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全面升级,实现汽车产业“中国梦”
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思路与举措

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思路与举措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营经济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在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环境不公平等。
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路和举措,以期为我国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将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其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探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思路和举措,包括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支持等,以期促进民营经济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规模不断壮大,民营企业数量众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然而,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民营企业在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缺乏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较高,制约了其发展壮大。
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也面临诸多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激发其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者:苗圩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01期【摘要】建设制造强国,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提质增效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支撑。
要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完善政策措施,不断营造制造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中国制造制造强国自主发展【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指出,坚持制造兴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这是党中央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任务十分艰巨。
《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未来五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中央对制造业战略定位的新认识,体现了中央重视实体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新动力的坚定决心。
第一,建设制造强国,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调整,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试图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谋求新一轮竞争有利位置。
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新调整和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挑战,我们必须前瞻部署、主动应对,在新一轮全球竞争格局中赢得主动权。
创新驱动、科技领先—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认识

创新驱动、科技领先—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认识创新驱动、科技领先,已经形成了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其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创新驱动和科技领先。
首先,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来看,它与西方现代化不完全相同,既包含了西方现代化的一些特点,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
与西方强调个人主义、重视市场经济不同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更注重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更加强调政府的指导与干预。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创新驱动和科技领先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近年来全球经济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中国意识到了创新和科技领先的重要性。
针对国内创新与科技水平相对欠缺的情况,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例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大研发投入等。
这些政策的落实,有效地提升了国内的创新与科技水平。
其次,创新驱动、科技领先不仅仅是一种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基础性能力,它对于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提高国家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崛起的道路中磕磕绊绊令我们认识到,经济的大小与国家综合实力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经济与创新驱动及科技领先的合力才是强国之基。
创新驱动与科技领先可以在许多方面得到体现。
比如在工业制造领域,中国的新兴科技企业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上拥有新机遇。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公司正在积极开发更加高效的电池技术,并且增加尝试并购和扩张。
在互联网领域,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断地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向新的高度发展。
此外,在军事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卫星等高科技领域,中国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断提升科技实力,拥有更强的国际话语权。
最后,创新驱动和科技领先的推动,教育也是其中的重点。
在中国,教育在创新驱动和科技领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培养创新人才,是关系到未来创新能力的根本。
因此,中国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不断地增加创新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科技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撑。
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

27 -
33 -
50 比2015年下降18%
比2015年下降22% 比2015年下降23%
64 比2015年下降34%
比2015年下降40% 比2015年下降4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2
65
73
79
第三章 任务和重点
战略任务和重点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 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 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异曲同工
苗圩表示:我们仔细分析了德国提出来的“工 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可以说,从大 的方向上来说,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二者 相同的地方,就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 进行结合,或者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结合, 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发展。
工业4.0的发展历程
2013年
0.88
2015年
0.95
2020年
1.26
2025年
1.68
比2015年提高2个百 比2015年提高4个百 分点 分点 7.5左右(“十三五” 6.5左右(“十四五” 期间年均增速) 期间年均增速) 70 72 82 8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
绿色发展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
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 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的技术 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 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 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 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 业,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 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 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 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 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 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 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备、 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 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 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躬身谋发展 实干开新局

