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净化工程的长效运行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现状及治理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现状及治理

太湖水域捕鱼的船只众多,现在的 捕鱼船多是用柴油作为动力,燃烧 不充分,产生的气态颗粒污染物随 风飘落到太湖中,污染水体。 另一方面,船只老化,废油滴漏严 重,覆盖水面,较难自净,加剧了 太湖水体的污染。
船舶
土地利用方式转换

部分河流被填埋,一些河流虽然未被填埋,但阻隔了与其它水系之间的沟通 降低了水环境容量和对污染物的稀释吸纳能力
在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入到太湖中的 饵料中只有30%被鱼类利用,其余 的沉入湖底,污染水质。在这30% 被利用的饵料中,有91%的氮磷流 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生活污水
太湖流域地区随着工业化、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人口剧增 ,产生的生活污水量较之以前迅 速增大。 与此同时,排污管道铺设不健全 、处理没施跟不上城市化进程的 步伐,致使污水未经处理或只经 过简单的处理,就排入到太湖中 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N、P元 素物质。
社 会 因 素
PartⅣ 前人对太湖的治理

早期错误做法 加高太湖的湖堤,建造闸门,分割湖面,修建人 工的入海通道,把自然的太湖改造成一个由几千个 闸门控制的人工平原水库改造成一个既无自然入口 又无自然出口的、水基本不流动的人工水库系统。
强烈反差……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结构调整 科学技术创新 政策法规引导
气候
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 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 高水温达38℃,最低水温0℃,水温年 变幅介于29.5和38.0℃之间,历年平 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为 17.1℃。太湖历年平均水温较陆上气 温高1.3℃且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温
虽然其只占全国总面积的0.4%,人口 占全国的3%,却创造了全国11.6%的 GDP和16.7%的财政收入。太湖地区城 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发达 ,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业产 值也占有较高比重。太湖是我国重要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长江流域上游,涉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其发展和保护对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的无序发展和不合理利用,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已经成为该区域的突出问题。

本文将就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新的治理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化学污染:太湖流域的废水排放量大,不同类型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大量的化学物质进入水体。

其中,农业使用农药和化肥过多,使得太湖流域的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和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

另外,工业废水排放的有机物、重金属物质等也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生物污染:过量的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内的蓝藻和水华暴发频繁,这种水华不仅影响了水质,还严重影响了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

水华繁殖期间释放的有毒物质可能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永久性损害,以及相关产业的损失。

此外,太湖流域的非法捕捞和不合理养殖也对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植被造成了极大破坏。

针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应采取以下治理建议:一、加强水体监测与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太湖流域水质变化,为治理提供准确数据。

同时,加强与长江局的协调,对流域内的排污口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对违规排放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过农田排水网络的优化调整,减少农业养分和农药物质的流失。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合理利用化肥,控制农药使用量。

三、加强工业企业环保治理:对截留能力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推动企业提升污染物处理技术,减少重金属和有机物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绿色制造,减少水环境污染。

四、加强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加强太湖流域湿地的保护,通过恢复湿地功能来净化太湖周边环境。

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技术攻关总结报告

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技术攻关总结报告

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技术攻关总结报告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技术攻关总结报告论文导读,国家对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江苏省需完成太湖流域169个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工程。

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工程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除磷脱氮,提标改造1技术攻关背景及研究内容1.1背景2007年春末夏初,太湖蓝藻爆发,引发无锡供水危机。

此后,国家对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A标准实施建设。

根据国家和江苏省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在2010年底前,江苏省需完成太湖流域169个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工程,总规模364.82万立方米/日,预计投资约27亿元。

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工程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系统性强,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不明确,设计参数和建设标准等缺乏。

因此,为确保提标改造技术可行,设备材料经济适用,提标改造任务如期完成,江苏省政府决定在省级财政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3000万元,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集中组织开展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技术攻关示范科技项目,为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1.2研究内容针对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建设要求,确立了10个研究课题,立足于示范工程生产性试验,辅以中试、小试,以及调研分析等多种研究形式,广泛借鉴国内外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免费论文,除磷脱氮。

具体研究内容框架图如下,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来源研究,调查太湖流域苏锡常地区主要污染物来源,研究管网建设及运行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规律,建立苏南地区城镇污水水质数据库和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预测模型,有针对性的源头污染控制措施及政策建议研究。

太湖一级保护区水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

太湖一级保护区水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

太湖一级保护区水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刘广兵;刘伟京;李小路;徐明【摘要】江苏省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综合整治是治理太湖的重点工作,直接关系太湖湖体水环境质量。

