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教学反思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教学反思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教学反思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教学反思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是第1章第1节第1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含义及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课采用通过观察和理解、实验的手段。同时也需要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和合作学习。由于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在做教学设计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将传统的主要由老师讲的方式改变成主要由学生讲,让学生举大量的例子,来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和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

这节课上下来以后,我的感受是:

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本节课做这样的教学设计,除了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目的,那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达到教学互动,展示学生的个性,将新课

程的理念融入教学中。其一,学生不是很习惯勇跃发言。理想中的状态是,学生

都争先恐后的发言,无论说得好或不好,关键是敢说,这也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现实中的学生明显不具备这样的特点,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培养。其二,

学生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不够。将生活中的例子变成自己的例子,学生在思维上还需要一个过程。

二、学生对整节课都在教学不满

引用一个学生的话说:“不让我上网吧,到这里来也玩不成。”很显然,学

生对这门课的最大热情是可以上网、聊天、玩游戏等,而不是想着如何从这门课中学到一些知识。如何将学生的热情引导到学习上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去思考,如课时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设计、和

学生的沟通……

三、学生的基础知识达不到要求

新课程是非零起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然而实际看到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大部分同学不会或不熟,例如:开机关机、保存文件、文件(或

文件夹)的新建复制重命名、处理死机问题等。作为一门技术课,我们先不谈什

么素养,掌握实用技能应该是根本,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对他一生都有好处,我们不是说一切都为了学生吗,那就不要只是喊喊口号啊,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这种现状,将专门安排时间为学生打基础。

四、对教师的思考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怎样才能把这门课上好,

是值得深深思考的问题,也是对我们的极大考验。我们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探索新的道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组织艺术,既让学生

玩好,也让学生学好。

总之,每节课下来,我需要总结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比如说“怎样引导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学习,怎样调动学生开动动脑,发展思维能力的积极性,怎样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分析、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这些,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都是需要不断思考和在教学中实践的。每节课下来都会有不同的成功、失败,也会有不同的思考和反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

