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优秀配方

草甘膦优秀配方
草甘膦优秀配方

草甘膦优秀配方

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慢性广谱灭生性除草剂,由于其优异的杀草活性、广泛的杀草谱、较低的土壤残留、较长的控草时间,加上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使其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除草剂品种。然而,由于长时间大量单一连续使用草甘膦,杂草的抗性问题已经非常突出。草甘膦的除草效果大打折扣,许多方面还不尽人意。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几个比较好除草配方,供大家参考。

配方一:90%乙草胺45-90克/亩+41%草甘膦45-90克/亩。二者混用既能达到良好的灭草效果,既可以防除已出土的多种杂草、又能达到土壤封闭除草的效果,有效的控制作物种植后杂草的发生,同时对作物安全。一次施药可以控制整个生长期内杂草的危害。

配方二:90%乙草胺40-75克/亩+50%莠去津40-75克/亩+41%草甘膦30-60克/亩。三者混用既可以防除已出苗的多种杂草,又能达到土壤封闭除草的效果,对于多年生的杂草,通过提高草甘膦防治效果,可以杀死其根系,达到根除的目的。特别是玉米田,在玉米播后苗前,田间有大量杂草时,使用该配方,既可以杀死田间的大草,又能达到土壤封闭的效果。一次施药可以控制玉米整个生长期内的杂草。

配方三:90%乙草胺45克-50克+苄嘧磺隆2-4克/亩+草甘膦40-80克/亩。草甘膦对常见一年生、多年生杂草具有突出的防效,但对部分阔叶杂草如豆科杂草防效稍差,与少量苄嘧磺隆混用具有增效作用,可以扩大杀草谱。该配方用于免耕直播水稻田,具有一封一杀的双重作用。它具有低毒、杀草谱广、残效期长的特点,它不仅有杀草清茬的效果,还有土壤封闭的作用,是防除免耕地杂草的优良除草药剂。

配方四:56%2甲4氯钠盐10-20克/亩+41%草甘膦80-110克/亩。2甲4氯钠盐和草甘膦混用防除阔叶杂草时增加了对草甘膦的吸收和运输。对阔叶杂草、阔叶杂灌等效果快而好,尤其对田旋花、打碗花。并不影响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

配方五:41%草甘膦40-80克+乙羧氟草醚。乙羧氟草醚半衰期较短,很快能降解完全,所以在作物行间定向喷雾时,受次数限制小,而且适合免耕时使用。该配方对马齿苋等特效,对一般阔叶也有增效,不影响对禾本科的防效。适用于菜地等。

草甘膦的特性.安全性及特性docx

草甘膦的特性、安全性及其应用评述来源 文章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1971年孟山都公司开发出在世界农业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广谱除草剂草甘膦(Glyphosate),70年代中后期推出草甘膦异丙胺盐、胺盐与钠盐;ICI公司于1989年推出三甲锍盐。目前,草甘膦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其年销售额一直居农药之首。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发展,草甘膦用量逐年增加,不仅影响新品种的开发方向,而且对现有除草剂品种的市场格局也造成较大冲击。 1 草甘膦的性质与剂型 1.1 化学结构 草甘膦是非常稳定的化合物,其存在形态为酸及其盐: 1.2 物理化学性质 草甘膦为白色、无味固体;密度1.74g/ml,熔点200℃(不分解),45℃蒸气压2.45×18-8KPa(1.84×10-7mmHg);在25℃,pH5.7~9时贮存32d稳定。在25℃水中溶解度,草甘膦酸为15.7g/l(pH7)~11.6g/l( pH2.5),异丙胺盐为900g/l(pH 7)~786g/l (pH 4)。 1.3 剂型 以草甘膦酸为基础将其加工成盐或酯,由于植物对酸的吸收差,高剂量,特别是低喷液量时草甘膦酸易沉淀,因此,酸的活性通常低于盐类。最常用的剂型是含异丙胺盐的“农达”(R oundup),此盐类显著溶于水;一般为可溶性液剂(SL),含有效成分365g/l或480g/l。近 年来,孟山都公司推出高含量草甘膦的干制剂(94%)、可溶性粒剂及片剂。在草甘膦剂型加工中,表面活性剂及增效剂非常重要,硫酸铵及硫酸二铵是常用的活化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是一种弱酸,在溶液中能够解离,分子的阴离子部分是活性成分,它们能够在喷洒液中与其他阳离子如:Ca2+、Mg2+、K+、Na+、Fe2+/3+缔合,形成植物不易吸收的盐类,而硫酸铵与硫酸二铵能够阻止此种拮抗性盐类产生,从而形成草甘膦-NH4+迅速被植物吸收。磷酸盐、酒石酸以及乙二胺四醋酸均能增进草甘膦的活性。 在草甘膦剂型中应充分重视表面活性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新西兰被指定为草甘膦必备助剂,它可诱导草甘膦迅速通过气孔被植物吸收,避免雨水淋洗,显著提高除草效果。最近,美国EPA接受了Hampshire化学公司生产的Ⅳ一酰基肌胺酸(甲替甲胺酸)及Ⅳ-酰基肌胺酸钠盐表面活性剂作为草甘膦剂型加工中的助剂,它们优于现有绝大多数表面活性剂。 在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田,根据作物种类可将草甘膦与该作物所使用的除草剂品种加工成混剂或进行混用。目前以草甘膦为主的混剂主要有(g/l):FallowStar[草甘膦+麦草畏(dicam

全球草甘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草甘膦是由美国孟山都1971年开发的除草剂。作为有机农药,它具有非选择性、无残留和低毒的特点,是全球第一大除草剂品种,占据全球除草剂30%的市场份额。 一、环保政策频出对草甘膦行业的影响显现 2012年我国草甘膦产量39万吨,全球第一。而生产1吨草甘膦要排放5吨高浓度和大毒性废水,国家近年陆续出台了相关环保政策。过去3年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或者技术不强的企业纷纷退出市场,行业经历了一轮去产能化过程后,逐步提升的开工率显示供需得到改善。2013年5月27日,环保部发布《关于开展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企业自查阶段是在7月30日前,而省级环保部门初审阶段在9月30日前,环保部复合并发布公告的时间段则会在年底前。到2015年年底基本完成全面核查,并公告3批符合环保要求的草甘膦生产企业名单。核查重点在于“三废”排放及母液回收及过程控制等。 表1 近年来国内草甘膦的相关政策 环保核查以浙江为中心并已向全国蔓延,查处力度相当严格,缺乏三证的企业勒令关停,个别农药登记证是借的或者建设不合理的厂家,目前正被调查当中,极有可能面临关停。面对严格的环保核查,中小企业进入两难之境。按照排放标准,1吨草甘膦用在处理废水上的投入达到2000~4000元,缺乏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难以承担如此高的处污成本。在2月份的时候,草甘膦稳定开工企业尚有25~26家,而受环保压力被迫停产和设备检修等因素影响,目前稳

