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湘教版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合集下载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岩石圈 与地表形态2.2地表形态的变化(地质构造与火山活动-)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岩石圈 与地表形态2.2地表形态的变化(地质构造与火山活动-)
2019 新湘教版
第二章岩石圈 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地质构造与火山活动
与地表形态
(二)地质构造 分为褶皱、断层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 斜、弯曲,甚至断裂的 “痕迹”叫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 态成为构造地貌。
褶 皱: 向斜和背斜
形态上: 背斜拱起;向斜下弯
形成地貌类型: 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喷发的概念及类型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 能量强烈的释放Hale Waihona Puke 式, 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 山喷发。
火山构造 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火山锥
根据喷发状况,分为 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VS
裂隙式喷发的火山,熔岩物质往 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火山 地貌),如美国哥伦比亚高原、 印度西部高原等。
向斜—储水(水较油气比重大) 向斜处注意透水事故 背斜—储油气(油气比重小) 背斜处注意瓦斯爆炸事故
断层
找水: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 谷、汇水成河流、湖泊,地下水沿裂隙出露地表成泉。
工程选址:隧道、水库、修路等大型工程选址时,应避开断层,以免诱 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背斜成谷”、“向斜 成山”,这种地形与褶皱构 造不相吻合的现象,称为地 形倒置。
断层
● 如果岩层受到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力,岩层就会破裂 断开,形成断裂构造。其中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相对位移的叫断层, 岩层断裂错开的面叫断层面。
断裂 + 相对位移
(水平和垂直)
断层
两条平行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 两边岩层相对下降,相对上升的岩 块叫做地垒,它常形成块状山地。

湘教版必修一地理2.3 地表形态(共63张PPT)

湘教版必修一地理2.3 地表形态(共63张PPT)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对点直测】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
圈层正确的有 A.①为地壳
C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解析 图中①为大气平流层,②
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
⑤为内核。平流层(①层)气温随
高度增加而增加;外核(④层)的
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
是液态;③层横波能穿过。
圈层 结构
平均厚度 名称
典型特征
(1)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连续
C 17 km 地壳 圈层 (2)大陆部分较厚 ,大洋 部分较__薄___
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
D 2800 km 地幔 _软___流__层,是__岩浆 的主要发
源地
E
3400
km
地核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推
测外核为_液____态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考纲扫描】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考点要求】 1.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
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 2.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自主复习一】 依据课本P26-29完成《三维设计》P29第一
部分的题纲。 能够回答: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横波和纵波
岩浆岩
重 熔 再 生
岩浆

沉积岩


用 变质岩
外力作用
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 (1)基础图
(2)变式图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 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1)~(3)题。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节岩石圈物质循环课件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节岩石圈物质循环课件
岩。
③岩石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
④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微思考2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岩石是不是都可以直接转化?
提示:不是。三大类岩石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
互转化的,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侵入或喷出地壳冷凝而成,沉
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重难归纳
1.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如下图所示。
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衍生出多种变
式图,如下所示。
(2)判断步骤。
第一步:判定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①“三进一出”的为岩浆。
凝固之后形成的岩浆岩。花岗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变质岩。
C项正确。
学以致用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长白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①②④三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构成 岩石圈 的主要物质。
(2)分类:按照成因,分成 岩浆岩(火成岩) 、 沉积岩 和
变质岩 三大类。
岩石类型 成因
主要特征
常见岩石
花岗 岩
岩 侵入 岩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 矿物结晶颗粒较粗
矿物结晶颗粒较细, 玄武 岩、

喷出 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岩石中常见 气孔 安山岩
砾岩、 砂岩 、
)
A.a、b
B.c、a
C.b、c
D.a、c

