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声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5.3 声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5.3 声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5.3 声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5.3.1 评价范围内噪声敏感点现状调查

根据拟建项目工可资料及现场踏勘,本项目沿线共有10处噪声环境敏感点(均为村庄),其中主线有8处(均为村庄)和东宁连接线有2处(均为村庄)。

5.3.2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

(1)监测点布置

贯彻“以点代线”、“兼顾整体”的原则,根据路段、地形条件、距路距离、敏感程度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点进行噪声监测;在全线7处存在改扩建路段情况的声环境敏感点中选择5处(主线4处和东宁连接线1处)进行声环境现状监测和背景噪声监测,在全线3处新建路段敏感点中选择1处进行声环境现状监测(背景噪声);设置1处衰减断面监测点位(帮宽段),1处24小时连续监测点位(帮宽段)。详见表5-3-1。

表5-3-1 公路沿线声环境监测布点一览表

序号中心桩号名称布点位置执行标准现状代表性备注敏感点监测

主线

1 K59+580-K60+640

(新建路段)

太平川村

路右/村庄临拟建公路第一排民宅窗

前1m,高1.2m处

2类/ 背景噪声

2 K68+640-K68+790

(帮宽段)

闹枝沟村

路右/村庄临公路第一排民宅窗前

1m,高1.2m处

4a类

/

按大、中、小型车

记录双向小时车

流量,同时监测距

道路500m外不受

交通噪声影响的

背景噪声

路右/村庄临公路第三排民宅窗前

1m,高1.2m处

2类

3 K74+100-K74+350

(帮宽段)

神洞村

路右/村庄临公路第一排民宅窗前

1m,高1.2m处

4a类

闹枝沟村路右K69+950-K70+080(4a类区)

神洞村路右K73+960-K74+100(4a类区)

4

K85+600-K86+350

(裁弯取直新建段)

新城子沟村

路右/村庄临拟建公路第一排民宅窗

前1m,高1.2m处

2类/

5 K90+130-K90+500

(帮宽段)

石门里

路右/村庄临公路第一排民宅窗前

1m,高1.2m处

4a类

闹枝沟村路左K68+640-K70+200(4a和2类区)

新城子沟村路K86+640-K86+730(4a类区)

路右/村庄临公路第二排民宅窗前

1m,高1.2m处

2类

东宁连接线

1 LK1+300-LK1+828

(帮宽段)

东宁镇蔬菜

二村

路左/村庄临公路第一排民宅窗前

1m,高1.2m处

4a类石门里LK0+500-LK0+900(4a类区)

按大、中、小型车

记录双向小时车

流量,同时监测距

道路500m外不受

交通噪声影响的

背景噪声

LK1+060-LK1+822

(帮宽段)

路右/ 11层楼房的1、3、5、7、9、11

层面向公路侧窗前1m处

4a类/

路右/ 11层楼房的1、3、5、7、9、11

层背向公路侧窗前1m处

2类

东宁蔬菜二村LK1+300-LK1+828(2类区)

石门里LK0+500-LK0+900(2类区)

衰减断面监测

1 主线K84+930 路左(帮宽段)

地形开阔,无其它噪声源影响处,分别设置距路中心线

20m、40m、60m、80m、120m 5个点位,距地面1.2m。

测定交通噪声随距离变化的衰减规律

24小时连续监测

1 主线K84+930 路左(帮宽段)在距路中心线40m处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

(2)敏感点监测方法及监测时间

①监测方法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规定执行,测量昼间、夜间的等效声级。

②监测频次:监测1天,昼、夜间各监测1次,每次连续监测20分钟。

(3)帮宽段24小时连续监测

①监测方法: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

②监测频次:监测1天,监测每小时的连续等效A声级,给出昼间16小时(06:00至22:00)和夜间8小时(22:00至06:00)的连续等效A声级、L n和L d。

③监测要求:每小时监测同时按大、中、小型车记录双向小时车流量。

(4)帮宽段衰减断面监测

①监测方法: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

②监测频次:监测1天,昼间2次,上、下午各1次;夜间2次,上半夜(22:00~24:00)、下半夜(24:00~6:00)各1次,每次监测20min。

③监测要求:5个监测点位同步进行;监测同时按大、中、小型车记录双向小时车流量。

(5)敏感点噪声监测结果

敏感点噪声监测结果及评价具体见表5-3-2。

由表5-3-2可知,现状噪声监测结果和背景噪声(距道路500m外不受交通噪声影响的背景噪声)监测结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应标准要求。

序号桩号

监测点名

监测位置

2016.10.14现状噪声监测结果 dB(A)(交通、生活噪声)

2017.4.6东宁蔬菜二村和主线新城沟子村、石门里现状噪声dB(A)(交通、生活噪

声)

2016.10.14背景噪声监测结

果dB(A)(生活噪声)

2017.4.6补测太平川村、东

宁蔬菜二村和主线石门里

背景噪声dB(A)(生活噪声)

