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传读后感2000字3篇
《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说实话,在读《马克思传》之前,我对马克思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政治课本上那些干巴巴的理论和概念。
但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走进马克思的世界时,我才发现,他的一生远比我想象的要精彩、丰富和深刻得多。
马克思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照理说,他本可以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
但他却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和挑战的道路,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为了追求真理,不惜放弃了个人的荣华富贵。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有时候为了一点小小的困难就想要退缩,和马克思相比,真是自惭形秽。
书中详细描述了马克思的求学经历,他在大学期间就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
他废寝忘食地阅读各种哲学、历史和政治的书籍,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大学的时候,也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为了准备考试或者完成论文,熬夜苦读。
但和马克思的那种纯粹出于对知识的热爱相比,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显得那么功利和渺小。
马克思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
他因为自己的观点和学说受到了当局的打压和迫害,经常被迫流亡,生活拮据。
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他和恩格斯之间的深厚友谊也让我十分感动。
他们相互支持,共同研究,一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这种志同道合的友情在如今这个功利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的那段经历。
他每天都在图书馆里查阅大量的资料,做着详细的笔记。
由于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但他依然坚持着。
他对每一个数据、每一个观点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和论证,力求做到准确无误。
有一次,他为了弄清楚一个经济数据,不惜跑了好几个图书馆,找了无数的资料,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
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深受触动。
想想自己在写作业或者做研究的时候,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想着放弃,或者草草了事,真是觉得羞愧不已。
马克思的家庭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
他的妻子燕妮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支持着他的事业。
但由于生活的贫困,他们的孩子经常生病,甚至有几个孩子不幸夭折。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关于《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1马克思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
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为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克思,一个让全世界都记住的名字,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马克思传》,在那里我们能够追寻到他的足迹,从点点滴滴的文字河流中,阅读它就好像在与一位伟人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
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生从事人类解放事业,并积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他的伟大不在于他是为自己,而是为整个人类事业孜孜不倦的工作。
他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说的那样“投入到人类事业中去吧,实现自己的价值”之前,对马克思并没有太多熟悉的了解,只感觉马克思离我们很远,他写的文章和所拥有的思想哲理都很高深。
但自从读了这部传记后,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通过朴实的文字,间单的描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了一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出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亲情的眷恋,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下面我将从马克思对工作的不懈追求,与恩格斯深厚友谊和与其妻子的爱情婚姻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马克思曾经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眼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在科学事业上的不懈努力,忘我投入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
有人说:“大学时恋爱的摇篮”,我到觉得这些都是谬论,大学其实也是一个社会,我们可以在其中学到做事,做人的道理,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要我们肯努力,肯付出,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怕苦。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3篇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马克思传记读后感既然是读后感,就只谈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没有任何理论性而言。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他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毛泽东,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
我个人从来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赏那些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有伟大的思想,从这些思想当中,能够得到我所要的,从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
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
这些是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
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
任何时候教育都是对人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纵观马克思的成长,教育对他的影响尤为重要,从开始他的父亲及朋友居佩尔牧师在宗教方面对他的影响,其理想主义的态度,反映到后期形成的共-产主义理论,即便到现在,我个人仍然认为这是超理想主义的,也是超现实主义的。
而后在大学里面对文学诗歌的极度狂热,奠定了他对爱情的态度,也是我所欣赏的,其实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请保留此标记本为矛盾的融合体,我指在爱情当中,好歹,马克思把这两者很好的统一了,最后趋于理性,于是他得到了他心爱的人。
这一点,他必须感谢他父亲和爱人对他的不断鞭策。
关于爱情,马克思晚年的生活很大程度受到了影响,在失去燕妮之后,这其中饱含着他对爱情的浪漫主义情怀,他对爱人的理解与支持的需要,他对爱人的思念,人是不可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上的,因为思想是不能孤独的。
我想在马克思的爱情形成阶段是受浪漫主义影响,而在真正得到爱情和爱情生活当中理性占了上风,因为他似乎一直忙于事业,忙于理想,然而最终他回归了,是在失去爱人之后,这也表明,骨子里面他仍然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人。
马克思传读后感2000字3篇