定开工企业降至19家左右。环保风波下,2013年6月份以来我国草甘膦产量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滑趋势,其中6月产量为4.48万吨,环比下滑5%,7月产量为3.34万吨,同比下滑13%,环比下滑25%。而数据显示8月份产量基本与7月份持平。与2012年的截然不同,可见环保影响之大。 图1 2012年以来我国草甘膦的月度产量走势情况 二、草甘膦供给短期内不会宽松 不符合政策或技术不过关的小企业将会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具备规模优势以及掌握环境友好工艺的公司有望充分受益。草甘膦的生产工艺有甘氨酸法和IDA法两种,两种工艺的生产成本基本一样,但是甘氨酸法处污成本高,国际巨头孟山都以及国内的主要龙头企业(江山、扬农化工、沙隆达)采用环境友好的IDA法。甘氨酸工艺法除了处污技术难和成本高之外,副产物氯甲烷市场需求不振,也使得采用这类工艺的企业产量受限。 表2 草甘膦生产工艺对比

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方法

喷洒时间:为防除一年生杂草,可在4-6片杂草叶片上施药,对于多年生杂草,可在萌芽和开花期施药。剂量:取决于杂草的种类和生长。喷涂技术:喷涂后12小时内不会下雨。添加剂:按水总量添加0.1%洗衣粉。用于分配的水:当药剂接触土壤时,会降低其活性,因此应使用水。 草甘膦的应用 1,草甘膦的使用方法 1.喷涂时间 (1)由于草甘膦是一种用于茎和叶的杀菌导电剂,因此它对尚未出土的杂草没有控制作用。只有杂草的叶子长得更多并且可以附着足够量的药物,草甘膦才能获得良好的除草效果。 (2)一般小区,一年生杂草防治,当杂草完整并有4-6片叶子时,为多年生杂草防治,可在萌芽和开花期进行。在特定时间内,雨后杂草的叶子上没有灰尘时,喷雾效果会更好。 2.用量

(1)在此期间,可以根据杂草的种类和生长情况来确定。通常,使用10%的草甘膦来防治以下三种杂草,即洋地黄,狗尾草(Setaria Setaria),草地早熟禾和牛膝。合适的剂量是约50倍。对于艾蒿,车前草,日本莎草等,合适的剂量是液体的约40倍,而用于控制Festuca,Scirpus scissori等的合适的剂量是液体的约30倍。 (2)用10%草甘膦水剂防治一年生杂草,适宜剂量为药液的50倍,并防治多年生杂草。适宜剂量为药液的40倍,喷施30倍液即可控制小灌木丛,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 3.喷涂技术 (1)喷雾应均匀,周到。 (2)喷涂前检查天气预报,喷涂后12小时内不要下雨,否则需要重新喷涂。 (3)在大风天不宜喷洒,以免药液随风飘落到周围农作物,造成农药破坏。 (4)进行定向喷雾时,有必要降低喷头或在喷嘴处安装一个小塑料碗,以利于定向喷雾。

草甘膦工艺介绍

草甘膦项目工艺介绍 一、亚磷酸二甲酯 1、反应原理及流程简图 (1) 主反应 3CH 3OH +PCl 3 (CH 3O )2POH +2HCl +CH 3Cl (2)副反应 PCl 3+3CH 3OH H 3 P O 3+3CH 3Cl (3)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三氯化磷 水 盐酸 碱 亚磷酸 配碱釜 亚磷酸二甲酯去草甘膦合成 氯甲烷去回收 2、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1)酯化岗位 三氯化磷和甲醇以一定的投料比经预冷器后投入酯化釜在55℃、负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生成的氯甲烷,氯化氢气体(夹带少量甲醇等)经两级冷凝后,过量甲醇等组分重新回流到酯化釜继续反应,氯甲烷和氯化氢经气液分离器到吸收岗位。酯化反应产物在75℃下经过两级脱酸后,得到亚磷酸二甲酯的粗品(含

亚磷酸)。脱酸釜出来的气体经冷凝后,一部分重新回流到酯化釜参加反应,其余气体经气液分离器到吸收岗位。 (2)吸收岗位 酯化反应产生的氯化氢、氯甲烷气体经高浓盐酸吸收器、浓盐酸吸收器、稀盐酸吸收塔和碱洗塔后,经除雾器、尾气缓冲罐和罗茨风机到氯甲烷回收工段。 (3)蒸馏岗位 在高真空条件下,酯化反应合成的亚磷酸二甲酯粗品经预热后进入蒸馏塔在140℃、-740mmHg 下进行真空蒸馏,塔顶产物经两级冷凝后,一部分回流至蒸馏塔,其余进入酯受槽,供草甘膦生产;高沸物(亚磷酸)由再生器排入残液受槽,冷却到室温,亚磷酸包装出售。 (4)氯甲烷回收岗位 来自草甘膦、亚磷酸二甲酯的副产物氯甲烷,通过水洗、碱洗、干燥(酸洗)、压缩、冷却获得氯甲烷产品。 工艺流程简图 废硫酸 氯甲烷 工艺流程简述 来自草甘膦、亚磷酸二甲酯的氯甲烷尾气(氯甲烷含量为60%)经预洗塔水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防除桑园杂草田间药效试验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防除桑园杂草田间药效试验 摘要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防除桑园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施用剂量不低于 3.0L/hm2,即有效成分 1.230kg/hm2,采用二次稀释法,对水750L/hm2,在杂草旺盛生长时期进行杂草茎叶定向均匀喷雾,对桑园杂草防效好,持效期长,对桑树安全,无药害。 关键词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桑园杂草;防效 高含量草甘膦除草剂是今后草甘膦类除草剂发展及应用的主要方向。为明确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桑园杂草的防效,特进行了本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设在金寨县白塔畈乡楼冲村一农户承包田,面积780m2,土壤为黄棕壤,土壤质地为中层耕种麻石土,有机质含量16.0g/kg,pH值5.2,施肥、管理与当地生产水平一致。试验田桑树为胡桑,1998年栽植,株行距0.5m×2.0m,长势较好。试验时桑树呈光拳状,部分夏伐处开始吐露新叶;桑园内的杂草正处于旺盛生长时期,多数杂草处于八至十叶期。试验时土壤相对含水量80%左右。 1.2试验对象 药前进行桑园田间杂草密度调查,平均密度为245株/m2左右,其中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约占36%,碎米莎草(Cyperus iria L.)约占23%,牛筋草(Eleusine indica(L.)Gaertn)约占14%,南苜蓿(Medicago hispida Gaertn)约占12%,其他少量杂草包括小飞蓬、铁苋菜、酸模叶蓼、鸡眼草、萹蓄、苍耳、反枝苋、粟米草、稗草、马唐及其他莎草等,约占15%。 1.3供试药剂

