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颁布的汉字编码标准 -回复

我国已颁布的汉字编码标准-回复

汉字编码是现代信息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为计算机处理中文文字提供了标准化的方法。我国在发展汉字编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已颁布了多种汉字编码标准。本文将一步一步地回答关于我国已颁布的汉字编码标准的问题,并对每个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1. 什么是汉字编码标准?

汉字编码标准是为了使计算机能够准确地处理中文文字而制定的规范。它定义了每个汉字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唯一编码,使得计算机可以根据编码来识别、存储和传输汉字。

2. 请介绍一下GB2312编码。

GB2312编码是我国最早的一种汉字编码标准,于1980年发布。它共收录了包括6763个简体汉字在内的7445个字符。GB2312采用了双字节表示方式,其中第一个字节的范围是0xA1至0xF7,第二个字节的范围是0xA1至0xFE。这种编码标准在早期计算机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字符集较小、无法涵盖繁体字等问题,逐渐被后续标准所取代。

3. 请介绍一下GBK编码。

GBK编码是GB2312的扩展版本,于1995年发布。GBK编码在

GB2312基础上增加了包括繁体汉字和生僻字在内的21886个字符,总共包含了21003个汉字和682个其他符号。GBK编码同样采用了双字

节表示方式,但第一个字节的范围是0x81至0xFE,第二个字节的范围是0x40至0xFE。这种编码在多数计算机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作为其他后续编码标准的基础。

4. 请介绍一下GB18030编码。

GB18030编码是我国当前最新的一种汉字编码标准,于2005年发布。GB18030编码不仅是GBK编码的扩展版本,还兼容了Unicode编码。它收录了27484个汉字,同时支持繁体汉字、日韩汉字以及其他的国际字符。GB18030编码同样采用了双字节和四字节表示方式,具有很高的兼容性和扩展性。这种编码标准广泛应用于现代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中。

5. 请介绍一下Unicode编码。

Unicode编码是一种全球通用的字符编码标准,用于表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字符和符号。Unicode编码的目标是为世界上每个字符提供唯一的编码,使得不同语言的文字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互通无障碍。Unicode 编码采用了不同的表示方式,如UTF-8、UTF-16和UTF-32等。作为通用的字符编码标准,Unicode编码在我国的计算机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结起来,我国已颁布的汉字编码标准包括GB2312、GBK和GB18030等。这些标准为计算机处理中文文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并且在我国的计算机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预

见,未来汉字编码标准将会继续进化和完善,以适应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GB2312GB_13000_GBKGB18030介绍讲解

1、GB231 2、GB 13000、GBK、GB18030 介绍 GB 2312:又称为GB 2312-80,是一个简体中文字符集的中国国家标准,于1980年由中国国家标准总局发布,1981年5月1日实施,全称为《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规定了6763个汉字和682个非汉字图形。 GB 13000:为了便于多个文种的同时处理,国际标准化组织下属编码字符集工作组研制了新的编码字符集标准,ISO/IEC 10646。该标准第一次颁布是在1993年,当时只颁布了其第一部分,即ISO/IEC 10646.1: 1993,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是GB 13000.1-93《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 第一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 制定这个标准的目的是对世界上的所有文字统一编码,以实现世界上所有文字在计算机上的统一处理。 GBK: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应用的深入,GB 2312 收录汉字数量不足的缺点已经初步显露出来。例如:"镕"字现在是高频率使用字,而GB 2312 却没有为它编码,因而,政府、新闻、出版、印刷等行业和部门在使用中感到十分不便。1995年,全世界大多数的PC 操作系统都实现了16/32 位。GB 13000.1 的实现出现了一线曙光。一方面为了对GB 2312 进行扩充,一方面顺应当时技术的发展向GB 13000.1 推进,同时兼顾当时最广泛采用GB 2312 内码系统。原电子部和原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布了指导性技术文件《汉字内码扩展规范》1.0版,即GBK 。 在GBK的内码系统中,GB 2312 汉字所在码位保持不便,这样,保证了GBK 对GB 2312 的完全兼容。同时,GBK 内码与GB 13000.1 代码一一对应,为GBK 向GB 13000.1 的转换提供了解决办法。 微软对GB 2312 的扩展,也就是CP936 字码表(Code Page 936)的扩展(原来的CP936 和GB 2312-80 一模一样),最初出现于Windows 95 简体中文版中。 注意GBK 并非国家正式标准,只是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司、电子工业部科技与质量监督司发布的“技术规范指导性文件”。虽然GBK 收录了所有Unicode 1.1 及GB 13000.1-93 之中的汉字,但是编码方式与Unicode 1.1 及GB 13000.1-93 不同。仅仅是GB 2312 到GB 13000.1-93 之间的过渡方案。

