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收集储存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三废作业指导书

三废作业指导书

三废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其中包括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统称为三废。

三废的不正确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因此,为了规范和指导企业正确处理三废,制定本指导书。

二、目的和范围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关于三废处理的指导和要求,以确保三废的安全处理,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产生三废的企业。

三、固体废弃物处理1. 分类收集:企业应将固体废弃物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收集,例如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等。

2. 储存和运输:企业应在固体废弃物储存区域设置合适的容器和包装材料,确保固体废弃物不会泄漏或溢出。

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固体废弃物的散落和污染。

3. 处理方法:企业应选择合适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例如焚烧、填埋、回收等。

在选择处理方法时,应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

四、废水处理1. 预处理:企业应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悬浮物、油脂、重金属等。

预处理的方法可以包括沉淀、过滤、调节pH值等。

2. 生化处理:经过预处理的废水可以进入生化处理系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物。

企业应确保生化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定期监测废水的水质。

3. 深度处理:对于无法通过生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水,企业应采取深度处理措施,例如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等,以确保废水的排放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五、废气处理1. 收集和净化:企业应在生产设备和排放口设置合适的收集和净化设备,以收集和净化废气中的有害物质。

收集和净化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废气成分和排放量进行合理设计。

2. 排放控制:企业应对净化后的废气进行监测,确保排放浓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排放口的位置和高度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节能减排:企业应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例如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设备效率等,以减少废气的产生和排放。

六、监测和报告1. 监测要求:企业应建立废物、废水和废气的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和记录三废的产生、处理和排放情况。

三废作业指导书

三废作业指导书

三废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三废是指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这些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和管理。

为了规范三废处理作业,制定本指导书,以确保作业过程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涉及三废处理作业的企业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工厂、矿山、化工厂等。

三、废水处理作业指导1. 废水收集与储存a. 废水应通过合法的排放管道进行收集,不得随意排放。

b. 废水收集池应具备防渗漏措施,确保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c. 废水收集池应定期清理,避免积存过多废水。

2. 废水处理工艺选择a. 废水处理工艺应根据废水的性质和污染物的浓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或生物处理等。

b. 废水处理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

3. 废水处理设备运行与维护a. 废水处理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清洁,确保正常运行。

b. 废水处理设备故障应及时修复,避免影响废水处理效果。

四、废气处理作业指导1. 废气排放管道设置a. 废气排放管道应设置在高于周围建筑物和人员活动区域的位置,以减少对人体的直接影响。

b. 废气排放管道应保持畅通,避免积存废气。

2. 废气处理技术选择a. 废气处理技术应根据废气的成分和浓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吸收、吸附或燃烧等。

b. 废气处理技术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

3. 废气处理设备运行与维护a. 废气处理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清洁,确保正常运行。

b. 废气处理设备故障应及时修复,避免影响废气处理效果。

五、固体废物处理作业指导1. 固体废物分类与储存a. 固体废物应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如可回收物、有害废物、生活垃圾等。

b. 不同类别的固体废物应分别储存在相应的容器或储存设施中,避免交叉污染。

2. 固体废物处理方法选择a. 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应根据废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焚烧、填埋或回收等。

b. 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

EHS固体废弃物作业指导书

EHS固体废弃物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定置的资源化管理,以达到废弃物的再利用及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2.适用范围适用于组织所有固体废弃物的管理。

3.职责3.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及管理。

3.2管理部负责固体废弃物的日常管理及处置。

4.定义4.1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置于容器中的液态废物也纳入废弃物管理范畴。

4.2固体废弃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有害物质将通过水体、大气、土壤、食物等途径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

5.工作程序5.1 管理原则:减少产生量、分类收集、回收利用、按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处置。

5.2固体废弃物分:可回收固体废弃物、不可回收固体废弃物、危险固体废弃物三类。

5.3可回收固体废弃物及不可回收固体废弃物由产生部门负责收集,按《固体废弃物作业指导书》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4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置5.4.1生产现场产生的报废品(废树脂、过滤袋等),生产部填写《危险废弃物移交单》,经生产部负责人签字后交管理部,并将上述废弃物送危险固体废弃物存放点存放。