执行

标准

是否达标车流量统计(辆/h)

是否达标

昼间夜间

昼间夜间

昼间夜间

大型

中型

小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主线

1 K59+580-

K60+640

太平川村

路右/村庄临拟建公路第

一排民宅窗前1m,高

1.2m处

——————————44.0 38.3 达标达标2类

2 K68+640-

K68+790

闹枝沟村

路右/村庄临公路第一排

民宅窗前1m,高1.2m处

56.5 48.4 达标达标

10 6 18 2 0 8 44.2 38.5 达标达标

4a类路右/村庄临公路第三排

民宅窗前1m,高1.2m处

52.5 42.3 达标达标2类

3 K74+100-

K74+350

神洞村

路右/村庄临公路第一排

民宅窗前1m,高1.2m处

48.1 41.6 达标达标 3 2 4 0 1 5 ————4a类

4 K85+600-

K86+350

新城沟子

路右/村庄临拟建公路第

一排民宅窗前1m,高

1.2m处

46.1 40.2 达标达标 3 3 9 3 0 6 ————2类

5 K90+130-

K90+500

石门里

路右/村庄临公路第一排

民宅窗前1m,高1.2m处

53.5 45.1 达标达标

3 6 15 0 3 6 45.1 40.0 达标达标

4a类路右/村庄临公路第二排

民宅窗前1m,高1.2m处

51.0 41.9 达标达标2类

表5-3-2 敏感点噪声监测结果

序号桩号

监测点名

监测位置

2016.10.14现状噪声监测结果 dB(A)(交通、生活噪声)

2017.4.6东宁蔬菜二村和主线石门里现状噪声dB(A)(交通、生活噪声)

2016.10.14背景噪声监测结

果dB(A)(生活噪声)

2017.4.6补测太平川村、东

宁蔬菜二村和主线石门里

背景噪声dB(A)(生活噪声)

执行

标准

是否达标车流量统计(辆/h)

是否达标

昼间夜间

昼间夜间

昼间夜间

大型

中型

小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东宁连接线

1 LK1+300-

LK1+820

东宁镇蔬

菜二村

路左/村庄临公路第一排

民宅窗前1m,高1.2m处

55.8 47.6 达标达标

3 6 27 3 3 6 46.0 41.0 达标达标

4a类

LK1+060

LK1+822

路右/馨苑花园

11层楼房的1、

3、5、7、9、

11层面向公路

侧窗前1m处

1层49.8 43.5 达标达标

4a类

3层50.9 47.7 达标达标

5层46.0 43.0 达标达标

7层43.7 42.7 达标达标

9层42.0 40.9 达标达标

11层40.9 40.2 达标达标

路右/馨苑花园

11层楼房的1、

3、5、7、9、

11层背向公路

侧窗前1m处

1层44.3 39.8 达标达标

2类

3层45.5 42.1 达标达标

5层41.5 40.0 达标达标

7层40.2 38.9 达标达标

9层39.0 37.8 达标达标

11层38.5 37.0 达标达标

06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

6 水环境影响分析 6.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污染源调查 本次地表水污染源调查主要对象为向沭河在厂址上游至沭河夏庄镇处境前河段内以及夏庄镇境内向马沟河排放废水的主要排污企业名称、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CODcr 、NH 3-N )排放量。 根据污染源调查,向沭河排放污水的主要企业有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山东晨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有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其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见表6.1-1。 表6.1-1 评价范围内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放情况 评价方法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①6010?= i ij ij C Q P 式中:P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3/a ; Q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排放量,t/a ; C 0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浓度,mg/l ; i =1,2…n ;j =1,2…m ; ②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j ij i P P 1 ③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j j P P 1 ④评价流域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 m j j P P P 1 1

⑤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P P K i i ⑥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 P P K j j 评价标准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采用《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599-2006)中的一般保护区区域标准,标准限值见表6.1-2。 表6.1-2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 单位:mg/L 具体评价结果见6.1-3。 表6.1-3(a )向沭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污染负荷80.220%,排第一位,其次为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染负荷19.771%; COD 为主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84.26%,其次为SS ,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15.74%。 表6.1-3(b )向马沟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目前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污染负荷62.22%,排第一位,其次为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污染负荷37.78%;COD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自然环境概况 3.1.1地理位置 偃师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洛阳盆地东隅,行政区划隶属洛阳市,介于东经112°26′~113°00′和北纬34°27′~34°50′之间。偃师市东邻巩义市,西连洛阳市洛龙区和孟津县,南依嵩山与登封、伊川接壤,北隔黄河同孟州市相望,全市东西长约44km,南北宽约34km,总面积668.58km2。 本项目位于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北园内,厂址西侧紧邻杜甫大道,南侧、东侧紧邻集聚区规划道路,北距连霍高速偃师出口2.1km。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3.1.2地形地貌 偃师境内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大体可分山地、丘陵、平原三大类型,其中平原面积占31.4%,丘陵占51.9%,山区占16.7%。北部为邙山丘陵,面积约22.97万亩,中部是伊洛河冲积平原,面积约44.42万亩,南部为万安山低山丘陵和山前洪积冲积坡地,面积约77.08万亩,偃师市境内整个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南北高,中间低,略呈槽形。 集聚区北园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以陇海铁路为界,南侧用地相对平坦,北侧用地存在一定的坡度,局部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才可作为建设用地。中州渠从园区内穿过,是偃师市北部重要的泄洪通道。 项目厂址位于陇海铁路北侧,场地北高南低,中间存在沟壑,建设单位拟将厂区北侧高地推平至南侧,场地平整后适合本项目建设。

