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砼用砂、石检测

作业指导书

哈尔滨市龙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实验室持有人:

普通砼用砂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二、取样

同产地,同时进场用大型工具运输以400m3、以小型工具运输的200m3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分布均匀。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最小取样重量。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然后用分料器或人工四分法进行缩分。人工四分法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20mm圆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园饼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然后再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数量。

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小取样数量见表1。

三、技术指标

1、砂颗粒级配区

2、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限值

10mm550g110℃500g5mm1g650g110℃10kg

3L110℃5mm50mm10kg

100V

1

21?-=

m m ρ1100g110℃400g150mm1.25mm0.08mm1.25mm0.08mm0.08mm0.08mm110

℃10001

0?-=

m m m C ω3000g110℃1.25mm400g200g150 m0.63mm110℃

1001

2

11,?-=

m m m C ω5mm500g5、结果评定:

(1)若试样上部的溶液颜色浅于标准溶液的颜色,则试样的有机质含量鉴定合格。如两种溶液的颜色接近,则应将该试样(包括上部溶液)倒入烧杯中放在温度为60~70℃的水浴锅中加热2~3h,然后再与标准溶液比色。

(2)如溶液的颜色深于标准色,则应按下法进一步试验:

取试样一份,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洗除有机杂物,再用清水淘洗干净,至试样用比色法试验时溶液的颜色颜色浅于标准色,然后用洗除有机质的末洗除的试样分别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配制两种水泥砂浆,测定28天的抗压强度,如未经洗除的砂的砂浆强度与洗除有机质后的砂的砂浆强度比,一低于时,则此砂可以采用。

(五)试验结束后,应检查水源、电源是否关闭;应极时清理试验用具及试验现场。

(六)整理试验数据。经审核员初审无误后出具试验报告。

(七)普通混凝土用砂的常规试验周期为4天。试验后的残样留置7天(从试验报告出具完毕后算起)。

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标准:JGJ 52-2006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二)取样: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1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试样。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1中最少取样重量,需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结果,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三)技术指标

1、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范围

以下试验项目所需碎石或卵石的最少取样数量(kg)表1-1

2、

(四)常规试验步骤:(试验前应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一、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

2、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试验筛:100、80、63、50、40、、25、20、16、10、5和的圆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2)天平或案秤:精确至试样量的%左右。

(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4)浅盘。

3、试样制备:试验前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重于本试验所规定

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4、试验步骤:将试样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过

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时为止;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重量的%)。在筛上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5、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

(1)由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

(2)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筛号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相加,精确至1%;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二、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方法)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不宜用于最大粒径

超过40mm的碎石或卵石。

2、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5000g,感量5g。

(2)广口瓶:1000ml磨口,并带玻璃片

(3)试验筛:孔径为5mm

(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5)毛巾、刷子等。

3、试样制备:试验前,将样品筛去5mm以下的颗粒,用四分法缩

分至不少于2000g,洗刷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

4、表观密度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少重量表2-1

5、试验步骤:(1)按表2-1规定的数量称取试样;(2)将试样浸水饱

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3)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重量;(3)将瓶中的试样倒入浅盘中,放在100~11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4)将瓶洗净,得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份后称重。

表观密度应按下式计算(精确到10kg/m3):

ρ=([m0/ m0+ m2- m1]- a t)×1000(kg/m3)

式中:m0:试样的烘干重量;(g)

m1: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重(g);

m2:水、瓶和玻璃片总重(g);

a t: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不同水温下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温度修正系数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结果之差超过20kg/m3时,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三、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的碎石或卵石堆积密度。

2、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案秤:称量50kg,感量50g,及称量100kg,感量100g各一台(2)容量筒:金属制,其规格见表3-1

(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4)平头铁锹

容量筒的规格要求表3-1

3、试样制备:试验前,取重量约等于表1-1所规定的试样放入浅

盘,在100~110℃的烘箱中烘干,也可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匀后分成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取试样一份,置于平整干净的地板(或铁板)上,

用平头铁锹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内。此时,从铁

锹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50mm左右。装满容量

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

量筒共重。试验结果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ρl=(m2-m1)/V×1000 (kg/m3)

式中:m1:容量筒的重量(kg)

m2:容量筒和试样总重(kg)