普通话知识

普通话知识简介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如何理解呢?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北京话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é)”说成“hàn”,把“蝴蝶(húdié)”说成“húdiěr”,把“告诉(gàosu)”说成“gàosong”,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ǐn lüè”、也有人念成“qīn lüè”;“附近”一词,有人念“fùjìn”,也有人念成“fǔjì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从1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北方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北方各地的土语,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把“斥责”说成“呲儿”,把“吝啬”说成“抠门儿”;北方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棒子”,将“肥皂”称为“胰子”,将“馒头”称为“馍馍”。所以,不能把所有北方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有的非北方话地区的方言词有特殊的意义和表达力,北方话里没有相应的同义词,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例如“搞”、“垃圾”、“尴尬”、“噱头”等词已经在书面语中经常出现,早已加入了普通话词汇行列。普通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近年来,国家语委正在组织人力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对普通话词汇进一步作出规范。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 为什么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

汉字区位码、国标码(交换码)和机内码转换方法

汉字区位码、国标码(交换码)和机内码转换方法 一般换算全部用十六进制。机内码、国际码是十六进制的,区位码是十进制的。具体换算步骤:(H表示十六进制,D表示十进制) 1.将四位区号分为两部分,两位数为一组。 2.把这两个数字转换成十六进制,用公式计算。 国际码=区位码(十六进制)+2020H 机内码=国际码+8080H 例如:某汉字的区位码是2534。则25D=19H,34D=22H 则国际码=1922H+2020H=3952H,机内码=3952H+8080H=B9D2H 1、转换关系:【设转为十六进制的区位码 为区位码I;转换原因在第3点】 •区位码I=区位码的区码(前两位)和位码(后两位)分别转 十六进制再按原顺序组合起来 •国标码 •=区位码I+2020H 【2020H不拆分】 •机内码=国标码+8080H【8080H不拆分】 •机内码=区位码I+A0A0H【A0A0H不拆分】 注意:区位码是十进制表示,由区(行)和位(列)组成一个二维结构,所以转换过程需要将区位码拆 分后分别转十六进制。

2、例子: •将“江”的区位码2913转为机内码【末尾D代表十进 制,末尾H代表十六进制】: 1、2913D中区和位分别转十六进制:29D=1DH,13D=DH 2、国标码=区位码+2020H=1D0DH+2020H=3D2DH 3、机内码=国标码+8080H=3D2DH+8080H=BDADH or 机内码=区位码+A0A0H=1D0DH+A0A0H=BDADH 3、扩展【扩展内容主要与为什么要加2020H或8080H 这些有关】: 区位码: 每个汉字都有唯一的定位码,定位码一个字节,定位码一个字节,总共占用两个字节。 国标码: 。共7445个字符,其中 一级3755个,二级3008个,图形符号682个【一级汉字按拼音排序,二级用部首排序】,全部 国家标准代码被放置在94个区域中,每个区域中有94个矩阵。每个字节占用8位,主要使用7位编码(高位为0)。 - 为啥要将区位码转为国标码? 汉字编码之前,已经有了标准的ASCII,开发者 只沿用了ASCII中32个控制字符其他ASCII被 覆盖。通过32D=20H的关系,不难发现,加上2020H是为了绕开ASCII的控制字符。 机内码:

中文信息处理

汉字编码字符的发展史 汉字编码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基础,因此,了解汉字编码字符的发展对学好中文信心处理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是GB码。GB码全称是《GB2312-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1981年5月1日由国家标准总局发布实施,通行于我国大陆地区,新加坡等地也使用此编码。国标码包含有简化汉字,符号,字母,日文假名,共7445个字符。其中,包含了6763个汉字,并分作两级:一级为常用字,3755个,按照拼音排序;二级为次常用字,3008个,按照部首排序。一个字符的国标码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该字符的区号和位号。GB码规定共有94个区,每个区中有94个位,因此,编码空间为:94 * 94 = 8836 个码位。GB2312-80的公布、各种汉,字输入法和汉字编辑软件的研制成功,使计算机处理中文信息变为现实。GB2312-80是第一个汉字信息技术标准,也是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内重要的基础标准,更是目前国内所有汉字系统的统一标准。该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为规范、推动中文信息化进程起了很大作用。 继GB2312之后,1983年10月,台湾国家科学委员会、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中央标准局、行政院共同制定了《通用汉字标准交换码》,后经修订于1992年5月公布,更名为《中文标准交换码》,通行于台湾、香港地区的一个繁体字编码方案,俗称“大五码”,也就是BIG5。 BIG5码是双字节编码方案,其第一字节在 A0~FE 之间,

第二字节在 40~7E 和 A1~FE 之间。BIG5收录13461个汉字和符号,包括:符号408个,编码位臵A140-A3BE。常用字5401个,编码位臵A440-C67E,包括台湾教育部颁布的《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的全部汉字4808个,台湾教科书常用字587个,异体字6个。次常用字7652个,编码位臵C940-F9D5,包括台湾教育部颁布的《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的全部汉字6341个,《罕用国字标准字体表》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字1311个。BIG5是目前台湾、香港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繁体汉字的编码标准。 就在ISO/IEC 10646-1为世界各民族文字统一编码架起桥梁时,为了取得电脑时代的“书同文”,我国等同采用此标准制定了GB 13000.1-1993。该标准于1992年公布,采用了全新的多文种编码体系。收录了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全部规范汉字,完全兼容GB2312-80标准,与国际标准ISO/IEC10646-1对应接轨,并包含了台湾BIG5编码中的所有汉字,共有汉字和偏旁21003个。由于其新的编码体系与现有多数操作系统和外部设备不兼容,所以它的实现仍需要有一个过程,目前还不能完全解决我国当前应用的迫切需要。 GBK编码是中国大陆制订的、等同于UCS的新的中文编码扩展国家标准,其编码方案的标准名称是《汉字扩展规范GBK 1.0》,它是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1995年10月制订、同年12月正式发布的。该编码是在GB2312-80标准基础上的内码扩展规范,

