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优秀课件

2024年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优秀课件
同事关系
叶圣陶先生与同事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教育事业 贡献力量。
社会关系
叶圣陶先生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各界人士建立了深厚 的友谊。
18
05
主题思想探讨与启示
2024/3/23
19
主题思想概述
叶圣陶先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创作导向,关注社会现实,反
映人民心声。
他倡导“文学为人生”的观念, 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教化功能。
叶圣陶先生身上流淌着江南士子的血 脉,他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众疾苦, 体现了士大夫的责任与担当。
2024/3/23
9
个人经历
教育工作经历
叶圣陶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及教 育行政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教育
实践经验。
2024/3/23
文学创作成就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他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 歌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 的思想内涵。
22
06
艺术手法鉴赏与经典语句欣赏
2024/3/23
23
艺术手法鉴赏
细腻的心理描写
叶圣陶先生通过深入人物内心,展现其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世界,使 读者对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独特的叙事角度
他常常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限制视角,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 物的思想和情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生动的场景描绘
叶圣陶先生善于运用生动的细节描绘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作品所 描绘的世界中,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生成长,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
勤奋好学
02
叶圣陶先生勤奋好学,不断追求进步,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
的文化素养。
真诚正直
0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作则,鞠躬尽瘁
•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 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 明确:“写话”
•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 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 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
着我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
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
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
矩矩作文。
布置作业
• 1、表现于本文中的作者的情感,是平淡的 还是浓烈的?试加以分析。
• 2、通过网络或其他传媒方式了解叶圣陶与 张中行的文学作品。
SUCCESS
分析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 选择了哪些材料?
• 明确: •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
念文。 •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
于高文典册的。
•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 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 (2)第四自然段:送客 • (3)第五自然段:复信 •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
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
标点。

——治学严谨
•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 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
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
路才转身回去。

——待人宽厚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诵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草率(shuài ) 生疏( shū ) 商酌 ( zhuó)
恳切 ( kěn ) 譬如( pìrú ) 朦胧 ( lóng)
累赘( zhuì) 拖沓( tà ) 妥帖 ( tuǒ tiē )
诲人不倦 ( huìjuàn )
不耻下问 ( chǐ )
3.作者用了一种什么词来形容叶圣陶先生旳语文 主张?这种风格详细讲是什么?(用书上旳原话 回答)
【交流点拨】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 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尤其 注重“简洁”。
(二)写法探究
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经过一件 件详细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旳形 象性和感人旳情感力量。说说本文在写作上 旳特点。
写话重风格 文风重简洁 写作求完美
作文做人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交流点拨】 1.在感情体现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
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详细旳经典事例进行记叙,
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旳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论述平实,语言朴素,
所写是简要而有条理旳口头语,却又不失其深致。本文 旳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 ,他一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 ,是叶圣陶先生为人旳宽旳一面。他还有严旳一面,是 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旳地方,而张中行先生 均以一句话就完毕了转换,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内容品析
品读课文,思索: 1.本文记叙旳都是叶圣陶先生旳日常生
活与工作中旳小事,作者却予以了很高旳评 价,找出文中评价性旳语句,对照所记叙旳 事情,谈谈你旳看法。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宽厚:亲切谦逊
恭送客人
•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 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 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 去。
➢ 这句话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无论:叶先生的 一定:对叶先生 还是:说明叶先生待 宽厚热情不会因 的宽厚热情表示 人宽厚热情是从始至 他人阻拦改变。 肯定,毫不怀疑。 终的,毫无例外的。
确是人之师表。” •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
宽厚:真诚热情
复信
•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 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恳切 [kěn qiè]
譬如[pì rú]
朦胧 [méng lóng]
累赘[léi zhui] 别扭[biè niu] 拖沓[tuō tà]
妥帖[tuǒ tiē] 丁卯年[mǎo]
诲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不觉不好
超链接部分
修润文章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 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
3. 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D) 语出《论·里仁》,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全部学说中。
4.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A) 近 义词: 流离失 所 反义 词:安 居乐业
5. 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F)
6.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
为可耻。( )B
形 容咎由 自取, 含贬义 。
写法探究
2.行文平易,感情深挚。 表面上,作者没有大喜大悲,声色不动,又有较显明的 理性色彩;实际上,全文涌动着一股感情潜流,有一种动 人心弦的力量。并且,正因为作者善于控制感情,反而使 得这种感情更显真挚,内涵更为深厚。
写法探究
3.事例典型,以小见大。
文章择取了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几件生活小事,构 成回忆片段,连缀成篇,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风范。借 助于“描标点”“送别”等具体事例的记述,辅以简明的议 论,鲜明地展示了人物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一位躬行君 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复信(5) 写文写话的风格(6)
文风重简洁(7)
规范“做”和“作”(8)
根据叙写的事例,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 样的人。找出最能表现他品德的语句,简要 分析。
(3)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 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 “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体现叶圣陶先 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 尊重。
细致恳切(kěn)
C.恢复(huī)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D.修润(rùn)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42张PPT)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42张PPT)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之情。