V:容量筒容积(L)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四、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

2、试验应采用的仪器设备:

(1)案秤:称量10kg,感量10g。对最大粒径小于15mm的碎石或卵石应用称量为5kg感量为5g的天平;

(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3)试验筛:孔径为及筛各一个;

(4)容器:容积约10L的瓷盘或金属盒;

(5)浅盘。

3、试样制备:试验前,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表4-1所规

定的量(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置于温度为100~110℃

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含泥量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小重量4-1

4、试验步骤:取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摊平,注入饮用水,

使水面高出石子表面约150mm;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

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较粗颗粒分离,并使之悬

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及的套筛上筛放置

上面),滤去小于的颗粒。试验前筛的两面应先用水润

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大于的颗粒丢失。

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洗出的水清澈

为止。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筛放在水中来

回摇动,(使水面略高出筛内颗粒)以充分洗除小于的

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在筛上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

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0~110℃的烘箱

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重量。

5、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ωC=(m0-m1)/m0×100(%)

式中:m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重量(g)

m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重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6、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试验方法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中泥块的含量。

2、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5000g,感量5g

(2)烘箱:温度控制在100~110℃

(3)试验筛:孔径为及5mm各一个

(4)案秤:称量20kg,感量20g;称量10kg,感量10g

(5)洗石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3、试样制备:试验前,将样品用四分法缩分至大于表4-1所示的量,缩分应注意防止所含粘土块被压碎。缩分后的试样在温度为100~11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为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筛去5mm以下颗粒称重;将试样在容器中摊平,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4h后把水放出,用手碾压泥块,再把试样放在2.5mm筛上,摇动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将筛上的

试样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0~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重。

5、泥块含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m1-m2)/m1×100(%)

ωC

,l

式中::ωC,l:泥块含量(%)

m1:5mm筛筛余量(g)

m2:试验后的干燥试样重量(g)

取两次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7、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近似地测定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

2、本试验应采有下列仪器设备:

(1)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或游标卡尺;

(2)天平:称量2kg,感量2g

(3)案称:称量10kg,感量10g

(4)试验筛:孔径分别为5、10、20、25、、40、63、80mm,根据需要选用

(5)卡尺

3、试样制备:试验前,将来样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用四分法

缩分至表6-1规定的数量称量,然后筛分成表6-2所规定的粒级备用。

针、片状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少重量表6-1

针、片状试验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规准仪孔宽或间距表6-2

4、试验步骤:按表6-2所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

定,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

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粒径大于

40mm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鉴定其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

设定宽度应符合表6-3的规定。称量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

状颗粒的总重量。

大于40mm粒级颗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6-3

5、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ωp=(m1/m0)×100(%)

式中:m1:试样中所含针、片状颗粒的总重量(g)

m0:试样总重量(g)

8、碎石或卵石的压碎值指标试验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以间接地推测其相应的强度。

、压碎值指标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压力试验机——荷载300KN;

2)、压碎值指标测定仪;

3)、秤——称量5Kg,感量5g;

4)、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10.0mm和20.0mm的方孔筛各一只。

、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8.3.1、标准试样一律采用公称粒级为~20.0mm的颗粒,并在风干状态下进行试验。

8.3.2、对多种岩石组成的卵石,当其公称粒径大于20.0mm颗粒的岩石矿物成分与~20.0mm粒级有显着差异时,应将大于20.0mm的颗粒应经人工破碎后,筛取~20.0mm标准粒级另外进行压碎值指标试验。

8.3.3、将缩分后的样品先筛除试样中公称粒径10.0mm以下及20.0mm 以上的粒径,再用针状和片状规准仪剔除针状和片状颗粒,然后称取每份3kg的试样3份备用。

、压碎值指标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8.4.1、置圆筒于底盘上,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圆筒。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直径为10mm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第二层颠实后,试样表面距盘底的高度应控制为100mm左右。

8.4.2、整平筒内试样表面,把加压头装好(注意应使加压头保持平正),放到试验机上在160~300s 内均匀地加荷到200kN ,稳定5s ,然后卸荷,取出测定筒。倒出筒中的试样并称其质量(m 0),用公称直径为2.50mm 的方孔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其剩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m 1).