汉字编码原理

1、汉字编码原理 到底怎么办到随机生成汉字的呢?汉字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有个后台数据表,其中存放了所需要的所有汉字,使用程序随机取出几个汉字组合就行了呢?使用后台数据库先将所有汉字存起来使用时随机取出,这也是一种办法,但是中文汉字有这么多,怎么来制作呢?其实可以不使用任何后台数据库,使用程序就能做到这一切。要知道如何生成汉字,就得先了解中文汉字的编码原理。 1980年,为了使每一个汉字有一个全国统一的代码,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汉字编码的国家标准: 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简称GB2312,这个字符集是我国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基础,也是国内所有汉字系统的统一标准。到了后来又公布了国家标准GB18030-200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简称GB18030,编程时如果涉及到编码和本地化的朋友应该对GB18030很熟悉。这是是我国继GB2312-1980和GB13000-1993之后最重要的汉字编码标准,同时也是未来我国计算机系统必须遵循的基础性标准之一。 目前在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中,.Net编程中默认的的代码页就是GB18030简体中文。但是事实上如果生成中文汉字验证码只须要使用GB2312字符集就已经足够了。字符集中除了我们平时大家都认识的汉字外,也包含了很多我们不认识平时也很少见到的汉字。如果生成中文汉字验证码中有很多我们不认识的汉字让我们输入,对于使用拼音输入法的朋友来说可不是好事,五笔使用者还能勉强根据汉字的长相打出来,呵呵!所以对于GB2312字符集中的汉字我们也不是全都要用。 中文汉字字符可以使用区位码来表示,见 汉字区位码表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9333466.html,/resource/gb2312tbl. htm 汉字区位码代码表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9333466.html,/resource/gb2312tbm.htm 如果链接不上可以搜一下汉字区码表. 其实这两个表是同一回事,只不过一个使用十六进制分区表示,一个使用区位所在的数字位置表示。例如“好”字的十六进制区位码是ba c3,前两位是区域,后两位代表位置,ba处在第26区,“好”处在此区汉字的第35位也就是c3位置,所以数字代码就是2635。这就是GB2312汉字区位原理。根据《汉字区位码表》我们可以发现第15区也就是AF区以前都没有汉字,只有少量符号,汉字都从第16区B0开始,这就是为什么GB2312字符集都是从16区开始的。 2、.Net程序处理汉字编码原理分析 在.Net中可以使用System.Text来处理所有语言的编码。在System.Text命名空间中包含众多编码的类,可供进行操作及转换。其中的Encoding类就是重点处理汉字编码的类。通过在.Net文档中查询Encoding类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所有和文字编码有关的都是字节数组,其中有两个很好用的方法: Encoding.GetBytes ()方法将指定的 String 或字符数组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码为字节数组 Encoding.GetString ()方法将指定字节数组解码为字符串。