正确使用草甘膦的方法和经验

正确使用草甘膦的方法和经验 (发布日期:2008-12-12 11:41:29) 浏览人数:403 农民提出的有关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时出现的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中在:一是反映草甘膦除草剂虽然除草效果好但是有时在使时其药效差异很大;二是如何才能充份发挥草甘膦除草剂效果;三是在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时对农作物的安全问题。草甘膦作为除草剂目前使用量大、除草效果好,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但它在使用时仍要讲究一定的技术性,稍不留心,容易给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施用草甘膦除草剂时药效为何有差异。 草甘膦是一种有机膦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又名为农达、镇草宁。杀草广谱、灭生性强,在土壤中无残留,广泛应用于免耕田化学除草和林、果园的定向除草,能杀死地面生长的各种杂草,但对地下萌芽未出土的杂草无效。草甘膦除草剂对40多科杂草都有防效,包括单子叶、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的草本杂草及灌木、藻类、蕨类等。农民朋友反映的草甘膦除草剂除草效果不一致问题经过我们的调查和观察不外乎这几个原因:一是耕作方式不同药效会有差异。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最好用于免耕播种。于作物播前1-3天喷药,为抢季节播种也可在喷后播种。播前用药因药物不与作物种子直接接触,不会影响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因而除草和抑草效果均优于翻耕。免耕没有将土壤里层的杂草种子翻到表土层,因而杂草种子难以发芽,一旦作物成长封行后,杂草种子和幼苗因见不到而不能萌发生长。因此草甘膦除草剂用于免耕地的除草效果就会好于翻耕地。二是杂草不同生育期用药,药效会有差异。草甘膦是吸传导型除草剂,所以要在杂草生长最旺盛时用药。在时间上一般在3-10月,在植物学特性上,应以开花前用药最佳时期。一般来说一年生杂草有15厘米左右高度、多年生杂草有 30厘米高度、6-8片叶时喷?是最迁宜的。不考虑杂草的生育时期,待杂草老化后再盲目喷药除草,当然就收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了。在作物行间除草,当作物植株较高与杂草存在一定的落差时,用药效果较好且安全。此时用草甘膦除草剂时作物因下部叶片已经老化,对药物的敏感度低,传导力差,因而药物对作物的影响很小。如玉米行间的除草,上架后的豆类、瓜类行间除草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三是喷施浓度不同药效会有差异。据调查,农户在用草甘膦时用药浓度不像其它农药一样有较严格的要求,随意性较大,加大用量或减少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确定用药浓度时一定要考虑杂草的类型。一般禾本科杂草对草甘膦较敏感,能被低剂量的药液杀死,而防除阔叶杂草时则要提高浓度;对一些多年生的根茎繁殖的恶性杂草则需要较高的浓度,杂草叶龄大、耐药力提高,相应的用药量也要提高。如防除果园杂草时,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时可用10%草甘膦500-700克兑水30-40公斤;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时药液用量应增加到750-1000克;防除多年生恶性杂草时,用药量应达到1250-1500克。但用药过量时会迅速杀死植物的传导组织,反而不利于药液吸收而降低药效,因此为了经济用药,应先用较低浓度把嫩草杀死,然后约10天后再用相应的浓度定向喷?恶性杂草。 二、如何充分发挥草甘膦的除草效果 首先草甘膦药液要大量地传导到杂草地下根茎组织,才能起到除草效果。这需要杂草有较多的叶片,在使用前若杂草面积小、光合作用不强则根部贮存的养分由下向上传导,此时用药则药液向下输入根部的量很少,起不到杀草效果;而杂草生长的中后期,光合作用强,光合产物由上往下传导,此时用药效果最好。因此使用草甘膦最重一条就是选定最佳用药时期。如用草甘膦防除玉米田杂草最好是在玉米苗高1.5米下部有2-3片老残叶,草高已达

一乙醇胺合成草甘膦的工艺 、

一乙醇胺合成草甘膦的工艺、 摘要研究了一种新的制备草甘膦的工艺: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加入一乙醇胺、甲醛、亚磷酸三甲酯生成一种混合物,再在适当的条件下水解该混合物,生成N-(膦酰基甲基)乙醇胺及其盐,在同一浴中,N-(膦酰基甲基)乙醇胺及其盐用RaneyCu催化氧化,再水解得到草甘膦。草甘膦的平均收率可达80%。 一乙醇胺代替甘氨酸和IDA,直接反应、水解、氧化制备草甘膦的新工艺,此工艺不仅能保证正常的草甘膦的收率,而且由于一乙醇胺的价格比甘氨酸和IDA都低,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反应分以下三步进行。 ⑴在充满氮气的反应容器中混合一乙醇胺和多聚甲醛。NH2CH2CH2OH+CH2OHOCH2NHCH2CH2OH ⑵向反应容器中逐滴滴加亚磷酸二甲酯,并加热反应1小时,然后冷却到室温。HOCH2NHCH2CH2OH+(CH3-O)2POH(CH3O)2P(O)CH2NHCH2CH2OH ⑶加入盐酸水解6小时, (CH3O)2P(O)CH2NHCH2CH2OH+HCI(HO)2P(O)CH2NHCH2CH2OH用31P-NMR测试反应后的混合物,产物基本不含N-(膦酰基甲基)乙醇胺。本实验研究采用新的工艺条件,用亚磷酸三甲酯代替酸式亚膦酸二甲酯制备草甘膦。 1实验 1.1反应原料亚磷酸三甲酯(分析纯),多聚甲醛(工业级),一乙醇胺(工业级纯度≥98%),氢 氧化钠(w=50%),甲醇,浓盐酸,RaneyCu催化剂。 1.2RaneyCu催化剂的制备 1.3反应步骤及工艺条件 制备N-(膦酰基甲基)乙醇胺将亚磷酸三甲酯、多聚甲醛、一乙醇胺倒入一个圆底烧瓶,烧瓶装有带磁性的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反应器加热,反应16小时,停止反 应。反应方程如下:NH2CH2CH2OH+CH2O+(CH3-O)3P→(CH3-O)2P (O)CH2NHCH2CH2OH水解反应产物N-(膦酰基甲基-二甲氧基)乙醇胺,水 解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CH3-O)2P(O)CH2NH CH2CH2OH→(HO)2P(O)CH2NHCH2CH2OH+CH3OH,用Ran eyCu催化剂氧化N-(膦酰基甲基)乙醇胺在GSH-1型1000ml带搅拌器的高 压反应釜中,加入N-(膦酰基甲基)乙醇胺、水、50%氢氧化钠,RaneyCu催化 剂,反应釜密封,用氮气排空气3次,再抽真空,反应在绝氧的环境下进行,加热到 160℃,压力控制在9.5kg/cm2。在反应釜内,温度随着氢气的放出而不断的上 升,180分钟后,放氢停止,证明反应结束,草甘膦钠盐的收率为98.5%。(HO)2P(O) CH2NHCH2CH2OH+NaOH〔o〕(NaO)2P(O)CH2NHCH2 COONa+H2O1.3.3草甘膦的提纯催化氧化反应产物包括草甘膦的钠盐,未反 应完的氢氧化钠和少量的N-(膦酰甲基)乙醇胺。先过滤,母液加入盐酸中和。HC l+NaOHNaCl+H2O(NaO)2P(O)CH2NHCH2COONa+HCl (HO)2P(O)CH2NHCH2COOH+NaCl生成的氯化钠基本全部溶解在水 中,草甘膦只有很少部分溶解在水中(草甘膦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余以白色沉淀 析出。浓缩溶液后再加入甲醇醇析,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滤纸抽滤。重复操作几次,滤 饼在(80~100)℃烘干,得到白色的草甘膦晶体。

