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造型及结构特点

合集下载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外观为五层,实为九层:每两层之间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

这座凝聚了古代匠师聪明才智和精湛工艺的木塔历经了千年风雨、多次地震甚至战争炮火的考验,仍屹立至今,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为何应县木塔能如此坚如磐石?这得从木塔的结构与斗拱的相互作用中去寻找答案。

木塔有内外两圈柱网,各层通过柱、梁、斗拱嵌套在一起而形成套筒结构。

辽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进一步创新,在结构中大量使用斜撑构件,保证了结构刚性,改变了传统的四边形体系。

由柱头枋构成的闭合木框起着圈梁作用,木塔的结构体系有如一个刚性很强的八边形套筒,其中斗拱起着关键的稳定作用。

由于斗拱系统本身是由若干小木料即斗、拱等榫接在一起,相当于许多小型的悬臂,它们能够调整倾角、平衡弯矩,因此在受到地震、炮击等异常震动时后,斗拱成为一种阻尼装置,通过斗拱榫卯间的摩擦、错位,可以消耗掉外来的巨大能量,使得木塔具有较好的抗震、抗冲击性能。

即使在现代,这也是理想的抗震结构。

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使应县木塔在受到多次地震甚至炮击之后依然屹立不倒。

应县木塔内部构造示意图木塔暗层内外槽柱网结构应县木塔的斗拱多达54种,但斗拱的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根据结构稳定和各层出檐尺度来调整斗拱出跳数与形制变化,如果说应县木塔是一篇惊世乐章,斗拱则无疑是最美妙的音符。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十处斗拱:1、一层外檐补间铺作:双杪双下昂七铺作,栌斗下用驼峰和蜀柱垫起一足材,耍头层取消,下昂尾过柱中线后被截断。

解析:应县木塔副阶次间与一层、二层的补间铺作都采用了蜀柱,并采用驼峰来稳定蜀柱,使得同一层中补间与柱头铺作高度不同,形成了美妙韵律。

除此以外,其它各层亦有补间铺作将驼峰直接垫于栌斗之下,其作用在于扩大栌斗底面,以避免普拍枋和阑额受集中荷载而被压坏。

山西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图:玉文文:叶子)

山西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图:玉文文:叶子)

⼭西应县⽊塔(佛宫寺释迦塔)(图:⽟⽂⽂:叶⼦)⼈,不过是这⼤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

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始了我的博客⽣涯。

——叶⼦题记⼭西应县⽊塔(佛宫寺释迦塔)2016年9⽉15⽇⼭西应县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塔。

建于辽清宁⼆年(宋⾄和三年公元1056年),⾦明昌六年(南宋庆元⼀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1961年被列⼊中国⾸批国家重点保护⽂物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是现存最⾼的⽊结构楼阁式佛塔。

全塔整体架构所⽤全为⽊材,没⽤⼀根铁钉,全塔共应⽤54种⽃拱,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拱博物馆"。

国家⽂物局对释迦塔的评价是,现存世界⽊结构建设史上最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最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个时代经济⽂化发展的⼀部"史典"。

应县⽊塔与意⼤利⽐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奇塔"。

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的⽊塔。

释迦塔塔⾼67.31⽶,底层直径30.27⽶,呈平⾯⼋⾓形。

全塔耗材红松⽊料3000⽴⽅⽶,2600多吨,纯⽊结构、⽆钉⽆铆。

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舍利。

释迦塔于辽清宁⼆年(1056年)建成,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和尚奉敕募建,⾄⾦明昌四年,增修益完。

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料敌之⽤。

永乐⼆⼗⼀年(1423年),明成祖率军出师宣化,给予南侵的鞑靼、⽡剌部以有⼒回击。

回京途中,驻跸应州。

挥笔书写了"峻极神⼯"四字。

此匾于万历四⼗⼀年(1613年)五⽉重装。

明正德⼗⼆年(1517年),鞑靼⼩王⼦犯阳和(⼭西阳⾼),掠应州。

明总兵王勋迎战,被困于应州。

明武宗率师援应。

⼗⽉,两军在应州⾎战六天,⼩王⼦败退。

这次决战,给鞑靼⼀定的打击,从此,边境安宁了⼏年。

应县木塔结构浅析

应县木塔结构浅析

应县木塔结构浅析作者:张林琳乔璐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年第03期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它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年代最早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木结构楼阁式宝塔。