3.1.3地质、矿产 3.1.3.1地质 偃师市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洛阳断陷盆地东部;大地构造处于中朝准台地西南部,华北中断坳西北缘——嵩箕中台隆西北部,嵩山背斜之北翼;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之嵩箕小区。地层出露较全,各期构造明显,并有相应的岩浆活动。 偃师市境内的构造形态历经多次造山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发育十分复杂。南部山区为伊川郭嘉窑大背斜的北翼,区内表现为一系列向北倾斜的单斜地层。就其基底和盖层两大部分来看,前者为太古界登封群,下元古界嵩山群,后者为中元古界五佛山群,乃古生界地层。岩层倾向一般为东段略偏东,西段略偏西,倾角19~20度,境内褶皱及断裂构造比较发达。偃师市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 北园地层出露较全,主要为古生界寒武系,各期次构造主要为上古生界二迭系。岩石为紫红色粉砂岩、石英砂岩夹页岩及灰白、褐黄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细砂岩与紫红、黄绿色页岩、泥岩互层,与中上统石碳整合接触。不存在地震引发的地基液化、震陷问题,无人防工程,场地稳定,适宜建筑。 3.1.3.2矿产 偃师市在古地质史上为一浅海沉积地带,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沉积矿藏,如铝土矿、煤、石灰岩、白云岩、耐火土等。同时由于后来历次造山运动影响,形成各色各样的火成岩矿藏,如花岗岩、石英岩、钾长石等20多个品种。铝土矿经探明的有夹沟、焦村两大矿区,探明储量5200多万t;煤田储量为7.9亿t,经探勘地质储量约7亿t,可采储量达4亿t;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南部万安山区,全市总储量7亿t;石灰岩主要分布于南部浅山区,总储量10亿t;白云岩总储量在2~3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精心整理培训资料—2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 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评价标准 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修改单(环发[2001]1号)规定的浓度限值 Coi—i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根据全省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12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其他市、县、区以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⑵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年均 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级和二级)为达标,超过二级标准(三级和劣三级)为超标。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二级为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存在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害性程度,劣三级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⑶污染负荷系数法 为: 1 2 9:00 3、降水评价方法 降水酸度(pH值)以pH=5.60作为划分酸雨界限,一般将pH<5.60的降水称为酸雨。用降水pH 年均值和酸雨出现的频率评价酸雨状况。 三、沙尘暴评价 (总站生字﹝2004﹞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印发<沙尘天气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31号)规定进行评价。详见表3-7。 表3-7 沙尘天气分级颗粒物浓度限值单位: mg/Nm3

10 2、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达不到规定时间者,其分级下降一级; 3、未达到分级标准的其它沙尘现象统称为“受沙尘天气影响”。 四、地表水评价 限值进行比较,以该断面(或河流)污染最重因子的类别作为该断面(河段)的水质综合类别。 ⑵地表水域功能标准 根据陕西省地表水域功能标准进行水质超标状况评价 ⑶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污染分担率来计算和评价各水域(或河流)间的污染程度大小和污染年际变化(污染指数计算,采用第Ⅲ类标准值)。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广州发展鳌头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MEP 国环评证:甲字第2801号 二○一二年八月

目录 1 拟建工程概况 (1) 1.1 工程基本情况 (1) 1.2项目规模及工程组成 (1) 1.3 主要工艺流程 (2) 2区域环境功能属性与评价标准 (2) 2.1 区域环境功能属性 (2) 2.2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标准 (3) 2.3 评价工作等级 (3) 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 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 3.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4) 3.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4) 3.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4) 4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5) 4.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5) 4.2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5) 4.3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5) 4.4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5) 5.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 5 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6) 5.1大气环境 (6) 5.2声环境 (6) 5.3地面水环境 (7) 5.4地下水环境 (7) 5.5固体废物 (7) 5.6电磁环境 (8) 6 污染防治措施 (8) 6.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8) 6.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8) 6.3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8) 6.4地面水环境保护措施 (9) 8选址合理合法性分析 (9) 9综合结论 (10)