5.4.2供销部收到顾客退回应报废的产品,填写《危险废弃物移交单》,经供销部负责人签字后交管理部,并将上述废弃物送危险固体废弃物存放点存放。

5.4.3技术部、品管部、生产部等部门产生的实验室废液,各部门填写《危险废弃物移交单》交管理部,并将上述废弃物送危险固体废弃物存放点存放。

5.4.4电池领用时以旧换新。

管理部负责废旧电池的收集保管。

5.4.5打印机墨盒领用时以旧换新。

供销部负责废旧墨盒的收集保管,并向管理部移交。

移交时填写《危险废弃物移交单》。

5.4.6设备科对各部门报废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收集保管,由供销部按固定资产报废程序办理手续后,设备科向管理部移交。

移交时填写《危险废弃物移交单》。

固体废物收集储存作业指导书

固体废物收集储存作业指导书

固体废物收集储存作业指导书***机器有限公司固体废物收集储存作业指导书1.0 目的为了确保公司在生产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有一个正确、安全且符合法律法规的管理程序,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0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生产活动、产品及服务中产生的废弃物。

3.0 术语和定义3.1 废弃物: 指在生产、生活及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容器盛装的液态、气态等废弃物质。

固体废物:指在生产中、日常生活、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所有固态的、用容器盛装半固态(泥状)和废水以外的高浓度的液态废物。

一般工业废弃物:指在生产中产生的不含化学品废弃物,如废包装材料等。

生活垃圾: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及法律、法规视定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即通常指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绿化垃圾。

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即“废物名称和类别编号对应表”中的01~50#类的危险物)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

4.0 职责4.1 行政部、运营部负责废弃物的收集、保管及处理。

4.2 其它部门负责直接回收使用本部门可直接回收利用的材料,本部门不可直接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则按“A类生活垃圾”、“B类一般工业废弃物”、“C类危险废物”分类投放到指定的收集桶(箱)内。

5.0 工作程序5.1 废弃物管理原则:5.1.1 所有废弃物的管理必须遵照“分类回收、集中保管、统一处理”的原则进行。

5.1.2 分类回收是指各部门按照废弃物的类别,将各部门的废弃物分类以后再回收。

5.1.3 集中保管是指各部门回收的废弃物应集中存放在公司指定的地点。

5.1.4 统一处理是指由公司指定部门对所有废弃物进行处理。

5.2 废弃物的分类:5.2.1 按照废弃物危害程度,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把公司所有的废弃物分成二大类:A类: 生活类废弃物------生活垃圾、绿化垃圾、建筑垃圾。

