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灰姑娘”型故事的固定模式及其文化内涵
探索《灰姑娘》背后的文化象征

探索《灰姑娘》背后的文化象征童话故事在人类文化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们不仅仅是娱乐的方式,更是代表了一种文化象征和价值观。
《灰姑娘》这个经典的童话故事,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版本和变种,但无论如何改编,它所传递的文化象征都是相似的。
本文将探索《灰姑娘》背后的文化象征,并分析不同文化中的差异。
一、女性的力量《灰姑娘》这个故事的主题之一是女性的力量。
在故事中,灰姑娘是一个贫穷而受虐待的女孩,她通过善良、勇气和毅力最终战胜了困难,并得到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种独立和坚韧的精神代表了女性的力量,激励着女性不畏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不同文化中,女性的力量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
在一些文化中,女主人公的力量可能更多体现在智慧和智谋上,她们借助自己的智慧和聪明才智打败了敌人。
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女性的力量可能更强调内心的力量和情感的表达。
无论是哪种方式,女性在《灰姑娘》中都被赋予了巨大的力量。
二、社会阶级和平等《灰姑娘》这个故事中还体现了社会阶级和平等的问题。
灰姑娘是一个出身贫穷的女孩,她受尽了继母和继姐的虐待,但她并没有被现实所打败,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善良最终获得了幸福的生活。
这种对社会阶级和平等的关注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一些文化中,灰姑娘代表了贫困阶层并逐渐摆脱了社会不平等。
在另一些文化中,她可能代表了弱势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正义战胜了邪恶势力。
不论如何表达,对社会阶级和平等的关注都是《灰姑娘》所传递的重要文化象征。
三、爱与宽容在《灰姑娘》故事中,爱与宽容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征。
灰姑娘能够原谅继母和继姐对她的虐待,并且在她的善良和宽容的感召下,她们也得到了改变和幸福。
不同的文化中,爱与宽容的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一些文化中,灰姑娘的宽容可能是通过道德和宗教的教育所体现出来的,她们相信宽容与原谅是追求幸福的重要原则。
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宽容可能更多体现在强调社会关系和家庭价值观方面,灰姑娘通过与继母和继姐的和解使家庭恢复和谐。
试论“灰姑娘型”故事的起源与流变

试论“灰姑娘型”故事的起源与流变“灰姑娘型”故事是指以女主角的婚姻、生育和家庭为主题,描写她从贫苦、卑微地位,最终得到幸福生活的传统民间故事。
这类故事在世界各地都有,如欧洲的灰姑娘、德国的灯笼和美国的灰狼等。
这些故事常常会在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性别歧视和贫穷普遍的历史时期流传。
本文将从故事的起源、流行和变化三个方面对“灰姑娘型”故事进行探究。
“灰姑娘型”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唐代。
唐代的“姑猫子”故事是一个典型的“灰姑娘型”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女孩因为父亲再婚生怕被上妹分家,悔婚后被母亲虐待,变卖身家换药救治父亲终成媳妇的故事。
此外,印度的《罗摩衍那》、伊朗的《一千零一夜》、欧洲的《格林童话》和美国的《灰狼》等故事都有着相似的主题和故事架构。
随着时代的变化,故事中的女主角也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唐代,“灰姑娘型”故事的女主角往往是才干出众、善良贤惠、肝胆相照的女孩。
而在欧洲的《格林童话》中,则出现了一个拥有魔法能力的女巫和一个盲眼的父亲。
这个女主角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使自己摆脱了贫穷和不公正的待遇。
另外,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在现代女性所关注的问题——事业和平等等方面,“灰姑娘型”故事也呈现出更多的变体,如女胜男的故事、成功女性的故事等。
流变是故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故事的传播过程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信仰和文化传统对故事进行修改。
在欧洲和美国,人们对“灰姑娘型”故事的改编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故事框架。
这些故事会出现在动画片、小说、歌曲、电视剧和电影中。
同时,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广告工业的发展,传统的“灰姑娘型”故事也被不同的品牌广告所演绎。
总之,“灰姑娘型”故事从唐代以来一直流传至今,并且变幻多端。
尽管故事所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会影响故事的细节,但最终它们都描述了女性在困境中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来克服不公正待遇,最终获得幸福生活,并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人们面对挫折时克服自己的苦难,获得快乐的未来。
“灰姑娘型”童话故事的跨文化比较

“灰姑娘型”童话故事的跨文化比较“灰姑娘型”童话故事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故事之一。
这些故事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其独特的版本和受欢迎程度。
本文将对不同文化中的“灰姑娘型”童话故事进行比较,分析其共性和差异。
让我们来看看“灰姑娘型”童话故事的基本情况。
这类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或多个主人公经历磨难和考验,最终实现身份转变和幸福生活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灰姑娘通常是一个受虐待的女孩,但她有着善良和美丽的内心。
