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
新中国的辉煌历史有哪些_新中国的辉煌历史事件介绍

新中国的辉煌历史有哪些_新中国的辉煌历史事件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治格局的变化,意识形态领域亦随之变迁。
唯物史观由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新中国的辉煌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新中国的辉煌历史事件一:神6上天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
“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神舟六号飞船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执行任务宇航员:费俊龙,指挥长;聂海胜,操作手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
聂海胜2005年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生日。
后备宇航员: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各分系统负责人: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新中国的辉煌历史事件二:核弹爆炸核弹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对目标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爆炸性核反应是利用能自持快速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的核反应爆炸而形成毁灭性的杀伤破坏效应。
核弹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现作为国力强大的表现和底蕴威慑。
战术核弹和战略核弹的主要区别是用途不同;战术核弹主要是战术用途,主要用在局部战场上;战略核弹主要是战略用途,主要用在全局战场上。
根据用途不同,还衍生出其他的不同,如:射程不同,一般战术的都小于战略的;威力不同,一般战略的都大于战术的;飞行空间不同,战术的主要在大气层里,主要由远程战略轰炸机投放,但因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致命缺陷,现基本已被各核大国抛弃,只能起到威慑作用;战略的有在大气层外的,多为弹道导弹携带发射;弹头数量不同,战术的一般是单弹头,战略的一般是多弹头的;造价不同,因为当量和射程等原因,战略的一般更贵;在国家的地位不同,战术的只能改变局部战场的命运,战略的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还有战略的要比战术的先发明出来。
中国现代史大事件时间轴笔记

中国现代史大事件时间轴笔记
以下是中国现代史大事件时间轴笔记:
1949年-1956年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2. 土地改革:1950年-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广泛、深刻的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 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为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在七个月内连续进行五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到“三八”线,迫使其转入战略防御,接受停战谈判。
经过两年边打边谈,于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
4. 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历史必然。
1956年-1966年
1. 八大召开: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
2. “大跃进”运动:1958年-1960年,发动“大跃进”运动的目的,是要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缩短工业化过程。
3. “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经济体系虽然受到了
严重破坏,但社会秩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保障了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稳定。
1976年-1986年
1. 改革开放: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80年开始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
以上就是中国现代史的大事件时间轴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典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典故事1. 抗美援朝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派遣了数十万志愿军前往朝鲜参战。
经过三年的激战,中国最终打败了联合国军,保卫了朝鲜的独立。
这场战争被称为“抗美援朝”,成为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经典故事。
2. 华北抗日1947年,华北地区开展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抗日战争。
以华北淮海战役为代表的一系列战斗,最终解放了全中国。
这段历史被称为“华北抗日”,也成为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经典故事。
3. “两弹一星”1955年,我国成功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64年,中国又成功研制出了氢弹,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这个成就被称为“两弹一星”,成为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经典故事。
4. 地道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南北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开展了大规模的地道战。
地道战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地形和民众的支持进行奇袭和游击战,极大地削弱了敌军的作战能力。
地道战成为中国军事历史上的经典战役之一。
5. 长征1934年,中央红军在国共内战中被敌军逼至四川省境内,面临崩溃的危险。
于是,红军发起了一次长达一年多的艰苦转移,跋涉九千里,历尽艰难险阻,最终到达陕北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争取了新的生机和发展。
这个历史事件被称为“长征”,成为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经典故事。
6. 万水千山总是情1957年,中国第一艘远洋客货船“长江号”启航,随后中国陆续派遣商船到世界各地进行海外贸易,挑战了当时主要国家的垄断地位。
这一壮举被称为“万水千山总是情”,也成为了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经典故事。
7. 大跃进1958年,中国启动了一次名为“大跃进”的计划,旨在推动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计划十分激进,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荒年和饥饿问题。
这段历史被称为“大跃进”,成为了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经典故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事记