高中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高中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典型案例法:选取一些典型地貌的案例,如喜马拉雅山脉、东非 大裂谷、崇明岛等,渗透“变化”和“综合” 的观点,推测地质历史时 期的地质过程,预测未来的演变趋势,形成动态思维,关注地理过程分 析。
(3)概念学习法:本章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如地质构造、构造地 貌、褶皱、断层、冲积扇等,要抓住这些地理概念与其他地理概念的本 质属性上的区别。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技法概览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学习思路
(1)两个观点:一是变化的观点,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 变化之中;二是综合的观点,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 表形态骨架再塑造,地表形态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3)相互关系: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要侧重相互“关系”, 地表形态影响交通、聚落分布等人类活动,人类在活动中也对地表形态 产生深刻的影响。
2.学习技法 (1)直观式学习法: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野外实地考察(研学活动) 及实验模拟演示内力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的形成,通过动 态演示,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同时培养地理实践力。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本章概要
本章概要
技法概览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热点专题2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热点专题2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在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和缓;在背风坡,由 于重力的作用,沙粒滑落,坡度较陡。风不 断地吹送,沙粒则从缓坡向陡坡方向迁移, 从而造成沙丘的流动,即形成流动沙丘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云南罗平 峰林(喀斯
特地貌)
景观图
形成
历史时期(海洋环境)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 →地壳抬升→风化、流水溶蚀→岩溶地貌→ 地表崎岖不平,多峰林,地下多溶洞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2.典型景观图的形成分析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北爱尔 兰大西 洋海岸 玄武岩
石柱
景观图
形成
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后经海 浪侵蚀、风化作用→现有地貌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河南郭 亮村砂 岩绝壁
景观
景观图
用分别是
()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
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
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
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导致如图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
A.垂直喷发
【答案】1.D 2.A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微专题二 探寻雅鲁藏布江两处典型地貌背后的地理奥秘 [知识链接] 雅鲁藏布江是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的巨大地缝合线,发源 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它既是一条“峡江”, 也是一条“辫江”。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扇或冲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 地势逐渐降低,堆
扇连接成洪积—冲积平原
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貌类型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在
河漫滩平

河流 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中下 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
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根据河谷的形态和河流地貌的景观图,判断河流地貌的具体类型。
项目
依据
具体类型
图甲
图乙
图丙 河道弯曲,地势较为平坦
图丁
河口三角洲
【答案】 高山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
峡谷
扇形
降低
山前冲积扇

(2)结合河流地貌形态,判断其所在位置,并进一步分析其形成的
地质作用。
岩石分解,改变岩石的状态
【学以致用】
[考向: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3年山东青岛模拟)上盖孜村位于东帕米尔高原的一个冰碛平台
上(下图甲),冰碛平台上散落着大块的花岗岩漂砾,漂砾上多边墙型风
化穴发育。风化穴的形成与岩性以及区域地形、气候、水文等环境条件
有关。图乙示意边墙型风化穴形成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据此完成第1~2
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于风化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
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
运作用。第2题,“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
(2023年安徽多校联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
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蓝洞是海底突然下沉的巨大深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侵蚀地貌
C.河流堆积地貌 D.冲积平原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例信息“河流沉积物”可知,四地的地貌类型为河流堆积地貌, A、B错误,C正确。结合“河谷剖面图”“谷底”“谷坡”等信息可知,图示四 地地貌不属于冲积平原,D错误。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规模一般较大,人口较多
呈__团__聚__型、棋盘式 格局
南方丘陵地区和山区 规模一般较小,人口_较__少_ 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易误辨析] 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 网密布,有便捷的水运,适宜聚落发展。但是,在热带地区的平原气 候闷热潮湿,不利于人类居住,人烟稀少,聚落极少分布,如南美洲 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2)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交通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交通线 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交通线。
(3)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因为 坡度较缓,利于工程建设和行车安全。
(4)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 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
(5)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 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
(3)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 平原地区
影响 限制较少
线路形态 呈网络状
山区 限制性因素较多 公路多呈“___之_____”字形分布
密度 大 小
(4)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 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尽可能降低__工__程__造_价___,设法减少对__生__态__环_境___的破坏。

高中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2章第2节第1课时地球形态的变化

高中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2章第2节第1课时地球形态的变化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标 解读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 断__裂__构__造__带,
如□10 __海__岭____、海沟等,分割成□11 __六__大____ 板块,每个大
学说内容 板块内部还可以分为若干小板块
板块处于不断□12 __运__动____之中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①板块相撞挤压地区常形成□15 ___山__脉_____。
类型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典型地形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巨大山脉
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相撞 实例
形成深海沟—岛弧链
喜马拉雅山脉
②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发育为□16 ___海__洋___ ,如东非大裂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板块间的 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13 __碰__撞____ 基本关系 相邻板块彼此□14 __分__离____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1.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地表形态,塑造了地貌景观 3.实现地区、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 和能量传输
课堂小结
结构
地壳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岩浆岩

组成
沉积岩

变质岩

物质循环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岩
岩浆
1、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结构和 成分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
吉 林 长 白 山 天 池
2020/9/24
第三课时
沉积岩
讨论探究:自我介绍
请你代表某一类岩石作自我介绍,内容包括:
◆ “我”的形成;
◆本家族的代表成员;
◆如果你有什么显著特点,也不妨给大家讲讲

