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中国政治制度史》思考题

合集下载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张鸣)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张鸣)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课后习题答案整理(张鸣)第一章前封建时代和封建时代:夏商周1关于国家起源的假说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1.契约说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为了避免自然状态的混乱和生活的不便,人们自动在某种契约下集合起来,形成组织,组成国家和政府,将自身的权力让渡给国家。

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休谟,认为国家的出现是为了维护人的私有财产权,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让渡的,也可以由人民来收回。

2.冲突说强调人在自然状态下的冲突,由冲突导致了强制。

代表人物,卢梭,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已经分为穷人和夫人,富人为了结束由于财产占有不公平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创建了国家与政府,使之为富人服务。

马克思与恩格斯将这种冲突说强化到了阶级斗争的境地,认为人从原始社会走出来,是因为生产力过剩导致了社会生育出现,结果分化出了阶级,一个阶级可以占有另一个阶级的产品,为了维持这种转台,于是产生了国家这个阶级压迫的工具3.贸易说在历史上,某些地区必须的生活资料需要从其他地区获得,而组织大规模的贸易活动,必须有完善复杂地组织,同时,人类的发展势必导致社会的分工,于是对生产和贸易活动的组织需要促进了国家组织的产生。

代表人物,威廉·拉斯杰4.水利灌溉说东方国家往往起源于居住在大河流域的农业民族,而灌溉时这些民族的生命线,修建大规模灌溉工程往往需要复杂地组织和强力的控制,所以,东方国家往往是专制主义的。

代表人物,魏特夫5.战争说认为是战争产生了国家。

在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不足中间,必定存在资源的争夺,而农业和非农业部族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几乎达到不可避免,无论是防止无敌入侵和掠夺,还是进一步获取资源,都要完善自己的组织形式,强化武装力量,所以,战争才是国家产生的根源6.圣人造福说这种观点认为,因为古代除了圣人,圣人给人们带来了福祉,所以中国的人严厉的国家一开始就是王权性质的。

代表人物,韩非,他认为上古时代,圣人有巢氏和燧人氏给人民带了了巢和火,所以人民服从他们,他们因此得以“王天下”2中国国家起源有什么特色?中国国家起源有三条交互并行的脉络:①随着部落的发展,使得氏族成员内部产生分化,某些强武和掌握巫术的氏族或者氏族首领逐渐占据了聚落的权力中心,而生产的发展,又使得这些人拥有更多的剩余财产,形成贫富分化。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1一、选择题1、夏朝立国,从此中国进入家天下的阶段。

在政治制度上表现为:( )A.占卜B.分封制C.禅让D.世袭制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A.夏朝B.秦朝C.汉朝D.唐朝3、下述政治制度中有利于维护政治统一性与联系性的是?( )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宗法制4、为保证将黄册作为对人民进行赋役管理的依据,明政府推行了( )A.里甲制B.关津制C.土司制D.卫所制二、名词解释1. 大元帅制2. 洪宪帝制3. 世公世卿制4. 三省制5. 藩镇割据三、简答题1. 清末新政的内容2. 明代内阁制的确立过程3. 两税法的内容四论述题朱熹《朱子语类》: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结合材料,论证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一、选择题:D B C A二、名词解释:1. 大元帅制:是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的政治体制。

1923年2月,孙中山在陈炯明叛乱失败后由沪南下,重入广州,组织大元帅府。

大元帅府之大元帅,被赋予极大的政治及军事权力:(一)一切重要政务,由大元帅处理;(二)各总司令、司令、军、师等军队,由大元帅指挥调度;(三)政府机关之组织、各机关之增设与裁并及重要官吏之任免,皆由大元帅为之;(四)大元帅得公布条例,发布命令;条例之由各部公布者,须经大元帅之核准。

