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学试卷答案
川大《中国民俗学1582》20春在线作业1-0002参考答案

D.广告
E.商品包装
正确答案:ABCDE
7.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经历过的阶段有:
A.半穴居
B.干栏式
C.利用天然空间
D.四合院
E.人造居住空间
正确答案:CE
8.民俗正常的扩布要通过哪几个步骤,再置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
A.集体参与
B.价值判断
C.取舍选择
D.加工改造
E.独立保存
正确答案:BCD
A.民间文学
B.大众文化
C.民间风俗
D.通俗文学
正确答案:C
9.节日风俗的产生,直接相关的观念是:
A.尊亲敬祖
B.原始信仰
C.祛邪止恶
D.伦理观念
正确答案:B
10.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是:
A.民俗学
B.人类学
C.民间文学
D.社会学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60分)
1.属于民俗学内容的有:
40
7000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
(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
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000元的
3
0
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10
210
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20
1410
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A.民俗史
B.民俗志
C.民俗学史
D.传统文化
E.物质文化遗产
正确答案:ABC
2.我国工匠民俗的重要特点,即:
A.师承关系的系谱性
18秋四川网院《中国民俗学》第一二次作业标准答案.doc

1. 节日风俗的产生,直接相关的观念是:()A. 尊亲敬祖B. 原始信仰C. 祛邪止恶D .伦理观念2. 端午节的恒定主题是:()A. 避瘟B. 吃粽子C. 纪念屈原D. 划龙舟3. 在商业民俗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交换方式是:()A. 行商B. 集市C. 坐商D. 马帮4. 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为()A. 幌子牌匾B. 固定摊位C. 营业时间D. 专营商品5. 中国民居建筑所具有的共同民俗特点是:()A. 聚族而居B. 设有堂屋C. 设有神龛D. 设有照壁6. 进入人群仪式称为()A. 满月B. 洗三C. 抓周D. 百碎7. 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是:()A. 民俗学B. 人类学C. 民间文学D. 社会学8. 创用民俗学英文“Folklore”的学者汤姆斯是哪个国家的:()A. 美国B. 法国C. 英国D. 德国9. 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叫做:()A. 神话传说B. 民间戏剧C. 民间歌谣D. 民间文学10. 具有相对稳定的长期传承特点的渔业习俗是:()A. 占验习俗B. 岁时习俗C. 生产时序D. 渔业禁忌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7.0分,共7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工匠民俗的重要特点,即: ()A. 师承关系的系漕性B. 技术传授的封闭性C. 生产活动的神秘性D. 师徒关系的亲缘化E. 工匠来源的地域性2. 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 类型性B. 地域性/C. 季节性D. 功能性E. 科学性3. 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经历过的阶段有:( )A. 半穴居B. 干栏式C. 利用天然空间D. 四合院E. 人造居住空间4. 诞生仪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大体包括()A. 求子仪式B. 孕期习俗彳C. 庆贺生子D. 脱离仪式E. 合入仪式5. 我国各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主要有()A. 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B. 求吉心理/C. 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D. 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E. 适应生产需要6. 物质民俗包括有()A. 生产民俗B. 商贸民俗C. 居住民俗D. 人生礼仪E. 交通民俗7. 民间文学包括的内容主要有:(A. 神话B. 民间传说C. 民间故事D. 民间歌谣E. 民间说唱8. 民俗正常的扩布要通过哪几个步骤,再置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A. 集体参与B. 价值判断C. 取舍选择D. 加工改造E. 独立保存9. 我国古代工匠行业习俗主要有哪些方面:( )A. 师承制度B. 职业行话/C. 行业禁忌/D. 祖师崇拜E. 艺谚艺诀/10. 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在:()A. 幌子乡B. 牌匾彳C. 商标/D. 广告E. 商品包装1. 元宵节燃放灯火之俗始于:()A. 祀蚕神B. 佛教正月十五“燃灯表佛”C. 祭祀紫姑神D. 汉武帝祀太乙神2. 生命降生仪式称为:()A. 洗三B. 满月C. 周岁D. 抓周3. 我国传统的物质生产民俗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A. 狩猎民俗B. 牧业民俗C. 渔业民俗D. 农业民俗4. 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故南方民族多采用:()A. 碉楼石室B. 井干式建筑C. 四合院D. 干栏式建筑5. 端午节一切活动的恒定主题:()A. 纪念介子推B. 纪念屈原C. 纪念伍子胥D. 纪念曹娥6. 服饰的发展趋势:()A. 简便大方B. 色彩富丽C. 面料昂贵D. 装饰繁复7. 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被称做:()A. 民间文学B. 大众文化C. 民间风俗D. 通俗文学8. 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夏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叫做:()A. 消费民俗B. 物质民俗C. 商贸民俗D. 饮食民俗9. 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被称做:()A. 民俗的扩布性B. 民俗的集体性C. 民俗的传承性D. 民俗的变异性10. 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期在什么时代:()A. 秦代B. 汉代C. 隋代D. 唐代二、多项选择题。
《民俗学》期末考试答案

丧服中最高等级的一种是 得分/总分 A. 齐衰 B. 缌麻 C. 大功 D. 斩衰 2.00/2.00 正确答案:D 你选对了 12 单选(2 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神话与传说的相同点 得分/总分 A. 是真实的叙事 B. 常常带有解释性的色彩 C. 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D.
