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 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与建议浅析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与建议浅析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与建议浅析摘要:中国加入WTO后,汽车业跨国巨头纷纷盯住了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合资品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都期待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战略是:培养自主品牌;激活原先品牌;加强技术研发,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汽车集约化之路;选择最优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现状;品牌战略加入WTO后,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经济贸易合作越来越广泛、深入。

各国均想通过外贸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汽车工业则成为发达国家谋求这种需求的一个突破口。

拥有较高品质的汽车品牌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无形中增加了该汽车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

消费者购车时,在关注性价比的同时,还会关注品牌,这也正是欧、美、日汽车长期充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原因,外资品牌、合资品牌不断吞噬着我国汽车自主品牌,逐步使我国汽车品牌边缘化。

一、我国汽车品牌的现状及问题1.竞争日趋激烈外资品牌、合资品牌和自主创新品牌之间进行激烈角逐。

2009年自主品牌轿车厚积薄发,国内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21.7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67%。

2.市场需求结构发生改变乘用车需求同期增幅大大超过轿车增幅,增速分别为4%和3.75%。

2009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发展势头都不错,但乘用车的市场需求更加大。

3.集约化趋势不断增强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大,不少重点企业的生产达到或接近了规模经济,因此产业集中有了明显提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产量占全国总销量的24.85%。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的汽车品牌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国外品牌,这类品牌都归跨国公司所有,国内合资企业只有使用权,一般是完全引进国外技术且主要是中外合资企业所生产的,这类为国产乘用车的主流。

第二类是自主品牌,要么是完全掌握知识产权,要么是品牌上的自主,技术上仍为引进。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03
国际合作与竞争将更 加激烈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汽车行 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 企业需要加强与国际汽车巨头的合作 与交流,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 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
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智能化与网联化、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创新与技术突 破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汽 车行业有望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04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环保与能源转型挑战
排放标准升级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着越来越严 格的排放标准。为了符合这些标准,汽车制造商需要不断 提升发动机技术和燃油效率。
走出国门
中国汽车制造商也需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 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等方式,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
03
技术交流与合作
国际间汽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将有助于中国汽车行业迅速掌握先进技术
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升级。
政策与监管环境展望
产业政策支持
政府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 购车补贴等,以推动汽车消费和产业升级。
竞争态势
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自主品牌 与合资品牌共同竞争,推动了产品 质量的提升和价格的合理化。
行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行业地位
汽车工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经济增长、就业、税收等方 面具有重要贡献。
国际影响力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于全球汽车市场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市场的消费趋势和 政策法规变动往往引起国际关注。同时,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也逐 渐提升,拓展了海外市场。
智能化与网联化监管

浅谈我国汽车业自主品牌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我国汽车业自主品牌的困境与发展
域 ,0 4 我 国 自主 汽 车 品 牌 市 场 份 额 仅 为 1 7 , 且相 当 20 年 5% 并 8

自 主 品 牌 ,将 使 我 国 沦 为 世 界 名 牌 纯 粹 意 义 上 的 ” 工 车 间 ” 加 .
部 分 车 型 还 是 引 进 国 外 技 术 。 虽 然 2 0 年 1 6 自 主 品 牌 而 我 们 的 所 得 仅 是 以 自然 资 源 和 人 力 资 源 的 大 量 耗 费 为 代 价 的 05 ~ 月
代价 。
我国 汽车自 主品牌发展的必要性
由于 5 O年 来 我 国汽 车 工 业 主 要 以载 货 车 的 生 产 为 主 .因
只有建立 与发展 自主品牌 ,我 国汽车企 业才可 能拥
有促使企 业长远发 展的核心 竞争力
产 业 的 竞 争 包 含 了 产 品 竞 争 、 格 竞 争 、渠 道 竞 争 和 品 牌 价
自主品牌可使 我国汽车 企业获取 更高溢价
品牌 是 产 品 战 略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部 分 . 能 拥 有 高 知 名 度 的 而 生 存 、发 展 ,是 因 为 我 国政 府 在 关 税 、进 1配 额 和 外 资 准 入 谁 : 3
品牌 . 谁将可 以获得高溢 价。 界市场营 销学权威 菲利普 . 世 科特 条 件 上 对 本 国市 场 的 管 制 . 随 着 这 些 壁 垒 的逐 渐 降 低 及 消 失 . 勒 曾宣称 :品牌 工作是一 门艺术 .是 营销 的奠基石 。各 种 品牌 缺 乏 自主 品 牌 的我 国 汽 车 企 业 将 失 去 在 市 场 开放 的 条 件 下 生 存 在市场 上具有 不同的市场地 位及价值 . 顾客将 为一个强 大的知 的 基 本 能 力 .对 外 国 品 牌 的 依 赖 必 将 导 致 其 独 立 能 力 的 丧 失 。

