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2012)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

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负担
1、发病率、死亡率高:
在发展中国家,因 急性呼吸道感染 就诊占到所有就诊原因30% ,儿童住院患者中 25% 的病因为 急性呼吸道感染1 卫生部2011年《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肺炎是中国5以 下儿童主要死因的第二位2 2012年,中国5岁以下儿 童死亡总数25.8万,致死的首位病因是 早产并发症(4.1万,15.8%),新生儿窒息及产伤(3.9万, 15.3%),其次是肺炎(3.5万,占13.5%)
上呼吸道 鼻腔 咽 喉
下呼吸道 气管 左右支气管
肺
8
四、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
呼吸道感染机制
引起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大多为自然 界中广泛存在的多种类型细菌、病 毒,同时健康人群亦可携带
主要通过喷嚏和飞沫传播,或经污 染手和用具传播
是否发感染病因
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病毒和细菌
10
四、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
对入侵的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适应性 固有
自然杀伤细胞
产生 NO
细胞因子分泌
吞噬作用
T细胞
巨噬细胞 PAMPs
APC 吞噬作用
APC
TH0
活化 分化
病原体
树突状细胞
成熟
T细胞
Treg TH1 TH2
PRR
中性粒细胞
B细胞
吞噬作用
成熟
APC
活化 成熟
浆细胞
细胞因子 分泌 (IL-10)
15
1、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因
护理不当 人托幼机构起始阶段 缺乏锻炼 迁移住地 被动吸入烟雾 环境污染 微量元素缺乏或其他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关 部分与鼻咽部慢性病灶有关,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 肥大、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指南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ernterspiratorytractinefctions,RRTIs)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1987年第一届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上,制定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考标准》。
2007年在“慢性咳嗽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学术研讨会”上,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名诊断理解为“临床概念”;将“诊断参考标准”修改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判断条件”。
[1][定义]: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以内収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和处理原则][2]一、病因:多与护理不当、人托幼机构起始阶段、缺乏锻炼、迁移住地、被动吸入烟雾、环境污染、微量元素缺乏或其他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关;部分与鼻咽部慢性病灶有关,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
二、处理原则1.寻找致病因素幵给予相应处理。
对鼻咽部慢性病灶,必要时请耳鼻咽喉科协助诊断。
由于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系病毒感染,故不应滥用抗菌药物;2. 注意营养和饮食习惯以及增强体质方面的指导;3.护理恰当;4.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交叉感染;5. 必要时给予针对性的免疫调节剂。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和处理原则][2]反复气管支气管炎一、病因:多由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当,使病情向下蔓延所致。
大多也是致病微生物引起,少数与原収性免疫功能缺陷及气道畸形有关。
二、处理原则1.寻找致病因素幵给予相应处理;2.注意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复収性痉挛性喉炎等鉴别;3.抗感染药物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机体的免疫状态而定,合理应用抗生素;4. 对症治疗同反复肺炎。
反复肺炎:对于反复肺炎,除必须考虑何种致病微生物,更重要的是认真寻找导致反复肺炎的基础病变。
1、免疫缺陷病(特异性与非特异性)?2、先天性疾病(气道、肺及血管、心脏畸形)?3、纤毛运动障碍(原収与继収)?4、管腔内阻塞或管外压迫?5、反复吸入?(一)病因:(1)原収性免疫缺陷病:原収性抗体缺陷病、细胞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补体缺陷病、吞噬功能缺陷病以及其他原収性免疫缺陷病等。
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201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一、概述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
