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与故乡——林黛玉与史湘云寄居心态比较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中居所与人物形象的关联赏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中居所与人物形象的关联赏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房如其人——《红楼梦》居所与人物形象的关联赏析解读小说,一般从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着手。

我们知道,小说的环境对情节的发展、人物塑造有着直接的关联:故事情节需要放在恰当的环境里才能合情合理地展开,足够多的情节推移才能使人物形象立体呈现,进而才能呈现出作者想表达的主题。

“环境”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时代、地域等,自然环境是指季节、天气等,二者结合就形成了作品中的典型环境。

以《红楼梦》为例,我们需要关注的典型环境是贾府。

贾府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它是封建时代居于京城的一个贵族府邸,府中既有主子也有奴仆。

在贾府这个大环境下,又有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环境,即他们各自的住宅。

是人都需要居所。

曹雪芹精心为他笔下的每一个主要人物安排了住所,每一座庭院的位置、布局、结构等等,甚至于屋内的陈设。

每有新人来到贾府,比如刘姥姥、宝琴、邢岫烟等,就以他们的眼光重新审视一下这些房子。

每一所房屋都是其主人情感和性格的影射,可以说是“房如其人”。

贾宝玉-怡红院(怡红公子)薛宝钗-衡芜院(衡芜君)林黛玉-潇湘馆(潇湘妃子)李纨-稻香村(稻香老农)迎春-缀锦楼(菱洲)探春-秋爽斋(蕉下客)惜春-暖香坞史湘云-藕香榭(枕霞旧友)妙玉-栊翠庵怡红院:“怡红院”是主人公贾宝玉的住所,上悬“怡红快绿”匾额,“红”指门前西侧的西府海棠;“绿”指东侧的芭蕉。

室内陈设无不透着主人的脂粉气,这是园中最为华丽的院落,也是园中姐妹们常相聚会、频繁活动的场所,是西方灵河岸上赤瑕宫神瑛侍者在凡间投胎的“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

地名隐意:遗红怨潇湘馆:从其名称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

“潇湘馆”是《红楼梦》中另一主人公林黛玉的住所。

曲折游廊后面为黛玉的书房,这里的建筑外观均为斑竹座,“斑竹一只千滴泪”,正适合“潇湘妃子”以泪洗面,多愁善感的性格。

地名隐意:消香馆蘅芜苑:“苑”,帝王之院囿。

而大观园这座以“苑”命名的院落,则是以各种香草仙藤而著称,是薛宝钗的住所。

史湘云和林黛玉之比较

史湘云和林黛玉之比较

林黛玉与史湘云人物形象之比较锁巍《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给世人美好的文学熏陶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想象与思考。

百余年来,红学研究从未间断过。

其中以百计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更是让人赞叹、思索、回味。

在《红楼梦》数以百计的女性形象中,林黛玉与史湘云是比较独特的,有鲜明的人物性格。

他们两个人的出生环境、生活环境都比较相似。

但人物的性格、命运却大相径庭。

这是为什么了?本文试通过对两个人物的身世、外貌、才情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来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一、人物的身世《红楼梦》中对黛玉和湘云两人的身世都有具体的介绍,二人都出生于名门。

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祖上曾袭过列侯,自己又任巡盐御史,也算是钟鼎之家了,可惜子孙稀少,年过四十才与夫人贾敏得此一女。

贾敏即老荣国公之女。

林黛玉年幼之时,母亲去世,父亲多病,而且自己从小就体弱多病,从不断药汤。

外祖母史老太君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

后来其父病亡,她便彻底地成为在贾家寄人篱下的孤儿。

史湘云,金陵名门史家之后,豪门千金,是贾母的侄孙女。

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后来被贾母接到府中抚养。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两人都是小时侯父母双亡,都是贾府最尊贵的老太君的孙辈,被老人家怜惜而接到府中抚养。

但姑苏林家在林黛玉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衰败,林父去世后林黛玉就无家可归,彻底成为孤儿。

而史湘云虽然也是父母不在,她毕竟还有个家,即便对她不好的家。

她可以在不快活的时候说“我要回家去!”。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所以就在这相似的身世之中,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的。

二、人物的出场形象林黛玉与史湘云都是被贾母接到府中抚养,但她们在贾府的初次登场就表现出极大的不同,给众人的感觉也是截然不同的。

一个是在哭泣中开始的,一个是玩闹中现身的。

林黛玉是娇袭的且一身是病,是在泪光点点,娇喘微微中闪亮登场的。

曹雪芹通过贾宝玉对她进行了具体描述: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试析《红楼梦》中人物住处的特点及人物性格

