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简介

合集下载

磁县民间剪纸简介

磁县民间剪纸简介

磁县民间剪纸简介民间剪纸在磁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剪纸艺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

新春之际,当你走进磁县的村落院户就会看到家家窗户上,那色彩纷呈的窗花和各色图案,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囤、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你定会由衷发出赞叹,仿佛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是的,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

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

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以岁时节令为例。

正月初一家家挂春幡、贴窗花,一派喜庆气氛。

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

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摆放剪纸,表达怀祖之情。

五月端午,剪贴“五毒”,以之避疫。

七月七日乞巧节,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样、赛智慧。

九月九重阳节,剪刻重阳旗,寓示步步登高。

十月一日寒农节,用五色纸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在门前或坟地焚烧,寄托生者对亡人的哀思。

再从红白喜事来看。

结婚时,大门两边要贴上大红双喜字,洞房内贴喜花,还要在陪送的嫁妆上用《鱼儿扑莲》、《麒麟送子》、《鸳鸯戏水》等大型剪纸覆盖,作为装点。

枕头、手帕上的绣花,也是以剪纸为底样绣成的。

送殡仪仗中的纸幡、摇钱树、金山银山,轿车大马,都是用纸剪刻糊制的。

这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却牵连着每个人的心灵,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具有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

民间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可贵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

邯郸市磁县陶泉乡北岔口村

邯郸市磁县陶泉乡北岔口村

磁县北岔口村1 村庄概况1.1地理位置北岔口村位于磁县西部深山区,与涉县相邻,距离磁县县城50公里,陶泉乡西部的一个自然行政村。

北岔口村村民以小米、面食为主要饮食。

北岔口村庄占地350亩,人口1768人,街内传统石板铺路,北岔口村的整体形状为东西宽,南北长,地势北高南低。

1.2历史沿革北岔口村始建于公元前1058年,原名“东岭底”,距令有3000多年历史,北岔口村又是直通东西之要地,并修有大道,古称“黄路”,公元631年重修后改为“御路”。

自古至今该村庄是军事、商业、交通重地,是冀南地区建村最早的古村落之一。

历经数千载沧桑,传统建筑群规模宏大,历史文物数量较多,古村落风貌保存完好。

2012年12月27日,北岔口村成功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

2017年3月1日,北岔口村成功列入河北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

2 村庄空间格局村庄座落在一个向阳的山凹,房屋比较集中,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村庄选址不易遭受洪水的侵犯。

村庄四周环山,森林密布,山村古色古香,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四季凉爽,环境优美。

俗有“磁西百里,人称小天津”之美誉。

最高海拔788米,站在北岔口村西部“金印顶”之上,往东可望磁州城西,往西可观涉县群山叠嶂,往南可看见睡美人山的身姿,往北是峰林耸立。

北岔口村全貌3 物质文化遗产北岔口村以明清、民国传统建筑为主,建筑群占地面积280余亩,保存完好率85%以上。

3.1传统建筑传统建筑均为石砌房屋,因山就势,错落有致,质朴浓郁。

1)民居村内民居大部分为平屋顶,二层建筑,均为石砖木结构,门楼由精美雕刻作为装饰,檐角和水口多为整块青石雕刻而成。

房屋圈顶拱门也为料石浆砌,显示了石砌建筑的精致与独特风格,是冀南地区南部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传统村落。

北岔口村部分民居部分民居远景民居院落民居院落民居院落传统民居传统民居传统民居民居佛龛传统民居古门楼古门楼二进院拱券门楼2)古戏楼古戏楼遗址始建于东汉,整个建筑气势古朴典雅,充分展示了汉代冀南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名胜古迹作文三年级300字左右邯郸磁县

名胜古迹作文三年级300字左右邯郸磁县

名胜古迹作文三年级300字左右邯郸磁县案例一:我的家乡在河北省最南部的邯郸磁县。

邯郸磁县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曾是赵国的首都呢。

邯郸磁县是成语之乡,比如:负荆请罪,邯郸磁县学步,胡服骑射,初出茅庐,三顾茅庐……都出自我们邯郸磁县,所以我们邯郸磁县被称为“成语之乡”。

邯郸磁县还有许多景点,有京娘湖,学步桥,丛台公园,滏阳公园,南湖公园,滏阳河……其中我最喜欢滏阳河,滏阳河的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张绿色的毛毯,风轻轻地拂过,毛毯立刻被风都动起来。