浅析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u d g l产业研究
浅析我 国汽车 工业 自主品牌 发展现状
张 文嘉 陕西 师 范 大 学 国际 商 学 院 7 1 O 0 6 2
摘要: 从远 古时候 , 我 国的制 车 业就是一 个集 大成的 手工业体 系, 世界 上 第一辆 “ 车” 、第一辆 “ 计程 车” 、 第一
甚至 不 能得 到 国人 自己的认 可 。 自8 0 年 代起 , 在 国家鼓励 自主 创新 的 大背景下 。吉利 、奇瑞作 为 自主 品牌 的先行 者, 已经 开始 发展 自己的核心技 术 , 自主 研发新 车。 关键 词 : 手工业体 系; 自主 研 发 ; 核 心 技 术 中国汽车产业在2 0 0 9 年开始就成为了国内四大明星产业之一, 发 展速度超越了家电行业, 但是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 能源危机、新能源 的研发等问题又对国内汽车市场展开了一系列的考验。汽车业是工业 很多技术的集成, 无论是管理的难度、技术的难度, 还有对最终消费品 市场的一种把握 , 是一种充分竞争的。如今的国内汽车市场面临着许 多竞争和挑战, 所以国内汽车的发展还要经历许多的挑战。
1 9 5 3 年中国汽车开始起步 , 1 9 5 3 年到1 9 7 8 年中国人创建了一系列的 自主品牌如解放、东风、跃进、黄河、红旗等, 但产量很低。1 9 7 8 年 引进国外技术, 形成合资企 业, 1 9 s 4  ̄后政府决定发展轿车。1 9 8 6  ̄前 , 中国轿车 —直呆在5 O [ x 】 台左右, 1 9 8 6  ̄突破_ _. 万台。 8 0 年代初期 , 部门 主管提出 “ 以市场换技术”的产业发展思路。永市场换技术加快国内 汽车工业的发展 , 尽量缩小距离, 发展自主的品牌 , 因为每—个品牌都 有它 自己的祖国, 代表这它 自己民族或国家的利益。 ( 一) 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1 9 5 3 年到1 9 5 8 年为中国汽车 自主品牌 的创建时期; l 9 5 8 年到1 9 8 4 年为 自主品牌的发展时期 , 1 9 8 4  ̄第一家合 资企业在北京诞生 ; 2 0 世纪8 咩 代 中期为对外开放阶段, 此阶段把轿车 作为重 发展项 目。之后, 诞生了一大批合资企业。 近年, 国内汽车 品牌异常活跃, 像吉利刚刚收购沃尔沃酒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不 仅吉利, 像奇瑞、比亚迪、夏利等车品质也逐步提升 , 这预示着中国自 主品牌的发 ^ . 了—个 决速发展阶段。 ( 二)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指的是获得创新能力和 自主竞争的优势 的路径。 东风汽车就加深了对 自主创新的理解: 自主出创新是在 自 主 掌控下, 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 形成体制、机制和产品、技术上的竞争 , 并形成持续的竞争能力。创新不仅是指技术上的创新 , 还包括管理机 制和商业模式。自主创新 的目标时: 控制价值链的核心部分— 建立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发展策略研究摘要: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揭示了自主品牌发展四个方面的薄弱环节,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汽车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策略:提高汽车自主品牌技术竞争能力、供应链竞争能力、质量竞争能力、服务竞争能力,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发展策略一、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状况品牌是一种综合符号,是产品或者机构的重要标识,是人为创造的特殊性,用来表述其所指代事物的气质和内涵。

