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常家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参考答案
[物理]2016年山东省滨州市八年级(上)物理期中试卷和答案解析
![[物理]2016年山东省滨州市八年级(上)物理期中试卷和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a05a7827d3240c8447eff6.png)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所提供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3分)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
对于以下估测你认为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A.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cmB.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minC.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22℃D.你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2.(3分)“PM2.5”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其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毫米B.纳米C.微米D.厘米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4.(3分)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B.乙车C.地面D.路旁的树5.(3分)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频6.(3分)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7.(3分)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玉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玉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玉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8.(3分)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9.(3分)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物理)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物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意大利科学家在一次比萨大教堂参加活动,发现教堂穹顶上的吊灯因风吹过不停地摆动,尽管吊灯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但每一次摆动的似乎相等,从而促进了钟表的研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4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
据此可判断:全程来看小汽车在做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前30s的平均速度为m/s。
3.如下左所示的体温计,它的最小分度值是℃。
图中A处结构的好处是,读数时,。
4.如上右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5.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说明能够传声。
6.成语“万籁俱寂”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很小;宇航员在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
7.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熔点113.5°C)。
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
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8.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孟津县6月份的平均气温约6℃C.眨眼睛所用的时间是0.1s D.某中学生身高约165cm9.在测量水的温度时,小明(甲)、小红(乙)和小兰(丙)的读数方法如图所示,则【】A.小明的方法正B.小红的方法正确C.小兰的方法正确D.三人的方法都正确10.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划破夜空的流星运动B.奔驰骏马的运动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D.地球绕太阳公转11.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长笛小提琴手风琴二胡A B C D12.为了使教室内的同学们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在教室周围植树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14.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晶体)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变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冷却变成固态即可【】A.白糖变为糖浆属于液化过程B.糖浆冷却变成固态为放热过程C.白糖变为糖浆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5.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不出来,这时可将许多相同的纸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总长度除以张数,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了。
山东省滨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七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12题为单项选择题;13-15为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不得分)1.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物理数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一定是100℃B.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C.成年人散步的速度约为5m/sD.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2.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3.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B.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4.A、B两列火车同向并列停在车站上,当B车启动时,以下感觉,A车内的乘客不可能的是()A.看站台,自己是静止的B.看B车,自己在向前运动C.看B车,自己在向后运动D.看站台上的流动售货车,自己是运动的5.下列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①冰雪消融②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③草叶上的“白霜”④用干手器将手烘干.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6.“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7.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8.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A.冰、水的温度都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10.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11.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A.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B.有经验的养蜂人通过听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它是否采了蜜C.往热水瓶内倒水时,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已装满D.西瓜的生熟可以通过拍拍西瓜听听声音来辨别1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1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震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小14.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D.经过5秒钟,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大15.以下几个验证性的小实验,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抽出发现铃声减弱,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用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用到气管将水蒸气导入另一个盛冷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液化放热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汽,说明蒸发吸热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的相应横线上)16.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 nm(完成单位转换);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 (填上合适的单位).如图木块的长度是cm.17.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处减弱噪声.18.如图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333km/h.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650℃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发生了现象.19.如图所示,小红和小明都能看到掉在地上的课本,这是由于太阳光射到课本时发生了现象.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的相应横线上)20.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填“大”或“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21.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明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如表中.时间/min 0 2 4 6 8 10温度/℃ 6 4 2 0 ﹣2 ﹣4 状态液液液液液固、液时间/min 12 14 16 18 20 22温度/℃﹣4 ﹣4 ﹣4 ﹣4 ﹣6 ﹣9 状态固、液固、液固、液固、液固固(1)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2)由题意及表可知此混合液凝固时的特点是;(3)在水中掺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选填“高”或“低”).2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是否合理,原因是.(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OB,说明.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3.列车运行时刻表对于合理安排旅行非常重要,作为学生也应该学会使用.下表是由青岛开往北京的T2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通过分析此运行时刻表,请你计算:车次自青岛起公里0 183 283 393 514 743 890T26 到站青岛潍坊淄博济南德州天津北京到站时间﹣﹣11:59 13:13 14:46 16:22 18:33 19:56 开车时间9:59 12:02 13:16 14:56 16:24 18:35 ﹣﹣(1)T26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行距离为多少?(2)T26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行时间为多少?