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坡常用支护方式及优缺点对比

合集下载

边坡防护的形式及其优缺点

边坡防护的形式及其优缺点

左右相连,集点成面, 整坡一体,其 强大的固土效果更为显著和理想,这也 是平面网或石砌坡面防护方法不可比拟 的,所以三维网是平面网的更新换代产 品。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网孔,舒适整 齐均衡的生长,长成后的草皮使网垫、 草皮、泥土表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形 成坚固的绿色复合保护层,其具有以下 优点。草皮没有形成以前可以保护坡面 免遭风雨的侵蚀,可以牢固地保持草籽 均匀地分布在坡面上,免受风吹雨冲而 散失,其表面粗糙凹凸,使风、水流在 网垫表面产生无数的小漩涡起到消能作 用,植物生长状况较差的年份,三维网 与根系、土壤依然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 护坡面壳,保护路基。
同时灌木像紫穗槐等还能创造一定的经济 效益,这种方法造价比第二种方法稍高, 但由于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是目前最佳的 边坡防护方法之一。2010年6月份,在唐 丰快速路1500m长的路段上做了上述三种 试验,在植被未完全长成情况下经受了雨 季考验,防护效果较好。
土工格室植草护坡
属于骨架防护的一种,其在国外 已广泛用于坡面防护中,土工格室是由 聚乙烯片材经高强度焊接而制成的一种 三维密封小室的结构,其展开后的小室 内可以填充植土并均匀撒播草籽,能使 不毛之地的边坡充分的绿化,带孔的格 室还能增加坡面的排水性能。可以说, 土工格室是前面提到的六棱形预制块的 改进,与六棱形预制块相比,土工格室 造价降低一半,施工速度快,是一种国 际上发展较快的特种土工合成材料。
作者单位:保定市公路管理局
176 TRANSPOWORLD 2012 No.24 (Dec)
点是坡面外观较好,达到一定的绿化要 求。缺点是施工较繁琐,劳动强度大, 造价较高,拱内必须植草或再进行工程 防护,否则易被雨水冲蚀。唐丰快速施 工在填方较高路段采用了此种方式。
方格网骨架砌石结合植草防护

公路边坡常见支护方法简介

公路边坡常见支护方法简介

公路边坡常见支护方法简介简介: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在公路修建过程中出现的边坡及其防护问题越来越重要。

本文系统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常见的支护形式及其适用条件,可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字:边坡支护公路目前,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

在高等级公路的修建中,出现大量的深挖路堑与高填路堤边坡,其防护问题非常突出。

为了满足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双重目标,对高边坡病害特征的深入分析和对其治理工程方案的慎重选择显得十分重要。

公路边坡沿公路分布的范围广,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范围大,如果在防护的同时,能够注意保护环境和创造环境,采用适当的绿化防护方法来进行,则会使公路具有安全、舒适、美观、与环境相协调等特点,也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边坡设计应遵循“安全绿色、水土保持、恢复自然、环保之路”的设计原则。

对公路边坡进行防护,必须考虑以下问题:①边坡稳定: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与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岩土表面的风化、破碎、剥蚀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②环境保护:使工程对环境的扰乱程度减少到最小,并谋求人工构造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③综合效应:综合防光,防眩,防烟,诱导司机视线,改善景观等目的进行边坡绿化防护,充分发挥防护工程的综合效益。

1工程防护1.1 抹面与捶面[1]1.1.1适用条件:①对各种易于风化的软岩层(如泥质砂岩、页岩、千枚岩、泥质板岩等)边坡,当岩层风化不甚严重时;②所防护的边坡,本身必须是稳定的,但其坡面形状、陡度及平顺性不受限制;③所防护的边坡,必须是干燥、无地下水的岩质边坡。

1.1.2构造要求:①抹面厚度一般为5~7cm,捶面厚度为10~15cm,一般为等厚截面。

②抹面与捶面工程的周边与未防护坡面衔接处,应严格封闭。

如在其边坡顶部做截水沟,沟底与沟边也要做抹面或捶面防护。

③大面积抹面或捶面时,每隔5~10m应设伸缩缝。

1.2 灌浆与勾缝[1]灌浆适用于石质坚硬、不易风化、岩层内部节理发育,但裂缝宽度较小的岩质路堑边坡。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分析简介:边坡支护技术是土木工程施工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由于山区土石结构松散,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边坡支护技术在山区道路、高速公路建设中更是必不可少。

