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答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C 2.ACD 3.BC 4.A 5.B

二、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发展有广义的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2.遗传素质是后代通过遗传从亲代获得的一些生物特征,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3.问卷法又称书面调查法,是通过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学前儿童行为和态度的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包括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心理学是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一般情况下,我们将正式进入小学之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两个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其发展过程是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被动到主动、凌乱到成体系进行的。另外,学前儿童的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有规律地出现典型的年龄特征,了解这些规律,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两类。生物因素有可以分为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个体通过遗传从亲代获得的一些生物特征,如身体的骨骼、器官和神经系统等;生理成熟是指在某一时期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为遗传素质的向现实的转化提供了可能性。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测试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借助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

·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和劳动中的表现,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观察法的优点是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并且能及时掌握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变化;观察法的局限性是观察是被动进行的,资料的收集过程费时费力,且难以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

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计划地、系统地考察,通过资料的收集、分析,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根据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又可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问卷法是通过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学前儿童行为和态度的研究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节约人力和物力,且资料便于统计和分析,缺点是其回收率较低,并且问卷的设计比较困难;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好的问题与学前儿童进行面对面交流,以一对一的形式搜集资料,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优点是灵活度高、回答率高,且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

测验法就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来测量被试儿童有关心理发展水平的研究方法。测验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结果处理方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致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可以适应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测验法的灵活性差,对实施者的要求较高,并且无法正确反应出儿童思维的过程和方式,测试题很难同时适用于生活在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儿童。

实验法是指在可控条件下有目的地改变某些条件,引起儿童心理发生变化,从而揭示这些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根据实验是否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可以将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在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具有实践意义;实验室实验法能够严格控制无关条件的干扰,但由于实验是在认为条件下进行,与现实生活有较大差距,因此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常常受到人们的质疑。

第二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ABCD 2.B 3.B 4.D 5.C

二、简答题

1.(1)由简单到复杂。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在刚出生时并不齐全,而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的,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行。;学前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不分化的,其认知过程的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也可以说是从最初的简单和单一发展到后来的复杂和多样。

·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习题答案

(2)从具体到抽象。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刚开始是非常具体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抽象和概括,从认识过程看,最先出现的是感觉,感觉是对物体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出现在感觉之后,是对物体的各种属性综合起来的整体反映。

(3)从被动到主动。新生儿的动作是本能的反射活动,完全是无意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影响,他们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意识,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某种活动;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的制约,年龄越小,制约性就越强,随着生理的成熟,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所占的比例就会逐渐增加。

(4)从凌乱到成体系。学前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凌乱且不成体系的,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外界影响。

2.这个时期是儿童接受幼儿园大班教育的年龄,也是学前期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三个方面:

第一,好问好学。儿童在这时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第二,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已经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萌芽,他们开始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如上、下和勇敢等,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也有了简单的分类了解,知道大白菜、胡萝卜、黄瓜是蔬菜,梨、香蕉是水果等,并且能辨认出四季。

第三,个性初具雏形。这个时期的儿童逐渐开始形成较稳定的态度、兴趣和情绪等心理活动,并且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人对事都显得比较有“主见”。另外,他们的性格也有了明显差异,有的活泼外向,有的胆小害羞。

3.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过程要经过四个时期: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智力的萌芽期,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动作表现为外显活动,尚未内化,还不能在头脑中进行,通过与外界的交往知道自己的动作与外物之间关系,并能有意识地进行某种活动。到感知运动阶段末期,儿童已经有了客体永久性的观念。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到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有了语言和表象功能,能够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另外,他们还做的一些象征性游戏,如用娃娃代替婴儿,用石子代替食物等都可以说明他们具备了象征功能,他们的思维仍带有较大的感性特点,还没有形成守恒的概念。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到11、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从表象性思维中解脱出来,认知结构中出现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这些运算过程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该阶段的重要进展是: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可逆性;守恒性;分类。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2到14、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不再依靠具体事

·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与具体运算阶段相比,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发生了三种变化: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够进行命题逻辑思维;能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完全分开。

4.(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人的心理发展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还是由后天环境和教育决定的?这个问题在心理学界争论已久,教育界也有不同看法。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朱智贤一直坚持先天来自后天,后天决定先天的观点。首先,他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是遗传因素还是生理成熟,他们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为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与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为现实,并且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方向。

(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起作用。朱智贤认为,这个内部矛盾就是主体在实践中通过与客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3)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朱智贤指出,儿童年龄特征是伴随心理发展的质的变化出现的,年龄特征是与年龄相适应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不仅有稳定性,而且也有可变性,即在同一年龄阶段中,既有普遍性的特征,又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这个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即个别特点。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朱智贤认为,心理发展如何发展以及朝什么方向发展,这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跟内因相适应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主体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决定的。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C 2.B 3.A 4.AD 5.C

二、名词解释

1.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可以使人在触摸中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轻重、粗细、光滑等属性进行感知,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

2.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3.观察力是指学前儿童经过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品质和能力。

·4·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习题答案

三、简答题

1.感觉和知觉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人们通过知觉了解的内容要比感觉到的东西更加丰富和生动,并且可以获得事物的整体意义。

第二,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感觉只是单一的感觉器官进行简单信息加工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大脑对不同感官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

(2)感觉和知觉的联系。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属性的反映,它们的联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直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只有在感觉到事物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等属性后,才能在这些个别属性之上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知觉,并且,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越丰富、越精细,知觉就越具体、越完整。

第二,感觉和知觉都离不开客观事物的影响。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离开了当前事物的直接影响,便不可能产生任何感觉或知觉。

2.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和大小知觉。形状知觉就是对物体的几何形状的知觉,是以视觉为主,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复合感觉。

方位知觉是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位置的反映。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和左右方位的辨别。

大小知觉是指对物体长短、面积和体积大小的反映。

3.学前儿童在整个学前期认识时间的能力都较差,但总趋势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成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研究表明,7―8岁是儿童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