本文对一级保护区存在的污染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调整工业结构、优化城乡布局、调整人口结构等减小生态压力的途径,通过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加快城镇管网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提标改造、推进中水回用和污泥安全处置、完善城镇及乡村垃圾收运系统、治理内源污染等方法进行综合整治,为全面治理太湖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the first-grade protection zone is the important part in pollution treatment of Taihu Lake in Jiangsu Province, which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water quality of Taihu Lake. In this paper, the pollution issues in the first-grade protection zone were fully analyzed. To reduce the ecological stress,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strictly controlling the land for construction,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ing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layout, regulation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so on. By increasing the urban sewage treatment capacity, speeding up the urban pipe network construction, upgrad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denitrification and dephosphorization 'for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promoting water reuse and sludge safe disposal, improving urban and rural wast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controlling the internal source pollution,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ll improvement of the water pollution in Taihu Lake.【期刊名称】《四川环境》【年(卷),期】2012(031)005【总页数】6页(P65-70)【关键词】生态;太湖一级保护区;污染治理;建设用地;人口【作者】刘广兵;刘伟京;李小路;徐明【作者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36;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36;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36;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将太湖流域划分为三级保护区,实行分级保护。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的太湖治理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治理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我省太湖治理工作,全面实现太湖治理目标,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现状(一)流域概况太湖流域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

历来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农业生产发达、国民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3%,GDP占全国的12%,人均GDP为全国的3.5倍。

我省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据2007年统计资料,我省太湖流域人口166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6%;GDP为12218.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7.5%,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环境现状1.污染物排放现状。

我省太湖流域2005年共排放废污水总—1 —量25.55亿立方米。

流域COD排放总量为58.60万吨/年(表1.2-1),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所占比重分别为40.2%和35.1%;氨氮年排放总量为6.42万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均在40%左右;总氮的年排放总量为9.82万吨,农业面源比重接近50%;总磷排放总量0.58万吨/年,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比重达到66%,其次为城镇生活污染源。

2.水环境现状。

(1)太湖湖体水质现状。

2005年太湖水质为劣Ⅴ类。

东部沿岸区水质相对较好,为Ⅴ类水质,其他湖区均为劣Ⅴ类。

太湖湖体水质总氮指标为劣Ⅴ类,其次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Ⅳ类水质标准。

全湖平均为中富营养化程度,其中仅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水平。

2007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氮仍是污染最严重的指标,但是浓度相对于2005年有所降低,全湖总氮平均由3.6mg/L降低为2.6mg/L。

关于太湖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的探讨

关于太湖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的探讨
2.渔业资源的枯竭趋势明显。渔业资源的丰富为太湖地区 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天的优势,也是维护太湖流域生态环境良 性循环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水利工程的建 设、围垦造田工程的实施、过度捕捞与不合理渔具的使用和不 良的引种措施使得太湖流域的渔业资源已经呈现逐渐枯竭的趋 势。这既对太湖地区的渔业资污染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有效治理 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增加了难度。
3.水生植被被破坏情况严重。太湖的水生植被可以吸收沉 积物中的营养盐,提高水体对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的净化能 力,抑制藻类的过度生长,维持太湖流域的营养平衡,防止太 湖出现富营养化的状况。但是由于受到各种污染和营养盐的过 度输入,使得太湖流域的水生植被被破坏,导致太湖的水体富 营养化情况严重,以蓝藻为代表的藻类过度生长,使得太湖生 态环境的平衡被打破,其水质状况、渔业资源和交通运输等各 个方面收到的影响十分严重。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接第64页)
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开封饮食文化的开发,必须明确开封旅游 餐饮业在建立旅游强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开封成立旅游饮 食文化开发相关部门,开展旅游餐饮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提出 扶持政策,促进其发展壮大,最终使饮食文化产品成为开封的 旅游中的拳头产品或品牌。当然还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应采 取“政府政策主导,多方配合,企业主角”的操作模式进行。
相结合的策略,让太湖的生态环境始终处于良性的休养生息循 环状态,在丰富渔业资源的基础上,维持其长久的发展。
3.恢复和保护太湖流域水生植被,发挥其净化水质和抑制 藻类的作用。水生植被对太湖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略,因此 地方政府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恢复和保护太湖流域的水生植被, 时期发挥应有的作用。
依据水生植物生长需要充足光照条件的特点,地方政府可 以采取降低水位的方法,为水生植物的生长创造合适的光照条 件,以利于水生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减少太湖流域悬浮 物的浓度。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制造较小风浪的措施,以 去除附着在水生植物叶片与根茎上的生物,避免其对水生植物 的光合作用造成不利影响,并增加水生植物的叶片和水体之间 碳交换的频率,从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效果得到强化,促进 其有力生长,进而净化太湖流域水质。

