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心理》课程标准
2024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饮食、心理、卫生)等综合知识试题库与答案

2024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饮食、心理、卫生)等综合知识试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1. 下列哪项不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D)A、良好的个性B、良好的沟通能力C、良好的智力D、良好的体能2. 谷类食物要做到粗细搭配,需要多吃杂粮,最好每天应当有(B)杂粮或全谷类食物。
A、低千50克B、50-100克C、200克D、全部吃杂粮3. 成年男性一天适量饮酒的酒精限量是不超过(B)A、15克B、25克C、40克D、50克4. 在骨头汤中加入少许(B)可有利千补钙A、糖B、醋C、食盐D、牛奶5.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什么的完好状态AA. 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B.身体强壮C.心态平衡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人每天油脂摄入量应控制在多少BA. 15gB. 25gC. 35gD. 45g7.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人每天应至少吃多少疏菜DA. 50—100克B.100—200克C. 200—300克D.300—500克8. 国内外的社会调查表明,在人类死亡原因中50%是由什么引起CA. 遗传因素B.社会因素C.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医疗条件9. 运动贵在坚持,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运动几次BA. 1—3次B.3—5次C.5—7次10. 下列选项中含钙高且最易被人体吸收的食物是: AA. 牛奶B.橘子C. 鸡蛋D.面包11. 中国居民合理膳食建议男性每日摄入酒精不超过:BA. 15克B.25克C. 20克D.30克12. 成人的理想血压为:BA. 90"'140/60"'90mmHgB. 110"'120/70"'80mmHgC. 120"'140/80"'90mmHgD. 110"'120/80"'90mmHg13. 下列关千脉搏的叙述错误的是: DA. 成人正常脉搏为60"'100次/分B. 休息、睡眠可使脉搏减慢C. 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D. 男比女稍快14. 目前治疗肺结核多采用短程疗法,其疗程为:BA. 3—6月B.6—9月C. 9—12月D.12—18月15. 食道癌的早期主要报警信号为:BA. 胸痛B.食道内异物感C. 消化不良D.吐血16. 列哪种刷牙方法正确DA. 竖刷,每次刷牙时间不少千3分钟B. 横刷,每次刷牙时间不少千3分钟C. 竖刷,每次刷牙时间不少千2分钟D. 以上都不是17. 口腔保健要求,最好多长时间更换一次牙刷BA. 1个月B.3个月C. 6个月D.9个月18. 理使用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BA. 磺盐放路时间不宜过长B. 炒菜时油热后先放磺盐再放菜C. 炒菜出锅前再放磺盐D. 磺盐放路在避光、干燥和阴凉处19. 以下关千健康的说法,您认为正确的是DA、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饮食消费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饮食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