通过神灵或仙女的帮助,她获得了美丽的外表和身份,最终与王子结婚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灰姑娘型”童话故事在不同文化中的受欢迎程度差异很大。
例如,在欧洲文化中,这类故事被认为是孩子们必读的经典之一,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
而在中国文化中,《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也被视为灰姑娘型故事,但并没有像欧洲文化那样受到广泛的和认可。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不同文化中的“灰姑娘型”童话故事之间的文化差异。
从文化背景来看,欧洲的灰姑娘型故事多发生在王宫或富裕家庭,而中国的灰姑娘型故事则多以民间传说为主,侧重描写草根人物的命运。
从价值观方面来看,欧洲的灰姑娘型故事强调的是个体奋斗和追求幸福,而中国的同类故事则更注重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
从审美观方面来看,欧洲的灰姑娘型故事多强调青春、美丽和浪漫,而中国的同类故事则更注重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尽管存在这些文化差异,但“灰姑娘型”童话故事仍有其共性。
它们都包含着一个或多个受到虐待或身份低下的主人公。
它们都有一个或多个神灵或仙女来帮助主人公实现身份转变。
它们都表现出了对善良、正义和美丽的褒扬,以及对外貌和身份的重视。
我们来分析一下“灰姑娘型”童话故事与其他文化中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文化差异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欧洲和中国之外,其他文化中的灰姑娘型故事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例如,在印度文化中,《萨芭娜》讲述了一个贫穷女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获得幸福的故事,与欧洲和中国文化中的灰姑娘型故事有所不同。
中西文化视域下灰姑娘型故事的共性分析——以《叶限》与贝洛版《灰姑娘》为例

中西文化视域下灰姑娘型故事的共性分析——以《叶限》与贝洛版《灰姑娘》为例发布时间:2021-08-18T11:06:04.8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1期作者:李炳丽[导读] 灰姑娘的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李炳丽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摘要]灰姑娘的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基于流传在世界各个角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灰姑娘型故事异文,不断有学者利用比较研究法、类型学、母题学等不同方法进行过深入研究,而少有探知故事情结中相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以中国《叶限》版灰姑娘与我们熟知的法国贝洛的《灰姑娘》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异中求同,从男权主义、血缘关系和上层权力三个方面,探究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的文化模式。
[关键词]灰姑娘型;中西文化;文化共性一、故事脉络梳理美国著名民俗学家汤普森(Thompson,S.)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提到“也许全部民间故事中最著名的要算《灰姑娘》了”[1],贝洛版《灰姑娘》我们都非常熟悉,本是自民间创作、流传的故事,在17世纪由法国作家夏尔·贝洛(Charles Perrault)加工、修饰后收录于其童话故事集《鹅妈妈的故事》中,于1697年在法国发表。
迪士尼2015年出品的灰姑娘真人版电影原型就是贝洛的《灰姑娘》。
此处对故事内容进行简单回顾:贵族逝妻娶携二女后母——灰姑娘因美丽善良遭后母三人嫉妒虐待——灰姑娘在实为仙女的教母所助下参加王子舞会——王子钟情于灰姑娘拾其水晶鞋以试鞋验证寻找——找到灰姑娘结婚——灰姑娘将后母二女接至王宫嫁于大臣[2]。
相较于《灰姑娘》来说,《叶限》的故事为大多数人所陌生,但却被认为是世界上“灰姑娘”故事的最早文字记载[3]。
早在1914年周作人发表的《古童话释义》中就称其“在世界童话中属灰姑娘式”“中国童话当以此为最早”[4]。
《叶限》载于唐代志怪小说家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讲述的是发生在秦汉前的一个故事,虽此时间的真实性不可考证,但根据历史记载作者段成式的生卒时间可知,其成文的时间是在公元9世纪,比贝洛版《灰姑娘》早八个世纪。
灰姑娘的故事深度解读

灰姑娘的故事深度解读灰姑娘的故事是世界各地广泛流传的经典故事之一,它以一个柔弱、善良、仁慈的女性为中心,揭示了人性的诸多面向。
本文将从故事的深层含义、主题、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故事概述灰姑娘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在母亲的离世后,被继母和继姐们虐待,不得不承受繁重的家务和侮辱。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邂逅了一位王子,并通过一系列奇遇成为了王子的新娘。
二、深层含义1. 女性独立与自主灰姑娘的故事表现了一个女性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她追求独立和自主的勇气。
尽管面临艰难险阻,灰姑娘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女性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而不是依赖于他人。
2. 善良与仁慈的力量灰姑娘的故事强调了善良与仁慈的力量。
灰姑娘虽然身处困境,但她始终保持善良和仁慈,对待他人充满爱心。
这种善良最终为她带来了好运,使她得到了王子的青睐。
这个信息提醒人们:善良和仁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它们会为我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3. 身份与阶层跨越灰姑娘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底层女孩逆袭的故事。