经色美极了。

邯郸磁县不仅景点多又美,还有许多的小吃。

比如:魏县大锅菜,魏县鸭梨,大名芝麻烧饼,大名香油,永年酥鱼等等。

魏县的大锅菜可好吃了,把海带,肉,粉条,冬瓜,白菜放在一起,在大锅内熬上半个小时就可以吃了。

好了之后,把大名香油往上滴一小滴,那个香味儿可以飘在十里之外。

永年酥鱼吃在嘴里,香在心里,酥在心中。

邯郸磁县最有名的要数中华大街,它两侧有许多高大茂盛的梧桐树,这些树站在两侧,犹如两排士兵,为我们遮风挡雨。

黑夜,树上挂满了小灯笼,远看像是树上结满了晶莹透明的红果实,漂亮极了!欢迎大家来到邯郸磁县做客,相信一定会让你们流连忘返。

案例二:我的家乡在邯郸磁县,我的家乡可美了,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

我先告诉你我家乡的名胜古迹,邯郸磁县的名胜古迹,那是多的不能再多了。

有京娘湖,让我来告诉你京娘湖的特点吧,水特别的清澈透底,四面是众山环绕着,山上有很多的树,简直是太美了!还有武林丛台,你想知道武林丛台是谁建的吗?就是战国时期赵王建的,是赵王点兵打仗用的,四面全是河,河上是茂密的树木。

怎么样?很美吧。

还有呢,就是学步桥,学步桥不是很大,桥的下面是小河,小河旁边都是树,到了夏天,人们都在树下乘凉,很古老也很美。

还有蜗皇宫,蜗皇宫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传说是女娲补天的地方,蜗皇宫就处在半山腰。

邯郸磁县还有很多的名胜古迹,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邯郸磁县还是成语之都,有邯郸磁县学步、黄粱一梦等等成语故事。

磁县的风俗作文

磁县的风俗作文

磁县的风俗作文
世界上美丽的地方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多,但在我的心中,最美的还是我的祖国,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磁县,它位于河北省的最南端。

这里民风朴实、风景优美。

磁州窑向人们诉说着祖先的智慧,而新一代的家乡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家乡打扮的更加美丽。

陶瓷是磁县陶瓷业发达,瓷窑遍布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带。

生产的瓷器品种多、种类全,销往全国各地。

早在(公元550年北齐)磁性空时期,磁州窑已开始兴起,到宋代窑业兴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磁州窑型"或“磁州窑系”。

剪纸又名窗花,流传于磁县农村,以红色窗花为主,后来又发展了以刀代剪的新方法。

染色少用重色,颜色鲜艳透明,作品多为花、鸟、虫,鱼等动植物。

以张扬庄最为驰名,多年来被誉为”剪纸村”。

面塑是磁县面塑艺术多为民俗节日日用品、玩具和欣赏品。

春节,送羊节,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里,食品常常变为艺术品。

农历腊月三十,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食花样摆在诸神面前,其中有“花糕”、“枣花”等等,形式多样,大都在当中夹上大红枣。

用麦面做的各种动物、佛手、寿桃等等,通称"面花”。

白事也少不了面塑艺术品,出嫁的女儿要给去世的父母亲摆大供,用面捏成鱼、莲花,称为有名的鱼拱莲。

这就是磁县,一个美丽又古老的县城,欢迎大家来亲身感受它的美。

磁县概况

磁县概况

磁县概况磁县隶属河北省邯郸市,辖19个乡镇,376个行政村,地域面积1015平方公里,总人口62.7万。

磁县是中国磁州窑发祥地、全国重点产煤县、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县、中国童装加工名城、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瘦肉型猪养殖基地、河北省莲藕之乡、河北省森林资源大县、河北省旅游资源大县,是中国最佳粤商投资城市、浙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台商企业产业转移八个重点推荐城市之一。

磁县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磁县是河北省的南大门,西依太行,北靠古赵,东临邺城,南接殷墟,“控燕遮魏、跨晋摄鲁”,雄踞中原经济协作区中心地带,为晋、冀、鲁、豫四省通衢,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青兰高速公路、京广铁路、邯济铁路在此交汇,邯郸机场座落境内,位于县城北15公里处,现已开通上海、重庆、海口等多条航线,是四省临界区唯一具有国道交汇、高速过境、铁路交叉、机场通航“四位一体”交通优势的县份。

与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城市的距离为20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大都市的距离均在500公里以内,与黄骅、青岛港口距离在600 公里以内,具有20分钟上飞机、2小时入省会、3小时进京城、5小时到海港的便捷交通。