由此可知,孙中山这次确立的大元帅制度,实是具体而微的制度。

他经南北军阀多年之排挤,已感到欲有所作为,必须集军政大权于一身.2. 洪宪帝制:1915至1916年袁世凯进行的复辟封建帝制的活动。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同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中国古代近代的国体演变名词解释1,领主封建制答:领主封建制是我国夏商周三代时期形成的国家组织。

国家形成时,在政治上建立贵族君主制,为了有效统治广阔的疆域,以井田制和宗法制为基础,君主把王室子弟和其他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辅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确立了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春秋时,礼乐崩坏和井田制的瓦解,领主封建制开始想封建制发展,2,地主封建制答:是我国秦至清的国家组织形成,战国时,井田制瓦解,地主经济、小农经济琢步形成,诸侯争霸促使贵族君主制的瓦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开始形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以咸阳为都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王朝,标志着地主封建制的确立,地主封建制在经济上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为主体,政治上以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为主体。

地主封建制经历了秦汉的发展,隋唐宋元的繁荣和明清的衰落三个阶段。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地主封建制走向衰落。

3,半殖民半封建制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我国近代的国家组织。

19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丧失大量主权,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后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诼步加深。

到1900年,“庚子国难”后,签订《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完全确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废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国体即国家的组织形式,国体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而采取的何种国家组织形式,国家的本质是在于阶级统治。

我国的国体演变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的领主封建制,秦至情的地主封建制,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和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四种国体。

5,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同阶级利益的政权机关,我国的整体包括先秦的贵族集权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码:7665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共30分)
1.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通过对政权的控制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2.中央集权制:指的是国家权力机构的联系与运作方式。

即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隶属关系上,地方绝对听命于中央,中央执掌立法、司法、人事、军政、财政等方面的大权,地方受制于中央并接受中央的监督。

3.通判:通判是一很特殊的官职,既非副知州,也不是知州的下属,有权和知州共同处理一州事务,各州公文只有经过知州和通判共同签署后才有效。

通判还有权监察知州以下各官,西北又称之为“监州”。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皇(王)权、族权和神权关系的比较。

答题要点:皇(王)权、族权和神权三位一体,联系密切。

族权和神权依附皇权,为皇权服务;皇权高于族权和教权,居绝对支配地位。

2.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中国封建社会,它既有传统社会的一般性特征,也有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条件差异下的国情不同而具备的独自特征,主要表现在:
(1)自然经济主导的农耕社会;(2)血缘同构的宗法(家庭)制社会;(3)儒学主导的文化专制社会;(4)礼教为本的伦理型社会;(5)君主专制的社会;(6)汉文化为主导的内敛型社会。

3.简述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答题要点:
(1)以史资治,为我国现实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

(2)为自身成才和志向的完成奠定基础。

(3)为在中国政治制度只领域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1 分)ACBCCDCADC二、多项选择题(10 分,每题2 分)1、BCDE2、DE3、BCD4、BCD5、BCDE三、辨析题(35 分,每题 5 分,说明:先回答对或错,再从正确内容的角度简单说明判断的理由)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有政治制度。

答:错。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者为组织和维护政权而实施的统治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2、最早的法律是由原始习惯法转变而来,产生于国家之前。

答:对。

在国家与法的起源上,是法律先于国家,由“习惯”而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国家反倒是为了维护法律而产生的3、涂山之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答:对。

禹大会诸侯于涂山,在更广阔的地域内树立起了无与匹敌的权威,得到了当时几乎全部诸侯的认同,涂山之会无异于夏朝的“开国大典” 。

所以,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禹在更大地域内确立和宣示王权的标志,也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4、王权是周代的政治制度的主体答:错。

周代的政治制度是神权、宗法权和王权紧密结合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其主体。

5、周公“制礼作乐” ,本质上是对殷商“先鬼而后礼”的反动。

答:对。

商代的神权政治,鬼神至上,民众至下,其最终结果不恤民众、惟天惟命,导致灭亡。

周公以“礼”为尚,倡导的是“敬天保民” ,其中固然仍有鬼神的地位,但已有所下降。

6、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

答:错。

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而主要是由国家授予土地的农民的小农经济,以及从国家取得土地而从事农业的地主经济。