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方法

喷洒时间:为防治一年生杂草,在杂草叶上喷洒4-6片。对于多年生杂草,在芽期和开花期施用杀虫剂。用量:视杂草种类及生长情况而定。喷洒技术:喷洒后12小时内不下雨。添加剂:在总水量的基础上加入0.1%的洗衣粉。分配用水:当药剂与土壤接触时,会降低其活性,因此应使用水。 草甘膦的应用 1如何使用草甘膦 1喷洒时间 (1)由于草甘膦是茎叶的杀菌导电剂,对尚未出土的杂草没有控制作用。只有当杂草的叶子长得更多,并能附着足够数量的药物时,草甘膦才能获得良好的除草效果。 (2)在一般群落中,一年生杂草得到控制。当杂草完好无损,有4-6片叶子时,多年生杂草在出芽开花期得到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当雨后杂草的叶子上没有灰尘时,喷雾效果会更好。 2剂量

(1)在此期间,可根据杂草种类和生长情况确定。一般用10%草甘膦防治洋地黄、狗尾草、蓝草和牛膝草三种杂草。适宜剂量为50倍左右。艾蒿、车前草、日本莎草等的适宜用量约为液体的40倍,而防治羊茅、剪刀草等的适宜剂量约为液体的30倍。 (2)用10%草甘膦水防治一年生杂草,适宜用量为药液的50倍,防治多年生杂草。适宜用量为液体的40倍,喷施30倍液可控制小灌木,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 三。喷涂技术 (1)喷雾要均匀、周到。 (2)喷洒前查看天气预报,喷洒后12小时内不要下雨,否则需要再次喷洒。 (3)不宜在大风天喷洒,以免药液随风飘落在周围农作物上,造成农药损害。 (4)在进行定向喷射时,需要降低喷嘴或在喷嘴处安装一个小塑料碗,以便于定向喷射。 (5)喷洒时注意无杂草时间。

4添加剂 在草甘膦溶液的配制中,可根据总水量加入0.1%的洗衣粉,增加溶液的附着力,提高防治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 5配水 由于草甘膦与土壤接触时会降低其活性,因此在分配过程中必须使用干净的水,而不是脏水或带有泥浆的浑水。 6增加喷洒时间 为防治多年生恶性杂草,可适当增加喷洒频率。为防除羊茅、莎草等恶性杂草蛾类,首次施药后每隔30天喷洒一次,以达到良好的防除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 2草甘膦的除草机理

草甘膦

caoganlin 草甘膦 glyphosate 一种有机磷, 学名-(膦酰基甲基)甘氨酸纯品为白色固体,熔点约230℃(分解),在水中溶解度为1.2%(25℃),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它的盐在水中有更大的溶解度。毒性低,急性毒性LD50值:对大白鼠经口为4320mg/kg(见)。 草甘膦的除草性质是1971年由美国D.D.贝尔德等发现的,由开发生产,到80年代已成为世界除草剂重要品种。 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 ①加压法用三氯化磷与无水甲醛在加压下反应,产物水解得到氯甲基膦酸,再与甘氨酸缩合生成草甘膦原药。 ②常压法用氯乙酸和氨水在氢氧化钙存在下反应得到亚氨基二乙酸,再与甲醛、三氯化磷缩合生成中间体双甘膦,最后氧化得到草甘膦原药。 草甘膦是灭生性芽后除草剂,通过茎叶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并传导至全身组织,抑制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干扰光合作用,使之枯死。草甘膦对一二年生和多年生深根杂草均能防除,但对作物也有药害,不可直接喷洒到作物植株上。通常使用其盐类的水溶液,用于橡胶园、茶园、果园、森林苗圃及防火带等除草,也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油库、电站等非农耕地的除草。草甘膦还可配合免耕法在农作物休耕期或播种前施用,杀死田间覆盖的杂草。草甘膦在土壤中迅速分解,没有持效期。 目前我国草甘膦主要有两种生产工艺:(氯乙酸)甘氨酸法和(二乙醇胺)IDA法,氯乙酸制甘氨酸法占据主流地位(产量占70%以上)。这两种路线之所以成为国内主流主要是由国内特殊的行业环境以及技术壁垒造成。例如国内缺乏稳定低廉的HCN来源,限制了下游IDA的发展,HCN制甘氨酸更有技术方面的困难没有得到发展。二乙醇胺IDA路线也受制于国内二乙醇胺短缺、进口二乙醇胺价格昂贵。在这种特殊国情之下,国外完全淘汰的落后的氯乙酸法才占据国内主流地位。 氯乙酸-甘氨酸路线经过国内企业的多年摸索,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条件、采用先进的大型设备和DCS自控,产品收率、原材料消耗等方面不断提升,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也有明显进步。