磁县工业发展基础雄厚。

磁县历史上就以生产磁石、陶器等久负盛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磁县凭借独特的自然优势和资源禀赋,形成了以煤炭、建材、化工、机械、纺织为骨干的工业基础结构,主要产品有原煤、焦碳、水泥、耐火材料、民用炸药、糠醛、氰尿酸、钛白粉、传动件、劳保用品、童装等60余种,其中,糠醛、糠醇、传动件、童装等产品远销东南亚、俄罗斯、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近几年,磁县工业发展迅猛,工业化进程加快,构筑了以煤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五大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搭建了五大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一是煤化工产业园区。

规划总面积6.67平方公里,总投资168.7亿元,以发展煤化工产业为主,兼顾精细化工发展,着力打造冀南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磁县简介

磁县简介

磁县古称磁州,辖18个乡镇,367个行政村,地域面积994.6平方公里,总人口63.1万人。

地势西高东低,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

是中国磁州窑发祥地、全国重点产煤县、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县、中国童装加工名城、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瘦肉型猪养殖基地、河北省莲藕之乡、河北省森林资源大县、河北省旅游资源大县。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磁县是河北省的南大门,西依太行,北靠古赵,东临邺城,南接殷墟,雄踞中原腹地,为晋、冀、鲁、豫四省通衢。

京港澳、青兰、邯大3条高速和京广、邯济、邯长、邯黄、京广高铁5条铁路在此交汇,邯郸机场座落境内,是四省临界区唯一具有国道交汇、高速过境、铁路交叉、机场通航“四位一体”交通优势的县份。

与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城市的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大都市的距离均在500公里以内,与黄骅港距离在370公里以内,具有20分钟上飞机、2小时入省会、3小时进京城、5小时到海港的便捷交通。

历史文化积淀厚重。

早在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时期属赵,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设临水县(今磁县城),迄今1700多年,隋开皇十年(590年)设慈州,北宋政和三年(1013年)改为磁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磁县。

磁县是赵都、殷都、邺都“三都”文化交汇地,磁州窑文化、仰韶文化、殷商文化、赵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北朝文化都留有丰厚遗存,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5处,是河北省第二文物大县。

磁县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主要有民间花会和民间工艺两大类,民间花会有抬阁、背阁、彩帷、高低跷、讶鼓、旱船、竹马等40余种,民间工艺有剪纸、盆景、刺绣、面塑、印花布、绒画等20余种。

磁县仁人志士辈出,涌现出了战国名相蔺相如、金朝文学家赵秉义、北齐名将高肃、明代兵部尚书张镜心、被陈赓将军誉为“越狱大王”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王维刚等众多历史名人。

磁县还是革命老区,在邯郸党建史上有“九个第一”(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一个共产党小组、第一个中共支部、第一个县委、第一个中共中心县委、第一个特委、第一次党的会议、第一个参加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

我的家乡磁县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磁县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磁县:千年古邑,魅力磁州》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漳河之滨,是我深深眷恋的故乡。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独特。

历史长卷,人文荟萃(A Scroll of History, A Gathering of Talent)磁县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1046年的西周时期,曾是商贾云集、文人墨客驻足之地。

Its history dates back to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circa 1046 BC), when it was a bustling commercial hub and a haven for scholars and literati. 古老的磁州窑遗址,以其独特的白地黑花装饰艺术,见证了宋金时期的陶瓷繁荣。

The ancient Cizhou Kiln site, with its distinctive white body and black floral decorations, bears witness to the ceramic prosperity during the Song and Jin Dynasties. 英文表述中,磁县的历史底蕴可描述为:“Macheng, with a history dating back to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boasts a rich cultural legacy that has attracted merchants and intellectuals throughout the ages. The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the Cizhou Kiln, renowned for itswhite-on-black decorative artistry, testify to theflourishing ceramics industry during the Song and Jin periods.”山水画卷,生态之美(Landscape Painting, Ecological Charm)磁县的自然风光宛如一幅山水画卷,层峦叠翠的太行山与碧波荡漾的漳河水交相辉映。

磁县各村名的来历

磁县各村名的来历

磁县各村名的来历2016-01-12磁县:古称磁州,位于河北省南端,因地产磁石而名慈州、礠州、磁州,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屯兵之地,所以不少地方都以营名之。

讲武城:相传,战国时建村。

东汉时曹操在此筑城练兵讲武。

讲武城在战国时就有武城之称。

《汉书·地理志》记载:邺郡有武城。

宋时改为讲武城。

现东北角和北部还有古城址存在,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小屋:相传,明洪武年间从山西迁来几户姓孙的在此定居,因在西小屋东,得名东小屋。