1 拟建工程概况 1.1 工程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广州发展鳌头分布式能源站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广州从化鳌头镇鳌头工业基地人和片区内。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1。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 (5)项目规模:首期建设2台15MW级天然气热电联产机组,并预留二期扩建条件。拟建项目以天然气为燃料,对鳌头工业园区实施集中供热、供冷,投产后全厂总热效率达80%以上。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台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天然气高压站等。 (6)定员及班制:建设项目劳动定员40人,全年工作330天(约8000h),厂区不设员工宿舍。

环评工程师考试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模拟考试题和答案解析

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某新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2dB (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2、某扩建的中型建设项目,其所在声环境功能区内有一个工业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3、某新建工厂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一般情况下,其评价范围为()。 A.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100m B.以建设项目包络线边界向外200m C.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200m D.以建设项目中心点向外200m 4、某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一般情况下,其评价范围为()。 A.道路中心线外两侧300m以内 B.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 C.道路边界线外两侧200m以内 D.道路红线外两侧200m以内 5、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应根据飞行量()。 A.计算到L为80dB的区域EPN B.计算到L为80dB的区域WECPN C.计算到L为70dB 的区域EPN D.计算到L为70dB的区域WECPN6、某机场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其评价范围一般为()。 A.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侧向各200m的范围

B.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1~2km、侧向各6~12km的范围 C.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6~12km、侧向各1~2km的范围 D.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2~10km、侧向各2~4km的范围 7、二、三级声环境评价范围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 A.贡献值 B.叠加值 C.背景值 D.预测值 8、对于一级声环境评价项目,当敏感目标()建筑时,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 A.高于(含)二层 B.高于(不含)三层 C.高于(含)三层 D.高于(含)四层 9、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要实测,是()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一级和二级 D.三级 10、对于固定声源评价,一定要绘制等声级线图,是()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一级和二级 D.三级 11、在工程分析中,要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是()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以上都是 12、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应根据不同方案噪声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噪声影响的程度进行比选,并从声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最终的推荐方案,这是()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级和二级 13、声环境现状调查需收集评价范围内()地理地形图。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

[模拟]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自然植被样方调查要确定样地面积。一般情况下,草地、灌木林、乔木林的面 积分别取______。 A.<1m2 ,<50m2 ,<50m2 B.>1m2 ,>5m2 ,>50m2 C.≥1m2 ,≥10m2 ,≥50m2 D.≥1m2 ,≥10m2 ,≥100m2 参考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植被样方调查要确定样方面积。植物的样方调查和物种重要值:自然植被经常需进行现场的样方调查,样方调查中首先须确定样方大小,一般草本的样地在1m2 以上,灌木林样方在10m2 以上,乔木林样方在100m2 以上,样方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其次须确定样方数目,样地的面积须包括群落的大部分物种,一般可用种与面积和关系曲线确定样方数目。样方的排列有系统排列和随机排列两种方式。样方调查中“压线”植物的计量须合理。 第2题: 某项目经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计算得出的项目评价区生态系统质量EO值为 58,按EQ值对生态系统进行分级,该区域应划入______。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参考答案:B

式中:EQ——生态系统质量; Ai——第i个生态特征的赋值;N——参与评价的特征数。按EQ值将生态系统分为五级:Ⅰ级100~70,Ⅱ级69~50,Ⅲ级49~30,Ⅳ级29~10,Ⅴ级9~0。 第3题: 根据初始瓶的溶氧量(IB)、黑瓶的溶氧量(DB)、白瓶的溶氧量(LB)测定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等于______。 A.LB-IB B.IB-DB C.LB-DB D.IB+DB 参考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净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第4题: 描述物种在群落中重要程度的指标是______。 A.样方数、采样频次和样方面积 B.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和相对频度 C.种数、种类与区系组成 D.种类总数、样地总面积和样地总数量 参考答案:B

声环境质量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限值及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 理。 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的影响,不适用于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 3785 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T 15173 声校准器 GB/T 1519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 17181 积分平均声级计 BG/T 50280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A 声级讲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用A 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用 L A 表示,单位dB(A) 3.2 等效连续 A 声级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简称为等效声级,指在规定测量时间 T 内A 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 aeq,T 表示(简写为:L eq ), 单位 dB(A) 。除特别指明外,本标准中噪声限值皆为等效声级。 根据定义,等效声级表示为: 式中:LA ——t 时刻的瞬时A 声级; T ――规定的测量时间段。 3.3 昼间等效声级 day-time equivalent sound level 、夜间等效声级 3.4 昼间 day-time 、夜间 night-time 根据《中华人民其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昼间”是指 6: 00 至 22: 00之间的时段; “夜间”是指22 : 00至6: 00之间的时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需要(如考虑时差、作息习惯差异等)而对昼间、 夜间的划分另有规定,应按其规定执行。 3.5 最大声级 maximunm sound level 在规定的测量时间段内或对某一独立噪声事件,测得的 位 dB(A) o 3.6 累积百分声级 percentile sound level 用于于评价测量时间段内噪声强度时间统计分布特等的指标, 指占测量时间体贴一定比例的 累积时间内A 声级的最小值,用 L N 表示,单位为dB (A )。最常的是Lg 、L 50和L 90,其含 义如下: L io ――在测量时间内有 10%时间A 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 50――在测量时间内有 50%时间A 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中值; night-time equivalent sound level 在昼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 在夜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 A 声级称为昼间等效声级,用 A 声级称为昼间等效声级,用 L d 表示,单位dB(A) o L n 表示,单位dB(A) o A 声级最大值,用 Lmax 表示,单