、碎石或卵石的压碎值指标δa ,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1000

1

0?-=

m m m a δ 式中 δa ——压碎值指标(%); 0m ——试样的质量(g )

1m ——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g )

。 多种岩石组成的卵石,应对公称粒径20.0mm 以下和20.0mm 以上的标准粒级(~20.0mm )分别进行检验,则其总的压碎值指标a δ应按下式计算:

%1002

12

211?++=

a a a a a a a δδδ

式中 δa ——总的压碎值指标(%);

a 1、a 2—— 公称粒径20.0mm 以下和20.0mm 以上两粒级

的颗粒含量百分率;

1a δ、2a δ——两粒级以标准粒级试验的分计压碎值指标(%).

以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压碎指标测定值。

(五)、试验结束后,应检查水源、电源是否关闭;应极时清理试验用具及试验现场。

(六)整理试验数据。经审核员初审无误后出具试验报告。

(七)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的常规试验周期为4天。试验后的残样留置7天(从试验报告出具完毕后算起)。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10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通知 建标〔1992〕930号 根据建设部(89)建标计字第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52—92,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原部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12月30日 目次 1总则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质量要求 4验收、运输和堆放 5取样与缩分 5.1取样 5.2样品的缩分 6检验方法 6.1砂的筛分析试验 6.2砂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法) 6.3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法) 6.4砂的吸水率试验 6.5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 6.6砂的含水率试验(标准方法) 6.7砂的含水率试验(快速方法) 6.8砂的含泥量试验(标准方法) 6.9砂的含泥量试验(虹吸管方法) 6.10砂的泥块含量试验 6.11砂中的有机物含量试验 6.12砂中的云母含量试验 6.13砂中的轻物质含量试验 6.14砂的坚固性试验 6.15砂中硫酸盐、硫化物含量试验 6.16砂中的氯离子含量试验 6.17砂的碱活性试验(化学方法) 6.18砂的碱活性试验(砂浆长度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砼用砂、石检测 作业指导书 哈尔滨市龙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实验室持有人:

普通砼用砂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二、取样 同产地,同时进场用大型工具运输以400m3、以小型工具运输的200m3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分布均匀。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最小取样重量。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然后用分料器或人工四分法进行缩分。人工四分法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20mm 圆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园饼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然后再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数量。 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小取样数量见表1。

三、技术指标 1、砂颗粒级配区 2、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限值 3、砂中有机物含量限值

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低于0.95。 四、常规试验步骤(试验前应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一)砂的筛分析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2、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试验筛:10.0、5.0、2.5mm的圆孔筛和1.25、0.63、0.315、0.16mm 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摇筛机。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样制备:试验前前应先将来样通过10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0~110℃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4、试验步骤: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

最新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 1 总则 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天然砂natural sand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artificial sand 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mixed sand 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crushed stone 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gravel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dust content 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 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 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crusher dust content 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apparent density 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2.1.11 紧密密度tight density 骨料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2 堆积密度bulk density 骨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3 坚固性soundness 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2.1.14 轻物质light material 砂中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 的物质。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目前砂石标准实施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1、《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砂、石产品标准来实施,《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作为应用性规范来实施。 2、混凝土搅拌站和部分预制构件厂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来进行质量控制,而砂、石供应商则采用《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交货检验依据。 3、在建设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设计、施工、监理基本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一、《建设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 1)人工砂 ①《建筑用砂》 人工砂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 ①《建筑用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 ①《建筑用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按技术要求将砂分为Ⅰ、Ⅱ、Ⅲ类,而《混凝土用砂石》在质量要求中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将砂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砂》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