1961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朔州应县木塔(全景)。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现高为65.86米,塔底直径以木柱外接圆计算为33.15米,呈平面八角形,塔身全部用木材建造,各层均设内外两槽。

有明层五层及明层间设平座层(暗层)四层,实际上是九层高耸木结构建筑。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内外槽均有8个弦面,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以柱、柱间叠枋和斗拱形成弦向平面构架,在角柱处交汇,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在内外槽的径向,以内柱、外柱和梁栿及斗拱组成空间构架,内槽内供奉佛像,外檐柱内为游人空间。

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右图就是应县木塔的实体照片,可以看出有以下建筑特点:二层以上各层均以斗拱挑出平座并设置栏杆供人登临凭栏远眺,塔身逐层向内递收,上部高达十余米的相轮铁刹耸立,造型优美,轮廓线变化富于韵律感,塔身雄壮巍峨,挺拔向上,稳如泰山,正如古人赋诗赞曰:远观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

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

塔内各层均塑佛像。

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

《应县木塔》阅读附答案

《应县木塔》阅读附答案

《应县木塔》阅读附答案应县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创造了一个木结构建筑近千年不倒的神话的同时,还是一个昭示前人建筑艺术极致的精品。

木塔最令人称奇的是其设计的精巧,全塔上下除了砖石塔基和铁制塔刹外,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有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卯榫互相咬合固定在一起。

木塔屹立近千年而不倒,其结构之固堪称一绝。

应县文物旅游局原局长马良和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介绍,木塔采用的是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而平面分为内槽和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亦靠各种木料纵横连接,这就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

同时,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

叉柱造就是将上层柱的底部十字开口,插在下层柱上的斗拱之间,而且上层柱向内退进半个柱径,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不是刚性连接,当遇到大风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构件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可以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调整变形的作用,构成了木塔建筑的柔韧性。

据专家考察统计,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其种类之多可谓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集大成者,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

人们参观木塔时就可看见木塔内外檐下的各式斗拱,一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之风采。

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说,我国古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多次实地研究的结论是:这种“刚柔相济”的结构共同造就了应县木塔卓越的稳固性,也正是木塔的这些建筑特色成就了木塔如今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佛塔建筑的地位。

小题1:文章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应县木塔的特点?(2分)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

(3分)小题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的同时,又强调了应县木塔小题4: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请设计一条广告语来引导人们保护木塔。

(3分)参考答案:小题1:结构坚固,千年不倒(1分);金用木材,设计精巧(1分)。

一注考试复习重点28-塔

一注考试复习重点28-塔

隆兴寺慈氏阁:同上,只是底层正面伸出副阶,其他三面为缠腰周匝腰檐,与上不同。堂阁型构架。为疏朗像前空间,底层采用减柱造减去两根内柱。正中置木雕慈氏立像,头部及背光伸到二层,形成了楼层空井。
三、天津蓟县独乐寺:
始建于唐,辽代重建,现存辽代建筑为山门及观音阁。其余殿屋均明清重建。主轴线上依次布置山门、观音阁、佛殿、法堂,四周环绕庑廊,东西庑上对峙建阁 山门,辽代,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建在石砌台阶上,平面分心槽式样。两次间中柱间垒墙分为前后间,当心间中柱安两扇板门。 殿堂型构架。柱子收分小,但有显著侧脚。阑额出头垂直切割,未用普拍枋。梁架上仍用叉手、托脚。柱头五铺作,双抄偷心造。补间一朵,于斗子蜀柱上外出华拱两跳托挑檐檩,第二跳华拱是耍头。内出华拱四跳,第二跳为耍头尾,第三跳为撑头木尾。彻上明造庑殿顶,举高约1/4。屋檐伸出深远,斗拱雄大,台基较矮,脊尾邸吻形制遒劲,形成庄严稳固的气氛。与后面的观音阁空间关系处理得很好。
四、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仁寿塔:
始建于五代,木构,南宋改为石建,具石阶及勾阑的八边形台座(须弥座式样),八角形 ,5层,设塔心石柱,全部花岗岩石建,塔身每面都以木兼柱划分为3间,一三五层正面开门,斜面设龛。二四层正面设龛斜面辟门。转角都置圆倚柱,中间隐出阑额无普拍枋。一二层又出棹幕枋。斗拱用五铺作双抄偷心造,补间一二层每面两朵,以上均一朵。各层设平座及勾阑。我国石塔中最高的一对塔身粗壮
三、江苏苏州报恩寺塔:
南宋,八角形副阶周匝,9层 ,塔外壁、回廊、塔心壁、塔心室 ,木外廊砖塔身 。塔身为双套筒式砖砌结构。外壁各层施木构平座、腰檐。底层引出砖砌柱额,每面分三间,四面当心间开门,门侧用木兼柱,塔内用瓜楞柱及圆梭柱,柱下有石礩。内檐斗拱五铺作出双抄,或以单抄托上昂。柱头铺作用园栌斗,补间用讹角斗,内转角用凹斗。