例如:我是
岩,我的前世是
,后来
经过
就变成了现在的我。我的家族成员有
。我的显著特点是

水中的化学离子
讨论探究:自我介绍
请你代表某一类岩石作自我介绍,内容包括:
◆ “我”的形成;
◆本家族的代表成员;
◆如果你有什么显著特点,也不妨给大家讲讲

例如:我是
岩,我的前世是
,后来
经过
就变成了现在的我。我的家族成员有
。我的显著特点是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岩浆
冷却凝固
喷出地表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花岗岩
层理结构
砂岩、页岩、
化石
石灰岩
变质作用
片理构造
大理岩、 板岩等
探究活动三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28-29页内容及图21-7,思考并标出以下问题:
1、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并绘制简单示意图 。
2、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3分钟后检测提问,比一比看那位同学理解的
好,记得快!
2020/9/24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并对照图 示作相应表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岩石分类及其形成过程及其相互转换关系培养 同学们的团结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问题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并 养成求真务实科学态度

例如:我是
岩,我的前世是
,后来
经过
就变成了现在的我。我的家族成员有
。我的显著特点是

地壳中原有的岩石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受热
石灰岩
受挤压
大理岩
页岩
受挤压
板岩
花岗岩
片麻岩
第四课时
1.岩石圈的组成
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岩 气孔
玄武岩
侵入地壳形成侵入岩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
外力作用
坚硬、矿物结 晶颗粒较大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探究活动三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28-29页内容及图21-7,思考并标出以下问题:
1、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并绘制简单示意图 。
2、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3分钟后检测提问,比一比看那位同学理解的
好,记得快!
变质岩
沉积岩
重 熔 再 生
变质作用
岩浆岩
岩浆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岩 浆
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 面之间,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 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3.读“岩石圈结构示意”图
(1)软流层的位置 (2)岩石圈的范围
地壳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划 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探究活动二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7-29页第二部分内容
讨论探究:自我介绍
请你代表某一类岩石作自我介绍,内容包括:
◆ “我”的形成;
◆本家族的代表成员;
◆如果你有什么显著特点,也不妨给大家讲讲。
例如:我是
岩,我的前世是
,后来经

就变成了现在的我。我的家族成员有
。我的显著特点是

2020/9/24
第二课时
岩浆岩
教学重难点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三大类岩石之间 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第一课时
探究活动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26-27页第一部分 内容及图2-1-2、图2-1-3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
1、地球内部三个圈层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 并在图2-1-2中找出他们之间的分界线。
2、说出内部三个圈层的主要特点。 3、说出岩石圈的概念并在图2-1-3中找出岩石
( C)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板岩、大理岩 D.花岗岩、页岩
2.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 C )
A.地壳上部的硅铝层 B.地壳下部的硅镁层 C.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D.岩石圈中部
3、下列各组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
的一组是( D )
A.花岗岩 、玄武岩、板岩 B.砂岩、大理岩、石英岩 C.石英岩、砾岩、页岩 D.页岩、砂岩、石灰岩
圈看其构成。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结构
1、划分依据: 地震波
速度 (千米/秒)
地壳
地幔
莫霍界面
地核
古登堡界面
2、地球内部圈层
阅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与课本27页,分析地球内 部圈层的特征
平均17
莫霍界面
2800
古登堡界面 3400
①地壳是一个连续的圈层,是由岩石 组成的坚硬外壳②地壳厚度不均, 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4、岩浆岩到沉积岩未经过变化的过程是( D )
A.搬运 B.堆积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蚀 D.变质
5.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沉积岩、A 岩浆岩 、B
变质岩 。
(2)若图中各数字代表地质作用。根据下列要求
a.属冷却凝固的是

,
b.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⑤⑧ 。
(3)下列物质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 )
高一地理必修一湘教版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020/9/24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双柏一中
反思: 在上周的学习中学生接触到了地
理中最难的地球公转,学生在上课中 反映有点难所以就放慢了速度,让学 生自己理解,现在慢着其他老师两节 课,后期可能要加快脚步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过程 2、清楚各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3、绘制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 外力作用 沉积岩
三叶虫化石 (4至5亿年前)
恐龙蛋化石
(2亿3千万至6500 万年前)
黄河象化石 (300万年至1万年前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变 质 岩
变质岩
讨论探究:自我介绍
请你代表某一类岩石作自我介绍,内容包括:
◆ “我”的形成;
◆本家族的代表成员;
◆如果你有什么显著特点,也不妨给大家讲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