3声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5.3 声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5.3.1 评价范围内噪声敏感点现状调查 根据拟建项目工可资料及现场踏勘,本项目沿线共有10处噪声环境敏感点(均为村庄),其中主线有8处(均为村庄)和东宁连接线有2处(均为村庄)。 5.3.2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 (1)监测点布置 贯彻“以点代线”、“兼顾整体”的原则,根据路段、地形条件、距路距离、敏感程度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点进行噪声监测;在全线7处存在改扩建路段情况的声环境敏感点中选择5处(主线4处和东宁连接线1处)进行声环境现状监测和背景噪声监测,在全线3处新建路段敏感点中选择1处进行声环境现状监测(背景噪声);设置1处衰减断面监测点位(帮宽段),1处24小时连续监测点位(帮宽段)。详见表5-3-1。

表5-3-1 公路沿线声环境监测布点一览表 序号中心桩号名称布点位置执行标准现状代表性备注敏感点监测 主线 1 K59+580-K60+640 (新建路段) 太平川村 路右/村庄临拟建公路第一排民宅窗 前1m,高1.2m处 2类/ 背景噪声 2 K68+640-K68+790 (帮宽段) 闹枝沟村 路右/村庄临公路第一排民宅窗前 1m,高1.2m处 4a类 / 按大、中、小型车 记录双向小时车 流量,同时监测距 道路500m外不受 交通噪声影响的 背景噪声 路右/村庄临公路第三排民宅窗前 1m,高1.2m处 2类 3 K74+100-K74+350 (帮宽段) 神洞村 路右/村庄临公路第一排民宅窗前 1m,高1.2m处 4a类 闹枝沟村路右K69+950-K70+080(4a类区) 神洞村路右K73+960-K74+100(4a类区) 4 K85+600-K86+350 (裁弯取直新建段) 新城子沟村 路右/村庄临拟建公路第一排民宅窗 前1m,高1.2m处 2类/ 5 K90+130-K90+500 (帮宽段) 石门里 路右/村庄临公路第一排民宅窗前 1m,高1.2m处 4a类 闹枝沟村路左K68+640-K70+200(4a和2类区) 新城子沟村路K86+640-K86+730(4a类区) 路右/村庄临公路第二排民宅窗前 1m,高1.2m处 2类 东宁连接线 1 LK1+300-LK1+828 (帮宽段) 东宁镇蔬菜 二村 路左/村庄临公路第一排民宅窗前 1m,高1.2m处 4a类石门里LK0+500-LK0+900(4a类区) 按大、中、小型车 记录双向小时车 流量,同时监测距 道路500m外不受 交通噪声影响的 背景噪声 LK1+060-LK1+822 (帮宽段) 路右/ 11层楼房的1、3、5、7、9、11 层面向公路侧窗前1m处 4a类/ 路右/ 11层楼房的1、3、5、7、9、11 层背向公路侧窗前1m处 2类 东宁蔬菜二村LK1+300-LK1+828(2类区) 石门里LK0+500-LK0+900(2类区) 衰减断面监测 1 主线K84+930 路左(帮宽段) 地形开阔,无其它噪声源影响处,分别设置距路中心线 20m、40m、60m、80m、120m 5个点位,距地面1.2m。 测定交通噪声随距离变化的衰减规律 24小时连续监测 1 主线K84+930 路左(帮宽段)在距路中心线40m处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

2018年无锡市声环境质量状况

2018年无锡市声环境质量状况 2018年,我市开展了功能区、区域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从监测结果来看,全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较好水平,与往年相较基本保持稳定。 一、功能区声环境质量 2018年,全市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3.6%,夜间达标率为71.2%。与2017年相比,市区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8.5%和69.2%,昼间达标率较上年持平,夜间达标率下降9.6个百分点。宜兴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均为100%,同比均上升了3.6个百分点,江阴的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为78.1%和50.0%,昼间达标率和夜间达标率均与上年持平。 二、区域声环境质量 2018年无锡全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均值为55.2分贝(A),质量等级三级,评价水平为一般;较去年下降了1.3分贝(A)。从各行政区区域声环境质量统计情况看,江阴市、宜兴市、惠山区的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二级,评价水平为较好;梁溪区、锡山区、滨湖区、新吴区的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三级,评价水平一般水平;江阴市、宜兴市最好,锡山区和新吴区较差。 2018年无锡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夜间均值为46.7分贝(A),质量等级三级,评价水平为一般,较2013年下降了0.6分贝。从各行政区区域声环境质量统计情况看,宜兴市、惠山区的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二级,评价水平为较好;江阴市、梁溪区、锡山区、滨湖区、新吴区的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三级,评价水平一般水平;宜兴市、惠山区