灰姑娘从一个家境贫寒、身处困境的女孩,摇身一变成为了王子的新娘,实现了身份和阶层的跨越。
这个故事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身份和地位并不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转折。
4. 家庭与亲情的重要性灰姑娘的故事也强调了家庭与亲情的重要性。
尽管灰姑娘遭受了继母和继姐们的虐待和侮辱,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家庭和亲情的热爱和追求。
在故事的结尾,灰姑娘与王子结为连理,也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和亲情。
这个信息告诉人们:家庭和亲情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们会为我们带来安慰和支持。
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解读

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解读格林童话是许多人童年时期的回忆,这些经典故事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诵。
它们不仅给予了读者们纯真的愉悦,更是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本文将解读格林童话中的几个经典故事,探究背后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一、《灰姑娘》《灰姑娘》是格林童话中最为知名的故事之一。
故事中,灰姑娘是一个生活在苦难之中的贫穷女孩,她被继母和姐姐们虐待,却依靠善良和勇气获得了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只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用行动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都能够获得美好的结果。
二、《白雪公主》《白雪公主》是另一个备受喜爱的格林童话。
故事中,白雪公主被继母嫉妒,被迫逃亡,最终被七个矮人救助。
这个故事深刻地展示了善良与邪恶的对比,同时也告诫人们要珍惜真挚的友情。
白雪公主的故事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它告诉我们,正义和善良最终会战胜恶意和嫉妒。
三、《拇指姑娘》《拇指姑娘》是格林童话中一个别具特色的故事。
故事中,拇指姑娘是一个只有拇指那么高的女孩,她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并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真正归属。
这个故事强调了人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也教会了人们珍惜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四、《睡美人》《睡美人》是格林童话中让人动容的故事之一。
故事中,美丽的睡美人由于恶妖的诅咒而沉睡,只有真爱的吻才能将她唤醒。
这个故事表达了真爱的力量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
它告诉我们,只有真正的爱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邪恶。
五、《小红帽》《小红帽》是格林童话中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之一。
故事中,小红帽在前往奶奶家的路上遇到了大灰狼,最终被狼所伤害。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警惕陌生人,并教导了人们如何应对危险。
它向我们传达了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教会我们要警觉并懂得保护自己。
总结起来,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这些故事不仅给予了读者们美妙的想象力和快乐,更教导了我们真理、勇气、善良、友谊和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品味,让这些经典故事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闪耀。
阅读童话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阅读童话故事中的文化内涵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我们不仅仅是享受故事情节的吸引力,还可以从中发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故事在娱乐和教育的同时,也通过情节、人物和象征等元素传递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经典童话故事中的文化内涵,探讨其对我们的启示和意义。
1. 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的文化内涵《灰姑娘》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它传递了坚持、勇气、正义和成长等多重文化内涵。
故事中的灰姑娘通过善良和毅力克服了困难,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不要放弃,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2. 童话故事《小红帽》中的文化内涵《小红帽》是另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它传达了警惕、谨慎和责任等价值观念。
故事中的小红帽被描绘为一个天真善良的女孩,她在森林中不幸遇到了狼。
故事通过这个情节告诉我们要警惕陌生人,不要随意相信别人,要保护自己的安全。
3. 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的文化内涵《白雪公主》是一部受人喜爱的故事,它传递着勇气、友爱和美好等文化内涵。
故事中的白雪公主遭到了恶后母的嫉妒和迫害,但她依然保持善良和美丽的心灵。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善待他人,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并相信善良和美好最终会战胜恶劣。