改进自己,不让自己在信息技术这个年轻的学科中淘汰。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操作,让学生照着“葫芦画瓢”,还要尽可能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所以每节课除了教师范例,我还会给学生准备更多的拓展性范例,希望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刺激他们的灵感,进而制作出个性化的,富有创新的作品。但是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一节课的时间最多让他们学会模仿范例,做出最基础的作品。富有创造力的作品也只能偶尔在个别基础好的学生那里看到。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即使是遇到个别优秀案例,我也会感到非常高兴,并且我也不会放弃最初的宗旨。创新要在慢慢的积累基础上产生,物质上说,量变引起质变。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不管是学生还是我,都将会有收获。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方式也许有些用处: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完成一些他们认为神奇的或者是美好的作品。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摸索中寻找。 学期刚开始,我还处于刚开始摸索中,效果也是十分差的。我觉得学生不大愿意听我上课讲的内容,我得经常反复强调纪律,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我身上,但是十分困难。其实我也想得明白,要么我用我的威信震慑他们,让他们不敢不听。其次就得让课堂变得十分有趣,让他们自觉地吸引到我这里来。当然,我们更希望是以第二种方式吸引学生。 于是在后来的课堂中,我会在导入后的第一时间呈现给他们一个精彩的范例,当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哇!”的惊叹声时,我就知道我成功了。第二个方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要,是适合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电脑网络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相关电脑网络教学的问题,在我近两年来电脑教学实践中摸索并探究一些经验和问题。下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9-2020年)》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个全新理念,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深刻思想内涵。我认为“深度融合”是在经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抛开“应用”谈“深度融合”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融合”是更高层面的“应用”。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的出现、课程的设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某种水准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有它不多、没它很多,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几乎80%以上的教师都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但是培训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而通讯行业的手机,也是信息技术终端,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的水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于茫然。 二、电脑网络教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很快。教育事业必须跟上现代化步伐,所以,电脑网络教学势在必行,这是事实不可否认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反思 (教研活动交流资料2014.3) 福慧学校信息组:谭艳菊 本节课《新纲要云南实验教材·初中信息技》第一课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基础课。课后,我对整个课程的设计及讲授过程及时地做了整理和总结,既肯定了优点,也找到了缺点,收获是巨大的,下面就把自己的反思总结如下: 本堂课实现了教学目标,我通过各种小故事、活动和举例等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信息有不同的特征,我们身边的各种信息对我们都会有影响,我们要学会分析它、处理它。 上课前,当对课程有了初步的设计后,我就不断的完善它,不断的收集资料,不断的在想学生喜欢什么,通过什么手段才能适当的完成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记住这节课所讲的内容。通过努力,便有这节课环环相扣的小故事、互动活动……。例如:点烽火的片断来自花木兰,这是用心寻找得来的。我先在《三国演义》中寻找,但它的片断意思是陆逊献计让吕蒙的士兵扮作商人,击破烽火台,让烽火台不能点火,造成关羽败走麦城,这与我的讲课内容反了——舍弃。之后我在《魔戒》中找到一段,但画面是在雪地中点燃烽火,不明显,而且每一个烽火相距太远——舍弃。最后,我在《花木兰》中找到了所要的:匈奴晚上来进攻,守城军士点燃烽火,然后烽火台一个接一个的亮了起来,延伸至远方,这一段视觉冲击力相当强。——就是它了,这就是我所需要的,它能完完全全的表达我的课案,“传递的信息、依附性、表现形式”都有了,一目了然。上课时,录像片断一放,学生马上被吸引了,当看完提问时,学生很快的回答,因为,现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建立了一个直观的形象了。很多东西,一看便知,一看就能理解的,我们何必要用那些枯燥的语言来讲述呢? 在教学中,我力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虽然这是一节讲授课,但并不枯燥,课堂气氛活跃,课堂节奏恰当,在课堂上,我随时调整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消除他们与教师的距离,抛开“因回答错误而丢脸”的思想,让他们在畅所欲言的回答中,解决了疑惑、学到了知识,引导他们打开思想之门,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之中。另外,在教学中我所使用的投影内容都是经过反复思考设计的,要能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感受信息的传递形式多种多样,又要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从玩中体会到传递不同的信息要学会选择最佳的形式。 知识的内化,是离不开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之间互动,给予他们合作的机会,例如,到结束时,我让学生自己写感受,接着,让同桌的同学互看所写的内容,然后点同学起来念自己所写的和同桌所写的。通过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学习,复习小结这堂课。我达到了目的,他们会用所学的知识(信息的共享性)与他人分享这节课带来的知识与快乐。 但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我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的及时评价不够,例如,①在过程二,回答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时,有学生提出了GPS,教师应及时反问:“那没电怎么办?”要让学生明确认识为什么答案是最恰当的。②讲过程六,小组举例时,及时评价也不够充分,并且还应该引导学生区分信息价值的相对性和实物的价值相对性。 其次,课堂时间安排得还不够好,过程五举例回答过多(有三个例子,应减少为两个就够了),占用了时间,而影响了过程八的实施,学生互念感受的时间短了。这样,影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抒发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获得的快乐心理情感,时间太短了,抱有遗憾。 如果让我再上一节同样的课,我尽量避免上述的疏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选择对自己有冲击的一种尝试,本身也是一种探索,一种以开放的心态、进取的意识对自我的突破和超越。总之,所有的事,只要用心,就能做好,最终能得到人们的认同,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是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喜爱、对教学一贯的认真负责而的换来的。我认为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应该感谢所有学生,是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学精神带给我动力支持,让我坚持的用心去做。