佛宫寺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

学院:信息学院系别;信电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02班姓名:毛燕飞学号;3021131037佛国寺释迦塔释迦塔(应县木塔)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 距大同约70公里。

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塔今已历940多年,经狂风暴雨、强烈地震、炮弹轰击,寺内大部分建筑已毁,唯此塔依然屹立在黄土高原之上,巍峨之势不改,是中国现存唯一的一座木塔。

此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

立体造型塔为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楼阁式,总高67.31米。

塔身矗立在一个大型砖石基座之上,基座分两层,下层方形,上层八角形,高4.4米。

该塔每层之间平座内设一级暗层,致使塔身实为9层。

附阶周匝,正南面辟门,塔底层直径30米。

2层以上皆设斗口挑出平座钩栏。

每层柱间装隔子门。

各层柱头上施斗口悬挑塔檐,檐上覆盖布筒板瓦,顶层为八角攒尖屋面。

铁制塔刹雄伟壮观,瑰丽精巧。

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的平座与走廊,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上造型优美的塔顶、塔刹,真有顶天立地的气势!结构塔身构造是逐层立柱,柱间口额贯联,纵横施以梁枋,其间有斗口垫托,夹层撑设斜材,自下至上逐层叠架而成。

每层随塔身内外设柱子两周,遂致各层构成塔室、围廊和平座。

每面分隔3间,有门额、立颊、地口结成框架稳固柱身,围廊绕塔室形成八面排列的桁架。

各层外檐柱上下之间的衔接,有斗口和草口承托,上层柱根较下层柱向内收进半径,既可形成塔身外观轮廓收分的曲线美,又可保持上下层柱的稳定。

塔身斗口依其部位、结构和形状分类,达54种之多,可谓集中国古代建筑斗口之大成。

塔身梁架是承重塔体荷载的骨架。

1~4层外槽用乳口和草乳口内外贯固,内槽南北向用六椽口两道,各角抹角口一根,两根六椽口间用三缝足材枋相联,两六椽口当心又施一单材枋顺口连接。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华夏之光——应县木塔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华夏之光——应县木塔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华夏之光——应县木塔作者:暂无
来源:《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15年第2期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佛宫寺内,塔高67.31米,相当于20层楼房的高度。

塔平面呈八角形,底面直径达30.27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应县木塔与埃及金字塔、意大利比萨斜塔、法国埃菲尔铁塔齐名,其建筑与艺术堪称天下奇观。

木塔最巧妙之处就在于斗拱的运用。

斗拱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建筑形式,基本构件是十字交
叉的拱和它下方的垫木—斗。

这些基本的斗拱组合体再按照一定形式和规格层层叠合,向上挑
出和扩展伸开,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斗拱组合体,习惯上称为“一朵斗拱”。

斗拱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
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由于斗拱之间不是钢性连接,所以在受到
大风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以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调
整变形的作用。

据统计,应县木塔的斗拱有54种之多,共计416朵,汇集了历代建筑中斗拱的所有形式,被称为古代建筑的斗拱博物馆。

一朵朵斗拱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将佛塔的内涵充分予以表现,难怪古人会留下“远观擎天柱,近视百尺莲”的绝妙佳句!
(本栏目合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文图提供:耿娴陈康)。

应县木塔:文化瑰宝250

应县木塔:文化瑰宝250

应县木塔:文化瑰宝250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有一座举世瞩目的建筑——应县木塔。

这座木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应县木塔全称为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 年)。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这座木塔高达 6731 米,底层直径 3027 米,呈平面八角形。

