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技术定位技术原理
GPS_百度百科

GPS_百度百科一、GP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GPS,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技术。
它由一系列的卫星、地面控制站和用户设备组成,能够准确测量地球上任意点的位置坐标,并提供导航、定位等功能。
GPS的原理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卫星发射的信号、接收器接收的信号和测量时间。
首先,GPS系统中有24颗卫星(包括备用卫星),它们通过人造卫星轨道在地球上的分布。
这些卫星以恒定速度绕地球旋转,每颗卫星每天都会固定几次跟踪站的位置,并通过无线电信号发送卫星的位置信息。
其次,GPS接收器位于地面或者其他移动设备中,用来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
接收器会接收到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并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来计算接收器到每颗卫星的距离。
通过将这些距离进行三角测量,GPS接收器能够确定接收器所在的位置。
最后,GPS接收器需要测量时间来确定信号传播的速度,并精确计算出定位信息。
GPS接收器内置一个高精度的原子钟,用来测量信号传播的时间。
接收器通过比较卫星发射信号的时间和它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信号的传播时间,从而得出定位信息。
二、GPS的应用领域GPS的应用广泛,涵盖了几乎所有与位置有关的领域。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主要的GPS应用领域:1.车辆导航和交通管理:GPS可以实时导航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提供最佳路线和交通信息,并帮助交通管理部门监控交通流量和疏导交通。
2.航海和航空:GPS已经成为航海和航空领域的重要工具,可用于船舶和飞机的导航定位、航线规划等。
3.军事应用:GPS最初是作为军事导航系统而研发的,现在仍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用于战术导航、目标定位、军事通信等。
4.地质勘探和测绘:GPS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地球表面位置坐标,因此在地质勘探、测绘和地质灾害预警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5.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测:GPS可以用于监测大气湿度、气压和大气延迟等数据,从而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测和环境监测。
gps定位原理是什么

gps定位原理是什么
GPS定位原理是什么。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卫星进行定位的技术。
它可以精准地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位置,并且能够提供准确的时间信息。
GPS定位原理主要是通过卫星发射信号和接收器接收信号来实现的。
首先,GPS系统由一系列卫星组成,它们围绕地球轨道运行,每颗卫星都会定期发射信号。
这些信号包含了卫星的位置和时间信息。
接收器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能够计算出卫星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其次,GPS接收器至少需要接收到三颗卫星的信号才能进行定位。
因为在三维空间中,确定一个点的位置至少需要三个坐标。
当接收器接收到至少三颗卫星的信号后,它就能够通过计算卫星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另外,GPS接收器还需要考虑卫星信号传播的时间。
由于信号传播的速度是已知的,接收器可以通过测量信号传播的时间来确定
卫星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通过测量多颗卫星的信号传播时间,接收器就能够确定自己的位置。
除了三维定位外,GPS还可以提供高度信息。
当接收器接收到四颗以上的卫星信号时,它就能够进行高度的定位。
这是因为四颗卫星的信号可以提供接收器所在位置的三维坐标,再加上卫星的高度信息,就能够确定接收器的高度。
总的来说,GPS定位原理是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和时间。
通过测量多颗卫星的信号传播时间,接收器就能够实现精准的三维定位和高度测量。
这种定位原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地理测绘、军事等领域,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GPS定位原理和简单公式

GPS定位原理和简单公式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是一种通过卫星系统来测量和确定地球上的物体位置的技术。
它利用一组卫星围绕地球轨道运行,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确定接收器(GPS设备)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
GPS定位原理基于三角测量原理和时间测量原理。
1.三角测量原理:GPS定位主要是通过测量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GPS接收器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得知信号的传播距离,进而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接收器的位置。