B类: 一般工业废弃物------指在生产中产生的末沾染危险化学品的废弃设备、铁屑、包装物、抹布等。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与处置作业指导书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与处置作业指导书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与处置作业指导书第1章概述 (3)1.1 工业固体废物定义及分类 (3)1.2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4)第2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特性 (4)2.1 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 (4)2.2 工业固体废物的特性分析 (5)2.3 工业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 (5)第3章工业固体废物收集与储存 (6)3.1 收集技术与方法 (6)3.1.1 分类收集 (6)3.1.2 收集设备与工具 (6)3.1.3 收集要求 (6)3.2 储存设施及要求 (6)3.2.1 储存设施 (6)3.2.2 储存要求 (7)3.3 储存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防控 (7)3.3.1 防渗措施 (7)3.3.2 防漏措施 (7)3.3.3 防扬尘措施 (7)3.3.4 有害气体防控 (7)3.3.5 监测与应急预案 (7)第4章工业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 (7)4.1 物理预处理 (7)4.1.1 筛分与破碎 (7)4.1.2 磁选与浮选 (8)4.1.3 干燥与冷却 (8)4.2 化学预处理 (8)4.2.1 水解与酸碱处理 (8)4.2.2 氧化与还原 (8)4.2.3 化学稳定化 (8)4.3 生物预处理 (8)4.3.1 好氧处理 (8)4.3.2 厌氧处理 (8)4.3.3 生物稳定化 (8)第5章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9)5.1 物质回收技术 (9)5.1.1 筛分与分选技术 (9)5.1.2 湿法冶金技术 (9)5.1.3 热处理技术 (9)5.2.1 焚烧发电技术 (9)5.2.2 热解技术 (9)5.2.3 厌氧消化技术 (9)5.3 材料化利用技术 (9)5.3.1 混凝土制品制备技术 (10)5.3.2 陶瓷制品制备技术 (10)5.3.3 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10)5.4 生物化工利用技术 (10)5.4.1 生物发酵技术 (10)5.4.2 酶解技术 (10)5.4.3 生物质能源制备技术 (10)第6章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技术 (10)6.1 填埋处置技术 (10)6.1.1 概述 (10)6.1.2 填埋场选址与设计 (10)6.1.3 填埋操作与管理 (10)6.1.4 填埋场封场与生态恢复 (11)6.2 焚烧处置技术 (11)6.2.1 概述 (11)6.2.2 焚烧设备与工艺 (11)6.2.3 焚烧操作与管理 (11)6.2.4 焚烧残渣处理与利用 (11)6.3 稳定化/固化处置技术 (11)6.3.1 概述 (11)6.3.2 稳定化/固化处理方法 (11)6.3.3 稳定化/固化处理工艺 (12)6.3.4 稳定化/固化处理效果评价 (12)6.3.5 稳定化/固化处理产物应用 (12)第7章典型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案例 (12)7.1 煤矸石的处理与利用 (12)7.1.1 案例概述 (12)7.1.2 处理技术 (12)7.1.3 利用途径 (12)7.2 冶金渣的处理与利用 (12)7.2.1 案例概述 (13)7.2.2 处理技术 (13)7.2.3 利用途径 (13)7.3 化工废渣的处理与利用 (13)7.3.1 案例概述 (13)7.3.2 处理技术 (13)7.3.3 利用途径 (13)第8章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体系与政策法规 (13)8.1 环境管理体系 (13)8.1.2 环境管理体系构建 (14)8.2 政策法规概述 (14)8.2.1 政策法规的定义 (14)8.2.2 政策法规的作用 (14)8.3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 (14)8.3.1 法律层面 (14)8.3.2 法规层面 (14)8.3.3 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层面 (15)第9章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产业发展 (15)9.1 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5)9.1.1 产业现状概述 (15)9.1.2 产业发展趋势 (15)9.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15)9.2.1 技术创新 (15)9.2.2 产业升级 (16)9.3 产业政策与市场分析 (16)9.3.1 产业政策 (16)9.3.2 市场分析 (16)第10章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环境保护措施 (16)10.1 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 (16)10.1.1 物理污染防治 (16)10.1.2 化学污染防治 (16)10.1.3 生物污染防治 (17)10.1.4 管理措施 (17)10.2 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 (17)10.2.1 污染土壤修复 (17)10.2.2 生态恢复 (17)10.2.3 生态补偿机制 (17)10.3 环保监测与应急预案制定 (17)10.3.1 环保监测 (17)10.3.2 应急预案制定 (17)10.3.3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17)第1章概述1.1 工业固体废物定义及分类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三废作业指导书

三废作业指导书

三废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三废作业指导书是指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和处理措施的指导手册。

它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三废作业指导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三废作业指导书的制定1.1. 建立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监测与管理制度1.2. 制定废物分类、收集、储存和运输的规范1.3. 确定废物处理的技术路线和措施1.4. 制定废物处理的时间表和责任分工1.5. 建立废物处理的监督和考核机制2. 废气处理2.1. 确定废气排放的标准和限值2.2. 采用适当的废气处理技术,如吸附、吸收、燃烧等2.3. 定期对废气处理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2.4. 进行废气排放的监测和数据记录2.5. 加强对废气处理效果的评估和改进3. 废水处理3.1. 制定废水排放的标准和限值3.2. 采用适当的废水处理技术,如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3.3. 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3.4. 加强对废水排放的监测和数据记录3.5. 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4. 固体废物处理4.1. 制定固体废物分类和收集的标准4.2. 建立固体废物收集和储存设施4.3. 采用适当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回收等4.4. 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理过程的监督和管理4.5. 推行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措施5. 三废作业指导书的执行和监督5.1. 建立三废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机制5.2. 加强对三废作业指导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5.3. 落实责任,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5.4. 加强对三废作业指导书执行效果的评估和改进5.5. 定期组织三废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总结:三废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采用适当的处理技术和加强监督和检查,可以有效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固废管理作业指导书

固废管理作业指导书

固废管理作业指导书固废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如垃圾、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

固废管理是指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收集、处理、运输和最终处置。

为了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固废管理措施必须得到严格执行。

以下是固废管理作业的指导书,帮助你理解固废管理及其操作实践:一、分类收集分类收集是固废管理最基本的环节。

各种废弃物需要分成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三种类型进行分类收集,使之得到有效的利用、处理和处置。

