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与措施-成都理工大学教务处
关于给予阮履孟同学留校察看处分的决定

成理校教处 成理校教处〔2012 2012〕114 号
关于给予阮履孟 关于给予阮履孟同学留校察看处分的决定 阮履孟同学留校察看处分的决定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阮履孟,男,2009 年 9 月考入我校,学号:200903040416,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2009030404 班学生。
该生 2012 年 2 月 19 日替王强同学(学号:200903040417) 参加《水力学》课程补考。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第五章和《成都理工大学学生考试违纪及作弊行为的认定和处理 实施细则(试行) 》的有关规定,决定给予阮履孟同学留校察看一 年处分。
若学生本人对本处分决定有异议,可根据《成都理工大学学 生申诉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在接到此决定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 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此决定。
二○一二年四月十三日
主题词: 主题词:学生 处分 决定 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2 年 4 月 13 日印发 (共印 9 份)
。
不断加强建设,努力提高水平,真正形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不断加强建设,努力提高水平,真正形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
效机制
刘家铎
【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16)001
【摘要】成都理工大学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扎实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并顺利通过了评估验收.针对教育部专家组在这次评估中所提的意见
和建议,今后成都理工大学应配合教育部已经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
改革工程,着力抓好"四大建设",积极构建以教学工作导向机制、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学成果培育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教学管理机制为内容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和推动成都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总页数】4页(P52-55)
【作者】刘家铎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J], 熊勇
2.切实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J], 吴小龙;罗卓笔
3.切实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J], 吴小龙;罗卓笔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J], 闫庆生
5.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J], 梁学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革开放三十年成都理工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回顾与展望

20 0 8年 1 2月
成 都 理工 大学 学报 ( 社会 科学 版 )
J OUR L OFC N U VE I Y O E HN0L ) NA HE GD UNI RST F T C (GY(o i c n e) S c l i cs aS e
V 11 N . o 6 o4 .
段 , 形 成 了如 下 的 工 作 经 验 : 抓 教 学质 量 不松 懈 . 终 重 视 教 学质 量监 控 工 作 , 量 监 控 措 施 得 力 , 于 总 并 狠 始 质 善 结经 验 等 。展 望未 来 , 控 工作 还应 继 续 强 化 质 量 意 识 , 强 理论 研 究 , 进 一 步 创 新 体 系。 监 加 并 关 键 词 : 革 开放 三 十 年 ; 学质 量 监 控 工 作 ;回 顾 ; 望 改 教 展 中图 分 类 号 : 4 G67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0 3 (0 8 0—4 —5 17 —5 9 20 )40 30
组 织 的第 二轮 普通 高等 学校本 科教 学工 作水 平 评估
中, 学校 百尺 竿头更 进一 步 , 获得“ 优秀 ” 。这 些 阶段 性成 绩是 对成 都理 工大学 本科 教学 质量 的充 分肯 定
和认 可 。之所 以能 够 取得 这 些 成 绩 , 与 成 都 理 工 是 大学 长期 坚持教 学质 量监控 工作 分不 开 的 。
来, 成都 理工 大学始 终坚 持教 学质 量监 控工作 , 依 并
据不 同阶段 高等教 育 发 展要 求 , 极 尝 试 和 探 索形 积
一
、
成 都 理 工 大 学教 学 质 量 监 控 工
作 的 回顾
式 多样 的教学 质量 监 控 手段 , 为保 证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

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
刘玉超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07(000)019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我国正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做到教学实践与时俱进是一个值得不断探讨的问题.【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刘玉超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改革教学方法提高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 [J], 刘卿;张士峰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实效 [J], 张冰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J], 刘晓黎
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J], 徐麟文
5.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J], 叶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革开放三十年成都理工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开放三十年成都理工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索与
实践
何强;付顺;姚圣国
【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16)004
【摘要】我国高校经过几年的扩招,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这对高校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校实验室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我校进一步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把学校实验室建成为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有效保证体系,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特色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总页数】3页(P82-84)
【作者】何强;付顺;姚圣国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教务处,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教务处,成
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教务处,成都,610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高校二级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为例[J], 杨潇;何计蓉;谢琴