饮食消费者的 需要与动机
第一节 需要的基本理论
目
第二节 饮食消费需要
录
第三节 饮食消费动机
总体概况
第一节 需要的基本理论
目
第二节 饮食消费需要
录
第三节 饮食消费动机
第
一
需要的基本理论
节
一、需要的概念和属性
一)需要的概念
• ——P95 二)需要的属性 1.指向性 • 需要总是指向某一目标,即人们所期望的
二、需要的几种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马洛斯认为:人 们的需求像阶梯 一样从低到高, 按层次逐级递升 。
自我实现 尊重
社会需求 安全需求
生 理 需 求
精神 需求
物质 需求
1 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人的需要中最基本 、最强烈、最明显就是对生存的需求。 • 呼吸 •水 • 食物 • 睡眠 • 生理平衡
2.权力需要
权力需要者。这些人喜欢具有竞争性的工 作和能体现较高地位的场合或情景,他们可 能会追求出色的成绩,因为这样才能与他们 所具有的或所渴望的地位或权力相称。研 究表明一般公司的高管都有这种倾向。对 权力需要者进行奖励时,及时的予以升职 是最佳的奖励之道,因为升职意味着权力 的提高。或者是在下授任务时给予充足的 权力,即自由。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 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 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 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 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 事情的需要。
① 产品:衣服、家具、酒类、 收藏品、汽车
② 广告诉求:
• 绿箭口香糖:为了每一个吻 更完美/让我们接近从此不彷 徨
健康饮食的饮食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饮食的饮食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健康饮食领域,饮食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正确认识和培养健康的饮食心态,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促进心理健康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饮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健康饮食的饮食心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
一、饮食心理1. 食欲与满足感:食欲是人类生理需要的基础,而满足感则是饮食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受。
了解自己对于食物的需求和厌恶程度,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并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2. 情绪与进食:情绪与进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些人可能会通过进食来寻求安慰或者缓解压力,这种情况下往往导致情绪性进食的行为。
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与进食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饮食习惯,避免因情绪而导致的过度进食。
3. 自我认知与营养摄入:个体对于自己的外貌和体重有着固有的认知,这种认知会影响到个体对于饮食的选择。
很多人可能会因为追求苗条身材而进行不合理的节食或者暴饮暴食。
了解自己的身体需要和营养摄入的平衡,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心理健康教育1. 提供相关知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为个体提供与饮食和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包括饮食营养的基本知识、身体形象的认知误区、消除情绪性进食的策略等。
通过科学的知识普及,帮助个体正确认知和理解饮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2. 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提升个体的心理调适能力,让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避免因为情绪而过度进食或者节食。
通过学习心理调适的技巧,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掌控自己的饮食习惯。
3. 培养积极的饮食心态: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培养个体积极的饮食心态,让个体能够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树立正确的身体形象观和饮食观。
同时,也要教育个体要有自信,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习惯保持身体的健康。
综上所述,健康饮食的饮食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心理教案合理饮食

心理教案合理饮食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合理饮食的心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合理饮食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掌握合理饮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心理态度。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合理饮食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 提问学生对于合理饮食的理解和认识,引发学生思考。
知识讲解:1. 解释合理饮食的概念,包括摄入均衡、多样化和适量等要点。
2. 分析不合理饮食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例如肥胖、营养不良和心理问题等。
3. 介绍合理饮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均衡膳食、合理搭配食物和适量控制等。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常见的不合理饮食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这些不合理饮食习惯,并提出相应的合理饮食建议。
讨论与分享:1. 分组讨论学生自身的饮食习惯,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改善饮食习惯的经验和方法,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合理饮食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饮食方面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延伸活动: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并记录一周的饮食情况,分析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合理,并提出改进方案。
2. 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健康食谱,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于合理饮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PPT演示:包括合理饮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图文解释。
2.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不合理饮食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 食谱推荐:提供一些健康食谱供学生尝试和分享。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将合理饮食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心理态度的能力。
健康饮食的心理学

健康饮食的心理学饮食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大量的工作压力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然而,很多人在追求健康饮食的过程中往往陷入了一些心理障碍。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健康饮食的相关问题。
1. 饮食心理与情绪相关联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和摄入往往与情绪有关。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人们往往更容易选择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来获得短期的快乐感,这被称为“情绪性进食”。
然而,这种进食方式长期下去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人们应该学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应对负面情绪,而不是依赖于食物。
2. 饮食心理与心理健康的相互促进饮食和心理健康是相互促进的。
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人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例如,长期遵循规律的饮食习惯可以维持人体内的血糖稳定,从而增强人的情绪稳定性和耐受力。
而积极的心态也能够激发一个人对健康饮食的积极认同和坚持。
3. 饮食心理与饮食控制的挑战对于一些人来说,控制饮食可能成为一项挑战。
一些人很难抵制美食的诱惑,或者对食物有过度的追求和限制。
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为“饮食紊乱”,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身体健康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需要建立一个健康的饮食观念,学会均衡饮食的原则,并在需要的时候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4. 饮食心理与社会影响的互动人们的饮食偏好和习惯往往受到社会影响的影响。
社交场合中的饮食选择和群体行为往往会对个体的饮食心理产生影响。
例如,为了取悦他人或迎合社交气氛,人们有时会选择不健康的食物或跟随大众的饮食习惯。
这种心理会对个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人们需要学会在社交场合中坚持自己的饮食原则。
结论:在追求健康饮食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重视饮食心理的影响。
通过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心态,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饮食选择并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此外,社交场合中的饮食选择也需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原则进行合理抉择。
心理健康与饮食如何建立正面的饮食心态

