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题集锦经典.docx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题集锦经典.docx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题集锦经典.docx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题集锦经典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如图是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和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C.甲和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D.乙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X 是 12 号元素,是镁元素,故是金属元素,故正确;

B、 X、 Y 两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误;

C、 X 是镁元素, Y 是氯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2,正确;

D、 Y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大于7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正确。故选B。2.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A.B.C.D.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C 中质子数 =11,核外电子数 =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C。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n n )

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答案】 A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方的字母表示元素符

号,中间的字表示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 A 错误;

B、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

有“气”字头。故 B 正确;

“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

C、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

子数。 16-8=8,故 C 正确;

D、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 D 正确。

故选 A。

4.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 B

【解析】

【详解】

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

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A 、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 2 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②的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2,未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相似 , 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③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在④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说法错误;

故符合题意;

C、在②的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2,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由②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

意;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要明确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与元素种类的关系以

及原子与离子的判断方法。

5.从下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了原子的结构,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得电子则形成阴离子,失电子则形成阳离子。

【详解】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

的电子数。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得电子则形成阴离子,失电子则

形成阳离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其化学性质。题中①的质子数是

8,②的质子数是10,它们不是同一类元素;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

①粒子的最外层得了 2 个电子,是阴离子;②既没得电子,也没失电子,是原子。

6.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

误的是 ( )

选项事实解释

A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

B在阳光下,湿衣服比较容易晒干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实验室中用化学方法可以得到氧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D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A. A B. B C. C D. D

【答案】 C

【解析】

A、 H2O 和 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不同,正确; B、在阳光下,湿衣服更容易晾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

快,即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实验室中用化学方法可以得到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错误;D、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正确。故选C。

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

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有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C.镁为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3 个电子层

24.31g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1 、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 3、表示元素名称,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质子数也为 12,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有 3 个电子层,正确,B、该元素的原子原子序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2,正确, C、镁带“金”字旁,所以属于金属元素,正确,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而实际质量很小,错误,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

8.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滴水大约有× 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B 1 1.6710

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答案】 D

【解析】

A、酒精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远处就可以闻到酒香味,正确;

21

B、 1 滴水大约有 1.67 × 10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正确;

C、醋酸和蔗糖是两种不同的分子故性质不同,故正确;

D、将空气液化,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错误。故选D。

9.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D.分子大,原子小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仍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

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

C、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错误;

D、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错误。故选 B。

10.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

C

5D

.原子核外有 6个电子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答案】 C

【解析】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

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 5 个电子,故错误。故选 C。

11.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B.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金属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达

到相对稳定结构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正确,B、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正确,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

多,正确,D、金属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不是易得到电子,错误,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核外电子的排布

12.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离子( Mg2+)核内有12 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 1 个电子

D.镁离子( 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和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及题中信息知,A.镁离子( Mg2+)核内有 12 个质子。故 A 正确。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1。故 B 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 1 个电子。故 C 错误。 D.镁离子( Mg 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 D 错误。

考点∶ 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13.以下事实,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海绵能吸水B.用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海绵能吸水,是因为海绵中有无数细小孔隙,当置于水中时,水会充满这些孔隙,不能

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此选项错误; B. 用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是通过加压减小分子间的

间隔,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此选项正确; C.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结果,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此选项正确; D.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是因为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当二者混合

时,一部分分子填充了另一种分子之间的间隔,因此总体积会减少,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

隔,此选项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反过来,通过日常

生活中的现象会总结分子的特征。

14.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如图所示,提起压在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

发生气化,则相同微小空间内微粒的变化最可能是( )

A.B.C.D.

【答案】 C

【解析】

【详解】

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单位空间

内的分子个数减少。故选C。

15.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 3 种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计量数之比为1: 1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后有氢气单质生成,故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故 A 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水煤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 B 选项正确;

C、该反应中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由CH4和 H2O,故 C 选项错误;

一定条件CO+3H , 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化学计量数D、经配平得,反应的方程式为 : CH +H O

422

之比为 1:3,故 D 选项错误。故选B。

16.如图是镁和氯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原子结构图中X= 8

B.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C.镁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

D.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

【答案】 D

【解析】

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直观的看出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因为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 12=2+x+2, x=8,故 A 正确.

B、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得到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 B 正确.

C、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4,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4,由镁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

构示意图可看出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另外镁是金字旁,氯是气

字头,所以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 C 正确.

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最外层的 2 个电子而形成+2 价的阳离子,氯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是7,易得到 1 个电子而形成﹣ 1 价的阴离子,所以镁元素和氯元素形成化合

物的化学式为MgCl2,选项 D 错误.

故选 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只要熟练掌握这部

分知识,灵活运用就可以了,是基础题.

17. X、 Y 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Y 都是阳离子

2+

B. Y 粒子可表示为Y

C. X、Y 属于不同种元素

D. X、 Y 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答案】 D

【解析】 A 、当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阳离子,正确; B 、Y粒子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10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Y 2+,正确; 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 X 、 Y 的核内质子数不同,X、 Y 属于不同种元素,正确; D 、最外层具有8 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X 、Y两种粒子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结构,不是稀有气体,错误。故选D。

点睛:当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 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最外层具有

结构。

18.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氧气

B.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

C.空气液化时,各组分的微粒会变小

D.干冰气化过程中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78%,因此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说法错误;故不

符合题意;

B、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可以用来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空气液化时,各组分的微粒间的间隔逐渐变小,而不是微粒会变小,说法错误;故不

符合题意;

D、分子是不停的运动的,干冰气化过程中分子并不是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法错误;故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9.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一种单质和一种

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

A.B.C.

D.

【答案】D

【解析】

A、图中表示一种化合物,属于纯净物,错误;

B、图中表示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C、图中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属于纯净物,错误;

D、图中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

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正确。故选 D。

点睛: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

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

素是氧元素。

20.某元素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 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B.该粒子为阴离子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

D.该粒子为Na+

【答案】 D

【解析】

氖的核电荷数是10,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可以知道氖原子核外有10 个电子,又由于该元素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 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可

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 个电子,其核电荷数为11.

A、该元素核电荷数为11,核外有 3 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故选项错误.

B、该元素的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1,故选项错误.

D、该粒子为钠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形成的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