讲述的是远古或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2.00/2.00 正确答案:D 你选对了 13 单选(2 分) “狗头王”的叙事对于信仰“狗头王”的畲族人而言是 得分/总分 A. 历史 2.00/2.00 B. 童话 C. 传说 D. 故事 正确答案:A 你选对了 14 单选(2 分) 19 世纪的民俗学研究的材料主要来自 得分/总分 A. 田野调查 B.
厨房安排在北坎位,取水克火之意 2.00/2.00 D.
四合院的西厢房一般为年轻男性的居所 正确答案:C 你选对了 6 单选(2 分) ____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又被称为“游戏故事” 得分/总分 A. 笑话 B. 幻想故事 C. 程式故事 2.00/2.00 D. 机智人物故事 正确答案:C 你选对了 7 单选(2 分) 以下哪一个学派的理论假设某种类型的民俗事项的所有异文都具有亲属关系,来源于同一个 源头 得分/总分 A. 结构主义学派 B. 功能学派 C. 人类学派
春季节日都与农业劳动相关,而冬季节日都是娱乐性的节日 C. 春季节日大多是国家主持的祭祀仪式,而冬季节日主要在民间举行 D. 春季节日往往伴随着各种信仰和祭祀活动,而冬季节日没有这一特点 正确答案:A 你选对了 23 单选(2 分) 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构图常常是象征阴阳两种事物的符号组合在一起。请问以下符号中那一 个是阴性符号? 得分/总分 A. 双钱纹 2.00/2.00 B. 回纹 C. 如意纹 D. 云纹 正确答案:A 你选对了 24 单选(2 分) 民间节日作为一种传统的事件和活动,其结构往往有程式化倾向。例如,中国人在腊月二十
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首先,感谢您对民俗学的关注,以下是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民俗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民间音乐B. 民间舞蹈C. 民间传统D. 民俗节日答案:C2. 以下哪个不属于中国传统婚俗?A. 敬茶B. 洞房花烛夜C. 接新娘D. 喜糖洒撒答案:D3. 中国著名的水灯节是在哪个节日举办的?A. 清明节B. 冬至节C. 中秋节D. 端午节答案:D4. 以下哪个不属于西方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感恩节C. 愚人节D. 万圣节答案:C5. 中国辽宁丹东举办的著名民俗庙会是指哪个节日的庆祝活动?A. 端午节B. 元宵节C. 中秋节D. 春节答案:B二、判断题1. 民俗学是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习俗的学科。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民俗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节日、婚嫁、葬礼等方面。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办的。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 民俗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民俗学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答案:民俗学通过研究人们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等方面,可以了解到一个社会的文化特点、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等。
同时,民俗学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请简述中国传统婚嫁仪式的主要环节。
答案:中国传统婚嫁仪式包括聘礼、过大礼、接新娘、敬茶、洞房花烛夜等环节。
其中,聘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提供的定情信物。
过大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表达娶亲诚意的重要环节。
接新娘是新郎一行人出发前往新娘家,接回新娘的过程。
敬茶是新娘向双方父母敬茶,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洞房花烛夜是新婚夫妇首次进入洞房,并点燃红烛,祈求婚姻幸福美满。
四、综合题1. 请以你所了解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为例,阐述其起源、庆祝方式和意义。
传统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春节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2.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A. 孔子B. 屈原C. 李白D. 杜甫答案:B3. 在中国民间,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A. 立春B. 雨水C. 立夏D. 立冬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A. 剪纸B. 皮影戏C. 京剧D. 油画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为________。
答案:乞巧节2.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________节。
答案:扫墓3.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是________。
答案:吃元宵4. 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与________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答案:许仙5.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是指________。
答案:角色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答案:春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