汽车自主品牌是指建立在自主开发基础上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都归国内汽车企业资本所有的品牌。

据中国汽车行业协会统计,2006年我国汽车累计生产727.97万辆,累计销售72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32%和25.13%。

2006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哈飞、华晨和吉利。

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605.2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87%。

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的销量以51.3%的增长率领先于合资品牌36.3%的增长率,2006年全年自主品牌轿车销售了98.28万辆,轿车市场占有率为25.67%,自2005年以来,奇瑞、吉利、华晨、长城前后推出了自己的发动机,自主“造芯”一时风光无限。

作为技术要求更高的自动变速箱,吉利率先研制成功并开始出口海外,标志着中国汽车在技术研发上又前进了一步。

2006年9月21日,华晨汽车与欧洲HSO汽车贸易公司签订了3000辆中华轿车出口欧洲的合同。

在中国汽车出口海外的历史上,这笔买卖可谓意义深远。

在汽车安全、排放要求最为苛刻的欧洲市场,中华轿车的顺利进驻预示着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找到了一个新的坐标。

2006年11月在北京结束的第九届车展展出的572辆乘用车中,自主品牌约占三分之一,比例之高创历届车展之最。

我国汽车“三大”企业都展出了自己研发的自主品牌汽车。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车的新形 象 ; 留 自主品 牌汽 车的主要 优 势 , 保 注重创 新等
相 应的对策。
关键词 : 车; 汽 自主品牌 ; 状及 发展 现 中图分类 号 :7 3 0 文献标识码 : F 1. 5 A 文章编号 :0 5 9 3 2 0 5 0 6 — 5 0 — 1X( 0 9 0 — 0 6 0 )
讨论 。
收 稿 日期 :0 9 0 —1 20— 3 0


翻回 靠自立囿围的■状及发■研究
王 长贵 , 曹智英
(. 1 景德镇 陶瓷学 院, 江西 景德镇 3 30 ;. 3 0 1 2昌河 飞机工业公司 , 江西 景德镇 3 30 ) 3 0 1
文摘 编 号 :0 5 9 3 2 0 )5 0 6 一 A 1 0 — 1X( 09 0 — 0 6 C
的发 展速 度 , 我 国成 为真 正 的汽车产 业 大 国 , 使 解决 我 国汽车 自主品牌 中存 在 的问题 已是迫在 眉睫。 笔者 就我 国汽 车 自主 品牌存 在 的问题 , 相应 的对 策做 了 及
些探讨 和研 究 。


我 国 汽 车 自主 品 牌 的 含 义
在 “ 么样 的汽 车才 属于 自主品牌 汽 车” 什 的问题 t, 国家 还没有 出台具体细则予 以规范 。 是 , 发 但 国家 改委正在 商讨汽 车行 业 自主品牌 的具体概 念 。 目前 就 情况来看 , 在汽车行 业里有 一些关 于汽车 自主 品牌 的
摘 要 : 国汽 车 自主 品牌近 几年 有很 大发展 , 也存 在缺 我 但
乏 自主开发的核 心技 术能力 ; 自主品牌档 次偏低等 问题 , 为此应采 取提 高汽 车设 计和制 造水 平 ;提 高 自主研 发能 力; 用高起 点 自主创新模 式 ; 采 以品质促销 量 ; 立 出口汽 树

2023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浅析

2023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浅析

2022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浅析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销量增速持续走高,虽然低基数是重要缘由,但高达25%以上的增速仍旧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从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2022年8月销量状况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增速达30%,在市场渗透率越来越高的SUV市场,哈弗H6销量稳居榜首,广汽传祺GS4紧随其后,销量前十名中自主品牌占据五席。