本文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讨边坡支护技术中各种材料和方式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优缺点等。

一、边坡支护技术常见材料及特点1. 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一种常用的支护材料,其特点是具有高强度、质地坚硬、耐磨、耐腐蚀、粘接性能优良等。

在岩质边坡支护中,环氧树脂可用于连接钢筋、钻孔喷锚、埋向管道、地下连通梁等。

2. 钢支撑:钢支撑的特点是抗弯抗压性能优良,适合用于较高和较陡的边坡支护。

它一般是由U 型钢或型钢制成,其中U型钢用于边坡中下部支护,型钢则多用于边坡上部的支撑。

在山区道路或铁路的边坡工程中,虽然钢支撑的造价较高,但由于钢材价格的下降,逐渐被更多地应用。

3. 混凝土:喷混凝土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适合用于超长、高坡边坡的支护,特别是灌浆紧凑性好,改善了原有土层强度性能,显著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1. 板材支护:板材支护是一种简单易行、易于操作、速度较快的支护方式。

通过将钢板或者水泥板(钢筋水泥板)固定在边坡表面,可以增加它的自重;对于土石混合边坡,则可以通过铺设防护网覆盖边坡表面。

但板材支护方式有其局限性,仅适用于高度不大于3m的固结边坡。

抛锚支护通常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形成横向语对或斜撑,将边坡与地基之间形成一个受拉结构,降低了边坡因自重、降雨等原因而板结破坏的风险。

另外,还可以将钢筋向下埋入边坡,以增加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抛锚支护的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成本也较高。

桩顶支撑可以分为锚杆固化和悬挂式固化两种方式。

其优点在于能够抵抗较大的推力和拉力,且其支撑的长期性能非常可靠。

桩顶支撑通常用于巨型边坡的支撑。

喷涂支护是一种适用于坡面高较大、坡面坡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的支护方法。

边坡挡墙支护的几种形式

边坡挡墙支护的几种形式

边坡挡墙支护的几种形式边坡支护是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

常用的支护结构形式有: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悬臂式支护、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锚喷支护、坡率法。

重点说明以下几个常用支护的结构形式:一、重力式挡墙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

它是我国目前常用的一种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

重力式挡土墙,指的是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可用块石、片石、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

半重力式挡土墙可采用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浇筑。

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

它的优点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好。

所以,重力式挡土墙在我国铁路、公路、水利、港湾、矿山等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扶壁式挡墙扶壁式挡土墙指的是沿悬臂式挡土墙的立臂,每隔一定距离加一道扶壁,将立壁与踵板连接起来的挡土墙。

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扶壁式挡土墙是一种钢筋混凝土薄壁式挡土墙,其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墙身断面较小,自身质量轻,可以较好的发挥材料的强度性能,能适应承载力较低的地基。

适用于缺乏石料及地震地区。

一般在较高的填方路段采用来稳定路堤,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占地面积。

扶壁式挡土墙,断面尺寸较小,踵板上的土体重力可有效地抵抗倾覆和滑移,竖板和扶壁共同承受土压力产生的弯矩和剪力,相对悬臂式挡土墙受力好。

适用6~12m高的填方边坡,可有效地防止填方边坡的滑动。

扶壁式挡土墙是路肩挡土墙的一种,是将预制的挡墙板焊接在预埋于基础混凝土中的钢板上,然后在其内倒填土的一种挡墙形式与其它几种形式的挡墙比较,扶壁式挡土墙具有节省占地空间、缩短施工工期、美化城市环境、较易施工等优点,是城市公路工程立交桥引道中常用的一种挡墙形式。

三、悬臂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由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的直墙构成,主要靠底板上的填土重量来维持稳定的挡土墙。

边坡防护各种方法优缺点

边坡防护各种方法优缺点

公路边坡常用支护方式及优缺点对比目前,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

在高等级公路的修建中,出现大量的深挖路堑与高填路堤边坡,其防护问题非常突出。

为了满足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双重目标,对高边坡病害特征的深入分析和对其治理工程方案的慎重选择显得十分重要。

公路边坡沿公路分布的范围广,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范围大,如果在防护的同时,能够注意保护环境和创造环境,采用适当的绿化防护方法来进行,则会使公路具有安全、舒适、美观、与环境相协调等特点,也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对公路边坡进行防护,必须考虑以下问题:①边坡稳定: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与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岩土表面的风化、破碎、剥蚀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②环境保护:使工程对环境的扰乱程度减少到最小,并谋求人工构造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③综合效应:综合防光,防眩,防烟,诱导司机视线,改善景观等目的进行边坡绿化防护,充分发挥防护工程的综合效益。

