管道,但外来冲击下,工资和价格的刚性的泥沙把管道给堵上了,如果听其自然,需要水流长时间冲刷恢复;有必要采用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来疏通管道,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古典二分法是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部分的研究方法。当时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分为实际经济与货币,相应地经济学分为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经济理论研究实际经济中产量的决定,即产量是由制度,资源,技术等实际因素决定的,与货币无关。货币理论说明物价水平的决定,即我们所公认的货币数量论。宏观经济学中认为是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