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阅读附答案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真题2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真题2一、判断题1. 首都经济的“三、二、一”产业的发展格局尚未全面形成。
正确答案:B[解析] 首都经济的“三、二、一”产业的发展格局已全面形成。
2. 北京地区最早的鉴于历(江南博哥)史文献记载的城市名称当属商周时期的燕,蓟古城。
正确答案:B[解析] 北京称燕、蓟是周武王时期分别分封大臣召公于燕,分封帝尧后人于蓟,不是商朝的。
3. 大同市介于内外长城之间,山环水抱,古称平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正确答案:A4. 祁县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有“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晋国大夫祁奚,唐代集诗与画为一体的王维,近代民族工业先驱渠本翘等。
正确答案:A5. 中国万里长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正确答案:B[解析] 中国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6. 盘山以“上盘之松,中盘之石,下盘之水”闻名,乾隆曾感叹道:“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
正确答案:A7. 西安古城的双林寺有“小敦煌”之称。
正确答案:A8. 应县木塔是我国最早的古塔。
正确答案:B[解析] 济南的四门塔是我国最早的古塔。
9. 因特产优质葡萄酒,山东省的烟台有“美酒海湾”之称。
正确答案:A10.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和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外贸基地,是中国第一大城市。
正确答案:B[解析] 上海市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外贸基地,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不是北京。
11. 大兴安岭山间保留有完好的原始森林,树种多样,被誉为“天然的森林博物馆”。
正确答案:B[解析] 阿里山被称为“天然的森林博物馆”。
12. 雷州有纪念十位谪居和贬迁来雷州的十贤祠,历史上,雷州被誉为“天南重地”。
正确答案:A13. 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元,又有“三官”之称。
这是由于道教吸纳了传统的民间信仰中对天、地、水和自然崇拜,奉天、地、立三官为主奉人间福祸的天神。
正确答案:A14. 被誉为“中国的雕塑”的北京特色工艺品是指北京面人。
正确答案:A15. 藏族的三大节日是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五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题序罚球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恳请在以下横线上核对出来古诗文名句。
(自由选择其中6句,严禁多挑选)①牧人驱犊抵,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②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③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⑤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⑥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⑦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⑧杜牧《赤壁》一诗中蕴藏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杜甫《春望》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质朴而圆润的徽剧带着泥土与流水的芬芳,以它独有的民间艺术与民俗风情,唱遍了江南的山水楼台,也唱遍了徽州的街闾巷虎牙。
在悄然推移的光阴里,无人知晓就是谁泼了砚台的古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锦秀山河漫润在潮湿的水墨中。
沿着河流追sù古徽州苍郁的历史,还有那些铺卷而来的徽州民风,在kuàn来锏娜松中获得一种坚实与淡定的快乐。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下适当的汉字。
(3分后)悄然()追sù()kuàn()达.(2)文中存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就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恰当读法就是“________”。
2023年最新的应县木塔阅读答案9篇

2023年最新的应县木塔阅读答案9篇教学目标:应知: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不同造型特点的塔,各种不同的意义和用途。
应会:学会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自己设计并拼出塔的造型,用各种线条对塔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材内容:本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塔,三座建筑风格各不相同的塔,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塔这一建筑形式,启发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塔,深入了解塔的历史、文化继而增进对家乡的热爱。
书中选用的3幅学生作业学生根据自己记忆完成的作品,塔中的装饰包含着二年级学生对塔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用简单的形状表现出来或设计一座有创意的塔。
教学难点:根据塔的造型特点进行表现和装饰,能够表现出塔的雄伟。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通过游戏“拼图比赛”的导入激发孩子们对造型设计的极大兴趣。
也解决了低年级学生对造型的把握欠缺的难题。
课件展示开扩了孩子们的视野,拓宽了思路。
使孩子们了解更多中外不同的塔的文化和人文知识。
课件中展示对塔各种造型的总结,加深了孩子对造型组合的理解。
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孩子们对各种造型的线条有一个认识和了解并利用实例学会装饰自己的塔建筑。
教学媒体设计课件课堂展示运用。
实物投影仪课堂展示运用。
教学过程[游戏导入]1. 做游戏:咱们一起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神秘信封,里面有你熟悉的形状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三角形,请用5分钟的时间摆一摆,看一看谁能拼摆出塔。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拼贴作品(学生展示拼好的塔造型老师点评)2. 展示课件:让我们来看看实际生活的塔和和我们自己拼出的塔有什么不同?出示课题:《雄伟的塔》课件展示:中外著名塔图片,应县木塔、北海公园白塔、云南大理三塔、上海电视塔、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二七纪念塔。
教师讲解中外名塔的特点和用途。
我们来对照一下自己的他和这些塔的不同?[知识延伸]1.课件展示塔的每个部位名称和用途塔基、塔身、塔刹2.课件展示各种塔造型的概括图长方形、梯形、三角形、五边形3.分析自己的宝塔属于什么造型?并用画笔将你的宝塔缺少的部分补出,使其完整。
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说明文)(含答案)