躬身谋发展实干开新局作者:凌纪伟来源:《中国名牌》2021年第10期金秋九月,叠翠流金。
为期两天的2021中国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于9月17日在哈尔滨落下帷幕。
这是一次提振东北全面振兴的信心之旅,这是一次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想涤荡。
共聚松花江畔,年会硕果盈枝。
一批院士、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纷至沓来,一场场思想交锋启迪智慧,一系列项目考察签约落地,一个个案例征集、智库研究成果、倡议行动启动或发布。
立足全球视野,年会紧紧围绕“奋进‘十四五’ 开创新格局”主题,为企业融入新发展格局探路,为深度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献策。
问道太阳岛,奋进新征程,大家的信心更强了,干劲更大了,精气神更足了。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统筹考虑国内外形势、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近日发布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企业白皮书(2021)》显示,产业力量是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力军,对加快构建具有高水平自立自强、内外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宫喜祥在致辞中说,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敢为天下先”是企业家的宝贵品质,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的态势下,企业家更需要也应当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者、奉献者。
立足新发展格局,东北振兴迎来新突破。
日前,《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
有了这份“施工图”“时间表”,东北振兴翻开新篇章。
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在致辞中表示,“十四五”时期,哈尔滨将当好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支点、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充分释放省会城市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第一产粮大省,自然条件独特,“国之重器”云集……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黑龙江人的自信来自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民营经济是实现龙江经济高效发展重要力量,我们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给大家放心投资、安心兴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本文有删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以平均24.5%的速度高速增长,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整车产销量已经超过500万辆,全年预计可超过2000万辆。
伴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得以迅速发展。
在这种市场规模下,目前我国大约有35万余家汽车维修企业,其中有25万家仅是换换机油、换换三滤的“路边小店”,相对正规的维修厂有10万家左右,而为这35万家维修店或者企业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商有70余万家。
这么看来,在我国无论是维修厂还是零部件供应商都拥有庞大的数量。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本摆脱了过去那种数量多,规模小,质量差的格局,制造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形成了为国内整车厂供货配套的体系;其次,部分企业已经具备自主开发和系统供货的能力,开拓了海外市场进入了国际采购体系,出口量逐年增长;但我国零部件产业仍相当分散,在如何摆脱同质化竞争,实现更高的质量生产,并向价值链的上端迈进,进而自主研发以扩大自主产能,提高品质竞争力,是行业实现健康增长的关键。
随着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领域最大的蛋糕。
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迎来爆发期。
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预计在未来五年里实现每年20%以上的增长。
在新车需求继续推动乘用车销量的同时,售后市场将会成为零部件行业新的增长引擎。
当前汽车行业正面临巨大的技术变革与产业变革,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倒逼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对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做出调整和改变。
根据行业预测,中国乘用车2013-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7%,新车销量到2018年将达2500万辆。
而在国内2002-2013年的汽车保有量中,0-3年车龄的乘用车达到了5690万辆,其中约有90%的车辆在保修期内。
从目前来看,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潜力巨大,但本土零部件企业却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境地。
现阶段汽车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几乎绝大多数为外商合资或独资零部件企业垄断,中国零部件企业出路在何方,成为眼下产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技术奇瑞中国梦——奇瑞发布企业新战略和新品牌形象

转 变 和 国 际标 准产 品开 发 体 系 精益 标准 ) 三个部 分组 成。
: ^
●
■‘’- ■’ຫໍສະໝຸດ 奇 瑞 发 布 企 业 新 战 略和 新 品 牌形 象
4
月 1 6日 .一 场 主 题 为 “ 技术 ・ 奇 瑞 ・中国梦 ” 的奇瑞 汽 车企 业 新战 略
和 新 品牌 形 象 发 布 典礼 隆 重 举 行 。此 次 发 布 会 上 ,奇 瑞 汽 车
向外 界正 式公 布 了 企业 未 来 三 阶 段 的 战 略 目标 , 即 : 2 0 1 3 — 2 O 1 6年 ,稳 固在入 门级 汽车 市 场 的 领 先 地位 ,成 为 中 国最 好 的 品牌 汽 车 企 业 ;2 0 1 6 —2 0 2 0
车 企 业 。产 品 主 要技 术 性 能 达
奇瑞 多 年来 在技 术领 域 的 长 、 总 经 理 尹 同 跃 以 感 性 的
到 国际 一 流水 平 。根 据 奇 瑞 未 积 淀 可谓 首 屈 一 指 。从 其 累计 语 言 描 述 了 自 己 的梦 想 : “ 自 来 着力打造 “ 一个奇瑞 品牌” 获得近 6 0 0 0项 技 术 专 利 就 可 1 9 9 7年 进 入 汽 车 行 业 以 来 , 的 品牌 战 略 ,奇瑞 将通 过 对 现 见 一 斑。 奇 瑞 早 在 2 0 0 6年 就 奇瑞 人 便 矢 志 不渝 以打造 民族
T r ' H N O L OO Y’ C H E R Y・ T H E c H I N
占 圭
年 达 到 主流 跨 国汽 车企 业 的 体 系能 力 ,产 品 主 要 技术 性 能 达
到 国 际标准 水平 ; 2 0 2 0年后 成 为具 有 国 际竞 争 力 的世 界 级 汽 的建 立。 在 发 布 会 上 .公 司 董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