草甘膦的杀草机理及使用方法

河北林业科技第4期2010年8月 巧挖造林坑提高成活率 我国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土壤干燥,尤其是今年 不仅北方,连南方各省的降雨量也特别少,这就给挖坑造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般挖坑造林成活率都较低。若采取巧妙挖坑造林的措施,不尽省力,造林成活率可相对提高。 1马道造林坑 近些年来有些地区,沙地的地下水位已下降到5~7m ,在此干旱类型沙区造林,植树坑采取栽电线杆式“马道”挖 掘法深栽杨树很好。据调查, 栽植沙兰杨、1—214杨、波-15A 杨、加杨、北京杨、山海关杨、白杨、深栽1~1.5m ,比挖50cm 深的常规造林坑栽植成活率提高37%~62%,造林成本降低34%,并明显促进林木前5a 的生长。 具体方法是先挖长1m 、宽和深各50cm 的长方形坑,将挖出的上层表土放在坑的一侧,然后在植树的一端按直 径40~50cm 挖到1~1.5m 深, 挖出下层的生土放在坑的另一侧。植苗时坑内灌足底水,待水渗完后放入苗木,先填表土再浇第二次水,并将苗木扶正,最后用生土填平、踩实。若有条件,最好盖上一层地膜。2大穴挖坑小穴栽植 在干旱山区大穴挖坑小穴栽植,是抗旱造林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采取前1a 整地,挖成局部反坡形穴状造林坑,使生土培埂加高,熟土回填半坑,或挖成反坡形水平沟,在坡面较缓的地带和平原区,采用先机耕全退,再挖大 造林坑,经过熟化后,再在大坑内挖小穴栽植。 这样水的集结面积大,水分散发面积小,由于外埂加高,使原来的坡地面成了小平地,原来的阳坡变成了小阴坡或洼地,相对苗 木栽植点往坑内下错20~30cm 。由于改变了光照角度, 相应地也改变了栽植点附近的湿度和温度条件。据调查,一般反坡鱼鳞坑栽植点的地表温度下降2~3℃,反坡水平沟 能截蓄坡面径流95%, 在20cm 和30cm 处,含水率分别为32.7%和25.9%,比未整地的坡面提高7.3%和4.8%。差异 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区的春、 夏两季更为显著。据调查,采用这种措施栽植的苗木成活率可提高20%~30%。3反坡穴状整地栽植 反坡穴状整地,适用于土层较薄,土壤比较干燥,坡面在20°~30°之间的阳坡、半阳坡。其好处很多,能使阳坡变成阴坡或半阴坡,缩短光照时间;变直射为斜射,降低穴内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据测定,反坡穴状整地的地表温度比对照区降低2~3℃,土壤含水量比对照区提高1.2倍。同时可使苗木往穴内下部移栽20cm 。在苗木缓苗期便可吸收土壤下层的水分,比一般挖坑造林成活率提高20%~ 30%。既能减少地表径流, 拦挡泥沙、减少冲刷,又能充分利用雨水增加穴内蓄水量,提高穴内土壤湿度,促进小苗茁壮生长。这一措施,特别是在春季严重干旱的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 株行距根据林种的不同可分别采取1.5m ×2m 、2m ×2m 或2m ×3m ,穴面宽度视坡度大小而定,坡面陡穴面窄些,坡面缓穴面宽些,一般长、宽为1.1m ×0.7m 、1.5m ×0.3m 或0.8m 见方,穴底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在25°~30°之间,挖出的生土放在穴外下方培起20cm 高的土埂,顶宽20cm , 踩实,可起到遮阴和拦水作用,据调查,采取反坡、 大穴、深整的阳坡地,比小穴内土壤含水量上层提高2.1%,含水量为16.2%,下层提高0.4%,含水量为15%,早春提高土壤湿度4.6%,与阴坡相接近。(张家口市林业调查规划院,河北张家口075000)王珍 草甘膦的杀草机理及使 用方法 化学除草因为省时、省力、且经济合算,逐渐代替人工除草,而草甘膦是果园常用的除草剂,因此掌握草甘膦的使用方法,对于提高果园除草效果十分重要。1 草甘膦的杀草机理 草甘膦属于有机磷类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的茎、叶吸收,而传到全株和根部,干扰和抑制氨基酸合成,从而使杂草枯死。草甘膦在土壤中能迅速分解失效,故无残效作用。草甘膦作用时间较长,一般喷药后杂草逐渐变黄,10~15d 后,杂草才能彻底变黄死亡。2草甘膦的使用方法2.1 喷药时间 因为草甘膦是灭生性茎叶传导剂,因此对没出土的杂草无效,只有在杂草具有较多的叶片,且能够附着足够的药量时,施药才能取到理想的除草效果。一般地,对于1a 生杂草,基本出齐并且有4~6片叶时,用药效果较好;对于多年生杂草,现蕾开花期,用药效果较好。在具体时间上,以雨后杂草叶上无尘土时,喷药效果最好。2.2 用药量 根据杂草的种类和生长情况而定。如使用10%草甘膦水剂,防除马唐、早熟禾、狗尾草、牛筋草等1a 生杂草,浓度掌握在50倍液左右;防除车前草、艾蒿、香附子等多年生杂草,浓度掌握在40倍液左右,防除白茅、刺儿菜、剪刀股或小灌木等,浓度掌握在30倍液左右防除效果良好。2.3 喷雾技术 在喷施除草剂时,做到“五点”。一是喷雾时要均匀周到;二是喷前注意天气预报,喷后12h 不能遇雨,否则需重喷;三是有风天不能喷,防止药液随风产生漂移,从而产生药害;四是采取定向喷雾,可采取压低喷头或在喷头处安装一个塑料小碗,来保证定向喷雾;五是注意喷雾时间,以杂草上无露水为宜。2.4 添加助剂可提高药效 在配制草甘膦药液时,按总水量加入0.1%洗衣粉,可增加粘附力,从而提高药效。2.5 配药要用清水 因为草甘膦遇到泥土即会降低活性,所以配药时要用干净的清水,不能用脏水或带泥的浑浊水进行配药。2.6 对于多年生恶性杂草可增加喷药次数 对于白茅、香附子等恶性杂草,在第1次施药后隔1个月再喷药1次,以达到理想的防除效果。 (平泉县林业局,河北平泉067500)岳树民,韩树文 86··

草甘膦原药

草甘膦原药简介 ?草甘膦原药的登记证号:PD20086379 ?草甘膦原药CAS号为:[1071-83-6] ?草甘膦原药分子式为:C3H8NO5P ?草甘膦含量:≥95% ?草甘膦原药外观:白色粉末。 ?规格:25kg纸板桶,微毒 草甘膦原药作用机理 ?草甘膦是1971年由美国D. D. 贝尔德等发现,孟山都公司开发生产。 ?草甘膦原药为有机磷类内吸传导灭生性除草剂,是通过茎叶吸收后传导到植物各部位。入土后很快与铁、铝等 金属离子结合而失去活性,对土壤中潜藏的种子和土壤 微生物无不良影响 草甘膦原药防除对象 ?用于茎叶喷雾防除一年生、多年生杂草。 ?一年生杂草如稗草、狗尾草、看麦娘、牛筋草、马唐、苍耳、藜、猪殃殃等,以及多年生杂草如白茅草、香附 子等。草甘膦原药制成的制剂适合用于的作物为:玉米、油菜、柑橘、苹果、梨、葡萄、甘蔗、茶树等。 草甘膦原药的用途

?草甘膦原药仅用于加工农药制剂,不可直接用于农作物或其他场所。 ?如果使用不慎会带来危险,请使用前仔细阅读并参照产品标签谨慎使用草甘膦原药。 草甘膦原药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1.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要做好劳动保护,穿戴防护用具,避免与草甘膦原药直接接触。 ? 2.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换洗被污染的衣物,妥善处理废弃包装物。 ? 3.在草甘膦原药仓库及生产厂区应配制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并宣贴防火宣传语。 ? 4.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排放被草甘膦原药污染的水或物,从而避免污染水源。 ? 5.草甘膦原药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不可做他用,也不可随意丢弃。 ? 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避免接触。 中毒急救 ?如不慎吸入草甘膦原药,应将病人移至空气流通处;如不慎接触皮肤或眼睛,应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本品对 眼、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误服时要催吐,无解毒剂, 送医院治疗。 储存和运输