2.改革开放三十年成都理工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回顾与展望 [J], 陈艳;殷丽娟;孔
苯蝌;李少达
3.改革开放三十年成都理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J], 彭建国;周同文;黄寰
4.高职院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陈桂娟
5.高职院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陈桂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略——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独立学院大 学英语课程教 学改革方略
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 学院为例
安 凤 华 .王 淑 琴
( 成都 理 工 大学 工程技 术 学院 ,四 川 乐山 6 1 4 0 0 0 )
摘 要 :本 文 以 成都 理 工 大 学工 程 技 术 学 院 为例 , 探 讨 了独 立 学 院 大 学英 语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方略 问题 。文 章 着 重从 教 学模
第3 4卷 第 1 2期 2 0 1 3年 1 2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m ̄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e . S e i )
Vo 1 . 3 4 No . 1 2 De c . 2 0 1 3
基 金项 目 : 本 文 由“ 四 川 外 国语 言 文 学研 究 中心 、 上 海 外语 教 育 出版 社 ” 资助 ( S C WYH1 2 — 0 5 )
二、 独 立 学 院大 学 英 语 教 学 改 革模 式 设 计
1 . 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 , 建立以加强学生 自 主学习
为特点 的分类型教学模式 。减少课 堂教学 , 增加学 生 自主学
络授课或课件 自主学习。
( 2 ) 教学安排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 言能力和文化素质 , 我 校按学分制体系安排 大学英语课程 , 学 生在校期 间应 完成 4 学期 、 1 6 个学分 的学 习课程 。 所有新生进校后需完成两学期 综英 1 和综英 2 学习。 第二学期大学英语 四级考试后 。 已过 四级 的学生可 自愿选 择是 否参加 第 三学期 综英 3的学 习 ( 不参加者必须 由本人提出书面 申请并记人档案 , 但是必须
理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理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思考马雪婧,张伟彬(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于本科生的培养更多体现为如何提高其综合素质,这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目标。
学生在校四年,最终要将所学成果反映到毕业论文中。
作为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论文成为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基础学科知识、能否融会贯通本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
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由于该学科包括了自然、科学和科技三个方面,有着与文史哲法专业截然不同的地方,所以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即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首先要开展大量实验,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收集并处理,得到所需结果,最后再对这些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撰写论文。
而这一过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最终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得到提升。
此外,由于理工科专业的特点,在平时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对文学素养和文字水平的训练,而这一技能对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尤为重要。
因此,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能够锻炼其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和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理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对于学生来说如此重要,但是根据对我校实际情况的观察发现,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制约性因素。
1.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
包括我校在内的部分高校,其理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有些专业则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期末,但无论哪种安排,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都不超过四个月,而这一过程又包含了熟悉选题、查阅相关资料、开展实验、处理数据结果、总结撰写论文等内容。
可想而知,学生若想要完成一篇出色的毕业论文并从中真正学到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知识,这些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大四这一年又正是学生找工作、考研的关键时期,真正能够用在完成毕业论文上面的时间少之又少。
对于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他们总是抱着及格的心态来对待毕业论文,认为毕业论文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这部分同学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思想和行动方面的懈怠,最终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自身也无法得到提升和锻炼。
基于KWL+的通用学术英语课程教学范式构建探索--以成都理工大学本科创新班的教学实践为例

基于KWL+的通用学术英语课程教学范式构建探索--以成都理工大学本科创新班的教学实践为例郑欢;向敏【摘要】KWL plus is a learning strategy which can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grasp of the text meaning and stylistic features by w riting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reading .KWL plu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ident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teaching aim of 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 (EGAP) .The creative class teaching practice i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s indicated that teaching paradigm of EGAP under the guidance of KWL plus show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the relation in the learning community is equal and cooperative ,the teaching idea is that teachers teach happily and students learn happily ,the teaching aim and content should depend on the demand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the teaching method should realize the transfer from knowledge transmission to ability train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exten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o student’s self -learning outside classroom .%KWL+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能使学生通过阅读基础上的写作加深对文本意义和文体特征的理解与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与措施一、启用学士学位论文管理系统,推进本科毕业论文全过程监控2014年6月1日,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14届毕业生张玉坤顺利通过了学士学位论文的答辩。