心理健康与饮食如何建立正面的饮食心态正文:良好的饮食心态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受到各种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影响,这些都可能导致我们对饮食的态度产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与饮食如何建立正面的饮食心态,并提供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培养积极健康的饮食习惯。
一、了解饮食与情绪的关系人们常说“情绪好,胃口就好”,这是因为情绪与饮食有着密切的联系。
负面的情绪如压力、焦虑和抑郁可能导致我们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例如暴饮暴食或者食欲丧失。
相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改善我们的情绪,使我们感到更加平静和愉快。
因此,了解饮食与情绪的关系非常重要。
二、建立积极的饮食心态要建立正面的饮食心态,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食物是为了供给我们营养和能量,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以下是几个建立积极的饮食心态的方法:1. 享受饮食过程:我们应该慢慢品尝食物的美味,并充分感受吃饭的过程。
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匆匆忙忙地进食,这不仅影响了我们对食物的体验,也容易导致消化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慢慢进食的好习惯,享受每一口食物带来的满足感。
2. 对待饮食平衡:饮食要合理搭配,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我们不应该过分追求某种食物,也不应该排斥某种食物。
平衡饮食才能满足我们身体的需求,让我们保持健康。
3. 消除负面情绪的诱因: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经常因为情绪问题而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那么我们应该寻找解决负面情绪的方法。
可以尝试与朋友聊天、进行运动或者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来缓解负面情绪,从而减少因情绪问题而对饮食的过度依赖。
三、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除了建立积极的饮食心态,我们还应该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以确保身心健康。
以下是几个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的建议:1. 多食用新鲜食材:新鲜蔬菜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
尽量选择有机食材,并尽量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量。
2. 控制食物摄入量:饮食过量是导致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饮食心理

格调呢?饮食不仅是人们 的生理需要 , 同时也包含 续哕嗦几句 。 当今很多女同胞l x “ '  ̄ 瘦美人” f l 的形象
着复杂的心理过程。
抱有偏好 , 这种文化偏好在不知不觉 中影响着人们
产生进食的信息来 源于生理学 因素 、 社会学 因 对饮食 的偏好。为 了拥有 “ 瘦美人 ” 的魔鬼身材 , 很 素和心理 因素三方面 :
几多跃跃 欲试 , 奈缺乏毅力 而退却 , 实主要是 无 其
考虑 到 身 的健康 , 只好适 当控 制食 量 , 而多加强
运 动 罢 了
感
阿 雨
引起进食的欲望。
个人的偏好 : 人们往往更容易被 自己所喜爱的 食物所吸引 , 引为进食行为 。同时排斥个人不喜欢 的食物 , 从而放弃进食 。
当我们在家里品尝着美酒佳肴 的时候 , 否也 的环境有利于进食 的消化 , 是 松 对进食有促进 的作用。
享受过烹饪的快乐呢? 当我们坐在高级饭店里优雅 而紧张的环境使人心情压抑 , 妨碍人的进食动机。 地用餐时 , 是否在展示社会 文化赋予我们的礼仪 和
谈 到这里 ,笔者想到 了饮食与审美 的关 系 , 继
十二指肠的知觉 , 因为十二指肠是小肠连接 胃 拒食来 控制体重 , 造成 了严 重的营养缺失 , 甚者有
最前 面的一段 , 当食 物通过十二指肠 时 , 肠壁 会 向 生命的危险 !笔者属于偏胖 型, 于节食减肥也 曾 对
大脑传递“ 的信息 。 饱”
2社会 学 因素 .
3心 理 因素 .
饮食习惯 : 往往长期的进食习惯让人们产生“ 径 路依赖”也就是固定的进食方式和对食物的选择。 ,
饮食 氛围 : 、 服 、 优雅 舒 干净的环境使 人心情 愉 悦, 会增强进食 的动机。令人不适的环境则会让人
健康心理学第六篇章饮食行为