(3)该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24.一列长210m的列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过长1400m的铁路桥,求:(1)列车过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2)车上一乘客在窗口观察到他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七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12题为单项选择题;13-15为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不得分)1.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物理数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一定是100℃B.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C.成年人散步的速度约为5m/sD.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考点】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只有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此选项错误;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此选项错误;C、成年人散步的速度在4km/h=4×m/s≈1.1m/s.此选项错误;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此选项正确.故选D.2.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B.3.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B.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对照选项中的描述,明确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便可做出判断.【解答】解:A、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B、水变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过程,符合题意;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由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属于液化,不符合题意;D、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是浴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属于液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4.A、B两列火车同向并列停在车站上,当B车启动时,以下感觉,A车内的乘客不可能的是()A.看站台,自己是静止的B.看B车,自己在向前运动C.看B车,自己在向后运动D.看站台上的流动售货车,自己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的状态不,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解答】解:(1)A、B两列火车同向并列停在车站上,当B车启动时,以站台为参照物,A 车相对于站台的位置并没发生变化,是静止的;(2)以B车为参照物,A车相对于B车向后运动,因此A车看B车,自己在向后运动;(3)以站台上的流动售货车为参照物,A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A车是运动的.故选B.5.下列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①冰雪消融②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③草叶上的“白霜”④用干手器将手烘干.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要放热.【解答】解:①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②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是壶中冒出的高温水蒸气遇冷后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③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④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选:D.6.“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A、“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BCD、“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7.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声与能量.【分析】(1)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 的超声波.【解答】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8.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根据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公式:v=分析答题.【解答】解: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并不是表示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故A错误;B、通过的路程的长短与速度和时间有关,速度越大,不知道时间无法确定通过路程的长短;故B错误;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故C正确;D、速度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路程和时间不同,则速度不同,故D 错误;故选C.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A.冰、水的温度都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分析】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无论是冰熔化成水,还是水结成冰,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总保持熔点或凝固点不变.【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是晶体,在它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加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过程结束,全部熔化成水,温度才升高,因此只要是冰水混合物,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外部环境,温度都不改变.故选A.10.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解答】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故选D.11.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A.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B.有经验的养蜂人通过听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它是否采了蜜C.往热水瓶内倒水时,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已装满D.西瓜的生熟可以通过拍拍西瓜听听声音来辨别【考点】声与信息.【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以及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区别.【解答】解:A、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来清洗的,即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CD、有经验的养蜂人通过听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它是否采了蜜;往热水瓶内倒水时,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已装满;西瓜的生熟可以通过拍拍西瓜听听声音来辨别,这都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C、D错误;故选A.1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解答】解:A、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错误可以避免的,即测量时出现误差,并不是出了差错,故A错误;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都是可以减小误差的,故B错误;C、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故C正确;D、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C.1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震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小【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4)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慢、汽车是液体,最快的是固体.【解答】解:A、声音靠介质传播,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发出的声音,人耳就不会听到,故A错误;B、“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而并不是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据课本知识可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故D错误;故选ABD.14.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D.经过5秒钟,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在s﹣t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3)由图知,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运动.(4)根据图象读出5s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解答】解:A、乙车在7~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正确;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但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都是20m.故C正确;D、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故D正确.故选BCD.15.以下几个验证性的小实验,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抽出发现铃声减弱,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用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用到气管将水蒸气导入另一个盛冷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液化放热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汽,说明蒸发吸热【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液化过程是放热的.(4)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要升华,升华过程吸热.【解答】解:A、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铃声减弱,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用到气管将水蒸气导入另一个盛冷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液化放热,故B正确;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室内高温的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故C正确;D、试管中的碘,吸收热量,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试管,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故D 错误.故选BC.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的相应横线上)16.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 90 nm(完成单位转换);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 km/h (填上合适的单位).如图木块的长度是 2.70 cm.【考点】长度的测量;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①1m=109nm;②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③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木块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①9×10﹣8m=9×10﹣8×109nm=90nm;②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③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因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数值估读到0.1mm;木块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3.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15.70cm,木块的长度L=15.70cm﹣13.00cm=2.70cm.故答案为:90;km/h;2.70.17.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