第二,学前儿童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从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过程。

第三,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直接影响其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学前儿童往往以自身的作息制度作为估计时间的依据。

第四,学前儿童有时还不能真正理解时间的意义,往往会简单地理解计时工具。

4.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观察的目的性增强;观察持续的时间延长;观察更细致;观察的概括性更强。

培养学前儿童观察力的策略:

·5·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引导学前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观察活动的效果取决于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如果有明确的目的,儿童观察时的积极性就高,针对性就强,对观察对象的感知就比较完整、清晰;反之,儿童就会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在组织儿童观察时应首先提出明确的目的,使儿童能有的放矢,提高观察效果。

第二,激发学前儿童观察的兴趣。兴趣是儿童观察的动力,只有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年龄较小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驱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特别是符合儿童需求的东西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家长和老师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激发儿童观察事物的兴趣并督促他们形成喜欢观察、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第三,教给学前儿童正确的观察方法。儿童在认知过程中,对事物的观察比较盲目,遇到什么就观察什么,整个观察过程都漫无目的。这就要求学前教师在组织观察活动时,必须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指导儿童学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由表及里、从局部到整体地观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第四,调动学前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多感官共同参与观察活动时,大脑可以从多方面对观察的对象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儿童对所观察的对象形成立体形象,增强观察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活动的状态。例如,在学习水果时,可以让儿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尝,从而获得水果的形状、触感、气味和味道等特性,形成对水果的整体印象。

第四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A 2.BC 3.D 4.ABD 5.C

二、名词解释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2.有意注意即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并且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一定的事物或是一类活动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简答题

1.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维持注意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即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即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并且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6·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习题答案

2.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分散的原因是:

第一,学前儿童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善,神经系统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导致学前儿童的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

第二,疲劳是造成学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一个原因。学前儿童的精神经常处于紧绷状态或者长时间关注某一种事物,都会产生疲劳;如果学前儿童过度兴奋,并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也容易造成注意力的分散。

第三,不同气质类型的学前儿童的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不同。有研究表明,胆汁质学前儿童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容易波动。

防止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措施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有意注意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为幼儿创设合适优美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物;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注意力;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ABD 2.D 3.C 4.AC 5.BCD

6.B

二、名词解释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的知识经验的反映,所有经历过的事物都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痕迹。

2.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思维为内容的记忆。

3.程序性记忆又称为内隐记忆,是对如何做某事的记忆。

4.有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并且需要作意志努力的识记过程。

三、简答题

1.记忆和感知觉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记忆是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感知觉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对象反映,具有直观性;记忆则是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具有概括性。

2.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阶段。识记是指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以巩固个体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是识记过的事物进一步在大脑中保存、巩固的过程,也是对材料进一步加工、编码和储存的过程;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在相关刺激物的作用下,使个体

·7·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过程。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特点是: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刻开始的,并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间,遗忘便几乎不再继续。

4.记忆表象简称为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表象的特征包括形象性和概括性两个方面。表象的材料来源于感知过的内容,是以具体的事物为模型来存储的,具有鲜明形象的特征;记忆表象是对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多次感知觉的结果,在头脑中留下的是事物对象的一般形象,是对事物的整体概括,而某一事物的个别特点在此过程中都已经消失。

第六章想象的发展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ABC 2.B 3.BD 4.C 5.A

二、名词解释

1.想象是人们通过对大脑中存储的记忆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3.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自己积累的记忆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三、简答题

1.记忆和想象都是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想象不是对已经存储在头脑中的记忆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记忆表象的重组和改造。

2.想象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有四种形式,包括黏合、夸张、典型化和拟人化。黏合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某一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夸张又称强调,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其某一特性经过增大、缩小、数量加多或色彩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拟人化是把人类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观对象上,使之人格化的方式。

3.无意想象的特点为:想象没有目的性;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易受兴趣和情绪·8·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习题答案

的影响;仅满足于想象的过程。

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的方法包括:丰富学前儿童表象,发展学前儿童言语表现力;在游戏中引导学前儿童想象;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前儿童想象。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C 2.A 3.A 4.D 5.ABD

6.BC

二、名词解释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

2.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或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解决方式的思维。

三、简答题

1.根据不同的思维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新思维。

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2.3―6岁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概括的内容以具体特征为主;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对实物概念的概念,往往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他们掌握的概念数量也十分有限,多半是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对数字概念的掌握是通过不断操作逐渐掌握的。

3.培养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丰富学前儿童的语言,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营造有利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家园和幼儿园环境。

·9·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10·第八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A 2.C 3.C 4.ABD 5.BC

二、名词解释

1.口头言语是人类言语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个体通过发声器官发出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以听和说为主。

2.内部言语是个体自问自答或者独自思考、不出声的言语活动。内部语言具有隐蔽性和简略性的特点,是人们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

3.示范法主要是教师通过展示语言和行为范例引导儿童效仿的语言教育方式,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过程中最简单、直接和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简答题

1.语言与言语是一对相互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如下:第一,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言语则是个体利用某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与其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

第二,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言语则是个人说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2.言语作为人类交际的过程,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有重要作用。扩大认知范围,在言语形成之前,学前儿童主要是依靠感知觉和动作来认识外界环境的,认知范围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在言语产生之后,学前儿童可以通过与成人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外界事物。

调控认知活动,处于前语言阶段的学前儿童还不能在直接感知和动作之外进行思考,更不能有计划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在其言语能力出现之后,他们认知活动的有意性也随着言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发展,儿童可以根据成人的言语信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调控。

第二,对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有重要作用。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就是学前儿童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渐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在会说话之前,儿童会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周围的人对他的关注,如用哭喊来表示饥饿、疼痛、不满或抗议等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常常不能被成人完全理解,以至于他们的需求也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习题答案

随着儿童与周围人们交往的不断增加,他们迫切地需要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交流。而语言作为一种交际性工具,可以同时获得理解外部世界和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认识的途径,满足儿童在交际中的各种需要,使儿童产生愉快的体验和积极的情绪,学会表达自己、理解他人,学会合作和关怀的言语经验。这些经验既促进了学前儿童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他们社会化行为的发展。