2. 请简述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
答案: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习俗包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3. 请简述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
答案: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节日,习俗包括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4. 请简述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答案: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屈原,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答案: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体现了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还促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现代社会中,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人们放松身心、增进感情的重要时刻。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中国民俗学问竞赛题附答案和具体解析科目:民俗第一部分明辨是非(推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洁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①2.根据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在内的“六畜”日。
那么与正月初一相对应的动物是羊。
√②3.孩子们是希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
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头了,它最初的含义是祝愿安康。
解析:压邪驱鬼×②4.汉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①5.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体全的牲畜叫“牺”,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牲”。
解析: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的的牲畜叫“牲”×②6.父母之死的讳称有:见背、弃养、圆寂、孤露等。
解析:圆寂是佛道徒之死的讳称×②7.拜礼中,空首是臣下拜君之礼。
解析:空首是国君回臣下之拜×①8.戏剧脸谱中白色的脸象征忠勇、正义、威猛、庄重。
解析: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①9.“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解析:“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①10.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②11.谥号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
√①12.《百家姓》中没有“肖”这个姓。
√②13.藏族的传统乐器是冬不拉。
解析:藏族的传统乐器是札木聂×①14.三冥节指的是清明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①15.六畜一般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①16.“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旧符”指的是画着门神的桃木板。
√①17.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①第二部分慧眼识珠(单选题,每题1分,共35分)单选题括号一律用中文字符并且中间空两格。
民俗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民俗学考试题目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民间信仰B. 民间文学C. 民间艺术D. 民间文化答案:D2. 民俗学中的“民俗”一词最早由谁提出?A. 泰勒B. 弗雷泽C. 赫尔德D. 格林兄弟答案:C3. 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田野调查B. 文献研究C. 实验分析D. 比较研究答案:C4. 以下哪一项不是民俗学的研究领域?A. 口头传统B. 物质文化C. 社会习俗D. 宗教仪式答案:B5. 民俗学中的“神话”主要指的是?A. 民间故事B. 民间信仰C. 民间艺术D. 民间传说答案:B6. 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是什么?A. 完全独立B. 相互交叉C. 互不相关D. 完全相同答案:B7. 民俗学研究中,以下哪一项不是民俗事象的特点?A. 传承性B. 变异性C. 地域性D. 随意性答案:D8. 民俗学研究中,以下哪一项不是民俗的分类?A. 物质民俗B. 社会民俗C. 精神民俗D. 经济民俗答案:D9. 民俗学中的“仪式”主要指的是?A. 宗教仪式B. 社会仪式C. 个人仪式D. 所有仪式答案:D10. 民俗学研究中,以下哪一项不是民俗的功能?A. 教育功能B. 娱乐功能C. 经济功能D. 政治功能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田野调查B. 文献研究C. 比较研究D. 实验分析E. 理论分析答案:ABCE12. 民俗学中的“民俗”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民间信仰B. 民间艺术C. 民间文学D. 民间游戏E. 民间习俗答案:ABCDE13. 民俗学与以下哪些学科有关联?A. 人类学B. 社会学C. 历史学D. 文化学E. 心理学答案:ABCDE14. 民俗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民俗的特点?A. 传承性B. 变异性C. 地域性D. 随意性E. 集体性答案:ABCE15. 民俗学中的“仪式”包括以下哪些类型?A. 宗教仪式B. 社会仪式C. 个人仪式D. 经济仪式E. 政治仪式答案:ABCE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民俗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中国民俗学试卷答案