意识调控
认识到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偏好,并采取积极的调 控措施。
寻求专业帮助
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和营养指导以优化饮食行为。
饮食行为的重要性
饮食行为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合理调整饮食习惯,能够提 升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并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结论和展望
饮食行为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重视和关注饮食行为,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优化饮食习惯,从而提高整 体健康水平。
饮食行为的常见问题
1 暴饮暴食
2 厌食症
情绪性暴饮暴食,导致体重问题和心理困扰。
对饮食有强烈控制欲,引发严重体重下降。
3 情绪式进食
由于情绪或心理压力而过度进食。
4 营养不良
饮食摄入不足或不平衡,导致营养不良。
优化饮食行为的策略
建立健康习惯
培养饮食多样化、均衡营养和适量摄入的习惯。
有效沟通
与家人和社交圈子共同制定健康饮食目标,并互 相支持和监督。
健康心理学第六篇章饮食 行为
饮食行为是指个体在选择、消化和吸收食物方面的行为方式。了解饮食行为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优化饮食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行为的定义
饮食行为是指个体在选择、准备、进食和消化食物的方式和方式。它涉及到 我们对食物的偏好、摄入量以及饮食习惯和信念。
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
1
社会因素
2
包括家庭、朋友、媒体和社交环境对饮
食决策的影响。
3
个人因素
包括口味、喜好、文化习惯、情感状态 和身体“肠道脑”的影响。
环境因素
包括食物供应的可及性、成本和便利性 对饮食行为的影响。
饮食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饮食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合理健康的饮食可以帮助调节情 绪、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并降低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饮食心理》
课程教学大纲
编制:【杨丽军】
审核:【小二宋体】
批准:【小二宋体】
《饮食心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描述
我国烹饪技术历史悠久,技术精湛,是我国人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结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吃不再仅仅是单纯口腹之欲的满足,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审美的特征。
人们愈来愈认识到,饮食消费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操、宗教意识、、民族特征、经济因素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多姿多彩的饮食消费风俗,典雅优美的饮食消费环境,精美绝伦的饮食消费器皿,特殊风格的饮食消费时尚,历史悠久的饮食消费文化,时时刻刻、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饮食消费。
饮食消费心理学是消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普通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是国内对饮食消费心理的研究才开始起步,加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极大的复杂性,所以,饮食消费心理学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研究饮食消费心理学,为我国旅游业、饮食业及其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本课程着重研究论述了饮食消费心理的基本原理,饮食消费活动和行为,饮食消费业经营、服务、管理心理等。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能认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饮食消费者的感知觉,掌握饮食营销服务心理。
能力目标:能分析饮食消费者的需求与动机,能对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心理进行分类分析,能根据饭店标志和装饰分析饮食消费心理。
情境目标:树立饮食服务意识以营销意识,培养厨师服务意识和管理艺术。
三、与前后续课程的联系
学生已学过《烹调基础知识》、《烹饪原料知识》、《烹饪营养与卫生》、《烹饪基本功训练》、《厨房部运营与管理》等专业基础知识,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分析能力和营销服务意识,为其他专业课程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更加熟悉,理解更为透彻。
四、课程内容及时数
五、教学方法与建议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心理分析能力为目标,在内容安排上,突出实用性,注重案例分析与实操练习相结合,教学中教师应力求用浅显的语言讲解理论知识,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精讲多练,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的能力。
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用(宋体小四号字,加粗)
1.教材选取的原则
为适应教学,建议选择与时俱进,比较新的教材。
教材要求不一定要精,但要求切合实际生活形势,符合学生的专业、水平要求,最好采用任务驱动型教材,以使学生更乐于学习,更易于掌握知识点。
2.推荐教材
《饮食消费心理学》周忠民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年1月第一版
3.参考的教学资料
各类饮食心理及消费心理学类书籍均可作为参考资料。
七、教师要求
1.具有心理学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
2.必须具备1年以上现场实际工作经历或1年以上教学经验。
3.具有烹饪或心理学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八、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常用教学场地和工具
九、考核方式与标准(宋体小四号字,加粗)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