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书

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整体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质量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恰当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测量4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单元教学重点】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实际长度,1吨实际质量2会用毫米、分米为单位量物体长度【单元教学难点】1对1千米长度和12【单元教学建议】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已了解一些测量的知识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组织学生测量硬币的厚度、课本、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2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认知特点是对具体形象事物认识清、感受深,因此教学中,要多安排学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凭借经历和体验,对1毫米、1分米、1千米、1吨建立正确表象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估测能力估测在生活中用处很广,教师应结合本单元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对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如教学中,先估测后测量,使之形成习惯,提高估测能力【单元课时安排】七课时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2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师:你们猜一猜,李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李老师的身高是1米75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想!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1(1)师:实际上,毫米就藏在你们的尺子上,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一些小格)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2师:你们猜一猜是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呢?还是毫米大呢?生: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因为我发现1生1:我从刻度0数到刻度1,他们中间有10小格,所以1厘米=10生2:我也认为1厘米=10毫米,因为我从刻度1数到刻度2,发现他们之间也是10小课件演示:在刻度尺上数出1厘米之间有10小结:1厘米=103(1)找尺子上的1师: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发现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你们能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吗?生1:我发现了1小格之间的长度是1生2:我发现了两条短线之间的距离是1(2)找身边的1师:你们已知道了1毫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四人小组合作找身边的1毫米)生1:我的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生2: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生3:我发现20页纸的厚度大约是1师:真不错,如果用手来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会吗?师生共同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4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毫米的长度,那3毫米有多长呢?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演示尺子上3小格之间的距离就是3师:你能找到5毫米的长度吗?生:从0数5小格就是5生:尺子上刻度1到刻度2之间比毫米刻度线较长的那一条线之间的长度就是5师:6毫米呢?8毫米呢?三、巩固与练习1量一量:量一根10毫米的纸条剪下来;量5分硬币的厚度是( )毫米;量数学书的厚度是( )2钢笔长14( )楼房高20( )粉笔长75( )电脑键盘长约5( )图钉长10( )教室宽6( )蜡笔长6( )跳绳长2( )课桌高7( )小明的身高是140( )3做书第69页第1、24请学请几个同学汇报测量的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理由】学生已经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产中经常用到的比较大的计量单位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2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教学重点】建立11提出问题(1)(2)同桌同学互相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1分米的长度、1厘米的长度、1(3)(4)导入课题:如果要表示巩义到郑州的距离,选用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100千米、可以发现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千米做单位所以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这2(1)①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像出1000米有多长吗?②回顾体育课的100米短跑的路长及时间,思考并想像1000米有几条这样的路长?算一算,跑完1000米你大约需要几分钟?③出示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想像,标准运动场的跑道,1圈通常是400米,跑两圈半大约就是1000④请学生走一走,说一说距离学校门口大约1000(2)①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②引导学生对上面式题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结,说明它们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想一想:“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的几个“0”?1000中的几个“0”相当于一个“千”?3(1)教学例4①3千米=( )学生先说出括号里应填几?你是怎么想的?然后教师总结算法:我们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那么3千米里有3个1000米,就是3②同桌出题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④试一试:8千米=( )米 ( )米=54000米=( )千米 9000米=( )6千米=( )米 ( )米=74350米=( )千米( )米 2千米500米=( )6千米720米=( )(3)①思考:长度不变,单位由高(低)变低(高),数的大小怎样变化?