草甘膦及上游原料生产工艺中石墨制化工设备的应用模板

草甘膦及上游原料生产工艺中石墨制化工设备的应用 戴佐峰 [关键词]石墨制化工设备草甘膦亚氨基二乙酸( IDA) 氯乙酸甘氨酸双甘膦 [摘要] 详细介绍了石墨制化工设备在草甘膦及其上游原料生产工艺中的的结构特点、应用及经验, 并简要介绍了草甘膦及上游原料理化性质、毒性及制取方法等知识。 草甘膦( glyphosate) 自1974年由美国Mansanto公司开发成功并商品化以来, 当前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产量最大、增长最快、销售额首位的具有优异除草性能又不污染环境的国际性单项农药原药除草剂品种。 从生产工艺上看, 广谱高效草甘膦常见的合成路线分为亚氨基二乙酸( IDA) 路线和甘氨酸路线。其中亚氨基二乙酸的合成能够从二乙醇胺或者亚氨基二乙腈获得。国外的生产路线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IDA法为主。中国最多工艺路线是甘氨酸——亚磷酸二甲酯——草甘膦路线, 装置生产能力最大且企业最多, 生产量占全国草甘膦生产总量的80%左右, 代表企业是新安股份。其次是二乙醇胺—IDA—草甘膦路线, 代表企业是华星化工。当前甘氨酸法

仍是有生命力的生产工艺, 而IDA法是值得发展的且具有竞争 力的工艺。 当前草甘膦市场增产扩能需求带动了石墨制化工设备的大量使用, 现结合草甘膦生产工艺所涉及的石墨制化工设备: 石墨换热器、石墨吸收器浅谈如下: 1 石墨制化工设备结构特点、适用范围及执行标准 满足相关工艺要求的石墨制化工设备主要有YKB( YKA) 型圆 块孔式石墨换热器、JK型矩形块孔式石墨换热器和YKX、GX( GT) 型石墨降膜吸收器等。 1.1 YKB( YKA) 型圆块孔式石墨换热器 1.1.1 结构与特点: 由CS壳体、石墨换热块及石墨上、下封头组成。 石墨换热块为其主要组成部分, 换热块间与上、下封头采用膨体四氟带密封, 由装置在设备上部的长拉杆经过弹簧上下紧固, 壳体上端与封头连接采用O形圈密封。结构特点是: 与物料接触部位全部为耐腐蚀材料。在温差应力作用下, 弹簧能自由地伸缩, O形圈结构使壳体的热胀冷缩时密封依然稳定可靠。本设备具有抗热震性能好、耐腐蚀性能优良、传热性能良好, 使用压力较高, 易维护和管理的特点。 1.1.2 技术性能及适用范围 与腐蚀性物料接触的换热块材料采用导热性高、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的改性树脂浸渍石墨。除氧化性介质、强碱、某些强溶

草甘膦几种盐的区别

草甘膦常见制剂的区别 1.草甘膦品种 按存在方式分,有:草甘膦异丙胺盐,草甘膦酸铵盐,草甘膦酸钾盐,草甘膦酸钠盐,草甘膦二甲胺盐(新安开发,暂定)等; 2.按草甘膦离子的含量,41%异丙胺盐=30.5%草甘膦=3 3.5%草甘膦铵盐=37.5%草甘膦钾盐=3 4.5%草甘膦钠盐,二甲胺盐不详 3.在除草效果来说,钾盐稍大于异丙胺盐稍大于铵盐、钠盐。 4.草甘膦难溶于水,它的盐易溶于水,盐可以有钾盐、钠盐、铵盐、异丙胺盐等。草甘膦是草甘膦酸,属酸性,水溶性差,需要成盐,增加其水溶性,一般成铵盐和异丙胺盐,钾盐、钠盐等,最常见的是铵盐和异丙胺盐,41%的异丙胺盐,33%的铵盐中草甘膦含量都是30%,41%异丙胺盐需要用原药配置,而现在市面上标30%的草甘膦是不成盐的 企标中计算公式:草甘膦异丙胺盐=1.349*草甘膦含量,这个公式要先确定该盐是草甘膦异丙胺盐,而无其它形式的盐,这计算方法才勉强成立,但企标中没有这一点也就是说30%草甘膦水剂,不管是什么盐,都可以说成是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实际上用不着制定企标,就用GB 20684-2006 草甘磷水剂。因为里面写得清清楚楚“本标准适用于由草甘膦原药或草甘膦可溶性盐和水及适宜的助剂组成的草甘膦水剂”。草甘膦的分子量为169.07,草甘膦异丙胺盐的分子量为228.2,

所以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实际上就是30.38%草甘膦水剂(略去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就是30%草甘膦水剂)。有效成分是草甘膦。 41%的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30%的草甘膦水剂还是有区别的: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说明我的产品是异丙胺盐的 30%草甘膦水剂有以下几种可能: 1)30%草甘膦水剂以异丙胺盐的形式存在,类似于 40.5%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略微底一点啊) 2)30%草甘膦水剂以钾盐形式存在,类似于37%的草甘膦钾盐水剂 3)30%草甘膦水剂以铵盐形式存在,类似于33%的草甘膦铵盐水剂 4)钠盐、二甲胺盐都有可能。 上述几个产品效果怎样,还要取决于使用助剂的种类,添加量。

草甘膦工艺简介

一、草甘膦简介 草甘膦是一种性能优良、高效无公害、广谱性的灭生性除草剂,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农药品种。 二、工艺路线 华英公司草甘膦合成技术是采用由亚氨基二乙腈出发,经亚氨基二乙酸制取双甘膦,最后双甘膦经空气氧化后制成草甘膦原药的工艺路线。各步反应式如下: 1、水解反应 亚氨基二乙腈经碱水解制取亚氨基二乙酸二钠盐,二钠盐经盐酸中和制得亚氨基二乙酸: 2、缩合反应 亚氨基二乙酸与甲醛、亚磷酸在无机酸介质中缩合制取双甘膦:

3、氧化反应 双甘膦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空气氧化制取草甘膦: 三、操作流程 1、水解工段 在亚氨基二乙腈水解反应釜中投入片碱和水,片碱溶化后,在设定温度下连续加入亚氨基二乙腈,开夹套冷却水控制反应温度并保持恒定。投料完成后升温将反应中产生的氨气排出,反应及升温排氨过程中产生的氨气去氨回收系统。水解反应液由泵打至中和釜再加入计量的盐酸,冷却、结晶,去水解离心机过滤,用一定量的水洗涤滤饼,得白色晶体亚氨基二乙酸,送缩合工段待用。 2、缩合工段: 将缩合母液定量泵入配料釜,再加入计量的亚氨基二乙酸、亚磷酸。将配料釜升温至一定温度并保持,滴加甲醛同时蒸出水。反应结束后将蒸出水放回缩合釜稀释料浆,将反应液转移至冷却釜降温结晶,离心并用水洗涤滤饼,得到的白色晶体双甘膦和缩合母液。双甘膦滤饼送到氧化工段使用,缩合母液循环使用。 3、氧化工段