2.时间测量原理:GPS系统中的每颗卫星都具有一个高精度的原子钟,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信号中的时间信息,利用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之间的差值,计算出信号传播的时间,从而进一步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简单的GPS定位公式:1.距离计算公式:GPS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测量信号传播时间得到。
假设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为r,光速为c,传播时间为t,则有r=c×t。
2.三角测量公式:GPS定位是通过测量与至少4颗卫星的距离,来计算接收器的位置。
设接收器的位置为(x,y,z),卫星的位置为(x_i,y_i,z_i),与卫星的距离为r_i,根据三角测量原理,可得到以下方程:(x-x_1)^2+(y-y_1)^2+(z-z_1)^2=r_1^2(x-x_2)^2+(y-y_2)^2+(z-z_2)^2=r_2^2...(x-x_n)^2+(y-y_n)^2+(z-z_n)^2=r_n^2这是一个非线性方程组,可以通过迭代方法求解,求得接收器的位置。
3.定位算法:GPS定位一般使用最小二乘法来进行计算。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方法,用于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
在GPS定位中,通过最小化测量距离与计算距离之间的差值的平方和,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总结:GPS定位原理基于三角测量和时间测量原理,通过测量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利用三角测量公式和最小二乘法来计算接收器的位置。
gps定位基本原理

gps定位基本原理
GPS定位基本原理是利用卫星进行定位的技术。
GPS系统由一组卫星、地面控制站和用户设备组成。
卫星向地面控制站发送信号,控制站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用户设备中的GPS接收器接收到来自卫星的信号,并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
由于信号以光速传播,可以根据传播时间计算出信号的传播距离。
通过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计算出这些信号的传播距离,GPS接收器可以确定自身的位置。
为了准确计算位置,GPS接收器需要同时接收来自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
每颗卫星都会向接收器发送一个具有时间戳的信号,并通过该时间戳与接收器中的时钟进行同步。
接收器使用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和时间戳来确定自身的位置。
GPS定位的精度取决于接收器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以及这些卫星的几何分布。
当接收器处于开阔地区,能够同时接收到来自多个方向的卫星信号时,定位精度会更高。
但当接收器处于有遮挡物的地区,如高楼大厦或树木茂密的地区,定位精度可能会下降。
总的来说,GPS定位基本原理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来确定自身位置的。
这种定位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导航、车辆追踪和地图绘制等。
gps定位原理

gps定位原理
GPS定位原理是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计算其传播时间
差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GPS系统由一组位于地球轨道上的
卫星和接收器组成。
GPS接收器同时接收多颗卫星发出的信号,并测量从卫星到
接收器的信号传播时间。
每颗卫星均有精确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作为导航信号传输。
接收器会计算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并使用三角定位法来确定自身的位置。
三角定位法是基于两个卫星定位位置和一个接收器位置的几何关系进行计算。
接收器首先计算出与两个卫星的距离,然后通过将这两个距离与对应卫星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从而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通常至少需要接收到来自3颗卫星的信号才能准确确定位置,当接收到更多的卫星信号时,会使定位结果更加精确。
此外,定位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信号的传播速度可能会受到大气层中的湿度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因此,定位时会校正这些因素,以获得更加准确的位置信息。
总体来说,GPS定位原理是基于卫星和接收器之间的信号传
播时间差来计算位置的。
通过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并利用三角定位法来确定位置,GPS系统能够提供人们准确的定位服务。
gps定位原理是什么

gps定位原理是什么GPS定位原理是什么。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通过卫星信号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技术。