《信息的特征》教案

《1.1.2 信息的特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特征对于学生理解信息,解释信息有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例子,认识和体验到生活中的信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学生分析 本节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情况也不确定。另外本节课,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没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所以,必须提高课堂的气氛。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些小游戏,也可以通过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②学生对信息的特征有基本的认识。 ③能够通过生活的实例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准确把握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分析、归纳、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 1、正确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准确判别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 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快速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问题驱动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理解信息特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案例,从不同面分析问题,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游戏1 :现在我在黑板上写一些成语,请同学们来填空: ()()得意前()似()独树()()()()凌云大家都能填对这些空,就说明这些信息被大家同时拥有了,这就是信息的特征之一,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信息的特征。 2、信息的特征 (1)载体依附性 问题1:现在老师站在讲台上,同学们能从老师身上获得什么信息呢? 答:老师是女性,带着眼镜,头发盘起来…… 问题2: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无法在机房上课,老师要求你通知班里其他同学在教室等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通知他们? 答:口头告知,打电话,发短信,在黑板上写通知…… 那么,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信息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比如声音、文字、图像等。 讨论:载体和信息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一对一,一对多还是其它的关系呢? 结论:多对多。同一信息可以衣服在不同的载体之上,同一载体可以存储不同的信息。(2)传递性 游戏2:随机抽取两名同学,一名同学负责表演,表演内容在老师提前准备的卡片上,另一名同学负责猜,然后老师和负责猜的同学把自己的答案同时写在黑板上。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很深入、形象地理解信息的传递性 (3)共享性 从报纸、电视、网络上我们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新闻;下课铃声我们都可以听到;在电影院我们看着同一个画面…… 游戏3:老师手里有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个成语,现在我把它交给第一排的同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提高教 学效率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 所谓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在悄悄地对人类的社会进行着一次技术改革,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中正在不断的发展与深入。而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因此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功能特点提高教学效率整合信息资源与教学内容 21世纪是世界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要

在未来的世纪获得成功,条件之一是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因此,20世纪后10年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巨大变革就是以计算机和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研究的不断开展。 为了更好地面对新的世纪的发展,各国都在努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6年提出了“教育技术行动”(Education technology Initiative)。行动纲领指出:到XX 年,全美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将联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的技术文化方面受到教育。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国际竞争,我国目前也正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决定:全国普通高级中学从XX年新学年开始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城市初级中学从XX年新学年开始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 所谓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

高一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五、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课标要求】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课标分析】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但至今尚没有一个权威的、得到大家公认的关于信息的概念。对于课标中提出的“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我的理解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信息重要性与普遍性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对有关事例是否属于“信息”进行识别与判断,能够对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很好地理解并能列举相关的事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的普遍性,信息的三个流行的定义以及信息的主要特征,这些都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如果处理不当,容易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畏难情绪,那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为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没有过深的纠缠“信息”的概念与定义,而是通过丰富的信息实例,来丰富学生对信息的感性认识,然后学生自己通过对相关感性认识进行归纳,并建构起自己对“信息”的认知。 另外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相关的上机操作内容。 【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应该是来自不同初中学校的高一新生,他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形式主要采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的分组采用的是异质分组。 2.本节课内容基本是描述性的知识介绍与现实事例的判别,没有相关的操作学生兴趣可能不高。因此课堂中用到的信息事例,力争做到新颖,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真对高一新生刚刚来到一个新环境,都有一种渴望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认可的心理,我在设计每项探究活动时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此过程我会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维度 (1)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及信息的普遍存在性。在了解信息的不同定义的基础上,对是否属于“信息”能正确地进行识别与判断。 (2)能描述信息的特征,并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2.过程与方法维度 学生在对大量信息事例占有的基础上,去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及信息的普遍存在性;去了解信息的不同定义;去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对信息的特征的举例说明,来进一步的加深对信息的特征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学生通过对息事例的列举及信息特征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信息的重要性的认