7、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出现于战国时期。

答:错。

大约在春秋中后期,在一些大国,已出现了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国家已经对其进行直接的管理,将他们纳入类似战国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之下。

中国政治制度史2011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1)

中国政治制度史2011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1)

中国政治制度史2011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一、考试的基本情况量化表序号试卷号试卷名称报考人数(1)实考人数(2)实考率(%)(3=2/1)及格人数(4)及格率(%)(5)平均分(6)均方差(7)364 6212 中国政治制度史34 32 94.12 32 100 81.75 6.87形考总人数(8) 形考及格率(%)(9)形考平均分(10)形考均方差(11)合格人数(12)合格率(%)(13=12/2)合成平均分(14)合成均方差(15)违纪率(%)(16)32 100 89.47 3.74 32 100.00% 85.84 4.28 0二、教学大纲、复习提纲与考试内容相关程度分析本课程为教学管考一体化课程,是省开课程试点课程。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紧扣教学大纲,过程性考核题目紧扣大纲和教材,期末终结性考核试卷的内容大致都在教学大纲和期末复习指导以及IP课堂期末复习范围的覆盖下,表明了教学大纲、期末复习指导、IP课堂和考试内容之间的关联是密切的。

1、单项选择题中大约100%是期末复习指导中要求掌握的。

2、辨析题基本上是章节的重点内容,均出自期末复习指导的综合练习题。

3、多项选择题100%出自大纲和教材的要求通过逐题分析,不难发现各种学习辅助手段和材料提供的期末复习内容与考试内容之间的关联是密切的,如果学员据此进行复习,完全能够达到考试合格的要求。

三、本次考试情况分析从学员答题的情况来看,参加考试的同学合格率100%。

绝大部分学生考试是理想的,他们反映试题的难度不大,这主要是平时学生学习的认真,练习做的较好,再有就是试题中的全部题目是形成性考核中的原题,所以学生考试的分数总体上是较高的。

过程性测评成绩平均分为89.47,比较符合学员学习的实际情况。

说明考核题目难易适当,即重视了基本知识的考核,也对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情况进行了考察,达到了促进学员学习的目的。

五、试卷评价及对今后命题工作的建议鉴于本门课程是一门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理论课程。

《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思考题.doc.doc

《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思考题.doc.doc

《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思考题—、辨析题1.政体就是指一个国家的阶级展性。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政治制度的内层或核心层是国体,, 即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它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首先是政权)由谁来行使;中层是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X 国家结构形式以及政党和公民的行为准则等基本政治制度;外层则是可供政治实体直接操作的各类具体的规则、程序、方式等。

由此可见政体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而非一个国家的阶级属性,所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联邦制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更为松散,更体现了政治民主,因而是比单一制更好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在联邦制国家,联邦组成单位的各政治实体,享有比较充分的管理自身事务的权力。

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所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在单一制国家里,中央政府享有较大权力,地方要服从中央。

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构成状况,国家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国际环境、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结构形式。

单一制和联邦制孰优孰劣没有绝对的定论。

就拿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来看,中国建国时选择了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而美国在建国之初选择了联邦制,两国的选择均是符合历史规律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其各自特有3.的国内政府间关系对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属性,是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具体的说就是哪个是统治阶级哪个是被统治阶级。

政体是国家统治阶级以何种形式组织政权,就是政权的组织形式。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而适当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政治体制决定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反作用于政治体制。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史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思考题:1、皇帝的权力包括哪些方面?①君主拥有政治权力的独占权“主之所以尊者,权也”——《韩非子有度》孔子:“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左传成公二年》“权者,君之所独制也。