国标码

国标码 即GB国标码:中文内码之一,代表中文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广泛使用,影响所及,使用量渐见普及。“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GB2312-80标准),简称国标码。国标码是指1980年中国制定的用于不同的具有汉字处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间交换汉字信息时使用的编码。国际码是二字节码, 用两个七位二进制数编码表示一个汉字。目前国标码收入6763个汉字, 其中一级汉字(最常用)3755个, 二级汉字3008个, 另外还包括682个西文字符、图符。例如“巧”字的代码是39H 41H, 在机内形式如下: 0 1 1 1 0 0 1 1 第一字节0 0 0 0 0 1第二字节在计算机内部,汉字编码和西文编码是共存的,如何区分它们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对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方法之一是对于二字节的国标码,将二个字节的最高位都置成“1”, 而ASCII码所用字节最高位保持“0”,然后由软件(或硬件)根据字节最高位来作出判断。字符代码化是指用户从键盘上输入代表某个汉字的编码。我们把采用不同的编码系统以代表汉字进行输入的方案(如数字码、拼音码和字形码),称为汉字的输入法,区位码、五笔字型码、拼音码、智能ABC、微软拼音输入法等都是其中的具体代表。汉字通过编码输入计算机后,在其后的处理过程中,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代码,首先通过键盘管理程序将接收到的输入编码转换为0和1构成的机内码,实现计算机的存储、加工和传输处理。同样,存储在计算机内部的机内码也必须经转换后才能恢复汉字的“本来面目”。这种转换通常是由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来实现的, 有时还需要软件来参与这种转换过程。这个阶段的汉字代码称为字形码,用以显示和打印输出。区位码: 1980年,为了使每一个汉字有一个全国统一的代码,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汉字编码的国家标准:GB2312-80〇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这个字符集是我国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基础,也是目前国内所有汉字系统的统一标准。 国标码是一个四位十六进制数,区位码是一个四位的十进制数,每个国标码或区位码都对应着一个唯一的汉字或符号,但因为十六进制数我们很少用到,所以大家常用的是区位码,它的前两位叫做区码,后两位叫做位码。 汉字库分布情况如下: 一级汉字 16-55区 二级汉字 56-87区 三级汉字 1-9区 空闲未用 10-15区 通常,在DOS下的各汉字系统中,同时按Alt键和F1键即可调用区位码输入方法。而在Windows中常用Ctrl+空格键和Ctrl+Shift键调出区位码。如“2901”代表“健”字,“4582”代表“万”字,“8150”代表“楮”字,这些都是汉字,用区位码还可以很轻松地输入特殊符号,比如,“0189”代表“※”(符号),“0528”代表“ゼ”(日本语),“0711”代表“Й”(俄文),“0949”代表“┭”(制表符)。 在区位码中,01-09区为特殊字符,10-55区为一级汉字(3755个最常用的汉字,按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56-87区为二级汉字(3008个汉字,按部首次序排列),在区位码汉字输入方法中,汉字编码无重码,在熟练掌握汉字的区位码后,录入汉字的速度是很快的,但若想记忆住全部区位码是相当困难的,常使用于录入特殊符号,如制表符、希腊字母等,这里简单介绍几个区。 部分国际区位编码 区号:01 」各类符号『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即国家标准GB2312-80 从1975年开始,我国为了研究汉字的使用频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字频统计工作,内容包括工业、农业、军事、科技、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医药卫生、天文地理、自然、化学、文字改革、考古等多方面的出版物,在数以亿计的浩瀚文献资料中,统计出实际使用的不同的汉字数为6335个,而其中有3000多个汉字的累计使用频度达到了99.9%,而另外的3000多个累计频度不到0.1%,说明了常用汉字与次常用汉字的数量不足7000个,这就为国家制定汉字库标准提供了依据。 1980年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国标交换码,国家标准号为:GB2312-80,选入了6763个汉字,分为两级,一级字库中有3755个,是常用汉字,二级字库中有3008个,是次常用汉字;还选入了682个字符,包含有数字、一般符号、拉丁字母、日本假名、希腊字母、俄文字母、拼音符号、注音字母等。以前我国大陆的各种中文DOS版本、Windows3.1 /3.2版本,装入的字库都是国标一二级字库。 《GB2312-80》对7445 个图形字符作了二进制数编码,这些图形字符是: 6763 个汉字,字体为简化字,分成两级。第一级汉字3755 个,按拼音排序,约占近代文献汉字累计使用频度99.9% 左右;二级汉字3008 个,按部首、笔画排序。一、二级汉字约占累计使用频度99.99% 以上。 202 个一般符号。其中包括1.~20.,(1)~(20),①~⑩,(-)~(+) 等。 22 个数字。其中0~9 共10 个,Ⅰ~Ⅻ共12 个。 52 个拉丁字母。其中大写字母A~Z 26 个,小写字母a~z 26 个。 169 个日文假名。其中平假名83 个,片假名86 个。 48 个希腊字母。其中大写字母Α~Ω24 个,小写字母α~ω24 个。 66 个俄文字母。其中大写字母А~Я33 个,小写字母а~я33 个。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 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如何理解呢?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从1 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北方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北方各地的土语,不能把所有北方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有的非北方话地区的方言词有特殊的意义和表达力,北方话里没有相应的同义词,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普通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近年来,国家语委正在组织人力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对普通话词汇进一步作出规范。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哪些行业人员必须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是什么? 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1994年10月30日联合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将测试工作的重点放在普通话水平需要达到一级或二级的人员。测试对象是:1946年1月1日以后出生至现年满18岁(个别可放宽到16岁)之间的下列人员: 一、中小学教师; 二、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和高等院校文科教师; 三、师范院校毕业生(高等师范里,首先是文科类毕业生);