3.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等再现文学作品的情景,从而提高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在运用表演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表演必须在儿童理解并掌握作品的情况下进行。表演法应在儿童已经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儿童只有熟悉文学作品,其表演才会更加自然、流畅。因此,在表演作品之前,教师应先让儿童集体练习作品中的角色语言,然后再分派角色进行表演,使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及对作品中优美语言的运用,感受表演的乐趣。例如,在表演“鹅大哥出门”的故事时,教师要先让儿童练习鹅大哥自夸的语言:“瞧,我多漂亮!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谁也比不上。”

第二,鼓励儿童体验不同角色,在表演中大胆创新。儿童对作品的理解是以个体的经验为前提的,因此,在对作品表演的过程中,每个儿童都是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的,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表演法进行教育时,不限定儿童非要死记硬背作品中的台词,而是鼓励他们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大胆创新,体验不同角色,积极参与表演和创作,让儿童真正体验到表演的乐趣。

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B 2.ABD 3.C 4.B 5.AD

二、名词解释

1.心境是一种使人的一切其他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情绪状态。

2.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突发事件引起的情绪状态。在突如其来的或十分危险的条件下,人们必须迅速地作出决定时,应激状态容易出现。

3.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简答题

1.情感与情绪虽然都是人的内心体验,但它们之间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

·1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产生的基础不同。情绪发生的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新生儿刚出生时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情绪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联。

情感则发生的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个体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才逐渐形成的,如友爱、归属感、自豪感、责任感、道德感等。情感的发生多与交往、求知、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相关联。

第二,稳定性不同。情绪一般不稳定,持续时间较短,并且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在紧急状态下的紧张恐惧等。

情感是和人们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体验形式,产生后会持续较长的时间。例如,与人交往相关的友谊感、遵守行为准则规范相关的道德感、与精神文化需要相关的美感与理智感等。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与情感虽有区别,但它们又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一个人的情绪不是在任何场合与地点都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来的,往往受到情感的制约与影响。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又在各种变化着的情绪中表现出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2.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他们的表情也日益社会化。儿童表情的社会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二是运用社会化表情的能力。

(1)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儿童与成人交往的发展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1岁作用的婴儿已经能够笼统地辨别成人的表情。例如,成人对婴儿微笑时,婴儿也会回以微笑,如果成人紧接着立即对他拉长脸,作出严厉的表情,婴儿马上就会哭起来。有研究表明,小班的幼儿已经能够辨认高兴的表情,到幼儿园中班时,开始学会识别愤怒的表情。

(2)运用社会化表情的能力

富切尔曾对5―20岁先天盲人和正常人面部表情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最年幼的盲童和正常儿童相比,无论是面部表情动作的数量,还是表达表情的适当程度,都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正常儿童的表情动作数量和表达表情的逼真性有所进步,而盲童则相反。这说明了,人类先天的表情能力只能保持一定水平,如果缺乏后天的学习,先天的表情能力就会下降。盲童由于缺乏对表情的人际知觉条件,其表情的社会化受到了障碍。

3.培养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方法有:

第一,在幼儿园中教师应以积极健康的情绪与情感感染幼儿。教师要多给予幼儿问候;在关心和抚爱中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他们的情绪情感。

·1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习题答案

第二,在幼儿园为幼儿创设愉快、友好的环境。构筑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愉快友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即硬环境;建立友好团结的集体,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软环境。

第三,对幼儿讲究教育引导的方法。包括富有情趣的愉快教育方法、把握分寸的表扬鼓励方法、讲究技巧的批评疏导方法和灵活运用的暗示、提醒方法。

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ABCD 2.C 3.D 4.D 5.ABC

6.BCD

二、名词解释

1.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

2.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

3.一般能力是指在进行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通常也称智力。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的特点包括:

第一,相对稳定性。在学前儿童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最早出现的。儿童的神经系统类型和他们的气质类型直接相关,儿童的气质类型是通过神经系统的生理机制决定的,是通过遗传获得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第二,可塑性。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他们的气质类型或行为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2.要塑造学前儿童良好的性格特征要做到:

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直接作用。有研究表明,气氛融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且能带给儿童更多的安全感,使他们更有自信,更容易融入集体生活;关系紧张的家庭氛围中,父母经常争吵并且时常有暴力行为会使儿童情绪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对别人缺乏信任,更容易发生暴力事件,离异家庭

·1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的儿童能明显反映出这些特点。

父母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对儿童性格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父亲对儿童的自制力和灵活性的发展影响显著,母亲则主要影响儿童果断性、思维水平、求知欲和灵活性等行为特征的发展。因此,家长要协同教师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

第二,加强养成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性格的开端,因此,学前教师要注意加强儿童的养成教育,以促进他们良好性格的发展,加强养成教育要做到:

首先,安排好幼儿园每一天的生活和教育工作,通过幼儿园中的生活常规和制度的训练,可以培养儿童勤劳、有礼貌、自立、关心他人和做事有条理等行为习惯,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

其次,合理组织儿童的游戏。游戏是儿童在幼儿园中的主要活动形式,对儿童性格的养成有重要作用。儿童在游戏中更易接受被人的意见,为了不被其他儿童所排斥,他们就会在游戏中有意地控制自己的性格缺点,逐渐学会与他人相处。

第三,树立良好的榜样。

成人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儿童有爱模仿的天性,因此,榜样在他们的性格塑造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总是希望自己能快快长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大多模仿父母或老师的言行,为了养成他们良好的性格特征,父母和老师就要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待周围的事物,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同伴也是儿童周围最直接的榜样,成人可以引导儿童向周围的同伴学习良好行为习惯。

此外,对于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塑造的高尚人物形象,成人也应适时诱导儿童向他们学习。