是由于素体脾肺亏虚,或素有内热,致卫外不固,难以抵御外邪侵袭,经常出现流涕、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
多由于患儿禀赋不足,肾气不充、肺脾气虚、营卫失调、积热内蕴等,导致卫外不固,邪毒侵入,留伏体内,反复发作,毒恋日久,进一步损伤正气,形成恶性循环,直至小儿逐渐生长发育至肺脾肾脏气充实而止。
二、诊断(一)中医诊断1、诊断要点(采用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6期)王力宁等编写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中制定的标准)(1)5岁以内小儿每年患感冒6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感冒5次以上(2)5岁以内小儿每年患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每年患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
(3)2次上呼吸道感染距第1次至少7天以上。
2、类证鉴别与普通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疾病每次都是急性发作,以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为诊断依据;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儿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为诊断依据。
(二)西医诊断1、诊断要点:如下表所示。
(参照王力宁,汪受传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指南.中医儿科杂志,2008,4(6):3~5)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考标准注:(1)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 d以上;(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
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3)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4)反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须有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
(5)按半年内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
半年内呼吸道感染≥6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其中肺炎≥1次)。
2、鉴别诊断:需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易引起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相鉴别。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小儿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一、细菌性痢疾-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进食不洁食物及饮料史。
2.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
3. 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或昏迷等中毒性痢疾表现。
4. 与之鉴别的其它腹泻。
检查1. 全身检查:疑毒痢时应在15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
3. 器械检查:必要时作乙状结肠镜检。
诊断1. 依据进食不洁食物史,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症状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需依靠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2. 本病需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肠炎、病毒性腹泻、阿米巴痢疾等鉴别。
治疗原则1.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2. 抗菌药物治疗。
3. 中药治疗。
4. 中毒性菌痢治疗:包括抗休克扩容、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防治肺水肿等措施。
二、小儿败血症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高热及全身不适:如头痛、纳差、苍白、婴幼儿可惊厥、吐泻。
2. 皮肤粘膜伤口感染史、皮肤疔疖、脓肿史、胃肠道症状及尿路感染史。
检查1. 全身检查,重要的生命体征。
2. 专科检查:皮肤感染病灶、出血点、肝脾有无肿大。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加药敏试验,局部病灶分泌物的培养及涂片及其他有关检查。
诊断1.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血象可初步做出诊断。
2. 确诊需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伤寒、毒痢及粟粒性肺结核相鉴别。
治疗原则1. 一般及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及维生素补充,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 抗菌药物治疗:最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3. 中毒症状严重者需加用激素治疗。
4. 脓性病灶切开排脓。
5. 免疫疗法。