最好,锡山区和新吴区较差。 影响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所占比例达55%;其余依次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与2017年相比,主要声源结构未发生变化。 三、交通声环境质量 2018年无锡全市道路交通环境噪声昼间均值为67.5 分贝(A),质量等级一级,评价水平为好,与2017年相比,全市道路交通昼间噪声总体无明显变化,昼间平均等效声级略降1.0 dB(A),昼间超标路段比例下降了0.3个百分点。市区、江阴、宜兴的道路交通环境昼间噪声均值分别为65.3分贝(A)、68.1分贝(A)、70.2分贝(A)。与2017年同期相比,市区降低了1.8分贝(A),江阴下降1.0分贝(A),宜兴持平。 2018年无锡全市道路交通环境噪声夜间均值为58.6分贝(A),质量等级二级,评价水平为较好,与2013年相比,全市道路交通夜间噪声总体无明显变化,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上升了 1.3dB(A),夜间超标路段比例上升了7.3个百分点。市区、江阴、宜兴的道路交通环境噪声夜间均值分别为58.9分贝(A)、63.4分贝(A)、54.5分贝(A)。与2013年同期相比,市区上升了1.8分贝(A),江阴上升了1.8分贝(A),宜兴上升了0.7分贝。

声环境质量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目录 1 概述: 2 适用范围 3 引用文件 4 术语定义 5 分类 6 噪声限值 7 监测要求 ?测量仪器 ?测点选择 ?气象条件 ?类型方法 ?测量记录 8 划分要求 ?城市声 ?乡村声 9 实施要求 10 附录A 11 附录B 12 附录C 概述:编辑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noise ( GB3096-2008 代替GB 3096-93,GB/T 14623-93 2008-10-01实施)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本标准是对GB 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GB/T 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的修订。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3096-93和GB/T 14623-93废止。 适用范围编辑 本标准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 引用文件编辑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785 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 / T 15173 声校准器 GB / T 1519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GB / T 17181 积分平均声级计 GB / T 50280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术语定义编辑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A 声级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用A 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用LA 表示,单位dB(A)。 3.2 等效连续A 声级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简称为等效声级,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 内A 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Aeq,T 表示(简写为Leq),单位dB(A)。除特别指明外,本标准中噪声限值皆为等效声级。 根据定义,等效声级表示为: 式中:LA———t 时刻的瞬时A 声级; T———规定的测量时间段。 3.3 昼间等效声级day?time equivalent sound level、夜间等效声级night?time equivalent sound level 在昼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A 声级称为昼间等效声级,用Ld 表示,单位dB(A)。 在夜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A 声级称为夜间等效声级,用Ln 表示,单位dB(A)。 3.4 昼间day?time、夜间night?time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昼间”是指6:00 至22:00 之间的时段;“夜间”是 指22:00 至次日6:00 之间的时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需要(如考虑时差、作息习惯差异等)而对昼间、夜间的划分另有规定的,应按其规定执行。 3.5 最大声级maximum sound level在规定的测量时间段内或对某一独立噪声事件,测得的A 声级最大值,用Lmax表示,单位dB(A)。 3.6 累积百分声级percentile sound level用于评价测量时间段内噪声强度时间统计分布特征的指标,指占测量时间段一定比例的累积时间内A 声级的最小值,用LN表示,单位为dB (A)。最常用的是L10、L50和L90,其含义如下: L10———在测量时间内有10%的时间A 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50———在测量时间内有50%的时间A 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中值; L90———在测量时间内有90%的时间A 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本底值。 如果数据采集是按等间隔时间进行的,则LN也表示有N%的数据超过的噪声级。 3.7城市city、城市规划区urban planning area 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 由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为 城市规划区。 3.8乡村rural area 乡村是指除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其他地区,如村庄、集镇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欧阳学文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的影响,不适用于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785 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T15173 声校准器 GB/T1519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17181 积分平均声级计

GB/T50280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A 声级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level 用A 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用LA表示,单位dB(A)。 3.2 等效声级 equivalent continuousAweighted sound pressurelevel 等效连续A 声级的简称,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 内A 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Aeq,T表示(简写为Leq), GB3096

单位dB(A)。除特别指明外,本标准中噪声限值皆为等效声级。 根据定义,等效声级表示为: 式中:LA——t时刻的瞬时 A 声级; T——规定的测量时间段。 3.3 昼间等效声级 daytime equivalent sound level、夜间等效声级 nighttime equivalent sound level 在昼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A 声级称为昼间等效声级,用Ld 表示,单位dB (A)。在夜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A 声级称为夜间等效声级,用Ln 表示,单位dB(A)。 3.4 昼间 daytime、夜间 nighttime