1、工程防护1.1 抹面与捶面1.1.1适用条件:①对各种易于风化的软岩层(如泥质砂岩、页岩、千枚岩、泥质板岩等)边坡,当岩层风化不甚严重时;②所防护的边坡,本身必须是稳定的,但其坡面形状、陡度及平顺性不受限制;③所防护的边坡,必须是干燥、无地下水的岩质边坡。

1.1.2构造要求:①抹面厚度一般为5~7cm,捶面厚度为10~15cm,一般为等厚截面。

②抹面与捶面工程的周边与未防护坡面衔接处,应严格封闭。

如在其边坡顶部做截水沟,沟底与沟边也要做抹面或捶面防护。

③大面积抹面或捶面时,每隔5~10m应设伸缩缝。

1.2 灌浆与勾缝灌浆适用于石质坚硬、不易风化、岩层内部节理发育,但裂缝宽度较小的岩质路堑边坡。

勾缝适用于石质较坚硬、不易风化、张开节理不甚发育,且节理缝较大较深的岩石路堑边坡上。

1.3水泥土护坡1.3.1适用条件:①适用于粉土、粉砂、粉质粘土、粘土等填方边坡。

②易受洪水浸淹的路基填方边坡。

边坡支护的五种方法

边坡支护的五种方法

边坡支护的五种方法边坡支护的五种方法边坡是指地面与斜坡相接的部分,由于地形、自然力和人为因素等原因,边坡往往会出现滑坡、崩塌等问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需要对边坡进行有效的支护。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边坡支护方法。

一、喷射混凝土法喷射混凝土法是一种常见的边坡支护方法。

通过高压泵将水泥、砂子、碎石等材料混合后喷射到需要支护的斜坡上,形成一层厚度达到10-20cm左右的混凝土层。

这种方法适用于斜度比较大、土质松软或有水流冲刷等情况下进行支护。

二、挖孔灌注桩法挖孔灌注桩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桩式支护方法。

通过在斜坡上开挖孔洞,然后在孔洞内注入钢筋混凝土,在地下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斜坡较高、土质较软、地下水位较高等情况下进行支护。

三、钢筋网格加固法钢筋网格加固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边坡支护方法,它通过在斜坡表面铺设钢筋网格,并用锚杆将其固定在斜坡上,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斜度不大、土质不太松软的情况下进行支护。

四、悬索锚索挂网法悬索锚索挂网法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边坡支护方法,它通过在斜坡上设置悬索和锚索,并在其上方悬挂防护网,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斜度比较大、土质松软或有水流冲刷等情况下进行支护。

五、绿化生态修复法绿化生态修复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边坡支护方法,它通过在斜坡上进行植被覆盖和生态修复,使得原本裸露的岩石或土壤表面变得绿意盎然,从而达到边坡支护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斜度不大、土质不太松软的情况下进行支护。

总结以上就是五种常见的边坡支护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特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进行边坡支护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难度、成本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边坡支护方案论证

边坡支护方案论证

边坡支护方案论证边坡处理方案形式较多,如放坡、挡土墙、抗滑桩、锚喷支护、桩锚支护及格构支护等等。

各种方案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选择合理的方案是保证滑坡治理工程质量的关键。

通过对该处边坡工程的特点分析,并结合场地条件和当地施工经验,确定重力式挡土墙、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都是可行的方案。

下面对这三种支护形式进行分析比较,以找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支护方案的简介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

指的是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可用块石、片石、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

半重力式挡土墙可采用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浇筑。

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

它的优点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好。

由于重力式挡土墙靠自重维持平衡稳定,因此,体积、重量都大,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往往受到承载力的限制。

如果墙太高,它耗费材料多,也不经济。

当地基较好,挡土墙高度不大,本地又有可用石料时,应当首先选用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一般不配钢筋或只在局部范围内配以少量的钢筋,墙高在6m以下,地层稳定、开挖土石方时不会危及相邻建筑物安全的地段,其经济效益明显。

抗滑桩抗滑桩是埋设于滑面上、下岩体中阻止滑体移动的桩形结构物。

抗滑桩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给桩下部的侧向土体或岩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而使边坡保持平衡或稳定。