双庙:相传,宋朝时建村。

村中有一条沟,沟两边住着人家。

沟东的人家修庙一座,叫庙上村,后来沟西的人家也修庙一座,得名双庙村。

孟庄:相传,三国时建村。

起初姓孟的在此建村,叫孟家庄。

后来姓孟的绝户,有黄、贾二姓在此定居,仍叫孟家庄。

因历代不断在此驻兵,又改称孟家营,亦称北营。

后复为孟庄。

南白道、北白道:相传,南北白道建于南北朝初期。

起初这里有一个白塔寺,建村取名白塔村。

白塔寺院内和尚很多,其中有一和尚品德不正,为非作恶,百姓把这个和尚杀死,将其余和尚赶跑。

因百姓厌恶白塔寺,把村名改为白道,道是教育子孙要讲道德。

后来发展为两个村,按其南北地理位置叫南、北白道。

王家店:相传,清朝时建村。

原名槐荫铺。

后乾隆皇帝南巡时,在此居住一夜。

为纪念此事,将村名改为王家店。

高庄:相传,明朝时建村,明末从临漳高家楼迁来一对姓高的夫妇,先开饭铺,后发展成村,叫高庄。

南营:相传,三国时建村。

起初有讲武城营和窑底两个居民点,后;讲武城营又简称;讲武营;,当孟庄称北营时,这里又简称南营。

1949年,讲武营和窑底两个自然村合二为一,称南营。

朝冠:相传,明朝时建村。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民来此定居,因村西有太监墓一个,太监是在朝的内官,人们以此起名朝官,后沿用中写成朝冠。

申庄:相传,明朝初年,山西洪洞县申氏兄弟迁来时,为了后世联系,摔破铁锅一个,各拿一片为标记。

其中一兄弟迁到这里定居,起名申庄。

另一兄弟在临漳县称勾集定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县古称磁州,辖18个乡镇,367个行政村,地域面积994.6平方公里,总人口63.1万人。

地势西高东低,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

是中国磁州窑发祥地、全国重点产煤县、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县、中国童装加工名城、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瘦肉型猪养殖基地、河北省莲藕之乡、河北省森林资源大县、河北省旅游资源大县。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磁县是河北省的南大门,西依太行,北靠古赵,东临邺城,南接殷墟,雄踞中原腹地,为晋、冀、鲁、豫四省通衢。

京港澳、青兰、邯大3条高速和京广、邯济、邯长、邯黄、京广高铁5条铁路在此交汇,邯郸机场座落境内,是四省临界区唯一具有国道交汇、高速过境、铁路交叉、机场通航“四位一体”交通优势的县份。

与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城市的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大都市的距离均在500公里以内,与黄骅港距离在370公里以内,具有20分钟上飞机、2小时入省会、3小时进京城、5小时到海港的便捷交通。

历史文化积淀厚重。

早在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时期属赵,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设临水县(今磁县城),迄今1700多年,隋开皇十年(590年)设慈州,北宋政和三年(1013年)改为磁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磁县。

磁县是赵都、殷都、邺都“三都”文化交汇地,磁州窑文化、仰韶文化、殷商文化、赵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北朝文化都留有丰厚遗存,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5处,是河北省第二文物大县。

磁县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主要有民间花会和民间工艺两大类,民间花会有抬阁、背阁、彩帷、高低跷、讶鼓、旱船、竹马等40余种,民间工艺有剪纸、盆景、刺绣、面塑、印花布、绒画等20余种。

磁县仁人志士辈出,涌现出了战国名相蔺相如、金朝文学家赵秉义、北齐名将高肃、明代兵部尚书张镜心、被陈赓将军誉为“越狱大王”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王维刚等众多历史名人。

磁县还是革命老区,在邯郸党建史上有“九个第一”(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一个共产党小组、第一个中共支部、第一个县委、第一个中共中心县委、第一个特委、第一次党的会议、第一个参加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

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磁县视察工作。

矿产和水资源丰富。

磁县境内已探明烟煤、石灰石、耐火粘土、陶土、红砂土、膨润土等矿产20多种,其中主焦煤和优质动力烟煤可采量达1.2亿吨。

漳河、滏阳河、牤牛河三条河流穿境而过;岳城、东武仕两大水库蓄水15亿立方米左右,占邯郸市水面的90%,常年水质保持在二级以上,是邯郸市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水网工程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县城西2公里处穿过,境内设有两个分水口,是华北地区少有的富水县。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磁县现有耕地76.1万亩,林地37.1万亩,农、林、牧、渔条件齐备,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36万吨,森林覆盖率25.7%。