自主品牌在2022年可谓大放异彩,除了销量上榜的车型,新车型艾瑞泽5、博越、荣威RX5、H7等车型的关注度也很高,充分说明自主品牌的实力在提升。

我国的乘用车市场经受多年快速进展期,增长高峰期已过,轿车市场已进入相对成熟期,增速平稳。

SUV接替轿车,今年增长势头不减,近几个月销量增速超过40%。

尽管如此,SUV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从长期看,SUV终将像轿车一样进入红海市场。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强大的外资品牌中突围,必需走差异化路线。

令人很欣喜的是,一些自主品牌正摒弃过去同质化低成本竞争模式,开头走精细化路线,细心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且收效不错,开头挤占部格外资品牌的A级车型。

如吉利旗下的SUV博越,形状酷炫,配置也较高端,品质基本达到合资品牌水平,驾驶质感甚至超过许多合资车型。

还有广汽传祺即将推出的GS8、长城汽车新推出的H7等。

过去我国汽车产业走的是市场换技术的路线,其实并不是很胜利,自主品牌集中于低端,中端以上几乎全是外资品牌的天下。

近年来自主品牌的崛起让我们看到盼望。

经过最近几十年的进展,汽车底盘、发动机等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技术演进的节奏放缓,这给自主品牌企业留下追逐的空间,不少自主品牌车企对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等技术已基本把握。

还有许多因素在加快自主品牌追逐外资品牌的脚步。

比如,近几年消失的互联网企业造车风潮,这给汽车制造这一传统行业注入生气。

互联网造车有些像2000年的互联网,最终胜利的可能寥寥无几,但这个过程本身将极大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进展,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自主品牌汽车是指由中国本土企业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的汽车品牌,这些品牌在国内市场上日渐崛起,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力量。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汽车认可度的提高,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趋势逐渐明显。

目前,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已经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从2010年开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到2019年已经
达到了51%。

其中,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占据了国内市场的26.3%,自
主品牌SUV市场份额更是达到了63.2%。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汽车配备了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技术,例如蔚来、小鹏等企业已经在市场上推出了纯电动汽车,并且在技术上也不断地进行升级和改进。

此外,自主品牌汽车还在外观设计和车内配置方面加强了与国际知名品牌的竞争力,例如长城汽车的哈弗H6已经成为
了国内SUV市场中的热门车型。

然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自主品牌汽车在品牌认知度和品质口碑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多样性不足,缺乏明显的品牌特色和个性化设计,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最后,自主品牌汽车在供应链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总体来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面对很多
挑战和问题。

未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品牌形象和品质口碑,加强供应链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乘用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办学学院校外学习中心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年月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小轿车逐渐不再以尊贵和奢侈品的身份出现在国人的面前了,而是走进千家万户,真正实现了轿车的根本价值,交通和运输。

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才正是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国际汽车业跨国巨头纷纷盯住了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中国汽车市场,因此合资品牌汽车应运而生,占据着中国国产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巨大份额,而此时自主品牌也在合资品牌的影响下,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学习,引进和吸收的蛰伏后,迅猛发展起来,形成了今天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百花齐放的局面,更形成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激烈竞争的汽车市场。

但由于我国自主品牌起步较晚,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技术由其是发动机制造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很大,国内乘用车市场主仍然被合资和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大部分市场利润由外资瓜分。

在造车技术过于依赖外资,销售利润被外资掠走的情况下,怎样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已然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需要深思并极力改变的重大问题。

本文以如何促进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为研究目的,通过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自主品牌发展的瓶颈,再总结并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最后从某些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促进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最终能与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同台竞争,甚至占据到中国汽车市场的绝对份额,实现中国的汽车经济。

