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所谓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都有省略句。文言文中语言表达更为简洁凝练,所以省略句出现得更加频繁。中学课本中出现的省略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主语的省略

文言文中经常省略主语,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如果不断重复前边的词句就会显得啰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会多起来。主语的省略大致有以下三种。

1、承前省。如:

(1).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承接前面的主语“疾”省略。译: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承接前面的主语“木”省略。译:木材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烤把它变成车轮,它的弧度符合圆规。(木)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啊!

2、蒙后省。如: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主语“公”省略。译为:(您)估计我到了咱们军营中,您再进去。

3、对话省。对话中,根据对话的情境,对话双方都明确所指,亦不会令读者产生歧义的内

容作主语,可以省略,如:

(1)、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舍人们)曰:“(廉将军)不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是对话环境,对话的主语都省略了,甚至连对话内容里的主语也省略了。这种情况,读者可根据对话内容自觉补全省略的主语。译为: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谓语的省略

谓语是一个句子中最主要的成分,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省略谓语的情况都相对较少。在语言高度凝练的文言文作品中,如果前后相连的句子用的是相同的动词作谓语,后面句子的谓语则往往省略。这种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的谓语如:(2)、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译: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来舞剑(作为娱乐)吧。

宾语的省略

文言文中省略宾语是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特别是代词“之”作宾语,常常被省略。常见的有动词宾语省略和介词宾语省略两种情况。这种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时,应将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1、动词宾语的省略

(1)、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译:私下里会见张良,把项羽将要攻打刘邦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2)、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译:有了志向,不跟着(别人)中途停止,然而力量不够的人,也不能到达。

(3)、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因为蔺相如功劳大,所以升(他)做上卿。

2介词宾语的省略

(1)、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过秦论》译;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之)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译: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用桑树种满它,五十岁的人可以凭(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鸡、狗、猪的畜养,不要错过繁殖的时机,七十岁的人可以凭(它)吃上肉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错过农耕的时机,几口人的家庭可以凭(它)不挨饥受饿了。

介词的省略

文言文中,经常省略介词,特别是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作补语时大多省略介词。这种介宾短语译成现代汉语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介宾短语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翻译后仍是“补语”,有的介宾短语是发挥状语的语法功能,属于“状语后置”,翻译后必须将其还原到状语的位置。

(1)、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译: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2)、僮仆欢迎,稚子候(于)门。《归去来兮辞》译:仆人们欢欢喜喜出来迎接,小儿早

就等候(在)屋门口

(3)、渔舟唱晚,响穷(于)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于)衡阳之浦。《滕王阁序》译: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在)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

练习:(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许之。《烛之武退秦师》(2)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其可怪也欤!《师说》(5)欲呼张良与(之)俱去。《鸿门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