6. 严重者转上级医院三、小儿腹泻病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
3. 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4. 有无中毒症状。
5. 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
检查1. 全身体检,注意生命体征及脱水情况。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PPT课件

3 2 2
反复肺炎(次/年)
2 2 2
治疗原则
• 本病以虚症为主,故治疗以补虚为要,关 键要抓住用药的时机,或健脾补肺、或益 气养阴,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 属实证者,宜清泻肺胃为主。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主讲:封大夫
1、临床表现 2、诊断 3、诊断依据 4、治疗原则
1、临床表现
• 一年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过于 频繁。
2.临床表现
• 1、根据年龄、潜在的原因及部位不同,将
反复呼吸道感染分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后者可分为反复支气
管炎和反复肺炎。
• 年龄 (岁)
二、气阴两虚
• 1)辩证要点:1、反复外感;2、手足心热, 盗汗神疲,纳呆便干;3、舌质淡红,苔少 或花剥。
• 2)治法:益气养阴。 • 3)代表方剂:生脉散加味。 • 4)加减:偏气虚加黄芪;纳呆加神曲、谷
芽;汗多加浮小麦、鸡内金;口干加天花 粉、石斛;手足心灼热或低热加地骨皮、 牡丹皮;大便偏干加柏子仁、瓜蒌仁
3、肺胃实热
• 1)辩证要点:1、反复外感;2、汗多而黏, 咽微红,口臭,大便干;3、舌质红,苔厚 腻。
• 2)治法:清泻肺胃。 • 3)代表方剂:凉膈散加减 • 4)加减:咽微红加胖大海、金果榄;扁桃
体肿大加赤芍、玄参;口舌生疮加栀子、 通草; 舌苔厚加焦山楂、鸡内金。
中成药治疗
1、童康片:用于肺脾两虚 2、槐杞黄颗粒:用于气阴两虚 3、清降片:用于肺胃实热。
3、中医诊断分型
1、肺脾气虚 2、气阴两虚 3、肺胃实热
一、肺脾气虚
• 1)辩证要点:1、反复外感;2、多汗,少 气懒言,纳呆食少;3、舌质淡红。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资料

首席医学网 2009年03月17日 11:23:30 Tuesday∙医师杂志征稿 ∙普通外科文献 ∙呼吸疾病会议∙网站运营 ∙核心期刊征稿 ∙帕金森病 ∙国际神经再生论坛 ∙内蒙中医药 ∙心律失常会 ∙危重病诊治 ∙心血管医师 ∙内科诊疗班 ∙方剂组成原理 ∙亚健康学会 ∙ 风湿关节炎作者:王力宁,汪受传,韩新民,虞舜,倪光夏,赵霞,李燕宁,艾军加入收藏夹《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 族]·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写作技巧| 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医学会快讯| 《中华普通外科》征稿【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1范围本指南制订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
3诊断3.1按不同年龄每年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见表1。
表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年龄(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反复肺炎0~2 732~5 622~14 522 注:①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 d以上;②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及治疗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及治疗有的妈妈说,我的宝宝总是身体体质差,隔三差五的就得了感冒、气管炎,动不动就要跑医院。
千万别小看这些症状,说不定你家宝宝就被反复呼吸道感染找上了门!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宝宝的常见病,关于它的症状你了解吗?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达20%左右,以2~6 岁最常见。
在1 年内有7~10 次以上的上下呼吸道感染。
轻症患儿会有发热、鼻塞、流涕、打喷嚏、干咳、嗓子痛、扁桃体充血的症状,但发热一般低于38.5℃,症状持续两三天。
重症患儿体温可达39℃~40℃,并有流涕、咳嗽、头疼、全身不适、烦躁不安等症状,婴幼儿还有合并呕吐、腹泻的,高热甚至可达一两周。
若治疗不当会导致哮喘、心肌炎、肾炎等病,严重影响宝宝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我家的宝宝感冒了好几次,难道就是得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吗?妈妈们不要过于紧张宝宝的健康状况,宝宝身体体质差容易生病是十分常见的,不一定就是得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哦!如何判断宝宝得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呢?下面教你怎么看!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有严格诊断标准的,不是宝宝一感冒多了就是反复呼吸道感染。
年龄在0至2岁的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或下呼吸道感染3次;3至5岁的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或下呼吸道感染2次;6至12岁的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或下呼吸道感染2次。