关键词:国产汽车,自主品牌,品牌战略,发展模式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 研究方法 (1)2国内外汽车发展研究现状 (2)2.1什么是自主品牌 (2)2.2国外汽车发展现状 (2)2.3国内汽车发展现状 (3)3国产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4)3.1没有核心技术,产品结构不合理 (4)3.2.国产汽车产业规模小,分布散 (5)3.3国产汽车产业人才匮乏 (5)4 国产汽车自主品牌战略发展建议 (6)4.1加强技术研发,调整产品结构 (6)4.2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6)4.3产业人才培养跟上步伐 (7)5 结语 (8)参考文献 (9)1绪论1.1 研究背景回眸中国轿车工业走过的历程,可以概括为自立自主、合资开发及合资开发与自主研发并争三个阶段。

中国的轿车制造开始于1985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当时“大跃进”的精神激励下,白手起家,克服重重困难,于1985年5月12日成功制造出东风牌71型中级轿车,同年8月1日又制造出CA72型红旗高级轿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此后,上海、北京等地都相继制造出轿车。

此阶段中国轿车产量少、品种单一、生产工艺落后、成本高、油耗高等问题,远落后于几乎与中国同时起步的日本和韩国。

1984年国务院在北戴河召开中国汽车发展专题会议,重点讨论轿车工业发展。

就在这一年中国汽车迎来了第一轮合资浪潮,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南京依维柯、广州标致等冲击了中国汽车市场。

2001年开始,合资品牌得到快速发展,跨国汽车公司加快布局中国市场。

以红旗、奇瑞、吉利、奔腾为代表的民族轿车品牌也在我国汽车市场形成一股新生力量。

国产汽车品牌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我国目前也成为举世瞩目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国产汽车的核心技术依然依赖进口,国产汽车品牌的认可度依然很低,因此进口车与合资车占据了国内较大的市场比例,汽车产业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1.2 研究意义西方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体系,优秀的自主品牌代表了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工业实力,是一个民族的骄傲,在国际竞争中才会取得优势地位,才会成为真正的汽车工业大国。

而优秀的自主品牌依赖卓越的汽车核心技术,因此发展汽车核心技术仍然是未来较长时间我国汽车人重要的研究课题,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国产汽车的发展才有了自己的灵魂。

而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又依赖汽车人才素质的提高,只有汽车人才得素质达到了国际水平,我国汽车产业才能在核心技术上真正独立,才能在国际领域拥有自己的自主品牌,汽车产业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1.3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与国外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的汽车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得出各国汽车发展的不同特点,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找到学习对方的发展优点,规避对方发展的瓶颈,少走弯路的方法,从而指导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

2国内外汽车发展研究现状2.1 什么是自主品牌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快速发展,学术界、企业界对什么是自主品牌及如何打造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有过不少的争论和探讨,但对自主品牌所蕴藏的内涵尚没有十分清晰的认识。

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深并结合我国的经济利益与安全来看,自主品牌首先应当是在汽车核心技术上拥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即汽车的发动机制造,汽车底盘的生产和调校,整车的生产焊接等皆由自己掌控。

自主品牌并不意味着所有零部件都由我国生产,在工业全球化的今天,大宗商品的构件可能来自世界各地,但核心技术必须掌控在国产汽车企业的手里。

国产汽车也不一定必然在国内生产组装,我国汽车产业今天已取得较大的发展,跨国公司将来也必然是我国自主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形式。

国产汽车自主品牌可以是一个符号,一个标志或者一个概念,但要深入国民的内心,能得到国民的认可,能让国民辨别自主品牌的标志。

也许自主品牌并不代表着最先进的技术,最合理的调教,最扎实的组装,但却能代表着一种具有民族文化的工业产品,能代表优质的服务。

自主品牌应该是一个综合体,是集汽车的生产,销售以及服务都带有民族气息的元素符号。

2.2国外汽车发展现状美国是世界汽车工业强国。

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流。

纵观美国汽车业的历史和现状,可以找出其发展的特点和经验。

首先是实现产业化,1908年福特和其同事们,借鉴了前人流水生产过程和互换性的设计思想,以大批量低成本推出了作为汽车发展史上里程碑的T 型汽车,高节拍大批量的流水线生产的T型车的出现,使汽车成为大众耐用消费品;同时也为汽车产品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可能。