其外观雄浑壮美,内部结构精巧复杂。

从建筑结构上看,应县木塔的设计巧夺天工。

它采用了筒中筒式结构,将内外两圈柱网通过梁枋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

这种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木塔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而且,木塔的斗拱设计更是精妙绝伦。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构件,在应县木塔中,斗拱的种类多达54 种,堪称中国古建筑斗拱的博物馆。

这些斗拱不仅具有结构上的支撑作用,还起到了装饰的效果,使木塔更加美观大气。

在建筑材料方面,应县木塔全部采用了木材。

这些木材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质地坚硬,耐久性强。

为了保证木材的耐久性,古代工匠们还采用了特殊的防腐处理技术。

尽管历经了近千年的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的考验,应县木塔依然屹立不倒,这充分证明了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和建筑材料选择的精准。

应县木塔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极为丰富。

它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塔内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佛教文物,反映了当时佛教在中国的盛行和发展。

同时,木塔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也体现了辽代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念。

从塔身上精美的壁画、雕刻,到塔内的佛像造型和布局,都展现了辽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座木塔的建造过程也是一个传奇。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建造这样一座高大而复杂的木结构建筑,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然而,古代工匠们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精湛技艺,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杰作。

他们的精神和创造力,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应县木塔的存在,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文化史、宗教史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结构造型及特点
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构塔式建筑。

塔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楼阁式,总高67.31米。

顶层为八角攒尖顶,刹高9.91米。

木塔雄伟壮观,瑰丽精巧,体态和谐,雍容大方,在艺术构图上有着相当严密的几何关系,迷宫一样的木构架将结构机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即使从今人的眼光看,也具超群的魅力
宫寺院整个中轴在线由南往北依次爲山门、释迦塔、大雄宝殿。

寺院前部东西两侧还有钟楼和鼓楼,后有东西配殿、厢房。

佛宫寺内除释迦塔爲辽代原物外,其余皆爲明清建筑。

木塔在设计和施工上匠心独具,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套筒空间框架。

上层柱脚插在下层柱头的枋上,并向内递收,形成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

全塔在结构上没用一个铁钉子,全靠构件互相铆榫咬合。

在观感上呈现出神圣庄严之美,就建筑技艺上,所有讲述中国建筑史的论著几乎都会以大篇幅来介绍应县木塔,已然成为中国塔刹建筑代表。

塔的暗层,内外槽柱之间的梁用斜撑连接,成八角筒式内外槽框架,增强了构件的整体性。

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被世人称爲“斗拱博物馆”。

因此,应县木塔被古人誉爲“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一层南北开门,四周设有回廊。

塔内各层装有木制楼梯,游人可拾级而上。

二层以上都设有平座栏杆,形成回廊,供游人凭眺。

目前因为考量到木塔年代久远,为维护木塔完整性,只开放游客参观至二层。

塔内各明层内都有塑像,共计26尊。

其中一层回廊内佛坛上有一座高约11米的释迦牟尼金身塑像,保存完好。

塑像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

门洞两侧的墙壁上绘有天王、金刚及佛门弟子等壁画。

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层内槽门额壁板上的三个女供养人,人物体态匀称,面容丰满,神情安详,衣著华丽。

据有关专家考证,他们是倡建木塔的三位皇后,从左至右依次爲;仁懿皇后萧挞里(小说里的萧太后)、宣懿皇后萧观音、钦爱皇后萧耨斤。

古往今来,观瞻应县木塔是一大乐事,历史上不少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佛门弟子尽兴游览之余爲木塔挥毫泼墨,留下赞美绝句,塔上因此存下51面珍贵牌匾,其中明成祖朱棣题的“竣极神工”、明武宗朱厚照题的“天下奇观”笔画苍劲凝重、神韵连贯、婉媚娟秀,爲绝代珍品。

应县木塔历经千年沧桑,遭受过无数的天灾人祸,居然能够“雷击不焚、强震不倒、战火不毁"。

元代以后,应县曾发生过十余次较强的地震,其中六级以上就有三次,房毁人亡,木塔却安然无恙。

1926年军阀混战时,木塔中弹200余发,至今弹痕可见而她仍巍然屹立。

木塔之所以寿命绵延,除其本身结构坚不可摧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大型维修共有六次。

1974年到1982年的大整修,先后补替更换了楼板、楼梯、围栏,加固二、三层大梁,归整加固了塔基,补塑了文革中被毁坏的各层塑像,并油饰了外部所有的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