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沟通管理制度

信息沟通管理制度
信息沟通管理制度

信息沟通管理制度

1、制定制度的目的

为了加强各个部门的信息沟通工作,及时、准确的完成信息传递,以确保信息沟通的通畅。

2、信息管理原则

2.1及时

2.1.1信息管理人员应适时地记录、收集出现的各种信息。

2.1.2信息管理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加工并传递给有关部门。

2.2真实

信息管理人员在收集过程中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加工过程中必须防止和减少各种干扰,保证信息不失真。

2.3适用

信息的处理必须适合项目管理的需要,便于利用。

2.3.1收集阶段。信息必须完整。

2.3.2加工阶段。必须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传输和利用。

2.3.3传输阶段。必须本着项目的要求和情况,选择相应的高效的媒介手段。

2.3.4存贮方面。应对信息进行分类、登记、编码等工作,使档案能便于今后的查询和利用。

2.4经济信息的处理必须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

2.4.1要求以最低的费用获得更多的信息。

2.4.2要求以最低的费用获得更有价值和有效的信息。

3、信息收集

3.1信息收集原则

3.1.1信息源开发要广。要从全面联系来认识事物,在信息收集上,就必须广辟信息来源。

3.1.2信息流行的分析要加强,信息流向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应对信息作科学分析,从中抓住内在的必然联

系。要把握住信息流向,及时收集信息。对重大信息变动,应早做准备,具备主动性。

3.1.3信息量值的区分要准确。应将量值大的信息作为收集的重点。

3.1.4信息收集的主动性要增强。收集者应主动、自觉,培养积极主动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

3.2信息收集

3.2.1制定计划。收集之前,要根据所需信息的内容、范围和时限作出安明确步骤,并在数量、时间、作用、

种类上加以具体限定。

3.2.2信息识别。收集真实的、有用的、关键的信息,减少信息处理工作;信息管理人员必须根据意义、作用、

时限、流速和需要,有选择地收集信息、识别信息。

3.2.3信息检验。对信息进行严格的正确性检查,防止信息尤其是数据有差错、重复和遗漏。

4、信息传递

信息的传递必须及时和准确,避免因传递迟缓或失真造成的决策失误、组织失控与指挥失利。

4.1信道畅通。一是除去不必要的环节,层次设置应合理;二是在每一层次或环节中,接收、反馈、中

转的职责要分明。

4.2传递如实。不论是接收或传递,都应实事求是,保证信息可靠,不能任意取舍或歪曲。

4.3体制健全。这包括组织系统和法制健全,统一指挥、依法行政、令行禁止。

5、信息存贮

5.1建立数据的逻辑组织,按数据的内在联系和使用方式,组合成合理的结构,以便存取。

5.2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和介质,并对载体采取如加密等保护措施,以防丢失、盗用和破坏,保证其机密性和

安全性。

双向沟通伴随反馈过程,使发送者可以及时了解到信息在实际中如何被理解,使受讯者得以表达接受时的困难,从而得到帮助和解决。为此,要做到:

5.2.1为项目成员提供多种渠道,能随时提出心中的疑问

项目经理应该提供渠道,保证每个成员能顺畅地提出意见并得到答复。沟通时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在语言沟通时辅之以表情、手势;又如会议结束时有个纪要,与会人员在回去口头传达汇报时兼有纪要,就可使会议精神更完整地被会外人员所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沟通的整体效应。

5.2.2管理人员应亲自向所属成员传达管理层的目标

传递资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而是一个提出和采纳意见的过程。很少有什么建议一提出来就立刻被大家接受,这中间包括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主张进行测试,提出新主张,再测试,直至达成协定等一系列内容。

5.2.3定期匿名调查,了解成员对项目、管理人员的看法

管理人员在汇集调查结果之后,就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员工的关注点,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积极付诸实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