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说明文)2020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8分)石狮为什么不像石狮①行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我们常常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石狮,有的面目狰狞,龇牙咧嘴;有的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在很多旧时的宅院、园林、寺庙前,石狮是必不可少的镇宅之物。
可是,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它们时,往往都不敢确定它们是“狮子”。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②这需要从狮子的来源讲起。
狮子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对于中原地区来说,狮子是外来之物。
中原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狮子化石,传世文献中也没有任何关于狮子诞生于古代中原地区的记载。
③目前最早能见到“狮子”身影的文献为《汉书》,那时它作为贡品传入中国。
“明珠、文甲、通厚、翠洞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
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从《汉书中可大致看出,在张骞通西域之后,狮子开始传入中国。
当然,在西汉之前没有关于狮子的文献记载也不能说明狮子没有出现过。
④先秦时期有关于“狻麑”这种动物的记载,《穆天子传》中提道:“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尔雅》也描述了这种动物“狻麑,如貓,食虎豹”。
从这些描述我们可以发现,狻麑与狮子有很多相似之处:跑得很快、凶猛异常。
但是狻麑又是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所以难以分辨狻麑到底存在于现实中还是只存在于神话中。
⑤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即便有狮子作为贡品进入中原,那么数量也不会很多。
因为古代虽然开通了丝绸之路,但交通仍然极为不便。
要远程运送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避开粮草问题不说,路上需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就是一大难题。
⑥可见,这样的进贡很难发展其规模,再加上这样的猛兽抵达京城之后,民间的工匠、艺术家很少有机会见到一面,所以这与它们存在于传说中,在本质上没有很大的区别。
⑦除了上述原因导致我们现在看到的石狮在外形上更像传说中众多神兽的结合,反而不像狮子之外,随着朝代变迁,石狮的神韵与狮子有所出入也是一大原因。
应县木塔阅读练习及答案

应县木塔阅读练习及答案《应县木塔》阅读材料应县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创造了一个木结构建筑近千年不倒的神话的同时,还是一个昭示前人建筑艺术极致的精品。
木塔最令人称奇的是其设计的精巧,全塔上下除了砖石塔基和铁制塔刹外,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有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卯榫互相咬合固定在一起。
木塔屹立近千年而不倒,其结构之固堪称一绝。
应县文物旅游局原局长马良和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介绍,木塔采用的是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而平面分为内槽和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亦靠各种木料纵横连接,这就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
同时,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
叉柱造就是将上层柱的底部十字开口,插在下层柱上的斗拱之间,而且上层柱向内退进半个柱径,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不是刚性连接,当遇到大风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构件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可以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调整变形的作用,构成了木塔建筑的柔韧性。
(据专家考察统计,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其种类之多可谓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集大成者,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
)人们参观木塔时就可看见木塔内外檐下的各式斗拱,一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之风采。
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说,我国古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多次实地研究的结论是:这种“刚柔相济”的结构共同造就了应县木塔卓越的稳固性,也正是木塔的这些建筑特色成就了木塔如今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佛塔建筑的地位。
《应县木塔》阅读题题目1.*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应县木塔的特点?(2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
(3分)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的同时,又强调了应县木塔()4.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请设计一条广告语来引导人们保护木塔。
部编人教版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密 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部编人教版版2020—2021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题号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推崇.(c óng) 枢.纽(sh ū) 遒.劲(qi ú) 胸中丘壑.(h è) B .匀称.(ch èn) 桥墩.(d ūn) 簇.拥(ch ù) 亭台轩榭.(xi è) C .残损.(s ǔn) 摄.取(sh è) 轧.扁(y à) 长途跋涉.(sh è) D .嶙峋.(x ún)黏.土(ni án) 纤.维(qi ān) 摩肩接踵.(zh ǒng) 2.下列加点的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句意表达的一项是( )(3分)A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B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C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D .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写文章最忌提笔就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文章全无脉络可言,要做到胸中有丘壑.....,一气呵成。
B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容易生病,儿童医院门前车水马...龙.,看病的人真多。
C .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不动声...色.。
D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遐迩....,“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4.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3分)这个四合小院,家家的窗户低矮,是老式对开的方格玻璃窗。
__________________①屋里简朴干净,桌柜上摆着整齐的碗杯,小罐子里插着几双筷子。
《木德参天》阅读答案