第四,善待儿童、因材施教。

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儿童学习的榜样,还要选择适宜的方式对待儿童所展现出的各种行为表现,要时刻牢记他们还只是孩子,他们还不具备成人的理性。教师了解这时儿童的性格还没有稳定,要善待每一位儿童,接受他们所表现的性格特征,不要过早给他们贴上“不良性格”的标签。

在善待儿童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于儿童表现出的积极的性格特征,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强化这些优点;对于经常表现出不良性格特征的儿童,不应责骂,而是应先了解他们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找出根源所在,再采取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3.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能力的种类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以能力所表现的不同的活动领域可以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照能力所表现出的创新程度,可以分为模仿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力还可以分为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

·14·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习题答案

4.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的。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客我的认知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态度,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监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A 2.BCD 3.AC 4.B 5.B

二、名词解释

1.亲子依恋是亲子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伴随情感关系的交往过程。

2.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3.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三、简答题

1.影响亲子依恋的因素包括:

第一,父母因素。

专断型的父母和对儿童发展抱有极高期望的父母往往采用高控制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养。而脾气温和、性格平稳的父母虽然比较容易接受孩子的行为和态度,但如果他们对子女发展抱有较高期望,则很可能成为权威型父母,而对子女将来不抱太高希望的父母,则可能会放任孩子,表现出听之任之的态度。

第二,儿童自身因素。

依恋关系是亲子双方共同构筑的。因此儿童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建立这种关系的程度。一些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早期儿童的行为特性、活动水平、挫折耐受力与生活的节律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一些儿童容易照料,与母亲关系融洽,容易接受抚慰;一些儿

·15·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童很难照料,异常活跃,拒绝母亲的亲近,不易抚慰。这主要归因于儿童先天特性尤其是气质的作用。

2.儿童的同伴交往类型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

影响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家庭因素。

亲子关系对今后的同伴关系有预告和定型的作用,而更近一些的观点则认为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儿童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不但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而且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由此可以获得一种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这种概念是儿童将来自信心和自尊感的基础,也是其同伴交往积极、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第二,儿童自身的特征。

首先,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与社交地位有密切的关系。具有强烈交往意识的儿童,经常希望能与同伴交往与同伴交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常常能获得很多交往的机会,并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儿童交往,能够解决同伴交往中的各种问题,进而成为受欢迎的儿童。反之,缺乏交往意识的儿童,不敢也不愿主动参加活动,不能掌握良好的交往技能,因而会遭到同伴的忽视甚至排挤,而他们对同伴也会表现出更多的敌意,长此以往,同伴关系得不到发展。

其次,幼儿的外貌也会影响到儿童的交往,由此影响同伴关系。幼儿初期对美好的事物会更加的关注,愿意接触美的事物和人,儿童也会认为美的事物会比不美的事物好,对于外貌端正的儿童会更能够吸引同龄儿童的关注。这种儿童的思想在幼儿初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生活环境、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和移情三个方面。

社会生活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电视媒介的影响:

第一,社会文化。社区文化氛围也是影响社会行为的重要来源。如果儿童经常生活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就会更倾向于亲社会行为;在一个把攻击行为当做维护个人利益有效手段的社会里,或在一个以武力决定个人威望的区域中,儿童热衷于攻击行为是不奇怪的。

第二,电视媒介。电视是学前儿童学习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研究表明,5岁和6岁的儿童经常观看亲社会的电视节目会增加他们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将电视中的亲社会行为运用到别的场景中去。

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主要包括:

第一,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家庭对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榜样的作用,父母自身的亲社会行为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二是父母的教养方式,这是关键因素。从目前的研究看,人们普遍认为,

·16·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习题答案

民主家庭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第二,同伴相互作用。同伴关系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伴的作用在于模仿和强化两个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对此的看法较为一致,即儿童在安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调查表明,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60%来自于同龄人,40%来自于成人。

移情的影响:移情是指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的过程。移情是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内在因素,不论是社会生活化境的影响,还是儿童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经过移情起作用。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大多都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认识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帮助儿童消除“自我为中心”,让他们试着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他们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要培养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就要做到:优化儿童的生活环境,当一个人心情愉快的时候,更容易做出利他行为,幼儿在情绪良好的时候也更乐于做出友好举动;利用移情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这种方法主要培养幼儿理解和认识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幼儿自发做出亲社会行为;利用榜样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学习和形成,主要是通过观察性的学习和模仿达到的,所以,教师和家长应以身作则,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熏陶幼儿。

·17·

目录

第一章审计概论 (1)

引导案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审计的含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审计产生的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审计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审计的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审计的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审计的种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审计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国家审计机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内部审计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会计师事务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章小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后习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I·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II·

10、小学语文经典阅读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经典题(课外语段阅读) 课外1: 暖色的梦 路边的小花在瑟瑟的寒风中 谦卑地开放了 仿佛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 纤弱的身影 投在深黑的土地上 沉默的微笑 温柔了整个世界 那几片单纯的花瓣 竟一下子使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 开了又枯萎了 路边的小花 仿佛大地做了又一个小小的梦 1.路边的小花开了,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她梦见了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如些谦卑的小花,“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认真品读诗歌,体悟诗歌内涵;仔细阅读题目,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组织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 1.如:它梦见自己装点着这个世界,人们非常喜欢它。 2.小花默默地吐露芬芳,装点自然,温暖世界,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奉献虽然很小,但她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行者。 角斜小学赵兴军课外2: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怎么整天那么欢乐?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的、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么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枚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雨丝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轰”,礼炮响了,大会就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色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湖是美的…… 1、给短文加上题目,写在横线上。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用“~~”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3、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雨中湖的什么特点? 4、文中的“礼花”指的是,“礼炮”指的是,“玉花”指的是,“掌声”指的是。 解题指导: 新大纲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如何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领悟主要精神?一是读懂短文,知道短文讲的主要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是指导学生抓住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因为一般人用文字表达思想的时候总喜欢把最为重要的东西放在开头和结尾,诸如开场白、压轴戏; 三是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 四是抓住短文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五是回答问题,答题要简单明了,答案要紧扣题目要求。