jgj,206-2010,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jgj,206-2010,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篇一:2014年最新混凝土规范及标准 2014年最新混凝土规范及标准标准名称 1 JGJ63-2006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2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3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4 JGJ98-200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5 JGJ206-2010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7 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试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8 JGJ/T 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9JGJ/T 241-2011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10 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混合比设计规程 11 JGJ/T 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12 JGJ 104-2011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 13 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14 GB/T25181-2010预拌砂浆 15 JGJ/T 223-2010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1 16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7 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 18 GB23439-2009混凝土膨胀剂 19 CCES02:2004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 20 CECS02:2005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21 CECS03:20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22 CECS104:99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23CECS13:2009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 24 CECS206:2006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25 CECS207:2006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27 CECS38:2004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8 GB/T10171-2005混凝土搅拌站(楼)分类 29 GB/T12959-2008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 30 GB/T12960-2007水泥组分定量方法 31 GB/T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0.08MM筛筛析法) 32 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33 GB/T14684-2011建设用砂 34 GB/T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 35 GB/T14902-2003预拌混凝土 36 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37 GB/T176-2008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2 38 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39 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40 GB/T18736-200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41 GB/T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 42 GB/T208-1994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43 GB/T20967-2007无损检测目视检测测验总则 44 GB/T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45 GB/T4131-1997水泥定义命名和术语 46 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47 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目前砂石标准实施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1、《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砂、石产品标准来实施,《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作为应用性规范来实施。 2、混凝土搅拌站和部分预制构件厂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来进行质量控制,而砂、石供应商则采用《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交货检验依据。 3、在建设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设计、施工、监理基本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一、《建设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 1)人工砂 ① 《建筑用砂》 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人工 砂 机制由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

砂岩石颗粒。 混合 砂 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② 《混凝土用砂石》 人工砂 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混合 砂 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 ① 《建筑用砂》 含泥 量 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泥块含量 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 石粉 含量 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介绍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报告编号: 建设单位:收样日期: 工程名称:检验日期: 水泥厂家名称水泥批号 出厂编号出厂日期 水泥品种 及等级工程部位代表数量(t)200 检验项目标准要求检验结果结论 细度(%) (80μm方孔筛筛余量) 合格标准稠度(%)合格凝结时间 初凝合格 终凝合格 安定性试饼法 合格雷氏法 强度(MPa)3天抗折≥2.5 2.90 2.80 3.10 合格 2.93 28天抗折≥5.5 —3天抗压≥10.0 12.9 12.6 13.0 12.7 12.7 12.6 合格 13.8 28天抗压≥32.5 — 检验依据 结论 负责人:审核人:检验人:见证取样人及编号:报告日期: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卵石)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湖南核工业建设有限公司庄上项目部报告编号:CGL 建设单位:山西柳林寨崖底煤业有限公司收样日期:2010-12-24 工程名称:12盘区与23盘区联络巷检验日期:2010-12-27 生产单位柳林寨东使用部位 规格型号5—10mm 代表数量(m3)400 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结论 含泥量(%) 1.2 合格 泥块含量(%)0.1 合格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结论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结论表观密度(kg/m3)——吸水率(%)—— 堆积密度(kg/m3)1441 符合含水率(%)—— 紧密密度(kg/m3)——符合有机物含量(%)—— 坚固性——岩石强度(Mpa)—— 空隙率(%)——SO3含量(%)—— 针片状颗粒含量(%)——碱活性—— 压碎指标(%)9.9 颗粒级配 标准要求级 配 情 况 公称 尺寸 (mm) 累计筛余(按重量计,%) 筛孔尺寸(方孔筛,mm) 2.36 4.75 9.5 16.0 19.0 26.5 31.5 37.5 5 3.0 63.0 75.0 90.0 连 续 粒 级 5-10 95-100 80-100 0-15 0 5-16 95-100 85-100 30-60 0-10 0 5-20 95-100 90-100 40-80 0-10 0 5-25 95-100 90-100 30-70 0-5 0 5-31.5 95-100 90-100 70-90 15-45 0-5 0 5-40 ——95-100 70-90 30-65 0-5 0 单 粒 级 10-20 95-100 85-100 0-15 0 16-31.5 95-100 85-100 0 0 20-40 95-100 80-100 0-10 0 31.5-63 95-100 75-100 45-75 0-10 0 40-80 95-100 70-100 30-60 0-1 检验结果 筛余量564 4890 396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分计筛余 (%) 9.4 81.5 6.6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累计筛余 (%) 97.5 88.1 6.6 0 0 0 0 0 0 0 0 0 颗粒级配评定连续粒级5—10mm 检验依据《普通混凝土用石质量检验》JGJ52—2006 备注 负责人:审核人:检验人: 见证取样人及编号:宋锁有王玉德报告日期:2010-12-27 山西石州矿山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地址:吕梁市离石区交口镇小高家沟村(富民加油站对面)业务电话: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 实验报告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 实验报告 学号: 班号:结 02 实验日期: 实验者:陈伟 同组人:吴一然 建筑材料第三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砂筛分析和石子捣实密度的试验方法; 2、通过砂的筛分析实验,判断砂的粗、细和砂的级配是否合格; 3、了解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松堆密度等试验方法; 4、了解轻骨料的筒压强度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砂表观密度测定; 2、砂筛分析试验; 3、石子捣实密度试验; 4、石子针状、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演示); 5、石子压碎指标测定(演示); 6、轻骨料筒压强度试验(演示)。 三、实验原理 1、表观密度的定义: 包含闭孔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称材料的表观密度。(单位:g/cm3),如果两 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3,应重新进行实 验。 2、细度模数: 砂的粗细程度用通过累计筛余百分比计算的细度模数(M x)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1)式中,A1、A2……A6分别为5.00、2.50……0.160 mm孔筛上的累计筛余