《木德参天》阅读答案木德参天新中国成立前,在华北地区,有一首民谣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说的是华北比较有名的几处名胜。
民谣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人们拿它当儿歌教孩子,但很少有人注意歌谣中说的这些文物。
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人听到这首民谣后惊喜异常,立即将它记到了本子上,这个人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梁思成听到这首歌谣后,对传说中的“应州塔”朝思暮想,寝食难安。
他急于知道塔的情况,每天把它挂在嘴上。
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系统的建筑史学,中国古代建筑也没有系统的名录,甚至中国建筑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都还是一个谜。
那时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还没有发现一个,而存世的宋代营造法式还有许多晦涩难懂的地方,如果真的可以找到一座唐宋之间的辽代木建筑,那会帮助人们抓住中国建筑史中许多重要的关键。
看到木塔实物照片后,更坚定了梁思成亲自拜见木塔的决心。
1933,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同事刘敦桢、莫宗江及一位仆役,由北京起身来到山西大同。
他们的任务是考查大同的善化寺、华严寺、城内钟楼以及东西南三座城楼,然后去应县考察木塔。
下了火车后,他们又坐了6个小时的驴车,才到达应县。
在离城大约还有5英里时,梁思成突然发现,前面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那就是应县木塔。
年9月4日在一篇文章里,梁思成写道:“当我们到达离城大约还有5英里的一个地方的时候,我蓦地看到在我前方山路差不多尽头处,在暗紫色的背景上有一颗闪光的宝石——那是在附近的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
当我们到达这座有城墙的城市时天已黑了,这是在盐碱地上一个贫穷的城镇,城里只有几百家土房子和几十棵树。
但它自夸拥有中国至今仅存的木塔……就像一个黑色的巨人,俯视着城市。
”他们不禁叫绝。
在后来的文章中,梁思成谈到木塔,还情不自禁地写道:“这塔真是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大兴区2020-2021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参考答案

大兴区2020-2021年度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测试卷答案语文2021.01一、基础·运用(共13分)1.(1)答案:B(2分)(2)答案:①搏②博③勃(共3分,每空1分)2.(1)答案: D (2分)(2)答案: A (2分)3.答案: C(2分)4.答案: B(2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一)(共5分)5.欲辨已忘欲言6.东风不与周郎便7.学诗谩有惊人句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共5分。
共5空,每空1分)(二)(共6分)9. ①敌军兵临城下,我军严阵以待(能准确体现本联诗句中的战事状况,得1分)②只见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共2分,紧扣艺术细节,抓住“燕脂”和“紫”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从视觉方面描摹画面)③“红”或“红旗”(1分)10.答案:D(2分)(三)(共7分)11.①答案:B(1分)②答案:A(1分)12.【甲】╳原因:“年且九十”一句中“且”的意思是“将近”,而不是“超过”。
【乙】╳原因:“聚室而谋”一句中“室”的意思是“家人”,而不是“全村人”。
(共2分。
【甲】【乙】各1分,判断不得分,判断和原因都正确得1分。
)13. 答案示例:宋濂面对读书难、从师难、请教难等诸多困难,借书抄书天寒不怠计日以还;百里从师色恭礼至,最终学有所获,体现了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共3分。
写出愚公精神的具体内涵得1分,结合文本分析得2分)三、名著阅读(共6分)14.答案示例一:隧蜂勤劳,恪尽职守,为集体操劳一生的优秀品质令人赞叹。
年轻的隧蜂中日忙碌,繁育后代,进进出出有条不紊。
年老的隧蜂一丝不苟地守在洞口前,抵御入侵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答案示例二:蜣螂爱推粪球,球很重,它又倒着走路,一路上是非常艰难的,往往会出现球滚落下坡的情况。
可是蜣螂从来不气馁,它总要经过很多次的努力,才能把大球推到目的地。
它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县木塔》阅读附答案
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创造了一个木结构建筑近千年不倒的神话的同时,还是一个昭示前人建筑艺术极致的精品。
木塔最令人称奇的是其设计的精巧,全塔上下除了砖石塔基和铁制塔刹外,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有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卯榫互相咬合固定在一起。
木塔屹立近千年而不倒,其结构之固堪称一绝。
应县文物旅游局原局长马良和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介绍,木塔采用的是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而平面分为内槽和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亦靠各种木料纵横连接,这就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
同时,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
叉柱造就是将上层柱的底部十字开口,插在下层柱上的斗拱之间,而且上层柱向内退进半个柱径,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不是刚性连接,当遇到大风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构件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可以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调整变形的作用,构成了木塔建筑的柔韧性。
据专家考察统计,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其种类之多可谓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集大成者,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
人们参观木塔时就可看见木塔内外檐下的各式斗拱,一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之风采。
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说,我国古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多次实地研究的结论是:这种“刚柔相济”的结构共同造就了应县木塔卓越的稳固性,也正是木塔的这些建筑特色成就了木塔如今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佛塔建筑的地位。
小题1:文章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应县木塔的特点?(2分)
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
(3分)
小题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的同时,又强调了应县木塔
小题4: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请设计一条广告语来引导人们保护木塔。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结构坚固,千年不倒(1分);金用木材,设计精巧(1分)。
小题1:有钢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1分);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1分);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具有柔韧性,能避免受外力而变形(1分)。
小题1:列数字(1分),斗拱形制之多样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2分)。
小题1:略
小题1: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应县木塔特征即可。
小题1:研读具体片段,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
小题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作答时要结合
语境具体回答。
小题1:广告语要体现产品的性能优点,有宣传力度,语言简洁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