磁县水稻曾是历史上的“贡米”,“磁州白莲藕”品质优良,得到国家地理标志登记认证。

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后引进建设了高臾生态农业观光园、国家良种创制中心、台湾有机稻米生产基地、荷兰农业示范园、牡丹杜仲产业园等现代农业项目,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达23个,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省级2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4%。

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磁县山川秀美,太行山层峦叠嶂,漳滏两河渊源流长。

官路荷风、滏桥秋月、炉峰朝霭、贺兰积雪、台城烟柳、漳渡晴澜、龙洞珠泉、响堂晚钟等古磁州八景享誉中外。

炉峰山被誉为“太行风光代表”,溢泉湖风景区、卧龙山景区、睡美人山、白土溶洞群等景观尽显北方自然风光之美。

漳河三峡被誉为“北方小三峡”。

商代下七垣遗址、蔺相如祠、讲武城遗址、天子冢“水声台阶”、北朝墓群等具有极高的考古观光价值,战国时期蔺相如、三国时期曹操、宋朝抗金名将岳飞都在磁县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县级专业博物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其“黑与白的艺术”陈列荣获全国馆藏陈列展览十佳精品奖。

产业发展基础雄厚。

近年来,磁县以项目引爆推进结构调整,带动整体发展,构筑了以煤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搭建了六大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磁县经济开发区。

规划面积13.11平方公里,以发展煤化工产业为主,兼顾精细化工发展。

目前入驻中化、黑猫、鑫宝、鑫盛、裕泰等大型煤化工企业17家,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列入“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跨入“全省经济发展十强园区”行列。

林坛工业园区。

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起步区10平方公里,建成区3.5平方公里,总投资150亿元。

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物流仓储产业为重点,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为辅的生态工业园。

园区已入驻企业33家,累计完成投资46亿元,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园入驻企业13家;园区已列入省级工业聚集区,成为冀南新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磁州商贸城。

总体规划占地1万亩,一期建设占地333亩,总投资2.6亿元。

立足建成产、销、研于一体的北方最大的服装集散地。

目前入驻服装、商贸企业300余家,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成功引进中国著名童装品牌派克兰帝,并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复评为“中国服装品牌孵化基地”。

台湾产业园。

依托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论坛平台,建设集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台湾特色产业园区。

目前,已引进和建设了紫海芳庭薰衣草庄园、海峡两岸特色农业园、台湾优质稻米种植、法蓝瓷研发设计中心、两岸农产精品展销中心等一批项目,正着力打造两岸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溢泉湖休闲度假区。

总规划面积6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18平方公里,湿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有特色别墅21栋,四星级综合宾馆1处。

园区核心区已建成溢泉湖度假村、贺兰山庄、紫海芳庭薰衣草庄园等文化旅游服务设施,磁州窑文化创意产业园、北朝历史文化中心等项目扎实推进,已形成生态、文化、健康、产业加速集聚的良好态势。

漳河经济开发区。

控制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依托林木、水体等自然生态景观和邺城、北朝墓群等历史遗迹,重点打造生态城、文化城、科技城、都市休闲港,形成以融商务休闲、自然览胜、文化创意传播产业和高新科技研发生产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科技休闲区。

园区基础设施完善,重点推进的常祯绿色家电制造基地、天兆老年康疗服务中心等项目进展较快,已升级为省级园区。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近年来,磁县坚持以人为本,走“集约、绿色、智能、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加快宜居宜业宜游城镇建设步伐。

高质量完成了磁县城乡总体规划第四期修编工作,确立了“两轴三心四区”空间发展布局。

实施了中华大街南延、和谐大道高架桥及东西延、磁西公路、邢都公路、京港澳高速连接线、机场路南延、朝阳大街北延、中华大街自行车慢行系统、汽车客运新站、京都国际广场、闽台国际商贸城、美食林购物广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3.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5.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6.3%,被河北省政府评为“省级园林县城”,荣获“省级文明县城”称号和“省人居环境进步奖”。

群众生活显著改善。

近年来,持续实施劳动就业、教育提升、文化惠民、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农村道路、扶贫攻坚、安全稳定等十大民生工程,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其中,高标准完成全县184所学校校安工程,黄华中学、县一中东扩、崇文小学、黄沙中学主体完工,顺利通过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

新农合、新城合参合率分别达99%、9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五保供养率达100%,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新县人民医院即将投用,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实现全覆盖。

每年新增有线数字电视近20000户、宽带4000户。

扎实推进“平安磁县”创建,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全县和谐稳定。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磁县按照“乘势而为、好中求快、改革创新、一体发展”工作总要求,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保持稳定较快发展,区县一体化加快推进。

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48.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1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4992元、11735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