太湖流域某工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设计

太湖流域某工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设计

第33卷第6期2020年12月污染防治技术POLLUTION C ONTROL TECHNOL O GYVol.33,No.6Dec.;2020太湖流域某工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设计吴一亚1,李小虎1,魏来2(1.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江苏南京210037;2.江苏华水水务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98;)摘要:依据江苏省新发布的地方标准《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 1072—2018),太湖流域内工业污水处理厂需进行提标改造,以满足尾水排放新标准要求。

本文以太湖流域某工业污水处理厂为例,分析该厂进出水水质现状及现有工艺问题,通过各类生化工艺及高级氧化工艺的对比分析,选择最佳改造工艺,在不新征建设用地的情况下对厂内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

运行结果显示,改造后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最新排放限值要求。

关键词:太湖流域;提标改造;工业污水处理厂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Upgrading and reconstruction project design of an Industrialsewage treatmeni plani in Taihu Lake BasinWU Yi-ya1,LO Xiao-hu1,Wei Lai2,(1.Jiangsu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Corp.,Nanjing210037,China;2.Jiangsu Water Investment Co.,Ltd,Nanjing210098,CCina)Abstrat:According to the newly released locol standard of Jiangsu Province“Taihu Lake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and Major Water Pollutant Discharge Limits of Key Industrial Industries'(DB32/1072一2018),the industri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in the Taihu Lake Basin need t。

太湖流域城镇水环境治理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太湖流域城镇水环境治理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http://www.jsbwa ter .com市场M ar ket水工业市场年第5期一、太湖流域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的初步成效2008年以来,太湖流域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实现了太湖全年城市安全供水,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能效提升,除磷脱氮升级改造正在推进,城市节水减排取得新的进展。

一是实现了太湖流域城镇全年安全供水的目标。

2008年,太湖流域城市水源工程、城乡统筹区域供水管网联通工程和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等初见成效,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应急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应对100多种污染物的应急处理技术方案,确保了饮用水水质安全,实现了全年城市安全供水的目标。

二是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速度和运行效率明显提高。

2008年,太湖流域在建城镇污水处理项目近300个,管网约1.37万公里;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150万立方米/日,比2007年增长了26%,配套管网4475公里;有14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开展了除磷脱氮改造工作。

浙江省率先实现流域内126个建制镇全部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提前4年完成国务院下达的目标任务。

去年,太湖流域196个城镇污水厂实际处理污水量近20亿立方米,COD 削减量85万吨;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约74%,比2007年提高3个百分点。

三是城乡生活垃圾和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稳步推进。

2008年,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对太湖流域三省市的15座垃圾填埋场无害化等级复核评定,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江苏省逐步完善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理”的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

浙江嘉兴、湖州等地已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城乡一体化。

去年,建成太湖流域农村居民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46个,其中江苏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74个农村居民点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

初步形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导、实施和管理体系。

四是城市节水减排取得新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流域污水厂尾水生态净化工程的长效运行对策研究胡颖1,2,张蔚 3(1.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16;2.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常州,213147;3.常州环保服务公司,江苏常州,213022)摘要:针对太湖流域污水厂低污染尾水影响入湖河流水质改善的现实,以低污染水氮磷深度削减为目标,研究了生态净化技术运用于低污染水氮磷削减的系统方案。

基于入湖污水处理厂低污染尾水的水质特征分析,对人工湿地应用于低污染尾水生态净化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对生态净化技术长效运行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探索了人工湿地自碳源利用技术和人工湿地冬季保温措施与运行技术保障尾水生态净化工程的长效运行技术。

研究成果应用于示范工程,处理效果良好,为太湖流域污水厂尾水生态净化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低污染水;污水厂尾水;生态净化工程;氮磷削减;长效运行Research on Long-term Oper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Engineering for Tail Water from Wastewater Plant in Taihu Lake BasinHU Ying1,2,ZHANG Wei3(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15108; 2.Jiangsu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College, Changzhou, Jiangsu 213147;3.Changzhou Environmental Services Company,Changzhou,Jiangsu 213022)Abstract: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of river in Taihu Lake basin was affected by lightly polluted tail water from wastewater plant. Aimed at deep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lightly polluted tail water, the system solutions applying ecological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ies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quality of lightly polluted tail water from wastewater plant,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 in lightly polluted tail water using ecological way of purification was studied.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long-term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The technique of the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and winter heat preservation measures were used in constructed wetland was explored to ensure long-term operation of the tail water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results were applied to the demonstration project.The treatment effect is good. Technical support was provided for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in treating tail water from wastewater plant in Taihu Lake basin.Key words:lightly polluted tail water;tail Water from wastewater plant;ecological purification engineering;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duction; long-term operat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稿日期:2016-5-19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项目编号:2012ZX07101006)作者简介:胡颖(1972-),女,副教授/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处理技术及非传统水源利用,E-mail:*******************0 概述低污染水的治理是我国湖泊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污水厂处理排放的尾水或污染较重的沟渠水对于湖泊水体来说属于低污染水[1-2],低污染水水质虽然属于轻度污染,但由于其水量巨大,且对于受纳水体特别是敏感水体而言仍然施加了较重的污染负荷和生态毒性[3],如不进行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后,仍会对水质造成较大影响。