试析《红楼梦》中人物住处的特点及人物性格

试析《红楼梦》中人物住处的特点及人物性格摘要:《红楼梦》的人物住处和人物性格是有着很大的联系,本文就大观园内的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探春和李执的住处特点及人物性格来进行简要分析。

《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红楼梦》中的很多意象是与人物的性格一致的,其中许多环境的描写如住处与人物的性情达到浑然统一的境界,达到动态的全方位的契合、交流。

本文就大观园内的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探春和李执的住处特点及人物性格来进行一点简要的分析。

1. 潇湘馆——林黛玉的住处先是《红楼梦》第十七回,曹雪芹描写贾政等人走到潇湘馆前:“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

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在元妃省亲期间,贾宝玉题对额为: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并题诗“有凤来仪”(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有歌颂元妃省亲之意),暗指黛玉其尊贵身份。

而元春赐名为“潇湘馆”。

潇湘,即指竹。

按“潇湘”原为湘江别称,在今湖南省。

《山海经·中山经》说:“交潇湘之渊。

”郦道元《水经注·湘水》说:“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

潇湘者,水清深也。

”林黛玉住“潇湘馆”,潇湘可以作为美的象征。

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林黛玉的性格交融,真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竹成了林黛玉绝妙的象征。

翠竹“竿竿青欲滴”,修长,仿若林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相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相契合。

史湘云与林黛玉有什么纠葛 史湘云与林黛玉关系

史湘云与林黛玉有什么纠葛 史湘云与林黛玉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史湘云与林黛玉有什么纠葛史湘云与林黛玉关系导语:在大观园里,史湘云是并没有自己单独的住处的,她的别号“枕霞旧友”源自史家的“枕霞阁”,与大观园没有关系。

但史湘云却常常来贾府,小时在大观园里,史湘云是并没有自己单独的住处的,她的别号“枕霞旧友”源自史家的“枕霞阁”,与大观园没有关系。

但史湘云却常常来贾府,小时候和贾母住过好长时间,即便是长大了,也常常来贾府,活跃在众人的视线中。

史湘云与众姐妹的关系大都不错,她的性格大大咧咧,口直心快,常常豪放得像个假小子一样。

吃鹿肉,醉卧芍药荫,这样的事唯有她能做得畅快淋漓。

可是如此豪阔的史湘云,却屡屡和林黛玉发生冲突,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真是叫人不解。

史湘云与林黛玉之间,究竟有着什么纠葛呢?史湘云第一次出场是在小说第二十回,她的第一出戏,就是跟黛玉拌嘴。

虽然没有大吵大闹,却也是火星四溅。

小说第二十回,是这么正面描述湘云出场的:只见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

”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

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

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

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

”黛玉忙问是谁。

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

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

”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

”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

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

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

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说的众人一笑,湘云忙回身跑了。

看起来生活常识分享。

四大名著怀念故乡的人物介绍

四大名著怀念故乡的人物介绍

四大名著怀念故乡的人物介绍一、《红楼梦》中怀念故乡的人物1.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之一,是贾府的大小姐贾母的外孙。

•在故事中,贾宝玉经常对故乡的景物以及家乡的人们心生思念之情。

他怀念故乡的美好,如梨香院的花果,柳叶湖的荷花等。

•贾宝玉特别怀念他的母亲王熙凤。

他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在故事中多次流露出来,表现出他对故乡和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

2.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他的好朋友和红颜知己。

•林黛玉对故乡的思念也深深影响了她的情感表达。

她写有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与贾宝玉的长久相守的期望。

•林黛玉在故乡被贾母带走后,一直对故乡人民和景物怀念不已。

她常常愁绪满怀,心系着故乡的一草一木。

3. 贾母•贾母是《红楼梦》中的贾府家长,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牵挂。

•贾母在京城生活多年后,对家乡的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她时常怀念起故乡的山川河流,一片烟波浩渺的美景。

•贾母对故乡的怀念也反映在她的言行之中。

在《红楼梦》中,她多次对故乡人民的疾苦表示关切,并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展现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二、《西游记》中怀念故乡的人物1. 唐僧•唐僧是《西游记》中的主角,他是一位觉醒了佛性的高僧,带领着孙悟空等三个徒弟西天取经。