百分率; (2)砂按细度模数(Mx)分粗、中、细和特细四种规格,由所测细度模数按规定评定该砂样的粗细程度; (3)用M x=3.7~3.1为粗砂,3.0~2.3为中砂,2.2~1.6为细砂,1.5~0.7为特细砂来评定该砂的粗细程度。并根据0.630mm筛所在的区间判断砂子属于哪个区累 计筛余百分比在85%~71%的属于Ⅰ区,在70%~41%的属于Ⅱ区,在40%~16% 的属于Ⅲ区。 3、石子捣实密度实验要求及说明: 1)通过对两种单粒级石子不同比例的搭配,观察其捣实密度的变化,画出石子比例和 捣实密度的曲线 ,并进行分析; 2)实验使用的石子是石灰岩碎石,粒径分别为5—10mm,10-20mm单粒级; 3)所用容积升体积为10L; 4)石子的称量总质量为20Kg。 3、压碎指标表示石子抵抗压碎的能力,是间接的推测其相应的强度的一种方法 四、实验步骤 1、测量砂的表观密度 (1)实验仪器:天平(量程1kg,精度1g); 容量瓶(500ml); 干燥箱; 干燥器。 (2)实验步骤: -- 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m0),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摇动容量瓶, 使试样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 --打开瓶塞并添加水,使得液面与瓶颈500ml刻度线平齐。塞紧瓶塞,擦干外 面水分,称量其质量m1;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清洗瓶内外,在装入上述相同的冷开水至瓶颈500ml 刻度线处。塞紧瓶塞,擦干外面水分,称量其质量m2; --取水的密度为1g/cm3,用下述公式计算砂的表观密度(0.01g/cm3) --以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3,应重新进行实验。 (3)实验注意事项 --300g砂子装入容量瓶后,不要马上称重应摇晃容量瓶,排除气泡。 --容量瓶上面有一刻线,两次加水一定是凹面相齐。 --注意300g砂子要全部加入容量瓶,不要丢或有剩余。 2、筛分析实验 (1)实验仪器:筛(10;5.0;2.5;1.25;0.63;0.315;0.16); 筛底电子秤。 (2)实验步骤: -- 称取砂500g。将筛子按筛孔由大到小叠合起来,附上筛底。将砂样倒入 最上层(孔径为5mm)筛中; --用手筛动筛子,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 --称取各号筛上上的筛余量;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精确至0.1%);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目前砂石标准实施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GB/T14685-2011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1、《建设用 砂》(作为砂、石产品标准来实施,《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作为应用性规范来实施。(、混凝土搅拌站和部分预制构件厂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2)来进行质量控制,而砂、石供应商则采用《建设用JGJ52-2006方法标准》()作为交GB/T14685-2011砂》 (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货检验依据。、在建设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设计、施工、监理基本采用《普通混凝土3 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一、《建设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 1)人工 砂 《建筑用砂》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人工砂的岩石颗粒。由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小于4.75mm机制砂 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混合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 人工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混合砂. 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 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建筑用砂》75μ的颗粒含量天然砂中粒径小含泥 的颗粒,经水浸洗、手捏后小600μ砂中原粒径大泥块含1.18m量的颗粒含量75μ石粉含人工砂中粒径小于《混凝土用砂石》② 颗粒的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小80μ 颗粒的含量手捏后变成小630μ砂中公称粒径大1.25m经水洗泥块含 ,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与被加工母岩80μ石粉含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同的颗粒含量。《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3)适用范围 ①《建筑用砂》 类别适用范围