滨州市无棣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滨州市无棣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17·上海) 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A . 响度B . 音调C . 音色D . 频率2. (2分) (2017八上·乌鲁木齐期中) 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 甲做加速运动,乙做减速运动B . 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C .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D . 经过0.4 s,甲乙速度相等3. (2分) (2019八上·德庆期中)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 12.45cmB . 12.34cmC . 12.36cmD . 12.35cm4. (2分) (2018八上·宜兴月考) 很多美丽的自然现象是由物态变化产生的,以下现象中属于吸热的是()A . 冰雪消融B . 晨间的露珠C . 山间的浓雾D . 地面的严霜5. (2分)(2017·碑林模拟)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水下仍能听见音乐,说明水能传声B . 高架路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 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发声的音色不同D . 医学上用超检测人体,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6. (2分) (2018八上·南山期末) 关于测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B . 可以将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C . 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也可以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D . 右图所示的时间是5分08秒7. (2分) (2017九上·钦州港开学考) 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的小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 . 这列火车的机车B . 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 .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 . 关着的车门8. (2分)(2018·重庆模拟) 男低音高声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 .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 .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 .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D .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9. (2分)(2018·江苏模拟) 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 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 . 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C . 水的凝固点是0℃D . 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不再吸热10. (2分)如图,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常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 地面B . 扶梯C . 墙壁D . 天花板二、填空题 (共8题;共13分)11. (1分) (2016八上·江津期中) 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_(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如果战斗机在2s内匀速直线飞行了0.6km,则它的速度是________ m/s.12. (2分) (2017八上·郑州期中) 2016年5月21日,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歌声通过________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________,现场观众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并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13. (3分) (2016八上·扎鲁特旗期中) 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传到学生的耳朵.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 m/s.14. (2分)(2017·黄冈模拟) 鸡年元宵节热闹非凡,小明在东坡外滩观看演出,虽然看不见台上的演员,但根据声音的________特性就基本能判断是男演员在演唱,附近烧烤摊传来阵阵烤肉的香味,这是发生了________现象.15. (1分) (2018八上·广州月考)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10m/s=________km/h 15min=________h 7.2m=________mm56 nm =________m 12 mm = ________dm 28.8 km/h = ________m/s16. (1分)一支刻度均匀但是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所标量程为﹣10℃﹣﹣101℃,将这支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读数为80℃,若此温度计放在温水中读数为38℃,则此温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这支温度计的实际量程是________.17. (1分)小红同学多才多艺,不仅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也很棒.当她用不同的力弹钢琴时,钢琴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她弹琴、拉小提琴时,你是依据________.的不同来分辨琴声的.有一次她用收音机听钢琴曲时,索性拆开了收音机做了如图所示的验.她发现在放钢琴曲时收音机扬声器纸盆上的小纸团“翩翩起舞”,这说明________,她又猜想如果把此实验拿到月球上面去做,在月球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钢琴声.18. (2分)(2013·资阳) 根据下面各图,写出所求物理量的值.(1) l=________cm;(2)t=________℃;(3) g=________N/kg;(4)R=________Ω.三、实验题 (共2题;共6分)19. (2分) (2018八上·河南期中) 同学们在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
山东省滨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 (共12题;共33分)1. (3分)(2019·罗庄模拟) 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是()A . 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4kgB .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80μmC . 普通家用照明灯的工作电流约2AD . 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约为25℃2. (2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 . 山B . 船C . 房屋D . 河岸3. (3分) (2017八上·宁河月考) 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马上就听不到发声了,是因为()A . 手吸收了声音B . 手太用力了C . 手使音叉停止了振动D . 以上说法都不对4. (3分) (2018八上·达州期中) 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 . 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B . 在公路上和住宅间植树造林C . 用外罩把发出噪声的物体罩起来D . 戴上防噪声耳塞5. (3分)哥伦比亚公司研制的ZERODegree是首款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的T恤衫.如图所示,它利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人体温度.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 液化B . 熔化C . 升华D . 汽化6. (3分)(2013·资阳)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B . 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C . 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D . 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7. (3分) (2017八上·沅陵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 . 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 . 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 . 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要吸收热量8. (3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B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 声波具有能量D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9. (2分) (2019八上·江苏期中) 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甲物质的沸点是80℃B . 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吸收热量C . 乙物质在第6min时是固态D . 乙物质在6﹣10min内是固液共存态10. (2分) (2017九上·长乐期中)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 .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 .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 .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11. (3分) (2015九上·厦门期中)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 . 冰雪消融B . 冰花剔透C . 露珠晶莹D . 傲雪凌霜12. (3分) (2018九上·桐城开学考) 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 . 0﹣5s甲车匀速运动B . 5s﹣6s甲车匀速运动C . 0﹣5s乙车速度均为2.0m/sD . 