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精选

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精选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本文已用“‖”分为三段,请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带“...”的一节,你认为哪一句话更能看出巴尔扎克的武断,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海滨的夏夜 夜,来临了。是一个非常幽美的海滨的夏夜。

工程热力学例题答案解

例1:如图,已知大气压p b=101325Pa ,U 型管内 汞柱高度差H =300mm ,气体表B 读数为0.2543MPa ,求:A 室压力p A 及气压表A 的读数p e,A 。 解: 强调: P b 是测压仪表所在环境压力 例2:有一橡皮气球,当其内部压力为0.1MPa (和大气压相同)时是自由状态,其容积为0.3m 3。当气球受太阳照射而气体受热时,其容积膨胀一倍而压力上升到0.15MPa 。设气球压力的增加和容积的增加成正比。试求: (1)该膨胀过程的p~f (v )关系; (2)该过程中气体作的功; (3)用于克服橡皮球弹力所作的功。 解:气球受太阳照射而升温比较缓慢,可假定其 ,所以关键在于求出p~f (v ) (2) (3) 例3:如图,气缸内充以空气,活塞及负载195kg ,缸壁充分导热,取走100kg 负载,待平 衡后,不计摩擦时,求:(1)活塞上升的高度 ;(2)气体在过程中作的功和换热量,已 知 解:取缸内气体为热力系—闭口系 分析:非准静态,过程不可逆,用第一定律解析式。 计算状态1及2的参数: 过程中质量m 不变 据 因m 2=m 1,且 T 2=T 1 体系对外力作功 注意:活塞及其上重物位能增加 例4:如图,已知活塞与气缸无摩擦,初始时p 1=p b ,t 1=27℃,缓缓加热, 使 p 2=0.15MPa ,t 2=207℃ ,若m =0.1kg ,缸径=0.4m ,空气 求:过程加热量Q 。 解: 据题意 ()()121272.0T T m u u m U -=-=? 例6 已知:0.1MPa 、20℃的空气在压气机中绝热压缩后,导入换热器排走部分热量,再进入喷管膨胀到0.1MPa 、20℃。喷管出口截面积A =0.0324m2,气体流速c f2=300m/s 。已知压气机耗功率710kW ,问换热器的换热量。 解: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黑箱技术 例7:一台稳定工况运行的水冷式压缩机,运行参数如图。设空气比热 cp =1.003kJ/(kg·K),水的比热c w=4.187kJ/(kg·K)。若不计压气机向环境的散热损失、动能差及位能差,试确定驱动该压气机所需功率。[已知空气的焓差h 2-h 1=cp (T 2-T 1)] 解:取控制体为压气机(不包括水冷部分 流入: 流出: 6101325Pa 0.254310Pa 355600Pa B b eB p p p =+=+?=()()63 02160.110Pa 0.60.3m 0.0310J 30kJ W p V V =-=??-=?=斥L ?{}{}kJ/kg K 0.72u T =1 2T T =W U Q +?=()()212211U U U m u m u ?=-=-252 1.96010Pa (0.01m 0.05m)98J e W F L p A L =??=???=???={}{}kJ/kg K 0.72u T =W U Q +?=g V m pq q R T =()f 22g p c A R T =620.110Pa 300m/s 0.0324m 11.56kg/s 287J/(kg K)293K ???==??()111 11111m V m P e q p q P q u p v ++?++() 1 2 1 22222m V m e q p q q u p v ++Φ?Φ++水水

100篇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100篇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1.快乐与感触 依稀记得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我天天跟着妈妈到学校里玩耍,那时妈妈在学校里给幼儿班代课。课间一群比我大点的孩子们总是围着我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我手中或嘴里塞干粮的。他们一听到铃声嘴里“ 哦———” 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于是我便一人悠闲自在地在校园里溜达:一步一步地踱到东边看看美丽的花儿;爬到西边的球台上翻着晒晒太阳;听到南边教室里悠扬的歌声,于是又跑到窗户下踮着脚使劲儿地仰起头向里看;仰倦了头嘴里嘟嘟地哼着,若无其事的来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条条块块,也不知道是些什么。 如今,我已是那时年龄的四倍了,仍在这熟悉温暖的校园里,那时一切不懂的,今天都明白了。那时的快乐依在,那时的天真依在。不过现在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感悟的比那时多得多了。 清晨的校园,阳光钻透东边茂密的柳林,斑驳的光点印在绿绿的草坪上。无数只鸟儿横着或倒挂在柔柔的柳条上凑响清脆的晨曲。在通向教师办公大楼的水泥道上,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我们的老师,他们又上班去了。 当校园正中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悦耳的歌声和朗朗的读书声早已把校园装点得生机勃勃。我再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踮脚仰头地去向往了。我尽心地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享受着群体的温暖与关爱。 课间,我们三三俩俩去拉着或牵着幼儿班的那些小娃娃,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他们手中或嘴里塞泡泡糖的。有一天,我把三四个小娃娃牵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学着老师的样子摇头晃脑、指着地图比比划划地讲:“这是中国,这是长江、那是黄河……,我们的学校在这里,要记住,别忘记。看我的手好大,把一个省都罩住了。” 小娃娃们叽叽喳喳地笑个不停,我也笑得前俯后仰。 上课铃响了,我们“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那天我们进了教室,唱完了一首长长的歌,没见老师来,于是我站起来对大家说:“大家先读读书吧,我去办公室看看”。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题及答案解析《微笑》 飞机起飞前,一位乘客请求空姐给他倒一杯水吃药。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我会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好吗?” 15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了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她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空姐连忙来到客舱,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着手表说道:“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你看看,都过了多久了?”空姐手里端着水,心里感到很委屈。但是,无论她怎么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接下来的飞行途中,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空姐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空姐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并不理会空姐。 临到目的地时,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很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此时,空姐心里虽然很委屈,但是仍然不失职业道德,显得非常有礼貌,而且面带微笑地说道:“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您提出什么意见,我()将欣然接受您的批评!”那位乘客脸色一紧,嘴巴准备说什么,可是却没有开口,他接过留言本,开始在本子上写了起来。 飞机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打开留言本,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信,相反,是一封给她的热情洋溢的表扬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整个过程中,你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写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的这趟航班!” 阅读训练 一、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真诚——()理会——()特意——() 二、 根据意思写出四个带有“续”字的词语。 1、接连不断。() 2、一个接着一个。() 3、停止后隔一段时间接着进行。() 4、已经停止后又有所补充。