总体评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总体评价
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语言特色分析
2.句式角度:整句和散句① 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具有加强语势、强调语义的作用,适于表达丰富的感情,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都属于整句。
语言特色分析
② 散句是指结构相异、长短不一、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散句的特点是自由活泼,富于变化。整句、散句各有长处,散句适于叙述说明,整句长于抒情。整散结合,句式灵活,使感情的抒写徐缓激越,张弛有致。3. 修辞角度
①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
②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阅读思考
①写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
②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合作探究
1.一件件小事却蕴含着先生的种种美德,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的呢?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
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这些小事里面都蕴含着先生的种种高贵品质。越是平凡,越是令人敬仰,也越是值得人们学习。 作者选用这些小事,正是起到了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作用。
整体感知
3.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
待人厚
律己严
(1)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2)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3)在客人的拦阻之下,依然把客人送到大门外(3)写信给“我”,表达后悔和悲伤之情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2张PPT)
用本文的写话风格,以小见大、叙
议结合的方法写一写。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 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 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 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悲伤和怀念
叶先生去世已经让人很悲痛,偏偏又碰上除夕这 样热闹、喜庆的日子离去。“我”的一位挚友离 去,教育界深刻的人。
文革十年,张中行在凄凉中告别了妻女,一个 人回到了乡下,快要倒塌的老房子里,一住很多年。 最惨痛的是没有北京户口每次去北京探望妻女,都 遭受几番羞辱。
文革十年,叶老也成了文教界被打倒的“祖师爷 ”语文课本没有了,建立的语言规范崩塌了。叶老 还要承受长期与家人分离的痛苦,内心的孤独和焦 虑,一直萦绕心头。
文章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
略读方法: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 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 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 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待人厚 (3-5)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 (6-8)
作文如话 文风简洁 用语规范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缘由,突出“我”的悲痛之情。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写叶圣陶先生在文字工作和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五部分:(9)感悟叶圣陶先生的良苦用心,并提出希望。
访谈过程
问:您和叶老怎么认识的呢? 答: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 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问:这次合作之前,您知道他吗? 答: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 作品的时候。 问:那你觉得认识之后和之前有不同吗? 答: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 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教学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教学课件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课文背景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回忆性文章,通过记 述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他严 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宽厚待人的处世态度。
作者简介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 、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 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 ;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 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语言简练
作者运用简练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 绘了叶圣陶先生的言行举止,使读者 能够深入了解其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原 则。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
“他待人厚,律己严。”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叶圣陶先生的性格特点,展现了他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 。
“他常常说,‘我口头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这句话体现了叶圣陶先生言出必行、信守承诺的诚信精神,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
小组二
我们重点探讨了叶圣陶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包括他的语言运用、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通过交流,我们更深入地理 解了叶圣陶先生的文学成就。
小组三
我们主要围绕文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体现 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真理和进步的价值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叶圣陶先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宽厚待人的处世态度;培养尊重知识、尊重他人的 良好品质;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结构清晰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叙述叶圣陶 先生的二三事,展现其人物形象和精 神风貌。
情感真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修润 • 朦胧
rùn
生疏 累赘
shū
商酌 别扭
zhuó kěn