信息技术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学生有兴趣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异常强烈,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创造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忽视学生对某些问题所产生的兴趣,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知识接受的厌烦情绪,不仅不会使学生在要学、乐学的积极、主动地探索下求知,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主体性探究的主观意识和求异、创新的思维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注重从兴趣入手,适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措施: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持久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教学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教师的带动下主动地学习,自主地探究,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当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和-谐地融为一体,学生学得开心而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而顺利,如此便能持久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导入,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长期以来之所以大力提倡和采劝任务驱动法”,就是因为它的很多学习内容都可以化解为一个个具体而有趣的任务,学生通过努力并不难实现,以此导入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欲望即直接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学习在电脑中新建文件夹,我们可以用中文名称命名(如学生姓名),学生就十分感兴趣,通过学习还能消除他们对电脑中密密麻麻看不懂的英文文件夹的神 秘感与畏惧感。又如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等诸多学习内容,老师都可以事先展示准备好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垂涎”一番,进而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实现他们的愿望, 3、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学生动手操 作量大,老师对学生的个别性辅导量也大,常常需要老师马不停蹄地在机房转上大半节课,以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改进方法,加快进步。如果老师放任学生自己练习而疏于辅导,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及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会越学越无兴趣,越练越觉得“没意思”,最后变得疲塌厌学。因此,教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并且要坚持个别辅导,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则可大力提倡小组团结合作或协作,效果同样不错甚至更好。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教学反思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教学反思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是第1章第1节第1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含义及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课采用通过观察和理解、实验的手段。同时也需要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和合作学习。由于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在做教学设计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将传统的主要由老师讲的方式改变成主要由学生讲,让学生举大量的例子,来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和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 这节课上下来以后,我的感受是: 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本节课做这样的教学设计,除了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目的,那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达到教学互动,展示学生的个性,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教学中。其一,学生不是很习惯勇跃发言。理想中的状态是,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发言,无论说得好或不好,关键是敢说,这也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现实中的学生明显不具备这样的特点,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培养。其二,学生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不够。将生活中的例子变成自己的例子,学生在思维上还需要一个过程。 二、学生对整节课都在教学不满 引用一个学生的话说:“不让我上网吧,到这里来也玩不成。”很显然,学生对这门课的最大热情是可以上网、聊天、玩游戏等,而不是想着如何从这门课中学到一些知识。如何将学生的热情引导到学习上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去思考,如课时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设计、和学生的沟通…… 三、学生的基础知识达不到要求 新课程是非零起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然而实际看到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大部分同学不会或不熟,例如:开机关机、保存文件、文件(或文件夹)的新建复制重命名、处理死机问题等。作为一门技术课,我们先不谈什么素养,掌握实用技能应该是根本,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对他一生都有好处,我们不是说一切都为了学生吗,那就不要只是喊喊口号啊,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这种现状,将专门安排时间为学生打基础。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教师节祝福语】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信息的含义。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首先让学生欣赏flash的作品,欣赏完了flash作品,再学习flash时,学生们学的很认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工具箱的学习从工具开始介绍,我利用网络教室,首先演示给学生看,首先介绍工具,单纯的颜色改变、形状改变已经让同学们兴趣大增,他们已经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了,然后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利用工具画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来。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变形”里的“旋转”和“复制并应用”,学生们的兴致高涨,学习积极性大增,通过适当的引导,对个别没有掌握的学生加以辅导,这时有谁还会对玩游戏有兴趣呢? 但是在flash的学习过程中,美术的基础也很关键,有些同学美术方面基础很差,这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难点,解决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多画,也要注意课堂上的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我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最简单的入手,否则很难让学生的兴趣保持下去。 在教学实践过程,发现很多同学只会照书本上的步骤进行变形动画中文字变形动画制作,只有让学生多练习,在练习中加深体会,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一些细节也应提醒学生注意。作为教师,要多研究教材,应该多作准备,精心备课,使课堂发挥最大效益。