马克思传读后感2000字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马克思传读后感2000字一:《马克思传》读后感(1873字)卡尔·亨利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提到马克思,人们往往便想到他伟大的贡献,深刻的思想以及崇高的精神,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忽略了他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一段长达一生的友谊。
马克思于1818年5月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的家里。
青年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
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艰苦,常常靠典当维持生计,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
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的寄给马克思。
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小时,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分开之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之间的关怀还体现在时时刻刻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事业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
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便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
而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手头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
马克思传 读后感 大学

马克思传读后感大学篇一马克思传读后感大学读了《马克思传》,我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你说马克思,他这一生可真是不容易啊!我原本以为伟人嘛,那肯定是一路顺风顺水,自带光环。
但看了他的经历,我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马克思就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理论巨人,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他。
马克思的求学之路就充满了坎坷,他不断地思考、探索,我就在想,要是我处在他那个境地,可能早就放弃了。
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儿,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那个时代,他提出的理论是那么的独特,甚至可以说是惊世骇俗。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在瞎折腾,可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改变了整个世界!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有这样的勇气和洞察力吗?书中描述的他的生活状况,那叫一个艰苦。
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可他还在坚持研究和写作。
我觉得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要是我,可能早就被现实打败,找个安稳的工作混日子去了。
马克思的一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
他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和挫折,还能坚持自己的理想,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我在大学里,有时候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退缩,和马克思比起来,我这算啥呀?不过话说回来,我也在想,马克思的理论在当今社会是不是完全适用呢?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对他的理论进行一些新的解读和补充。
但不管怎么说,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路读下来,我感触颇深,真心觉得马克思太牛了!我也要像他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哪怕前路充满荆棘!篇二马克思传读后感大学嘿,读完《马克思传》,我这心里头啊,就像被扔进了一块大石头,激起了层层浪!咱先不说别的,就马克思这哥们儿的坚持和毅力,那真是让人竖大拇指!大学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挺努力的,可跟马克思一比,我这算啥呀?他为了自己的理想,那是不顾一切,哪怕穷得叮当响,也绝不放弃。
我一直在想,他到底是咋有那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也许是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也许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

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马克思传读书心得体会「篇一」看完马克思传,我惊叹马克思传奇的一生,说他传奇,为他的家庭背景,为他的深邃的思想,为他的多样的经历,也为他的勇气,也为他的博爱,也为他敢为人先的精神。
马克思出生于一个世代律师的家中,是个地地道道的普通人,甚至还有些穷,对于这点,我很能理解,穷人出身的马克思,当然对当时无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的困苦,了解的比别人深刻许多。
我不今想起我国古代也有不少未能成功的农民起义,譬如陈胜吴广起义,清末的黄巾起义。
他们的领导者也和马克思一样,是纯粹的穷人,都是因为收到压迫,采取反抗措施抵抗剥削行为的,施加剥削行为的当然是当时的国家政府,我理解的是,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国家政府确立的,对于,一些欧洲国家,像法国,英国,等欧洲众多国家,立国制度都是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他们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马克思成功了,部分我国古代的农民起义者确失败了马克思家庭虽穷,但是却是一个有知识储备的家庭,在当今看来,这样的家庭是令人羡慕的小康之家,但是那个时代,似乎金钱至上,金钱决定一切的,所以,这是他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知识氛围浓厚的家庭,为他将来律师的学习,和敏锐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然而中国古代的一些农民起义领导人,是世代耕耘,靠老天爷和政府生活的人,往往没有接受过教育,眼界也不开阔,认识到的,多是眼前利益,政府征兵赋税过重吃不消,就要反抗,为了是能够拜托重税,得以生存。
这个马克思的最初目的,可以说,是一致的。
我分析,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在此我由轻到重的说明一下:第一点,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这里的教育,不是单纯的指学校教育,书本教育,更多的是指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能力。
马克思在形成理论前和过程中,做过报社编辑,在工厂和工人一起做工,这些都为他们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求学期间,研究并总结了黑格尔的人的思想理论,也为他思想的提出有了准备。
然而中国古代的一些农民起义领导人,是世代耕耘,靠老天爷和政府生活的人,往往没有接受过教育,眼界也不开阔,认识到的,多是眼前利益,政府征兵赋税过重吃不消,就要反抗,为了是能够拜托重税。
马克思传读后感(最新12篇)