汉字编码

GB2312 范围:0xA1A1 - 0xFEFE 汉字范围:0xB0A1 - 0xF7FE GBK 范围:0x8140 - 0xFEFE BIG5 范围:0xA140 - 0xF9FE, 0xA1A1 - 0xF9FE 编码第一个字节第二个字节第三个字节第四个字节GB2312 0xB0 - 0xF7 0xA0 - 0xFE GBK 0x81 - 0xFE 0x40 - 0xFE GB18030 的双字节0x81 - 0xFE 0x40 - 0x7E, 0x80 - 0xFE GB18030 的四字节 0x81 - 0xFE 0x30 - 0x39 0x81 - 0xFE 0x30 - 0x39 GB2312: GB2312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汉字信息交换用编码,全称《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由国家标准总局发布,1981年5月1日实施,通行于大陆。新加坡等地也使用此编码。 GB2312收录简化汉字及符号、字母、日文假名等共7445个图形字符,其中汉字占6763个。GB2312规定“对任意一个图形字符都采用两个字节表示,每个字节均采用七位编码表示”,习惯上称第一个字节为“高字节”,第二个字节为“低字节”。GB2312-80包含了大部分常用的一、二级汉字,和9区的符号。该字符集是几乎所有的中文系统和国际化的软件都支持的中文字符集,这也是最基本的中文字符集。其编码范围是高位0xa1-0xfe,低位也是0xa1-0xfe;汉字从0xb0a1开始,结束于0xf7fe。 GB2312将代码表分为94个区,对应第一字节(0xa1-0xfe);每个区94个位(0xa1-0xfe),对应第二字节,两个字节的值分别为区号值和位号值加32(2OH),因此也称为区位码。01-09区为符号、数字区,16-87区为汉字区(0xb0-0xf7),10-15区、88-94区是有待进一步标准化的空白区。GB2312将收录的汉字分成两级:第一级是常用汉字计3755个,置于16-55区,按汉语拼音字母/笔形顺序排列;第二级汉字是次常用汉字计3008个,置于56-87区,按部首/笔画顺序排列。故而GB2312最多能表示6763个汉字。

汉字的机内码是指在计算机中表示一个汉字的编码

汉字的机内码是指在计算机中表示一个汉字的编码。机内码与区位码稍有区别。汉字区位码的区码和位码的取值均在1~94之间,如直接用区位码作为机内码,就会与基本ASCII码混淆。为了避免机内码与基本ASCII码的冲突,需要避开基本ASCII码中的控制码(00H~1FH),还需与基本ASCII码中的字符相区别。为了实现这两点,可以先在区码和位码分别加上20H,在此基础上再加80H(此处“H”表示前两位数字为十六进制数)。经过这些处理,用机内码表示一个汉字需要占两个字节,分别称为高位字节和低位字节,这两位字节的机内码按如下规则表示: 高位字节=区码+20H+80H(或区码+A0H) 低位字节=位码+20H+80H(或位码+AOH) 由于汉字的区码与位码的取值范围的十六进制数均为01H~5EH(即十进制的01~94),所以汉字的高位字节与低位字节的取值范围则为A1H~FEH(即十进制的161~254)。 例如,汉字“啊”的区位码为1601,区码和位码分别用十六进制表示即为1001H,它的机内码的高位字节为B0H,低位字节为A1H,机内码就是B0A1H。 2603 = 1A03H 区位码 + A0A0H = BAA3H 机内码 [本帖最后由rossini23 于2006-10-11 13:28 编辑] 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的前提条件是对每个汉字进行编码,这些编码统称为汉字编码。汉字信息在系统内传送的过程就是汉字编码转换的过程。 汉字交换码: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之间或通信系统之间传输信息时,对每一个汉字所规定的统一编码,我国已指定汉字交换码的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代号为GB 2312—80,又称为“国标码”。 国标码:所有汉字编码都应该遵循这一标准,汉字机内码的编码、汉字字库的设计、汉字输入码的转换、输出设备的汉字地址码等,都以此标准为基础。GB 2312—80就是国标码。该码规定:一个汉字用两个字节表示,每个字节只有7位,与ASCII码相似。 区位码:将GB 2312—80的全部字符集组成一个94×94的方阵,每一行称为一个“区”,编号为0l~94;每一列称为一个“位”,编号为0l~94,这样得到GB 2312—80的区位图,用区位图的位置来表示的汉字编码,称为区位码。 机内码:为了避免ASCII码和国标码同时使用时产生二义性问题,大部分汉字系统都采用将国标码每个字节高位置1作为汉字机内码。这样既解决了汉字机内码与西文机内码之间的二义性,又使汉字机内码与国

《通用规范汉字表》答记者问

《通用规范汉字表》答记者问 1.为什么要制定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 汉字规范化是文化教育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间地区间交流、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制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相继发布了多项重要的汉字规范,主要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这些重要文件体现了新中国汉字改革成果,但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时代对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标准已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 (2)2000年10月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宪法的基础上首次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切实保证了国家语言文字的统一,并为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政策依据。但是“普通话”较为明确,而“规范汉字”却不明晰,因此影响到法律的权威性和依法行政。《通用规范汉字表》将“规范汉字”这一法律概念落到实处,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应有的配套规范。它的公布实施,为全面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依法管理社会语言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政策依据。 (3)社会通用层面字量需要尽快扩充。随着文化、教育、科技的普及,社会用字量有所扩大,原来字表的收字量明显不足。以前的社会用字以手写为主,今天汉字已基本由手写发展为计算机处理,社会管理也更多依赖计算机。为保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邮政通讯、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户籍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必须为计算机字库提供更大字量的规范汉字。 (4)常用字需要重新遴选。过去一些常用字现在不常用了,一些不常用的字现在常用了。义务教育、扫盲教育的识字标准需要调整,常用字需要根据社会实际进行优选。 (5)网络用字亟需规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自造字、古汉字、日本汉字、港台字形等纷纷涌进网络,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所发展,影响了国家通用文字的规范性,增加了网络安全的保障难度。 (6)为汉语走向世界提供方便。海外华人社区和国际组织在学习和使用汉字时,多数采用我国大陆的语言文字规范来学习和使用简化字,为方便汉语的国际教育和国际应用,十分需要建立切合时代发展的汉字规范。 2.《通用规范汉字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通用规范汉字表》包括主表和附表两部分。