抗滑桩提供的阻滑力要使整个滑坡体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即滑坡体的稳定安全系数满足相应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或可靠指标,保证坡体不从桩顶滑出,不从桩间挤出。

同时桩身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即桩的断面要有足够的刚度,桩的应力和变形满足规定要求。

抗滑桩适用于裂隙不太发育、完整性较好的缓倾斜中厚岩体、滑动面较单一倾角较小的滑坡,同时要求有一个明显的滑动面,滑面以下为完整的基岩(或密实的基础)能提供足够的抗力。

边坡支护的五种方法

边坡支护的五种方法

边坡支护的五种方法一、引言边坡是土地表面的陡峭或近似陡峭的斜坡,由于其不稳定性,容易发生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为了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需要进行边坡支护。

本文将重点介绍边坡支护的五种方法,包括护坡植被、重力式支护、激光防护网、挡土墙和喷射砼墙。

二、护坡植被护坡植被是一种自然的边坡支护方法,通过在边坡表面种植植物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护坡植被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系作用: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减少土体的流失。

2.覆盖作用:植物的茂盛部分可以覆盖在土壤表面,起到保护土壤免受风雨侵蚀的作用。

3.拦砂作用:植物的根系可以拦截土壤中的颗粒物,阻止其流失。

护坡植被的选择应根据边坡的坡度、土壤类型和地理环境来确定。

一般来说,适合护坡植被的树种有杨树、柳树等,适合护坡植被的草本植物有草莓、栀子花等。

三、重力式支护重力式支护是一种常用的边坡支护方法,它利用物体的重力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主要的重力式支护结构有:1.堆石支护:将块石或碎石按一定规格堆砌在边坡上,形成块石或碎石垫层,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2.钢筋混凝土重力墙:在边坡上建设一道钢筋混凝土墙,通过墙体的自重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3.混凝土块砌筑:采用预制混凝土块进行砌筑,形成一道块砌体,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重力式支护在边坡工程中应用广泛,其结构稳定、施工方便、造价较低等优点使其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边坡支护方法。

四、激光防护网激光防护网是一种新型的边坡支护材料,它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具有极高的拉伸强度和抗撕裂性能。

激光防护网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抗拉强度:激光防护网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能够有效承受边坡的荷载。

2.抗老化性能:经过特殊的UV处理,激光防护网能够抵御阳光的照射和风吹雨打,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3.透水透气:激光防护网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在边坡上积聚形成水压。

五、挡土墙挡土墙是一种常见的边坡支护结构,其主要作用是抵抗边坡土体的水平推力和垂直荷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边坡常用支护方式及优缺点对比目前,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

在高等级公路的修建中,出现大量的深挖路堑与高填路堤边坡,其防护问题非常突出。

为了满足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双重目标,对高边坡病害特征的深入分析和对其治理工程方案的慎重选择显得十分重要。

公路边坡沿公路分布的范围广,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范围大,如果在防护的同时,能够注意保护环境和创造环境,采用适当的绿化防护方法来进行,则会使公路具有安全、舒适、美观、与环境相协调等特点,也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对公路边坡进行防护,必须考虑以下问题:①边坡稳定: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与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岩土表面的风化、破碎、剥蚀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②环境保护:使工程对环境的扰乱程度减少到最小,并谋求人工构造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③综合效应:综合防光,防眩,防烟,诱导司机视线,改善景观等目的进行边坡绿化防护,充分发挥防护工程的综合效益。

1、工程防护1.1 抹面与捶面1.1.1 适用条件:①对各种易于风化的软岩层(如泥质砂岩、页岩、千枚岩、泥质板岩等)边坡,当岩层风化不甚严重时;②所防护的边坡,本身必须是稳定的,但其坡面形状、陡度及平顺性不受限制;③ 所防护的边坡,必须是干燥、无地下水的岩质边坡。