第3章 环境概况及环境现状评价

第3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自然环境基本概况 3.1.1 区域位置 吉安市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14o48′~115o7′,北纬27o9′30″~27o17′50″内,距省会南昌219km。阳明大桥位于吉安市区内的阳明大道由西向东的延长线上,跨越赣江;河东堤位于吉安市区的河东开发区,参见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图)。 3.1.2 地形、地貌、地质结构 项目位于赣中南丘陵地区中吉泰盆地的北部,地势周高中低,盆地内以冲积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区内零星分布着低丘岗地,地面高程在40~100米,区内最高点高程为106.48m,最低点高程为48.4m,呈波状起伏,整个城区东高西低,向赣江倾斜。本段赣江河道在防洪堤内流向NNW至N至NE,河两岸是漫滩和Ⅰ、Ⅱ级阶地分布区。 项目周围处于吉泰断陷盆地中,基岩多为第四系覆盖。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离项目最近的一条深大断裂为赣江大断裂,它北起湖口,经新建、新干至吉水,为吉(安)~泰(和)盆地红层所覆盖,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该断裂离项目区较远,且属白垩纪以前的老断层,近期无活动迹象,对项目建设无不利影响。 3.1.3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沿线地区均小于Ⅵ度区,桥涵及其它构造物均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3.1.4 水文 赣江是江西省的第一大河,河道在青原、吉州区境内呈圆弧形,从禾水汇入口由西北转正北,再转北东向流出吉安市,河床一般宽600~800m,最宽处近1000m,河床高程一般在38.8~42m,枯水期水位在41.3~42m。赣江西岸筑有赣西堤、禾埠堤,河东未设防。赣江通航要求为规划三级通航。 赣江4~9月为汛期,5~6月为主汛期,赣江洪水由暴雨形成,4~6月大气环境活跃,冷、暖气流交会,形成历时长,范围大的峰面雨,产生的洪水往往造成赣江中上游峰高量大的大洪水,7~9月为热雷雨,形成的暴雨范围小,一般仅对赣江支流会造成大洪水,对主流影响较小。吉安市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8800m3/s(1968年6月25日),实测最高洪水位为52.58m(1962年6月29日)。 3.1.5 气候条件 吉安市属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气候,具有冬春阴冷,夏热秋燥,初夏多雨,伏秋干旱,云系多,光照少,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8.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7.2℃,年极端最低气温-8℃。无霜期年平均280天,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390小时,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4.1.1监测点布设 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评价级别及区域环境特征,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共布设4个。具体监测点位见表4-1。 表4-1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布设一览表 4.1.2 监测因子 监测因子为环境空气中的SO2、NO2、TSP和PM10。 4.1.3 监测时间及频率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于2014年9月23日~29日进行,连续监测7天,同时记录了监测时的气象状况(风向、风速、气压、气温)。现状监测因子及频率具体见下表4-2。 注:每次监测的同时观测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 4.1.4 监测分析方法 具体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3。

表4-3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方法及检出限 4.1.5 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Pi=Ci/Si 式中:Pi——i污染物的单因子污染指数; Ci——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 S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4.1.6 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中SO2、NO2、PM10、TS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具体见表4-4。 表4-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表4-5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一览表 4-3