你能用这个规律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吗?②根据前面“千”和0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你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4)小结:表示同一物体的长度,使用的单位可以不一样;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或者把低级单位变成高级单位,同样是要根据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推算4(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投影显示)①小明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20( )②两个县城间的公路长80( )③一本日记本长110( )④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 )⑤一根旗杆高8( )(2)课本第9页的第2、第3(3)“米”和“千米”单位间的化聚(课本第10页的第45两题)(4)①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6千米,汽车每小时比摩托车慢多少千米?②要筑1千米长的公路,已经筑了650米,还要再筑多少米?5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吨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11—13页例6、例7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2312谈话:这是什么动物?你熟悉他们吗?你能跟大家简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恐龙吗?34师:这只恐龙的体重是多少?(1吨)5师:①对1吨你想了解什么(1吨有多少千克)②对1吨你还想了解些什么?(1吨是不是很轻?师:也就是1吨有多重1吨是不是1000千克?师:也就是吨与千克的关系)6①吨有什么作用;②哪些物体重1二、感受体验——(一)了解1师:吨非常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你们呢?那就听听吨的自我介绍吧谁听的认真,吨就会把1小朋友好,我是“吨”,平时你们常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重量,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我就派上大用场了,比如大象的体重是4吨、一卡车的稻谷约3吨等要说1吨有多重,三言两语说不清,就让我来展示一下吧(出示:50千克的一袋大米,接着出示20袋大米)小朋友,你对我了解些了吗?如果还不够的话,没关系,认真听课,对我还会加深印象的师:听了“吨”的自我介绍,你获得了那些信息?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件物品的质量用吨做单位1吨=10002师:原来1吨=1000千克,1吨有多重,你想感受一下吗?请1个同学搬50千克的大米,说说你的感受换一个同学来试试请4个同学来帮忙如果1吨的大米全班同学要几次搬完?(二)1让学生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吨=()千克6000千克=27吨=9000千克=1800千克800千克=1吨600千克=1熊猫狗大象50吨 80千克 6千克 4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3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1小卡车的载重量约是1000千克大卡车的载重量约是5师:这两句话你能换个说法使他意思不变?什么是载重量?小卡车和大卡车最多能装多少吨货物?大卡车的载重量是小卡车的几倍?两幅恐龙图:犹他猛龙重1吨,原角龙重300师:谁重?两幅动物图:大象体重4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32师:你能提个数学的问题考考同桌吗?2看,吨、千克和克一块跑到小朋友的日记里了,你能看看所用的单位名称合适吗?请你改2005年9月2今天早上6:30,我就起了床,很快的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一个50千克的鸡蛋,喝了一杯大约250克的牛奶,就背起2克重的书包匆匆忙忙上学去,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一看,发现原来是我们班体重只有20吨的瘦个子李林于是我和他边走边聊,正准备过马路时,不巧一辆载满60千克水泥的大货车开过来了,我们只好收住脚步,让车先行等我们跑到教室,其他同学早就在读书了3师:听,什么声音?原来质量王国因为来了吨,他们之间的关系糊涂了,你有办法用形象的方法来整理一下学过的质量单位吗?教学反思: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材分本单元是在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和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法(和在一百以内)的口算,会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估算,本单元就是三位数加减的延伸,并把加减法运算结合起来,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使验算更加多样化123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估算意识和提高估算能力,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良好习惯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12341加法32减法3课3加减法的验算24整理和复习1第一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科书第15—16页例1,练习四1—31教科书第15师:同学们,我特别喜欢动物,如:鸳鸯、鸵鸟、孔雀等等……,它们特别美丽、可爱,你们呢?你们喜欢什么动物?(师生交流,学生畅谈)教学过程说明:以谈话自然导入,引起学生注意,同时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师:同学们看(电脑出示或教师出示主体图片),这些动物漂亮吗?(漂亮)这些动物是我国的特级保护动物,你知道咱们国家动物有多少种吗?多少种已经快离我们而去了吗?请看:(课件出示第15页统计表)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吗?(可能有些同学不懂什么是哺乳类两栖类,还可能不懂什么是濒危等,老师要解释)数学生(有的提问题,有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要保护它们应从小做起,更重要是学好知识,才知道如何保护它们!请看(出示第15页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师:中国特有的动物种数(边问边板书)鸟类有几种?生:(答),师板书,爬行类有多少?生(答),师板书(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师: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生:(答)学生提出这两种动物一共有多少种?生:(列出算式)98+25师:从哪一位算起:相加满十怎么办?进位的数怎么办?个位:8加5得13,在个位上写3,向十位进1十位:9加2得11,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得12,这时十位上写2,向百位进1百位:因为十位满了一个十,所以向百位进1,此时百位就写1(1)完成第16(2)完成第17页1—3教学反思:第二课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科书第18—1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1—4123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蓝猫淘气三千问》吗?