同时,两次呼吸道感染的间隔时间至少应在7天以上,方能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此外,如果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未达到诊断标准,可加下呼吸感染的次数。
根据上面的判断标准,妈妈们可以看看宝宝是否是是得了反复呼吸道感染,早发现早进行治疗。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宝宝反复感冒,患上气管炎、肺炎,等妈妈们发现的时候其实宝宝就已经患上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是宝宝到底是为什么患上这种疾病的呢?关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下面的科普知识告诉你!1、宝宝身体体质差宝宝免疫系统和机械屏障功能均未发育完善,鼻粘膜娇嫩、缺少鼻毛、常用口呼吸、易呛奶,更容易遭受疾病的侵染。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路径(2023版)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路径(2022版)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 fections, RRTIs)是儿童常见临床现象[l-2] O其原因有多种,除感染相关因素还可能涉及免疫系统与呼吸系统等基础疾病口川。
2016年国内多学科专家制订了RRTIs临床诊治路径⑸,对临床医生及时发现RRTIs并针对各种病因给予有效的临床诊疗有很大帮助。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近5年来,对RRTIs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见解。
因此,有必要对2016年制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路径》进行更新。
本次更新是国内多学科专家根据RRTIs临床诊治相关进展,在2016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有利于临床医生及时发现患儿存在的RRTIS状况;并根据常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对RRTlS进行甄别,及时发现其潜在基础疾病;针对各种原因所致的RRITs给予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和随访。
1RRTIs的定义国内RRTIS指1年以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
根据年龄及部位不同,将RRTlS分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和反复肺炎。
感染部位的具体化有利于分析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而强调反复上、下呼吸道感染是要将感染性炎症与过敏性炎症区分开来⑴O表1 RRTIs的定义国家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成染(次/年)下呼吸道感染(次/年)反豆气管支气管炎反复肺炎中耳炎域染性鼻咽炎或扁发病间隔炎桃体炎时间中国匹2岁:7次>2~5岁:6次>5~14 岁:5 次0~2 岁:3 次>2~5 0~2 岁:2 次岁:2 次>5~14 岁:2 >2-5 岁:2次次>574岁:2次>7d芬兰、瑞士、斯洛伐克、比利时鼻6次/年9~次年4月,鼻1次/月是3次/年3次/半年或4次/年>5次/年›3次/年=sl4d2RRTlS的临床诊治原则不同国家和不同作者采用的RRTIs定义有所不同,但方法一致,即都是根据感染发生的次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2012)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一、概述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
是由于素体脾肺亏虚,或素有内热,致卫外不固,难以抵御外邪侵袭,经常出现流涕、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
多由于患儿禀赋不足,肾气不充、肺脾气虚、营卫失调、积热内蕴等,导致卫外不固,邪毒侵入,留伏体内,反复发作,毒恋日久,进一步损伤正气,形成恶性循环,直至小儿逐渐生长发育至肺脾肾脏气充实而止。
二、诊断(一)中医诊断1、诊断要点(采用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6期)王力宁等编写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中制定的标准)(1)5岁以内小儿每年患感冒6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感冒5次以上(2)5岁以内小儿每年患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每年患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
(3)2次上呼吸道感染距第1次至少7天以上。
2、类证鉴别与普通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疾病每次都是急性发作,以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为诊断依据;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儿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为诊断依据。
(二)西医诊断1、诊断要点:如下表所示。
(参照王力宁,汪受传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指南.中医儿科杂志,2008,4(6):3~5)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考标准注:(1)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 d以上;(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