•在西天取经的旅途中,唐僧时常对故乡家乡的人们怀念,尤其是对他的师父以及家人的思念。

•在《西游记》中,唐僧会时不时地回忆起他离别故乡的时刻,对家乡的山川和亲人之间的种种美好进行回忆,以寄托他一路西行的心愿。

2. 孙悟空•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猴王,他是唐僧的跟随者和保护者。

•孙悟空对他的故乡——花果山非常怀念。

他在西行途中,常常会抬头望故乡,回忆起与家人和伙伴们共度的快乐时光。

•孙悟空的怀念之情也表现在他对朱紫国的思念上。

在《西游记》中,他时常忆起在朱紫国与女儿国的经历,对那里的人们以及美景有着深深的怀恋之情。

《林黛玉进贾府》之人物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之人物分析
知己关系
林黛玉和贾宝玉在思想、性格、审美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彼此理解、 互相倾诉,是彼此的知己。
03
命运共同体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的悲欢离合、生死相依,深刻反
映了《红楼梦》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王熙凤与贾母的关系
孙媳与祖母
王熙凤是贾母的孙媳妇,对贾母尊敬有加,时常陪伴在贾 母身边,照顾贾母的生活起居。
王熙凤
精明能干
王熙凤管理家务,处理各 项事务,都表现出极高的 能力和才干。
机智过人
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处 事圆滑,常常能够巧妙地 化解各种矛盾。
心机深沉
王熙凤工于心计,善于谋 略,常常为了达到目的而 不择手段。
贾母
权威地位
保守思想
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威,她的决定和 意志对整个家族有着深远的影响。
贾母深受封建礼教影响,对家族传统 和规矩极为重视和维护。
追求自由
贾宝玉渴望自由自在地生活,他不愿意被家族和社会所限制,常常 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一面。
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1 2 3
机智过人
王熙凤是一个机智过人的人,她善于察言观色, 能够迅速地判断出别人的想法和意图,从而做出 相应的反应。
精明能干
王熙凤是贾府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精明能干, 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事务,是贾母眼 中的得力助手。
高的文学造诣。
自尊心强
林黛玉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她不 愿意接受别人的轻视和侮辱,对 于贾府中的一些人和事常常表现
出不满和反感。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叛逆不羁
贾宝玉在性格上具有叛逆不羁的特点,他不愿意接受封建礼教的 束缚,对于家族和社会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
善良多情
贾宝玉是一个善良多情的人,他关心他人,尤其是女性,对于林黛 玉等女性角色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关爱。

林黛玉取笑史湘云 群芳入住大观园读后感

林黛玉取笑史湘云 群芳入住大观园读后感

林黛玉取笑史湘云群芳入住大观园读后感篇一林黛玉取笑史湘云群芳入住大观园读后感读了这一段故事,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你说这林黛玉,聪明是聪明,可有时候也真是尖酸刻薄得让人又爱又恨。

她取笑史湘云那一段,我就在想,也许她是心里有点儿嫉妒史湘云的直爽和天真吧。

咱就说这大观园,那可真是个花花世界。

一群姑娘们住进来,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盘算。

这场景,像不像咱们现在的宿舍生活?可能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波涛汹涌。

史湘云呢,大大咧咧的,想说啥就说啥,我觉得这样的性格多好啊,不累!可林黛玉就看不惯,非得取笑一番。

难道聪明的人就非得这么小心眼儿吗?也许她只是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那颗敏感的心吧。

看着这些姑娘们在大观园里的喜怒哀乐,我不禁想问:她们真的快乐吗?表面的繁华背后,是不是藏着无尽的寂寞和无奈?我觉得可能是吧。

这故事让我一会儿觉得有趣,一会儿又觉得悲哀。

有趣的是那些姑娘们之间的斗嘴打趣,悲哀的是她们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捉弄。

哎,这大观园里的故事,真是让人琢磨不透啊!篇二林黛玉取笑史湘云群芳入住大观园读后感哇塞,读完这段“林黛玉取笑史湘云群芳入住大观园”,我真是感触良多啊!先说这林黛玉,她咋就这么爱取笑别人呢?是因为她自己太孤独、太敏感了吗?我猜可能是。