将双甘膦、水及催化剂加入氧化釜内,升温并保持恒定,通入压缩空气,并保持一定压力,达到反应终点后,冷却卸压,反应物料离心分离,滤液经中和后进入多效蒸发浓缩,滤饼转移至溶解釜中加入溶媒并升温,趁热过滤,分离催化剂,滤液冷却结晶,离心分离,滤饼经闪蒸干燥得草甘膦产品,滤液作为溶媒循环套用。

41%异丙胺盐与30%草甘膦的区别

41%异丙胺盐与30%草甘膦的区别 10%的草甘膦马上就要退出市场了,这几天几乎所有的农药经销商都在找30%的草甘膦,今天下午跟一个市场“地头蛇”讨论草甘膦问题正欢,突然来了一个山东某农资企业的业务员向该客户推广他们企业的主打产品30%的草甘膦,客户看了看包装说:你们的包装不错嘛,价位也不错,我现在正好缺一个这样的产品去占市场。。。。不过,你们这个30%的草甘膦下面海标注了41%的草甘膦异丙胺盐,这个异丙胺盐跟草甘膦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好处?。。。只见那个业务员的脸色由白转红,又由红转惨白,结果嘴里哆嗦着,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看他估计是不知道怎么说,或者是不懂,我就详细的向客户解释了两者的区别和作用,结果,这个这可客户当场决定给我们草甘膦产品打120吨的预付款,当然把那个山东的企业业务员拒之门外了。。。我暗自庆幸,幸好昨晚恶补了下除草剂知识啊。。。。我这里正好有一份资料,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下,我相信搞不清楚这几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人,大有人在,我们共同进步吧! 按化学分类,草甘膦异丙胺盐、草甘膦铵盐、草甘膦分属植物源、季胺盐和有机磷类。 存在方式也不一样,41%异丙胺盐=30.5%草甘膦=33.5%草甘膦铵盐=37.5%草甘膦钾盐=34.5%草甘膦钠盐 在除草效果来说,钾盐稍大于异丙胺盐,异丙胺盐稍大于铵盐、钠盐。 草甘膦难溶于水,它的盐易溶于水,盐可以有钾盐、钠盐、铵盐、异丙胺盐等。草甘膦是草甘膦酸,属酸性,水溶性差,需要成盐,增加其水溶性,一般成铵盐和异丙胺盐,钾盐、钠盐等,最常见的是铵盐和异丙胺盐,41%的异丙胺盐,33%的铵盐中草甘膦含量都是30%,41%异丙胺盐需要用原药配置,而现在市面上标30%的草甘膦是不成盐的。 企标中计算公式:草甘膦异丙胺盐=1.349*草甘膦含量,这个公式要先确定该盐是草甘膦异丙胺盐,而无其它形式的盐,这计算方法才勉强成立,但企标中没有这一点。也就是说30%草甘膦水剂,不管是什么盐,都可以说成是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实际上用不着制定企标,就用GB 20684-2006 草甘磷水剂。因为里面写得清清楚楚“本标准适用于由草甘膦原药或草甘膦可溶性盐和水及适宜的助剂组成的草甘膦水剂”。草甘膦的分子量为169.07,草甘膦异丙胺盐的分子量为228.2,所以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实际上就是30.38%草甘膦水剂(略去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就是30%草甘膦水剂)。有效成分是草甘膦。 41%的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30%的草甘膦水剂还是有区别的: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说明我的产品是异丙胺盐的 30%草甘膦水剂有以下几种可能: 1)30%草甘膦水剂以异丙胺盐的形式存在,类似于40.5%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略微底一点啊)2)30%草甘膦水剂以钾盐形式存在,类似于37%的草甘膦钾盐水剂 3)30%草甘膦水剂以铵盐形式存在,类似于33%的草甘膦铵盐水剂 4)钠盐、二甲胺盐都有可能。

扬农对草甘膦行业分析

扬农对草甘膦行业分析 2008/10/08 商业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迅速增加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的产量逐年稳定的增加,截至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的总面积已经达到了1.14亿公顷,比2006年增长了12%,占到了全球15亿公顷农田总面积的8%,创造了超过7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其中,耐除草剂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紫苜蓿的种植面积占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的63%,达到7220万公顷,比2006年增长3%。 同时,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也达到了23个,其中包括11个发达国家和12个发展中国家。美国以557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0%)位居世界第一,而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印度和中国分别排在第二至六位,种植面积均超过了100万公顷。此外,全球目前有52个国家已经批准了相关法规,允许进口转基因作物产品用做食品饮料的加工原料,其中转基因玉米和抗除草剂大豆已经被大多数国家批准,市场前景非常光明。我们预计未来5年-8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将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将达到1.7亿公顷左右。 生物能源发展迅速 2007年在全球1.14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里,有大约112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由于生产生物染料,占比约为9%,其中90%以上的种植面积都在美国。根据ISAAA的估计,美国约有700万公顷的转基因玉米用于生产酒精,大约340万公顷的转基因大豆用于生产生物染料,另有1万公顷左右的转基因油菜,美国转基因生物燃料总面积达到了1040万公顷。同年,巴西有75万公顷的抗除草剂大豆用于生物燃料,而加拿大约有4.5万公顷的转基因油菜用于生产生物染料。生物燃料目前

草甘膦工艺介绍

草甘膦项目工艺介绍 一、亚磷酸二甲酯 1、反应原理及流程简图 (1) 主反应 3CH 3OH +PCl 3 (CH 3O )2POH +2HCl +CH 3 Cl (2)副反应 PCl 3+3CH 3OH H 3 P O 3+3CH 3Cl (3)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三氯化磷 水 盐酸 碱 亚磷酸 配碱釜 亚磷酸二甲酯去草甘膦合成 氯甲烷去回收 2、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1)酯化岗位