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3)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4)反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须有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
(5)按半年内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
半年内呼吸道感染≥6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其中肺炎≥1次)。
2、鉴别诊断:需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易引起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相鉴别。
可进一步检查纤支镜、肺CT、呼吸道纤毛活检等。
三、诊疗计划(一)阶段医嘱急性感染期住院治疗,缓解期门诊治疗。
急性感染期分别参考按照感冒、咳嗽、肺炎喘嗽诊疗。
以咳嗽为例:1、住院前期(1~5天):(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是否需住重症抢救室或普通病房。
向家属初步交代病情严重程度、诊疗计划、预后转归以及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病情危重者应下病危通知书并让家属签署委托书、有创抢救同意书等相关医疗文件。
(2)入院常规检查项目:血、尿、便常规、C反应蛋白、生化全套、免疫1加4、结核抗体、表面抗原及丙肝抗体(如需要查梅毒及艾滋病抗体)、痰涂片、痰培养(如严重感染要查血培养)、痰抗酸染色、心电图、肺功能、肺CT (必要时做)、全腹B超、心脏彩超。
必要时请五官科会诊进行相关检查。
(3)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西医治疗,并根据中医辨证进行药物及特色治疗。
2、住院中期(6~10天):(1)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细菌学检查调整抗生素使用,根据患者进食多少、心功能状况及电解质结果调整入液量,并根据中医辨证调整中医治疗,病情加重要积极寻找原因并及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并予以解释。
(2)复查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及电解质、血气分析、痰培养、心电图、感染严重需复查胸部X线或胸部CT。
3、住院后期(11~14天):缓解期治疗(1)再次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感染控制情况停用抗生素或序贯治疗,根据中医四诊调整静点及口服中药。
(2)针对入院期间存在问题的检查项目及时复查,仍未恢复正常者要积极查找原因,根据病情考虑复查胸部影像学及肺功能。
(3)出院指导:根据患儿病情及体质情况,对患儿家长进行出院后患儿饮食起居的调理指导。
(二)护理计划1、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相应护理级别;根据基础病情况制定合理饮食标准;根据患者缺氧情况选择氧疗方法,并注意低流量吸氧的浓度。
2、指导患者及家属每日拍背排痰;教会患者正确掌握雾化吸入要领;指导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正确应用面罩治疗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重症患者注意减少活动,每日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浮肿或心衰患者记录好出入量及体温。
存在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注意隔离,医护人员注意个人手部卫生,防止院内感染。
4、严格执行各种药物的用法用量,特别是时间依赖型抗生素的给药间隔,密切观察用药后患者的反应。
中药汤剂注意温服。
5、结合中医按摩手法进行辨证取穴按摩。
6、注意患者饮食调理,根据中医辨证选用相应食疗及饮食禁忌;注意患者情绪调理;嘱患者注意预防感冒。
7、进行出院前的健康宣教,重点是平日注意事项;怎样避免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如何根据自身中医体质特点选择合理膳食。
四、治疗方案(一)辨证论治1、肺脾气虚证主证:屡受外邪,咳喘迁延不已,或愈后又作,面黄少华,纳呆食少,倦怠乏力,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肉松弛,或大便溏薄,咳嗽多汗,唇口色淡,舌淡红,脉弱,指纹淡。
治则:补益肺脾方药:玉屏风散加减《医方类聚》。
黄芪、白术、防风、党参、山药、陈皮、煅牡蛎、甘草。
加减:汗多加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纳少加炒谷芽、山楂;便秘加瓜蒌、枳壳。
中成药:如玉屏风颗粒等。
本院制剂有健脾益气合剂5-10ml/次,每日2次。
2、气阴两虚证主证:反复感冒,手足心热,低热,盗汗,神疲乏力,平时多汗,口干喜饮,纳呆食少,肌肉松弛,咽红。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指纹淡红。
治则:益气养阴方药:玉屏风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黄芪、白术、防风、沙参、麦冬、五味子、鸡内金、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
中成药:如槐杞黄颗粒等。
3、肺胃积热证主证:反复感冒,口渴,伴口臭或口舌生疮,夜寐欠安,纳差,大便干,咽红。
舌红,苔厚或黄,脉滑数。
治则:清宣肺胃方药:凉膈散加减。
连翘、栀子、黄芩、薄荷、桔梗、牛蒡子、芦根、大黄、朴硝、竹叶、生石膏、甘草。
4、国家级名老中医温振英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补充了2个证型。