有一位教育家说:“现在的学生差的不是做,而是一种创造;愁的不是想,而是一种悟性。"总书记曾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现代脑生理学和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创造并不神秘,它是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所普遍具有的一种高级心理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素质,任何人都有创造的潜能,都具有发展创造力的可能性,只是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而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挥。青少年好奇、幻想、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思维定势较少。创造的火花容易闪现,也容易消失;容易被激励,也容易遭压制。 我们老师应让每一位同学都树立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坚定自信,勇于开拓,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自觉、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创造性活动,敢于联想、怀疑和批判,寻求变异,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的关系、找出新的答案。让我们托起一片蓝天,给学生营造一个创造的空间, 让我们的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造的空间里自由飞翔。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重视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 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代表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在改变着学校的教学面貌。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互连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运用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全国乃至全球,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学习内容,这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我校自新世纪以来,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一方面大力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条件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开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并有许多教师在教学课件的开发和制作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创新性教学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仍有一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及时转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满堂灌" 、" 一言堂" 的现象,部分教师一心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盲目应用多媒体课件,人变成了机器的奴隶。" 穿新鞋,走老路" 严重地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水平。 1、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过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强调利用好两个工具,即字典和图书

馆。今后要增加一个工具,更应该强调通过互联网学习。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利用新技术开发课程课件,一本教案用多年的教师肯定要被信息社会淘汰。 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存的观点看待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把课堂的教与学看作是教师和学生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活动,让师生在互动、交融、接纳、创造中提高各自生命存在的质量;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和评价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信息技术在我校一直强调“应用为主”。在网络设备的运用上,我们从“应用为王”的提出,到信息技术从盲目应用走向科学应用,再到务实推进教育信息化,体现了对务实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探索。目前教育信息化在我校正处于新的重要发展阶段,需要我们不断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再攀新高峰。建校以来,在推广信息技术工作中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大力弘扬生命环境观,加强教师观念的更新,并积极赋予行动。 2、就学生而言,教育信息化肯定不能等同于简单的互联网的概念,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信息网络及技术,变成自觉学习、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工具。这里就有一个观念问题,不能仅认为只有进入课堂才是学习,只有教师讲的才是知识,要全面、正确地理解教育信息化。

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的反思

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的反思 庆阳市东方红小学马彦芳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进入教室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环境,由大屏幕多媒体投影发展到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拓展了学生的信息量。电子白板走进课堂教学中,只需电脑、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相应软件,将传统的黑板、投影仪、电脑整合,即可构成完整的白板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它具有的诸多优点非常适合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另外,电子白板能够实时记录、保存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科教学的电子档案和课程资源,为教师改进教学、总结和反思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但在电子白板的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一部分教师不能熟练地掌握其功能,进而被动地应用电子白板,不能够充分体现电子白板的应用功能,仍然处于传统的黑板和大屏幕多媒体投影应用的基础上。为此,作为新世纪的一线教师,我们必须要学习应用电子白板,充分发挥其独有的功能。 二、电子白板激活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发现电子白板的功能确实很强大,通过白板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电子白板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多元化互动,增强自主性学习

课前教师可以灵活地把上课需要用到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保存到交互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以便课堂上随机调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白板上进行实际操作、亲身体验,随时在计算机界面、网页上进行标注、圈画等操作。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师生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以便问题的及时解决,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性。 1.实现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实现自主学习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新课标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总体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所以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十分重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存储、回放功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复习巩固,从而培养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督促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学习。 另外,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活跃,对于拓展性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往往会得出多种结论。交互式电子白板独有的生成性特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因此,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殊功能,并将其与小学数学发散性相融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求解决方案,有助于突破习惯性的刻板的思维定势、培养符合数字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教学方式多样化,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章节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初一学生所接触的信息技术的第一堂课,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本堂课是为学生可持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作为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参与探究积极性高,但有的学生可能并未接触过信息技术课,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所以要照顾个别同学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性知识了解不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内化能力相对较弱。同时,此节中学信息技术启蒙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多,所以这一节课对学生学法指导将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学习有开启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和应用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 使用媒 体资源 PPT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要点 教学步骤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依次给出几张张图片问学生可以从图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信息无处不在,引出课 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 反思一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并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学期结束时,至少写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 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呢? 一、重视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要注意时机,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及结论的延伸和条件与结论的互换,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方法设计出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请同学们首先一起观察老师,说出老师的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通过观察老师获得很多关于老师的信息。