可回收物如纸张、塑料、金属等需要统一管理,将其送到回收站进行分类回收;不可回收废弃物如食品残渣、废弃建筑材料等需要正确处置;有害废弃物如电池、灯管、油漆等则需要特殊处理。

二、储存与运输固废储存和运输需要遵守安全规则,确保废弃物不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固废储存区域需要设定,并要求对地面和周围环境进行保护性处理,例如覆盖土壤和防水膜等。

在运输中,必须使用装载完好、密闭性良好的废物运输车辆和容器,以便安全运输废弃物。

运输途中,需要确保固废不会溢出或泄漏,否则会导致污染。

三、处理与处置处理是指对固废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处理,以减少其对环境和公众的危害,并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

处理技术包括焚烧、堆肥、压缩和填埋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也不同,如果处理方式不当,可能会对环境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填埋是处置最常用的方式。

垃圾填埋场需要方便收集和覆盖垃圾、安装分流处理系统和雨水保护系统、同时确保周边环境和地下水不受到污染。

填埋前,必须进行垃圾分类和压缩处理,以减少垃圾体积。

填埋后,需要定期检查、监控和维护垃圾填埋场,以避免渗漏、变形或污染。

四、政策法规固废管理的实践需要遵守政策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法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条例等。

政策法规规定了对固废的处理,运输、储存和处置等方面的要求,监管机构会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在固废管理中,所有固废的操作实践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进行。

废弃物贮存作业指导书

废弃物贮存作业指导书
5.1.2在常温常压下不水解、不挥发的固体危险废弃物可在指定的贮存区域分类堆放,除此之外的危险废弃物(含固体、液体)必须装入容器内。盛装在容器内的同类危险废物可以堆叠存放,每个堆垛间应留有搬运通道。
5.1.3在投放废弃物时须确认各垃圾桶的指示标签分别投放,严禁不同类别的废弃物混放在一起,禁止将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放在同一容器内混装或堆放在一起。
5.2.5为防止雨水流入废弃物管理场所,废物堆放点应合理设置排水管沟,与污水管道相通。
5.2.6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禁止危险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混入。
5.2.7应定期检查维护废弃物贮存场所是否损坏或异常,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正
常运行。
5.3其它
5.3.1所有废弃物按《废弃物分类规定》分类分区管理,各类废弃物放置区域应有明确分类标志,且分界线明确。
5.1.4危险废弃物堆放要防风、防雨、防晒。
5.1.5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5.1.6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内清理出来的泄漏物,一律按危险废物处理。
5.1.7危险废弃物的包装容器应密封良好,防止泄漏事故发生。废弃的化学品包装容器,在确定无泄漏后,应分类存放在指定区域内。
4.1危险废弃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4.2一般废弃物: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
5.0控制方法
5.1危险废弃物存放规定
5.1.1废弃、过期的化学危险物品及使用过的化学危险物品包装容器不得随意抛弃,所有危险废弃物的存放区域由综合管理部指定(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弃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地面,且表面无裂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机器有限公司
固体废物收集储存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在生产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有一个正确、安全且符合法律法规的管理程序, 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0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生产活动、产品及服务中产生的废弃物。

3.0 术语和定义
3.1 废弃物: 指在生产、生活及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容器盛装
的液态、气态等废弃物质。

固体废物:指在生产中、日常生活、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所有固态的、用容器
盛装半固态(泥状)和废水以外的高浓度的液态废物。

一般工业废弃物:指在生产中产生的不含化学品废弃物,如废包装材料等。

生活垃圾: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及法律、法规视定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即通常指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绿化垃圾。

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即“废物名称和类别编号对应表”中的
01〜50#类的危险物)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

4.0 职责
4.1 行政部、运营部负责废弃物的收集、保管及处理。

4.2 其它部门负责直接回收使用本部门可直接回收利用的材料, 本部门不可直接回收利用
的废弃物则按“ A类生活垃圾”、“B类一般工业废弃物”、“C类危险废物”分类投放到指定的收集桶(箱)内。