你最喜欢谁?(学生交流)师:蓝猫得知我们同学学习了很多知识,今天它来到我们教室想考考同学们,大家有信心吗?(有)(课件出示)76 99 59+47 +32 +85——————(全班做,指名演板,结合情况进行评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蓝猫”这个让孩子们心动的形象出现,更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师:同学们,看来你们前面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1(课件显示画面,配有画外音)蓝猫:同学们,你们前面表现的真棒!我在电脑中搜索到“中国部分动物已知种数”,大家看(点击,显示第18页例2统计表)师:谁能就题中给我们的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了解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讨论,生:(列出算式)376+284师: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生(1):376接近380,284接近280,380+280=660,所以376+284的和大约是660生(2):376不到400,284也不到300,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师:(小结),在进行三位数加法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其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师:蓝猫想知道一个精确数,你们说怎么办?(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讨论,最后平台展示,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板书)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此环节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最后平台展示,不但使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且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生(1):把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上6+4=10,写0向十位进1,十位上7+8+1=16,写6向百位进1,百位上3+2+1=6生(2):也就是,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4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蓝猫为奖励大家用电脑为我们送来了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想)那你仔细听,认真看,最后说一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电脑随录音逐一动态显示画面或教师直接讲下面的故事)有一天,数字姐姐369来到草地上,看到美丽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欣赏起来,这时数字妹妹278也来到这里,被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来和姐姐一起欣赏,可是究竟坐哪儿呢?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说:“我的3是百位,6是十位,9是个位”妹妹高兴地说:“噢,我知道了,我们应相同数位对齐坐”突然,9和8说话了,“我们坐不下了,我们相加满十了,要向前一位进1”6和7也说,“我们相加也满十了,也要向前一位进1”她们的前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数学知识编成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师:你从蓝猫的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再发言汇报)生1生2:我学到笔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生3:我还学到了在计算时,别忘记加上进位的1(1)师:蓝猫夸同学们棒极了,学到了这么多知识,(电脑显示)咦,蓝猫还为我们准备了智慧果,想要吗?(想)你答对里面的题,果子一定属于你(课件说明,有4个智慧果,点击哪个,哪个打开,学生做题,做后奖励智慧果)此环节得用游戏形式出现,再一次激起学习欲望,学生为能得到“智慧果”而积极、主a你来当医生(第20页7题)b飞机安全着陆(任选一题做)师:这里有三架飞机,你来当飞行员,只要能正确进行笔算,你驾驶的飞机就能安全着陆(飞机上写着下面各题)638+93= 532+407= 986+114=c第19页第3d金星后面藏着谁?(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得高兴吗?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进位加法的练习课教科书第20—21页练习五的第5—912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0+560 68+35 737+26 280+500 45+19150+60 620+80 3×9+5263 354 748+605 +76 +252—————————三、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五的第5提问:你想怎样?(提醒学生先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相同得数的两个算式用线连接起来)四、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五的第6五、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的第7135+69———825427 162+543 +959——————960 1011②两个数相加,哪个数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也就是说:个位上的7加3等10,满十了,要在个位上写0,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2加4等于6,要加上个位上进上的1③错误的原因:两个数相加,哪一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这一道题个位上的2加9等于11,个位上写1,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6加5等于11,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是12,这时要在十位上写2,向百位进1,百位上的1加9等于10,要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是11,这时要在百位上写1,向千位进1,而这道题十位和百位都没有加上进位进上来的1六、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你想怎样做?请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讨论,然后把讨论563≈600915≈900464≈500646≈600792≈800351≈40085≈100208≈200873≈900127≈100然后再估一估,哪两个数相加等于1000(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多动脑筋,多思考)七、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五的第9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星期天的早晨,小君要去哪几个地方?