二、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以项目实践活动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的特点,确定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与学的模式,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为了让我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操作的优良品质,在开学之初,我对全校的初一新生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学前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三、让学生有成就感

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变化

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 来的变化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变化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子越迈越快,素质教育正在逐步向各个学校推进。在新世纪信息技术成为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亮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冲击了传统教学的教育理念,把传统教育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定位为学习的主体,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打造了良好的基础,使我们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能够朝着更为自主、更加有特色的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的加入,迫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实践中主要以下面三种方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1.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时代,计算机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具。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情境的创设、重点难点的突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等。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播放图片、声音、视频、录像等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概念。像空间几何、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又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重塑教学模型,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不仅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兴趣、调动情绪和激活思维,还能突破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教学中的实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在教学中很难实现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的平台。如小学班会课堂中,班主任利用多媒体模拟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随便横穿马路导致事故发生,以此告诉学生过马路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和秩序,从而上升为珍爱生命等。如小学英语课堂中,在学习有关动物的单元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动物们可爱的一面,而且还可以模拟播放提前制作好的老虎等凶恶动物咬伤喂食的小朋友的动画,让学生知道以后去动物园观看老虎等凶恶动物时就知道哪些事情不该做了。除此之外,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模拟操作失误的后果,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如初中化学知识“氢气的性质”:氢气不纯,点燃时会引起爆炸,因此实验之前一定要对氢气验纯。实验前可以通过模拟点燃不纯的混合气体而发生爆炸的动画,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不按操作规程会引发的严重后果,使学生自觉规范操作流程。 3.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各种研究课题,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好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查找相关资源,搜集相关材料,而不必去图书馆,根据查找的资料整理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网络技术还可以改变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组织学生探索知识和学习活动,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态。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45分钟,他们可以借助于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教师进行交流。这种学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复习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回忆平面图形的特点。出示长方体后,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回答从哪些方面研究立体图形,使学生在经历了学习过程后能明确立体图形的研究内容,为下面的学习和探究方式和内容作好了铺垫。 新课内容首先通过让学生指面、棱、顶点,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暴露出来,从而使概念的学习更深入,同学们建立的概念表象更清晰;因此,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感知归纳概括出“棱”和“顶点”的意义。学生的错误确实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接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我及时收集信息,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进行点拨,学生在明白了“面的大小关系”和“棱的长短关系”的含义后,比较顺利地发现了“相对的面的大小相等”和“12条棱分为3组,每组4条,这4条棱的长度相等”。感觉这一环节处理的比较好。 学生在明白了面、棱、顶点的概念后,提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内容,然后放手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进度不断地探究和反思,如有同学数到了8条棱,同桌的同学就给他指出来,然后2个人共同再数一次;还有找面的形状时,有同学只看到了6个面全是长方形的情况,这时同桌的就补充,或2个人一起观察到其他同学准备的长方体,发现还有一种情况是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在探究面的大小关系时,同学们更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在活动,他们得到的是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建立的空间观念十分明确,而我们归纳的相对的面的大小相等,其实是对这三种情况的抽象综合过程,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更能理解的可能是他们自己的发现,他们记得最牢的也是他们自己的语言,而这些对于学生以后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是很有帮助的,学生要利用“相对的面大小相等”的描述的特点肯怕还要进行一个译码过程。所以说,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在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上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教学时在安排学生进入探究长方体的特点前,没有把表格画出来,只要求学生按照书上提供的表格里的内容进行探究活动,结果学生的活动方向不是十分明确,老师的重新引导又把学生的探究活动打乱,影响教学效果。学生在探究“面的大小关系”和“棱的长短关系”时出现迷茫状况,需要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时不断参与和收集学生活动情况,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补充。 另外本节课没有时间进行练习,肯定是这节课的不足,我们在安排活动的紧凑方面,对已学知识的复习方面可以更精练,如果能在课前把这些都考虑好,学生的收获将会更大,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2012年6月

高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案教科版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节课时觉得非常棘手。第一,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的讲授。第二,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学生反应强烈,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三组答案中没有一个理想答案。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