哈工大工程热力学习题答案——杨玉顺版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思 考 题 1. 热量和热力学能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答:热量和热力学能是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概念:热量指的是热力系通过界面与外界进行的热能交换量,是与热力过程有关的过程量。热力系经历不同的过程与外界交换的热量是不同的;而热力学能指的是热力系内部大量微观粒子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合,是与热力过程无关而与热力系所处的热力状态有关的状态量。简言之,热量是热能的传输量,热力学能是能量?的储存量。二者的联系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d d q u p v δ=+ 看出;热量的传输除了可能引起做功或者消耗功外还会引起热力学能的变化。 2. 如果将能量方程写为 d d q u p v δ=+ 或 d d q h v p δ=- 那么它们的适用范围如何? 答:二式均适用于任意工质组成的闭口系所进行的无摩擦的内部平衡过程。因为 u h pv =-,()du d h pv dh pdv vdp =-=-- 对闭口系将 du 代入第一式得 q dh pdv vdp pdv δ=--+ 即 q dh vdp δ=-。 3. 能量方程 δq u p v =+d d (变大)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 很相像,为什么热量 q 不是状态参数,而焓 h 是状态参数? 答:尽管能量方程 q du pdv δ=+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似乎相象,但两者 的数学本质不同,前者不是全微分的形式,而后者是全微分的形式。是否状态参数的数学检验就是,看该参数的循环积分是否为零。对焓的微分式来说,其循环积分:()dh du d pv =+??? 因为 0du =?,()0d pv =? 所以 0dh =?, 因此焓是状态参数。 而 对 于 能 量 方 程 来 说 ,其循环积分: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解题步骤点拨: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解题套路 题型一:归纳段意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题型二:概括中心思想 (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题型三:理解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题型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解:(1)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2.8×10-5=k ×(0.002)a (0.001)b ① 1.1×10-4=k ×(0.004)a (0.001)b ② 5.6×10-5=k ×(0.002)a (0.002)b ③ 由②÷①得: 2a =4 a=2 由③÷①得: 2b =2 b=1 (2)k=7.0×103(mol/L)-2·s -1 速率方程为 (3)r=7×103×(0.0030)2×0.0015=9.45×10-5(mol ·L -1·s -1) 3解: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7.5×10-7=k ×(1.00×10-4)a (1.00×10-4)b ① 3.0×10-6=k ×(2.00×10-4)a (2.00×10-4)b ② 6.0×10-6=k ×(2.00×10-4)a (4.00×10-4)b ③ 由③÷②得 2=2b b=1 ②÷①得 22=2a ×21 a=1 k=75(mol -1·L ·s -1) r=75×5.00×10-5×2.00×10-5=7.5×10-8(mol ·L -1·s -1) 5解:由 得 ∴△Ea=113.78(kJ/mol ) 由RT E a e k k -=0得:9592314.81078.11301046.5498.03?=?==??e ke k RT E a 9解:由阿累尼乌斯公式:RT E k k a 101ln ln -=和RT E k k a 202ln ln -=相比得: ∴ 即加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提高了3.4×1017倍 因△r H θm =Ea(正) -Ea(逆) Ea(逆)=Ea(正)-△r H θm =140+164.1=304.1(kJ/mol) 10解:由)11(ln 2 112T T R Ea k k -=得: )16001(314.8102621010.61000.1ln 2 384T -?=??-- T 2=698(K ) 由反应速率系数k 的单位s-1可推出,反应的总级数为1,则其速率方程为 r=kc(C 4H 8) 对于一级反应,在600K 下的)(1014.110 10.6693.0693.0781s k t ?=?== - ) ()(2O c NO kc r b a =)()(107223O c NO c r ?=) ()(355I CH c N H C kc r b a =)11(ln 2112T T R E k k a -=)627 15921(314.8498.081.1ln -=a E ) /(75.41046.5656314.81078.113903s mol L e e k k RT E a ?=??==??--36.40298314.810)140240(ln 32112=??-=-=RT E E k k a a 1712104.3ln ?=k k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阅读理解练习题(附答案)2012.06.30 《》 小群是个双目失明、失去母亲的苦孩子。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久,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父亲还教会了小群游泳。 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群困惑了起来。父亲再作耐心的解析:“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 以后,( )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 )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 )陌生黑暗的,( )熟悉多彩的。他懂得世界上有许多用不着看便能感受的事情。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色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了起来。 父亲听了,愣住了,半天没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小群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 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答: 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答: 作用是强调了***的气势或加强了语气。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答: 作用是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答: 作用是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答: 作用是强调了……加强语气 四、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五、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答: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答: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答: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六、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七、“××”词好在哪里? 答: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八、“××”词能不能删掉? 答: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结构动力学习题解答一二章