让学生分工合作,小君有几种走法可供选择?(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一一列举出来)再回答走哪条路最近?419 368 3430 462+506 +679 1691 +2079————————————————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并说一说,两个数相加应该怎样算?一艘客船有乘客278人,到了一个港口上来56人这时船上有乘客多少人?新华书店运来一批《十万个为什么》,卖了247本,还剩103本,运来了多少本?这两道题均可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再教学反思:课题2第一课时连续退位减法教科书第22—23页例1(1)(2)(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1直接讲出得2340170376+284720350说出笔算时应注意些什么?此环节运用了知识迁移规律,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是为新知的铺垫,从而顺畅地进入正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怎样安排假期生活的呢?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切入,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教学的开展2同学们在假期中做了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今天小精灵聪聪将带大家一起到美丽的云南去走一走、看一看,小精灵为我们安排了三个景点供大家游览(出示情景图)他是怎样安排观光路线的呢?你们能看懂吗?(教师可向学生简单介绍情景图中,丽江风景图是“玉龙雪山”,大理的标志性景点是“三塔”,昆明的标志性景点是“石林”渗透人文地理知识)学生的知识性学习与能力的提高,都最终服务于生活,这里,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能看懂路线图的标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3识图能力的培养不是易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图意,需要直观与抽象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如何解决两地间的距离问题生1:我们了解到昆明到大理要走348生2:我们知道昆明到丽江要走517生34师:同学们观察的很细心,都从图中了解到了部分信息如果按同学们讲的从昆明出发,到大理要走多远呢?(边说边画线段图)再到丽江呢,还要走多远呢?图上没有告诉大家,那517千米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项内容,在学生参与估算时,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于学生不同的合理估计都给予肯定,允许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也是算法多样化的较好生1:我把517看作500,348看作350,大理到丽江大约150生2:我把517看作500,348看作300,大理到丽江大约200生3:我把517看作520,348看作350,大理到丽江大约170师:同学们都用了自己的方法来估算大理到丽江大约有多远,那准确的结果是多少呢?能用坚式计算出准确结果吗?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6由于学生已有相关的知识作铺垫,老师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感悟,让学生把由衷而发的感受讲给同学们听,在学生交流中产生共鸣,效果更佳在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当被减数连续两次不够减,要连续两次由前一位退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应酌情突出重点加以引导,加强联系,建立清晰的表象生1:我在计算时,先是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我从十位退1再减,接着十位上的数也不够减,我就从百位退1生2:我发现原先学习的只一次退位,这次计算要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多的新发现,像这样需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再减的题,我们称为连续退位减法,这也是今天大家探索的问题,(板书课题)谁再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学生答略)小结:我们在计算517348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再减,十位也不够减,从百位退1和十位上的数(要少看1)加起来再减设置多种情景,自始至终都使学生处于旅游当中,使学生仿佛参与游戏活动中,使其乐于向往,不知疲倦,在解决诸多问题中,使学生思维得以释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师:我们已经搞清路线,可以乘车出发,途中小精灵给同学们又提出了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解答好吗?1云南的昆明有很多新鲜的水果,咱们跟着小精灵一起到宋庄果园看一看吧!出示第23知识的延伸,益于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在此对学生努力学习,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态度给予及时肯定和赞扬,从而给予学生人文关怀3生1:苹果比桃树多多少棵?生2:416169=247(棵)生3:桃树和梨树共多少棵?生4:169+358=527(棵)四、拓展思维,课中(课后)1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学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学生试着计算,教师要引导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解题)今天我们围绕连续退位减法的学习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老师为大家精彩的表现表示祝贺.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课本第24页例2、例31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2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12316 4987-217 -2998————————1教学例2 507-34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教材

答:买1把伞和1辆玩具车需要付52元钱。 18+27=45(元)
答:买1把伞和1辆玩具飞机需要付45元钱。
三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2 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 2 课时 口 算 两 位 数 减 两 位 数
复习导入
口算
46-30= 16 38-9= 29 79-9+10= 80 15+13= 28
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看钟面数格后用乘法 计算,也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巩固练习
现在才早上8:40,我 还要等多久才开门呢?