1.1.2 构造要求:①抹面厚度一般为5〜7cm,捶面厚度为10〜15cm, —般为等厚截面。

② 抹面与捶面工程的周边与未防护坡面衔接处,应严格封闭。

如在其边坡顶部做截水沟,沟底与沟边也要做抹面或捶面防护。

③大面积抹面或捶面时,每隔5〜10m 应设伸缩缝。

1.2 灌浆与勾缝灌浆适用于石质坚硬、不易风化、岩层内部节理发育,但裂缝宽度较小的岩质路堑边坡。

勾缝适用于石质较坚硬、不易风化、张开节理不甚发育,且节理缝较大较深的岩石路堑边坡上。

1.3 水泥土护坡1.3.1 适用条件:①适用于粉土、粉砂、粉质粘土、粘土等填方边坡。

②易受洪水浸淹的路基填方边坡。

③可用于盐渍土地区。

132构造要求:水泥土护坡厚度一般为10〜20cm.水泥掺量一般为8%〜15%,具体掺量施工时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1.4 护面墙1.4.1 适用条件:①多用于易风化的云母岩、绿泥片岩、千枚岩及其它风化严重的软质岩层和较破碎的岩石地段,以防止继续风化;②所防护的边坡本身必须是稳固的;③护面墙有实体护面墙、孔窗式护面墙、拱式护面墙和肋式护面墙。

实体护面墙适用于一般土质及碎石边坡;空窗式护面墙用于边坡缓于1:0.75,孔窗内可采用捶面(坡面干燥时)或干砌片石;拱式护面墙用于边坡下部岩层较完整,而需要防护上部边坡者或通过个别软弱地段时,边坡岩层较完整且坡度较陡时采用肋式护面墙。

1.4.2 构造要求:(1)实体护面墙①厚度视墙高而定,一般采用0.4〜0.6m,底宽一般等于顶宽加H/10〜H/20;单级护墙的高度一般不超过15m,多级护墙的总高度一般不超过30m.②沿墙身长度每隔10m 设置一道2cm 的伸缩缝,缝内用沥青麻筋填塞。

在泄水孔后用碎石和砂做成反滤层,以排除墙后排水。

③修筑护面墙前,对所有的边坡清除风化层至新鲜岩层,对风化迅速的岩质(如云母岩、绿泥片岩等)边坡,清挖出新鲜岩面后,应立即修筑护面墙。

④顶部应用原土夯填,以免水流冲刷。

(2)孔窗式护面墙孔窗式护面墙的窗孔通常为半圆拱形,高 2.5〜3.5m,宽2〜3m,半径11.5m.其基础、厚度、伸缩缝等与实体护面墙相同,窗孔内视具体情况,采用干砌片石、植草或捶面。

(3)拱式护面墙拱跨较小时(2〜3m),拱圈可采用10#水泥砂浆砌片石,拱高视边坡下面完整岩层高度而定,拱跨较大时,可采用砼拱圈。

1.5喷浆或喷射混凝土防护1.5.1 适用条件:① 适用于岩性较差、强度较底、易风化或坚硬岩层风化破碎、节理发育、其表层风化剥落的岩质边坡;②当岩质边坡因风化剥落和节理切割而导致大面积碎落,以及局部小型坍塌、落石时,可采用局部加固处理后,进行大面积喷浆(喷射混凝土)。

③对于上部岩层风化破碎下部岩层坚硬完整的高大路堑边坡;④不能承受山体压力,边坡须是稳定的。

1.5.2 构造要求:①喷浆厚度不宜小于1.5~2cm,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以3~5cm为宜。

②为防止坡面水的冲刷,沿喷浆(喷射混凝土)坡面顶缘外侧设置一条小型截水沟。

③ 浆体两侧凿槽嵌入岩层内。

1.6 喷锚防护1.6.1 适用条件:凡易于喷浆(喷射混凝土)防护的岩质边坡,当岩层风化破碎严重、节理发育,在破碎岩层较厚的情况下,如果继续风化,将导致坠石或小型崩塌,从而影响整个边坡的稳定性。

它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抗裂性能,能使坡面内一定深度内的破碎岩层得以加强,并能承受少量的破碎体所产生的侧压力。

缺点:成本高、能耗大、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教长,边坡绿化难度大, 缺乏美观。

2、植物防护2.1 种草2.1.1 适用条件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的路堤或路堑边坡,一般要求边坡坡度不陡于1:1,边坡坡面水径流速度不超过0.6m/s,长期浸水边坡不适用。

2.1.2种植方式根据施工方法不同,有以下几种方式:(1)种子撒播法:适用于边坡土质较软,厚度在25mm 以下的沙性土,23mm 以下的粘性土,以及边坡缓于1:1的情况。

(2)喷播法:适用于砾间有砂的砾质土,或厚度在25mm 以下的砂质土,厚度在23mm 以下的粘性土、亚粘土土坡,或当厚度在25mm 以上的硬质土时,在常降暴雨地区,则与铺席工程并用。