4. 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的文化内涵《皇帝的新装》是一则寓言故事,它传递着真实、诚实和善良等价值观念。
故事中的皇帝因为虚荣心被骗子欺骗,直到一个孩子的诚实揭穿了骗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追求虚荣和表面的东西,要保持诚实和善良,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品质。
通过阅读这些童话故事,我们能够了解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这些故事无论是在娱乐还是教育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它们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观念。
如《灰姑娘》中的皇室婚姻观念,《小红帽》中的警惕陌生人等等。
因此,通过阅读童话故事,我们能够拓宽视野、培养情感,同时也能够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总之,童话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我们的大脑,更是为了启迪我们的智慧和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念。
《灰姑娘》与女性主义视角的批判

灰姑娘与女性主义视角的批判概述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视角对童话故事《灰姑娘》进行批判性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和不平等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将揭示这个经典故事背后的性别固定化和隐含的社会规范。
灰姑娘的形象灰姑娘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中的女主角。
她被继母和继姐们虐待,然而最终在仙女的帮助下得到了王子的爱情和幸福生活。
然而,在这个故事中,灰姑娘被描绘为一个无私、勤劳、温顺、依赖他人帮助的形象。
受限于传统性别角色该故事反映了传统性别角色对女性塑造的影响。
灰姑娘完全受制于男权社会,并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
她需要仙女的干预才能改变现状,实现幸福生活。
这种表述暗示了女性的无能和对男性的依赖。
重新审视王子与仙女另外,我们也需要重新审视王子和仙女这两个角色。
王子被描绘为青睐美貌并忽视其他个性特点的人物。
他选择灰姑娘是基于她鞋上那唯一的标志,并非因为了解她的内心世界或者价值观。
这呈现出对于女性外貌的过分关注和忽略认知能力。
同样地,仙女作为干预者,在故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她只是一个虚构角色,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生活中女性面临的困境和不平等。
引发公众关注正是由于《灰姑娘》故事中存在这些隐含的问题,吸引了大量学者、专家以及公众对该故事进行批判和讨论。
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改变童话故事中固有的性别刻板印象,给予女性更多独立、进取、自主权利。
结论在总结《灰姑娘》与女性主义视角批判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童话故事往往存在性别固定化和不平等的问题。
通过重新审视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性别刻板印象对社会的影响,并寻求改变现状的方法。
注:本文以个人观点为主,旨在探讨相关话题并引发思考。
读者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话题并对其进行批判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远的“灰姑娘”
——解读“灰姑娘”型故事的固定模式及其文化内涵
内容摘要:“灰姑娘”型故事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的民间故事之一, 我国的叶限是世界上记录最早的“灰姑娘”型故事。
这个类型的故事在我国民
间也广为流传,本文即是解读这一类型的民间故事的固定模式及文化
内涵。
关键词:灰姑娘固定模式文化内涵
“灰姑娘”可谓是世界上流传最广、最受人们欢迎的民间故事。
它超越了时间、地点和民族的限制。
“灰姑娘”的故事从老一辈的口中传入下一代人幼小的心灵,从民间到银幕代代传承下去。
“灰姑娘型”故事在中国可谓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的,唐代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酉阳杂姐》中的《叶限》, 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灰姑娘故事的完整记载。
“灰姑娘”型的故事在我国民间也是广为流传,本文即是对这一类型的民间故事的固定模式及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一、
中国境内流传的灰姑娘型故事,异文已达72 篇,流传于21 个民族之中。
这些故事形态各异,但基本上都是有一个共同的母体和固定模式:后母的虐待,奇异宝物的相助,命运转折的契机,特殊的身份验证,嫁给了王子获得幸福。
(1)后母的虐待
以最早的“灰姑娘”《叶限》为例:“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
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慧,善淘金,父爱之。
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1]父亲死后,叶限遭到后母的虐待,这与西方的“灰姑娘”辛德瑞拉多有相似之处。
格林兄弟的民间童话《灰姑娘》中,主人公因为受后母虐待,整日干着家里最脏最累的活。
干完活就坐在壁炉旁的灰堆上,或者干脆就躺在炉灰里睡觉。
(2)奇异宝物的相助
宝物相助是民间故事中最常见的情节,在灰姑娘型故事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故事里,灰姑娘叶限从孤苦无依、受尽后母虐待到成为陀汉国的‘上妇’,她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可以说是前后霄壤相别的变化,那么,在民间故事的逻辑中就必须借助神奇的、超自然的力量的帮助。