它由一组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围绕地球轨道运行,每颗卫星都携带有原子钟和GPS接收机,能够向地面发射无线信号。
通过接收这些信号,GPS设备可以计算出自己的位置,速度和时间。
那么,GPS定位的原理是什么呢?首先,GPS定位需要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
通过接收这些卫星的信号,GPS设备可以确定自己与每颗卫星的距离。
当GPS设备接收到来自卫星的信号时,它会记录下信号发射的时间,并且知道信号传播的速度是光速。
通过测量信号传播的时间差,GPS设备可以计算出自己与卫星的距离。
其次,GPS定位利用三角测量原理来确定位置。
假设我们知道自己与三颗卫星的距离,那么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位置确定在三颗卫星所在的球面上。
当我们知道自己与第四颗卫星的距离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位置确定在第四颗卫星所在的球面上。
而这两个球面的交点就是我们所在的位置。
另外,GPS定位还需要考虑时间的影响。
由于信号传播的时间非常短,所以GPS设备必须非常精确地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
任何微小的时间误差都会导致位置计算的巨大误差。
因此,GPS设备需要使用非常精确的原子钟来测量时间,以确保定位的准确性。
最后,GPS定位还需要考虑信号的多路径效应。
当卫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时,会产生反射和散射,导致信号的多路径传播。
这会使GPS设备接收到多个信号,从而影响位置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PS设备会使用信号处理算法来滤除多路径信号,以提高定位的精度。
总的来说,GPS定位的原理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测量信号传播的时间和距离,利用三角测量原理确定位置,并考虑时间精度和信号多路径效应,最终计算出自己的地理位置。
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汽车导航、航空航海、地图绘制和户外运动等领域,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GPS定位原理及介绍

GPS定位原理及介绍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人造卫星进行导航和定位的技术。
它由多颗卫星和地面控制站组成,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三维定位服务。
GPS的原理是基于三角定位原理。
GPS接收器接收到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来计算距离。
通过同时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接收器可以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自己的位置。
GPS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卫星系统、地面控制站和用户接收器。
卫星系统是GPS系统的核心部分,由24颗运行在中轨道上的卫星组成。
这些卫星以几乎相同的轨道和速度运行,并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以确保至少有四颗卫星同时可见。
地面控制站用于监控卫星的运行状态和轨道参数,并传输相关数据给卫星。
用户接收器是GPS系统的终端,用于接收卫星信号并进行定位计算。
GPS定位的过程包括信号传播延迟补偿、距离计算、定位计算和坐标转换。
首先,接收器需要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补偿,以消除信号传播过程中的延迟,得到准确的传播时间。
接下来,通过测量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传播时间,可以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通过同时测量多颗卫星的距离,可以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接收器的二维位置。
最后,通过测量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相位差,可以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得到接收器的三维位置。
GPS定位具有精度高、全球覆盖、实时性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交通、测绘、导航、地质勘探等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GPS技术可以用于导航系统、卫星轨道确定、导弹制导、飞行控制等方面,为飞行员提供准确的定位和导航信息。
在军事领域,GPS技术可以用于士兵定位、导弹导航、军舰航行等方面,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
在交通运输领域,GPS技术可以用于车辆导航、交通监控、路况预测等方面,提供准确的导航服务和交通管理信息。
在测绘领域,GPS技术可以用于地图制作、地质勘探、土地测量等方面,提高测绘精度和效率。
全球定位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如GPS)的工作原理基于卫星导航技术,通过接收卫星发送的信号,计算出用户所在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
1.卫星系统:全球定位导航系统由一组卫星组成,这些卫星分布在