你想啊,她寄人篱下的,心里肯定不好受,所以就得找点事儿来发泄发泄。

可她拿史湘云开涮,这合适吗?也许在她看来,这只是姐妹之间的玩笑,但万一伤了人家的心咋办?再看看这大观园,那简直就是个女儿国啊!一群漂亮的姑娘们住在一起,多热闹!可这热闹背后,是不是也有很多勾心斗角呢?我觉得肯定有。

就像我们现在的班级,女生多的地方是非就多。

史湘云也是个可怜的姑娘,被林黛玉取笑了还不生气,她的心可真大!要是我,说不定早就哭鼻子了。

不过话说回来,她这种性格也挺好的,不记仇,活得自在。

这故事让我一会儿笑,一会儿又想哭。

笑是因为那些有趣的情节,哭是为这些姑娘们的命运感到悲哀。

她们就像花朵,开得再美,也抵不过风雨的摧残。

黛玉和湘云联句

黛玉和湘云联句

黛玉和湘云联句黛玉和湘云是《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她们之间的关系是小说中的一大亮点。

她们的交往不仅展现了两个人的情感交流,也折射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和境遇。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黛玉和湘云的关系,并以诗句的形式展示她们之间的情感。

黛玉和湘云的关系可以说是红楼梦中的佳话,她们是表亲,也是好友,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

黛玉是贾府的女主人贾母的外孙女,湘云则是贾府的女主人贾母的女儿,因此她们的亲戚关系非常近。

她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照顾,互相扶持,形成了一种深厚的姐妹情谊。

黛玉和湘云在性格上也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她们都是聪明机智、独立自主的女性。

黛玉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她的性格比较敏感,善于感知和表达情感。

湘云则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她的性格比较开朗,善于与人交流和嬉笑。

她们互补性格,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在《红楼梦》中,黛玉和湘云之间的互动情节很多,这些情节展现了她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她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例如,在贾府内的宝玉生日宴会上,黛玉和湘云一起为宝玉献上了自己的作品,展示了她们的才华和友情。