从那时开始,汽车工业才有条件发展为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和宏大的产业规模的世界性成熟产业。

其次工人技术素质高,美国的汽车工业经济技术素质很高。

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素质的经济技术指标包括:生产集中度;专业化协作水平;生产的规模经济性;人均装备率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

德国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德国七分之一的就业岗位、四分之一的税收收入来源于汽车工业,汽车工业是德国最强大的出口行业。

德国拥有极其发达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和销售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德国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部件生产是汽车生产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可以说德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体系为德国整车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德国汽车在全世界范围的优秀的销售业绩,在很大的程度上归功于完整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

第三德国汽车业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反映了德国在世界汽车生产网络的中心角色以及在研发中的核心地位。

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可以说明这一点。

1994~2004年,汽车业的就业人数上升了14%,而薪水增长的员工则上升了40%。

在这群人中,大学毕业生的增长比例特别高。

根据联邦就业服务部的就业研究所提供的数据,1993~2003年,34.3%的大学生毕业进入汽车业工作。

其中,供应链产业吸收的大学生的比例格外高,增长了近40%。

[1]日本是位居世界第三的汽车生产大国,汽车产业是支撑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首先强调产品细节的“磨合”,为制造出一台高品质和高性能汽车,从设计开发到整车下线,不断关注整个流程中的每一道环节,确保每一步工作的细致与精确,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修正,以确保将优质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中,这正是日本汽车产业的特点。

其次重视现场生产工序的“改善”,日本汽车厂商擅于对源自生产一线的经验进行进一步提炼,再将其运用到此后的生产活动中。

为不断提升产量和质量而形成的“改善”理念,不仅在一定范围内节约成本,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

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自我挑战精神,广泛深入地植根于每一家日本汽车厂商的生产经营理念之中。

2.3国内汽车发展现状迅猛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全球战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厂商都已进入中国,市场份额的争夺也日趋激烈。

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同比增长0.84%和2.45%,比上年分别回落31.60和29.92个百分点,产销增速为13年来最低。

其中,乘用车产销1448.53万辆和1447.24万辆,同比增长4.23%和5.19%;商用车产销393.36万辆和403.27万辆,同比下降9.94%和6.31%。

中汽协统计显示,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11.22万辆,同比下降2.56%(如扣除出口,国内销量同比下降5.4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42.23%,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37个百分点。

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78个百分点。

[2]根据新华信对中国主要厂商市场份额的研究表明:2014年德系品牌占据近国产乘用车市场的26.4%,目前其市场占有率仍位列第一,中国自主品牌20%左右,美系则是稳扎稳打,韩系品牌表现抢眼,尤其是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各自在小型和紧凑型轿车市场上突飞猛进,所占市场份额为8.5%左右。

[3]对于自主品牌而言,目前其在国内汽车市场上还处于弱势。

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大多在中、低端市场比较活跃。

但是,随着未来能源紧张和交通拥挤的矛盾加剧,特别是农村广大地区经济的发展,中、低端仍会有大批用户,自主品牌企业在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3、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都成为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

3.1没有核心技术,产品结构不合理国产汽车在汽车核心技术上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汽车发动机的研发和制造上,目前我国的汽车发动机技术上较西方发达国家落后,发动机的稳定性,油耗,耐用性等方面都不及发达国家的发动机技术,合资汽车使用的多是国外发动机,因而合资汽车我国并没有完全的独立的知识产权;第二,汽车底盘的调教上,底盘调校指的是通过对汽车底盘的调试,改进然后再用改进过的底盘进行实验,得出汽车在过弯,颠簸路面,湿地,冰雪路面等严峻的非正常路面的行驶数据,从而得出汽车在调校或改进过后的数据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