不同的轨道上,以确保地球上任何位置都能至少接收到4颗卫星的信号。
卫星不断发送包含当前时间和卫星位置的信号。
2.接收设备:用户使用具有GPS功能的设备(如手机、汽车导航仪
等)接收卫星信号。
设备中的GPS接收器会计算信号传播时间,从而计算出设备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3.三维定位:根据接收到的四颗或更多卫星的信号,接收机使用三
角定位法(三球交汇法)计算出自身所在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
由于地球曲率和大气层折射的影响,还需要对信号传播时间做进一步修正,最终得到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4.差分定位技术:为了提高定位精度,全球定位导航系统采用了差
分定位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已知位置设置基准站,接收卫星信号并计算误差,然后将误差信息传输给附近的GPS用户设备,从而校正原始定位数据,提高定位精度。
5.实时导航:一旦获取了准确的位置信息,GPS接收机就可以结合
电子地图和其他传感器数据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导航指引,包括方向、速度、航迹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一.概述
3.GPS 技术的广泛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是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 的新一代卫星 导航与定位系统。 在通信行业 ,交通、运输部门, 地理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领域,电 脑制造商、通信设备商 均有长足的 应用 被誉为即通讯、互联网之后的 第三个信息技术增长点。
二.GPS定位概述
Block IIA – GPS卫星 • 类型 试验卫星:Block Ⅰ 工作卫星:Block Ⅱ Block Ⅱ:存储星历能力为14天,具有SA和AS Block ⅡA (Advanced):卫星间可相互通讯,存 储星历能力为180天,SV35和SV36带有激光反 Block ⅡR (Replacement/Replenishment):卫 星间可相互跟踪相互通讯 Block ⅡF(Follow On):新一代的GPS卫星,增设 第三民用频率 Block IIR
GLONASS全球定位系统
• 拥有者 –俄罗斯 • 发展简史 –由前苏联从8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与美国GPS系统相类似的 卫星定位系统,现在由俄罗斯空间局管理。GLONASS的整体 结构类似于GPS系统,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星座设计和信号 载波频率和卫星识别方法的设计不同。目前因经济问题, 星座中卫星缺失太多,暂时不能连续实时定位。 • 系统组成
Block IIA
Block IIF
二.GPS定位概述
3.2 地面监控部分 (Ground Segment)
– – – – 主控站:1个 监测站:5个 注入站:3个 通讯与辅助系统
二.GPS定位概述
– 主控站: 协调和管理地面监控系统: 1)根据观测资料,推算编制各卫星的星历、卫星钟 差和大气修正参数,并将数据传送到注入站。 2)提供全球定位系统的时间基准。 3)调整偏离轨道的卫星,使之沿预定轨道运行。 4)启用备用卫星代替失效工作卫星 – 监测站:观测资料由计算机进行初步处理,存储并 传输到主控站,以确定卫星轨道。 1)对卫星进行跟踪观测 2)记录气象数据 3)将数据传送到主控站 – 注入站:主要任务是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将主控站推算和编制的卫 星星历、钟差、导航电文和其它控制指令等,注入到相应卫星的存 储系统,并监测注入信息的正确性。
二.GPS定位概述
– GPS卫星
•
作用:
– 接收、存储导航电文 – 生成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测距码、 载波) – 发送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采用双 向调制法调制在载波上的测距码和 导航电文) – 接受地面指令,进行相应操作 – 其他特殊用途,如通讯、监测核暴 等。 • 主要设备 – 太阳能电池板 – 原子钟(2台铯钟、2台铷钟) – 信号生成与发射装置
三.GPS定位原理
相对定位原理
– 相对定位的最基本情况,是两台GPS接收机, 分别安置在基线的两端,并同步观测相同的 GPS卫星,以确定基线端点,在协议地球坐 标系中的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 – 因为在两个观测站或多个观测站,同步观测相 同卫星的情况下,卫星的轨道误差,卫星钟差, 接收机钟差以及电离层和对流层的折射误差等, 对观测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利用 这些观测量的不同组合,进行相对定位,便可 有效地消除或者减弱上述误差的影响,从而提 高相对定位的精度。
•
三.GPS定位原理
3.(1)测码伪距动态相对定位法 目前进行实时定位的精度可达米级,是以相对定 位原理为基础的实时差分GPS,由于可以有效地减弱 卫星轨道误差,钟差,大气折射误差以及SA政策的影 响,其定位精度,远较测码伪距动态绝对定位的精度 要高,所以这一方法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2)测相动态相对定位法 测相动态相对定位法,是以预先初始化或动态解 算载波相位整周未知数为基础的一种高精度动态相对 定位法。目前在较小的范围内(例如<20km),获得 了成功的应用,其定位精度可达1~2厘米。流动站和 基准站之间,必须实时地传输观测数据或观测量的修 正数据。
ion trop tS tR
卫星钟的改正 数 接收机钟的改 正数
对流层折射延迟改 正 电离层折射延迟改 正
三.GPS定位原理
2.单点定位