汉字编码系统

1、汉字编码系统 主要是解决在汉字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汉字的编码问题。汉字编码常指汉字的国家标准信息码、汉字机内码、输入编码和字型编码。 (1)汉字交换码 ①概念:汉字交换码是计算机与其他系统或设备间交换汉字信息的标准编码。 ②1981年5月,《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代号GB2312-80),该字符集共收录了6763个汉字和682个图形符号。6763个汉字按其使用频率和用途,又可分为一级常用汉字3755个,二级次常用汉字3008个。其中一级汉字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二级汉字按偏旁部首排列。 采用两个字节对每个汉字进行编码,每个字节各取七位,这样可对128×128=16384个字符进行编码。 ③区位码:国家标准码先把汉字排列在一个94行×94行的方阵(二维表格)中,在此正方形矩阵中,每一行称为“区”,每一列称为“位”,这样组成了一个共有94区,每个区有94位的字符集。由这个字符集矩阵表,引出了表示汉字的两种编码,一种称这区位码,另一种被称为国标码。这两种编码都是由两个字节组成,高字节表示“区”的代码,低字节表示“位”的代码。 区位码是用十进制数表示一个汉字或图形符号在字符集中的位置。二维表中,每一行称为一个区,用汉字编码的第一个字节表示,称为区码。每个汉字在一行中的位置用第二个字节表示,称为位码。 国标码通常用十六进制表示。 (2)汉字输入码 概念:也称外码,是为了将汉字输入计算机而编制的代码,它是代表某一汉字的一级键盘符号。 种类: 流水码:根据汉字的排列顺序形成汉字编码,如区位码、国标码、电报码等。 音码:根据汉字的“音”形成汉字编码,如全拼码、双拼码、简拼码等。 形码:根据汉字的“形”形成汉字编码,如王码五笔、郑码、大众码等。 音形码:根据汉字的“音”和“形”形成汉字编码,如表形码、钱码、智能ABC等。 不论是哪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利用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后,必须将其转换为汉字机内码才能进行相应的存储和处理。 (3)汉字机内码 概念:汉字机内码(内码)是计算机系统中用来存储和处理中、西方信息的代码。西文内码采用单字节的ASCLL码,而汉字内码则是将区位码两个字节的最高位分别置为“1”,从而形成两个字节表示的汉字机内码。 为了最终显示和打印汉字,还要由汉字的机内码来换取汉字的字形码。实际上,每一个汉字的机内码也就是指向该汉字字形码的地址。

第一章(第2节)信息的编码-1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二节 信息的编码(1) 信息可以用ア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如身份证号码、超市商品条码、电话区号等。 著名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计算机内程序和数据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由于二进制代码中用到的只有“0”和“1”テヌ符号,从而可以方便地用电脉冲、电位、电路的状态磁化的极性方向来表示,而ザ信号清晰,ク易失真。 所以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0”、“1”符号串组成的代码,因此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时,首先要对信息进行编码,把问题转化成二进制代码的计算问题。 l 、字符编码: 计算机除了要处理数值类型的数据外,还要处理各种非数值类型的数据,如字母、汉字等,所以需要为每ヌ字符规定アヌ二进制形式的代码。 目前普遍采用ASCII 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后又扩充了128ヌ字符,成为扩展ASCII 码。(用Alt+小键盘数字) 例如:“A ”的ASCII 码为65,也就是1000001B ;“a ” 的ASCII 码为97,也就是1100001B 。 标准ASCII 码使用7位二进制数,27 =128ヌ代码,由94ヌ图形字符码好34ヌ控制符码组成。 任务ア:在word 中,用Alt+小键盘数字输出ASCII 码。 (如:Alt+65为“A ”、Alt+137为“‰”、Alt+169为“©”、 Alt+ 174为“®”) 思考:为什么7位ASCII 码只能表示128ヌ符号,那么8位呢? 任务1 任务3 任务2 任务4

2、汉字编码 ㄜ汉字输入 汉字输入方法有テ大类:ア类是自动识别方式,包括字形和语音的自动识别;另ア类是将汉字编码输入,这种编码称汉字输入码(又称外码)。 汉字输入码通常是利用汉字的音、形或其他特征信息,按照ア定的规则,使用字母、数字和符号来对汉字进行编码,使得我们能利用西文标准键盘来找出汉字。有音码、形码、音形码、形音码。 汉字输入法的好坏主要考虑:击键率(简码、双拼)、重码率、方便记忆(易于掌握)。 提高拼音汉字输入速度的方法:⁓利用简码 ⁔用双拼输入 ⁕用词组输入 ㄝ交换码 为了方便各数字系统(ク仅是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汉字信息的通信交换,国家颁布GB2312-80〇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及字符集〈这种代码又称区位码(区码、位码)。