中国民俗学试卷答案(要点)(A)一.填充:20%1、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2、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二、名词解释:20%1、生活相:民俗的形态是一种生活的样式、方式。
2、意识团:民俗是一种尚未梳理抽象的多样文化意识的集合3、本位偏移性:要点:民俗形成后构成的民俗圈,如同旋转的圆体,具有向心力,与外在的文化相遇会不由自主地向本位便移。
在中外文化交流或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4、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不受任何宗教约束。
在民族的宗教实践历史中是指有宗教以前的未分化阶段而言,并多来源于该社会、该民族所承袭的自然宗教的变化之中。
三、简答题:20%1、如何理解民俗作为一种群体性的规矩,在不同的民族或地域间的差异?要点:群体规矩:社会群体共同心理,“我们感”地域差异:同一民族不同地域之间民俗的差异必要举例说明。
2、如何理解民俗的深层结构?民俗的深层结构:原生态的文化意识团、文化与生活的双重复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中间环节。
必要举例阐述说明。
四、论述题:40%1、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应对和处置中外的传统的节日?要点:节日的形成和民众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文化的标识,是文化密码,所以应该保持中国文化的本位。
对外国文化也可以进行吸收与借鉴,但应防全盘西化。
在阐述中需举例说明。
2、民间的俗信有时和迷信混杂,但亦有很多合乎科学之处,试举例说明。
民间信仰:不受任何宗教约束,在民族宗教历史中是指宗教前的未分化阶段而言,并多来源于社会,该民族所承袭的自然宗教变化当中。
迷信:特指民间信仰中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危害的部分。
迷信一般是以非逻辑和超逻辑为前提将事件、事物、现象之原因看作两者之间存在某种永久的必然性。
只要相信超自然的、神圣的、人格化的事物之中存在某种魔力就有迷信存在。
主要指不合理的、自相矛盾的、与生活脱节的、不能使人积极地面对生命的思想与行为。
论述时举例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学试卷答案
(要点)
(A)
一.填充:20%
1、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
2、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二、名词解释:20%
1、生活相:民俗的形态是一种生活的样式、方式。
2、意识团:民俗是一种尚未梳理抽象的多样文化意识的集合
3、本位偏移性:要点:民俗形成后构成的民俗圈,如同旋转的圆体,具有向心力,与外在的文化相遇会不由自主地向本位便移。
在中外文化交流或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4、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不受任何约束。
在民族的实践历史中是指有以前的未分化阶段而言,并多来源于该社会、该民族所承袭的自然的变化之中。
三、简答题:20%
1、如何理解民俗作为一种群体性的规矩,在不同的民族或地域间的差异?
要点:群体规矩:社会群体共同心理,“我们感”
地域差异:同一民族不同地域之间民俗的差异
必要举例说明。
2、如何理解民俗的深层结构?
民俗的深层结构:原生态的文化意识团、文化与生活的双重复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中间环节。
必要举例阐述说明。
四、论述题:40%
1、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应对和处置中外的传统的节日?
要点:节日的形成和民众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文化的标识,是文化密码,所以应该保持中国文化的本位。
对外国文化也可以进行吸收与借鉴,但应防全盘西化。
在阐述中需举例说明。
2、民间的俗信有时和迷信混杂,但亦有很多合乎科学之处,试举例说明。
民间信仰:不受任何约束,在民族历史中是指前的未分化阶段而言,并多来源于社会,该民族所承袭的自然变化当中。
迷信:特指民间信仰中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危害的部分。
迷信一般是以非逻辑和超逻辑为前提将事件、事物、现象之原因看作两者之间存
在某种永久的必然性。
只要相信超自然的、神圣的、人格化的事物
之中存在某种魔力就有迷信存在。
主要指不合理的、自相矛盾的、
与生活脱节的、不能使人积极地面对生命的思想与行为。
论述时举例论证。
华东师大学期末试卷(B)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_中国民俗学
学生: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专业:___ 年级/班级:__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专业指选
一、填充20%
1、群婚、抢掠婚、.收续与续嫁婚、.赘婿与养媳婚、招夫与典妻婚、.表亲婚、阿注婚、.试验婚、指腹婚、买卖婚、共妻婚、冥婚
2、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二、名词解释:20%
1、地域差:同一民俗不同地域之间民俗的差别
2 法约性:是一种约定成俗的习惯力量,包括了信息压力、规压力、惯性压力和民俗制度。
不论民俗呈什么形态,一旦形成,便会对人民的生活、言行产生法一样的效应。
3 不成文:民俗的特性之一,没有文字规定,约定俗成的,传承的生活方式。
4 非理性:对自然或生活现象,非逻辑,或超逻辑的思维方式。
三、简答题:20%
1、民俗传播的形态有哪几种?
相沿承袭;积淀累积;言传身教;生活型;功能模拟等形态2、为什么说民俗是风行的程式化的规矩?