最新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及检验法标准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人民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 1 总则 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卵,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天然砂natural sand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颗粒。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2.1.2 人工砂artificial sand 岩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颗粒。 2.1.3 混合砂mixed sand 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crushed stone 由天然岩或卵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颗粒。 2.1.5 卵gravel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5.00mm 的岩颗粒。 2.1.6 含泥量dust content 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 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 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粉含量crusher dust content 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apparent density 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封闭隙)的质量。 2.1.11 紧密密度tight density 骨料安规定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2 堆积密度bulk density 骨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3 坚固性soundness 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2.1.14 轻物质light material 砂中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 的物质。 2.1.15 针、片状颗粒elongated and flaky particle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介绍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委托单位:报告编号: 建设单位:收样日期: 负责人:审核人:检验人: 见证取样人及编号:报告日期: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卵石)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湖南核工业建设有限公司庄上项目部报告编号:CGL 建设单位:山西柳林寨崖底煤业有限公司收样日期:2010-12-24 负责人:审核人:检验人: 见证取样人及编号:宋锁有王玉德报告日期:2010-12-27 山西石州矿山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地址:吕梁市离石区交口镇小高家沟村(富民加油站对面)业务电话:

建筑用砂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湖南核工业建设有限公司庄上项目部报告编号:XGL 建设单位:山西柳林寨崖底煤业有限公司收样日期:2010-12-24 负责人:审核人:检验人: 见证取样人及编号:宋锁有王玉德报告日期:2010-12-18 山西石州矿山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地址:吕梁市离石区交口镇小高家沟村(富民加油站对面)业务电话: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卵石)检验报告委托单位:湖南核工业建设有限公司庄上项目部报告编号:CGL 建设单位:山西柳林寨崖底煤业有限公司收样日期:2010-12-24 负责人:审核人:检验人: 见证取样人及编号:宋锁有王玉德报告日期:2010-12-27 山西石州矿山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地址:吕梁市离石区交口镇小高家沟村(富民加油站对面)业务电话: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委托单位:湖南核工业建设有限公司庄上项目部报告编号: HPB20100022- 建设单位:山西柳林庄上煤矿有限公司收样日期:2010-12-24 负责人:审核人:检验人: 山西石州矿山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地址:吕梁市离石区交口镇小高家沟村(富民加油站对面)业务电话:

JGJ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10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通知 建标〔1992〕930号 根据建设部(89)建标计字第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52—92,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原部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12月30日 目次 1总则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质量要求 4验收、运输和堆放 5取样与缩分 5.1取样 5.2样品的缩分 6检验方法 6.1砂的筛分析试验 6.2砂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法) 6.3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法) 6.4砂的吸水率试验 6.5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 6.6砂的含水率试验(标准方法) 6.7砂的含水率试验(快速方法) 6.8砂的含泥量试验(标准方法) 6.9砂的含泥量试验(虹吸管方法) 6.10砂的泥块含量试验 6.11砂中的有机物含量试验 6.12砂中的云母含量试验 6.13砂中的轻物质含量试验 6.14砂的坚固性试验 6.15砂中硫酸盐、硫化物含量试验

6.16砂中的氯离子含量试验 6.17砂的碱活性试验(化学方法) 6.18砂的碱活性试验(砂浆长度方法) 附录A砂检测报告表 附录B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1总则 1.0.1为合理选择和使用天然砂,保证所配制混凝土的质量,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检验。特细砂混凝土及山砂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尚应遵照有关的专门标准执行。1.0.3砂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天然砂——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在5mm以下的岩石颗粒。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含泥量——砂中粒径小于0.080mm颗粒的含量。 2.1.3泥块含量——砂中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630mm颗粒的含量。 2.1.4坚固性——砂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2.1.5轻物质——砂中相对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 2.1.6碱活性集料——能与水泥或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的集料。 2.1.7表观密度——集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2.1.8堆积密度——集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1.9紧密密度——集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2.2符号 2.2.1mr——试样在一个筛上的剩留量。 2.2.2μf——细度模数。 2.2.3ρ——表观密度。 2.2.4ωwa,ωwc——吸水率,含水率。 2.2.5ρ1,ρc——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2.2.6ωc,ωc,1——含泥量,泥块含量。 2.2.7ωm——云母含量。 2.2.8ω1——轻物质含量。 2.2.9ωcl——氯离子含量。 2.2.10εt——试件在t天龄期的膨胀率。 3质量要求 3.0.1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分为粗、中、细三级,其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粗砂:μf=3.7~3.1 中砂:μf=3.0~2.3 细砂:μf=2.2~1.6 3.0.2砂按0.630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重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三个级配区(见表3.0.2)。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表3.0.2中的任何一个区以内。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3.0.2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除5.00mm和0.6