区位码、国标码与机内码的转换方法

区位码、国标码与机内码的转换关系方法 为了使每一个汉字有一个全国统一的代码,1980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汉字编码的国家标准: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这个字符集是我国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基础,也是目前国内所有汉字系统的统一标准。由于国标码是四位十六进制,为了便于交流,大家常用的是四位十进制的区位码。所有的国标汉字与符号组成一个94×94的矩阵。在此方阵中,每一行称为一个"区",每一列称为一个"位",因此,这个方阵实际上组成了一个有94个区(区号分别为1到94)、每个区内有94个位(位号分别为1到94)的汉字字符集。一个汉字所在的区号和位号简单地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该汉字的"区位码"。在汉字的区位码中,高两位为区号,低两位为位号。 区位码、国标码与机内码的转换关系方法: 1. 区位码先转换成十六进制数表示 机内码、国际码是十六进制的,区位码是十进制的,一般换算全部用十六进制, 特别注意:区位码从十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是两位两位分别转换的。两区位码改写成十六进制,XX是区码,OO是位码H代表十六进制,区位码为XXOOH。 2. 国际码=区位码(十六进制)+2020H 将区位码转换为国标码。将XXOOH加2020H得到的就是国标码 3. 机内码=国际码+8080H 国标码转换成机内码。将所得到的国标码加8080H,就可得机内码。 如: 某汉字的区位码是2534。则25D=19H,34D=22H 国际码=1922H+2020H=3952H 机内码=3952H+8080H=B9D2H 以汉字“大”为例,“大”字的区位码为2083 解: 1、区号为20,位号为83 2、将区位号2083转换为十六进制表示为1453H 3、1453H+2020H=3473H,得到国标码3473H 4、3473H+8080H=B4F3H,得到机内码为B4F3H

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转换问题

国标码并不等于区位码,它是由区位码稍作转换得到,其转换方法为:先将十进制区码和位码转换为十六进制的区码和位码,;这样就得了一个与国标码有一个相对位置差的代码,;再将这个代码的第一个字节和第二个字节分别加上20H,就得到国标码。如:“保”字的国标码为3123H,它是经过下面的转换得到的:1703D->1103H->+20H->3123H。 输入码、区位码、国标码与机内码国家标准局1980年颁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代号为GB2312 80)规定的汉字交换码作为国家标准汉字编码。GB2312 80中共有7445个字符符号:汉字符号6763个一级汉字3755个(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二级汉字3008个(按部首笔划顺序排列)非汉字符号682个GB2312 80规定,我们知道,键盘是当前微机的主要输入设备,;输入码就是使用英文键盘输入汉字时的编码。目前,我国已推出的输入码有数百种,但用户使用较多的约为十几种,按输入码编码的主要依据,大体可分为顺序码、音码、形码、音形码四类,如“保”字,用全拼,输入码为码为“BAO”,用区位码,输入码为“1703”,用五笔字型则为“WKS”。 计算机只识别由0、1组成的代码,ASCII码是英文信息处理的标准编码,汉字信息处理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编码。汉字交换码(国标码)主要用于汉字信息交换,我国国家标准局于1981年5月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代号为GB2312-80,共对6763个汉字和682个图形字符进行了编码,其编码原则为:汉字用两个字节表示,每个字节用七位码(高位为0),;所有的国标码汉字及符号组成一个94行94列的二维代码表中。在此方阵中,每一行称为一个"区",每一列称为一个"位"。这个方阵实际上组成一个有94个区(编号由01到94),每个区有94个位(编号由01到94)的汉字字符集。每两个字节分别用两位十进制编码,前字节的编码称为区码,后字节的编码称为位码,此即区位码,其中,高两位为区号,低两位为位号。这样区位码可以唯一地确定某一汉字或字符;反之,任何一个汉字或符号都对应一个唯一的区位码,没有重码。如“保”字在二维代码表中处于17区第3位,区位码即为“1703 ”。 国标码并不等于区位码,它是由区位码稍作转换得到,其转换方法为:先将十进制区码和位码转换为十六进制的区码和位码,;这样就得了一个与国标码有一个相对位置差的代码,;再将这个代码的第一个字节和第二个字节分别加上20H,就得到国标码。如:“保”字的国标码为3123H,它是经过下面的转换得到的:1703D->1103H->+20H->3123H。 国标码是汉字信息交换的标准编码,但因其前后字节的最高位为0,与ASCII码发生冲突,如“保”字,国标码为31H和23H,而西文字符“1”和“#”的SCII也为31H和23H,现假如内存中有两个字节为31H和23H,;这到底是一个汉字,还是两个西文字符“1”;和“#”?于是就出现了二义性,显然,国标码是不可能在计算机内部直接采用的,于是,;汉字的机内码采用变形国标码,其变换方法为:将国标码的每个字节都加上128,即将两个字节的最高位由0改1,其余7位不变,如:由上面我们知道,“保”字的国标码为3123H,前字节为00110001B,后字节为00100011B,高位改1为10110001B和10100011B 即为B1A3H,因此,字的机内码就是B1A3H;。 显然,汉字机内码的每个字节都大于128,这就解决了与西文字符的ASCII码冲突的问题。如上所述,汉字输入码、区位码、;国标码与机内码都是汉字的编码形式,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其间的区别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于GB18030汉字编码标准集

