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通讯报道(新闻报道) (精选范文)

如何写好通讯报道(新闻报道) (精选范文)
如何写好通讯报道(新闻报道) (精选范文)

如何写好通讯报道(新闻报道)天下文章,总体来说,都是一个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不仅是内容,还有一个形式问题;怎么写是技术问题。新闻是文章种类中一种特殊的文体,怎么写又有它特别的规范。是不是不自由了呢?不是,规范只是一个大笼子,在笼子里可以自由飞翔。

一、新闻从哪里来?

为什么普通的一张照片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究竟是什么引起了网友或读者对这些新闻的极大关注?

其实道理很简单,背后隐藏的是读者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的强烈反响和担忧。这就是好新闻。

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算好新闻呢?有一位新闻界的前辈说过,好新闻应该是“面上的问题,点上的答案”。面上的问题就是受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新闻选材)

1.用新闻价值的诸要素分析报道价值。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必须具有新闻的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信息适应社会人群需要的各种素质的总和,是新闻工作者通过积累形成的取舍和衡量新闻的标准。新闻价值的要素包括时效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

时效性:指新闻事实的新近程度和新闻报道的及时程度。接近性:指的是新闻内容与受众的接近程度。显著性:指新闻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知名程度。

重要性:指新闻内容的重要程度。

趣味性:亦称人情味,指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使受众感兴趣的程度。

2.用新闻价值的诸要素分析报道价值。

3.不要把本单位的日常工作作为新闻来报道。

4.不要把没有特殊情况的一般社会活动作为新闻来报道。

5.要习惯于从全局估量事实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

6.新闻的“卖点”到底是什么?热点、冰点、拐点

(一)捕捉媒体舆情,选准本地素材

平时要通过浏览教育网站,阅读书刊报纸,如当地或更高级别的教育信息网站、《中国教育教育》、《浙江教育信息报》等电子媒体和纸质媒体,捕捉出近一个时期学前教育宣传舆论的热点及教育宣传的形势走向,结合本镇、本、园镇近期开展的活动或即将举行的活动,及时整合一些切合媒体宣传热点的新闻素材,作为自己写稿的第一手资料。

(二)把握教育时令,突出本地特色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到什么季节种什么庄稼。教育宣传同样有其一定的季节时令性。春秋两季开学、寒暑假、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等重大节日等等,这些都有可写的素材,而且这些节令时段,媒体上都有相关的报道。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教育宣传与季节时令的结合点,精心选材,突出特色显亮点。突出学前教育特点,突出本园特点。

三、写新闻的十个“不要”

1.不要用“我镇、我园”等第一人称。

2.对基层领导的职务活动,不要用“亲自”、“亲临”之类的词句。

3.不要轻易用“首次”、“首创”、“填补空白”、“全国第一”、“世界第一”。

4.不要轻易使用“非常”、“到处都是”、“每一个”、“全部”等绝对化表述。

5.不要用“他们说”、“大家说”之类的表述,更不要想当然地描绘群

体行为乃至心理。新闻报道一定要具体,只有具体才会可信!

6.不要用“在?形势下、领导下、基础上”之类的套话。

7.不要轻易用“狠抓一个*字、突出一个*字、落实一个*字”之类的表述。

8.不要在一连串的“为了?”之后才报道事实。应该把“为了?”自然地融入到报道事实过程中。

9.不要人为拨高。如写修建跑道,用《师生联手愚公移山》的标题。

10.不要使用自己明白、读者不明白,或连自己都不明白的词汇。

四、常规中找突破

学校教育工作更多的是常规性的、时令性的。但各校由于实际情况的不一样,同一项工作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何从常规找突破,寻求通讯“卖点”,值得我们思考。

注重小处着眼,大处彰显。

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除了一些突发性或临时性的工作外,一般自上而下是细于平日,可谓波澜不惊,学校里也就是周而复始发生着一些平凡的小事。但小事不小,小中能见大。能做到小报道,大内涵是写作新闻稿件的最高境界。

同样的新闻素材(新闻线索)在你们学校也出现,在我们学校也生发。你也写来,我也投。如何让“人有我有”变成“人有我优”、“人有我新”,如何获得编辑的青睐,提高上稿率,编辑在选择的时候就看你的“包装”亮不亮。

(一)首先要拟好标题,让标题亮起来。

人说:题好一半文。看人先看“皮”,读报先读题。这大家都有同感。好的标题才有吸引力,同样的新闻事件,我们可以这样陈述,也可以那样报道。面对新闻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拟多个标题,然后进行比照,遴选出最佳标题。

《吹奏集结号唱响迎新曲 **幼儿园积极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宁波鄞州小区配套园都姓“公”》、《一个中心多个牌子》。

(二)其次是组织好语言,让语句亮起来。

平实、凝练是新闻语言最基本的特点,但新闻语言也不乏生动性。纵观今天的各大媒体新闻,没有哪一个是近乎刻板的模式。所以,追求新闻语言的鲜活性,生动性,凝练性显得非常重要。新闻素材有了,写作思路明确了,那就要在语言锤炼上下功夫。一篇新闻分三个基本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标题拟好了,导语生动了,主体充实了,一篇好新闻就出来了。

1.要具体,不要抽象,最好是用事实来代替华而不实的形容词。比如写某人“勃然大怒”,就不如写“他一下子把桌子掀翻在地”,“用脚踢了某地方一下”。什么叫具体,最直观,最生动的,感性的东西。比如说,鲜花盛开,鲜花给人印象不是很清晰,不是一下子能够唤起人们的形象感,如果说是水仙、一品红等,走进鲜花丛中,把现场的花名列出来,就会非常逼真,一下子就是有具体的形象出来。所以你们写新闻,要具体,少抽象。

2.要巧用、妙用数字。

数字是人们无法理解之物,是枯燥的概念,但是如果用得好,就会很生动。比如,1万亿元可以买到什么东西,如果你不拿什么东西作比较,这个数字就毫无意义。1995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提交了一份1.6万亿美元的预算,为了表明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大,《华尔街日报》这样描述:如果把1美元的钞票一张接一张地摆放起来,1.6万亿的钞票的总长度够不够到月球的距离?答案是没问题,还会剩下几十亿的钞票呢。事实上,这些钞票的总长几乎够得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想象一下,有一列火车装满了1美元的钞票,每节车厢50英尺长,每年消耗的1。6万亿美元,这列火车要多长才行呢?一节车厢可以塞6500万美元,这样的话,这列火车必须有240英里长才能使联邦预算平衡。这是拿一种距离来作比较,如果把数字细化,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3.用群众语言。

就是来自生活的,群众口里说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通

俗。用群众自己的话来作标题,做小标题,还有对话的描写。新闻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标题的特点是:必须有:何人(物)做何事,必须简洁、准确。让标题亮起来。

导语是指一篇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导语的特点: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要突出新闻的卖点。如:参与人的级别高、事的意义等。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如领导考察工作)

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

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作者的观点。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