三氯化磷和甲醇以一定的投料比经预冷器后投入酯化釜在55℃、负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生成的氯甲烷,氯化氢气体(夹带少量甲醇等)经两级冷凝后,过量甲醇等组分重新回流到酯化釜继续反应,氯甲烷和氯化氢经气液分离器到吸收岗位。酯化反应产物在75℃下经过两级脱酸后,得到亚磷酸二甲酯的粗品(含亚磷酸)。脱酸釜出来的气体经冷凝后,一部分重新回流到酯化釜参加反应,其余气体经气液分离器到吸收岗位。 (2)吸收岗位 酯化反应产生的氯化氢、氯甲烷气体经高浓盐酸吸收器、浓盐酸吸收器、稀盐酸吸收塔和碱洗塔后,经除雾器、尾气缓冲罐和罗茨风机到氯甲烷回收工段。(3)蒸馏岗位 在高真空条件下,酯化反应合成的亚磷酸二甲酯粗品经预热后进入蒸馏塔在140℃、-740mmHg下进行真空蒸馏,塔顶产物经两级冷凝后,一部分回流至蒸馏塔,其余进入酯受槽,供草甘膦生产;高沸物(亚磷酸)由再生器排入残液受槽,冷却到室温,亚磷酸包装出售。 (4)氯甲烷回收岗位 来自草甘膦、亚磷酸二甲酯的副产物氯甲烷,通过水洗、碱洗、干燥(酸洗)、压缩、冷却获得氯甲烷产品。 工艺流程简图 15%的液碱水

氯甲烷 工艺流程简述 来自草甘膦、亚磷酸二甲酯的氯甲烷尾气(氯甲烷含量为60%)经预洗塔水洗后(预洗)进入碱洗塔与从塔顶加入经碱冷凝器预冷至约-5℃的5-15%的碱液喷淋逆流吸收温度为35℃,以除去混合气中的残余的氯化氢,同时因气体被冷却,进一步脱水,1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通过碱循环泵循环使用,当碱液浓度<5%时更换新碱,浓度小于5%的碱液送至配碱釜。 经过碱洗塔洗涤的混合气,从水洗塔下部进入,与从塔顶喷沸的水接触40℃下进行洗涤,除去气体中的氯化氢和甲醇,从塔底出来的洗涤液经过水冷凝器冷却后,水从塔顶喷淋洗涤,循环使用,水由循环水泵打循环。 出水洗塔的气体经除雾器除雾后进入第一干燥塔下部,与从塔顶喷淋的75%-93%的硫酸逆流接触温度为50℃,75%-93%的硫酸来自第二干燥塔塔底,并经稀硫酸冷凝器预冷至15℃进塔,第一干燥塔塔顶气进入第二干燥塔塔下部,与从塔顶喷淋的硫酸逆流接触温度为20℃,硫酸来自第三干燥塔塔底,并经硫酸冷凝器冷凝至15℃进入塔底,第二干燥塔塔顶气体进入第三干燥塔下部,与

正确使用草甘膦的方法和经验

(发布日期:) 浏览人数: 农民提出地有关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时出现地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地问题集中在:一是反映草甘膦除草剂虽然除草效果好但是有时在使时其药效差异很大;二是如何才能充份发挥草甘膦除草剂效果;三是在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时对农作物地安全问题.草甘膦作为除草剂目前使用量大、除草效果好,深受农民朋友地欢迎,但它在使用时仍要讲究一定地技术性,稍不留心,容易给生产带来不利地影响,值得引起大家地注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一、施用草甘膦除草剂时药效为何有差异. 草甘膦是一种有机膦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又名为农达、镇草宁.杀草广谱、灭生性强,在土壤中无残留,广泛应用于免耕田化学除草和林、果园地定向除草,能杀死地面生长地各种杂草,但对地下萌芽未出土地杂草无效.草甘膦除草剂对多科杂草都有防效,包括单子叶、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地草本杂草及灌木、藻类、蕨类等.农民朋友反映地草甘膦除草剂除草效果不一致问题经过我们地调查和观察不外乎这几个原因:一是耕作方式不同药效会有差异.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最好用于免耕播种.于作物播前天喷药,为抢季节播种也可在喷后播种.播前用药因药物不与作物种子直接接触,不会影响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因而除草和抑草效果均优于翻耕.免耕没有将土壤里层地杂草种子翻到表土层,因而杂草种子难以发芽,一旦作物成长封行后,杂草种子和幼苗因见不到阳光而不能萌发生长.因此草甘膦除草剂用于免耕地地除草效果就会好于翻耕地.二是杂草不同生育期用药,药效会有差异.草甘膦是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所以要在杂草生长最旺盛时用药.在时间上一般在月,在植物学特性上,应以开花前用药最佳时期.一般来说一年生杂草有厘米左右高度、多年生杂草有厘米高度、片叶时喷?是最迁宜地.不考虑杂草地生育时期,待杂草老化后再盲目喷药除草,当然就收不到理想地防治效果了.在作物行间除草,当作物植株较高与杂草存在一定地落差时,用药效果较好且安全.此时用草甘膦除草剂时作物因下部叶片已经老化,对药物地敏感度低,传导力差,因而药物对作物地影响很小.如玉米行间地除草,上架后地豆类、瓜类行间除草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三是喷施浓度不同药效会有差异.据调查,农户在用草甘膦时用药浓度不像其它农药一样有较严格地要求,随意性较大,加大用量或减少用量地现象时有发生.在确定用药浓度时一定要考虑杂草地类型.一般禾本科杂草对草甘膦较敏感,能被低剂量地药液杀死,而防除阔叶杂草时则要提高浓度;对一些多年生地根茎繁殖地恶性杂草则需要较高地浓度,杂草叶龄大、耐药力提高,相应地用药量也要提高.如防除果园杂草时,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时可用草甘膦克兑水公斤;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时药液用量应增加到克;防除多年生恶性杂草时,用药量应达到克.但用药过量时会迅速杀死植物地传导组织,反而不利于药液吸收而降低药效,因此为了经济用药,应先用较低浓度把嫩草杀死,然后约天后再用相应地浓度定向喷?恶性杂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如何充分发挥草甘膦地除草效果 首先草甘膦药液要大量地传导到杂草地下根茎组织,才能起到除草效果.这需要杂草有较多地叶片,在使用前若杂草面积小、光合作用不强则根部贮存地养分由下向上传导,此时用药则药液向下输入根部地量很少,起不到杀草效果;而杂草生长地中后期,光合作用强,光合产物由上往下传导,此时用药效果最好.因此使用草甘膦最重一条就是选定最佳用药时期.如用草甘膦防除玉米田杂草最好是在玉米苗高米下部有片老残叶,草高已达厘米时施药为最佳.其次是要讲究环境条件.在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地升高杂草对草甘膦地吸收量增加一倍因此大气温度高比气温低时用药效果好;空气相对湿度高可延长药液在植物表面地湿润时间有利于药物地传导;土壤干旱含水量少时不利于植物地新陈代谢,因而不利于药物在杂草中传导所以药效也下降.第三关于草甘膦与其它除草剂混配地问题,有地农户想除多种草,为了节省用工,在使用草甘膦时任意加入其它除草剂,但其结果反而不好,因为有些除草剂是不能与草甘膦混配地,如二甲四氯、克无踪等速效型除草剂是不能与草甘膦混配使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