砂子物理性能试验(一)

砂子物理性能试验(一) 统一编号: 试验编号: 试验日期: 报告日期: 共2页,第1页 审核: 试验: A 样砂筛分记录 B 样砂筛分记录 筛孔尺寸 4.75 2.36 1.18 0.600 0.300 0.150 <0.150 4.75 2.36 1.18 0.600 0.300 0.150 <0.150 代号 β1 β2 β3 β4 β5 β6 β1 ' β2 ' β3 ' β4 ' β5 ' β6 ' 分计筛余重量(g ) 分计筛余百分率 (%) 累计筛余百分率 (%) __ __ __ 累计筛余平均值(%)β1=(β1+ β1 ' )/2= β2=( β2+β2 ')/2= β3=(β3+β3 ')/2= __ __ __ β4=(β4+ β4 ' )/2= β5=( β5+β5 ')/2= β6=(β6+β6 ')/2= <0.160 计 算 细 度 模 数 (μf ) A 样 μf1=(β2+β3+β4+β5+β6)-5β1/(100-β1)= B 样 μf2=(β2+β3+β4+β5+β6)-5β1/(100-β1)= μf= 注:1、每样称取烘至恒重500g ; 2、两样细度模数差≯0.20; 3、筛分后重量损失≯1%,超出误差应重作; 4、分计筛余百分率精度0.1% 5、累计百分率精确度0.1% 6、两样细度模数平均值精确至0.1; 7、评定指标: 粗砂 3.7~3.1 中砂 3.0~2.3 细砂 2.2~1.6 特细砂 1.5~0.7 设备名称:□振筛机、□标准筛、□烘干箱、 □2000g 天平 试验环境:温度: ℃(15~25℃) 样品状态描述: 检验依据:GB/T14684-2001 JGJ52-2006 结论:根据筛分结果评定:该样品属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CJ53-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CJ53-92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9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通知建标〔1992〕931号根据建设部(89)建标计字第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53—92,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原部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主编单位负责。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12月30日 目次 1总则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质量要求 4验收、运输和堆放 5取样与缩分 5.1取样 5.2样品的缩分 6检验方法 6.1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 6.2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方法) 6.3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方法) 6.4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试验 6.5碎石或卵石的吸水率试验 6.6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 6.7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 6.8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试验 6.9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题粒的总含量试验 6.10卵石中有机物含量试验 6.11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试验 6.12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

免费_Jgj53(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53-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53-92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9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 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通知 建标〔1992〕931号 根据建设部(89)建标计字第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53—92,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原部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主编单位负责。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12月30日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质量要求 4 验收、运输和堆放 5 取样与缩分 5.1 取样 5.2 样品的缩分 6 检验方法 6.1 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 6.2 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方法) 6.3 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方法) 6.4 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试验 6.5 碎石或卵石的吸水率试验 6.6 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 6.7 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 6.8 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试验 6.9 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题粒的总含量试验 6.10 卵石中有机物含量试验 6.11 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试验 6.12 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 6.13 碎石或卵石的压碎指标值试验 6.14 碎石或卵石中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试验 6.15 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岩相方法) 6.16 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化学方法) 6.17 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砂浆长度方法) 6.18 碳酸盐集料的碱活性试验(岩石柱方法) 附录A 碎石或卵石检测报告表 附录B 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1 总则 1.0.1 为合理使用碎石或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制作普通混凝土用最大粒径不大于80mm的碎石或卵石的质量检验。