”[2]于是,在《叶限》故事里,就出现了一条“赤鳍金目”的小鱼,最后鱼骨头成为了故事的转机,给了叶限能参加洞节的鲜衣金履,最后经过特殊的身份验证,嫁给了王子。
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流传的“灰姑娘”型故事也有宝物相助的情节。
毗邻青藏高原或处于青藏高原边缘的彝、普米、纳西、傣等民族流传的此型故事对亲生母亲化身为动物这一母题的叙述, 采取一种比《叶限》更为古老的形态。
这些故事中的神奇动物都是母亲被外界超自然的力量(妖魔、巫术等) 所害化身而成的, 不是现在普遍流行的母亲自然死亡, 灵魂幻化成其他神奇动物,进而帮助自己的亲生女儿。
在另外一些民族的传说中宝物有了变型,但是也是要有神奇力量的相助。
(3)命运转折的契机
平凡的贫家女要遇到改变自己命运的上层人物,必须通过一个特殊的契机。
在格林童话中辛特瑞拉通过一场舞会被王子认识,而我国的叶限则是通过一个特殊的带有少数民族气息的节日“洞节”,来改变自己命运的。
“及洞节,
母往,令女守庭果。
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
’母亦疑之。
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
[1]
中国灰姑娘型故事命运转折契机母题的具体形态是女主人公参加男女择配活动的节日, 在我国西南和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至今还流行着这种传统的择
配方式。
(4)特殊的身份验证
“以鞋验婚”似乎是“灰姑娘主题中经常出现的情节,从辛特瑞拉的水晶鞋到叶限的金履都是验证她们身份的重要工具,“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
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
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
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1]
在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以鞋定情,以鞋验婚”的习俗。
因为鞋与“谐”同音,有百年好合,白头偕老之意。
在瑶族婚礼,京族男女定情,贵州黎平侗族的定亲仪式都有这种习俗,以寓百年好合之决,可见“鞋”在南方少数民族婚俗中所占的地位。
除了“以鞋验婚”这一方式外,在其他“灰姑娘”型故事中还有其他的验证身份的方式。
“在埋母亲尸骨的地方长出一棵奇异树, 只有女主人公才能拨出它(《金鲤鱼》) ; 以赤脚过宝剑的方式鉴别真假主人公(《聪明的阿妩》)”。
[3] (5)嫁给了王子
改变女主人公命运的都是身份特殊的男主人公,在“灰姑娘”型故事中也不例外。
辛特瑞拉与王子结合,从此“灰姑娘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而叶限也是通过陀汉国国王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一个孤女变成了“上妇”。
二、
在民间,当文字还未被广泛接受时,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民间故事通过讲述代代相传,在这些引人入胜的小故事里蕴含着无尽的人生道理,有着很好的道德教化功用,让听故事的人在记住故事的同时也接受了故事所潜在指向的道德意义。
除了教育功用外,民间故事还能反映民间最普遍认同的社会价值观,在深得民众喜爱的“灰姑娘”型故事中也蕴含这深刻的文化内涵。
(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善良的小女儿最后会的到幸福,而恶毒的后母会得到坏的下场,这是“灰姑娘”型故事中最重要的教育意义。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鳍金目,遂潜养于盆水。
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
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
他人至,不复出。
”叶限用善良的心饲养着小鱼,最后成为了在神奇鱼骨的帮助下转变的命运。
然而,她恶毒的后母最后的下场却是“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的可悲下场。
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叶限的故事验证了这个道理,同时也使这一道理深入人心,让人们在接受“灰姑娘”的同时,也接受她善良的心。
(2)婚姻改变女子命运
“灰姑娘”型故事中,丈夫的身份都是王子、国王、贵公子等,都是地位
与金钱的象征,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灰姑娘”婚后能够与男主人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在叙事上大都采取“落难女子与多情王子”模式。
这种结尾也恰恰反映出了民众普遍认同的一种社会价值观——婚姻改变女子命运。
“‘灰姑娘’故事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传讲不绝,与其寄托着人们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密不可分,它承载了民众内心爱与被爱的情感需要,形成了深藏于老百姓内心的“灰姑娘情结”。
封建时期的中国,女子大多处于社会底层,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
要想改变自己不幸的命运,她们很大程度上只能渴求拥有圆满的婚姻。
”[4]时至今日,不仅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人们都常常把那些由平民嫁给贵族或富豪而命运陡转的女子称为“灰姑娘”,比如英国王妃戴安娜,和最近嫁入英国王室的凯特·米德尔顿,都被冠以“灰姑娘”的称号。
有些故事随着社会的变更和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人们所遗忘甚至消亡,而灰姑娘型故事以其自身的魅力而被不断的讲述、充实和精心锤炼, ,历经千年,它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灰姑娘”身上所承载着的善良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民众的社会价值观还将代代传承下去。
总之,只要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脚步不停歇,“灰姑娘”就不会被遗忘。