绝对定位也叫单点定位,通 常是指在WGS84坐标系中, 直接确定观测站相对于坐标 系原点绝对坐标地一种定位 方法。相应接收机为手持 GPS。
三.GPS定位原理
2.GPS载波相位测量的基本原理
1.GPS的定位原理
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地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 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地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 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 。 GPS测量定位方法分类
– 定位模式
• 绝对定位(单点定位) • 相对定位 • 差分定位
– 定位时接收机天线的运动状态
• 静态定位-天线相对于地固坐标系静止 • 动态定位-天线相对于地固坐标系运动
(tS)
S
R
tR t
R
理想情况
实际情况
三.GPS定位原理
3.相对定位
• 概述 – 定义:确定进行同步观测的接收机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方法,称为相 对定位。 – 定位结果 -与所用星历同属一坐标系的基线向量(坐标差) – 采用广播星历时属WGS-84 – 采用IGS – 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精密星历时为ITRF –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s – 特点 • 优点:精度高 • 缺点:多台接收共同作业,作业复杂 – 应用:高精度测量定位
信号传播时间的测定
三.GPS定位原理
测距码测距的观测方程
信号到达接收 机的时刻(由 接收机钟测定) 信号离开卫 星的时刻 (由卫星钟 测定)
~ c (t t S ) 伪 距: R 设 : a t S Vt S ; b t R Vt R ~ c (t t S ) c [( V ) ( V )] c ( ) c V c V 则 : R b tR a b a tR ts tS 站星真实距离 c ( b a ) Vion Vtrop ~ V V 故: c V c V
– 获得定位结果的时效
• 事后定位 • 实时定位
– 观测值类型
• 伪距测量 • 载波相位测量
三.GPS定位原理
测距码测距原理
• 距离测定的基本思路
信号传播 时间
双程测距(主动测距)用于电磁波测距仪
c t c
• 信号(测距码)传播时间的测定
单程测距用于GPS(被动测距)
相关系数: 1 R u (T t ) u (T )dt T T
三.GPS定位原理
载波相位测量相对定位的应用
• 1.GPS静态测量:静态相对定位,一般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或测相伪距) 为基本观测量。这一定位方法是当前GPS定位中精度最高的一种方法,在精 度要求较高的测量工作中,均采用这种方法。在载波相位观测的数据处理中, 为了可靠地确定载波相位的整周未知数,静态相对定位一般需要较长的观测 时间(1小时到3小时不等),此种方法一般也被称为经典静态相对定位法。 2.利用起始基线向量确定初始整周未知数或称初始化,之后,一台接收机在 参考点(基准站)上固定不动,并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而另一台 接收机在其周围的观测站上流动,并在每一流动站上静止进行观测,确定流 动站与基准站之间的相对位置。通常称为准动态相对定位,在一些文献中称 走走停停(Stop and Go)定位法。
二.GPS定位概述
2.GPS发展简史
– 1957年10月4日 第一颗人造卫星 Sputnik I (苏)发射成功。 – 1958年12月开始设计 NNSS(Navy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 TRANSIT,即子午卫星系统。1964年1月该系统正式运行。1967年 7月系统解密以供民用。 – 1973年12月,美国国防部(DOD)批准研制GPS。 – 1978年2月22日,第1颗GPS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 1989年2月14日,第1颗GPS工作卫星发射成功。 – 1991年,在海湾战争中,GPS首次大规模用于实战。 – 1993年,IGS成立。 – 1995年7月17日,GPS达到FOC – 完全运行能力(Ful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 1999年1月25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宣布,将斥资40亿美圆,进行 GPS现代化。 – 1999年8月21/22日子夜,GPS发生GPS周结束翻转(EOW)问题。 – 2000年1月1日,Y2K问题。 – 2000年5月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GPS停止实施SA。(实际 停止实施SA是5月2日)
GPS定位原理及其在测量中的 应用现状
目录
一.概述 二.GPS定位概述 三.GPS定位及GNSS定位
四. CGSC2000国家坐标系介绍
一.概述
1.近、现代的常规(地面)定位方法
• 采用的仪器设备 – 尺:铟钢尺 – 光学仪器:经纬仪,水准仪 – 激光和红外仪器:测距仪 – 综合多种技术的仪器:全站仪 – 无线电、微波仪器:Loran-C,雷达 观测方法 – 角度或方向观测 – 距离观测 – 距离差观测
二.GPS定位概述
3.GPS的系统组成
由空间部分、地面部分和用户部分等组成
二.GPS定位概述
3.1 空间部分 (Space Segment)
– GPS卫星星座 • 设计星座:21+3 • 21颗正式的工作卫星+3颗活动的 备用卫星 • 6个轨道面,平均轨道高度 20200km,轨道倾角55,周期 11h 58min(顾及地球自转,地 球-卫星的几何关系每天提前4min 重复一次) • 保证在24小时,在高度角15°以 上,能够同时观测到4至8颗卫星 • 当前星座:28颗
•
一.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