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三节科普类文章阅读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训练第三节科普类文章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对于低碳经济,有几种误解需要澄清

第一种误解,认为低碳经济是贫困的经济,咱们不能搞。

其根据是,最贫穷、最不发达的国家,人们不消费、没车开、交通困难,当然是低碳状态。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都很高,高排放才有高生活质量。

这种误解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在较高人文发展水平情况下也可以是低碳的。以使用零碳的核能为主的法国,人均碳排放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低一半;北欧国家绝大部分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丹麦基本上是风电,挪威、瑞典基本上是水电。这些国家碳生产率很高,生活水平也很高。可见,生活质量并不是用碳排放的多少来度量的。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要走向贫困,而是要在保护环境气候的前提下走向富裕。

第二种误解,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那么重工业就不能发展了。

中国有的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因为害怕大型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限制。这完全是误解。任何社会都必须要有些相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运行、保障生活质量。要是没有钢铁、水泥、建筑材料,高速公路怎么建?房子怎么建?所以,低碳经济绝对不应该排斥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尽量提高碳效率。

第三种误解,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就不能开车、住大房子、享受空调了。

其实并非如此。在低碳经济状态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适宽敞是可以得到保证的。欧洲现在有很多零排放建筑,隔热效果非常好,一旦用自然通风、地热把室内温度调控到一个合适的水平,能保持很长时间。交通领域,我们可以开发太阳能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所以搞低碳经济并不一定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相反,生活品质可能还会得到改善和提高。

第四种误解,搞低碳经济要用先进技术、低碳能源,成本太高,我们做不了。

这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不对。从长远战略上来看,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今后的竞争不是传统的劳动力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如果我们为减少成本,图当前一点蝇头小利,将来我们的产品、产业甚至整个经济就可能没有竞争力,从而被排斥出世界经济的主流。现在欧洲、美国的很多产品都有“碳标签”,标明该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消费者会有意识地选择低碳产品,如果我们的产品碳含量比较高,别人不买,我们就失去了市场。除此之外,还有环境成本问题。化石能源除了排放二氧化碳,还可能造成二氧化硫、粉尘、氮氧化合物、重金属等污染;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的环境负荷就非常低。把长远战略、现实竞争力、环境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发展低碳经济就不是高成本,而是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

第五种误解,认为低碳经济是好东西,但太遥远,我们现在还没到发展低碳经济的水平,以后到了那个水平再说。

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低碳经济是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任何节能、防治污染、环境友善的行为,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我们搞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关闭小火电、小水泥;作为消费者,随手关水龙头、关灯,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用太阳能热水器,这都是在向低碳化迈进。所以低碳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生产、消费中。

1.文章分析第二种误解时,使用了“完全”“任何”“绝对”等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第四种误解有什么危害。

3.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说低碳经济并不遥远。

4.文章分析了我国对低碳经济存在的五种误解。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认为我国对低碳经济会存在这五种误解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虫类与人类

①对于虫类来说,人类的社会只不过是一块新的殖民地

...。它们一直都在我们周围窥探等

待进犯的机会。

②在过去的4亿年间,地球的统治者既不是恐龙,也不是哺乳类动物,而是这些虫类。这个蜿蜒爬行的群体,就以绝对数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后来,人类出现了,为了获得清洁与整饬,扫清了荒野,想创造一个不受虫类侵扰的安全世界。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安全过,因为它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今天,这些外来物种正在占领城市,杀人蜂正在不知不觉中向全球蔓延。当昆虫决定殖民人类社会的时候,我们显得如此无可奈何。昆虫对人类的种种反制手段无动于衷,我们对它们知之甚少,也确实没有足以制胜的杀手锏。

③我们被这些无孔不入的生物所包围,无法从生活中摆脱它们。向来以苛刻著称的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也不得不接受那些无法避免的昆虫现象。每一桶番茄里至少有两条蛆,每100克番茄酱里有一条蛆或者30颗苍蝇卵。每100颗花椰菜里有60只蚜虫、齿虱和海石虫。每份通心粉里有225片各种虫类尸体。每听蘑菇里有20条完好的或肢解的大大小小的蛆。上菜的时候,你除了获得一份美食,还有270只完整不一的昆虫和23条蛆。

④有些生物一生下来,就对我们穷追不舍。在你我眼中美丽的躯体,在它们眼中只是一个充血的皮囊,装满了最有营养的液体。人体本身就包含多个生态系统,每套系统都有不同的定居者。我们的皮肤经过放大,就像月球表面的荒原。但表面这些汗毛孔却很适合居住,扁虱的头部天生就是要扣死在我们的表皮上。人类对这些生物的厌恶程度要取决于双方关系的疏密。在我们最隐私的地方,同样存在着特有的寄居者。

⑤目前地球上已知物种中的70%都属于虫类,想逃避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无法摆脱它们,也许该转而考虑研究它们,我们需要进入它们的头脑,换个视角看这个世界。现代科学已经能够实现这点,我们有机会了解到蟑螂的第二个大脑,监视黄蜂的感觉器官,破解蜘蛛的致命毒液,对于这些动物加深了解,很可能帮助我们化敌为友。但直到这项工作完成以前,我们的生活仍然要不断受到虫类的滋扰,而我们决不能低估这些生物的工作效率和毅力。

⑥在对抗昆虫的战争中,要追踪我们的敌人,科学家所面临的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目前已知的昆虫种类超过一百万,但这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每天都有新的品种出现,好像永无止境。单单是研究我们所谓的害虫,已经令学者们应接不暇。例如日本丽金龟,每年要席卷1千万公顷农作物。至于棉籽象鼻虫,全美三分之一的杀虫剂就是为它而准备的,玉米穗虫每年都要造成至少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真正最具威胁的入侵者是那些无所不在、无所不食的角色,它们就叫蟑螂。1997年全美仅用于蟑螂杀虫剂的开支就约为5亿美元,我们以为用毒药就可以战胜它们,显然我们低估了对手。

⑦蟑螂的反围剿让我们陷入了新的困境。我们以为杀虫剂能够百战不殆,不料它却成了对手的甜浆。我们自己想要更多的蜂蜜,却造就了新的梦魇。非洲野毒蜂和人工蜂杂交的结果是制造了不受人类控制的恶魔——杀人蜂。

⑧我们正在逐渐认识到人类世界的兴衰将会与虫类世界息息相关,这迫使我们改变与虫类相处的方式,与虫类建立伙伴关系,似乎已经

....涉及各个领域,全世界的技术机构,都开始学习掌握这种诱人的能量。

⑨原先步步逼迫的恶魔,有些就成为有益于人类的朋友。你看,蛆变成清理伤口的能手,黄蜂也因其超强的嗅觉而被用于协助检查癌症,原先剑拔弩张的恐怖氛围骤然消失了。在新墨西哥蜜蜂正在接受扫雷训练,即使是历史悠久的昆虫产品蜂蜜,也刚刚被发现能用于治服那些抗生素抗性病菌。在德国,人类与蜜蜂之间的关系,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研究人员正在利用微型雷达传送装置,试图掌握蜜蜂复杂的语言表达规律。还有一些地方,科学家甚至利用蜜蜂进行侦测、协助扫雷工作。

⑩也许要不了多久,蟑螂机器人就可以在厨房里帮助你清理蟑螂了。

(节选自《动物生存的智慧》,有删改)1.第③段主要采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根据文章内容说明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语言特色。

①殖民地

...

②似乎已经

....

3.人类已经和虫类建立了伙伴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与文中多处提到的人类对虫类的侵扰无可奈何,是否矛盾?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