第一章 单自由度系统 1、1 总结求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与步骤。 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求法有:牛顿第二定律法、动量距定理法、拉格朗日方程法与能量守恒定理法。 1、 牛顿第二定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系统所受的合力; (2)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x m &&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2、 动量距定理法 适用范围:绕定轴转动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与动量距分析; (2) 利用动量距定理J ∑=M θ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3、 拉格朗日方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θ,写出系统对于坐标θ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求出拉格朗日函数的表达式:L=T-U ; (2)由格朗日方程 θθ ??- ???L L dt )(&=0,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4、 能量守恒定理法 适用范围:所有无阻尼的单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选广义坐标、写出在该坐标下系统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出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表达式 T+U=Const (2)将能量守恒定理T+U=Const 对时间求导得零,即 0) (=+dt U T d ,进一步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1、2 叙述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与步骤。 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有两个:衰减曲线法与共振法。 方法一:衰减曲线法。 求解步骤:(1)利用试验测得单自由度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并测得周期与相邻波峰与波谷的幅值i A 、1+i A 。 (2)由对数衰减率定义 )ln( 1 +=i i A A δ, 进一步推导有 2 12ζ πζδ-= ,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5篇,附答案)

一、李时珍解剖穿山甲 我国宏伟的自然科学家、医药学家李时珍,对科学研究态度十分严格,陌生的问题一定要亲自观察、实践,把它解决掉。 有一次,他看到古代出名药物雪茄陶弘景的书上说:河边有一种叫穿山甲的动物,它最喜欢吃蚂蚁。便想:蚂蚁那么笑,穿山甲是怎样吃它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来到小河边,找到一只穿山甲仔细观察。原来,穿山甲身上披着一块块的鳞片,既能张开又能合拢。 当它发现蚂蚁时,全身的鳞片都张开,放开一种分外的气味,蚂蚁闻到就往鳞片下钻。等蚂蚁爬满了,它就突然把鳞片合拢,然后钻到水利,把鳞片张开,不一会,蚂蚁全浮到水面上来。穿山甲就可以饱餐一顿了。观察后他还不放心,为了进一步证实穿山甲的确爱吃蚂蚁,他特地又到河边捉了一只穿山甲,把它的肚子切开观察,果然装了一升多的蚂蚁。 李时珍就是这样对待科学的由于他亲自观察实践修正补充了大量材料才写完了完善的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练一练 1.联系上下文解词。 (1)严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画出穿山甲吃蚂蚁的过程。 3.给第3节加上标点。 4.用“/”将第2节分成3层,写出层意。 第1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工程热力学习题集附答案

工程热力学习题集 一、填空题 1.能源按使用程度和技术可分为 能源和 能源。 2.孤立系是与外界无任何 和 交换的热力系。 3.单位质量的广延量参数具有 参数的性质,称为比参数。 4.测得容器的真空度48V p KPa =,大气压力MPa p b 102.0=,则容器内的绝对压力为 。 5.只有 过程且过程中无任何 效应的过程是可逆过程。 6.饱和水线和饱和蒸汽线将压容图和温熵图分成三个区域,位于三区和二线上的水和水蒸气呈现五种状态:未饱和水 饱和水 湿蒸气、 和 。 7.在湿空气温度一定条件下,露点温度越高说明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越 、水蒸气含量越 ,湿空气越潮湿。(填高、低和多、少) 8.克劳修斯积分 /Q T δ?? 为可逆循环。 9.熵流是由 引起的。 10.多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值比热容V c = 。 11.能源按其有无加工、转换可分为 能源和 能源。 12.绝热系是与外界无 交换的热力系。 13.状态公理指出,对于简单可压缩系,只要给定 个相互独立的状态参数就可以确定它的平衡状态。 14.测得容器的表压力75g p KPa =,大气压力MPa p b 098.0=,则容器内的绝对压力为 。 15.如果系统完成某一热力过程后,再沿原来路径逆向进行时,能使 都返回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6.卡诺循环是由两个 和两个 过程所构成。 17.相对湿度越 ,湿空气越干燥,吸收水分的能力越 。(填大、小) 18.克劳修斯积分 /Q T δ?? 为不可逆循环。 19.熵产是由 引起的。 20.双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值比热容p c = 。 21、基本热力学状态参数有:( )、( )、( )。 22、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是温度的( )函数。 23、热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 24、不可逆绝热过程中,由于不可逆因素导致的熵增量,叫做( )。 25、卡诺循环由( )热力学过程组成。 26、熵增原理指出了热力过程进行的( )、( )、( )。 31.当热力系与外界既没有能量交换也没有物质交换时,该热力系为_______。 32.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_______。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汇总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种辣椒1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 它的生长过程。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 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几天后,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到了盛夏,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 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收获的时节到了,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竟收了小半筐。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 不是真理吗?.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在下面画横线。1 2.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写出段意。 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② 、蒙蒙的小雨2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 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一个没事吧小妹妹她摔倒了飞驰而来忽然迎面一辆的士她猛地拐向路边但车把挂在树干上 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 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 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不,还不如说:”听了这话,“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你。”“噢,你的左腿——?”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 陈红陷入了沉思“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 诉了他。不一会儿,陈红的父母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那这时,只听护土小姐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告诉了他们,又说,”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离开医院了。”陈红怔住了:“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

四年级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四年级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4、路上 清晨,妈妈把我从暖烘烘的被窝里拉起来:“小功,你姥姥病了,快叫你舅舅来!” 舅舅住在离我家3里多的小村里,为了赶时间,我顾不得穿戴整齐就出了门。出门没几步,就到了农贸市场。这里的商品丰富极了,有银光闪闪的带鱼、肥壮的公鸡和母鸡,还有鲜嫩的蔬菜。顾客很多,熙(xī)熙攘(ránɡ)攘。 我正赶着路,突然看见了一位老奶奶提着沉甸甸的菜篮子一步三颤地走着。我忙上前帮她提篮子,一步一步地扶着她回家。老奶奶感激地说:“谢谢你啰!”我说:“没关系。” 时间已经6点了,我赶紧奔跑起来。由于心急,我竟和一辆自行车相撞。骑自行车的哥哥没有责怪我,反而说:“小朋友,看样子你有什么急事。快上车吧,我送你去。” 1、本文写了“我”上路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 经过: 结果: 2、照样子,写叠词。 如:暖烘烘()()()()() 3、写出表示“手”和“脚”的动作的词各五个。 表示“手”的动词如:扶 表示“脚”的动词如:跑 4、写出和“清晨”以及“赶紧”意思相近的词各四个。 “清晨”的近义词:()()()() “赶紧”的近义词:()()()() 5、本文写了“我”在路上和 这两件事,反映了人们之间的新风尚。 【参考答案】