与往届毕业生不同的是,张玉坤的剧本创作和论文撰写从开题报告提交、与指导老师的多次交流沟通、论文的修改到最后定稿都是在学士学位论文管理系统中完成。
张玉坤说,大四最后一学期有大部分的时间在成都某电视台实习,自然就与做学士学位论文在时间上有冲突,正好今年学校启用学士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在实习空余时间,就可以在系统里与老师联系,修改论文和作品不够完善的部分,而且所有的互动环节都自动保存在系统中,最后阶段系统与知网查重系统对接,在系统中论文草稿、定稿一键查重,太方便了,希望学校再接再厉,完善论文管理系统,让指导教师能更好的指导学生。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教师沈丹老师说,至论文管理系统启用以来,再也不怕学生在外面实习而耽误论文的撰写和作品的制作了,系统就像攥在手心的风筝的线,收放自如,论文工作的每个节点都有时间限制,这样不仅对学生而且对每位知道教师都有紧迫感,如果上一个工作没有在时间节点内完成就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还是有威慑力的。
最好的是,每次不管是在系统里完成的指导都会被系统自动生成指导记录,最后归档的时候,满满3大页的指导记录很是有自豪感。
2014年3月,我校在全省高校率先启用了学士学位论文管理系统,此举旨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也有效保证了学士学位论文质量,提高了学士学位论文工作效率,加强了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
2014年的本科毕业生和指导老师,无一例外经历了学士学位论文管理系统的一场“大考”。
学士学位论文管理系统贯穿于学校学士学位管理工作的全部流程,包括政策的发布、表格的上传下载、课题申报、课题审核、选题确认、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过程控制、论文的提交和过程控制、评阅和答辩秘书的分配、评阅过程控制、答辩过程控制、论文各阶段的评分、成绩汇总和修改、抽检及二次答辩、评优、文档材料打印、历史记录归档和查询,真正实现学士学位整套操作管理流程无纸化、网络化。
系统从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任务书环节开始,毕业生在学士学位论文管理系统中选题、任务书、开题报告、提交论文和答辩为必走流程。
系统会自动记录指导教师与学生在系统中的指导日志,同时,各学院根据学校对学位论文的总体时间安排,由各学院教学秘书在系统中设置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如果超时将无法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传统模式被打破,惯有思维在新系统面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
系统在开始试运行时,自身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经过不断优化,目前系统的运行得到了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的理解和支持——“学生们高度重视,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进行论文的撰写和设计与作品的创作,老师们有效地把关了论文各环节工作的进展,规范了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
在启用管理系统的同时,为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有效保证我校学士学位论文质量,学校启用成都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抄袭检测功能,该功能与学士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对接,学生可以进行论文抄袭自我检测两次,检测结果自动反馈到学生的论文系统。
学生在系统中提交论文定稿后,指导教师审核此时的学生论文可以定稿后进行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将自动进行比对生成检测报告并将比对结果反馈给系统管理员、教学秘书和指导教师。
此次比对结果将作为考查学生学士学位论文的重要依据,抄袭检测结果高于35%的学生不得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
新形势下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而学士学位论文是毕业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训练、考查和评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4至今,论文系统已经走过了4个年头,效果显著。
在大四年级毕业生中,特别是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依托论文研究发表了科技核心论文300余篇,SCI文章17篇,其中2区以上文章4篇,获得各项知识产权800余项。
2017年7月,学校受邀在西南大数据环境下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分享了论文工作的流程和系统的使用情况和效果。
期间东华理工、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管理酒店学院等大学前往学校调研交流学习。
二、打造互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提升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本科实验教学水平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是成都理工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其中,地质工程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地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教育发展面临信息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
为提升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本科实验教学水平,培养能解决复杂地质(岩土)工程问题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我校在全国首次通过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等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坚持以全面提高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专业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建设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专业网络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将地质(岩土)工程前沿科研成果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促进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营造实践教学的良好氛围。
形成了地质(岩土)工程专业“通过虚拟仪器与实体仪器实验相结合(见图1),提升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数值仿真与物理仿真,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理念。