恳切

譬如
tiē
méng lóng léi zhui biè niu
拖沓
妥帖
• 诲人不倦 • diān pèi • 颠沛流离
huì
chǐ
不耻下问
zuò
以身作则
è
字词补充
zhān gài
mǎ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简明扼要
xiá
沾溉
rǒng
丁卯
此段应放在哪个位置,并写出自己 的理由。
• 应放在文中第5段之后, • 从内容上看,这一段讲的是叶圣陶先生“待人 厚”的事例, • 而第一句中写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 次表现得更为突出”,“还有”可见这一段是 承接上文写的,在此之前已经列举了事例, “更为突出”可见这一 事件比前面的事件表现 其“待人厚”的程度都要深。
(1)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 品析:“特别”一词修饰“重视”, 突出 叶先生对文风 “简洁”的重视程 度,也可见其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
(2)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 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 帖决不放松。 • 品析:“同样”一词说明先生不仅重视以上所讲 的文风问 题,写作中的细小的方面也毫不放松, “不……决不”更补写 认真的程度, • “完全”对妥帖一词起限制作用,其严谨的态度 自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写话”与本文的文风
•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简而言之就是— —“写话”。 •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一 旦所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 写话的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 恳切,念着顺口,听着悦耳,说像话还不 够,其实就是“话”。此外,还特别重视 “简洁”
• 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 本文表现了叶老严以律己、宽以待 人的品格及对叶老的去世的悲伤。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 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 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 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 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 《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 《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 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 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 暄琐话》等。 •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 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 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 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写文章来纪念他,希 望自己和 其他拿笔写作的人,能够像叶圣陶 先生一样以身立德并践行他的文学主张。
• 2.初读 课文,叶 圣陶先生 给 你 留 下 了 怎样的印象? • 他具有高尚的品德。他待人厚,无论是在 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对待他人都谦虚恳切、 彬彬有礼、尊重有加;他律己严,在文字 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以身作 则、鞠躬尽瘁。
3.文章第2段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 么作用?
• 内容:第2段运用一些名言来概述叶圣 陶先生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 作用:有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 本文入选七年级课本时,因篇幅过长, 被编者删 去了一些段落,请你阅读下 面的段落,看看它们分别 适合放在文 中的什么位置,并写出自己的理由。
文段
• 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表现得更为突出, 是在某一小型会上发言。大概是“讨论”批评 和自我批评之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 能做到一半,是自我批评;至于批评别人的是 非长短,他不是看不出 来,可是当面指摘人的 短处,他总是说不出来。这只能做到一半的作 风,是对是错,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事。这里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 是某些时候,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 力量 会比 “力”大,因为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 争取不愧于屋漏。
• 自顾不暇
冗长
1、诲人不倦 3、颠沛流离 5、自顾不暇 6、词义辨析
2、不耻下问 4、以身作则
朦胧 曚昽 蒙眬
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第四部分(9)
• 一层是先生的去世, • 另一层是先生在这样 一个合家团聚、喜庆欢
乐的气氛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因此更加悲哀。
•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 息,外面正响着鞭炮, 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 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 层的悲哀。
• “万”字写出了作者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在
这时离世,写出了作者听闻此消息的震惊。
示例: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而力有未 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 品析:“偏偏”一词,放在“却”这个表示转 折的关 联词后,用在动词“做到”前面,表示 动作、行为或事情的发生,跟愿望、预料或常 理相反,按常理讲孔老 夫子都认为“虽心向往 之而力有未能的”,别人一定更难以做到。而 事实与常理相反,突出了先生“躬行君 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
待• (1)叶先生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 人 (2)在客人的拦阻之下,依然把客人送到大门外。 厚 (3)写信给“我”,表达后悔和悲伤之情。 • (1)主张文风要平易自然。 律 • (2)特别强调重视语言的“简洁”。 己 (3)以身作则,零碎方面同样认真。 严
• 1.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事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文中一些语句中副词的运用增强了句子的 感染力,试着找出这样的句子来进行品析。
• 副词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 状态特征的 词,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 全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 念。你在学习 的过程中,可以先找出句子 中主要的动词或形容词,然后看它前面的 修饰语,把这个修饰语去掉再读一 读,你 就会发现副词的表达效果了!
4.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
凉地带。
• 四、检测题 • 1、本文作者( ),原名张璇,著名学者、 哲学家、散文家。 • 张中行 • 2、叶圣陶(1894-1988),名(),字(),江 苏苏州人,著名(). • 绍钧 圣陶 作家、教育家 • 3、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 • 待人厚,律己严。 • 4、作者用了()一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 主张,这种风格特别重视() • “写话” ,“简洁”
“高人、逸人、至人、超 人”。
• 叶圣陶(1894-1988), 名绍钧,字圣陶,江苏 苏州人,著名作家、著 名教育家.早期代表作长 篇小说《倪焕之》。 “九一八”事变后,积 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 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 等著名的短片小说,技 巧日臻圆熟。叶圣陶还 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 拓荒者。
• 作者和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 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 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 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 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 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 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 主张。
• “罩”是笼罩之意,“罩”字写出了叶圣陶
先生在除夕之时离 世带给作者巨大的悲哀,这 种悲哀把整个心都占满了,痛苦悲伤之情难以 形容。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 前面几个短语隔开,读时语速便不由自主 地放慢,再加上“往矣”两个字,表现出 作者的无奈、沉痛和悲哀。又突出先生过 世之后我对他的怀念之切。先生的 “往” 与 “我”的“常常想到”并列在一起, 更显现出先生给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 1.请你朗读并品析第1段,作者说“心 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 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你还可以读 出哪些深层意味? 文中还有类似的含 义丰 富的语句,也找出来做品析。
第1段品析:
•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 息, 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 音也把他 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 “双层的悲哀”:
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 话回答)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 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 特别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 让 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 及了格。”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 举 例说说。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 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 道门, 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 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 这段话写先生送客人出门的场景,全句直白如 话,甚至没有一个形容词,只是把先生送行时 的一系列行动直白地描 画出来,“走过三道门, 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鞠躬”“口说 谢 谢”“看着”能让读者看到一个谦恭有礼的先 生。
小结
•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展示了叶先生 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表现 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 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阐 述叶先生“写话”主张,表达了对先 生的悼念之情。
拓展延伸
叶圣陶名言名句
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叶 圣 陶 张先 中 行生 二 三 事
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
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 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49 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 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 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一、二、三、 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 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样一 个了不起的人物,当他去世之后,人们想起他,会 忆起哪些往事呢? 让我们在张中行 先生的文字中去了解叶圣陶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