她们的作品各具特色,却又互相呼应,彰显了她们的默契和默契。

除了欢乐时光,黛玉和湘云也一起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悲伤。

她们都是受害者,都曾受到过伤害和欺凌。

然而,她们从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们一起勇敢面对困境,互相支持和鼓励。

在黛玉生病期间,湘云全心全意地照顾黛玉,不离不弃。

她们的友谊在困难面前变得更加坚固,她们相互扶持,一起走过了许多艰难的日子。

黛玉和湘云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体现在诗词中。

她们之间的联句是《红楼梦》中的经典之作,这些诗句表达了她们之间的情感和思考。

下面是一首黛玉和湘云联句的诗:黛玉:闲悄悄,忆往昔,情难禁,意难拒。

愁肠断,痛心孤。

何处逢秋风,何人共瑶琴。

谁人又到空园里,挑风月,赏花云。

湘云:花开花落,人生何处。

情深意浅,梦里无言。

梦中人,难寻觅,终虚幻,无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是忧郁难过的隐忍。而贾府——她幼年成长的地方,时隔
多年,依旧是她的天堂。在这里,她有疼爱她的老太太,有情 深意切的宝哥哥宝姐姐林妹妹,有体贴温柔的袭人。有伴她 成长的花木风景…… 所以,湘云在贾府中能尽情“割腥啖膻”,能任性“醉眠芍 药捆”。能随手填上“柳絮词”,即景携来“寒塘渡鹤影”这样优 美的诗句。在贾府里,她展现了身为家中骄子的特权,亦展现 了魏晋洒脱的风度,这里才是她毫无顾虑。任性驰骋的地方。 在湘云的眼中,史家是他乡,而贾府才是她心中可以恣肆欢 乐的故乡。所以,她站在他乡凝望着故乡,心中满怀期待;她 告别贾府,心中又万般不舍。贾府才是她一生心灵归守的地 方。 三、史湘云.林黛玉的寄居心态对比 同样是寄居贾府,黛玉时时感受着寄人篱下的凄凉与自 卑.而湘云刻刻体会的是合家团聚的美满和欢乐。黛玉站在 贾府里,遥忆故乡的美好;湘云身在史家,迫切等待着每一次 对贾府的回归。贾府中的黛玉最大的特点是自卑与虚弱。贾 府中的湘云却骄傲而强大;他乡的陌生感让黛玉虚弱。故乡 的熟悉感给湘云坚强。所以,寄居贾府的黛玉给人最经典的 印象是手把花锄,吟诵着“他年葬依知是谁”;而曾经寄居贾 府如今只能暂住的湘云留下永恒的印象是手持鹿肉。说“是 真名士自风流”。 黛玉母亲早逝,湘云父母双亡;黛玉虽背井离乡,能觅得 贾府暂避风雨,湘云虽置身家族之中,却遥望着贾府不可企 及的欢乐;尽管如此.黛玉仍日日掩面而泣,湘云能笑颜等 待;黛玉虚弱,湘云坚强;黛玉自卑,湘云骄傲……同样是命 运中寄人篱下的女子,她们的命运却在自己手中.展现了迥 异的色彩。这一切缘起于:贾府——是湘云的故乡,却只是黛 玉的他乡。
来接。宝玉黛玉听说,连忙起来让座。湘云也不坐,宝林两个 只得送她至前面。那湘云只是眼泪汪汪的,见有他家人在跟 前,又不敢十分委曲。少时宝钗赶来,愈觉得缱绻难舍。还是 宝钗心内明白,他家人若是回去告诉了他婶娘.待他家去了 又恐怕她受气,因此倒催着她走了。众人送至二门前.宝玉还 要往外迸,倒是湘云拦住了。一时,回身又叫宝玉到跟前。悄 悄嘱咐道:“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来我时,你时常提着,好等老 太太打发人接我去。”宝玉连连答应了。 湘云被迫回到史家的委屈,令人不安,她告别贾府的那 份恋恋不舍使人神伤。特别是她对宝玉的哀求,把一个向往 快乐温暖生活的心灵,纤毫毕现地呈现出来。史府虽然是她 的家,但她生活其间,更多的是迫于生计,是活在别人的脸色
[作者简介】余敏,南通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龚钰芳,苏州市北桥小学教师。
7l
万方数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鼗 竺l学
l千II
所有的依护也仅仅是来自贾母。除了这一双已经垂老之年的 羽翼,她别无依傍。自身的弱势,使她异常的敏感,第七回“送 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遭:“还是单送我一个 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 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 的也不给我。” 这一句酸酸的话,把黛玉内心的自尊与自卑毫无保留地 展现出来。她内心里自卑得越厉害,就越是害怕别人看不起 她;越是没有自信,越是想争取他人的尊重。这样的情形,在 小说中俯拾皆是。 第八回中,黛玉借训雪雁暗讽宝玉“也亏你倒听他的话。 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他?比圣旨 还遵些!”自然这句话是嫌宝玉与宝钗太亲厚了些,而远了 她。甚至是老婆子们在窗外呵斥小丫头子,黛玉也会疑心到 自己身上,而伤心落泪。 黛玉心狭气窄,对外人总是心存嫌隙。而这些正来自于 她对自身身份的不自信。寄人篱下。而且是寄富人篱下,总让 她惴惴不安。母亲早亡。父亲远别,不能给她最亲近的呵护; 家族的式微,也不能给她内心很有底气的支撑,所以她的自 卑时时浮现,一直陪伴了她短暂的一生。贾府在她心中。也一 直是与故乡遥遥相对的他乡。 贾府之于黛玉,至死都只是陌生的他乡;贾府之于史湘 云,其意义却恰恰相反。书中对于史湘云寄居在贾府的几处 描写也多在场面描写,重点在表现湘云豪放的君子性格,而 对她的心理描写较少。全书对湘云的叙述是在二十回以后, 通过袭人、宝玉等人以及后来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湘云的 经历与黛玉相反,她在幼年时期曾居住在贾府,与宝玉关系 甚为密切,宝玉用她的洗过的洗脸水,吃她们的胭脂膏子,而 湘云也常帮宝玉梳头,对他的梳头工具都非常熟悉。