要点:民俗的流传类似一种文化感冒自然的风一样;民俗事项在展演中有着一定的程序和过程。
任何民俗都这样。
四、论述题:40%
1、如何理解民俗的本位偏移性?请举例说明。
要点:民俗形成后构成的民俗圈,如同旋转的圆体,具有向心力,与外在的文化相遇会不由自主地向本位便移。
在中外文化交流或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在阐述中需举例说明。
2、什么是心意信仰民俗?论述民间信仰、民间、俗信的区别。
要点:心意信仰民俗是指我国民众间流行的偏重于崇拜心理观念的俗信。
(1):高深的哲学和伦理系统的教义、特定的神职人员、特定的活动场所(2)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不受任何约束。
在民族的实践历史中是指有以前的未分化阶段而言,并多来源于该社会、该民族所承袭的自然的变化之中。
自然——原始的自然信仰。
(3)迷信:特指民间信仰中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危害的部分。
迷信一般是以非逻辑和超逻辑为前提将事件、事物、现象之原因看作两者之间存在某种永久的必然性。
只要相信超自然的、神圣的、人格化的事物之中存在某种魔力就有迷信存在。
主要指不合理的、自相矛盾的、与生活脱节的、不能使人积极地面对生命的思想与行为。
在阐述中需举例说明。
华东师大学期末试卷(C)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民俗学
学生: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专业:___ 年级/班级:__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专业指选
二、填充20%
1、跳灶王、跳钟馗、腊八粥、年糕、冷肉、送历本、叫火烛、打埃尘、盘龙馒头、念四夜送灶、灯挂挂锭、冬青柏枝、口数粥、接玉皇、烧松盆、照田财、送年盘、年物、年市、年夜饭、安乐菜、暖锅、压岁盘、辞年、守岁、守岁烛、老虎柏子花、过年鞋、门神、神荼郁垒、欢乐图、春联、封井、接灶、祭床神、撑门炭、节节高、富贵弗断头、年饭、画米囤、听响卜、叛花、节帐、小年夜大年
夜;行春、打春、拜春、拜牌、岁朝、挂喜神、上年坟、拜年、飞帖、开门爆仗、欢喜团、黄连头叫鸡、看风云、秤水、新年、烧十庙香、山川坛迫喜、状元筹、升官图、年节酒、小年朝、接路头、开市、七人八谷九天十地、看参星、斋天、祭猛将、点灶灯、爆孛娄、春饼、圆子油追、灯市、走三桥、放烟火、闹元宵、打灯迷、三官素、接坑三姑娘、百草灵、验水表、灯节等
2、满月抓阄泼水节成人礼腊八节贺寿剃毛头情人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感恩节
二、名词解释:20%
1、软控性:潜移默化、在整合、自我调控。
2、风俗圈:通体民俗在一定的空间地域形成的凝聚性。
3、程式化:民俗事项在展现中有一定的程序和过程。
4、心意民俗:是指我国民众间流行的偏重于崇拜心理观念的俗信。
三、简答题:20%
1、民俗传播的形态有哪几种?
相沿承袭;积淀累积;言传身教;生活型;功能模拟等形态
2、简述民间信仰、民间、俗信的区别。
(1):高深的哲学和伦理系统的教义、特定的神职人员、特定的活动场所
(2)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不受任何约束。
在民族的实践历史中是指有以前的未分化阶段而言,并多来源于该社会、该民族所承袭的自然的变化之中。
自然——原始的自然信仰。
(3)迷信:特指民间信仰中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危害的部分。
迷信一般是以非逻辑和超逻辑为前提将事件、事物、现象之原因看作两者之间存在某种永久的必然性。
只要相信超自然的、神圣的、人格化的事物之中存在某种魔力就有迷信存在。
主要指不合理的、自相矛盾的、与生活脱节的、不能使人积极地面对生命的思想与行为。
四、论述题:40%
1、如何理解民俗的本位偏移性?请举例说明。
要点:民俗形成后构成的民俗圈,如同旋转的圆体,具有向心力,与外在的文化相遇会不由自主地向本位便移。
在中外文化交流或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在阐述中需举例说明。
2、传统岁时节日在脱离了农业社会的今天又逐渐淡化的趋势。
如何理解这一现象?这些节日是否有继续保护的价值?我们应该如何予以保护?
要点:节日的形成和民众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社会的进步使建立在传统农业社会上的岁时节日地位下降。
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标识,是文化密码,所在应该保持中国文化的本位。
如何保护:自上而下的宣传和保护,可以对外国文化也可以进行吸收与借鉴,但应防全盘西化。
在阐述中需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