马克思传读后感(最新12篇)马克思传读后感篇1最近阅读了《马克思传》。
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
读了这本书后,激起了我对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更多作品的欲望。
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
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
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人有优缺点,马克思同样不可避免。
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
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
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
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了。
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定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
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上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
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
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
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
《马克思传》读后感(精选10篇)

《马克思传》〔精选10篇〕《马克思传》〔精选10篇〕《马克思传》篇1《马克思传》详细地记录了马克思的一生,从他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承受良好的教育开场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作为一个父亲和丈夫,而不是仅仅是一个思想家,在深爱的妻子和大女儿的先后离世后,终于安详地与世长辞,在坚守了无数岁月年华的书桌前分开了我们。
《马克思传》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记录,只有真正理解他当时的处境,你才能当时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伟大的____英雄精神,你会用你的同理心理解一个永远被驱逐的____家坚守的心;只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生活的点点滴滴,你才能体会到燕妮与马克思之间爱情的纯洁与坚决——父亲是枢密参谋官的燕妮完全可以嫁给一个上层社会人士,过上富裕而安定的生活,而她却蔑视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嫁给了一个市民阶层子弟。
多少年的贫困,多少次驱逐出境都没能使这位伟大的女性感到绝望。
所以我知道马克思的伟大绝不仅仅是依靠自己,也绝不仅仅只有他自己如此伟大,他身边的人无论是恩格斯还是燕妮,他们都是伟大的,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每一个为共产事业奋斗的人都是伟大的。
而假如我没有读过《马克思传》,我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到这些。
马克思在学术上的成就,当然是伟大的,但这本《马克思传》真正吸引我的是马克思更加伟大的奉献精神——假使他从未获得过学术上的成就,仅凭他无私的人格,他也绝对值得被我们称赞和讴歌。
我对于马克思印象最深入的,同时也是我选择马克思的原因,就是我在高中语文和政治课本上,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最后一段文字,“假如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久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一段文字读来,仍让我感到热血沸腾,这还仅仅是他在中学毕业时的想法,当然,后来马克思所做的一切,证明了他伟大的誓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传读后感2000字3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马克思传读后感2000字一:《马克思传》读后感(1873字)卡尔·亨利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提到马克思,人们往往便想到他伟大的贡献,深刻的思想以及崇高的精神,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忽略了他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一段长达一生的友谊。
马克思于1818年5月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的家里。
青年马克思就有着改
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
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艰苦,常常靠典当维持生计,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
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的寄给马克思。
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小时,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分开之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之间的关怀还体现在时时刻刻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事业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
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便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
而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
思也往往放下手头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
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工作,自己和妻子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
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了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
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
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对你的感激之情。
”在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
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由于走的时候很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
还在病床上的马克思得知,连忙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然而,与普通人之间的友谊一样,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尽管伟大,也经历了一些小插曲。
1863年,恩格斯的妻子玛丽患心脏病突然去
世。
恩格斯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将这件事写信告诉马克思,信中说:“我无法向你说出我现在的心情,这个可怜的姑娘是以她的整个心灵爱着我的。
”第二天,马克思从伦敦给恩格斯写回信。
信中对玛丽的噩耗只说了一句平淡的慰问的话,却不合时宜的诉说了一对自己的困境:肉商、面包商即将停止赊账给他,房租和孩子的学费又压得他喘不过起来,孩子上街没有衣服和鞋子。
一句话,魔鬼找上门来了……生活的困境折磨着马克思,使他忽略了对朋友不幸的关切。
正在极度悲痛中的恩格斯,收到这封信,不禁有点生气了。
这次,一直隔了五天,恩格斯才给马克思回信,并在信中毫不掩饰地说:“自然明白,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对此冷冰冰的态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给你写信。
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识的庸人在内,在这种使我极其悲痛的时刻对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谊,都超出了我的预料。
而你却认为这个时刻正是你表现你那冷静的思维方式的卓越性的
时机。
那就听便吧!”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