4-4

4.1.7 监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监测报告,各监测点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5。 根据表4-5监测数据分析可知,监测点的环境空气的SO2、NO2、PM10、TSP、监测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表1二级标准。 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监测断面布设 本次环评监测布设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功能、方位和污染源的距离)的布设见表4-6及图4-1。 表4-6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表 4.2.2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 地表水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9月23日~25日进行,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见表4-7。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地理位置 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河北平原中部,衡水市南部,地处东经115° 35115°, 58纬37° 0837°之间;总面积892.3平方公里。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相望,西临冀州市,南靠邢台地区南宫市,北接衡水市桃城区、武邑县,全县南北长45km,东西宽28km。县城北距首都北京272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24公里。枣强县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县。枣强县地处两环两线”腹 地,北依京津,东临渤海,京九铁路、正在建设中的邯黄铁路穿境而过,北临石黄高速公路,西接106国道。境内有邢德线、肃临线、郑昔线、武馆线两纵两横省级公路,大广高速公路纵贯枣强31公里,并留有两个进出口。区位优势明显, 交通便利快捷。 本项目位于衡水市枣强县马屯镇西子结村西,厂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7° 38' 14.56",东经115° 49' 43.07"。项目东侧为耕地,南侧为收粮食厂,西侧隔路为耕地,北侧为耕地。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敏感点为东南方向413m处的西子结 村。 3.2自然环境概况 3.2.1地形地貌 枣强县属河北省中南部平原,由古代河流冲击而成,全境除索泸河两岸有少量沙丘外。地势总体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黄海高程)23~29m,地面 坡降七千分之一。全县总体地势平坦,但微地貌复杂,局部存在洼地。 拟建项目地貌属冲击平原,区内地形平坦,海拔高程在25m左右,地势西南 高,东北低,略呈倾斜状,地面坡降约为万分之一。 3.2.2气候特征 枣强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春季干燥少风多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7C,七月气 温最高,平均为26.8 C,一月气温最低,平均为-4.3 C,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2.7C, 多年极低最低气温-23 C,年平均降雨量510mm,年蒸发量1221.9mm,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全年无霜期21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1地理位置 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地区南端。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县相望,西邻冀州区,西南与邢台南宫市相接,北接桃城区和武邑县。县境位于北纬37°08′~37 °35′、东经115°35′~115°58′。以县城为起点北至首都北京约272km,西北至省会石家庄市约124km。县域南北两端狭窄,中部较宽,总面积892.3km2。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肖张村北(肖张工业园区内),其中心点坐标为北纬37°36′31.14″,东经115°43′7.54″。厂址距离较近的村庄主要为南侧670m的肖张村,西南侧1260m的程杨村,西北侧1050m的半壁店村,东北侧860m的西李纸房村,东北侧东780m刘家纸房村,厂址周边关系情况见附图2。 厂址所处区域为平原地形,地势空阔,交通便利。评价区域内无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重点保护文物及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项目厂址地理位置见附图1。 4.1.2 地形地貌 枣强县属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全境除索泸河两岸有少许沙丘外,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黄海高程)23~29m,地面坡降七千分之一。本县由古代河流冲积而成,地势总体平坦,但微地貌较复杂,存在有不少洼地。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肖张村北(肖张工业园区内),区域地势平坦,满足项目建设需求。 4.1.3 气候气象 该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春季干燥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7℃,七月气温最高,平均为26.8℃,一月气温最低,平均为-4.3℃。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2.7℃,多年极端最低气温-23℃。年平均降雨量510mm,年蒸发量1321.9mm,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全年无霜期212天。 多年平均风速2.16m/s,年主导风向SSW风,频率为10.3%,次主导风向为S风,频率为9.35%,全年以NW风向频率最低,为6.13%。全年静风频率为24.76%。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1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一、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 (一)基本内容 1.地理位置; 2.地质; 3.地形地貌; 4.气候气象; 5.地面水环境; 6.地下水环境; 7.土壤与水土流失; 8.动、植物与生态。 (二)技术要求 1.地理位置 ⑴经度、纬度; ⑵行政区位置、交通位置; ⑶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机场的距离和交通条件; ⑷地理位置图; 2.地质 ⑴地质概况 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①岩层;②断层;③断裂) ⑶风化情况; ⑷矿藏资源情况:已探明、已开采; ⑸预测地质灾害风险: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3.地形地貌 ⑴海拔; ⑵地形特征(高低起伏) ⑶周围地貌(山地、平原、沟谷、丘陵、海岸) ⑷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的情况; 4.气候与气象 ⑴定量参数:年均风速、月均风速(最冷月、最热月)主导风向、气温(年、月、日平均)、极端气温、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天数; ⑵主要气象特征:梅雨、寒潮、冰雹、台风、飓风等; ⑶例外情况:需大气环评,除上所有,按《导则—大气》规定,增加有关内容; 5.地表水环境 ⑴不进行地表水环境单项评价 地面水状况(地面水资源的分析及利用情况)、地面水各部分(河、湖、库等)之间及其与海湾、地下水的联系,海浪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面水的污染来源; ⑵无需进行海浪单项评价 海浪环境状况(海洋资源及利用情况,海湾的地理概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状况,污染来源等) ⑶需进行地面水(海湾)单项评价 除⑴⑵两项详细叙述外,应按《导则—地面水》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 6.地下水环境 ⑴不进行与项目相关的环评 开采情况、埋深、上下联系、水质状况、污染来源;

《声环境质量标准》完整板式

1.2 声环境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 — 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 2008年第45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现批准《声环境质量标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并由我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 2008) 按有关法律规定,以上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以上标准自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 以上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759026096.html,)查询。 自标准实施之日起,《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 14623—93)废止。 特此公告。 2008年8月19日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 14623—93)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扩大了标准适用区域,将乡村地区纳入标准适用范围;

——将环境质量标准与测量方法标准合并为一项标准; ——明确了交通干线的定义,对交通干线两侧4类区环境噪声限值作了调整; ——提出了声环境功能区监测和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的要求。 本标准于1982年首次发布,1993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 3096—93和GB/T 14623—93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8年7月3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声环境质量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五类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 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的影响,不适用于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785 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T 15173 声校准器 GB/T 1519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 17181 积分评价声级计 GB/T 50280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