5s﹣6s乙车静止二、填空题(15分) (共5题;共13分)13. (2分)(2016八上·金华期中) 单位换算:光在1秒钟能传播 3.0×108米,合________ km.1m/s=________km/h,1nm=________m.14. (4分)以摄氏度为单位的温度计是把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滨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滨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共15小题) (共15题;共15分)1. (1分) (2018八上·阳江月考) 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 . 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 . 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C . 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D . 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2. (1分)(2017·东城模拟) 图中,物体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A . 3.4cmB . 3.40cmC . 3.45cmD . 3.49cm3. (1分)一件俄制宇航服曾被丢弃在太空.空间站内的宇航员透过舷窗盯着舱外的宇航服看,感觉自己在向后运动.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 . 宇航服B . 自己C . 舷窗D . 舱内把手4. (1分) (2017八上·江津月考) 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 . 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C .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 . 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5. (1分) (2017八上·湛江期中) 2008年5月31日,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博尔特在纽约锐步田径大奖赛上创造了9.72s的最新100m世界纪录,他在此次100m大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A . 10cm/sB . 10dm/sC . 10m/sD . 10km/s6. (1分) (2019八上·黄石期中) 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对其速度公式v= 的理解,正确的是()A . 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 . 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D . 运动的越远,花的时间越短7. (1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甲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B . 乙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 . 丙实验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D . 丁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8. (1分)正在建设的武汉至宜昌的高速铁路全长约291km,计划2012年建成通车.它的建成将会给沿途经过的仙桃、天门、潜江等市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若通车后某列火车当日午夜从宜昌开往武汉的启程、到站时刻如图所示,则这列火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 . 120km/hB . 150km/hC . 200km/hD . 580km/h9. (1分)(2017·碑林模拟)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水下仍能听见音乐,说明水能传声B . 高架路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 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发声的音色不同D . 医学上用超检测人体,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10. (1分)下面是一些与一名普通中学生有关的数据,你认为最接近事实的是A . 他的手指甲宽度约为1cmB . 他步行的速度约为15m/sC . 站立时他对地面的压强约为500PaD . 他的体重约为100N11. (1分)(2013·连云港) 下列的物理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 . 春天冰雪消融B . 夏天薄雾飘渺C . 秋天霜打枝头D . 冬天冰雕渐小12. (1分)下列几种估测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 小明午餐大约吃4kg米饭B . 日光灯的长度大约是1.2 mC . 湛江市六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50℃D . 空调的功率大约是100 w13. (1分) (2019八上·崇阳期末)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 . 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B . 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 .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D . 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14. (1分) (2017八上·华亭期中)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的a图线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A . aB . bC . cD . d15. (1分)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 . 一次响声B . 两次响声C . 三次响声D . 四次响声二、填空题(共10小题) (共10题;共22分)16. (2分) (2017八上·永定期中) 在物理学中长度的测量仪器是;时间测量仪器是________.17. (3分)(2019·张店模拟) 春暖花开的一天,小明到理工大学校园内赏花,随着气温的升高,花香越来越浓,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造成的;看到湖水中的鱼游来游去,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成的________像;突然听到有人在背后喊他的名字,他没有回头看就确定是小华,他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的。
滨州市无棣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滨州市无棣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填空题 (共6题;共15分)1. (4分) (2020八上·苏州期末) 如图所示,体温计示数是________℃;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测得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 cm,合________m。
2. (3分) (2017八下·永福期中) 暑假时,小明和爸爸到杭州旅游,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 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 km/h,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________ h,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________为参照物.”3. (1分)如图所示,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则地球应在图中________所示的位置.(填“甲”或“乙”)4. (2分) (2017八上·梁子湖期中)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________,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5. (4分) (2018九上·揭西月考) 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________。
在“瓶塞跳出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
6. (1分)汽车在长100km的公路上行驶,前50km的速度为20m/s,后50k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k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二、选择题 (共8题;共18分)7. (2分)(2020·鼓楼模拟)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雪蓬松且多孔,噪声被反射B . 在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减弱噪声的位置在发动机上C . 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和响度可能相同D .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8. (2分) (2018八上·长春月考) 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只能选择那些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B . 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C .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而言的D .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9. (2分) (2018·齐齐哈尔) 在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中,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 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 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响度D . 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10. (2分)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 12.45cmB . 12.34cmC . 12.35cmD . 12.36cm11. (2分) (2016八上·东阿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春天的早晨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 .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 .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 .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2. (2分)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②“小孔成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写字台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2015-2016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常家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常家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1.(3分)如图所示为动车组正在运行的情景,我们说:司机是静止的。
“静止”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面B.树木C.车厢D.房屋2.(3分)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而不高声喧哗,这是文明的表现。
这里“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3.(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4.(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雪人变小C.草叶上的露珠D.湖水干涸5.(3分)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微粒。
它的浓度直接影响到空气的质量和能见度。