”——《商君书》“权势者,人主之所独守也”——《管子》②君主拥有最高行政权(决断权)参政、议政、决断、监督“明主,兼听独断”——《管子》“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③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全部支配权④制订、执行和废止法律的权力“朕即法”⑤最高军事统辖权“君之所以尊卑,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管子》“主不积务于兵者,以其国予人也。

”——《管子》⑥体制设置行废权官制人事行政区划立法财政民事军事凡政令财务人事诸权“此人主所以独擅也”——《韩非子主道》2、皇权的运作方式。

①躬亲庶务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衡石量书”“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依办于上”隋文帝、周世宗、宋太祖、明太祖、康熙“今天下大小事物,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②皇帝与朝臣共议政事,注意发挥官僚机构的作用唐太宗:“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

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

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

朕意则不然。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

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月,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另外:不亲政事,皇权旁落唐玄宗3、宰相的职能。

4、宰相的权力包括哪些方面?5、为什么说三省宰相制更适应君主专制集权?6、简述明代内阁制的形成。

7、简述清代中枢机关的演变。

8、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选官方式?有何弊端?“任人唯贤,因功受禄”①选贤任能(春秋)齐桓公——鲍叔牙——管仲一箭之仇齐僖公——诸儿(齐襄公)纠(管仲、鲁国)小白(鲍叔牙、莒国)——齐桓公临淄才能、业绩、功劳“唯功唯贤”②军功、事功制度(战国)魏国——李悝“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制度史》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时,社会制度由人的生产来决定,即由来决定,它所要求的社会是氏族制度。

A血缘关系 B 生产关系 C 生产力 D 经济基础2、“伊尹放太甲”、“九世之乱”“盘庚迁都”事件反映了时期王权的产生并不断加强扩大的趋势。

A 周初B 夏初C 商初D 西周后期3、“太伯奔吴”和“三监之乱”事件反映了时期国家元首继承制确立过程中的矛盾和斗争。

A 周初B 夏初C 商初D 西周后期4、商朝前期的王位继承制主要实行制度。

A 兄终弟及B 长子继承制C父死子继 D 禅让5、事件,是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分界点,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A 鲁国的“四分公室”B 西周的“三监之乱”C 鲁国的“三分公室”D 晋国的“三家分晋”6、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独树一帜,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设,作为楚国宰辅的名称,历春秋至战国,一直没有改变。

7、的疆域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中最为广阔的,因此在地方行政管理上,也最为粗犷。

A 秦朝B西汉C元朝D清朝8、“总督”、“巡抚”的设置开始于。

A 元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9、汉代时期,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被称为。

A 察举B 辟除C征D辟10、西晋时,在制度上实行,使九品正正制进一步异化,加剧了整个社会贵族化的倾向。

A 荫客制B户调式 C 屯田制 D 世卿世禄制11、宋朝以后的科举考试,几乎就是进士科的代名词。

其中由皇帝亲自主持。

A 州试B 省试 B 殿试C 贡试12、元朝的军队中,地位最低的是。

A 蒙古军B探马赤军C汉军D新附军13、夏朝初建时的最高统治者称。

A 王B 皇帝 C天子 D 后14、皇帝死后受到后世祭祀的称号是。

A 庙号B 年号 C溢号 D 尊号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体系的法典著作是。

A 《秦律》 B《法经》 C《九章律》 D 《唐律疏议》16、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权的性质是——。

A 无产阶级专政B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C 地主资产阶级专政D 资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17、——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政权理论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

A 资产阶级领导权B 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等联合专政C 无产阶级领导权D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等联合专政1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元首是一个集体元首,事实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A全国工农代表大会 B 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C 中央执行委员会D 武装割据政权。

19、“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其组织原则是——。

A 党治政府B 议会行合一C 合议制D 民主集中制20、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21、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A.皇帝B.君主C.王D.总统22、我国文武分职,文官有相,武官有将,从——后期确立起来的。