(3)客土喷播法[5]:客土喷播技术是一种改善边坡植生环境,促进植物生长,从而在普通条件下无法绿化或绿化效果差的边坡上实现立体绿化、恢复自然植被的新技术。

客土喷播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土质或岩质边坡都适用。

(4)点穴、挖沟法方法:点穴法是在边坡上用钻具挖掘直径5〜8cm、深10〜15cm的洞,每平方米约8〜12个,将固体肥料等防入,用土、砂等将洞埋住后,再种种子。

挖沟法是在边坡大致按水平间隔50cm左右,挖掘10〜15cm深的沟,放入肥料后,撒播种子。

适用于:公路两侧的绿化用地立地条件较差的情况,如硬质土或花岗岩风化砂土挖方边坡。

2.2 铺草皮2.2.1 适用条件各种土质边坡,特别是坡面冲刷比较严重、边坡较陡(可达60°),径流速度达0.6m/s 时。

2.2.2铺草皮的方式平铺、水平叠铺、垂直坡面或与坡面成一半破脚的倾斜叠置,以及采用片石等铺砌成方格或拱形边框、方格内铺草皮等。

2.3 植树适用于:各种土质边坡和风化极严重的岩石边坡,边坡坡度不陡于1:1.5,在路基边坡和漫水河滩上种植植物,对于加固路基与防护河岸收到良好的效果。

可以降低水流速,种在河滩上可促使泥沙淤积,防止水流直接冲刷路堤。

植树最好与植草相结合。

高等级公路边坡上严禁种乔木。

缺点:适用的边坡范围小,在一些土壤环境较差的区域,植物得不到生长所需的养料,成活率低,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3、柔性支护系统3.1 系统介绍这是一项国际先进的边坡治理技术。

该技术是从加拿大引进的一门新的发明专利技术,是使用只透水不透土、耐酸碱、无毒、不降解、抗UV、对植物友善又可植被绿化的生态袋配合连接扣、粘剂、锚杆等特有的加固法而形成牢固的墙体护坡结构,构造成边坡透水不透土,对植物生长具备良好条件的新型软体边坡结构的新技术。

边坡柔性支护技术加筋挡墙结构理论依据是按照土力学莫尔?库仑理论发展的加筋土理论的基本原理。

正三角内加固紧锁结构+连接扣+ 植被根系形成复合稳定的边坡整体受力具有科学的稳定性,对外界的冲击力有吸能缓冲的作用,抗震性能是传统边坡无法比拟的。

3.2 系统特点具有良好的固土作用,由生态袋、螺纹钢锚杆、土工格栅、连结扣等和边坡相互联接形成稳定的力学结构,形成透水不透土、对植物友善的新型软体边坡,植物根系通过这种新型软体边坡自由生长,进入岩土基层,形成无数根系锚杆,从而建造成稳定永久性有生命力的生态边坡。

3.2.1 系统稳定性强生态袋、连接扣构成的三角内摩擦紧锁结构,整体受力,具有科学的稳定性,对外界冲击力有吸能缓冲作用,随时间的推移植物根系的发育固坡效果进一步加强,抗震性能是传统边坡无法比拟。

结构面通过植被的发达根系与边坡体结合成一个同质整体,使人工边坡和原自然边坡之间不会产生分离、坍塌等现象。

并且随着时间的延续,日趋强壮的植被根系使边坡结构的稳定性及牢固性更强,所以它是自然的、有生命会呼吸的永久性生态工程本系统加固法,是在正三角内加固紧锁结构基础上增加袋体之间的相互粘结力,整体受力具有更好稳定性,使生态挡墙更加稳固。

3.2.2 施工简单,人人可为在施工指南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没有任何边坡建设技术经验的男女劳动力均可参加施工,解决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一般不需要对基础工程进行特别处理,对不均匀沉降的适用性是本系统的特点之一,同时结构不会产生温度应力,无需设置温度膨胀缝。

不受天气影响、施工快捷、方便,不需要通一平”,材料搬运轻便。

3.2.3 植物的选择可多样化3.2.4 克了传统边坡的技术难题可快速建造植被,并与周边植被快速融合,促进景观的整体协调统一。

花仙子生态系统可选用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植物,草类、藤本、灌木、乔木有机组合,使植物不易退化,大大减少后期维护费用。

可根据需要任意造景,景观效果好,减少温室效应。

有利于生态系统快速恢复,有利于将边坡环境迅速还原成自然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