5.0 工作程序
5.1 废弃物管理原则:
5.1.1 所有废弃物的管理必须遵照“分类回收、集中保管、统一处理”的原
则进行。

5.1.2 分类回收是指各部门按照废弃物的类别, 将各部门的废弃物分类以后
再回收。

5.1.3 集中保管是指各部门回收的废弃物应集中存放在公司指定的地点5.1.4统一处理是指由公司指定部门对所有废弃物进行处理。

5.2 废弃物的分类:
5.2.1按照废弃物危害程度,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把公司所有的废弃物分
成二大类:
A类:生活类废弃物 ----- 生活垃圾、绿化垃圾、建筑垃圾。

B类:一般工业废弃物------指在生产中产生的末沾染危险化学品的废弃设备、铁
屑、包装物、抹布等。

本公司工业固体废物主要
是下料及加工产生的铁屑。

C类:危险废弃物------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即“废物名称和类别编号对应
表”中的01〜50#类的危险物)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

本公司危险废物
是机床更换下的废机油(8#类废矿物油)。

5.2.2具体分类由环境健康安全部填入《废弃物分类明细表》。

5.3 废弃物的收集:
6.3.1 A类生活类废弃物:由各部门分类收集,由清洁工送垃圾房/点。

6.3.2 B类一般工业废弃物:由生产部收集,后送到垃圾房。

6.3.3 C类危险废弃物:由各部门分类收集,由清洁工送危险品收集点保存。

5.4 废弃物的贮存管理:
5.4.1指定的存放地点、存放方式,一般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放置在指
定的垃圾桶,桶上有明确的标示
5.4.2废弃物应妥善储放,防止风吹雨打,贮存地点及容器设施保持清洁完整。

5.4.3易
燃性废弃物贮存区严禁烟火,摆放灭火器。

5.4.4危险废弃物容器放在危废存放区,环境健康安全部每月要进行检查,防止发生泄
漏。

5.5 废弃物的处理:
5.5.1首先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废弃物分类办法进行分类投放。

5.5.2为减少垃圾袋消耗,对于公司范围所有的垃圾篓/桶(包括各办公室台
下面的垃圾篓),不得倾倒茶叶、水,以使垃圾袋能够重复利用。

行政部在必要位置设置专用垃圾桶以收集茶叶、水。

5.5.3为有效利用资源,所有的办公纸张应双面使用,否则不能废弃;
5.5.4办公室、车间等外围区域都设置有相应的各类垃圾桶,必须按规定分
类投放
5.5.5 各部门对本部门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使员工清楚有关废弃物分类的常识。

5.5.6 公司环境健康安全部负责对公司的垃圾分类、回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违
反上述规定的行为予以登记,并公告。

5.6 废弃物承包商资格的确认:
5.6.1 公司所有废弃物应交由有资质的废弃处理公司处理。

环境健康安全部应依据《信
息交流控制程序》及《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中有关相关方环境的要
求,将本公司环境要求事项与废弃物处理公司沟通。

5.6.2 废物处理公司应具有处理废弃物的由政府认可的收集或处理相关废弃物的资质。

5.6.3 废物处理公司要按法律法规要求处置废弃物,避免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5.7 废弃物处置规定:
5.7.1 A 类生活废弃物由行政部清洁工清理到指定位置,委托环卫部指定的本区域的生
活垃圾处理公司定期清理。

5.7.2 B 类一般工业废弃物,由生产部人员清理到指定位置,由综合部安排一般工业垃
圾处理公司定期清理收购。

5.7.3 C 类危险废弃物移交: 各部门产生的危险废弃物直接送危险废物定点存放区存
放。

5.7.4 C 类危险废弃物处置: 公司油压机更换下的废机油定点存放区存放,在公司机床
设备需要加注润滑油时,按量领用,用不完的及时放回定点存放区,不得丢弃。

5.8 废弃物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5.8.1 遵循废弃物管理原则,确保回收、合理分类、妥善保管及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5.8.2 减低废弃物数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5.9 异常处理:
5.9.1 危险废弃物在公司内搬运贮存时发生泄漏,依《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进行
处理。

5.9.2 若废弃物管理发生异常情况,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处理。

5.10 监督管理
环保责任人负责对全公司废物处理供方的运作(运输、处理过程等)进行监
督,并定期跟踪和考察审核,编写报告交环境管理代表审查。

5.11 按照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的各个环节,分别如实记载所有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
量、流向、利用处置等信息,危险废物处置统计表(台帐)应由专人管理,保存期限
至少为5 年。

6.0相关记录
6.1《废弃物分类明细表》
7.0相关文件
7.1《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7.2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