关于GB18030汉字编码标准集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9333466.html, 2001/07/26 赛迪网-中国计算机报林宁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硕士,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承担多项国家级项目的标准化工作,并曾出版多本著述。 国家标准GB18030-200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是我国继 GB2312-1980和GB13000-1993之后最重要的汉字编码标准,是未来我国计算机系统必须遵循的基础性标准之一。为保证该标准顺利贯彻执行,国家质监总局将在9月1日起首先对影响广泛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执法检查,凡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视为不合格产品。为此,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根据有关标准和规范,组织对市场上主要的操作系统产品进行标准符合性检测。 检测要求及标准的制定 1.须经检测的产品范围 GB18030是信息产品必须遵循的基础性标准,考虑到一些客观实际,采取从基础抓起,分步实施的策略。本次对必须经检测产品的范围规定如下: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产品须经标准符合性测试,其他产品暂不做要求; ●凡是在GB 18030发布日期(2000年3月17日)前正式发布或出厂的产品,视为历史性产品,不在GB 18030的监督检查范围之内; ●在2000年3月17日后对历史性产品的更新版本或升级版本作为新产品对待; ●凡是在GB 18030实施过渡期间(即2000年3月17日至2001年8月31日)正式发布或出厂的产品,应符合GB 18030相关要求。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应采用补救措施,以达到符合标准的相关要求。补救措施应得到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认可; ●凡是在GB 18030过渡期(即2001年8月31日)后正式发布或出厂的产品,必须符合GB 18030相关要求。 2.关于标准符合性测试 为了配合GB 18030的实施,信息处理产品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设在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开展了GB 18030各项测试的准备工作,并且对国内外多个产品进行了测试。 为了指导标准实现者沿着正确的方向尽快在产品上实现GB 18030,信息处理产品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于2000年11月提出了《GB 18030标准符合性检测规范》。《检测规

国标码 区位码等的区别

即GB国标码:中文内码之一,代表中文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广泛使用,影响所及,使用量渐见普及。“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GB2312-80标准),简称国标码。国标码是指1980年中国制定的用于不同的具有汉字处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间交换汉字信息时使用的编码。国际码是二字节码, 用两个七位二进制数编码表示一个汉字。目前国标码收入6763个汉字, 其中一级汉字(最常用)3755个, 二级汉字3008个, 另外还包括682个西文字符、图符。例如“巧”字的代码是39H 41H, 在机内形式如下: 0 1 1 1 0 0 1 1 第一字节0 0 0 0 0 1第二字节在计算机内部,汉字编码和西文编码是共存的,如何区分它们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对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方法之一是对于二字节的国标码,将二个字节的最高位都置成“1”, 而ASCII码所用字节最高位保持“0”,然后由软件(或硬件)根据字节最高位来作出判断。字符代码化是指用户从键盘上输入代表某个汉字的编码。我们把采用不同的编码系统以代表汉字进行输入的方案(如数字码、拼音码和字形码),称为汉字的输入法,区位码、五笔字型码、拼音码、智能ABC、微软拼音输入法等都是其中的具体代表。汉字通过编码输入计算机后,在其后的处理过程中,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代码,首先通过键盘管理程序将接收到的输入编码转换为0和1构成的机内码,实现计算机的存储、加工和传输处理。同样,存储在计算机内部的机内码也必须经转换后才能恢复汉字的“本来面目”。这种转换通常是由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来实现的, 有时还需要软件来参与这种转换过程。这个阶段的汉字代码称为字形码,用以显示和打印输出。 区位码: 1980年,为了使每一个汉字有一个全国统一的代码,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汉字编码的国家标准: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这个字符集是我国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基础,也是目前国内所有汉字系统的统一标准。 国标码是一个四位十六进制数,区位码是一个四位的十进制数,每个国标码或区位码都对应着一个唯一的汉字或符号,但因为十六进制数我们很少用到,所以大家常用的是区位码,它的前两位叫做区码,后两位叫做位码。 汉字库分布情况如下: 一级汉字16-55区 二级汉字56-87区 三级汉字1-9区 空闲未用10-15区 通常,在DOS下的各汉字系统中,同时按Alt键和F1键即可调用区位码输入方法。而在Windows中常用Ctrl+空格键和Ctrl+Shift键调出区位码。如“2901”代表“健”字,“4582”代表“万”字,“8150”代表“楮”字,这些都是汉字,用区位码还可以很轻松地输入特殊符号,比如,“0189”代表“※”(符号),“0528”代表“ゼ”(日本语),“0711”代表“Й”(俄文),“0949”代表“┭”(制表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