[4-5]采取生态工程手段对低污染水进行深度处理,可进一步削减污染负荷,以减轻湖泊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压力[6]。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属于中国社会经济较发达地区。

2001年以来,太湖水质一直处于劣Ⅲ类到Ⅲ类水质,且 70%以上水域面积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而营养盐一直是主要污染物之一[7]。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课题组通过对环太湖25条主要河流污水处理厂排放口监测结果的分析得出,入湖河道污水处理厂低污染尾水的氮磷输入是太湖氮磷浓度超标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污水处理厂低污染尾水进行深度净化,对于改善太湖水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8],尤其对于中小规模的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厂,与大规模城市污水处理厂相比,其进水水量、水质随季节变化较大,运行不稳定,出水水质达标率相对不高[9],其尾水排入环太湖河流后,将成为太湖流域氮磷浓度超标的重要污染源。

保护太湖水环境的关键是削减源头污染,控制入湖污染物的总量,因此,开展入湖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生态净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对减少排入太湖的污染物总量,保护太湖流域水环境意义重大。

1 污水厂尾水特征分析与处理工艺选择1.1 尾水特征分析“十一五”以来,尤其是2007年太湖水危机后,苏南地区加大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到2011年底,实现161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建设施排水均达到一级A标准[10]。

苏南地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分析其出厂尾水特征主要有:(1)有机物含量低,氮磷含量较高。

尤其冬季生物脱氮受到抑制,总氮达标排放难度较大。

[10](2)常规的污水处理措施大多用来处理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处理低污染水效果较差。

(3)出水水质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

从图1可以看出,即使出厂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 标准,污水厂尾水中的污染物质仍然高于地表水Ⅴ类水污染物质的标准,部分指标甚至是地表水质量标准中的几倍。

冬季运行,夏季修复与再生冬季运行,夏季修复与再生排放河道图1 污水处理厂出厂水水质与地表水Ⅴ类水水质比较(4)流量大,负荷总量高,且波动性强。

虽然水质污染程度较低,污染物浓度不高,但是因为入湖河流总流量大,所以输入湖泊的污染负荷量依然较高。

温度、降雨量等气候条件会影响流域入湖河流的流量,暴雨冲刷以及地表径流的变化会影响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浓度和负荷量。

入湖流量和污染物浓度的波动性,大大增加了污染控制与治理难度。

基于入湖污水处理厂低污染尾水的水质特征,对其进行深度净化的目标旨在有效削减出水氨氮和总磷,通过比选筛选出最佳可行适用的低污染水生态净化技术和组合模式,并探索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处理的长效运行管理模式。

1.2 尾水处理工艺选择生态净化技术由于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少、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处理。

而人工湿地因其投资运行费用低、二次污染少、运行维护方便、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成为尾水深度处理的主体工艺[7],并具有美化环境、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特点[11],尤其适用于资金相对不足、管理水平相对偏低的相对分散的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处理。

国内的学者对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及其组合工艺应用于污水厂尾水的生态净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为了提高生态净化技术的处理效果,微生物强化与生态净化耦合集成技术在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中也逐渐得到研究和应用。

如蒋岚岚等采用曝气生物强化氧化-三级表流湿地-二级潜流湿地-生物稳定塘复合型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12];杨立君将生态氧化池/生态砾石床组合工艺作为强化型前处理系统[13],与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相结合,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张小东等采用生态填料人工湿地作为构筑物对某生态村中心湖的微污染水体进行处理[14],均获得了理想的净化效果。

1.3 生态净化技术长效运行的制约因素分析生态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氧化塘、生态沟渠等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净化工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生态技术的植物生长易受气候影响、占地规模大,而苏南地区人多地少,生态技术的施展空间受到制约,特别是生态处理技术在低温条件下的处理效果不佳,亟待在技术研发和应用上有所突破。

因此,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生态净化技术氮磷稳定去除是目前生态处理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

同时针对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还缺乏在处理效果和经济适用的约束条件下的处理单元优化的技术方法,以及相应于水质特点和处理规模,符合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厂尾水特点的生态深度净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方案。

课题组通过比选筛选出最佳可行适用的低污染水生态净化技术和组合模式,并探索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处理的长效运行管理模式,以期实现太湖流域低污染水生态净化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应用,提升太湖流域低污染水排放水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