1、原因:姥姥病了,妈妈要我去叫舅舅。经过:路上遇见一位老奶奶,帮她提篮并送她回家。后来因为心急,撞上了一辆自行车,骑车的哥哥非但没怪我,反送我上舅舅家。结果:我到了舅舅家。 5、拂晓、早晨、清早、黎明、早上……;赶快、赶忙、匆忙、连忙、急忙、马上、立刻…… 6、帮助老奶奶一个哥哥用自行车把“我”载到舅舅家互相关心 ----------------------------------------------------------- 5、山羊和狼 狼干了坏事,被狗咬伤,倒在地上,自己不能找吃的。它真想到前面的河里去喝水,可是,怎么也爬不动。 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只山羊。狼有气无力地叫着:“山羊大哥,我渴极了!请您快给我到小河里弄点水来!” 山羊望了望狼,摇了摇头说:“我不能替你去拿水。” 狼(纲刚)想发火,忽然伤口一阵剧痛,便忍住了,“我受伤了,伤势很重,一点也不能动了!(难道难到)你一点不同情我吗?” 山羊还是摇了摇头。 狼简直要哭出来了,又苦苦地(请求哀求)到:“行行好吧!山羊大哥。只要你给我一点儿水,我就可以自己去找食物了,要不我会饿死、渴死的!” “要是我给你水喝,你能够站起来了,那么,你会(毫豪)不客气地把我当食物吃了!”山羊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 1、在括号里选留一个正确的字或词,把不正确的划去。 2、画线的句子是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 3、文中加点词语“要是”,还可以用那些词来替换,请写出两个。(句子意思不变) (1)(2)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剧痛()哀求()发火() 5、短文三次山羊头部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山羊 6、这则寓言说明坏人的凶恶本性是的,我们绝不能。

工程热力学习题解答

1. 热量和热力学能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答:热量和热力学能是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概念:热量指的是热力系通过界面与外界进行的热能交换量,是与热力过程有关的过程量。热力系经历不同的过程与外界交换的热量是不同的;而热力学能指的是热力系内部大量微观粒子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合,是与热力过程无关而与热力系所处的热力状态有关的状态量。简言之,热量是热能的传输量,热力学能是能量?的储存量。二者的联系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d d q u p v δ=+ 看出;热量的传输除了可能引起做功或者消耗功外还会引起热力学能的变化。 2. 如果将能量方程写为 d d q u p v δ=+ 或 d d q h v p δ=- 那么它们的适用范围如何? 答:二式均适用于任意工质组成的闭口系所进行的无摩擦的内部平衡过程。因为 u h p v =-,()du d h pv dh pdv vdp =-=-- 对闭口系将 du 代入第一式得 q dh pdv vdp pdv δ=--+ 即 q dh vdp δ=-。 3. 能量方程 δq u p v =+d d (变大)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 很相像,为什么热量 q 不是状态参数,而焓 h 是状态参数? 答:尽管能量方程 q du pdv δ=+ 与焓的微分式 ()d d d h u pv =+(变大)似乎相象,但两者的数学本 质不同,前者不是全微分的形式,而后者是全微分的形式。是否状态参数的数学检验就是,看该参数的循环积分是否为零。对焓的微分式来说,其循环积分:()dh du d pv =+??? 因为 0du =?,()0d pv =? 所以 0dh =?, 因此焓是状态参数。 而对于能量方程来说,其循环积分: q du pdv δ=+??? 虽然: 0du =? 但是: 0pdv ≠? 所以: 0q δ≠? 因此热量q 不是状态参数。 4. 用隔板将绝热刚性容器分成A 、B 两部分(图2-13),A 部分装有1 kg 气体,B 部分为高度真空。将隔板抽去后,气体热力学能是否会发生变化?能不能用 d d q u p v δ=+ 来分析这一过程?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内容

概括情节内容 【类型】: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对策】: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都可以采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情”这一句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标题扩展法。有的文章标题本身就是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有的文章的标题罗列了文章记叙的范围、对象等,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能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曹文轩的《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讲述少年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随父放鸭而进行的孤独之旅的故事。 3.段意合并法。有的文章每段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主要写了闻一多先生两个方面的内容,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合并起来,就能得到全文的主要内容:讲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说和做的事迹。 4.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直接饮用或稍加整理,便可以抓住只要内容。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总起句:“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段经历”,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整理,就能得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的经历。 (一)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

化学动力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习题答案 1. 某放射性元素经14天后,活性降低了%。试求:(1)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2)若要分解掉90%,需经多长时间 解: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符合一级反应规律。 设反应开始时,其活性组分为100%,14天后,剩余的活性组分为100%%,则: A,031A,011100 ln ln 5.0710d 14100 6.85 c k t c x --===?-- 312 ln 2/ln 2/(5.0710)136.7d t k -==?= A,03A,0A,0111ln ln 454.2d 0.9 5.071010.9 c t k c c -===-?- 2.已知某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为某简单级数反应,给某病人在上午8时注射该药物,然后分别经过不同时刻t 测定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c (以mmol?L -1表示),得到如下数据: t / h 4 8 12 16 c/(mmol?L -1) 如何确定该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反应级数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分别是多少 解:此题可用尝试法求解反应级数。先求出不同时刻的ln c : t / h 4 8 12 16 ln c ? ? ? ? 以ln c 对t 作图,得一直线,相关系数为,所以此为一级反应,即n=1。 直线的斜率为?,则有此反应的速率常数为;半衰期1/2ln 2 7.24h t k ==。 3.蔗糖在酸催化的条件下,水解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经实验测定对蔗糖呈一 级反应的特征: 122211261266126H C H O H O C H O C H O + +??→+ 蔗糖(右旋) 果糖(右旋) 葡萄糖(左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