混凝土用砂标准

(JGJ52-2006)标准介绍 ●普通混凝土中的砂石用量约占混凝土总重量的四分之三,因此砂石的质量对混凝土 来说相当重要,它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也大大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结构性能。 ●1979年建设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砂石标准(JGJ52-79,JGJ53-79),以后水电、交通、 港口等部门陆续在有关标准规范中针对各行业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1992年在原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了(JGJ52-92,JGJ53-92)标准。 ●2006年总结了92标准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科学试验,广 泛地吸取了国内外科研成果,并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将(JGJ52-79,JGJ53-79)合二为一,形成新标准JGJ52-2006。本标准对保证混凝土质量将起到到重要这作用。 ●砂石检验方法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国标 《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建筑用石》GB/T14684-2001),二是行业标准(JGJ52-2006),两个都是现行标准,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应采用行业标准对砂进行检验。如果砂用于其他目的。则可以按国标进行检验。 总则 ● 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混凝土用砂 时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 和检验。 ● 1.0.3 对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4砂和石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定 ●将原砂(JGJ52-92)和石(JGJ53-92 )合并;砂增加了人工砂和特细砂。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的普通混凝土用砂和石的 要求和质量检验。对用于港口、水工、道路等工程的砂和石,除按照各行业相应标准执行外,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指的是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环境, 直接与水或潮湿土壤接触的混凝土,如:地下构筑物,建筑物桩基、地下室、处于高盐碱地区的混凝土工程、盐碱化工污染范围的工程。引起混凝土中砂石碱活性反应应具备三个条件:活性骨料、水、高碱。骨料产生碱活性反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建筑物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因此将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用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作为强制性条文。 三、砂的质量要求 ●3.1.1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其范围应 符合下列规定: ●粗砂:μf=3.7~3.1 ●中砂:μf=3.0~2.3 ●细砂:μf=2.2~1.6 ●特细砂:μf=1.5~0.7 ●颗粒级配与细度模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颗粒级配指的是砂的各粒径组成 情况,即“大小搭配情况”,而细度模数反映的是颗粒的粗细程度。 ●3.1.2砂筛应采用方孔筛。砂的公称粒径、筛的公称直径与方孔筛的边长 应符合表3.1.2-1的规定。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核工业建设庄上项目部报告编号:SN20100025 建设单位:柳林寨崖底煤业收样日期:2010-12-13 负责人:审核人:检验人: 见证取样人及编号:宋锁有王玉德报告日期:2010-12-18 石州矿山工程检测地址:吕梁市区交口镇小高家沟村(富民加油站对面)业务:0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卵石)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核工业建设庄上项目部报告编号:CGL20100023 建设单位:柳林寨崖底煤业收样日期:2010-12-24 负责人:审核人:检验人: 见证取样人及编号:宋锁有王玉德报告日期:2010-12-27 石州矿山工程检测地址:吕梁市区交口镇小高家沟村(富民加油站对面)业务:0

建筑用砂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核工业建设庄上项目部报告编号:XGL20100029 建设单位:柳林寨崖底煤业收样日期:2010-12-24 负责人:审核人:检验人: 见证取样人及编号:宋锁有王玉德报告日期:2010-12-18 石州矿山工程检测地址:吕梁市区交口镇小高家沟村(富民加油站对面)业务:0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卵石)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核工业建设庄上项目部报告编号:CGL20100024 建设单位:柳林寨崖底煤业收样日期:2010-12-24 负责人:审核人:检验人: 见证取样人及编号:宋锁有王玉德报告日期:2010-12-27 石州矿山工程检测地址:吕梁市区交口镇小高家沟村(富民加油站对面)业务:0

委托单位:核工业建设庄上项目部报告编号:HPB20100022- 建设单位:柳林庄上煤矿收样日期:2010-12-24 负责人:审核人:检验人: 石州矿山工程检测地址:吕梁市区交口镇小高家沟村(富民加油站对面)业务:0

JGJ52-2006_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 1 总则 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 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 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 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 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 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 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 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 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紧密密度 tight density 骨料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 bulk density 骨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坚固性 soundness 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轻物质 light material 砂中表观密度小于 2000kg/m3 的物质。 针、片状颗粒 elongated and flaky particle 凡岩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压碎值指标 crushing value index 人工砂、碎石或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碱活性骨料 alkali-active aggrega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