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 的信息有哪些?
答:我还要等20分钟才开门。
巩固练习
﹥
24分 ﹤ 4时
﹥
﹤
﹥
﹦
课后练习
一、看谁填得快。 1. 1分=( 60 )秒 1时=(60)分 2. 120分=( 2 )时 3. 1分30秒=( 90 )秒 4. 1小时15分=( 75 )分 5. 95秒=( 1 )分( 35 )秒
复习导入
2.照样子填一填。
23
20 3 69
60 9
35 30 5
57 50 7
探探究究新算法知
(1)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
1 车票?
35+34=
你会口算吗?
35+34= 69
35+34=69
30 4
30 5 30 4
65
60 9
先算35+30=65, 再算65+4=69。
先算30+30=60, 再算5+4=9, 再算60+9=69。
答:她上午在校4小时10分钟。
三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粗最短,秒针最细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9、(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3)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通用16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通用16篇)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1)分组的同学互相背,感受自己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
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9篇)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9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9篇)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5篇教案对于老师是很重要的。
课件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具准备演示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计算下面各题。
16×1112×1432×21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虚伪系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曲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__一共有500人来电__;__电__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__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1×26或26×21(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
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26×2126.........1排有多少个座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4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篇1一、教学目标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三、教学难点渗透学习方法四、教学具准备练习小篇子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4×60=(说算法) 80×5=(注意0的个数) 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订正(3)全班交流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1.快速抢答争第一(1)出示题目:(2)学生抢答2.认真观察填表格(1)出示题目:(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合适的数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篇2一、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周长1、剪一剪,初识一周边线秋天的树叶色彩缤纷,形状各异,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姑娘写给我们的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5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
(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
(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学生分析: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老师共同参与一系列活动,认识四边形,掌握一定基础的学习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二课时内容(教材113页)。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运用学过的知识有规律地排列事物,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学具袋、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引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吗?
2、出示手机号码前8个数字,剩余3个数字需要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才能获得。
3、提出数学问题:
①用数字1和8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②你们猜猜哪个两位数是老师手机号码前两个数字?
③给出学生手机号码中间5个数字后,再给学生3个数字
3、
7、9,并告诉学生手机号码后三个数是这3个数组成的所有数当中从小到大第四个数字。
提问:数字
7、3、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4、学生猜测回答。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事物的排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学习要求:
①拿出数字卡片,2人一组合作。
②一个同学负责摆数字卡片,另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数字。
③在摆的过程中思考要怎样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学生合作交流摆数字,教师巡视。
3、小组板书展示本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4、全班观察交流讨论,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的摆法及原因。
5、师生一起总结得论:
①用3个不同数字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
②可以用先确定个位或者位或者百位上的数字,再按顺序排列组成三位数,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③也可以按照数字的大小,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排列,也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6、提出问题:用数字
7、0、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请学生用刚刚学习到的方法说出结果。
7、学生汇报
结果。
8、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在有0的情况下,3个不同的三位数只组成4个不同的三位数,因为0不能放在数的最高位。
(让学生经历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体会数的排列顺序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问题。
1、拍一拍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寺庙,3个徒弟想要拍照留念。
提出问题:他们可以拍多少张不同位置的照片?请3 个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一个同学扮演唐僧给三个徒弟摆站的位置,其他同学是摄影师负责拍照拍照。
2、猜一猜唐僧也要和徒弟拍照留念,他们能拍出多少张位置不同的照片?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体会。
2、老师小结。
(让学生主动体验学习,从中获得快乐,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不重复不遗漏百个位位位9739377937393973793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