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件大事1、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为援助朝鲜;保卫祖国的安全;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2、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在人迹罕见的罗布泊;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在中国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两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的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中国发射首枚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的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轨道的近地点高度是436KM;远地点高度为2384km..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的平面夹角为68.5°;绕地球一圈需要114min..卫星质量为173kg;用20.009MHz的频率播放“东方红”乐曲..4、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5、改革开放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我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对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8、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行成功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国心中国“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将中国第一名宇航员杨利伟成功送上太空..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上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9、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008年8月8日到24日及9月6日至17日;中国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10、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交付使用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歼-15;顺利完成起降飞行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一、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与巩固时期:1949—1953年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与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1年:西藏与平解放。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与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4、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这就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
7、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49-1978年大事记

1949-1978年大事记
1949-1978大事年表
1949.10.1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50.10.19抗美援朝10月19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地渡过鸭绿江,入
朝参战
开国大土改,彻底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1951西藏和平解放
1953-1956三大改造
1951-1956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手工业改造1954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954宪法诞生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国际地位的提高1955“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万隆会议195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195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9发现大庆油田
1959-1961
1964年原子弹爆炸,中国人终于迈进了原子核时代1966-1976文化大革命
1967氢弹爆炸,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68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建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0东方红一号发射,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发
射卫星的国家
XXX合法席位
XXX访华此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
1973XXX发明杂交水稻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
1974XXX重见天日
XXX粉碎四人帮:
1977恢复高考
1978真理尺度问题的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史的主要内容概括

新中国史的主要内容概括新中国史的主要内容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历史和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新中国史的主要内容概括。
一、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的战争,战争开始于1946年,结束于1949年。
这场战争结束了近一百年的封建帝制和近半个世纪的半殖民地状态,取得了新中国的建立的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础,并且开创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二、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长达184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落后和农民贫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和土地改革等措施。
在国内产生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经济逐步得以恢复和发展。
新中国不仅实现了农村土改,而且进一步推行合作化。
这些措施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产条件和改善生活的机会。
四、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社会发生的一场政治风暴。
法西斯和消极因素大量涌入,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在于它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许多制度和基本方针产生了影响,标志着晚期毛泽东时代的开始。
五、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政策,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毛泽东去世后由邓小平领导实施的。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强了国家实力。
改革开放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具有制度和其他方面的先进性。
六、学习党的理论和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事迹介绍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事迹介绍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取得了许多重大的事迹和成就。
本文将为您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重大事迹。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1月21日至27日在武汉召开,这次全会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全会提出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纲。
2.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工业化进程自1953年至1957年,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农业。
这个五年计划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1958年至1961年,中国实施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这一时期,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加快农业、工业和国防建设。
然而,由于一些错误的政策和措施,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和困难,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4.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发生的一场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
这场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也使中国人民意识到了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并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5.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自1978年开始,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开启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政策引进了外国投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6.三峡工程的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水电发电、航运和防洪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成为了一项国家重大工程。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脱贫攻坚、改善教育医疗条件、推进农村发展等。
这些努力使得中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成就。
二、总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关键的历史时期和重要的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党史学界出版了一大批有影响、有质量的权威党史专著,这一系列党史著作的出版发行,对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学习党史,今天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一: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的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1]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条件,在华东、中南、西南及西北等新近解放的地区( 即“新区”,所涉农业人口数和土地面积都占全国总数的2 /3 以上。
) 继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亦称《五四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削弱封建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因而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巩固解放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们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
人民公社好朱宣咸作关于在我国农村建立“大社”的思想,早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中已初见萌芽。
1956年完成了高级合作化,每社平均200户左右。
1957年冬和1958春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又出现了联队、联社。
毛泽东考虑到当时以大搞兴修水利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需要,觉得需要办大社。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
意见指出:“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
”会后,各地农村开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有的地方出现了“共产主义公社”、“集体农庄”,有的地方出现了“人民公社”。
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第3期《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一文中,比较明确地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
这是在报刊上第一次提“人民公社”的名字。
8月6日,毛泽东视察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时,说人民公社名字好。
9日,在与山东领导谈话时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并指出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谈话在报纸上发表后,各地掀起了办人民公社的热潮。
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决议》下达后,全国迅速
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
到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三: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
他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他当时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他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所谓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
这场“大革命”之所以冠以“文化”二字,是因为它是由文化领域的“批判”引发的。
中共中央1966年5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两个会议先后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以及对中央领导机构的改组,使“左”的方针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此,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