可见湘 云的幼年一定是在贾府中度过的,而且她的幼年是在贾母的 呵护下,在宝玉的陪伴下度过的,这样的B子是她一生中最 美好的日子。贾府对她来说是快乐的成长之地。 在黛玉进贾府时,在交代人物过程中,并没有提及湘云。 可以断定,湘云在黛玉进府之前已经离开贾府,回到史家。但 父母双亡的史湘云在史家的B予过得非常艰辛。没有父母的 呵护,也没有贾府中情意相投的姐妹兄弟,家中用度自然也 不会宽裕,所用的衣衫鞋袜也得自己动手,甚至经常熬夜。作 为史家的千金。失去了依护。她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但是, 她对贾府的感情.却是另外一样。最能体现她对两府感情的 是在三十六回: 正说着,忽见湘云穿得整整齐齐的走来,说家里打发人
一部《红楼梦》给我们诠释了人间的万般情态.官场角 斗、情欲泛滥、淫秽之事、宵小之徒,亦有天伦温情、联诗赛 画、巾帼斗艳、海誓山盟等至纯至美的场景。她演绎了爱情、 姐妹情、主仆情,情情如在目前;也描绘了生别情、死离情,情 情催人泪下。林黛玉与史湘云便是这硕大家族关系网中生存 下来的两个独特鲜明的生命。然而,同样在贾家这个巨大羽 翼的庇护下.她们寄居其下的姿态和心情。却有着巨大的差 别。贾家在她们心灵上投射的意义也是有天壤之别的。
【关键词】林黛玉;史湘云;他乡;故乡 中图分类号:1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2)1-0071-02
“爱”“呃”论。二十一回中说道,“大家闲话了一回,各自安寝。 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一个“仍”可以见出湘云在贾府中 经常来往,通过十九回袭人的一句话交代,二十一回中“仍往 黛玉房中安歇”。后文湘云与宝玉梳头时的交谈,可以断定湘 云小时是在贾府中长大,或者在幼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贾府 中度过的,回到史家之后,仍经常在贾府中居住。 二、史湘云、林黛玉的寄居表现对比 贾府对于湘云和黛玉来讲,都是一生之中某段时间的寄 一、史湘云、林黛玉寄居在贾府的时间 史湘云与林黛玉在贾府中的寄居描写方法是不同的。对 黛玉的描写作者采用了详细的正面叙述,一笔一画.工笔描 绘,从进贾府到亡于贾府,一哭一笑,事无巨细。而同样是寄 居在贾府的湘云,作者采用了间接叙述法,往往是在别的场 景中,通过袭人和其他人物的间接回忆,提起湘云小时是寄 居在贾府的,小说中没有对湘云小时生活在贾府的场景有过 正面描写。 黛玉寄居生活的正式开始是从全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 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城”。结束在八十回之后,一直到高 鹗续写的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薛宝钗出闺成大 礼”。 湘云在小说中出现较晚,第五回的曲文之中出现过谶 语,第十九回中通过袭人之口第一次说出了湘云,“先服侍了 史大姑娘几年”,她的正面出场则是在二十回: 且说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 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 她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笑 大说的。见他两个,忙站起来问好…… 紧接着的是那段对塑造湘云性格有极大价值的经典 居之所。不同在于贾府是湘云幼年的成长之地。却是黛玉成 人之后的栖身之所。虽然都是寄居别地,但是她们在贾府中 的生活却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来自于他人,也来源于自 身。 林黛玉在进贾府时就有一句交代,“黛玉常听得她母亲 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 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 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多行一步,惟恐被人耻笑了她 去”。黛玉进贾府时已然成人,心思缜密,虽然一进贾府就受 到了贾母的疼爱.以及众人不同目的的呵护.但是她心中仍 然有对贾府的不认同。在她内心,她只是一个盆景,背井离乡 告别了生养的土地。被移栽到繁华之中。她心中故乡的亲切 与自然都与她渐去渐远。而贾府只是她将要寄居的地方。寄 人篱下的卑微感使她在心灵中用自尊心建起了很高的城堡。 城内是她对于父亲母亲景物人情的亲切怀念,对于故乡的百 般留恋;城外是她对贾府中外祖母舅舅舅母宝玉贾府主仆态 度的处处提防,对他乡的时时戒备。 所以,黛玉身处贾府之中.虽然时间很久。但她始终都活 在自尊与自卑的斗争中。这种斗争给她更多的不安定,使她 处处心生疑虑。挥别故乡.寄人篱下,虽有爱护,黛玉深知。她
72
习笪 学I竺
刊I
万方数据
塑窒堂煎坠
他乡与故乡
——林黛玉与史湘云寄居心态比较
O余敏・龚钰芳:
(I.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00;2.苏州市水桥小学.江苏苏州215000)
【摘
要】在《红楼梦》中,同样在贾家这个巨大羽翼庇护下的林黛玉与史湘云。她们寄居其下的姿态和
心情,却有着天壤之别。究其原因,是因为贾家在她们心灵上投射的意义不同,贾府是湘云的故乡,却只能 是黛玉的他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