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地质(岩土)工程专业“基于网络的虚拟仪器实验”、“基于模拟的仿真实验”和“虚拟实验共享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根据地质与岩土工程学科特点,按照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三个层次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全面构建了地质(岩土)工程模块化、层次化的“三三三”新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见图2)。
通过经费、人力和物力的持续投入,建成了全国首个地质与岩土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解决了长期制约地质(岩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高危与不可重现等瓶颈问题。
图1地质钻掘虚拟实验图2地质与岩土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中心面向全校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等11个专业(专业方向)1500余名本科生的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教学以及近400名研究生的专业实验教学,平均每年开出约64000课时。
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验和实践已形成风气,近年来,中心支持本校地质与岩土工程专业本科生开展科技立项,共计103项,学生发表科技文章约300篇,本科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23项。
毕业生质量大幅提高,供不应求。
近4年来供需比保持在1:3左右,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
培养的人才分布全国并成为中流砥柱,其中40%在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工作,扎根地质条件复杂、工作环境恶劣的西部高原、峡谷,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工作,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付出青春和汗水。
学院每两年进行一次毕业生-就业单位反馈调查,2016年最新一次对98家用人单位进行的本科毕业生质量反馈调查表明,毕业生综评的优良率达到96.5%(见图3)。
用人单位特别是对近年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做出如下评价:成都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贵校培养的毕业生地质基础扎实,工作积极,不怕苦、不怕累,实践动手能力强”;西南电力设计研究院:“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能吃苦耐劳,能尽快适应工作”;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指出“近几年,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招收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而且有创新意识。
”(见图3)等。
互联网+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实质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广应用效果明显,广泛被相关高校和企业应用,为地质(岩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32016年98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三、精准定位、重构体系,打造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成都理工大学结合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实际,健全体制机制、重构教育培育体系、拓展实践渠道,全面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一套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模式,并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统筹规划,创建创新创业人才三级培育体系,形成了以“意识培育”为基础,以“苗子选育”为路径,以“协同共育”为特色的三级培育体系(图4)。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五个三工程”:一是设置三级课程体系:意识培育阶段开设59门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群;苗子选育阶段开设3门省级创新创业专项能力开发示范课程群;协同共育阶段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营、KAB/SYB培训班等定制化项目孵化促进课程群。
二是搭建三级实践平台:构建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实验实训平台;拓展校校、校地、校企协同共育项目孵化平台。
三是培育三类师资力量:培养“学院派”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引入外部“实战派”行业导师,打造“综合型”创业导师队伍。
四是建设三支管理服务队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创新创业中心专职服务队伍;创新创业促进会(学生组织)。
五是试行三元评价体系:对应课程教学、项目训练、培育孵化三级培育阶段,建立知识考察、项目答辩、企业诊断三元评价体系。
图4创建创新创业人才三级培育体系推行“1+3+N”创新创业实践培育模式,其中“1”是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国创”),学校每年重点资助和培育150项国家级和省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3”是指“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3项权威赛事。
学校将参加3大赛事作为“国创”项目结题的必要条件,以赛促训。
“N”泛指国内外其他创新创业专项赛。
学校通过完善参赛资助政策和奖励办法,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专业相关赛事,以赛促教。
打造“一心双环”创新创业生态文化圈,其中“一心”是突破在校生与毕业生界限,以母校为中心,由学校创新创业中心牵头,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内环”是突破学校与政府界限,联合地方政府共同推进“环成都理工大学知识经济圈”建设,打造政产学研合作生态系统。
“外环”是突破区域界限,先后加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等组织,积极参与全社会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
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近三年本科生共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300余项,其中国际级奖项31项,国家级奖项227项,国家级金奖或一等奖95项,尤其是在2016“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铜奖、2016“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银奖一项,铜奖一项;同时省部级获奖突破1000项,其中四川省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共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在此基础上培养出知乎创始人周源、陌陌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唐岩、美洽创始人黄海波等一批互联网行业校友企业家,孵化出微控理工、智蜀科技、太阳能组建、松塔文化、山地智航等一系列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四、“订单+联合”培养班,助力创造性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2016年4月,中国广核集团-成都理工大学2017届“订单+联合”培养班(以下简称联培班)正式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