A.商B.西周C.战国D.春秋23、清代掌管礼仪、学校和科举等事务的是——。

A、吏部B、户部C、礼部D、国子监24、明代首创的国家组织是——。

A、都察院B、通政司C、大理寺D、六部25、标志清政府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是——。

A、设五口通商大臣B、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C、设总税务司署D、设外务部26、清代省一级主管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

A、布政使B、学政C、提督D、按察使27、宋代为分割转运使权力的而在路一级设立的官员是——。

A、提点刑狱B、提举常平C、安抚使D、通判28、中国古代君主宰辅制的萌芽时期是——。

A、东汉B、两晋C、隋唐D、宋29、清末改制首先从——开始。

A.军事制度B.行政机构C.教育制度D.法律制度30、在清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分权B、集权C、督抚分寄制中央集权D、地方军政权力一分为三31、周代层层考核、推荐人才的制度是——。

A、军功、事功选拔制B、乡举里选制C、推荐与自荐制D、简选制32、我国出现“私学”教育是在——时期。

33、我国第一次文官考试在——时期。

A.北洋政府B.广州国民政府C.武汉国民政府D.南京政府34、三国魏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属于——。

A.制度荐举B.私人荐举C.官府荐举D.自荐35、南京临时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A.无产阶级专政B.人民民主专政C.资产阶级专政D.封建地主阶级专政36、南京政府于——年正式实行公务员制度。

A.1932 B.1933 C.1934 D.193537、明代的“戚家军”属于——。

A郡县兵役制B.谪罪兵役制C.招募兵役制D.世袭兵役制3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公开印行的法典是——。

A.《宋刑统》B.《大明律》C.《唐律疏义》D.《大清律》39、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参议院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临时政府组织法》D.《中华民国宪法》40、抗日战争时期集党、政、军最高权力的是——。

A、国防最高委员会B、国民参政会C、国民政府委员会D、总统41、广州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构是——。

A、都察院B、平政院C、监查院D、监查委员会42、根据南京国民政府《考试法》,国家最高一级考试是——。

A、公职候选人考试B、任命人员考试C、高等文官考试D、专业技术人员43、在南京国民政府五院中,职权最广泛、组织最庞大的是——。

A、行政院B、立法院C、司法院D、监查院44、广州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构是——。

A、国民政府委员会议B、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C、行政院D、国民政府45、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议会的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B.南京政府C.北洋政府D.苏维埃政府46、“行宪”时期(1948--1949)中华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

A、国民大会B、立法院C、国民参政会D、政治协商会议47、我国古代在——朝结束了官品与秩石双轨制。

A 西汉B 魏晋南北朝C 唐D 明二、不定项选择题1、人类早期国家形成的具体途径有。

A 部落联盟式B 酋邦式C酋长式 D 战争2、夏商周三代的王权的重要表现形式有。

A 会盟B 巡狩C 朝聘D 祭祀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其中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有。

A世卿世禄体系被官僚体系冲击,形成了以官僚体系为主,世卿世禄体系为辅的政治体制。

B血缘关系被地缘关系所冲击,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并重的体制。

C世卿世禄体系被官僚体系冲击,形成了以世卿世禄体系为主,官僚体系为辅的政治体制。

D血缘关系被地缘关系所冲击,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主,地缘关系为辅的体制。

4、早期国家机器的各个环节是由氏族公社内部的各级家长演变而来的。

“大人世及以为礼”中的“世及”是指。

A 父死子继B 兄终弟及C禅让D长子继承制5、西周时期,“史监”的监察作用体现在。

A制谥B赴告策书 C 舆论监督 D 直笔书史6、皇帝名位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

A称谓方面的专用词语B衣食住行方面的专用名称和格式C政令运作上的凭据D君臣父子的礼法思想7、汉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