(1)肺热邪塞,气阴不足证治则:清肺通窍,益气养阴方药:防风10g 白薇10g 白茅根15g 白蒺藜9g石菖蒲6g 黄精15g 百合15g 陈皮10g乌梅10g 五味子10g 诃子6g(2)肺燥脾虚,气阴不足证治则:润肺理脾,益气养阴方药:荷叶10g 陈皮10g 枳壳10g 生山楂10g黄精15g 百合15g 乌梅10g 石菖蒲6g益智仁10g5、本院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特色(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辨证论治为主导,在临床用药上坚持辨证治疗、培土生金、扶正祛邪为主,同时注重中医内、外治结合,提高临床疗效;注重医患沟通,加强生活调护,建立良好生活习惯。
(2)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冬病夏治,子午流注是运用中医的古医书《内经》的养生法则,是运用中医干支配合脏腑的理论来推算人体经气流注的盛衰开合,按节气取穴位以提高疗效,通过“天人相应”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
中医认为小儿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病位在肺、脾、肾,治疗应宣肺健脾固肾,扶正固本。
冬病夏治是在人体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进行预防治疗,此时人体经脉气血旺盛,穴位敏感贴敷药物容易被人体吸收,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最佳时机。
儿童皮肤薄嫩,外治透皮治疗效果显著。
常用穴位:大椎:为督脉阳气之汇,可以宣通诸阳。
肺俞:宣通肺气膻中:是气会之穴位,可宣通胸阳,行气活血。
膏肓、定喘穴:疏通督脉,补益督脉。
每伏贴敷3次,每3天贴敷一次,每次贴2-4小时。
连续贴敷3年。
(3)防感贴治疗:A组:大杼、肺俞B组:足三里、三阴交C组:中府、天枢中医认为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点是“脾常不足”“肺常不足”,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小儿处于各方面机能特别是免疫功能的发育不健全,致使儿童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我们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采用补益脾肺,健脾固表,来强化增强人体免疫力,应用体表穴位的局部刺激作用达到治疗预防的作用。
每周贴一组穴位,隔日贴,共贴三次;每次贴2-4小时,共计治疗三周为一疗程。
(二)西医治疗原则西医对本病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防治方法,多采用免疫强化治疗(和/或正常化)疗法,主要是非特异性免疫增强调节,常用丙种球蛋白、小牛胸腺素、转移因子、牛初乳等。
五、诊疗评估急性感染期疗效评估:分别参考按照感冒、咳嗽、肺炎喘嗽诊疗。
以咳嗽为例:(一)疗效评估标准1、治愈:咳嗽及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2、好转:咳嗽及其他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未愈:主症未改善或恶化者。
缓解期疗效评估标准:参照文献中药新药管理条例拟定。
病情分级标准(1)发病次数:0级,系无发病者;1级,系平均月发病<1次者;2级,系平均月发病1—2次者;3级,系平均月发病>2次者。
(2)病程:1级,系每月发病<5天者;2级,系每月发病5—10天者;3级,系每月发病>10天者。
(3)病情:1级,下呼吸道感染≤2次/12个月者;2级,2次<下呼吸道感染≤4次/12个月者;3级,下呼吸道感染>4次/12个月。
疗效评定条件(1)治疗后不再发病或发病次数减少1级以上;(2)治疗后病程缩短1级以上;(3)治疗后病情减轻1级以上;显效:具备疗效评定条件中所有2~3项者。
有效:具备疗效评定条件中任何1项者。
无效:各项指标无改善。
(二)预期住院时间1、轻、中度咳嗽患者7~10天可以出院。
2、重度、极重度咳嗽患者10~14天可以出院。
3、并发症较多或应用无创呼吸机的重症咳嗽患者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一般不超过21天。
六、出院标准及随访(一)出院标准1、咳嗽减轻,疗效标准达到好转。
2、化验指标基本恢复至平时水平,其他理化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或较入院时好转。
(二)出院医嘱1、中药每日一剂;2、中成药及西药按使用说明服用即可。
(三)生活起居、饮食指导及注意事项1、避免烟雾刺激:要动员家庭成员控烟,以减少烟雾的被动吸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适量运动及呼吸功能锻炼。
3、注意营养:反复咳嗽患者除供给足量营养和易消化的饮食外,须注意尽量减少糖类而适量增加不饱和型脂肪摄入;蛋白质每日不宜过量;适量增加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及矿物质的摄入。
4、中医食疗:气虚明显者可以应用黄芪煲汤;脾虚痰湿患者可服用薏米山药粥。
5、注意气温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防止感冒,如发生呼吸道感染应尽早送医院治疗。
(四)随诊时间及注意1、患者出院后1周门诊复查,病情变化随时就诊。
2、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必要时查胸片、过敏原、免疫功能、肺功能等。
3、反复发作患者应每年注射流感疫苗,定期接种肺炎疫苗。
4、可配合穴位贴敷、冬病夏治贴敷治疗。
2012年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优化说明1、由于遵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有关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根据临床实际,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修订,更改为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和肺胃积热证三个临床常见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