其中2.5μm相当于()A.2.5×10﹣1m B.2.5×10﹣3m C.2.5×10﹣6m D.2.5×10﹣9m6.(3分)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7.(3分)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如图所示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缥缈C.冬天,霜打枝头D.秋天,露水晶莹8.(3分)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9.(3分)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放出热量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10.(3分)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B.C.D.11.(3分)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信息描述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一种晶体B.该物质的沸点为80.5℃C.加热8min时物质的温度是80.5℃D.CD段表示物质处于液态12.(3分)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m/s和10m/s,则两车都运动10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A.1:1 B.3:2 C.2:3 D.1:313.(3分)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14.(3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拉开易拉罐的拉环时,罐口有少量“白气”生成,这是液化现象B.夏天在早晨的树叶上常有露珠产生,这是液化现象C.冬天放在室外结冰的湿衣服也能干,这是凝华现象D.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这是蒸发现象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5.(3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硬币的直径,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所测硬币的直径为cm.16.(3分)如图所示,晓雯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常家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1.(3分)如图所示为动车组正在运行的情景,我们说:司机是静止的。
“静止”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面B.树木C.车厢D.房屋2.(3分)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而不高声喧哗,这是文明的表现。
这里“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3.(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4.(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雪人变小C.草叶上的露珠D.湖水干涸5.(3分)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微粒。
它的浓度直接影响到空气的质量和能见度。
其中2.5μm相当于()A.2.5×10﹣1m B.2.5×10﹣3m C.2.5×10﹣6m D.2.5×10﹣9m6.(3分)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7.(3分)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如图所示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缥缈C.冬天,霜打枝头D.秋天,露水晶莹8.(3分)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9.(3分)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放出热量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10.(3分)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B.C.D.11.(3分)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信息描述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一种晶体B.该物质的沸点为80.5℃C.加热8min时物质的温度是80.5℃D.CD段表示物质处于液态12.(3分)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m/s和10m/s,则两车都运动10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A.1:1 B.3:2 C.2:3 D.1:313.(3分)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14.(3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拉开易拉罐的拉环时,罐口有少量“白气”生成,这是液化现象B.夏天在早晨的树叶上常有露珠产生,这是液化现象C.冬天放在室外结冰的湿衣服也能干,这是凝华现象D.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这是蒸发现象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5.(3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硬币的直径,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所测硬币的直径为cm.16.(3分)如图所示,晓雯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17.(3分)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
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填“音调”或“响度”)。
18.(3分)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杯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
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
19.(3分)小芳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是18km/h,她在50m短跑的体育测试中成绩是8s,跑完50m的平均速度是m/s,这个速度比她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0分)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
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问题:(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②。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左右,声波具有。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有关,关系是。
21.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1)此物质一定属于(选填“非晶体”或“晶体”),理由是。
(2)此物质的熔点是℃,第10min时,物质处于状态。
(3)在图中用笔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2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由表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
(3)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a、b中,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水面上方有大量的“白气”产生,这些“白气”是(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四、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满分8分)23.(8分)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面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又经过4.5s滑行45.9m车停止。
求:(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汽车在滑行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常家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1.(3分)如图所示为动车组正在运行的情景,我们说:司机是静止的。
“静止”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面B.树木C.车厢D.房屋【解答】解:对于正在运行的动车组,司机相对于车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司机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应该是车厢;对于正在运行的动车组,司机相对于路面、树木和房屋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说司机应该是运动的。
故选:C。
2.(3分)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而不高声喧哗,这是文明的表现。
这里“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解答】解: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
所以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
故选:A。
3.(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解答】解: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噪声也不例外,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该选项说法正确;C、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是产生的声音不一定被人听到,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才能被人耳听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4.(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雪人变小C.草叶上的露珠D.湖水干涸【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固态的冰雪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雪人变小是在低温下雪从固体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D、湖水干涸是水发生的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
5.(3分)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微粒。
它的浓度直接影响到空气的质量和能见度。
其中2.5μm相当于()A.2.5×10﹣1m B.2.5×10﹣3m C.2.5×10﹣6m D.2.5×10﹣9m【解答】解:根据1μm=10﹣6m,则2.5μm=2.5×10﹣6m。
故选:C。
6.(3分)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解答】解: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故选:A。
7.(3分)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如图所示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缥缈C.冬天,霜打枝头D.秋天,露水晶莹【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D、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3分)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错误。
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故C错误。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故选:D。
9.(3分)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放出热量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解答】解: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放出热量,故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