A察举制 B 辟除 C 征辟 D 荫客8、隋唐科举科目以最为常见。

A 明经科B 明经科C 武举科D 技艺科9、唐代对流内官考核标准是。

A “四善”B 礼制C “二十七最”D 谏议10、唐宋以后的致仕制度主要有以下规定:。

A 以礼致仕B 自请致仕C 老疾致仕D 勒令致仕11、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将其独裁的法西斯反动统治“合法化“,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根本法”,这些“根本法”有——。

A 《训政时期纲领》B 《训政时期约法》C 《五·五宪草》D 《临时约法》12、“训政”时期,国民党南京政府的中央机构包括——。

A 行政院B 立法院、司法院C 考试院D 监察院13、10.北洋军阀的文官分——等种。

A.行政官B.外交官C.司法官D.警察官14、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从夏期至1949年历代——。

A.国家政权性质B.政体构成形式C.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D.领导制度15、在政体上中国政权存在——。

A.君主制B.邦联制C.民主共和制D.内阁制16、西周国家组织包括——。

A、周王B、三正C、保傅D、太史僚17、属唐代国家组织中的五监有——。

A、国子监B、军器监C、将作监D、司天监18、元朝总揽全国政务的中书省真正的宰辅有——。

A、丞相B、左丞相C、右丞相D、枢密使19、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为——等级。

A.省B.路C.府D.州E.县20、秦汉时期的监察官员有——。

A、御史大夫B、左都御史C、郡监御史D、司隶校尉21、宋代地方官员有——。

A、安抚使B、知府C、知州D、通判22、古代谏诤的方式有——。

A.讽谏B规谏D.致谏E.直谏23、民国初年的国家结构中,地方行政区划所实行的三级区划从大至小分别是——。

A、省(军政府)B、道(军政分府)C、县D、市24、南京临时政府行政机关包括——。

A、临时大总统府B、参谋部C、国务会议 D 、九个行政部25、南京政府的制宪内容有——。

A.《训政纲领》B.《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草案》D.《中华民国宪法》26、南京政府规定的公务员的铨叙内容有——等。

A.甄别B.登记C.任用D.考绩27、古代官吏的任用种类有——。

A.候补之类B.试用之类C.拜授之类D参知之类28、下列属于隋唐时期“吏部”各司的有——。

A 吏部B 司封C 司勋D 考功29、宋朝中央政府掌握实权的是府与司,其中分割相权的“司”主要指——。

A 盐铁B 枢密院C 度支D 户部三、简答1、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理论。

2、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3、酋邦式与部落联盟的区别。

4、皇帝的名位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它与皇帝的名号有什么区别?5、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

6、中国封建社会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特点。

7、中国古代官吏致仕待遇及其特点?8、猛安谋克制、府兵制、怯薛军、八旗兵、绿营兵?9、什么是官僚政治?10、明朝内阁的特点、清朝军机处的特点。

11、我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是如何确立起来的?12、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的特点?13、唐代考课分哪两级进行?唐代对流内官的考课标准有哪些?14、为什么太平天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特殊的君主政体?15、从1912年至1949年期间,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及特点受到世界上哪几种政治治理模式的影响?16、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说与“权能分治”说的内容?1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保甲制度”的性质及任务?18、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标志有哪些?19、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0、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性质?21、国民党的组织和国民政府的关系22、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分析这种制度的作用及其合理性?23、为什么说宋代是前代监察制度的集大成?其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四、论述1、王权政府是如何向皇权政府转型的?2、如何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中的“王权“、”霸权“与”“皇权”?(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中的什么现象?试比较二者”王权“的区别?)3、汉朝的选举制度及其影响?4、中国封建社会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特点?5、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6、试比较隋唐三省六部制与秦汉三公九卿制?7、试述中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及其演变?8、试述唐代的考课制度?9、为什么说明朝的内阁既是宰相又不是宰相?10、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而又不完全?11、中国古代谏诤制度及其作用?12、试述封建社会“台谏合一”的监察制度?13、监察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最有特点的制度之一,请分析其特点及其利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